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简介

合集下载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与译文(节录)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与译文(节录)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与译文(节录)米芾简介和解题:米芾(一零五一年—一一零七年),北宋书画家。

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

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河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又因狂放,并有洁癖,也叫他“米颠”。

能诗文,擅书画,精于鉴别,好收藏名迹。

行草书能取前人所长,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存世法书有《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海岳名言》一卷,皆其平日论书之语,常有独到处。

于古人多所讥贬,其中有过刻处,后人已有批评。

其心得既深,所言运笔布格之法,实能脱落蹊径,为书家之圭皋,信临池者所宜探索者。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与译文(节录)(2)原文: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

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

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

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江南吴皖、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

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辨。

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

”谓友知也。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

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葛洪“天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

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

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

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

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勾,其势活也。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摘要:一、引言二、米芾简介三、米芾拟古原文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五、米芾拟古的书法艺术特点六、总结正文:一、引言米芾,字元章,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米家小楷”,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米芾的拟古原文及翻译,并分析其书法艺术特点。

二、米芾简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北宋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米芾的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转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最终自成一家,创立了“米家小楷”。

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备受推崇,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米芾拟古原文拟古是米芾创作的一种书法风格,他融合了多种古代书法家的笔法,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貌。

以下是米芾拟古原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登高赋此篇,名垂万世传。

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天地之间的英雄气概,历经千秋仍然令人敬畏。

登高赋此篇,名垂万世传:登上高山创作这篇赋文,让名声流传万世。

五、米芾拟古的书法艺术特点1.传承与创新:米芾在拟古创作中,既传承了古代书法家的笔法,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貌。

2.笔法丰富:米芾的拟古书法,笔法丰富多样,既有颜真卿的雄厚,又有柳公权的秀美,展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

3.个性鲜明:米芾的书法个性鲜明,既有“米家小楷”的独特风格,又具有拟古的韵味,展现出他不拘泥于古法、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总结米芾的拟古原文及翻译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书法技艺。

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

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

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米芾是北宋时期书法家与鉴藏家的集大成者,对于各类书法艺术都有研究和学习,在书画鉴识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米芾的草书气韵颠放,舒展自如,极富有特色。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鹿门居士米芾的生平简介米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大师,他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行书作品。

他出生在北宋时期的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小地方,长大后由于个人原因搬家到湖北省襄阳市。

米芾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自身天赋异禀,他的成就就可想而知了。

他小时候就开始小有名气了,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几百首诗词作品,十岁的时候就能自己写文章,从小就被世人所熟知。

在他十八岁的那一年,宋神宗登上了皇位,因为米芾的母亲曾经对他有过恩情所以为了报答米芾母亲,他决定赐米芾一个官位,可是米芾从小就没什么官运,这或许与他不爱结交权贵而且看不起官场上的有些作为有关。

这个特点又为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他喜欢的事例如收藏石头和专研书画作品。

这样的米芾在别人眼里就像是个另类一样,可是就是因为他的特别之处才是他成功的基础。

米芾平生有很多的艺术爱好,可是他最喜欢的还是书法,所以说在书法方面他的成就最高。

众所周知,字如其人是什么意思,那么米芾在书法上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就说明他在待人接物上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他五十七岁的那一年,因为染上恶疾而不治身亡。

鹿门居士米芾练字的故事米芾小的时候家境贫寒,花了学费在私塾里学了三年的书法,却丝毫不见长进。

一天,他听闻有位上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而这位秀才的书法就非常了得。

于是米芾便跑去向这位秀才请教,但秀才看了米芾的字后说:“你想要跟我学书法,就得买我的纸,但我这纸贵,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没听说过这么贵的纸,但是因学字心切,他还是借钱买了秀才的纸。

秀才说:“你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再给我看。

”这么贵的纸,米芾哪舍得轻易使用,于是便对着字帖,用没蘸墨的笔在书案上反复临摹,用心去领悟每一个字的奥妙。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 米芾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 米芾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米芾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米芾别名:米黻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北宋祖籍地:山西太原出生地:湖北襄阳出生日期:公元1051年逝世日期:公元1107年职业:诗人、书法家其他成就: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他作品:《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等宋仁宗皇佑三年(《晋太保谢安石帖后》有句云:“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米芾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祖父曾祖父等人都是武职。

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想而知,米芾一定自幼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不过与祖辈都以武职入官场不同,米家人对于米芾的教导却更倾向于文字方面。

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练字了。

《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

……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

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

从这里可以知道,米芾七八岁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启蒙老师是当时襄阳著名的书法家罗让。

