八年级上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项练习一、实验探究题1.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践活动。
(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力拨动钢尺时,它发出的声音较洪亮,此时钢尺上下摆动的幅度较大。
这就可以研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的关系,________,响度就越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越长,其振动就越________,此时音调就越________,这就可以研究声音的音调与________的关系。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________。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2)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质量的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两点错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2 , 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4)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3 , 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 4 , 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2 ,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5)按_____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6)如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4.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5.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车在AB 段运动的路程sAB 是________dm;在A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 是__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_______. 6.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力学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力学实验题汇总实验一:测力弹簧常数
实验目的: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也即力学中的弹簧常数。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根弹簧,确保它的两端固定。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记录下弹簧的伸长量和挂在弹簧上的物体质量。
3.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挂在弹簧上的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弹簧常数。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x N/m。
实验二:测力测力板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力测力板,测量物体受到的力。
实验步骤:
1. 将物体放在力测力板上,记录下物体受到的力。
2. 使用多个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各物体受到的力。
3. 分别计算不同物体使用力测力板受到的力。
实验结果: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不同物体受到的力不同,这是
由于它们的质量不同所致。
实验三:万能测力计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弹簧的拉力。
实验步骤:
1. 将万能测力计连接到弹簧上,并记录下其示数。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记录下弹簧受到的拉力。
3. 根据测得的示数和力测力计的灵敏度,计算弹簧受到的拉力。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弹簧受到的拉力为x N。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力学实验题的汇总。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学中的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力学的其他实验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7大实验题
一、测量平均速度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20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二、探究声的传播请按要求回答: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三: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岀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选填“高”或“低”),它的响度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②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粉末状,这样容易受热均匀③实验中使用水浴法的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④利用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制熔化的温度—时间曲线.(3)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烧杯上面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②实验中观察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很少,由下而上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③实验中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④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⑤实验中水的沸点小于100 ℃的原因: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3)实验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观察像的位置;③选取A、B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学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学实验题汇总
实验一:串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灯泡、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灯泡和电流表依次串联连接。
3. 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下的电流表读数。
实验结果: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流表的读数也增加。
实验二:并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灯泡、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灯泡和电流表并联连接。
3. 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下的电流表读数。
实验结果:电流表的读数不随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实验三:电阻与电流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阻、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阻和电流表串联连接。
3. 调节电池的电压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更换不同大小的电阻,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实验结果:电流表的读数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这些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学原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大单元整合复习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2024·广州质检)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
(1)若小明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时间为337.5 s。
(2)图1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cm ,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 AC= 80.0 cm。
(3)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4)小明将小车从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所用时间t1=1.8 s,滑到坡底C处所用时间t2=2.6 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BC= 0.5 m/s,v 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5)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6)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实验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2024·湛江质检)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图1中装置有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如图2中小芳正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3所示,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A图。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总结
一、电动势实验
1、使用电池和把手调整两种金属圆棒的距离,完成一座简单的桥,观
察两端桥的电动势变化;
2、使用一节干电池,观察两个灯泡时的电动势变化;
3、借助电压表记录观察细棒上滴下落铁氧化物液体时电动势的变化;
4、对把手来回拨动改变金属圆棒间的距离,观察两端桥的电动势变化。
二、温度变化实验
1、将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仪连接,实验温度变化时的热量流动;
2、实验一段时间内铁块受热断承温度上升的实验;
3、用温度测量仪测量温度变化,观察铝片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4、使用圆形塑料桶装有热水,实验温度变化时的热量传递。
三、压强实验
1、用水可以用来代表某种有形性状物体,把水装入容器,测量容器内
水的压强;
2、用几个玻璃管装水,薄玻璃管压高地可以体现压强的变化;
3、用一个容器,然后用气压计测量容器内的压强;
4、用一个捷脉速表记录水出口处的压强变化。
四、动量实验
1、使用一台车将一组小物体安放在其上,然后观察物体的动量随旋转变化;
2、用动量池完成观察各种力对物体惯性作用的实验;
3、用两个气球,一个空气实验室通过气压改变之间传输动量,完成动量交换经济法实验;
4、使用垂直拉伸系统观察力对动量的影响,并测量物体的动量变化。
五、声学实验
1、使用声源,试验声的稳定性;
2、用来回波完成观测反射声的实验;
3、使用拨片实验,利用多拨片协同产生以及产生波;
4、完成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加入声棒完成实验;
5、改变黑板厚度完成实验,调整声音频率;
6、将水放入容器里,以汆滴音完成实验;
7、完成舌头试验,尝试音调和频率的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我们听到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再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到,声音又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而_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同学们初二开始接触学习物理,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有关,所以学好物理知识是很重要的。
大家平时是不是最喜欢看老师上课时做实验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 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 实验探究题 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图中的几个实验,请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称它为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空气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丁所示,停表的读数s。
