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PPT课件
体
应
答
心理 注意力、记忆力、情绪等
外部训练因素刺激(负荷): (一)50m、400m、30分钟、50分钟跑;
70kg×12、80kg×8负重的总量--负荷量 (二)70kg、80kg单次负重;100m跑(12秒)、
400m跑(1分钟)等--负荷强度 (三)技战术的反复演练等--负荷(量和强度)
2019/7/1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10
第二章 运动负荷
第一节 运动负荷及其分类
一 运动负荷的定义
运动负荷是指在训练因素的刺激下,机
体在生理和心里两方面产生的负担
举例与分析:
400m(1′05〞)×3×3;
80kg×12×6(3)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11
二 运动负荷的分类
(一)根据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分为适宜性负 荷与劣变性负荷
归纳:
1本质:揭示和阐明运动训练的规律;
2特点:运动训练学具有多学科知识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二 运动训练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运动训练学的产生与发展
运动训练学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 运动训练学产生的条件: 1科学技术的发展; 2竞技体育的发展; 3运动训练实践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运动训练学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运动训练学的产生; 2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2019/7/1
运动训练学课件
8
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1 影响竞技能力的各因素互补
例:力量与速度、力量与柔韧等 2 竞技能力表现上的互补性
例:篮球身高与速度 我国乒乓求力量 与速度等 (三)不同运动负荷影响下机体所产生的适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PPT-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竞技能力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2020/12/23
获得竞技能力的途径
遗传因素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生活因素
三、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核心要义); 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 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进一步解释)
2020/12/23
比赛名次或竞技水平
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知识 竞技 技能
能力
心理
战术
2020/12/23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 体能 • 技能 • 战术能力 • 心理能力 • 知识能力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巧等 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等 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 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等 竞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
木 桶
双子模型
积 木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知识能力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2020/12/23
八、训练理论
•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将 • 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2020/12/23
九、运动训练
• 定义: •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 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任务: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力量训练
总结词
通过重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 方法。
详细描述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中的基础,通过 使用哑铃、杠铃等器械进行重量训练 ,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运 动员的爆发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速度训练
总结词
通过快速重复练习提高运动速度的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包括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暗示、表象 训练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心理技能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 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竞 技表现。
跨学科合作
运动训练与心理训练的结合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支持,如 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这些学科能够为运动训练 提供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运动训练的计划与实施
训练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04
明确训练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包 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评估运动员状态
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 平、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
估。
制定训练计划
根据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具 体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 、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等。
科技支持
个性化训练需要借助科技手段的支持,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教练员更好地了 解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有力支持。
运动训练与心理训练的结合
01 02 03
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训练基础ppt课件
第十章 运动训练基础
1
精选课件PPT
学习目标
❖ 掌握:运动处方制定、运动性疲劳诊断 与恢复手段与医务监督等技能。
❖熟悉:运动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 ❖了解:了解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 。
2
精选课件PPT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身体素质及训练 ❖ 一、力量素质及训练 ❖ 二、耐力素质及训练 ❖ 三、柔韧素质及训练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 一、运动性疲劳 ❖ 二、疲劳恢复 ❖ 三、促进机体恢复手段
110
小
40
4.5
110
110
110
100
100
30
精选课件PPT
(四)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根据运动强度、频率、目的、
年龄及身体条件等情况而定。
31
精选课件PPT
(五)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是指每周的训练次数。应该
根据运动目的以及身体情况合理安排每周 的运动频率。
研究表明,以提高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训 练,最适宜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4次;力 量性运动的频率一般为每日或隔日1次。
13
精选课件PPT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运动性疲劳(sports fatigue)是运 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功能暂时降低,经过适 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恢复则是一个相对于运动消耗的过程, 主要是指能源物质的恢复。
14
精选课件PPT
一、运动性疲劳
(一)产生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降低 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 体内无机盐代谢紊乱失衡 过度运动产生“氧亏”
15
精选课件PPT
(二)疲劳判断☆ 1.主观感觉判断法 2.晨脉差判断法——比前一天多≥10次,提示
可能产生疲劳
1
精选课件PPT
学习目标
❖ 掌握:运动处方制定、运动性疲劳诊断 与恢复手段与医务监督等技能。
❖熟悉:运动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 ❖了解:了解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 。
2
