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合集下载

中成药西医临床应用研究

中成药西医临床应用研究

中成药西医临床应用研究中成药和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一直是临床上的两大主流,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中成药源自我国传统医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常用于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调理身体。

而西医则注重临床证据和科学研究,强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成药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毒性,相比西药更加安全。

其次,中成药多为多味药配伍,能够综合调理人体多个脏腑和经络,对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中成药还能够改善人体的整体免疫力和调节体内的平衡,对于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二、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许多医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纷纷投入到中成药与西医结合治疗的领域。

他们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探讨中成药对于各类疾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中成药与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案例在临床实践中,中成药与西医结合治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对于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中成药的调理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成药的辅助治疗效果也备受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四、中成药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以赢得更广泛的认可。

此外,中成药与西医结合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然而,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中成药在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总结: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其与西医结合治疗在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4)

浅谈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4)

浅谈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刘立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海港院区(连云港市 222000)关键词:西医临床合理联用中成药制剂在我国西医临床上,联用中成药制剂治疗疾病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对发扬国医国药之光大,无疑是件利在当今福泽后代之美事!然而,中西药联用后所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情况现象及其原因还未能确切地弄清;同时中医中药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我们的西医医师们究竟了解、认识、掌握了多少,就凭一纸说明,即操刀运用,笔者以为如此未免有欠谨慎。

不少研究表明,中西药的联用在不少情况下能改变西药的药动学过程,这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如果西药的安全剂量范围很窄的话,这种联用就可在临床上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本文将就西医应用或联用中成药谈点粗浅认识。

1、西医不可盲目应用或联用中成药,即使必须使用或联用,也要讲究辨证论治。

西医临床合理地使用或联用中成药制剂,对提高治疗水平,促进疾病痊愈有着重要意义。

但若使用或联用不当,轻则会导致药效下降,重则使身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灵魂,是正确应用中药的首要条件。

因为中成药是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

故而在治病过程中,当然也必须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

但在西医临床上使用中药制剂药不对症者屡见不鲜。

就临床上常用的六神丸而言,从组方看,对治疗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疗效甚佳,但对阴虚引起的咽喉肿痛却不理想;如果感冒引起咽喉肿痛,以六神丸联用感冒通则有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

再如常见的高血压病的治疗,西医如确需使用或联用中成药治疗时,则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可请中医师会诊,弄清患者属于下述哪种类型:肝火上炎型,阴虚阳元型,肝风内动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痰湿中阻型,瘀血内阻型,心肾不交型,冲任失调型[1]。

尔后对症下药,方为妥当。

又如治疗咳嗽的蛇胆川贝散和复方川贝精等,经辩证,肺热咳嗽的痰多者可选用蛇胆川贝散;属于风寒痰喘咳嗽者,则应选用复方川贝精。

浅析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浅析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临床 常 用活 血化 瘀 类 中成药 已占 了医院常 用 中
IU 医 治 疗 手 段 ,凡 能 通 利 血 脉 、 祛 瘀 通 成药 的六 分之一以上 ,且剂型齐全 ,包括注射剂 、片 滞 ,用 于治 疗 瘀血 证 的药 物统 称为 活血 化 瘀药 。瘀 剂 、胶囊 剂、 口服液剂 、颗粒剂 、丸剂 ( 含滴丸 )、 血 证证 见痛 如针 刺 、 固定 不移 ,症 瘕积 聚 ,闭经 , 涂膜剂 、气雾剂 、外用 膏剂、栓剂 、搽 剂等十余种 ,
d si aig b o d sa i. eho s isp t l o tss M t d :Ba e n i u r n o dto ,t e atce m a e o u g sin n h w n s d o t c re tc n i n h ril k ss me s g e to so o s i
Di , o dS e i s 劬eBlo tss
CHE Ho g me N n - i Ha g h u Ch n s e i i eHo p t l Ha g h u 31 0 7 n z o i e eM d c n s i , n z o 0 a 0
t r p ry u e Chn s ae tme cn o ciai g bo d cr uai n a d d si aig blo tss Re ut: o p o el s ie e p tn dii e f ra t tn lo ic lto n isp tn o d sa i. s ls v
痛 经 ,产后 恶露 不 尽 ,出血 紫 黯 ,中风 半 身不遂 ,
治疗领域涉及 循环 系统 、呼 吸系统 、运 动系统 、神经
肢体 麻木 ,关 节 痹痛 ,跌 打 损伤 ,痈 肿 疮疡 等 。活 系统 、生殖 系统 、泌尿 系统 等 ,几乎成 了应 用覆盖面 血 化 瘀 的 机 理 用 西 医 理 论 解 释 即抗 凝 、 改 善 微 循 最为广泛 的中成药 。由于使 用药物的临床 医师西医 占 环 。现代 医学 证 明 ,许 多致病 因子所 造成 的 全身 或 多数,在辨证论治、合理配伍、辨别药性等方面存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1.1中西药互为补充、提高疗效中药、西药虽然属于不同体系,但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各自都有完善的治病医疗体系和成功的经验。

