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票据
央行票据与普通债券的区别是什么
央行票据与普通债券的区别是什么中央银行票据与普通债券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店铺来告诉大家。
央行票据的概念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
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央行票据的作用是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以及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
普通债权的概念债券(bond),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
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
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
人们对债券不恰当的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债券是国库券。
中央银行票据与普通债券的区别有人误解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筹集资金的手段。
事实上,中央银行具有无限扩张信用的能力,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并不存在通过发债筹集资金的概念。
央行票据与金融市场各发债主体发行债券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各发债主体发行债券,同时增加自身的资产和负债,发行债券的目的是筹集资金,即增加可用资金。
例如,财政部发行国债,目的是增加可用资金,进而使财政支出的规模得以扩大。
而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其资产运用规模,而是在于吸收商业银行部分流动性,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中央银行在资产和负债总量上都是不变的,它们在性质上完全不同。
中央银行票据_有效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从政策目的 来看, 发 行国 债的 目的 是为了弥补政府出现财政收支失衡或弥 补国家财政预 算赤字, 或 者通 过吸 收社 会闲散资金而 进行社 会筹 资, 扩大 财政 支出的规模。而由于中央银行具有无限 扩张信用的能 力, 并不存 在需 要通 过发 债筹集资金的 概念, 中央 银行 发行 票据 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吸收商业银行部分流 动性, 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 满足其实 施货币政策的 需要。 因而, 二 者在 性质 上是完全不同的。中央银行票据属于货 币政策管理手 段, 国债则 属于 政府 的筹 资投资工具。
从政策性 金融 债券 来看, 政 策性 金 融债券的发行虽然对商业银行的资金 投 向是一个很 好的出 路, 但也 并不 十分 有 利于公开市 场操 作。首 先, 我国 的政 策 性金融债券的发行虽然已经与基础货 币 脱钩, 但是 这些 债券发 行筹 集的 资金 大 部分都 投向 了 农业 和 基 础 设施 建 设 项 目, 这些项目普遍投资建设周期长, 回 报 率不高, 一 般不 可能在 项目 周期 用项 目 收益还本付 息, 而是需 要通 过/ 发 新债, 还旧债0 的方式获得资金, 使得政策性 金 融债券的发行目的很难与货币政策目 标 保持一致, 通过 公开市 场操 作控 制基 础 货币的难度 加大。 其次, 政 策性 银行 实 行的是保本 微利的 经营 原则, 目 前其 所 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期限为 5 年 以 上。显然, 同国债类似 , 政策性金融债 券 在期限上的结构不合理, 缺乏期限短、流 动性强的政 策性金 融债 券, 影响 了使 用 政策性金融债券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 具
而从 2002 年以来, 中国人民 银行开 始大量 发 行中 央 银 行 票 据。尤 其 是 在 2003 年, 仅从 4 月到 9 月, 中国 人民 银 行累计已经发行 42 期中央银行票据, 发 行总量 5450 亿元, 发 行 余额 则 达 到 了 4254. 3 亿元。
银行间市场债券品种
银行间市场债券品种银行间市场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银行间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债券品种。
本文将对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品种进行介绍。
一、国债国债是指由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券,是一种最基本的债券品种。
国债是国家的信用债券,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国债的发行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资金需求,同时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央行票据央行票据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债券,也是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
央行票据主要是为了调节银行间的流动性,同时也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央行票据的期限较短,一般为3个月、6个月或1年,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三、政策性金融债政策性金融债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主要包括中国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政策性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策性金融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收益率。
四、地方政府债地方政府债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地方政府债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地方政府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收益率。
五、企业债企业债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等方面。
企业债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但风险也相对较大。
企业债的发行主要是针对有一定信用评级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六、中期票据中期票据是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期限一般在1年至5年之间。
中期票据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但风险也相对较大。
中期票据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等方面。
七、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期限一般在1个月至1年之间。
短期融资券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但风险也相对较大。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1997年第2号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令(1997年第2号)《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已于1997年6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发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一日票据管理实施办法(199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一条为了加强票据管理,维护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票据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是票据的管理部门。
