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08汉语言文学〔1〕班 080501110019 刘欢摘要数学与文学息息相关。

有一句名言说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不仅可以表示科学,还可以用来描写人生事物。

纵观中国的文学,不管是在诗歌还是在其他文体上,都会出现与数学相关的语句。

作家们用简单的“数字”〔数字、符号、数学概念等〕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仅深刻绝妙,而且趣味无穷。

关键词诗歌数字散文提到数学,人们都会想到数学表达的是科学的语言,是客观的事物,怎么会把它和文学联系起来呢?众所周知,文学是很有主观性的学科,把它和数学联系起来,会不会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呢?然而,自古以来,文学就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管是诗歌还是其他文体,都会出现用与数学相关的语句来表达所写的内容。

下面就从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来简单阐述文学中的数学。

一、从诗歌来看诗歌是中国古老文学的代表,早在先秦就有《诗三百》〔即《诗经》〕。

那么,诗歌与数学到底有哪些联系呢?在诗歌中运用数字来表达所描写的事物、感情,可以使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生动形象,富于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与“万径”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律优美。

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两”与“一”相对,显示了诗的整齐美,也可以使诗歌的艺术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肯定非实指,而通过它,我们领略到了庐山山势险峻,高大雄伟,瀑布水流奔驰,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也体会到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风格。

又如他写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也运用了夸张,它为“缘愁似个长”一句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使人读后,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愁思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不仅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富于韵律,还可以使诗歌更加有趣,富于魅力。

数学与文学探索数学在文学作品和写作中的应用和意义

数学与文学探索数学在文学作品和写作中的应用和意义

数学与文学探索数学在文学作品和写作中的应用和意义数学和文学是两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领域,一个强调逻辑思维,一个强调感性表达。

然而,在探索数学在文学作品和写作中的应用和意义上,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和互相补充的关系。

本文将会探讨数学在文学中的创作、表达和解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这种应用和意义给文学作品和写作带来的影响。

一、数学创作中的美学价值数学的美是一种纯粹而严谨的美,它追求形式的完美和推理的准确性。

在文学创作中,数学可以借鉴其美学价值,帮助作家构建逻辑严密、结构清晰的作品。

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有起承转合、环环相扣的情节,数学中的思维逻辑可以为作家提供一种条理清晰的思考方式。

通过运用数学的方法,作家可以更好地整理复杂的情节,梳理出相互关联的线索,使得作品更具逻辑性和读者的接受度。

二、数学在文学中的隐喻和象征数学中的符号和定理是抽象而精确的,而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层含义。

这就为数学在文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契机。

通过数学的符号和定理,作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用具体形象的方式进行描绘,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例如,数学中的无穷大和无穷小可以被作为象征,用来表达超越人生尺度的存在和微小之处的价值。

通过巧妙地融合数学与文学,作家可以为读者创造出更加富有内涵和啓迪的作品。

三、数学在文学解读中的应用数学除了在文学创作中有所应用,还可以在文学解读和分析中发挥作用。

文学作品中常常隐藏着丰富的意象和隐喻,需要读者进行深度解读。

而数学的推理和逻辑思维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作品的内涵。

通过运用数学的方法,读者可以从作品中抽丝剥茧,揭示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例如,通过对作品中数字和几何形状的分析,读者有可能发现作品中隐藏的模式和相关性,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总结起来,数学在文学作品和写作中的应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有助于作家构建逻辑严密的作品结构,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同时也可以用于丰富作品的象征和意义,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哲理性。

数学与文学的关联研究

数学与文学的关联研究

数学与文学的关联研究数学和文学作为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数学和文学的交叉研究中,数学不仅能够为文学提供逻辑和结构的支持,而且文学也能够为数学注入更多的灵感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数学和文学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两者在创造性思维和抽象表达方面的相互作用。

一、数学在文学中的应用1. 数学在诗歌中的运用诗歌作为一种极具艺术性的文学形式,充满了对语言、形象和节奏的精妙处理。

而数学则为诗歌提供了一种严谨的结构和节奏感。

例如,诗歌中使用的押韵方案和韵律模式,可以通过数学的排列组合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