2.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实验装置如图乙.(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不直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第5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若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写出一种方法即可)3.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4.如图所示,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四实验题
编号 1 2 3
长度/cm 20.50 31.00 48.50
直径/cm 1.50 2.00 2.50
频率/Hz 2 131 1 284 6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风铃管时,发出声音 的 响度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 时,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 [2023·贵州]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器材有:激
光笔、可折转光屏、平面镜和喷雾器。 (1)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
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 从前向后观察,可在镜面上方看到 2 条 光束。
(2)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 这与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 “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此时从A点观察,蜡烛火焰 的形状如图丙,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致形状是图丁中 的 D (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线 。同时根据光屏上的信息可得结论,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相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4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4. [2024·南京鼓楼区期末]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
折射特点”。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强烈推荐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实验发现:(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声音的响度;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和有关.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这说明.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3.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气.(1)产生乐音的声源是,音乐声通过传进人的耳朵引起听觉.(2)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入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3)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完全;二是声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传播.(4)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选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中传播,此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通话时,传声的物质有、和(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5.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i(2)”“do (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同样的瓶子,例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出“d(1)”的音?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不同.(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不同,音调不同.(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2(a)是敲击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2(b)是敲击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瓶身的响度大(均选填“丙”或“丁”).(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实例的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选填“向瓶口吹气”或“用锤敲击瓶身”).6.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8.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10.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选填“α”、“β”或“γ”).1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1)最好选用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虚”)(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13.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3)此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4)小明说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他的说法是(对,错)的.(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其实是.1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15.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5)此实验应在(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17.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1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C.小孔太大D.小孔太小(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立(选填“正”/“倒”)像(选填“实”或“虚”);(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2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应该是.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2)如图(a)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3)如图(b)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观察纸板F上能否呈现反射光束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2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22.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cm/s;(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2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1)小龙和小柳用(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处(选填“起点”或“40m”).(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s.(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m/s.2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2)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2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2)一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长度是400m,速度为108km/h,合m/s,火车通过一条长度为2km的隧道,所用时间为.27.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dm.(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全程平均速度是:m/s.(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2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30.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①将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g,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江水的密度为g/cm3.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表示);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A.控制变量法B.等量代替法C.类比法.31.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2)小浩纠正了错误后调节好天平,将石块放入左盘,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小石块质量是g.(3)如图丙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g/cm3.(4)小丽同学做这个实验时没有用天平,也测出了该石块的密度.她先按照小浩的方法测出石块的体积,然后用体积为48cm3、质量为12g的小泡沫块(不吸水)与小石块用细线捆在一起,再次放入量筒中,石块和泡沫块漂浮在水面上,且有1/3的泡沫露出水面.石块和泡沫块放入量筒之前水面初始位置是28ml,则石块和泡沫块放入量筒后水面应该在ml刻度处.小丽测出的石块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浩的测量值.32.小红想测量冰红茶的密度;小丽想测量一块小矿石的密度,于是二人利用已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做了如下实验:(1)小红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冰红茶密度,过程如下:①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横梁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其操作错误是;②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冰红茶的质量是117g;③将烧杯中的冰红茶倒入量筒一部分,示数如图乙所示;④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