如能合理的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弥补中医之所短,取西医之所长。

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祛邪,消除病灶。

中西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理联用,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之效果。

如:阿司匹林能除热、发汗,力甚猛,容易伤气阴,与补阴生津的沙参、知母、玄参、生地等联用,既能发汗退热又能清热生津,达到祛邪扶正之功,取长补短之目的。

1.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之标本,原宜兼顾。

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医治其本,则奏效效必捷”。

临床上中医辨证而结合西医辨病,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如用安替比林治外感之热,再用石膏退热,知母补阴,这样效果更好;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急管哮喘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临床常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补肾中药干姜、细辛、淫羊霍、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固本;胆道感染,用西药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肝气郁失调病人,则运用中药来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的进入,作用于部位。

2中西药的合理应用2.1协同增效作用如:①清肺汤、六味地黄汤等与抗生素药物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辨证运用中成药与其合理配伍应用
☞ 生活场景
李某,女,56岁,因天气炎热睡觉开空调不慎着凉, 出现鼻塞流清涕和恶寒症状,还有些发热。因为上次发热 感冒,到药店买了一盒维C银翘片好了,这次凭经验又到 药店买了两盒维C银翘片,但一连吃了几天都不见好。
2.中成药的使用原则之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 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 注意配伍禁忌、重视其副作用、避开中药用药 误区;
❖ 正确掌握服药时间、注意与药引配伍应用,注 意服药禁忌,更好地发作中成药防治疾病的作 用。
❖谢谢!
2.配伍用药
(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使用
①功效相近似的中成药配伍使用,以扩大治疗范围或增强疗 效。如具有清热活血消痈、软坚散结解毒的"乳癖消"配伍疏 肝理气、健脾化痰的"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则会疗效大增 。
②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使用,可补充和提高治疗效果。如 外感风热而咳嗽明显者用银翘解毒胶囊加通宣理肺丸。
③中成药配伍使用,使彼此相互制约,减少偏性或副作用。 如用青娥丸治疗肾虚腰痛,加服二至丸以补肾阴,而纠温药 之偏。
2.配伍用药
(2)中成药配伍西药
①提高疗效:如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TMP联用后,可使 其抗菌活性增强16倍。 ②减低毒性: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强的松、地塞米松)配伍,不但可以明显减轻激素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能减少激素类药物的用量,缩 短其治维C银翘片治疗风热感冒,上次她应该属于风 热感冒“对证”有效;而本次临床表现属于风寒感 冒,按上次经验服维C银翘片,结果药不“对证”, 故病情不见好转。

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摘要】中成药制剂作为我国特有的药品,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结晶,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针对我院中成药制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加的现状,通过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药品成分本身、药品生产工艺、用药不规范、疗程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等问题是造成中成药不良反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应以辩证为依据,重视药品说明书,搞清楚药物成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控制好剂量和疗程,掌握配伍禁忌,与西药合理配伍使用,避免重复用药,保证中成药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成药在最近几年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使用率的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在我院最近3年的不良反应统计中,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高不下,最高达17%,仅次于抗感染药物。

在门诊发药过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规范、疗程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等问题,这些因素使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其实使用中成药时,很多是可防范的药物不良事件,通过全面的分析,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1药物因素药品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通常分子量都较大,某些含动植物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物质,易作为半抗原—抗原引起过敏反应。

1.2生产工艺中成药的成分复杂,相同品种由于生产厂家制备工艺的差异,致使制剂中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杂志含量不同,易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因制备工艺的限制,杂质未提纯、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因素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溶解度与药液的pH关系较大;质量标准缺乏或低下,质量标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杂质控制缺陷。

