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盲实验

合集下载

临床实验中使用双盲法

临床实验中使用双盲法

临床实验中使用双盲法双盲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中的研究设计方法,旨在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下面将从双盲法的定义、原理、优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双盲法的定义双盲法是指在临床实验中,既使得接受治疗的患者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是实验组的药物或对照组的安慰剂,也使得给予治疗的医生或实验人员不知道他们所分发的是实验组的药物还是对照组的安慰剂。

二、双盲法的原理双盲法的原理建立在减少主观偏见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上。

通过使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所接受的治疗是实验组或对照组的药物,可以避免患者的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能杜绝医生或实验人员的偏见引入。

三、双盲法的优点1. 减少主观偏见:双盲法可以避免患者和医生对治疗效果产生主观偏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2. 增加结果可靠性:通过控制主观因素的干扰,双盲法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 文献价值增加:采用双盲法进行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更具备可比性和说服力,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四、双盲法的应用1. 药物临床试验:双盲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心理学研究:双盲法也可以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的实验研究中,比如评估特定治疗方法或心理干预的效果。

3. 疫苗研究:在疫苗的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可以控制接种者和接种者家属对疫苗效果的期望,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五、双盲法的局限性虽然双盲法在临床实验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限制:1. 实施难度较高:实施双盲法需要充分的组织和管理,包括随机分组、制定双盲方案以及实施过程的监测等。

2. 部分试验不适用: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临床试验,如手术试验、物理治疗技术的试验等,双盲法可能难以实施。

3. 患者数量需求大:由于需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保证双盲的效果,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来保证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六、总结双盲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设计方法,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无疑增强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临床实验中的双盲试验是什么意思?

临床实验中的双盲试验是什么意思?

临床实验中的双盲试验是什么意思?双盲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试验设计,旨在减少主观偏见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双盲试验的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

一、双盲试验的定义双盲试验是指在进行临床实验时,既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也对实施实验的研究者进行遮蔽,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在双盲试验中,实验对象和研究者之间对实际处理进行遮蔽,即实验对象不知道自己接受了哪种处理,研究者也不知道各组实验对象的具体处理。

二、双盲试验的优势1. 降低处理效应干扰:在临床试验中,实验对象对不同的处理可能有不同的期望,从而对结果产生了主观偏见。

通过双盲试验设计,可以降低实验对象的期望对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2. 减轻观察者偏见:研究者对实验对象的观察可能受到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从而产生观察者偏见。

双盲试验的设计可以减轻这种观察者偏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 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双盲试验可以降低因为主观因素干扰而引起的结果偏差,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三、双盲试验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1. 新药疗效评价:临床试验中,双盲试验常被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

在试验过程中,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不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既不告知参与者自己接受了哪种处理,也不告知研究者各组的具体处理方式,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2. 新疗法效果评估:除了评估新药的疗效外,双盲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新的治疗方法或疗法。

通过双盲试验设计,可以排除病人和研究者的主观干扰,客观评估新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食品安全评价:双盲试验不仅在药物研究中有广泛应用,还可在食品安全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双盲设计,可以减少受试者知道自己摄入了哪种食品的偏见,更加客观地评估食品对人体的影响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双盲试验是在临床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通过降低处理效应干扰、减轻观察者偏见以及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双盲试验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新药疗效、新疗法效果以及食品安全性。

双盲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双盲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双盲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双盲实验的原理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领域中的双盲实验便成为最常见的研究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双盲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一、双盲实验的原理1. 什么是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指实验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所接受的处理是什么,即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收集者双方都不知道被试接受的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2. 双盲实验的目的双盲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形成既客观又准确的结论,保证实验的可重现性和可靠性。

3. 双盲设计的特点双盲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掩盖实验的处理对象,二是掩盖实验的接收者,使得实验者和实验的接收者在实验过程中不知道实验对象到底接受了哪种处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的主观性问题。

这样,实验结果与实验者的意愿或期望就没有关系了。

二、双盲实验的应用1. 双盲实验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双盲实验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双盲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消除心理影响和偏见,进一步验证药物疗效,确保药物安全性。

如果双盲实验的结果显示该药物对人体存在不良影响,那么,研究人员就可以避免将不安全的药物推向市场,保证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2. 双盲实验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双盲实验在营销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消费者市场,许多公司都非常注重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反应。

因此,公司通常会进行双盲实验,以便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需求、评价和反馈,以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