选择题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下列哪个现象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 敲击音叉后,音叉附近的小球被反复弹开B.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波纹C. 用力吹气使纸片发出声音,纸片在不断振动D. 敲击鼓面后,鼓面上的纸屑跳动(正确答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 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C. 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 只选择一次测量中最为接近的数值作为结果(正确答案)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手影游戏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C. 激光准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D. 光在真空中不能沿直线传播(正确答案)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也远离平面镜且像的大小不变(正确答案)C. 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会变大且像距变大D. 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一定不相等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直接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B. 用镊子夹取砝码时,从大到小依次放在天平的左盘C. 测量前,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正确答案)D. 天平平衡后,可以随意移动天平的位置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确答案)D.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就是一对平衡力B.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它们就是一对平衡力C.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就是一对平衡力(正确答案)D. 平衡力一定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下列步骤正确的是:A. 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算出液体的质量B. 先测出一定数量液体的体积,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最后算出液体的密度C. 将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最后算出液体的密度(正确答案)D. 直接用量筒测出一定数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需使用天平测量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一定不相等B. 串联电路中,离电源正极越近的灯泡电流越大C. 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正确答案)D. 串联电路中,电流从负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后流回正极。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经典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上册实验一、实验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段的距离,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5)(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2.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选填“路程”或“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段的距离,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3)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5)段的平均速度(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中能反映图甲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或“()”)。
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3)实验时,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产生的原因实验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产生的原因实验题一、试卷1.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产生的原因实验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也马上消失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2.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实验中,我们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A. 水面平静B. 水面有小幅度晃动C. 水面溅起水花D. 水沸腾起来3.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就不再发声了,这是因为()A. 手挡住了声音传播的路径B. 手吸收了声音的能量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 手使鼓的音色改变了4. 以下哪种现象不能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 说话时用手摸喉咙能感觉到振动B. 拨动琴弦能听到声音C. 风吹树叶沙沙响,树叶在振动D. 真空罩内的闹钟响,我们听不到声音5. 当我们轻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A. 桌子振动幅度小,声音小B. 桌子振动幅度大,声音大C. 桌子振动产生了声音D. 我们的耳朵很灵敏6. 下列实验中,能直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内,声音逐渐变小B. 在鼓面上放些纸屑,击鼓时纸屑跳动C. 用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声音的响度不同D. 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7. 对于声音产生的原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人发声是因为声带振动D. 昆虫发声可能是因为翅膀振动8.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实验中,我们常使用转换法,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转换法的是()A. 探究声音产生时,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B.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C.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D. 探究磁场时,通过小磁针的偏转来反映磁场的存在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当物体______时,声音就停止产生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考实验题及答案 命题点 说明
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考实验题及答案命题点说明常见命题点:常见命题点:1.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
2.图中物体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
3. BC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固/液/固液共存)态。
4.图中加热的固体为晶体(晶体/非晶体)。
5.铁架台组装顺序从下到上(从下到上/从上到下)。
6.第9min和第8min相比,物体的内能变大(变大/变小/不变)。
7.该晶体的熔点为48 ℃ 。
8.选择大颗粒的海波还是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为什么?答:小颗粒,更容易受热均匀。
9.冰的熔化实验,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不会(会/不会)沸腾说明:因为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试管中的冰温度也为0℃,试管中的冰无法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10.液态阶段的比热容比固态阶段的比热容大(大/小)。
说明:固态阶段,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更快,证明此时的比热容更小。
三、水的沸腾常见命题点:常见命题点:1.玻璃板盖在烧杯上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加快水的沸腾。
2.小明加热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水的质量较大或水的初溫较低导致的。
3.停止加热之后,烧杯内的水还在继续沸腾的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4.甲、乙温度曲线不同,是因为甲、乙质量不同,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
5.乙、丙温度曲线不同,是因为乙、丙初温不同。
6.水沸腾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7.图甲为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8.图中,水的沸点为98 ℃。
9.实验中,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低于/高于/等于)标准大气压。
说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10.图中操作错误之处是温度计接触到烧杯底部。
四、光的反射常见命题点:1.实验用到的纸板的作用是便于观察和记录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
3.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总结
初二上学实验探究总结一、声现象1、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 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二、物态变化1、如图11,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像可知1该物质为______填“晶体”“非晶体”2 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③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态.3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___;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 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 ,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① ;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① ; ② ;3如图E 中甲乙图中,图 所示是水沸腾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 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4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①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G 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②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你认为原因是: ; ③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____ ; ④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3、6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a 根据衣服晒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摊开晾晒比又叠着干得快,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有关;b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c 根据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⑵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⑶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图 G乙图 A B C D三、光现象1.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B,将A 和B 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⑴实验时点燃蜡烛A,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 时,B 的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⑵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⑶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⑷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因为 ;2、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4所示,平面镜M 放在平板上,E 、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 转动.1如图甲,当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AO 向ON 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 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光的折射 透镜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 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其目的是 ;2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 刻度线处,光屏上出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 刻度线处,他通过凸透镜可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大小如图乙所示的光源放在光具座15cm 刻度线处,如果此时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选A 、B 、C 、D;图14 甲图4 