《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

”宋朝嘉佑五年,大概十岁的时候,米芾开始学习碑刻,以周越、苏子美为师。

勤奋练习之后,不想自成一家,小有成就。

《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年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宋治平四年,米芾跟随母亲迁到京都汴梁,米母进入宫廷侍奉宋英宗高皇后。

《全宋词》:“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补校书郎……”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当在本年。

”大概是因为米母在宋英宗皇后还在潜邸的时候就侍奉在右,功劳颇高,米芾因为母亲得以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米芾

米芾
《米颠拜石图》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清任伯年绘)
后世纪念
米芾墓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 近的黄鹤山北麓,为北宋晚期大书画 家米芾的衣冠冢。
米公祠(米芾纪念馆),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 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2006年05月25 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名单。
罗,藏之内府,始贵重于天下,并命人镌刻《绍兴米贴》于是天下翕然学米。
趣闻轶事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 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 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 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 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 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 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 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 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 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 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
、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后世影响
自宋代以来,米芾的书法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米芾的法书,一般认为,学米书的第 一家,应推他的长子米友仁,子承父传,颇有建树,小米的《动止持福帖》颇具老米风格 。宋代魏了翁《鹤山集》云:“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 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在南渡之后。据记载,由于绍兴天子访求其书,广为收

《米芾学书》优秀教学ppt课件

《米芾学书》优秀教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米芾的书法成就 米芾的书法以行草为主,用笔纵横挥洒,变化多端,自成 一家。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富有创造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米芾的绘画造诣 米芾在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山水画。他的 画作意境深远,笔墨精湛,被誉为“米氏云山”。
《米芾学书》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繁荣,书法、 绘画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米芾作为当时的书法名家, 其创作受到了时代背景的深刻影
促进身心健康
书法练习需要手、眼、脑等多方面的 协调配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 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 展。
05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独特艺术手法运用
1 2
笔法多变 米芾在书法中善于运用各种笔法,包括中锋、侧 锋、藏锋、露锋等,使得作品线条丰富多变,极 具表现力。
结体奇特 米芾的书法作品在结体上独具匠心,常常打破常 规,以奇制胜,使得作品充满新意和趣味性。
《米芾学书》优秀教 学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与性格分析 • 主题思想与启示意义 •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 跨文化对比与传承发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米芾生平事迹概述
米芾的生平经历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 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自幼聪慧,博学多才,性格洒 脱不羁,一生致力于书画艺术,成就斐然。
芾学书的艰辛历程
详细介绍米芾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遭遇的困难以及坚持不
懈的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进步。
03
揭示书法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通过展示米芾的书法作品和解析其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的

书法家米芾的简介

书法家米芾的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东篱,汉族,汝州禹县(今河南禹州)人,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文学家、艺术理论家。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气韵生动,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行书第一”。

米芾出身士族,少年喜好书画,曾先后拜访了欧阳询、李邕等名家学习书法,后又游历于名胜古迹,研究古代建筑、碑刻、器物等艺术形式。

在艺术实践中,米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提倡“气韵生动”、“古意今人”,认为艺术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要创新发展,注重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内涵。

米芾的书法作品有《水经注》、《范文正公碑》、《赵孟頫序》、《二王故事》等,他的书法影响深远,被誉为“宋代书坛第一人”。

除书法外,米芾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绘画作品,对文学、美术、艺术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他的著作有《东篱乐府》、《东篱乐府续编》、《画山水志》等。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一、米芾简介米芾(1051-1107),字元章,自号鹿门居士、潜溪逸民,人称小米。

生于山西太原,后迁居江苏镇江。

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米芾擅长书法、绘画,尤其擅长山水画,堪称文人画的典范。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对古代文物有着极高的鉴赏力。

二、米芾的拟古创作背景米芾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热衷于诗词创作的年代。

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米芾也热衷于创作诗歌。

他的诗歌以拟古为主题,通过对古人诗歌的模仿和创新,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抒发情感。

三、米芾拟古原文解析米芾的拟古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以《拟古九首》最为著名。

这里选取其中一首进行简要解析:拟古·其五夜泊牛渚怀古米芾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远离天池一万里,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歌以夜泊牛渚为背景,表达了米芾对古人的崇敬之情。

诗中提到“登高壮观天地间”,暗示着米芾对古人高远志向的向往。

同时,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观,表现了米芾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四、米芾拟古翻译与应用1.翻译米芾的拟古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将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更好地领略其韵味。