3. 双盲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双盲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评估心理学干预治疗方面的有效性时,需要进行双盲实验。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治疗师不知道治疗对象在何种干预条件下接受治疗,从而减少了实验结果的主观性。

4. 双盲实验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除了上述领域外,双盲实验还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

例如,双盲实验可以在食品批发行业中用来检验不同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是否有差异,帮助企业选择最优质的产品。

双盲实验管理制度

双盲实验管理制度

双盲实验管理制度双盲实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双盲实验是在临床试验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式,其特点是既对实验组受试者采取了控制措施,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盲法处理,即受试者和研究人员在试验过程中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主观干预和偏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双盲实验管理制度对于临床试验的进行至关重要。

首先,双盲实验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试验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在双盲实验中,研究人员不知道受试者的实验组别,可以避免研究人员的主观因素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其次,双盲实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试验中的偏差和偶然性误差,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双盲实验管理制度还可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试验的合法合规性。

双盲实验管理制度的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双盲实验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试验设计:在设计双盲实验时,应明确受试者的选择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试验设计科学合理,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相符合。

2.试验执行:在试验执行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分组随机化和盲法处理机制,确保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和研究人员均不知道其组别,避免主观干预和偏见。

同时,对试验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试验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准确性。

3.试验监督:建立相应的试验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试验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试验的合法合规性和科学性。

同时,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进行监督和抽查,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评价标准等,确保试验过程的质量和准确性,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双盲实验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在实施双盲实验管理制度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确定试验目的和范围:首先需要确定试验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试验所涉及的受试者和研究对象,制定相关的试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双盲法实验报告

双盲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实验设计在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盲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旨在减少实验者和受试者之间的主观偏见,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本实验旨在探讨双盲法在药物疗效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双盲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验证双盲法在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双盲法设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实验药物,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实验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受试者所属的实验组别。

2. 受试者选择选取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基本相同的受试者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3. 实验药物与安慰剂实验药物为某新型抗抑郁药,安慰剂为外观、味道与实验药物相似的糖片。

4. 实验过程(1)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实验目的、过程和风险。

(2)实验组受试者服用实验药物,对照组受试者服用安慰剂。

(3)受试者按照规定时间服药,并在服药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生理指标检测等。

(4)实验结束后,统计两组受试者的疗效数据。

三、实验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受试者在服药后的问卷调查中,抑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实验组受试者在服药后的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如血清中抗抑郁药物浓度、肝肾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与分析1. 双盲法在实验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双盲法设计,有效避免了实验者和受试者之间的主观偏见,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实验结果表明,双盲法在药物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实验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基本相同,降低了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双盲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双盲法不仅在药物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心理实验、教育实验等。

临床实验中的双盲试验设计

临床实验中的双盲试验设计

临床实验中的双盲试验设计双盲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设计方法,旨在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在双盲试验中,既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也包括接受试验的受试者都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的处理组别,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双盲试验的定义、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一些经典的双盲试验实施案例。

一、双盲试验的定义与重要性双盲试验是指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既实验者也受试者都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处理组别。

这意味着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治疗还是对照,实验者也不知道给予受试者的是治疗还是对照。

这样的安排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双盲试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效地降低了主观偏见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单盲试验中,只有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治疗还是对照,而实验者则清楚地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

这样的情况下,实验者可能会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产生不公平的待遇,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而双盲试验消除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其次,双盲试验可有效排除心理效应的干扰。

受试者如果知道自己接受的是治疗,可能会出现自我感觉好转的主观偏见。

类似地,如果实验者知道给予受试者的是治疗,也可能在评价受试者病情改善时存在主观倾向。

双盲试验通过隐藏信息的方式,减少了心理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干扰,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双盲试验设计原则1. 随机分组:为了消除分组偏差,实验对象需要通过随机的方式分配到处理组和对照组。

通过随机分组可以确保在两个组别中的潜在因素分布均匀,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差异,提高实验效力。

2.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匹配:为了避免潜在的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在选择实验对象时,注意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匹配程度。

通常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疾病严重性等因素进行匹配,以减少因患者特征不同而造成的试验结果偏差。

3. 双盲:实验对象和实验者都需要保持对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不知情。

双盲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双盲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新型止痛药物不断涌现,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评估某新型药物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缓解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双盲控制实验方法。