1.3临床不合理使用1.3.1未辨证施治,中成药的处方都有其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必须以辨证为根据,如果不能正确辨证,如“热证”用“热药”,无异于火上加油;“寒证”用“寒药”视同于雪上加霜。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摘要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下,以中药材为主,在中药方剂中根据相关处方进行中成药的制备。

因为中成药使用较为简便,同时价格较为合理,大部分的西医同样会采用中成药对患者进行治疗。

而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合理使用现象,所以西医临床应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西医临床;合理用药;中成药我国西医临床中,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现象有利于我国中药的发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所产生的多数作用并未经过证实以及研究,与此同时,中药为单独体系,西医对其掌握程度不能够单凭一张处方说明[1]。

而大部分研究则证实中西医联合应用在一定情况下会改变西药自身作用,然而西药如果存在较窄的安全计量范围,那么在临床中则会出现严重的影响。

1 西医不应盲目进行联合用药西医在临床用药中采用中成药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如果联合用药使用不合理,则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者则会对自身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中成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按照循证用药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治疗中不对症的现象常有发生[2]。

例如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西医如果想联合用药则需要邀请中医进行联合会诊,诊断患者疾病的类型,随后进行对症治疗。

而采用人参治疗时同样需要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患者为热证以及实证则不应采用人参,对于阴虚的患者使用人参之后会产生便秘现象,同时还会加重自身的病情。

所以,通常情况下身体较为健康且未产生虚症的患者则不需要采用人参。

2 遵循配伍原则将中西药进行联合应用则需要对其之间产生的反应予以重视。

而物质均通过化学物质所构成,因此在进行中西药联合应用时需要对药物自身所产生的反应予以注意[3]。

若不能正确进行联合应用则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严重者会引发药源性疾病。

例如包含有机酸的山楂丸以及护肝片等药物不应与氨茶碱以及苏打片进行联合应用,由于上述药物联合应用会产生酸碱中和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中成药是指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和西药制剂学原理研制的一类药物,具有较明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既需要遵循西医学诊疗规范,又要充分发挥中成药的优势,实现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效果。

本文将从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探讨西医临床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

一、药理作用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经过现代科技提取、制剂而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一些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感冒清颗粒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疾病的治疗。

而补肾益气片、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则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脾虚等症的调理。

合理选用具有相应药理作用的中成药,可以更好地治疗和调理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二、适应症西医临床在选择中成药时,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轻重缓急。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结合中成药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以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如金鸡胶囊、桂龙通脉胶囊等进行治疗。

而对于急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可以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如清热利湿颗粒、胃康灵胶囊等进行治疗。

合理选用适应症明确的中成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三、用法用量在西医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合理施用。

一方面要注意中成药的服用方法,有些中成药适宜空腹服用,有些中成药适宜饭后服用,还有些中成药需要煎服或热水送服。

另一方面要注意中成药的用量,一般来说,成人用量可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儿童则需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剂量。

合理的用法用量可以确保中成药的疗效,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四、副作用中成药作为药物,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在西医临床使用中成药时,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一些中成药如败酱草颗粒、枳实消炎片等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过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暂时停药。

关于西医师使用中成药的合理性探讨

关于西医师使用中成药的合理性探讨

关于西医师使用中成药的合理性探讨目的通过调查我院西医师使用中成药的情况,探讨西医师应用中成药的合理性,以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降低医疗费用。

方法通过医院的HIS系统,分别调查我院2012年门诊中成药使用金额、全院中成药使用金额、西医师使用中成药金额,进行占比分析;另通过处方点评,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中成药使用情况。

结果2012年我院中成药销售金额比例不断增大,且90%以上由西医师开出,门诊处方中成药处方比例达50%,存在很多不合理用药现象。

结论西医师使用中成药存在亟需规范。

标签:西医师;中成药;合理性;探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等优点,但其使用必须依据中医理论。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7月制定下发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要求:”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我院为一所西医综合性医院,绝大部分西医没有中医基础理论,现通过调查分析,探讨西医师使用中成药的合理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使用金额统计分析通过医院的HIS系统,调取我院2012年门急诊药房中成药(批准文号以H开头的药品)使用金额和门急诊药品销售总金额、全院药房中成药使用金额和全院药品销售总金额、西医师使用中成药金额,利用Excel 工作表统计分析我院中成药使用占比和西医师使用中成药占比,进一步可推断得出我院有多少比例的中成药是没有”遵循中医基础理论”使用的;1.2 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统计分析从2012年门急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进行中成药使用情况点评,可统计出使用中成药的处方张数、使用个数,计算出比例,并对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1.3 药学工作质量管理分析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意识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和改革中的医院所面临的形势教育,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全面质量管理是等级医院管理的核心,”上等达标”是关系到整个医院发展沉浮和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以形成共识,全员参与。