同时,数学中的节奏感和音调变化也可以用来创作并强调诗歌中的韵律和语调。

2. 数学在小说中的运用小说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学形式,需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而数学则可以为小说提供一种逻辑框架和情节发展的方向。

例如,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方法可以用来构建小说中的谜团和线索,使读者在推理解谜的同时感受到小说的悬疑和紧张。

此外,数学中的概率和统计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从而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二、文学对数学的启发1.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概念许多文学作品中融入了数学的概念和符号,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数学思维的启发。

例如,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提到的“无穷大”和“无穷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涉及的概率统计,都为读者展示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数学对世界的抽象表达和逻辑推理的作用。

2. 文学启发数学创造力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也为数学创造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数学家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常常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和思维方式。

例如,爱因斯坦在阅读卢梭的哲学著作时得到了相对论的启发,这彰显了文学作品对数学创造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情感和形象相结合,数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突破思维的局限,并创造出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数学在文学和语言中的体现

数学在文学和语言中的体现

数学在文学和语言中的体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尽管它常常被视为严谨的逻辑和精确计算的代表,但数学在文学和语言中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数学在文学和语言中的应用。

一、抽象思维与叙事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抽象思维是创作的基础。

而数学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培养了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家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需要运用抽象思维组织和表达他们的想法。

数学中的公式和方程式可以被看作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类似于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

数学家通过这些符号和表达方式,达到了表达抽象思想的目的。

同样,作家通过语言的运用,通过隐喻,比喻和符号等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二、逻辑思维与句子结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重视逻辑推理和证明。

同样,语言也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才能让读者理解。

在数学中,推理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合乎逻辑的步骤得出结论。

而在语言中,一篇文章或一句话的结构也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线索,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比如,数学家在论证过程中使用的数学公式和推理步骤,类似于作家在表达观点时使用的论据和支持性的句子。

只有通过合理的逻辑排列,读者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数学语言与文学语言数学和文学都有独特的语言形式。

数学语言以符号为主,通常使用数学公式、符号和图表来表达概念和解决问题。

而文学语言则注重用词的精准性和丰富性,通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然而,数学和文学的语言虽然不同,却有共同之处。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内容能够被不同语言背景的人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文学语言的广义灵活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数学所追求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与文学创作中对于真实感和情感表达的追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四、统计和概率在文学中的运用统计和概率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在文学和语言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批评中,统计数据可以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数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数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数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文学中的数学美及其应用摘要:文学(语文)和数学是最古老的学科,也是我国中等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

二者看似大相径庭,却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文学中存在着数学的美丽,而数学在文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文理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数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数学文学意境应用“数学是思想的体操”、“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这些关于数学重要作用的经典论述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而现在其又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正如著名数学家A.Kaplan指出:“由于最近二十年的进步,社会科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已经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

”有关数学与哲学、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已有不少人进行了论述,而关于数学与文学的联系却很少有人谈及。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数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一文中提到,中国诗词都讲究比兴,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有“义”、有“讽”、有“比兴”,数学也如是。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文科数学的教学,结合教学心得,从两个方面谈一谈文学中的数学美及其应用。

一、文学中的数学美尽管数学和文学的表述形式相差甚远,但两者的思考方法往往又是相通的。

例如,数学中有“对称”,而文学中则有“对仗”。

又如文学意境也有与数学思想相通的地方,存在着数学美。

文学中的数学美最经典的当属极限的意境美。

这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庄子》一书中就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朴素极限思想;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的《割圆术》中的论述就更为精辟——“割之弥细,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徐治利先生很早就曾引用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比喻极限的动态过程。

抽象的极限在这里具体化了,使得人们感到一种由数学联想带来的愉悦。

另一个有关数量变化的意境是“无界”。

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动且贴切地描述了无界变化的状态:无论园子有多大,红杏都会出墙,即至少有“一枝”红杏不能被围住。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数学文化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数学文化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数学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的基本单元是数字,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则是数学的基础。

其实在虚拟世界和想象中也有空间和数量关系,同样也要符合数学规则。

文学则是以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形式,以语言文字的手段,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文学的基本单元是文字,文字之间的关系和词法、语法规则便是文字的基础。