票据管理应当遵守票据法和本办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票据当事人应当依法从事票据活动,行使票据权利,履行票据义务。
第五条票据当事人应当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统一格式的票据。
第六条银行汇票的出票人,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办理银行汇票业务的银行。
第七条银行本票的出票人,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办理银行本票业务的银行。
第八条商业汇票的出票人,为银行以外的企业和其他组织。
向银行申请办理汇票承兑的商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二)资信状况良好,并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
第九条承兑商业汇票的银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与出票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二)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
第十条向银行申请办理票据贴现的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二)与出票人、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第十一条支票的出票人,为在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立支票存款帐户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中央银行学关于央票和国债的分析
1:问:中央人民银行央行票据操作带来了什么问题?以央票为操作对象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为什么?答: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国央票发行的现状:(1):外汇占款迅速增加;20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由此造成的外汇占款数量的不断增长,而外汇占款增长的直接结果就是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央行面临的货币冲销压力不断增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看好,外需稳步增长。
同时,全球直接投资复苏趋势明显,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经济环境稳定等优势成为吸引外资流入的基本因素,中国经济复苏已巩固,宏观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加强,加上息差、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不排除善良热钱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流入。
这些都会导致新增外汇占款居高不下,进而给央行回收资金带来长期压力。
数据显示,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都是呈直线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持续扩大,但有效对冲比率却呈下降趋势;央行票据出现于2004年,其出现主要是由于当时央行持有国债存量不足,难以通过有效的正回购达到有效回笼货币,冲销外汇资金以及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目的。
此后,央票的发行量逐年增长,到2010年,央票发行量和交易量已达40000亿元。
然尽管如此,实际上,央票的有效对冲比率却呈下降趋势。
当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额减去央票票据到期兑付额,即为当期央行票据净回笼的资金量。
从2003年到2006年,央票的资金回笼量增加了484.6%,但是,其有效对冲比率却在2004年达到最高42.23%后持续下降。
主要原因及时央票的大量发行,到期兑付额的不断增加,新发行的央票不仅要对冲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而且要置换到期的央行票据。
这种局面,使得央票对于货币流动性的调节力度明显受限。
正是由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警惕其带来的主要问题:首先,央票的市场操作使得其政策成本相对较高;与其他一些政策性工具相比,央票属于成本性工具,央行对于发行的央票必须还本付息。
央行资产负债表名词解析
央行资产负债表名词解析引言央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展示其资产和负债状况的重要工具。
对于了解央行运营和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解析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常见的名词和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央行的运作。
1.总资产(To tal Ass ets)总资产是央行在特定时间点上所有资产的总和。
它包括央行所持有的各种金融工具、债券、外汇储备、贷款以及其他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资产。
央行通过调整总资产的规模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2.金融工具(F i n a n c i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s)金融工具是指央行使用的各种证券和衍生品,以便进行不同类型的交易和投资。
央行购买和持有金融工具可以通过提供流动性来稳定金融市场,也可以通过出售它们来调整市场流动性。
3.外汇储备(F o r e i g n R e s e r v e s)外汇储备是央行持有的外币资产。
央行通过购买外汇来积累外汇储备,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汇储备的规模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和经济稳定性。
4.负债(Liabi lities)负债是指央行在特定时间点上所欠他人的债务或义务。
央行负债的来源包括政府存款、商业银行存款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负债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
5.央行票据(C e n t r a l B a n k N o t e s)央行票据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形式,也称作现金或纸币。
央行票据的发行受到央行的货币政策控制,其规模的变化可以影响经济的流动性。
6.存款准备金(Reserv e Deposits)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央行保留的一部分存款。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比例来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信贷活动。
增加存款准备金比例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抑制物价上涨。
7.外汇借款(F o r e i g n B o r r o w i n g s)外汇借款是央行从其他国家或国际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
人民银行票据信息披露制度