以下是《拟古·其五》的现代汉语翻译:夜晚停船在牛渚,仰望天空无片云。

登高远眺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随风舞,白波九道似雪山。

远离天池一万里,烟花三月下扬州。

2.应用米芾的拟古诗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以用于文学鉴赏、书法创作等方面。

例如,我们可以将《拟古·其五》的诗句用于书法作品,展现古人诗韵之美。

同时,这首诗歌也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的宣传文案,展示牛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米芾的拟古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临沂使君帖 》
《珊瑚帖》
书法成就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 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 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 。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 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 势尽力。,"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 逸入神。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 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 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 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作品赏析 之《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系米芾撰、书的两首七言诗的大字行书法帖。纸本墨迹 卷,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大 字也非米芾所长,米芾尝自称其书为“刷字”,这一点在他的大字中 表现得比较明显。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则干湿浓淡,浑 然一体,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11字,一 气呵成,笔虽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13年刘仲游跋。今有影印本行 世。 ❖此卷为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自作 诗。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 因而十分珍贵。 ❖多景楼诗册

米芾敬字写法

米芾敬字写法

米芾敬字写法一、米芾简介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呢。

他的字常常给人一种灵动、洒脱又富有变化的感觉。

二、“敬”字在米芾书法中的特点1. 笔画形态米芾写“敬”字时,横画的起笔和收笔很有特点。

起笔可能是微微的逆锋入笔,然后向右行笔时有着微妙的粗细变化。

比如说,横画的中间部分可能会稍细一点,而两端相对粗一些,就像一个有着优美曲线的小扁担。

竖画呢,往往是笔直且有力的。

像是一根支撑整个字的柱子,竖画的长度和粗细比例也很协调,不会过长或过短,过粗或过细。

2. 结构布局在整个“敬”字的结构里,左右部分的比例很讲究。

左边部分相对紧凑,而右边部分虽然笔画较多,但也不会显得拥挤。

右边的“攵”部分,撇和捺的伸展很有韵味,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既有着动态美,又不会破坏整个字的平衡。

米芾在书写“敬”字时,字内空间的疏密处理也很棒。

有些地方留白恰到好处,让人感觉整个字既透气又紧凑。

三、学习米芾“敬”字写法的小技巧1. 笔画练习对于横画的练习,可以先在纸上轻轻地画出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轨迹,多练习几遍,找到那种起笔逆锋、行笔粗细变化的感觉。

竖画的练习要注重垂直感,可以借助直尺来检查自己写的竖画是否笔直,同时也要感受运笔时的力度,要让竖画有力量感。

2. 结构把握可以用九宫格或者田字格的本子来练习“敬”字的结构。

先确定左边部分在格子里的位置和大小,再写右边部分,注意左右两边的呼应关系。

多观察米芾书法作品中“敬”字的结构,分析字内空间的疏密情况,然后在自己练习时尝试去模仿这种空间感。

四、欣赏米芾“敬”字写法的意义1. 艺术审美欣赏米芾写的“敬”字能够提升我们的艺术审美水平。

他的书法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每个笔画、每个结构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从他的“敬”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独特的线条美和空间美。

这种审美体验不仅仅局限于书法领域,还可以延伸到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绘画、雕塑等。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1051-1107 宋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

吴人,祖籍太原,后徙湖北襄阳,晚居江苏镇江,建海岳庵。

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精于鉴别。

所作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发露,枯木松石,时出新意。

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因信笔为之,多以烟云掩映,树木不取工细。

后画不专用笔。

纸不用胶矾,不肯画绢。

然妙于薰染缣素,能以古为今。

无一笔关仝、李成俗气。

其矜重如此。

工诗文,语无蹈袭,奇情险句,清雅绝俗。

书为宋代四大家之一。

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人争珍玩。

尝对徽宗问,自称:臣书刷字。

又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生平自负能提笔作小楷,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

然不肯多写,尝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

又以两韵诗草书御屏,次韵乃押中字,行笔自上至下,其直如线。

徽宗称赏曰:「名下无虚士。

]明董其昌尝得李公麟西园雅集图,有芾蝇头题后,董称其甚得兰亭笔意。

著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等书。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宋仁宗皇祐辛卯三年(1051年),米芾出生。

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米芾年十岁,写碑刻,临周越、苏轼字帖,人谓有李邕笔法。

宋治平四年(1067年),米芾随从母亲阎氏离乡来到京都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

治平六年(1069年),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临桂尉。

[8-9]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年)十月,上半年任临桂县、含光县尉,十月后任职长沙,至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米芾来黄州访苏轼。

