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件-11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PPT课件
体
应
答
心理 注意力、记忆力、情绪等
外部训练因素刺激(负荷): (一)50m、400m、30分钟、50分钟跑;
70kg×12、80kg×8负重的总量--负荷量 (二)70kg、80kg单次负重;100m跑(12秒)、
400m跑(1分钟)等--负荷强度 (三)技战术的反复演练等--负荷(量和强度)
2019/7/1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10
第二章 运动负荷
第一节 运动负荷及其分类
一 运动负荷的定义
运动负荷是指在训练因素的刺激下,机
体在生理和心里两方面产生的负担
举例与分析:
400m(1′05〞)×3×3;
80kg×12×6(3)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11
二 运动负荷的分类
(一)根据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分为适宜性负 荷与劣变性负荷
归纳:
1本质:揭示和阐明运动训练的规律;
2特点:运动训练学具有多学科知识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二 运动训练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运动训练学的产生与发展
运动训练学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 运动训练学产生的条件: 1科学技术的发展; 2竞技体育的发展; 3运动训练实践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运动训练学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运动训练学的产生; 2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8
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1 影响竞技能力的各因素互补
例:力量与速度、力量与柔韧等 2 竞技能力表现上的互补性
例:篮球身高与速度 我国乒乓求力量 与速度等 (三)不同运动负荷影响下机体所产生的适
《运动训练学》课件
运动训练学: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运动训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身体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培养意 志品质的过程 运动训练方法: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等
运动训练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适应性、全面性、持续性、安全性等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运动训练学起源于古代,如中国古代的武术、印度的瑜伽等 近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德国的体操、英国的田径等 现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现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的篮球、俄罗斯的田径等 当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当代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如中国的乒乓球、日本的柔道等
训练计划的调整
调整原则:根据 运动员的实际情 况和训练效果进 行调整
调整内容:包括 训练强度、训练 时间、训练项目 等
调整方法:通过 观察运动员的训 练表现、身体反 应、心理状态等 来判断是否需要 调整
调整频率:根据 运动员的训练周 期和训练目标来 确定调整的频率
运动训练的实践应 用
竞技体育的训练实践
运添加动副训标练题 学PPT课 件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运动训练学概述
PART Three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 理
PART Five
运动训练的计划与 实施
PART Four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 手段
PART Six
运动训练的实践应 用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运动训练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柔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静态拉伸:保持一定姿势,持续一定 时间,增加肌肉和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柔韧性
动态拉伸:通过运动,使肌肉和关节 逐渐适应,提高柔韧性
运动训练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适应性、全面性、持续性、安全性等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运动训练学起源于古代,如中国古代的武术、印度的瑜伽等 近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德国的体操、英国的田径等 现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现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的篮球、俄罗斯的田径等 当代时期:运动训练学在当代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如中国的乒乓球、日本的柔道等
训练计划的调整
调整原则:根据 运动员的实际情 况和训练效果进 行调整
调整内容:包括 训练强度、训练 时间、训练项目 等
调整方法:通过 观察运动员的训 练表现、身体反 应、心理状态等 来判断是否需要 调整
调整频率:根据 运动员的训练周 期和训练目标来 确定调整的频率
运动训练的实践应 用
竞技体育的训练实践
运添加动副训标练题 学PPT课 件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运动训练学概述
PART Three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 理
PART Five
运动训练的计划与 实施
PART Four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 手段
PART Six
运动训练的实践应 用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运动训练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柔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静态拉伸:保持一定姿势,持续一定 时间,增加肌肉和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柔韧性
动态拉伸:通过运动,使肌肉和关节 逐渐适应,提高柔韧性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PPT资料(正式版)
准; ➢ 同时还应注意运动员的个人特点。 ➢ 技术的理想模式与个人特点完美结合
是技术训练追求的目标。 ➢ 运动员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掌握技术
过程中往往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符合 技术规格,但对其本人来说是合理并 有效的。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学习运动技术都是沿着由低到高、由 易到难、由分到合的顺序进行学习和掌握的; • 在特定的情况下,“难点先行”“先难后易”“由
如果一个运动员(队)没有自己鲜明的技术风格, 要想攀登体育世界高峰是不可能的。有人将技术风 格称为“技术之灵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7.处理好“学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 渐进式:指原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
运动训练学
复习: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
竞技能力
运动技术是完 成体育动作的方 法,是运动员竞 技能力水平的决
定因素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运动智能
符合人体运动 力学基本原理 与规范的技术
要求
符合运动 员个体的 解剖生理
学特点
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 正确的外部形态是指运 动技术外在表现的规范 性。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技术风格:是运动员(队)所拥有的、区别于其他运 动员(队)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的、经常 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实质是技术的个性之美。