人民银行票据信息披露制度——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例一、引言作为中国国家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在票据领域有着重要的监管和管理职责。
为了保障票据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票据信息披露制度。
本文将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和实践,探讨人民银行票据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意义、实施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二、票据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票据业务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作为票据信息披露制度的法规依据。
该办法明确了票据主体和交易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标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1. 披露内容(1)票据主体信息披露票据主体包括票据出票人、承兑人、付款人、持票人等。
根据《办法》,票据主体应当向投资者、持票人和票据交易系统披露其基本信息、财务状况、风险提示、法律诉讼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票据主体的信用状况和风险情况,从而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2)票据交易信息披露票据交易信息包括票据市场价格、交易量、成交方式等。
《办法》规定了票据交易系统应当定期披露票据交易信息,并且要求票据市场参与者按照规定向票据交易系统披露交易信息。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票据市场的透明度,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投资者利益。
2. 披露方式票据信息披露的方式多样,可以通过报告、公告、披露书等形式发布。
《办法》要求票据主体应当通过信披平台、交易所、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同时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对披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及时。
3. 披露标准《办法》还规定了票据信息披露的标准,包括披露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要求票据主体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信息披露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加强信息披露的管理和监督。
4. 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票据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了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
监管部门可以对票据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主体进行处罚。
央行票据管理制度
央行票据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央行票据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合规、审慎适度、风险可控、公平公正、高效便捷。
在执行央行票据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坚持保护持票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票据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规范发行和管理1、央行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科学制定票据发行计划,合理安排票据的种类、金额和期限。
同时,央行应加强对票据的发行和流通的监督管理,确保票据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2、央行对票据的发行和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保障发行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央行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打击假冒伪造票据的行为,保护持票人的合法权益。
3、央行应建立健全的票据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票据流通环节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确保票据的安全和可信度,提高票据市场的信用和声誉。
三、加强票据流通和交易监管1、央行应加强对票据流通和交易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票据信息披露和交易规则,提高票据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2、央行应加强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准入和退出管理,规范票据市场的主体行为,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3、央行应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异常情况,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加强票据清算和结算监管1、央行应加强对票据清算和结算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票据清算和结算制度,确保票据市场的交易结算安全和快捷。
2、央行应加强对票据清算和结算风险的监控和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预防和化解清算风险。
3、央行应加强对票据清算和结算机构的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确保清算和结算机构合法合规经营,保障市场稳定和安全。
五、加强票据市场运营和监管1、央行应加强对票据市场运营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票据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票据市场的运作。
2、央行应加强对票据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加强对票据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规则的监督管理,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和有序。
3、央行应加强对票据市场信息披露和监管,保障市场交易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
票据的类型
票据的类型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淀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记账式债券: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票券,投资者持有的债券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债券。
我国债券市场的债券以记账式债券为主。
如果投资者在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记账式债券的买卖,就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设立账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记账式债券的买卖,则必须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债券托管账户;在证券公司或商业银行柜台买卖债券,则必须在证券公司或商业银行的柜台系统开立账户。