“米芾、董钺、绵竹道士杨世昌等来访雪堂。

”[10-11] 这年,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

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

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有这样记载。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

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

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摘要:一、米芾简介二、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解析1.原文内容概述2.译文意义解读三、米芾尺牍的艺术价值1.书法艺术价值2.文学艺术价值四、米芾尺牍对后世的影响正文:米芾(1051-1107),原名米友仁,字元章,号鹿门、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米芾的书法各体皆能,尤其擅长行书,他的尺牍书法更是被誉为“米家小楷”。

米芾的尺牍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芾顿首再拜。

芾闻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彰。

芾虽不敏,敢忘斯言。

谨录平日所闻,以为献酬。

昔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言得之。

顷者,芾之居曰:“鹿门”,曰:“宛丘”,曰:“剡溪”,曰:“巢湖”。

四境之内,皆山水佳处。

而每处皆有贤主人,款留餉遗,未尝虚日。

因思人生出处,出处亦各有道。

如吾友者,出处有道,而吾独无。

吾惧吾党之懈怠,故献此酬。

敬希亮正。

芾再拜。

译文:米芾谨致敬意。

我听说君子安定而不忘危难,生存而不忘忧患,治理国家而不忘乱势。

虽然我不聪明,但不敢忘记这个道理。

恭敬地记录平日所听闻的,作为献给您的回赠。

古人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话很有道理。

最近,我居住的地方有“鹿门”、“宛丘”、“剡溪”、“巢湖”。

这些地方都有美丽的山水。

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贤明的主人,热情款待,每日都不虚度。

因此,我思考人生的出处,各有各的道理。

像我的朋友那样,出处有道理,而我却独独没有。

我担心我们党内的人懈怠,所以献上这个回赠。

请您明察。

米芾再次致敬。

米芾的尺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书法方面,他的小楷被誉为“米家小楷”,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方面,尺牍中的文字优美,寓意深刻,展现了米芾的文学才华。

米芾的尺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世许多书法家,如赵孟頫、文徵明等。

他的尺牍作品也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同时,米芾的尺牍作品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文化风貌和社会习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摘要:一、引言二、米芾简介三、米芾拟古原文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五、米芾拟古的书法艺术特点六、总结正文:一、引言米芾,字元章,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特色,被誉为“米家小楷”。

米芾拟古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生活在北宋神宗、哲宗时期,经历了王安石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

米芾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特色,被誉为“米家小楷”。

三、米芾拟古原文拟古是米芾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书法作品,原文如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登高赋此篇,名垂青史传。

临风听楚歌,激昂遥相感。

揽衣起徘徊,仰天长啸叹。

英雄已矣夫,百战身名裂。

草草谢公宴,临风听楚歌。

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这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的诗篇,表达了米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诗中描述了登高赋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篇能名垂青史的愿望。

诗人在风中听到楚歌,遥想起英雄的激昂事迹,不禁感慨万千。

诗人穿上衣服,徘徊于风中,仰天长啸,感叹英雄已矣。

最后,诗人草草结束宴会,再次临风听楚歌,表达了对英雄的无限怀念。

五、米芾拟古的书法艺术特点米芾拟古这篇作品,展示了米芾深厚的书法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用笔上,米芾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和技巧,如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使得字体线条流畅、变化丰富。

在结构上,米芾的字形结构严谨,富有变化,注重疏密、欹正、收放等关系的处理。

在章法上,米芾注重行气、布局的协调统一,使得整篇作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六、总结米芾拟古这篇作品,展现了米芾深厚的书法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人米芾简介

古代诗人米芾简介

⽶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吴⼈,祖籍太原。

天资⾼迈、⼈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多蓄奇⽯。

世号⽶颠。

书画⾃成⼀家。

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礼部员外郎。

善,⼯书法,擅篆、⾪、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平⽶芾(读⾳:mǐ fú ),字元章,号襄阳居⼠、海岳⼭⼈等,汉族,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初名黻,字元章。

外号很多:襄阳漫⼠、⿅门居⼠、海岳外史、淮阳外史,⼜有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碍居⼠,晚年号⽶⽼。

⽶芾⾃称楚国⽒之后(远祖为⽕正祝融、鬻熊),故⾃题偶作黻(芾)、楚国⽶黻(芾)、⽕正后⼈、鬻熊后⼈。

)⽶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信,⾼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名佐,字光辅,官职武卫将军。

其母阎⽒,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的乳娘。

⽶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礼部员外郎。

善诗,⼯书法,擅篆、⾪、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谓刷字,与、、并称宋代四⼤书法家。