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浅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辨证论治可以说是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也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它对中医方药的选择应用起着指导性作用,有学者认为辨证用药是辨证论治的另一种提法[1]。

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中药饮片,使用中成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就如何准确、合理使用中成药作一浅述,以望引起关注。

1 辨证用药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

中医对任何一种疾病都通过望、问、闻、切来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以此为诊断依据,然后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治疗原则,在充分掌握病情的基础上,立法选药。

因此,对中成药的选用也必须建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方可对症下药。

如门诊感冒初起的患者多为寒表证宜辛温解表,而有的医生以西医抗病毒思维开具处方双黄连口服液、大青叶合剂之类寒凉药物,其作用适得其反,又如咳嗽、咳痰,临床上中医将其分为寒痰咳嗽和热痰咳嗽,在临床上,寒痰咳嗽者常常是咳嗽伴有白色粘痰须选用温化寒痰的药物,如小青龙汤口服液等;热痰咳嗽者常常是咳嗽伴有黄色粘痰,则选用清热化痰的药物,如蛇胆川贝口服液。

六神丸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疾病的中成药,它仅运用于实热型咽喉疾病的患者,风寒型咽喉疾病则不宜服用。

因此临床运用中成药辨证要正确,辨药要清楚,双管齐下,才能“药到病除”,而不仅仅是对症下药。

2 联合用药2.1 中成药间的联合应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成药相配应用增强药物的疗效。

减少不良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中成药不合理联用的现象。

例如,治疗风寒痹症的中成药与止咳化痰的中成药联用,在治疗风寒湿痹症的大活络丹、天麻丸、附桂胃痛颗粒等分别含有附子、川乌,而上感咳嗽化痰的中成药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等分别含有川贝、半夏。

根据配伍原则:附子、川乌与半夏、川贝当属“十八反”为配伍禁忌,如果以上两类药联合用均属犯禁之例。

再如,朱砂安补丸与天王补心丹(两者均含朱砂)均可增加有毒成分的服用量,加大患者中毒或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故在使用功效相似的药物时应注意有毒成分的“蓄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西医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专家意见

西医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专家意见

西医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专家意见发布时间:2022-05-05T01:47:20.34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4期作者:张玉芬[导读]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0%~20%,中国的患病率约为1.5%~6.5张玉芬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人民医院651600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0%~20%,中国的患病率约为1.5%~6.5。

IBS以腹痛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排便习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交替型和不确定型等4个亚型。

IBS的西医和中医共识分别立足于西医学或中医学体系的特点、优势和研究证据,重点就IBS的诊疗等提供专家意见,对指导各自临床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凭借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色优势,中医药在解决IBS重要临床问题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表现为方药安全性高、具有多效性、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低,除了可解决IBS 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重叠问题,还可解决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问题。

不仅如此,中医药研究者还就IBS发病机制、方药疗效机制、中医证候流行病学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长期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的积累逐渐形成证据链,客观反映出中医药诊治IBS的优势。

这些逐渐受到西医同行关注,并有意向联合中医药诊治IBS,但囿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差异,临床运用面临诸多问题,因此亟需制定能解释常见问题并指导西医运用中医药治疗IBS的共识意见。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和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主导下,《IBS中西医整合循证共识》获得立项并实施制定工作,经中医和西医IBS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方法学专家商讨,在整合共识制定过程中,需关注以下要点。

关键词:西医;中成药;肠易激综合征;专家意见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具有排便异常的特征,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

临床医师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

临床医师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

临床医师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成药在很多医疗机构尤其在中医院和基层卫生院临床中广泛使用,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临床医生,尤其是以西医为主的医生,在中成药的使用中仅凭个人的经验甚至主观象使用,随意性较大,由此造成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大家都知道中医药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辨证论治”,笔者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结合30余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一些中成药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供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参考。