国债:在我国,国债就是所指由国家财政部发售的,以化解由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或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须要和填补国家财政赤字为主要目的的债券。
截止年2月底,财政部已发售尚未到期的记账式国债余额为2.84万亿元。
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债券的形式是一种债权人认购债券的收款凭证,而不是债券发行人制定的标准格式的债券。
我国近年通过银行系统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券面上不印制票面金额(而是根据认购者的认购额填写实际的缴款金额),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
在持有期内,持券人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
提前兑取时,除偿还本金外,利息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算,经办机构按兑付本金的0.2%收取手续费。
央行票据:央行票据即为中央银行票据,就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售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就是中央银行债券。
之所以叫做“中央银行票据”,就是为了注重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售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久的也只有3年)。
但央行票据与金融市场各发债主体发售的债券具备显然的区别:各发债主体发售的债券就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即为减少可用资金;而中央银行发售的央行票据就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就是公开市场操作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返税资金量。
中国银行新一代票据签约流程
中国银行新一代票据签约流程
中国银行新一代票据签约流程是指客户与中国银行进行新一代电子票据签约的步骤和流程。
以下是中国银行新一代票据签约的详细内容。
1. 签约准备:准备一张有效身份证件、银行卡和相关人员的授权书。
确保持有一张有效的中国银行账户。
2. 咨询与查询:前往中国银行网点,与柜员咨询关于新一代票据签约的相关信息,了解签约所需的具体文件和资料,并进行查询所需费用等细节。
3. 填写申请表:填写中国银行新一代票据签约申请表,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同时,填写指定的票据签约内容和限额。
4. 缴纳费用:按照中国银行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签约费用。
确保在缴纳费用时获得有效的收据,作为签约的凭证。
5. 审核与公正:中国银行将对提交的申请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公证。
此过程旨在确保签约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6. 签约确认:申请成功后,中国银行将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签约确认。
在签约过程中,客户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并签署相关文件。
7. 签约生效:签约完成后,中国银行将为客户发放电子票据签约的凭证,并将签约信息录入系统中,使其生效。
8. 日常操作:签约成功后,客户可以使用中国银行的电子票据服务进行日常操作,包括查询、转账、支票等。
请注意,以上是中国银行新一代票据签约的一般流程,具体的步骤可能因不同地区或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如有进一步的疑问或需要详细信息,请直接咨询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会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央行票据交易所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于3月9日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央行正在抓紧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这是下一步央行工作计划之一。
建设电子票据交易系统,将有利于提高票据市场交易效率,降低票据市场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此前报道,央行近期正在论证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所,涵盖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并已下发相关调研函。
近日,票据电子化,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这个话题引起了市场广泛热议,我们在前几天的点评中也提到了此事,表明了观点。
并且给出了中介应该转型的几个方向。
从市场反馈来看,有部分人对“强制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票据必须使用电票”这一点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即使不强制,纸票也会逐渐被电票替代,原因在于目前电票的利率已经比纸票低,体现了电票的竞争优势,未来也将持续下去。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出于财务成本的考虑,将逐渐过渡到开电票,最近这趋势就特别明显。
另一方面,从宏观背景看,纸票作为影子银行的主力,通过“消规模”帮助很多中小企业撑过了信贷紧缩的周期,确实在前几年起到了为宏观经济托底的功能。
但是今年央行MPA的实施,按照其精神,影子银行的存在价值将越来越弱,这不仅仅是票据行业的变革,乃至同业、资管、投行这一类扮演信贷通道的业务都要迎来巨大的改变。
这是金融行业的大趋势。
针对行业趋势,我们再给出银行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很多仍然依靠“票源”、“资金”、“消规模通道”为核心的银行已经发现奶酪被人动了,而且是央妈要动,因此有点不知所措。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倡导,票据转贴现市场终将转型成为类似债券市场的交易模式。
我们称之为从“渠道型模式”转型为“交易型模式”,以前靠掌握“票源”、“资金”、“消规模通道”这三大渠道进行无风险套利的模式,如今已经成强弩之末,变成了高风险业务,不仅承担整个交易链条上面的操作风险,还承担表内外大量票据。
我国央行票据的功能及效应
1 央行票据已成为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的主要工具
公 开 市 场 业 务 以 其 主 动 性 、灵 活 性 和 微 调 性 的 优 点 成 为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运用频率最高的货币政策工具。 1998 年以来 我 国 的 公 开 市 场 操 作 , 以 快 速 发 展 的 银 行 间 债 券市场为依托, 迅速发展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要达到调控的效果, 中央银行的资产中持有的 国债规模、期限结构必须合理, 长、中、短期兼备数量适当, 特 别是短期国库券的比例。而我国国债品种单调, 缺乏合理分 布的期限结构, 短期国债定期、滚动发行机制尚未形成, 以及 国债市场相对分割, 影响了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有 效开展。
表1
公开市场操作及外汇储备情况
( 单位: 亿元)
央行票据 年末央行 正回 公开市场操作净投 外汇储
发行量 票据余额 购量 放( 回笼) 基础货币 备规模
2003 年
7226.8 3376.8 2412 净回笼 2694 4032.5
2004 年
15072 9742 3330 净投放 9404 6099