独特的技术风格是获胜的保障之一。如足球:欧洲 风格以粗犷为特征、南美风格以细腻而著称;中国 武术:有杨家枪、马家刀等。
是技术训练追求的目标。 ➢ 运动员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掌握技术
过程中往往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符合 技术规格,但对其本人来说是合理并 有效的。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4.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学习运动技术都是沿着由低到高、由 易到难、由分到合的顺序进行学习和掌握的; • 在特定的情况下,“难点先行”“先难后易”“由
如果一个运动员(队)没有自己鲜明的技术风格, 要想攀登体育世界高峰是不可能的。有人将技术风 格称为“技术之灵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7.处理好“学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8.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9.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 渐进式:指原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
运动训练学
复习: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
竞技能力
运动技术是完 成体育动作的方 法,是运动员竞 技能力水平的决
定因素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运动智能
符合人体运动 力学基本原理 与规范的技术
要求
符合运动 员个体的 解剖生理
学特点
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 正确的外部形态是指运 动技术外在表现的规范 性。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技术风格:是运动员(队)所拥有的、区别于其他运 动员(队)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的、经常 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实质是技术的个性之美。
独特的技术风格是获胜的保障之一。如足球:欧洲 风格以粗犷为特征、南美风格以细腻而著称;中国 武术:有杨家枪、马家刀等。
运动训练学PPT-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竞技能力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2020/12/23
获得竞技能力的途径
遗传因素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生活因素
三、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核心要义); 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 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进一步解释)
2020/12/23
比赛名次或竞技水平
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知识 竞技 技能
能力
心理
战术
2020/12/23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 体能 • 技能 • 战术能力 • 心理能力 • 知识能力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巧等 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等 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 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等 竞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
木 桶
双子模型
积 木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知识能力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2020/12/23
八、训练理论
•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将 • 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2020/12/23
九、运动训练
• 定义: •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 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任务:
运动训练学理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XX学院 XX 专业
《运动训练学》
【全套课件】 授课人:XX XX
课前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科学训练、训练 科学、训练科学化 你是如何理解运动训练与运动 训练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
一、基本内容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竞技体育的构成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
一般训练学理论
多学科知识的引入
运动训练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特征
人体运动科学 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医学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体育哲学 体育史学 体育社会学 体育美学 体育管理学
体育教育科学
体育教育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技能学
运动训练学 一般/项群/专项
运动训练实践
四、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运动训练
(重点) (重点) (难点)
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一、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 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 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 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 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为提高运动员 运动成绩所作准备的全过程。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重点)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 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 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竞技体育产生的基本过程
生存、宗教、军事、健身、审美。 Play,Game,Sport. 生物学因素 个性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运动训练学》
【全套课件】 授课人:XX XX
课前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科学训练、训练 科学、训练科学化 你是如何理解运动训练与运动 训练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
一、基本内容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竞技体育的构成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
一般训练学理论
多学科知识的引入
运动训练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特征
人体运动科学 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医学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体育哲学 体育史学 体育社会学 体育美学 体育管理学
体育教育科学
体育教育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技能学
运动训练学 一般/项群/专项
运动训练实践
四、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运动训练
(重点) (重点) (难点)