一、要准确掌握中成药的名称1、有些中成药从其名称上就大概可以了解到其主要的功能、主治,如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又如小儿咳喘灵颗粒:主要用于小儿嗽嗽、气喘,但咳嗽气喘有寒热虚实,该药主要用于热证、实证(请注意鉴别证与症及热证、实证的症状),因为从该药的组成:麻杏石甘汤+银花、瓜蒌可以看出该药的主要功效为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但该药的功能、主治说明中没有提到平喘,可能性的原因有二个;1、该药的平喘效果不明显,对一些喘证(主要是指呼吸困难)较重者尚需配合使用平喘的西药,2、说明书印刷排版时遗漏,但这种可能性较小,因武汉健民是目前国内知名厂家。

以上仅略举2药,类似药品还有很多,如:喉疾灵、幼泻灵、健脾丸、健儿清解液、养血安神片、补脾益肠丸、跌打丸、活血止痛胶囊、壮腰健肾丸、石淋通等等。

2、其次有些中成药从其名称上还可大概了解到该药的主要药物组成,如:藿香正气丸、黄连上清丸、蛇胆陈未、牛黄蛇胆川贝液、板兰根冲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草珊瑚含片等等。

3、还有些中成药从其名称上既可了解到其主要的功能主治又可了解到其主要的药物组成,如:绿梅止泻颗粒、木香顺气丸、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柏子养心丸、牛黄解毒片等。

4、还有一些中成药使用了西医或中西医术语命名,如:肠炎灵、急支糖浆、维c银片等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命名是不规范的,或者说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成药了,这类药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配伍
辩证施治
4
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
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 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 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 存贮、携带方便。
5
固体剂型
散剂:起效快。易于控制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 颗粒剂:作用迅速,无需煎煮,口味好、体积小
胶囊剂: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及生物利用度;包衣后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27
清热剂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 用以治疗里热证,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 要点。 西医诊断: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 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 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 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
20
临床上预防中成药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1) 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 良反应报告制度。
(2) 注意药物过敏史。 (3) 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
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 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4)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 (5) 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巴布膏剂: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有效成分,给 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稳定、使用舒 适方便
7
半固体剂型
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 凝胶剂: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给药。
液体剂型
合剂: 易吸收,贮存时间长 酊剂: 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小,不易霉败。
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 糖浆剂:适宜儿童使用,糖尿病人慎用。 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

浅谈西医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谈西医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药师对医嘱实施干预已成为规范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通过药师对不合理医嘱实施同步干预不仅利于规范合理用 药,同时也可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4〕。
本研究针对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本院静脉药物 调配中心执行的配液医嘱 1246370条进行药师审核,结果发 现 2018条不合理医嘱,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以药物用法用 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禁忌为主,其中药物用法用
综上所述,药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可明确不合理医嘱类 型进行针对性同步干预,利于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何争民,彭家志,洪章烈,等 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工作模
式的转变及其成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7):13351338 〔2〕张允文,刘俊田,邓祥,等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处方及
量不当主要以超剂量使用为主,故在针对此类医嘱审核时需 谨慎。溶媒选择不合理仅次于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其不仅 会影响药物发挥治疗效果,且可使得药物降效或发生反应,因 而临床用药过程中应重视药物的溶媒选择,如青霉素、硫辛酸 注射液宜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纯中药制剂宜以 5%葡萄 糖注射液为溶 媒 〔5,6〕。 配 伍 禁 忌,指 的 是 两 种 以 上 药 物 混 合 使用或制成制剂出现的体外相互作用,产生药物水解、中和或 破坏失效等现象,其可表现出肉眼不可见理化性质改变或产 生气体、沉淀、浑浊、变色等〔7〕。因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 应明确药物相关配伍,以提升医嘱开立合理性及准确性。本 研究通过药师同步审核干预后发现不合理医嘱的检出率下降 6463%,多数医师均可接受药师审核结果并修改医嘱,说明 实施药师审核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医嘱的开具率,提升临 床用药效果。适时调配干预及有效沟通是及时发现不合理医 嘱、协助医师进行医嘱修改、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认为在针对特殊人群的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限制用药 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风险,特别是儿童用药,若药物说明书中 明确规定儿童用药剂量,应严格执行说明说,防止用药剂量过 多产生不良事件〔8〕。针对部分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若有充分 循证医学及药学依据且经临床长期使用确认其安全性的,可 在医院允许及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给药。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
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 其合力祛邪。