二、实验目的1. 评估某新型药物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缓解效果;2. 探讨该新型药物的安全性;3. 验证双盲控制实验在慢性疼痛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100名慢性疼痛患者,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65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疼痛的诊断标准,且疼痛程度达到中度以上。

2. 实验分组:将1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实验组接受某新型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3. 实验药物:实验组使用某新型药物,对照组使用安慰剂。

两组药物的外观、口感、服用方法完全相同。

4. 实验过程:(1)实验开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基线数据;(2)实验组每日服用新型药物,对照组每日服用安慰剂,连续服用4周;(3)实验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4)实验结束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终点数据。

5.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双盲设计,实验操作者和患者均不知情。

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某新型药物对慢性疼痛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2. 在实验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该新型药物安全性良好。

五、讨论1. 本研究采用双盲控制实验方法,有效避免了实验者和患者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实验结果显示,某新型药物对慢性疼痛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这为该药物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3. 双盲控制实验在慢性疼痛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中的双盲试验

临床研究中的双盲试验

临床研究中的双盲试验在临床研究中,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双盲试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盲试验的定义、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双盲试验的定义双盲试验是一种研究设计方法,旨在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倚和主观影响。

在双盲试验中,每个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而且每个组中的参与者以及负责实验操作的研究人员都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组别。

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消除实验操作者和参与者对研究结果的偏好或期望,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双盲试验的原理双盲试验的原理基于人类的主观性和研究者的重要性影响实验结果。

在临床研究中,研究者的预期和期望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评估,甚至可能对实验操作进行一些偏向性的调整。

而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和预期也会影响他们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通过使用双盲试验设计,可以有效消除这些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确保评估的客观性。

三、双盲试验的操作流程1. 随机分组:在双盲试验中,参与者需要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两个组别的参与者具有类似的特征,避免潜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盲法掩盖:在双盲试验中,掩盖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以及实验操作者都需要被保持在暗中,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组别。

这可以通过使用编号的标签或药物的防盗包装来实现。

3. 治疗实施:参与者按照实验设计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操作者根据规定的程序给予治疗。

在此过程中,参与者和操作者不能知道实际接受的是何种治疗。

4.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收集和分析数据。

这一步骤应该由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身份的研究者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

四、双盲试验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双盲试验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降低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减少偏倚和错误结论的产生。

通过控制参与者和操作者的预期和期望,双盲试验可以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药物研发领域,双盲试验被广泛用于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临床试验中的双盲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临床试验中的双盲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临床试验中的双盲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双盲试验是一种常用于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设计,旨在减少主观倾向和干预的影响,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双盲试验的设计原理、实施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常用统计方法。

一、双盲试验的定义和原理双盲试验是一种实验设计,其中既参与实验的研究对象(如患者),也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如医生、评估者)在实施和记录过程中都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具体情况。

实验组接受治疗干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标准疗法。

通过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治疗干预的效果和副作用。

双盲试验的原理在于消除了实验人员的主观偏见和期望对结果的干扰,同时也减少了研究对象的自觉或无意识的应答偏差。

比如,医生在知晓某个研究对象属于实验组后,可能对其进行更密切的随访和更频繁的检查,这可能导致对实验组疗效的过高评估。

而实验对象了解自己属于对照组后,可能对疗效的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双盲试验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这些偏差对结果的干扰。

二、双盲试验的实施方法1. 随机分组:实验对象(如患者)在招募入组前进行随机分组,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和其他混杂因素的均衡。

常用的随机化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化、分层随机化和区组随机化等。

2. 遮盖分组信息:实验人员在招募入组、分组和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避免透露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份。

常用的遮盖方法包括使用编号药物、封闭标签和专人分发等。

3. 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实验人员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一些研究中采用了客观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

三、双盲试验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 数据清理和描述性统计: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删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

然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标准差、中位数和百分比等。

2. 假设检验和效应量评估:采用适合的统计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双盲实验报告

双盲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新药研发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然而,药物疗效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医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确保药物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研究采用双盲实验设计,旨在验证某新型抗抑郁药物(以下简称“实验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

二、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双盲实验,验证实验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并与安慰剂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设计。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30人。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 年龄18-60岁;- 依从性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精神疾病;- 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3. 实验分组:- 实验组:给予实验药物,剂量为每天一次,每次一片;- 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外观与实验药物一致。