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一、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 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 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 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 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为提高运动员 运动成绩所作准备的全过程。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重点)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 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 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竞技体育产生的基本过程
生存、宗教、军事、健身、审美。 Play,Game,Sport. 生物学因素 个性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运动训练学理论教学课件PPT
5、运动训练理论应用过程中的困惑与偏差
• (1)优势项目遭遇困惑 • (2)教练培训的偏差 • (3)案例解析
• (1)优势项目遭遇的困惑
• 部分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短缺
如,悉尼奥运会中国女排只取得第五为完成赛 前确定的任务。这也与全国排球人口萎缩,人 才严重匮乏有关。当年全国男、女排一、二线 注册运动员仅814人,全国各类体校在训排球 运动员男、女共3385人。排球人才梯队已没有 了八十年代前“金”字塔形的结构,甚至出现 了二线队伍人数少于一线队伍的情况。
n
n
·运动员心理压力大 如,美国射击选手埃蒙斯在50m步枪3×40的比赛中,在最后 一枪前领先中国的贾占波3环,结果埃蒙斯最后一枪打到了3号靶 位上,他创造了所有人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冷门。 再如,男双3m跳板决赛最后一跳,王克楠犯下跳水史上几乎 不可能错误。 ·有效参赛周期延长 如,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多达48名运动员,所以一共安 排了四轮赛次,从8月24日-27日每天赛一轮,逐轮淘汰。这种 安排在近几年来国际大赛中很少见到,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刘翔在连续4天比赛中,按照预定计划稳定发挥,在 一轮比一轮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轮比一轮跑得好,并在最后决 赛中迸发出超人的意志和体能完美夺冠。反观我们其它项目的许 多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多数情况是一轮比一轮差,决赛比及格 赛差,很难在关键时刻获得好的结果。
(2)科技的立体渗透
• · 训练理论系统化 如,竞技体育的发展促使运动训练理论更趋完善:纵向——一般训练 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横向——从不同的层面回答 “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 • · 训练过程科学化 如,训练过程从选材-训练-竞赛-管理各个环节的科学化水平都得到了 长足的进步。 • · 训练团队科技化 如,每个获得奖牌运动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教练员(总教练、体 能教练、技术教练、战术教练)、科技教练、心理治疗师、医生、营 养师、经纪人、家人。
《运动训练学》课件
通过瑜伽、拉伸等训练提高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 。
运动员的技术与战术训练
基本技术训练
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如投掷、跳跃、击球 等。
战术意识培养
通过模拟比赛和实战演练,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心理调适与抗压能力训练
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运动员的营养与恢复
02
运动时,心率和血压会增加,以加速血液循环,满 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03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降 低血压和心脏病风险。
运动与骨骼肌系统
骨骼肌系统是运动的主要执行 者,通过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耐力和柔韧性,提高运动表现 。
骨骼肌的适应性和重塑过程与 运动训练的种类和强度密切相 关。
与心理学的关系
运动训练学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 训练,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与生物学的关系
运动训练学涉及到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生物力学 特征,与生物学有密切的联系。
02
CATALOGUE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训练负荷与适应
训练负荷
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概念之一,指运动 员所承受的刺激和压力的总和,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个 方面。
03
CATALOGUE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与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 主要作用是提供氧气 和排除二氧化碳。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改 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提高肺活量和 呼吸效率。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 深度会增加,以满足 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运动与循环系统
01
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以 及排除废物。
运动员的技术与战术训练
基本技术训练
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如投掷、跳跃、击球 等。
战术意识培养
通过模拟比赛和实战演练,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心理调适与抗压能力训练
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运动员的营养与恢复
02
运动时,心率和血压会增加,以加速血液循环,满 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03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降 低血压和心脏病风险。
运动与骨骼肌系统
骨骼肌系统是运动的主要执行 者,通过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耐力和柔韧性,提高运动表现 。
骨骼肌的适应性和重塑过程与 运动训练的种类和强度密切相 关。
与心理学的关系
运动训练学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 训练,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与生物学的关系
运动训练学涉及到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生物力学 特征,与生物学有密切的联系。
02
CATALOGUE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训练负荷与适应
训练负荷
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概念之一,指运动 员所承受的刺激和压力的总和,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个 方面。
03
CATALOGUE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与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 主要作用是提供氧气 和排除二氧化碳。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改 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提高肺活量和 呼吸效率。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 深度会增加,以满足 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运动与循环系统
01
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以 及排除废物。
运动训练学(第十一章)
时间 5.6 5.29 7.8 7.11 8.7 9.9 9.17 9.23 9.28 12.12
刘翔2006年参赛历程一览表
地点 日本大阪
美国 巴黎 瑞士洛桑 石家庄 斯图加特 雅典 上海 韩国大邱 多哈
成绩 13.22 13.21 13.19 12.88 13.30 12.93 13.03 13.07 13.14 13.15
名次 冠军 冠军 第四 冠军 冠军 冠军 亚军 冠军 冠军 冠军
时间