( 2) 非公正性。 从理论上讲, 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 作不应该有任何中央银行自己的利益在里面, 中央银行在进 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唯一的目的是调节金融体系的非借入 准备金水平。一般情况下, 中央银行用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券 进行操作, 不可能有任何自己的利益在里面, 从操作工具到 操 作 形 式 都 是 一 种 纯 市 场 的 行 为 。但 一 旦 中 央 银 行 采 用 自 己 发行的中央银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 那么就不得不考虑自身
对于央行票据的了解
1.发行目的及主体的差别
政策目的来看,央行票据的发行是为了调节控制货币供给规模,实际上扩大了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头寸,从而为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条件。
而国债、国库券发行的目的,则是为了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或收支失衡,是政府对社会的筹资行为。
在发行主体上,央行票据的发行与还本付息是由中央银行负责,国债、国库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则是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
此外,国债或国库券是针对社会公众发行的,任何法人和自然人均可以成为国债的持有者,国债或国库券其本质是一种风险极低的在货币市场流通的有价证券,是不与货币政策直接相关的。
而我国央行票据的持有者只能是特许的金融机构。
2.成本分担机制的差异
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冲成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就是货币当局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而直接支付的有价证券利息成本、操作和管理成本。
这类成本会直接反映在货币当局的成本计算中。
隐性成本即机会成本,是货币当局持有回笼货币而牺牲的货币用于投资、信贷的收益。
国债或国库券既然是由财政部门发行,其发行的规模和时机也就基本取决于财政收支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发行的主要显性成本即利息成本也必须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承担。
我国所依靠的央行票据则是由中央银行承担利息成本,具有货币
创造能力,中央银行应付的票据利息成本仅需依靠货币创造即可,这便等同于以通货膨胀的方式将利息成本转嫁给社会,这与以维护货币稳定为宗旨的中央银行职能相悖。
央行票据利息支付引发货币扩张的结果与票据发行的紧缩性意图相矛盾。
【精品推荐】央行票据的种类有哪些
央行票据的种类有哪些
小编希望央行票据的种类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央行票据的作用有哪些?央行票据的种类有哪些?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小编寻找答案吧。
央行票据幼教中央银行票据,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
那么大家知道央行票据的种类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小编了解详情吧。
央行票据的种类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1、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见票即付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在上述汇票的概念中,基本当事人有三个:一是出票人,即签发票据的人;二是付款人,即接受出票人委托而无条件支付票据金额的人,付款人可以是包括银行在内的他人,也可以是出票人;三是收款人,即持有汇票而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人。
2、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票据法所称的本票,是指银行本票。
在上述本票的概念中,它的基本当事人只有二个:即出票人和收款人。
我国的本票和汇票的区别主要有:。
央行票据及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 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这些交易商可以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 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 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 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 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 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 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 通过招标方式开展。
时 间
常备借贷便利余额(单 位:亿元)
2016年1月
1.1
2016年2月
13.4
2016年3月
166
2016年4月
4.1
时 间
常备借贷便利余额(单 位:亿元)
2016年1月
1.12016年2月 Nhomakorabea13.4
2016年3月
166
2016年4月
4.1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
不改变资产和货币总量,通过负债结构变 化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可以连续操作,力度可以随时变化
央行票据大量到期兑付
此次央行票据发行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中 国以外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
1. 加快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启用2010版银行票据凭证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启用2010版银行票据凭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0.10.27•【文号】银发[2010]299号•【施行日期】2010.10.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票据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启用2010版银行票据凭证的通知(银发[2010]299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为提高票据凭证的防伪性能,保证票据的流通和安全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启用 2010 版银行票据凭证(以下简称新版票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新版票据凭证调整的防伪工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票、非清分机本票纸张使用新型专用水印纸;清分机支票、清分机本票纸张使用新型专用清分机纸;汇票、非清分机本票纸张中增加安全线;所有纸张中增加新型荧光纤维;所有票据凭证均采用双色底纹印刷。
二、关于新版票据凭证印制标准的调整(一)票据号码。
所有票据的号码调整为 16 位,分上下两排。
上排 8 位数字所赋信息相对固定,其中前 3 位为银行机构代码(见附件 1),第 4 位为预留号(暂定为 0),第 5、6 位为省别地区代码(采用全国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见附件 2),第 7 位为票据种类(1 为现金支票,2 为转账支票,3 为清分机支票,4 为银行汇票,5 为银行承兑汇票,6 为商业承兑汇票,7 为非清分机本票,8 为清分机本票),第 8 位为印制识别码;第二排 8 位数字为流水号,仍采用现有的渗透性油墨印刷。
(二)支票。
统一支票底纹颜色,不再按行别分色;现金支票的主题图案为梅花,转账支票、清分机支票主题图案为竹;支票号码前不再冠地名;现金支票上的“现金支票”字样改为黑色印刷。
(三)汇票。