4. 干预措施:- 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期间不进行其他抗抑郁治疗;-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5. 疗效评估:-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 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6. 数据收集与分析:- 实验开始前、4周、8周时,分别进行HAMD和CGI评分;-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在HAMD和CGI评分上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基线资料: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 HAMD评分:- 实验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 实验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

3. CGI评分:- 实验组治疗4周后CGI评分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5);- 实验组治疗8周后CGI评分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5)。

双盲单盲实验报告

双盲单盲实验报告

摘要:双盲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双盲实验的概念、类型、应用及其优势,以期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医学研究旨在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在医学研究中,受试者、研究者、干预措施执行者等主体往往存在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失真。

为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双盲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双盲实验的概念双盲实验是指受试者、研究者、干预措施执行者、结果测量者等所有与实验相关的人员都不知道受试者所接受的治疗措施,从而排除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双盲实验的类型1. 单盲实验:只有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治疗措施,研究者、干预措施执行者、结果测量者等都知道。

2. 双盲实验:受试者、研究者、干预措施执行者、结果测量者等都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治疗措施。

3. 三盲实验:在双盲实验的基础上,连统计分析者也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治疗措施。

四、双盲实验的应用1. 药物临床试验:通过双盲实验,可以排除药物疗效的安慰剂效应和观察者偏差,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准确性。

2. 手术治疗研究:在手术治疗研究中,双盲实验可以排除医生和患者的主观判断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3. 诊断方法研究:在诊断方法研究中,双盲实验可以排除诊断结果的主观偏差,提高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五、双盲实验的优势1.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双盲实验可以排除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双盲实验可以确保受试者接受的治疗措施公正、客观,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3. 促进医学研究的科学性:双盲实验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双盲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双盲实验,可以排除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促进医学研究的科学性。

双盲实验名词解释

双盲实验名词解释

双盲实验名词解释双盲实验是一种由两名实验者进行的非等组对照实验,也就是同一实验中的两名实验者分别被随机地分配到对照组或观察组,实验效应的产生不受其他实验者的影响,也不知道哪一个实验者接受了什么处理,从而使得研究的处理效应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

“双盲”指事先保密的实验结果。

双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每一个参与实验的研究者只注意到自己所研究的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的内容,排除实验中可能产生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实验双方各自从给定的有关实验研究材料中选取自己所要测量和观察的某些指标。

如果实验要求研究者不得将某一实验因素或条件加以改变,那么,实验双方在进行实验时,就需要测量不同的因素或条件。

但是,这类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费用,也会产生额外的伦理问题。

比较起来,“单盲”实验更为简单。

实验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验处理方式。

双盲研究还被用于控制药物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双盲实验也常常用于统计上的检验。

如一位病人到医院去治疗感冒。

医生对这位病人说:“你是第一次来,我不便于告诉你吃什么药,回家后自己看说明书吧!”病人回家后按照说明书给药吃。

第二天,病人再来医院复诊,医生问他:“感觉怎样?”他说:“好多了。

”医生说:“你感觉很好,说明你的感冒已经痊愈了。

但是,让我再看看你的病历,好吗?”病人回答说:“好吧。

”医生翻开病历夹,找到原来写着的处方。

发现上面写的是:“今日×××,鼻塞不适,打喷嚏,头痛,咳嗽,发烧……”。

这种处理方式就叫做双盲处理。

“单盲”指在实验中没有告诉或承认另一个实验者对被试变量所作的假设,从而减少了心理学效应和社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双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就是说,如果采用某种实验方法,实验者、被试以及其他参与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其他人的行动,那么实验结果也不可能为任何人所影响。

只要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所接受的处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其他的参与者不能知道其他被试所接受的是什么处理,就可以确保双盲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比双盲实验报告

对比双盲实验报告

摘要:本文旨在对两种双盲实验报告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双盲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优势。

通过对实验设计、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对比,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双盲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研究者、实验对象和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本文将对比分析两种双盲实验报告,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实验设计1. 实验一:药物疗效研究实验目的:验证某种新药对某种疾病的疗效。

实验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服用新药)、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和空白组(不服药)。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实验对象和观察者均不知晓各组实际情况。

2. 实验二:心理干预研究实验目的:探究某种心理干预措施对某心理问题的影响。

实验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接受心理干预)和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实验对象和观察者均不知晓各组实际情况。