起效快。易于控制剂量, 便于婴幼儿服用


腔道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 利用度高。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
清脏腑热剂
热蕴脾胃症见牙龈肿痛溃烂、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热蕴结肠腑可见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 脉弦数。 清虚热剂 气血两清剂 夜热早凉、舌红少苔,或骨蒸潮热,或久热不退之虚热证 大热烦渴、吐衄、发斑、神昏谵语 知柏地黄丸 清瘟解毒丸(片) 28
注意事项
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注意辨别热证的部位
症状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 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 脉浮紧或浮缓
适用药物 九味羌活丸(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 通宣理肺胶囊
辛凉解表
外感风热表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 维C银翘片(胶囊) 证 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 柴胡注射液 数等 感冒清片(胶囊) 克感利咽口服液 疏风解毒胶囊
2.临床应用原则
剂型选择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三小:剂量小、副作 用小、毒性小 五方便:生产、运输、
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 超剂量使用。老年人使用剂量 应取偏小值
给药途径的确定
能口服给药的,不注射给药; 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静脉注射 或滴注
储藏、携带、
使用方便
联合用药原则
1 2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1
中成药概述
临床应用原则 辩证应用

西医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探讨研究

西医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探讨研究

西医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探讨研究发表时间:2013-02-20T14:08:33.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邱其光[导读]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成药的过度信任与依赖致使大多数人认为中成药就是好药,不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可以过量服用。

邱其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福建福安 355000)【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成药以其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如何在众多品种中选择适合的药物,最大限度地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在合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成药辨证论治合理使用西医临床【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26-02许多国家法律规定,中医只能用针灸、中药治疗,西医则只能用西医方法治疗,两者的治疗内容和方法有着严格的界定,而中医用西药,西医用中药在我国已是普遍现象,因无严格规定,只要使用得当,对提高治疗效果是有益的。

本文主要对西医临床使用中成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为各西医临床及中成药研发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对今后中成药的西医临床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原则中成药的使用必须符合“辨证论治”的原则[1]。

中药“辨证论治”主要内容包括理、法、方、药,即依赖“理”论作指导,符合“法”则要求,利用“药”理组“方”进行临床治疗。

因此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否则不但无效,还可能有害。

使用中成药时要明确其功效和主治,其中功效是中医学术语,而主治才是症状的罗列,不是具有这些症状就能使用这些药。

例如咳嗽,分风寒犯肺、风热犯肺和燥邪伤肺三种,风寒犯肺的病人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可使用杏苏散疏散风寒,宣肺解表;风热犯肺的病人咳嗽气粗,咳痰黏,痰色白或黄,咽痛,声音嘶哑,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可用桑菊饮辛凉解表,宣肺清热;燥邪伤肺的病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并见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可用桑杏汤辛凉清润。

综合医院西医医师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

综合医院西医医师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

综合医院西医医师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目的了解综合医院西医医师使用中成药的情况。

方法通过专家座谈了解现状,筛选问卷问题,对全国综合医院西医医师使用中成药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

结果中成药滥用问题比较常见,处方质量总体不高,多数西医医师未接受过专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对中医辨证论治仅初步了解或毫不了解。

结论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定相关政策,改善现状。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the usag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of western medicine doctors in general hospitals. Methods By means of informal discussion with experts,present situation was known;By means of screening questions in questionnaire,nationwid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by this questionnaire abou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the results were examin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at the abus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by western medical doctors was quite comm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prescriptions was not good. Most of the doctors have never received specialize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nly having preliminary knowledge or nothing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take following measures:further enhanc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CM;formulate related policies;improve present situation.Key words:general hospital;western medical doctors;Chinese patent medicine;pharmacy administration中成藥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中医药品,较汤剂使用简便,药性稳定,比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小且疗效更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摘要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下,以中药材为主,在中药方剂中根据相关处方进行中成药的制备。

因为中成药使用较为简便,同时价格较为合理,大部分的西医同样会采用中成药对患者进行治疗。

而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合理使用现象,所以西医临床应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西医临床;合理用药;中成药
我国西医临床中,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现象有利于我国中药的发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所产生的多数作用并未经过证实以及研究,与此同时,中药为单独体系,西医对其掌握程度不能够单凭一张处方说明[1]。