02-03 02-06 02-11 05-05 06-02 06-10 07-06 07-10 07-13 8.25-9.02
09 09-22
09
刘翔2007年比赛计划表
比赛
地点
斯图加特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 纽约锐步大奖赛 110 米栏
2、准备期为运动员在进入竞赛时期后逐步形成良好的竞 技状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常规大周期的准备期负荷强度要高于负荷量。
4、恢复时期为了消除运动员的体力与精神疲劳,为转入 下一个大周期训练做好准备,运动员应该进行休息,可 以不参加训练。
5、采用动力性力量的训练会有效促进速度和灵敏素质提 高,而过多地进行静力性力量训练则会制约运动技能的 掌握和协调性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里,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期 应是
A、准备期
B、竞赛期
C、过度期
D、适应期
2、对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需要长时间创编新动作和套 路的项目,年度训练一般安排( )
A、单周期
B、双周期
C、多周期
D、混合周期
3、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奥运周期的前一年参加了二十多场 重大比赛,为了适应这种比赛节奏,他的年度训练应安 排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十一章
训练方法 与手段
素质持续、 间歇法 技战分解法
体能重复法 技战完整 法、比赛法
恢复时期
单周期:1.5月 双周期:0.5-1月
降低强度, 保持一定的量
游戏法变换 法持续训练 法训练大周期❖ 机体在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 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地运行,使得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等到提高。
消失
保护性机制: 积极恢复,消除心
机体自动停止积极的应激反应 理与生理疲劳
训练时期 准备时期 比赛时期 恢复时期
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训练时期负荷特点及主要训练方法
训练时期
时间
准备时期 单周期:6月 双周期:2-3月
比赛时期
单周期:4.5月 双周期:1.5-2月
负荷特点 量大强度小 强度大而量小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 张 龙
LOGO
❖ 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 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并把这 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年度训练中大周期的数量及安排特点
▪ 1.单周期 ▪ 2.双周期 ▪ 3.多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 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 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
运动训练学
第十一 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LOGO
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划分
竞技状态 发展过程
生物学基础
训练任务
形成 保持
适应性机制:
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现象
动员性机制:
心、生理能量被释放、动员, 各系统高度协调
提高竞技能力,促 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运动训练学PPT
运动训练学(完整版)
(高教版2017教材、人体版2012版可用)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学时32—64学时) 德州学院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人体版2012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运动训练学》的人士;有基础的学生约2个小时即可复习一遍。
▪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 自我训练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育。
十、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 训练规律以及(如何)有效组 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学科)。 ▪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 1、本源性学科 ▪ 2、综合性学科 ▪ 3、实践性学科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 八、训练理论
▪ 九、项群理论 ▪ 十、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五、积木模型
六、双子模型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 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 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 的《双子模型》。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论
(高教版2017教材、人体版2012版可用)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学时32—64学时) 德州学院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人体版2012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运动训练学》的人士;有基础的学生约2个小时即可复习一遍。
▪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 自我训练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育。
十、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 训练规律以及(如何)有效组 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学科)。 ▪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 1、本源性学科 ▪ 2、综合性学科 ▪ 3、实践性学科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 八、训练理论
▪ 九、项群理论 ▪ 十、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五、积木模型
六、双子模型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 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 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 的《双子模型》。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论
复习课件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ppt
<10
耐力
表现准确性、格斗性
=10
速度性 力量性
>10
表现难美、隔网、同场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最新.
9
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参数对比表
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竞技保持阶段
全年训练天 数
224
260
280
300
月训练天数
20
全年训练次 数
224
24
26
两个层次: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四个阶段:基础训练 专项提高 最佳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竞技保持
最新.
6
第三节 多年训练计划
一、 概念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 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 计与规划。
二、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 划分如下表:
最新.
2
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
1.1 按时间跨度分类: 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
1.2 按训练对象的人数分类: 个人训练计划、队组训练计划 (对于青少年而言,尽量采用集体练习的比重)
1.3 按训练任务和内容分类: 体能训练计划、模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
最新.