三、实验实施过程1. 实验一:(1)研究者将实验药物和安慰剂分别装在相同的容器中,并随机分配给各组。

(2)实验对象按照要求服用药物,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检查。

(3)观察者记录实验对象的病情变化,并定期与研究者沟通。

2. 实验二:(1)研究者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并随机分配给实验组。

(2)实验组按照方案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3)观察者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问题变化,并定期与研究者沟通。

四、结果分析1. 实验一:(1)研究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药对某种疾病的疗效。

(2)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排除安慰剂效应。

2. 实验二:(1)研究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心理干预措施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2)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排除观察者偏向。

五、对比分析1. 实验目的:两种实验均旨在验证某种干预措施的效果,但实验一针对药物治疗,实验二针对心理干预。

2. 实验设计:两种实验均采用双盲设计,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双盲实验设计

双盲实验设计

双盲实验设计双盲实验是一种严谨的研究设计,旨在减少主观偏见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在双盲实验中,既参与实验的受试者,也实验人员都不知道实验中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双盲实验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其中的风险与挑战。

一、设计原则1.1 随机化分组双盲实验应该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至处理组和对照组,可以有效保证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双盲性实验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中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以减少主观干扰。

实验人员的无知可以通过使用不透明的标识物(例如编号、颜色等)来确保。

1.3 控制干扰因素在双盲实验中,需要尽量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例如,控制受试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等。

通过这样的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施步骤2.1 参与者招募将满足研究要求的参与者进行招募,并向其提供关于实验的基本信息和目的。

确保他们充分理解实验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好处,以便做出知情同意。

2.2 随机分组根据实验的需要,将参与者随机分配至处理组和对照组。

这可以通过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以确保分组的随机性和公平性。

2.3 处理分配对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分配,使用随机化代码进行标记,以确保实验人员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中所用的处理方式。

2.4 实验执行根据实验设计和处理组的需求,执行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人员应确保受试者的隐瞒状态,并维持双盲性的实验环境。

2.5 数据收集在实验执行过程中,应收集相关数据以评估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2.6 数据分析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

同时进行合适的假设检验,以确定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三、风险与挑战3.1 信息泄露在双盲实验中,实验人员应格外小心,以避免意外泄露处理组和对照组的信息。

保持严格的保密性和机密性是至关重要的。

3.2 实施复杂相对于单盲实验或非盲法实验,双盲实验的实施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生物学的双盲实验和生物统计

生物学的双盲实验和生物统计

生物学的双盲实验和生物统计双盲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在药学和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而且在生物学领域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生物学中,双盲实验通常用于检测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并检测生物体对外部因素的反应。

什么是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分。

一般来说,双盲实验包括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接受治疗,而对照组不接受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研究的偏见和误差,因为参与者和研究人员的主观看法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生物学中的双盲实验在生物学中,双盲实验通常用于检测生物体对药物、细菌和化学物质的反应。

例如,在药学中,双盲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疗效评估方法。

在这种实验中,病患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医生随机给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或安慰剂。

然后记录药效,比较两组病人的药效,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

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双盲实验检测生物体对化学物质的反应。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细胞或分子与一种化学物质处理一段时间,然后进行比较实验和对照实验。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化学物质是否对细胞或分子有不同的反应,从而确定它的效果和副作用。

生物统计学在双盲实验中的应用生物统计学是一种应用数学工具来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在生物学中,生物统计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解释结果。

在双盲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使用一种统计学方法来处理数据,以便对结果进行解释。

例如,在药学双盲实验中,研究人员收集病人的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统计学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疗效的置信区间,从而确定药物是否具有显著的疗效。

生物统计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实验,确定样本大小和确定实验方案。

例如,在一项生物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预测的效应大小和失误率来计算样本大小。

这些计算需要使用生物统计学的工具和技术。

结论双盲实验和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和分析工具。

盲法

盲法

双盲法即双盲实验。

这种实验方法用于防止研究结果被安慰剂效应( placebo effect)或者观察者偏爱(observer bias)影响。

在实验中使一个人盲就是不告知他实验过程的信息。

按照使参与者盲的程度,这种实验被分为单盲(Single-blind),双盲(double-blind),三盲(triple-blind)实验。

中文名双盲实验外文名Double-blind trials 作用防止研究结果被观察者偏爱影响发起人克劳狄伯纳德适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典型案例Pepsi Challenge盲在实验中是一种基本的工具,用以在实验中排除参与者的有意识的或者下意识的个人偏爱。