2分同学们看了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后,进行了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一定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2.8分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若A处放置蜡烛,则B处应该放置______________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距透镜24cm,再移动光屏,则可以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 的实像;填成像特点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距透镜6cm,接下来小刚可从透镜的侧选填“左”或“右”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烛焰的像;4小刚在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下同调节;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其向_________调节;5接着,小刚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0安徽省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 6.7°13.3°19.6°25.2°30.7°35.1°38.6°40.6°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速度与运动1.8分“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钟第27题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2.4分福州到厦门铁路全程约276km,下表为D6201次列车运行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⑴则列车从福州直达厦门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小时⑵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一列长为360m 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 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8s .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单位用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2火车头从刚进入隧道到恰要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3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4.6分晓军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16所示.则: 1晓军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笔直的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按一声喇叭,4秒后听到回响,已知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1汽车鸣笛时离山谷有多远2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距离是多少米车站 里程/Km到站、 发车时刻 福州 0 7:12 莆田 105 7:54 7:56 泉州 174 8:17 8:19 厦门2769:02图166.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15乙中画出s -t 图像从O 点开始的路程s /cm0 10 20 30 40 50 从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 /s1.252.503.755.006.25Ot /ss /cm10 20 30 40 2 4 6 8 1050乙图甲50cm 0c10cm20c 30cm 40c O。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66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66题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H;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H/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如图2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得硬币的直径是 cm。
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或15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①15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________;②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
5、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部分1、(5分)请你对下面物理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2)图乙是探究“”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
(3)图丙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2、(5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能/不能);理由:。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判断方法:。
3、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物质三态部分1、(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和烛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b)中不是对试管直接加热,而是将装有烛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图(c)是小明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所测的温度是℃。
(3)实验中用秒表测量时间,图(d)是某一时刻秒表表示的时间,则秒表的读数是s。
(4)小华根据所测数据画了一个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是________(选填“冰”或“烛蜡”)。
(5)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6)实验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错误:;。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3)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
3、(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除实验装置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_________仪器.(2)该实验主要观察和比较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_________、________及水中气泡发生的变化.(3)若在水的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沸腾现象_________停止(选填“会”或“不会”),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沸腾后,形成的气泡从杯底上升过程中,逐渐变_________(选“大”或“小”).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其中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③除了图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①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③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填“吸”或“放”)热。
5、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实验开始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顺序。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右图中的图(选填“甲”或“乙”)。
(3)实验中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4)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试管未碰底)。
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分)(1)实验时所选用的温度计应该是____________温度计。
(填“酒精”或“水银”)(2)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5所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由此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a、b所示,则:(1)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2所示:其中第min的数据记录错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应该是℃,选用温度计来测量(选填“水银”或“酒精”,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4)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 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表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0温度/℃98715545352824222222小明通过描点法画出如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根据表3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左右。
②根据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8、(9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9898989898(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高于/等于/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______加热;(4)在第4min到第9min的这段时间内这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5)请你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______;(6)如图所示,图______是沸腾前的现象,图______是沸腾时的现象;(7)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9、(7分)如图甲所示,小董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B.冰的熔点比实验时的气温低许多,冰从周围空气吸热C.一部分冰升华放热使其余的冰熔化D.冰可以在任意温度下熔化(2)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3)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不要漏做哦!!!)(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时刻烧杯中的物质状态为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5)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等量的碎冰块?______.10、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棉线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光学部分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小红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20cm,它成像在距小孔15cm,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的关系.(3)分析比较和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4)小明和小红明白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如图所示)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5)小明和小红还联想到:在太阳光或者日光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地面上就会形成影子.细心的小明进一步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也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②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③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填“深”或“浅”),这时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请你替小明回答:原来不透明物体的周围,若四周都有光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