精选课件PPT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身体素质及训练 ❖ 一、力量素质及训练 ❖ 二、耐力素质及训练 ❖ 三、柔韧素质及训练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 一、运动性疲劳 ❖ 二、疲劳恢复 ❖ 三、促进机体恢复手段
110
小
40
4.5
110
110
110
100
100
30
精选课件PPT
(四)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根据运动强度、频率、目的、
年龄及身体条件等情况而定。
31
精选课件PPT
(五)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是指每周的训练次数。应该
根据运动目的以及身体情况合理安排每周 的运动频率。
研究表明,以提高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训 练,最适宜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4次;力 量性运动的频率一般为每日或隔日1次。
13
精选课件PPT
第二节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运动性疲劳(sports fatigue)是运 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功能暂时降低,经过适 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恢复则是一个相对于运动消耗的过程, 主要是指能源物质的恢复。
14
精选课件PPT
一、运动性疲劳
(一)产生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降低 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 体内无机盐代谢紊乱失衡 过度运动产生“氧亏”
15
精选课件PPT
(二)疲劳判断☆ 1.主观感觉判断法 2.晨脉差判断法——比前一天多≥10次,提示
可能产生疲劳
运动训练学PPT
运动训练学(完整版)
(高教版2017教材、人体版2012版可用)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学时32—64学时) 德州学院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人体版2012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运动训练学》的人士;有基础的学生约2个小时即可复习一遍。
▪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 自我训练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育。
十、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 训练规律以及(如何)有效组 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学科)。 ▪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 1、本源性学科 ▪ 2、综合性学科 ▪ 3、实践性学科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 八、训练理论
▪ 九、项群理论 ▪ 十、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五、积木模型
六、双子模型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 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 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 的《双子模型》。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论
(高教版2017教材、人体版2012版可用)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学时32—64学时) 德州学院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人体版2012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运动训练学》的人士;有基础的学生约2个小时即可复习一遍。
▪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 自我训练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育。
十、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 训练规律以及(如何)有效组 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学科)。 ▪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 1、本源性学科 ▪ 2、综合性学科 ▪ 3、实践性学科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 八、训练理论
▪ 九、项群理论 ▪ 十、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五、积木模型
六、双子模型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 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 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 的《双子模型》。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论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PPT课件
第19页/共43页
1 、 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 • 要长期保持高峰状态,延长运动寿命,无论哪个运动项目,都必须长期地、系统地、坚持不懈地狠抓基本 系 技 术 的 训 练 。 即 使 是 在 高 水 平 运 动 员 的 训 练 中 , 基 本 技 术 训 练 也 应 占 相 当 的 比 重 。
第26页/共43页
运动技术应具备有正确的外部形态的意义:
• 外部形态和内部机制往往交互影响。 • 对于技术的外部形态,常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 “技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部形态来体现的。 •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更应注意正确的外部形态。
第27页/共43页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 所谓技术风格,是指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 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 表现出来的特征。
法后再进行分解练习。 • 一般来讲,运动技术水平越高,分解练习的比例相应越大。 • “先分解后完整”或“先完整后分解”都不是固定的学习、训
练程序。
第15页/共43页
4、想象法
• 是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 使技术动作完成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 合理处理“技术全面”和“位置技术”的关 系
• 更为关注“组合技术”
第41页/共43页
四、体能主导类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
• 训练理念中运动技术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极端重视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 • 考虑实效性的同时兼顾合理性与经济性 • 技术的现代科技含量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第42页/共43页
感谢观看!
• 一名运动员有个人的技术风格,一个运动队也有集体的技术风 格。
1 、 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 • 要长期保持高峰状态,延长运动寿命,无论哪个运动项目,都必须长期地、系统地、坚持不懈地狠抓基本 系 技 术 的 训 练 。 即 使 是 在 高 水 平 运 动 员 的 训 练 中 , 基 本 技 术 训 练 也 应 占 相 当 的 比 重 。
第26页/共43页
运动技术应具备有正确的外部形态的意义:
• 外部形态和内部机制往往交互影响。 • 对于技术的外部形态,常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 “技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部形态来体现的。 •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更应注意正确的外部形态。
第27页/共43页
6、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 所谓技术风格,是指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 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 表现出来的特征。
法后再进行分解练习。 • 一般来讲,运动技术水平越高,分解练习的比例相应越大。 • “先分解后完整”或“先完整后分解”都不是固定的学习、训
练程序。
第15页/共43页
4、想象法
• 是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 使技术动作完成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 合理处理“技术全面”和“位置技术”的关 系
• 更为关注“组合技术”
第41页/共43页
四、体能主导类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
• 训练理念中运动技术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极端重视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 • 考虑实效性的同时兼顾合理性与经济性 • 技术的现代科技含量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第42页/共43页
感谢观看!