比如,在非盲实验中检验受试者对不同品牌食品的偏爱,受试者往往选择他们偏爱的食品,但是在盲实验中,即品牌不能被辨认的情况下,受试者可以真正排除个人品牌偏好而进行实验。

最早意识盲试验在科学研究中的的价值的人应该是克劳狄伯纳德( Claude Bernard),他建议任何科学实验参与者必须被分为两类:(1)设计实验的理论家和(2)没有相关知识,因此也不会在观测结果中添加个人对理论的理解的观测者。

这种对科学实验的认识与当时流行的启蒙时代的那种认为“科学观测只有由那些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和对实验完全了解的科学家进行才能产生可观的结果”的观点大相径庭。

双盲实验(Double-blind trials)双盲实验是一种更加严格的实验方法,通常适用于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human subjects),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subjective bias)和个人偏好(personal preferences)。

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实验要求达到非常高的科学严格程度。

在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哪些参与者属于对照组(control group)、哪些属于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

只有在所有数据被记录完毕之后(在有些情况下是分析完毕之后),实验者才能知道那些参与者是哪些组的。

双盲临床实验

双盲临床实验

双盲临床实验双盲临床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方法或其他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双盲临床实验的定义、原理、设计和重要性。

一、定义双盲临床实验是一种实验研究设计,其中参与者和研究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干预措施或安慰剂的不同组别中,且双方都不知道实际分配情况。

参与者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研究者也不知道每个参与者的实际分组情况。

二、原理双盲实验旨在减少因知晓实际干预情况而引起的主观偏见。

参与者不知道自己是在接受治疗还是接受安慰剂,以避免他们对治疗效果的期望或心理影响。

同时,研究者也不知道各组别的实际情况,以避免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三、设计双盲临床实验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下要素:1. 随机分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组别,以保证组间的比较具有可比性。

2. 干预措施与安慰剂对照:参与者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3. 双盲:参与者和研究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以减少主观偏见。

4. 结果评价:通过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重要性双盲临床实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疗效:双盲设计可以减少心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能够更客观地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

这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指导临床实践。

2. 保障安全性:双盲设计还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安全性,通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了解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3. 促进进步:双盲实验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有助于推动医学进步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双盲临床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设计,通过减少主观偏见,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它为药物研发和医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双盲设计的应用,并不断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信的依据。

双盲实验名词解释

双盲实验名词解释

双盲实验名词解释双盲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旨在消除实验结果可能受到研究者和被试者(受试者)预期和期望的影响。

在双盲实验中,研究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被试者所处的实验组别,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在双盲实验中,有两个方面是“盲”(即不知情)的:研究者盲和被试者盲。

研究者盲指的是研究人员不知道被试者所处的实验组别。

为了实现研究者盲,常采用一些手段,如使用不同的实验标识符来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交叉配对法等。

这样,研究人员在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通过被试者的信息来识别他们所处的组别,从而减少研究人员的主观意识和偏见。

被试者盲指的是被试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组别。

为了实现被试者盲,常采用一些手段,如给被试者提供相同的外观、味道或口感的试验品,使用假药或安慰剂对照组等。

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不知道自己接受了何种处理,从而减小了他们的主观期望和预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双盲实验的优点在于: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提高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通过消除研究人员和被试者对实验的期望和预期的认知偏差,双盲实验可以更好地评估干预措施对被试者的效果。

然而,双盲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双盲实验可能增加了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

例如,为了实现被试者盲,需要制作假药或安慰剂,这可能会增加研究的经济负担。

其次,双盲实验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主观因素。

虽然双盲实验可以减少研究者和被试者的主观期望和预期,但仍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总的来说,双盲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提高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在生物医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双盲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探索心理行为现象等方面的研究。

临床实验怎么双盲

临床实验怎么双盲

临床实验怎么双盲临床实验是为了评估新药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研究。

双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旨在减少主观偏见对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双盲实验的定义、设计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双盲实验的定义和原理双盲实验是指在药物试验或临床研究中,既对参与者进行盲法,又对评估结果的研究人员进行盲法的研究设计。

其目的是消除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在双盲实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接受实验药物或安慰剂(或对照药物)的两个组别。