其绘画擅长枯⽊⽵⽯,尤⼯⽔墨⼭⽔。

以书法中的`点⼊画,⽤⼤笔触⽔墨表现烟云风⾬变幻中的江南⼭⽔,⼈称⽶⽒云⼭,富有创造性。

⽶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绘画作品传世。

著《⼭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笔⽅法与前⼈不同。

《宋史》载:⽶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书毕,掷笔于地,⼤⾔⽈:‘⼀洗⼆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徽宗潜⽴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公元1107年,⽶芾病逝,享年57岁。

【名人故事】米芾简介

【名人故事】米芾简介

【名人故事】米芾简介米芾个人资料中文名称:米芾[发音:Fú]别名:字元章,米襄阳、米南宫、米颠遗名:文忠性别:男国籍:汉族国籍:北宋时代:北宋出生地:山西太原出生日期:公元05年死亡日期:公元07年职业: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成就:擅长篆书、隶书、楷书、线、草等书法;他们与蔡襄、苏轼、黄庭坚一起被称为“四宋家族”。

代表作品:《宝晋英光集》《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米芾简介米芾[读音:fú](公元05年-07年),字元章,初名黻,后改芾,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有自己的书画、枯木、竹石和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他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

擅长篆、隶、楷书、线、草等书法风格。

他擅长将古代书法复制到真实的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洪县诗》、《燕山题词》、《崇敬中岳生活须知》等。

米芾生平简介米芾字印,吴人。

因为他的母亲为宣仁后封府的老慈悲服务,她被魏汉光伟取代。

历任永丘县长、涟水志军、太昌医生、武威志军等职。

后来,她被传唤为书画博士,并将其交给了便利馆。

米芾展示了他儿子米友人画的楚山曙光。

她被提升为礼仪部的外郎,并公开认识淮阳军。

她去世时才49岁。

米芾做文章构思奇巧,从不蹈袭前人旧辙,其书法特别精妙,可以说得到王献之笔意。

米芾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且特别能临摹古画,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对文物鉴定也特别在行,遇有古代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直到得手为止。

王安石曾经摘取米芾的韵文写于扇子上,苏轼对米芾也多有夸奖,米芾穿衣戴帽仿效唐人,风韵潇洒,声音清亮,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许多慕名者前来一睹他的容颜和风采。

米帝简介——精选推荐

米帝简介——精选推荐

⽶帝简介⼈物介绍⽶芾【mǐ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海岳外史、⿅门居⼠。

祖籍⼭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为知军(遇⽯称兄就是在这⾥发⽣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颠狂,遇⽯称“兄”,膜拜不已,因⽽⼈称“⽶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称“⽶南宫”。

⽶芾能诗⽂,擅书画,精鉴别,书画⾃成⼀家,创⽴了⽶点⼭⽔。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

他是“宋四书家”(苏、⽶、黄、蔡)之⼀,⼜⾸屈⼀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严于法度。

《宋史·⽂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注:“宋四书家”指苏轼、⽶芾、黄庭坚、蔡襄四⼈!⽶芾擅⽔墨⼭⽔,⼈称“⽶⽒云⼭”,但⽶芾画迹不存在于世。

但⽬前唯⼀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画”——《珊瑚笔架图》,画⼀珊瑚笔架,架左书“⾦坐”⼆字。

然后再加上⽶点和题款,⽶家⼭⽔便赫然⽽出。

⽶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芾平⽣于书法⽤功最深,成就最⼤。

⽶芾⾃称⾃⼰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师的⽤笔、章法及⽓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定程度上说明了⽶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功夫。

⽶芾未卷⼊政治漩涡,⽣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得失,如数家珍。

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

元丰五年(1082)开始,⽶芾潜⼼魏晋,以晋⼈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

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极。

⽶芾⼀⽣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岁也。

字⾄⼤⼀幅,写简不成,见柳⽽慕其紧结,乃学柳《⾦刚经》。

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

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学最久,⼜摩段季转折肥美,⼋⾯皆全。

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晋魏平淡,弃钟⽅⽽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

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始修于元末或明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
米芾【mǐ f】(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
米芾纪念馆(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西段,原名“ 米家庵”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
介绍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
家庭背景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

《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

高祖、曾祖多系武职官员。

芾父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一说米芾父名“佐”,徐邦达《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误。

依据是米芾之孙米宪辑录《宝晋斋山林集拾遗》卷首附载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
装癫索砚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

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

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

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