统一汇票(含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底纹颜色,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不再按行别分色;汇票主题图案为兰花;银行汇票号码前一律不再冠地名;银行承兑汇票左上角不再加印各行行徽;取消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左上角无色荧光暗记。
央行票据
央行票据一、央票是央行票据的简称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化机制。
二、央票是什么?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等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这里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根据期限长短,央票通常可以分为3月期、6月期、1年期、3年期等多种情形。
它的发行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个人不能直接投资。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有43家,其成员均为商业银行。
三、公开市场业务理解央行票据,首先需要理解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等,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在我国,人民银行从1999年开始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
央行票据是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出现于2002年。
发行央行票据,是一种向市场出售证券、回笼基础货币的行为,也就是收钱回来;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基础货币的投放,也就是放钱出去。
那也就是说,在经济较热,有通货膨胀可能的时候,央行可以发行央票来回笼资金。
如果经济低迷,有通货紧缩的可能时,就要减少央票发行,并及时兑现央票,把钱放出去。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有: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
四、央票的作用央行票据主要用于承担短期政府债券的功能,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首先,央行票据承担着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票据、结算凭证种类和格式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票据、结算凭证种类和格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4.10.13•【文号】银发[2004]235号•【施行日期】2005.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票据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票据、结算凭证种类和格式的通知(银发[2004]235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适应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需要,规范客户和银行的支付结算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现行票据和结算凭证(以下简称票证)的种类和格式进行调整。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票证调整的内容(一)合并的票证将定额本票、不定额本票合并为本票(不定额);将二联式进账单与三联式进账单合并为三联式进账单;将托收承付凭证(包括邮划、电划)、委托收款凭证(包括委邮、委电)合并为托收凭证。
(二)调整格式、要素的票证银行汇票正面增加密押的填写位置;支票、电汇凭证和信汇凭证正面增加支付密码的填写位置;支票背面、汇兑凭证正面增加“附加信息”栏;本票增加申请人名称;汇票、本票背书栏由三栏调整为两栏,支票背书栏由两栏调整为一栏;证件号码栏后增加方格;部分票证金额栏增加亿元位;进账单增加票据号码栏;取消所有票证中“第号”字样及“会计分录”栏(调整后的票据、结算凭证附式及说明见附件2)。
银行汇票申请书、银行承兑协议、贴现凭证、挂失止付通知书、银行汇票挂失电报格式及银行卡专用的汇计单、签购单、取现单、存款单、转账单等结算凭证,人民银行不再统一规范格式,各银行可按照支付结算制度的有关规定自主确定格式。
(三)有关财政集中支付使用支票和汇兑凭证的处理按照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及强化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要求,预算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办理支票和汇兑结算业务,应在支票和汇兑凭证“附加信息”栏记载相关信息。
此附加信息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必须记载事项,商业银行不得以该附加信息的缺失作为退票理由。
我国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情况的分析
•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目的
•2.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称为主动性目标。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方向 •和力度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实现其转变。在此目标下, •其任务是通过连续、同向操作,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商业 •银行的储备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达到实施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通过市场买进或 •卖出有价证券,可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超额出备 •水平,从而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可从 •两个渠道影响利率水平:党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时,一方面,证券需求 •增加,证券价格上升,影响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储备增加,货 •币供给增加,影响利率。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时,利率变化方向 •相反。此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券,可直接改变 •市场对不同期限证券的供求平衡状况,行与流通
•央行票据采用价格招标的方式贴现发行,在已发行的34期央行票据 •中,有19期除竞争性招标外,同时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9家双边报价商通过非竞争性招标 •方式配售。由于央行票据发行不设分销,其它投资者只能在二级 •市场投资。
央行票据的作用
•1、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弥补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不足 •2、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我国中央银行票据发行 情况的分析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第一部分
•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公开市场操作的形成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票据具备的基本功能
票据具备的基本功能票据是金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它具备很多功能,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票据的基本功能,欢迎阅读。