同时,研究者也不知道他们接受的是哪种治疗方法,以避免主观因素干扰结果的判断。

二、双盲实验的操作步骤1. 招募参与者:根据研究目的和标准,招募满足条件的研究参与者。

确保参与者符合研究的要求,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分组和随机分配:将参与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分配可以减少因选择偏差而引起的差异,确保两组的比较更加准确。

3. 盲法实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进行盲法,即研究人员不知道他们接受的是哪种治疗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外观、包装和标签来实现。

4. 观察和数据收集:在实验进行期间,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变化和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包括收集临床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等数据。

5. 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评估实验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双盲实验的优点1. 减少主观偏见:双盲实验通过避免研究者和参与者的主观偏见,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

2. 提高研究可信度:双盲实验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更加可信。

3. 提供更准确的效果评估:由于操作人员无法知道哪种治疗方法是实验药物或安慰剂,评估结果更准确,避免了期望效应的干扰。

四、双盲实验的局限性1. 操作复杂:双盲实验需要比普通实验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操作过程更为复杂。

2. 不适用于所有研究:有些研究主题或实验设计不适合双盲实验,如手术方法、非药物干预等。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单盲与双盲实验的设计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单盲与双盲实验的设计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单盲与双盲实验的设计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至关重要,其中单盲与双盲实验设计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这两种实验设计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偏差和误差,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单盲实验。

在单盲实验中,参与者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了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比如说,在一项关于某种新药物疗效的研究中,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真正的药物还是安慰剂。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了参与者因为知道自己的分组情况而产生的心理暗示或预期效应。

如果参与者知道自己正在服用新药,可能会在心理上期待有更好的效果,从而影响对真实药效的评估。

然而,单盲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研究人员知道分组情况,可能在无意中对不同组的参与者采取不同的态度或行为,从而引入偏差。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双盲实验。

双盲实验相较于单盲实验更加严格和精密。

在双盲实验中,不仅参与者不知道自己的分组情况,就连进行实验操作和评估结果的研究人员也不知道。

还是以药物研究为例,负责给患者发放药物的人员不知道药物的真假,而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的人员也不清楚患者服用的是真正的药物还是安慰剂。

这种设计有效地消除了参与者和研究人员双方的主观偏见。

比如,研究人员如果知道某个患者服用的是新药,可能在评估时不自觉地更倾向于认为其病情有改善;反之,如果知道是安慰剂,可能会更倾向于认为效果不佳。

那么,如何进行单盲和双盲实验的设计呢?在单盲实验中,关键在于如何对参与者进行有效的隐瞒。

这可能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流程和沟通方式,确保参与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实验。

例如,可以使用外观、包装完全相同的药物或干预手段,让参与者无法通过外在特征判断自己的分组。

而设计双盲实验则更为复杂。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药物编码和分配系统,确保发放药物的人员不知道药物的真实情况。

同时,在评估结果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评估人员无法获取参与者的分组信息。

比如,使用独立的评估小组,或者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盲实验在新药的早期实验中,研究者虽然可以按经典实验设计的方式,采取用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的方法来控制和排除偏误,即对实验组给予新药,而对控制组则不给予新药。

通过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这种新药的效果来。

研究者发现,被给予新药这种心理影响(宽慰效果)对病人的影响经常是非常积极的,它导致要评价新药本身的效果十分困难。

很多孕妇说“我用黄体酮保胎,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
中国人习惯以自己的经验说事。

在我们近期的专题《停止滥用黄体酮给孕妇保胎!》的跟帖里,有两种泾渭分明的声音:一种说自己用了黄体酮结果流产了,所以黄体酮真是罪该万死,编辑你该早点说啊——比如网友“午间花露”说:“支持笔者!我住院了五天,每天打黄体酮,孩子也没保住,先兆流产吃黄体酮没用!”
另一种则说自己用了黄体酮,才生下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所以黄体酮真是灵丹妙药,编辑你妖言惑众——比如网友“陌生人”说:“我就是前两胎自然流产,后打黄体酮保住,生个大胖小子,现在非常健康,你的评价一点都不专业也不负责任”。

…[详细]
在我们看来,这两种声音虽然一种是捧我们的,一种是贬我们的,但从逻辑上讲二者同样荒谬。

你吃了没效,不代表这个药就是无效的;你吃了看似有效,也未必真是这个药起了作用。

总之一句话:经验不能决定疗效
真实情况可能是:这些孕妇本就能生下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白白吃了药打了针操了心
对于那些认为吃了黄体酮才保住胎的孕妇,我们其实可以给她们开出无数个“保胎良方”。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她们:每天早上喝一杯童子尿可以保胎。