• 一名运动员有个人的技术风格,一个运动队也有集体的技术风 格。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ppt课件
1 建立客观、准确的训练出发点。 2 对训练效果的及时检查与评价。 3 对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
(3)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作用
1 有效激励运动员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2 制定使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
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和训练目标建立 的内容包括:
1 运动成绩诊断(指标):
国籍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意大利 美国
项目
高尔夫 F1 美式橄榄球 NBA 足球 NBA 自行车手 摩托车手 职业棒球
收入/百万欧元
77 58 32 28.5 27.5 25 24 24 23.5
.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 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7、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2)为运动员早期选材和基础训练起到远程导向作用。
修订: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 和补偿效应
.
(三)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1.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意义
(1)状态诊断的概念:对运动员在特定时刻训练状态 及目标状态的评价。分:起始、阶段、终结三段。 (2)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
1 运动成绩的定义: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 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 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2 竞技水平定义: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注意:不同的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有不同的 衡量标准,且评价结果的方法也不同。如: 3 名次: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 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3)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作用
1 有效激励运动员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2 制定使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
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和训练目标建立 的内容包括:
1 运动成绩诊断(指标):
国籍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意大利 美国
项目
高尔夫 F1 美式橄榄球 NBA 足球 NBA 自行车手 摩托车手 职业棒球
收入/百万欧元
77 58 32 28.5 27.5 25 24 24 23.5
.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 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7、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2)为运动员早期选材和基础训练起到远程导向作用。
修订: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 和补偿效应
.
(三)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1.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意义
(1)状态诊断的概念:对运动员在特定时刻训练状态 及目标状态的评价。分:起始、阶段、终结三段。 (2)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
1 运动成绩的定义: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 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 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2 竞技水平定义: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注意:不同的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有不同的 衡量标准,且评价结果的方法也不同。如: 3 名次: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 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运动训练
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重点) (重点) (难点)
一、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 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 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 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 所作准备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二)
•葛欧瑟(联邦德国),运动训练学讲稿,田麦久译, 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 1983年1月 •B·H·普拉托诺夫(苏),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陆绍中等译,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6年 •Н.Г.奥卓林(苏),论运动训练水平各因素的特征, 武汉体育学院译报,唐宏贵译,1987年:第3期 •根本勇(日),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冰雪运动,1987年:第2期 •董国珍,运动训练与选材,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徐本力,运动训练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运动训练学定义
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 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如何理解训练学的综合性? 如何理解训练学的应用性?
竞争性 规范性 集群性 公开性 娱乐性
五、竞技体育的意义(难点)
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
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竞技体 育的现 代社会 价值
振奋民族精神 教育中培养人的作用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家间的往来 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现代竞技体育的构成(重点)
运动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运动管理
运动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运动管理
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关系
定义 竞技体育的主要构件,所起作用 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体,竞赛是运动训练的最
终结果 竞赛是运动训练的一种形式或手段 相互依存关系 合理安排比赛和训练
四、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难点)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竞技体育产生的基本过程
生存、宗教、军事、健身、审美。 Play,Game,Sport.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生物学因素 个性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竞技体育的发展
古代奥运与现代奥运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运动竞技水平及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从学科体系角度
运动训练学 运动竞赛学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乒乓球、篮球、排球、 足球、田径……)
三、学习运动训练学的意义
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系统掌握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原理
和方法 运用所学训练学知识,分析解决训练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源自第二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
一、基本内容
精品课程
运动训练学
主讲: 运动训练学教研室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概论
一、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学定义 运动训练学的形成与发展 运动训练学的体系 学习运动训练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 运动训练学的体系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二、运动训练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标志 运动训练实践 量变到质变
发展
我国《训练学》教材变化 国外的著作
三、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层次体系
一般训练理论
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一般训练理论是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理论体 系。
项群理论是研究和阐明训练过程中具有共同特点 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理论体系。
二、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目的是提高竞技能力。 任务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我训练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
三、运动训练的特点
项目内容的专门性 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训练过程的长期性 负荷的极限性 实施的个人针对性 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子能力的互补性 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参考资料(三)
•谢亚龙等,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湖北省运动学专业委员会 •列.巴.马特维耶夫(俄),体育理论与方法,姚颂平等译,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George A.Brooks等,运动生理学,杨锡让等译,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95年版 •迪特里希·哈雷(民主德国),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 蔡俊五等译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专项训练理论是研究阐明专项训练规律的理论体 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训练学研究的内容体系
训练目标
训练原则
竞技能力训练
训练方法
训练计划
*从研究的范围
运动训练学的含义、目的、意义、作用、 科学依据、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能力(竞技能力)、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 运动员选材、教练员、运动竞赛、训练管理
参考资料(一)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田麦久博士学位论文,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 联邦德国体育学院,1981年6月 •田麦久,试论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之分析,北京体育科技,1984年:第3期 •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年1月:第1版 •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体育院系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6月:第1版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竞技体育的构成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
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竞技体育的价值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重点)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 社会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