票据具备的基本功能1.汇兑功能汇兑功能指票据是代替异地输送现金的良好的汇兑工具。
特别是汇票出现后,更体现了票据的汇兑功能。
用汇票汇款,通常是汇款人将款项交付银行,由银行作为出票人将签发的汇票寄往或交汇款人寄往异地,持票人在异地银行凭票据兑取现金或办理转账。
这比现金汇兑既方便安全,又节约费用。
2.支付功能汇票、本票作为汇兑工具的功能形成后,在交易中票据又形成了支付功能而代替现金使用。
以票据作为支付工具,可以节省通货,减少国家的货币发行量,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携带和点检现金的麻烦,达到资金运转安全、迅速、准确的目的,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结算功能在经济交往中,当双方当事人护卫债权人和债务人时,可运用票据票据进行债务抵消,更显得手续简便、迅速和安全。
4.流通功能流通功能是指票据得转让无须通知债务人,而只要票据符合要式就可以交付或以背书方式转让票据权利。
背书转让时,背书人对票据的付款负有连带保证责任,背书次数越多,则保证人越多,因而票据的可靠性越强。
因此,票据作为流通证券,其流通性几乎与货币不相上下。
5.融资功能票据的融资功能是指票据未到期时,权利人可向银行办理贴现而融得资金。
贴现还有转贴现和再贴现。
6.信用功能这是票据作为商业信用工具的体现。
现代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决定了商业信用产生的必然性。
信用交易中,接受信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出来。
这是票据产生的缘由。
更由于票据法规定了对票据债务人抗辩的种种限制和票据债权人的严密保护,使票据成为一种可靠的信用工具。
特别是远期票据,还可以使付款人凭信用调剂资金的暂时短缺,使经营活动不受时间障碍而得以及时顺利进行;对收款人来说,一则在规定时间内可凭票据兑取现金或转账,使其债权有了保障;二则如票据没有到付款期,而需要履行债务,同样可以将票据背书转让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票据调控手段面临挑战2008年07月08日08:45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由于我国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央行更多通过数量型工具回笼和控制市场的流动性。
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工具,通过央票的发行,央行连续不断地从市场回收流动性。
到2008年3月底,央行票据的余额达到约4万亿元左右。
目前普遍认为数量型工具优于价格型工具,但笔者认为发行央行票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1993年,人行就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融资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当年发行了两期融资券,总金额200亿元。
当时中央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主要在于调节地区和金融机构间的资金不平衡,发挥其资金调剂功能。
1995年,央行开始试办债券市场公开市场业务。
为弥补手持国债数额过少的不足,央行曾将央行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性工具。
2002年9月24日,为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央行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的未到期正回购品种转换为相同期限的中央银行票据,转换后的中央银行票据共19只,总量为1937.5亿元。
另外,由于持续进行正回购,到2002年年底,央行手中持有的国债余额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
因此中央银行发行央票以替代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金额50亿元、期限为6个月的中央银行票据。
2003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选择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作为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工具,在公开市场上连续滚动发行3个月、6个月及1年期央行票据。
自2004年12月9日起,央行开始发行三年期央行票据,创下了央行票据的最长期限。
除了3年期央行票据这种长期融资工具被频频使用外,央行票据的远期发行方式也被采用,2004年12月29日央行首次发行远期票据,发行200亿元央票,缴款日和起息日均为2005年2月21日,距发行日50余天,是历史上首次带有远期性质的央行票据。
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代替国债,充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工具,但是二者有显著的区别。
比较国债和央行票据可以看出,在中央银行负债表上,国债表现为对政府的债权,位于资产项目一栏中;中央银行票据则是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位于负债项目栏中。
中央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出售国债,其资产负债表表现为中央银行资产减少,即对政府债权的减少,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亦减少,基础货币收缩;反之,中央银行从其他金融机构购入国债,其资产负债表表现为中央银行资产增加,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
中央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发售央票则表现为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即中央银行债券增加,同时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减少;央行从其他金融机构购入央票则表现为中央银行负债减少和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的增加。
中央银行的国债操作和央行票据操作都可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控制货币供应量。
然而,央行所持有的国债的增减不会直接增加央行财务成本,相反地,持有国债到期还能给中央银行带来一定的利息收益;发行央票则不可避免地要支出一定的利息,这增加了中央银行的财务成本。
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越大,央行付息的压力就越大。
由于央行票据是滚动发行的,因此付息也是连续的,要不断对到期的央行票据还本付息。
央行付息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部分抵消了冲销效果。
中央银行并不是一个盈利性组织,利息支出没有相应的资金来源,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无疑会加大民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央行滚动发行央行票据也制约了央行的冲销干预,由于不断地还本付息,央行票据的净发行量受到制约,因此每年都无法完全对冲掉所有由于顺差结售汇放出的货币。
2005年我国共发行央行票据27882亿元,但是同时2005年共兑付到期的央行票据本金加利息共17219.41亿元,所以2005年发行央行票据共收回流动性10662.59亿元。
但2005年央行因外汇占款发行货币为16199.97亿元,除去央行票据收回的货币,仍放出了货币5537.38亿元。
2006年没有对冲掉的外汇占款更大。
本年由于外汇占款发行的货币为22220.85亿元,而同期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本息的数额分别为36573.81亿元,26951.05亿元,对冲掉的货币为9622.76亿元,加上2006年央行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约6000亿元,于是因外汇占款而放出的货币为6598.09亿元。