根据15%的流产率计算,我们这个方子的保胎“成功”率会高达85%;对于那些出现流产先兆的孕妇,我们这个方子的“成功”率也有50%(出现流产先兆的孕妇有一半不会流产);即便对于那些有2或3次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我们这个方子的“成功”率也至少达到65%!(曾经发生过连续三次在妊娠头三个月内流产的妇女,再次妊娠仍有65%的机会不会流产)…[详细]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我们随口编出的一个方子,都会让那些以个人经验论成败的孕妇中的大多数当成妙药,可能还会把我们这些骗子当成神医,对我们感激涕零呢。

那么谁能保证,黄体酮不会是另一个“童子尿”呢?
西药黄体酮正是被“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打回原形
这些被蒙蔽的孕妇,吃亏就吃亏在她们把“前后关系”当成了“因果关系”。

而“对照试验”可以让这个误解现形。

把“童子尿保胎”和“黄体酮保胎”放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对照试验”。

通过这样的试验,那些深信黄体酮可以保胎的孕妇会恍然大悟:原来随便编造的一个药方都可以和黄体酮起一样的“效果”啊。

光有“对照”还不够,因为人不是机器,参与一项试验的人难免会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干扰客观过程,所以让服药者和检验者“不知情”——亦即“双盲”,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

此外,为了避免偶然性和针对性,还需要参与试验的样本数量足够大,样本的选取满足随机性。

正是这种严格的试验,把黄体酮打回了“无效”的原形。

黄体酮曾经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保胎药,但是后来的总结发现,那些证明黄体酮有效的试验均存在方法不得当的问题——也就是未能遵守“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规范,比如2005年的一项试验,甚至没有设置对照组;而那些遵守了规范的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和不使用黄体酮对控制流产没有区别。

就这样美日等发达国家把“防止流产”从黄体酮药物说明书中删除了。

事实上,在1960年代FDA(美国食药监局)的科学检验系统出现之后,美国市场上的三十万种非处方药被“砍”得七零八落,所剩无几
同样有很多人说“我吃了一副中药,病好了”
中医药的支持者最常用的说法就是“我曾经得了XX病,就是看了XX中医吃了XX中药后,才好的”。

这和“我吃了黄体酮才保住胎”的说法是一个性质。

这些人都是把“前后关系”和“因果关系”混为一谈。

由于中国人向来缺乏逻辑训练,所以即便是一些有高学历或高名望的人都难免掉进这样的逻辑陷阱,更别说普通人了。

…[详细]
“双盲对照试验”让有意无意的骗子现形
双盲试验中,医生不能知道分组情况
著名科学家认为双盲试验是人们最该了解的科学概念
世界上最著名的无神论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道金斯认为,最能提高每个人认知能力的科学概念就是“双盲对照试验”。

道金斯说:
如果所有学校都教其学生如何去做“双盲对照试验”,我们的认知方法和能力将会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
1、我们会学会不从零星轶闻中去归纳普遍化结论;
2、我们会学会怎样评估一个貌似很重要的结果其实可能只是偶然发生的可能性;
3、我们会学会排除主观偏见是件多么极端困难的事,知道有主观偏见并不意味着不忠实或不公正。

这个课程还有更深的意义,他对于打消人们对权威和个人观点的崇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我们会学会不再受骗于顺势疗法和其它假冒医生的江湖骗子,让他们失业;
5、我们会学会更广泛地使用批判性和怀疑的思维习惯,这不仅会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说不定能拯救世界。

(oztiger译)
了解这个概念,我们就能识破鲁迅所说的那些“有意无意的骗子”
鲁迅在近百年前就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在我们了解“双盲对照试验”后,我们就能理解鲁迅为什么这样说了。

“双盲对照试验”让有意无意的骗子不能再把人的心理作用当成自己的法力无边,不能再把人的自愈能力贪为自己的医术高明,不能再把本就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好的……
当我们深刻的理解“双盲对照试验”这个概念后,我们就不用再想着依赖那些看似“博大精深”实则“性灵玄谈”的概念,而是可以实实在在的指导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至少让你或你的妻子在怀孕时避免在屁股上打那些疼死人的黄体酮针和灌那些苦死人的中药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