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之案例分析及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案例分类

(一)现象分析类——宏观教育层面

现象分析类的易考知识点主要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以及名言警句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等。

(二)问题沟通/解决类——微观教育教学层面

案例分析题型中,此层面的问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因为此类问题与教师的工作密不可分。内容涵盖了各方面的知识。

(三)组织管理类

包括开展家长会、组织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师层面

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解题思路

(一)现象分析类

【案例1】教育公平问题

2003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放《校园何来“红领、蓝领”?》的专题片:

“流动人员的孩子在城市上学,是一个难题,缴纳一笔借读费自不待言。”在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某中学,多交借读费的学生穿的是红校服,而按规定数额交借读费的学生穿蓝校服;交费多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所有教室有VCD、电视、新课桌;而其他借读生只能在校外买饭吃,在均为旧桌椅的教室上课……

问题:运用教育原理,对这种现象加以评析。

【思路点拨】

(1)是什么——材料反映的问题:教育不公平现象;

(2)为什么——原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从经济、政治、生产力等多方寻找;

(3)怎么做——提出对策:国家目前就此所作的努力以及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案例2】超前教育现象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思路点拨】

(1)是什么——超前教育的性质及其利弊;

(2)为什么——原因分析:超前教育的背景及原因;

(3)怎么做——超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引导家长根据孩子情况适可而止。

【案例3】名言警句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思路点拨】

(1)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存在的弊端;

(2)为什么——原因分析:导致弊端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3)怎么做——找出路:结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指出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3个案例可以发现,现象分析类的答题思路非常清晰:是什么(找出问题或指出

问题的性质)——为什么(现象的原因分析)——怎么做(提出对策、寻找方向)。

(二)沟通/解决问题类

微观教育教学层面上的问题,其解题思路与宏观层面现象分析类如出一辙,仍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模式。所不同的是,在“是什么”环节中要表明态度(好/不好、对/不对、不完全对、值得肯定/不宜提倡、辨证看等等),在“为什么”环节要给出相关的理论依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即为什么好/不好,符合/违背了什么理论/知识(或者正反面论述,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这样做会怎样)。

下面通过案例进一步阐释。

【案例4】新型师生关系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思路点拨】

(1)是什么——表明态度: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为什么——理论依据: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尊重、理解;

(3)怎么做——理论拓展,今后遇到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

【案例5】教学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试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

【思路点拨】

(1)是什么——表明态度: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有失妥当;

(2)为什么——理论依据: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教学民主思想;

(3)怎么做——提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帮助学生寻找不愿听课的原因,因材施教。

【案例6】课程评价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思路点拨】

(1)是什么——特点分析: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体现了人性化和艺术性;

(2)为什么——理论依据:评价内容综合化,起诊断、帮助发展的作用;

(3)怎么做——理论拓展,总结适用的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