4
第二节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
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1.运动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要求-素质与技能 2.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阶段性要求-生长发育和竞技能力结构 3.运动员先天遗传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最佳组合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8/4/2020
运动训练学
8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训练任务: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使运动员在 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具有竞技能力。 时间:1.5个月以上 安排重大比赛计划的要求: (1)安排好比赛节奏,使运动员在在比赛体能变化 处于朝量恢复 (2)技战术的掌握达到高度熟悉和自动化 (3)适合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竞争欲望 (4)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运动员进取动机 (5)保持运动员心理的适宜松弛度
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1-1.5个月,双周期中每 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持续2-3周。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手段:以游戏手法、变换法为主,运用多种 手段进行恢复
负荷特点:降低练习强度,保持一定的量
8/4/2020
运动训练学
11
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
两种大周期的比较
常规大周期
微缩大周期
(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
相对应,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提高运动员 得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时间:一般不少于1.5-2个月。全年单周期的准
备可长达5-6个月。双周期中,冬春大周期较 长,可达4-5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 1.5个月。
比赛分类及其训练学特征
类别 竞技性比赛 训练性比赛 检查行比赛
适应性比赛
主要任务
安排
创造理想的成绩,实现训练目标
每个大周期1-2次主要 比赛
在比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 专项所需要的某种能力或综合 能力
运动员能在3-4个左右的时间内,有效提高竞技能力, 并在比赛中充分表现出来,把提高了得竞技能力转化为运 动成绩。
常规大周期通常需要不短于14周的时间,需要运动员 分别提高不同的经济能力,进而综合起来,表现为高度的 专项竞技能力。
微缩大周期主要安排与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2-3个月 的训练中,在简短的时间内,运动员集中精力与恢复或提 高综合表现能力。
学习难点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年度训练过程 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8/4/2020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二、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一)单周期 就是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所适用的项目特点如下:
需要长达4-6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好充分准备或取得显著效应的 项目,如马拉拉松、十项全能、现代五项等项目。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项目,如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也是这类项目。 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只能在集中的几个月分内参加比赛项 目,如室外冬季项目。
运动训练学
12
第三节 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 动态化
一、比赛系列的安排 (一)比赛次数
基础训练阶段比赛次数较少,比赛项目较多,专项提 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则相反。比赛次数明显增多,这是 现在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不是越 多越好。
8/4/2020
运动训练学
13
(二)比赛分类安排
8/4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
方法
持续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小强度 大强度
重复训练法
图示
量
大
负荷 强度
小
间歇
无
中大 中小
中小 中大
不充分休息
小 大
相对充分休息
主要发展素质
一般耐力; 力量耐力;
一般耐力;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
专项耐力;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最大速度
8/4/2020
运动训练学
3
(二)双周期
全年训练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成为 双周期安排。在现代运动训练中,双周期安排一 个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
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群中的 大多数项目,技能主导类项群的单人项目。
8/4/2020
运动训练学
4
(三)多周期
按三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
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一个4—6周的热身赛阶段,两个阶段 和起来组成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
(四)确定整个训练大周期
在比赛时期前加上6—12周的准备期,后面加2—4周的恢复时 期,就构成一个总时间为14-32周,3.5—7.5个月的训练大周期。
8/4/2020
运动训练学
6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周数
14-32
8-12
比赛任务
逐一提高高类竞技能力:提高 重点提高个别竞技能力:恢
综合竞技能力;比赛中充分 复、提高综合竞技能力,
发挥竞技能力
参赛表现竞技能力
训练内容
一般选联-专项准联
一般训练-专项训练
专项化程度
一般选联-专项准联
一般训练-专项训练
负荷量
大-中-小
中-小
负荷强度
中-小-大
中-大
8/4/2020
8/4/2020
运动训练学
9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 能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 解法。 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 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
(1)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少
(2)将多种座座组成规定套路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高分的 技能主导类项,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练习。
(3)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
(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 加个人技术减少
(5)表现难美项群,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增加。
8/4/2020
运动训练学
10
(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修正和调节比赛后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的高度 紧张状况,尽快恢复;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教训。 制定下一轮训练计划。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 组织
8/4/2020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让学生掌握年度训练计划的特点、制订过程及其要 求,并能够自己制定训练计划
学习重点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 年度过程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和年度的训练规范用表
8/4/2020
运动训练学
5
第二节 大周期训练的基本结构模式
一、 训练大周期实践的确定
(一)、确定主要比赛日期
由竞赛日程决定
(二)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围绕这主要的比赛日期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在常规大周期中,主 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一周结束,防止比赛一完,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消失。
(三)确定比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