而大部分研究则证实中西医联合应用在一定情况下会改变西药自身作用,然而西药如果存在较窄的安全计量范围,那么在临床中则会出现严重的影响。

1 西医不应盲目进行联合用药
西医在临床用药中采用中成药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如果联合用药使用不合理,则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者则会对自身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中成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按照循证用药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治疗中不对症的现象常有发生[2]。

例如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西医如果想联合用药则需要邀请中医进行联合会诊,诊断患者疾病的类型,随后进行对症治疗。

而采用人参治疗时同样需要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患者为热证以及实证则不应采用人参,对于阴虚的患者使用人参之后会产生便秘现象,同时还会加重自身的病情。

所以,通常情况下身体较为健康且未产生虚症的患者则不需要采用人参。

2 遵循配伍原则
将中西药进行联合应用则需要对其之间产生的反应予以重视。

而物质均通过化学物质所构成,因此在进行中西药联合应用时需要对药物自身所产生的反应予以注意[3]。

若不能正确进行联合应用则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严重者会引发药源性疾病。

例如包含有机酸的山楂丸以及护肝片等药物不应与氨茶碱以及苏打片进行联合应用,由于上述药物联合应用会产生酸碱中和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此外,三溴合剂同样不应与朱砂安神丸进行联合应用,朱砂中的成分和三溴合剂的溴化物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从而形成溴化汞,致使患者产生药源性肠炎。

3 重视联合用药间所产生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将中西药进行联合应用,会存在一定的作用现象。

虽然大部分的作用机理并未被了解,在极易出现的作用中,应避免药理性配伍现象的产生[4]。

例如含有麻黄碱的中成药不应和强心药以及降压药进行联合应用,由于麻黄碱中包含心肌β受体,从而提升其心肌收缩能力,如果和洋地黄以及地高
辛进行联合应用时,则会大大加强其药物作用,同时加大了药物的毒性,极易产生心率失常等症状。

患者在应用地高辛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应和六神丸进行联合应用,由于六神丸中的蟾酥为固醇混合物,无良好的强心作用,但是极易使患者产生心律紊乱现象。

同时含有氰苷成分的中药不应长时间和镇咳的西药进行联合应用,由于氰苷在酸性作用下通过水解会形成氢氰酸,虽然能够有效控制咳嗽症状,但是会对呼吸中枢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

然而,患者在采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应采用包含中药海藻以及昆布等制剂,由于碘自身所形成的作用使络氨酸逐渐碘化,因此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4 重视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大部分患者认为中成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因此药物的使用剂量不需要进行精确,哪怕擅自加减药量也可以,此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一旦药物使用剂量较小,药力则会不充分,因此无法提升治疗效果;而药物使用剂量较大,其药力较大,则会对人体的正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云南白药,成人的使用剂量为0.2~0.3 g,当服用剂量>0.5 g时,就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肾衰竭。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规定进行用药,不应擅自加大或者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

对于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应通过生姜汤送服霍香正气丸,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

另外,对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不应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 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预防
伴随中医水平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临床治疗多数均选择中西药联合治疗,尤其是疑难杂症的治疗。

而中西医采取科学合理的配伍能够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但是中药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如若对其没有充分的了解,在应用中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尤其是可以渗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中药注射剂,其使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不良反应现象则时有发生[5]。

其不良反应案例大致为:对患者进行七叶皂苷钠的注射,从而使患者形成脉管炎,并产生皮下坏死、过敏反应、心动过缓以及过敏性休克等现象;而葛根素进行治疗时则会产生高热以及过敏现象;同时鹿瓜多肽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当出现过敏现象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详细的将其记录在病历中,以免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为一项较为复杂的课题,医患双方需要对其进行重视,尤其是医护人员需要对相关药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可以正确的进行药物联合应用,提升总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随安.门诊西医不合理使用中成药分析及对策.光明中医,2014,29(2):403-404.
[2] 金敏.我院2010年中成药处方分析.中医药导报,2012,8(1):72-73.
[3] 舒永全,李颖.中成药在综合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调查报告.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3):114-117.
[4] 刘彩云.我院中成药用药合理性情况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206-207.
[5] 孔莉.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