2007年由于外汇占款发行的货币为30807.9亿元,而同期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本息的数额分别为40721.28亿元、36922.87亿元,对冲掉的货币为3798.41亿元,2007年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约2万亿元,于是因外汇占款而放出的货币为7009.49亿元之多。
由此可以看出,央行每年发行的央行票据数额较大,大部分用来支付央行票据到期的本息,随着央行票据发行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的净冲销额可能会下降。
目前央行票据的发行主要是一年以内的票据为主,目的是短期内熨平资金供求的变动。
为了避免央行票据还本付息对市场的冲击,央行最近只得通过发行更多3年期的央行票据来冲销,以避免短期内集中还本付息的压力或多次滚动发行的成本,增加冲销干预的力度。
笔者认为,在中央银行超规模发行票据以实现调控目的的同时,央行也付出了相应的调控成本,其负面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首先,正如前面强调的那样,巨额的央行票据存量,加大了央行的利息支出,而这部分利息支出的货币创造的乘数效应将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了货币调控的难度。
央行作为发债主体,没有明确的偿债资金来源,债券兑付过程实际上是货币超额发行的过程,可能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干扰;其次,央行票据替代国债和金融债,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为活跃的交易品种,这有可能挤占了其他券种的市场份额,增加了其他券种的发行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国债市场和其他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三,由于央行大力超规模发行票据,央行票据的作用逐渐超出了最初公开市场业务调控目标,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短期债券价格受到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银行间债市的定价功能正在弱化,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债券和票据的收益率曲线;第四,大量地发行央行长期和远期票据进行冲销可能导致将来的通货膨胀,如票据集中到期的还本付息,可能导致基础货币的大幅增加;第五,由于中央银行票据功能单一,发行收入不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还要为之支付数以千亿元计的费用和利息,所以用央行票据执行货币政策成本过高;第六,如果长期票据发行增加,将会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将来的决策,影响将来货币政策目标的实施。
由于持续干预和票据利率上升,央行干预的成本也不断上升。
发行中央票据的方式回笼资金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成本,这也决定了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票据可能无法在长期内代替国债。
为保障公开市场操作的持续性及有效性,我国必须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开发新的可供操作的政策工具。
从长远看,应积极通过发行国债替代央行票据,使市场中的债券所对应的资金收入控制在财政手里,并发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才是更为理想的资金运作方式,也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调的必然趋势。
2007年6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
该提议是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
此举实质上是对中央银行所持有的资产结构进行调整,表现为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下的净国外资产减少,对政府的债权增加。
特别国债将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一项新的操作工具且能有效减轻央行政策操作的财务成本。
因此促进国债市场的发展是优化我国宏观调控工具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力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将来的人民币资金回流做准备,央行票据市场不能够承担这种功能的。
从美元的国际化来看,其他国家聚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如石油美元、欧洲美元和亚洲美元,这些美元资产等又会回流到美国,而这些资金的回流主要是投资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更多的是投资在美国的国债市场上。
在我们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我们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内的国债市场,笔者认为这可能会是将来人民币回流主要的投资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实现这一目标。
央行票据市场不适合作为人民币回流的投资市场,因为这会干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削弱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债是主要的调控工具和投资工具。
目前我国国债市场浅薄,从国债市场债券余额、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二级市场的买卖价差和换手率等来看,我国国债市场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国应加快完善国债市场基础建设,推动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
在当前我国债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为了调控宏观经济,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控制货币供应量,但是从长期来看,国债市场仍然是较优的调控工具,因为这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将来人民币资金回流。
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仍未减弱,外资流入的势头不会改变,规模只会更大,这是央行面临的挑战。
为了减少央行票据干预的压力,减轻央行偿还债务的压力,笔者认为一是央行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调控,如增加法定准备金率,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二是通过人民币升值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三是大力发展金融债券,如发展金融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都可以扩充央行可操作政策工具的范围;四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加投资海外的金融机构(QDII),放宽投资的业务限制,鼓励和推动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收购或兼并一些国外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开拓国外市场;五是增加进口,进行资源性物资或战略性物资的储备,削减国际收支顺差。
讨论题:1为什么央行需要发行央行票据?2随着央行票据的增多,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3央票和财政债券的区别是什么?作为公开市场的操作工具,它和财政债券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用央行票据?5你认为,我国央行应该如何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具体办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