其实,我借用一个打油诗来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我来自北京周口,你来自云南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小手,爱情让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

由此可见,数学与文学是永远分不开的。

到底是谁帮了谁,我们是很难说清楚的。

我国古代诗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

数学在中国古代文明中也占有一定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二者到底有何联系呢?从中国古代对数学不重视到今天数学成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数学多少次想对文学说:“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好想再见你一面。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相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是“结绳记事”的。

也就是说,一件事情为了不忘记,就在一根绳子上挽一个疙瘩。

大的事情就挽一个大疙瘩,小的事情就挽一个小疙瘩。

一个疙瘩一件事。

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出现了:一个疙瘩一件事,事情多了就不好记忆了。

特别是加疙瘩易、减疙瘩难。

还有,时间长了就忘了。

特别不方便。

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来,黄帝的大臣----仓颉(jie)发现鸟兽在泥湿地上的爪印,使他有了创造象形文字的启示。

可是,爪印也需要计数呀,于是仓颉就发明了数字。

这就是“仓颉造字”的传说。

中国字很有意思,1代表个体,而3就表示多个个体的总和了!所以后来,老子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比如“木”字,一个“木”字是指一棵树,而两个“木”就成“林”,也就是双木成林的意思,而三个“木”字就成了“森”,就代表树木众多的意思。

再比如“人”字,一个字表示有别于猿或类人猿,手脚有分工,又会说话,又能制造工具的高级动物。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数学和文学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充满了逻辑和数字,另一个则充满了情感和想象。

然而,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数学在文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且多样的应用,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数学的严谨逻辑和精确性,为文学研究带来了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式。

例如,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文学作品中的词汇、句式、段落长度等进行量化分析。

我们可以统计一部小说中不同词汇的出现频率,从而了解作者的用词习惯和语言风格。

比如,某些作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形象生动的形容词,而另一些作者可能更偏爱简洁明了的动词。

这种词汇分布的特点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写作特色,以及作品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在研究文学作品的结构时,数学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数学中的图论可以用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网络。

把小说中的人物看作节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看作边,就能构建出一个关系图。

通过对这个图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核心人物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影响力。

比如在《红楼梦》中,众多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数学中的概率和组合理论在文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以诗歌为例,在律诗和绝句的创作中,平仄、押韵等规则有着严格的要求。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相当于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组合和排列。

通过计算可能的组合数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创作时所面临的选择和限制,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些限制中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

数学模型还可以用于分析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预测一部作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或者研究某种文学思潮在不同时期的传播规律。

例如,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关于某部作品的讨论热度、读者的评价等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可以评估该作品的影响力,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数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学中的数学

文学中的数学

文学中的数学文学与数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条道上跑的车,实则文学与数学有着奇妙的同一性。

文学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人类两种基本方式——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同一性。

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

文学是“以美启真”,数学则是“以真启美”,虽然方向不同,实质及为同一。

我国律诗的平仄变化错综复杂,难以掌握,但如果从数学观点去认识,却是一种具有简单运算的数学模式,其中蕴含着一种数学美。

任何一种平仄格式都可化为一种数学矩阵,律诗和绝句的平仄矩阵共有16个,可归纳成一个律诗平仄的数学公式,为学习和掌握律诗和绝句的各种平反格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可惜我国懂律诗的诗人中懂数学的人不多!复旦大学数学家李贤平吧《红楼梦》120回当作一个整体,以回为单位,从中挑选47个常用数字(由于字的使用频率与作品风格有直接关系)输入计算机,并将其使用频率绘成图形,从中可以看出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

据此,他提出了《红楼梦》成书新说:是佚名作者作《石头记》,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早年所作《风月宝鉴》插入《石头记》,定名为《红楼梦》,而程伟元、高鹗是全书整理的功臣。

著名作家秦牧在其名著《艺海拾员》中辟有“诗与数学”一节,认为数学入诗,显得“情趣横溢,诗意盎然”。

数字入诗,别具韵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给人以美得享受和隽永的印象。

连用十个一的诗清代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她曾写过一首诗,连用了十个“一”,但不给人以重复的感觉: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飞鸟。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勾画了一幅“深秋僧人晚归图”而清代陈沆的一首诗,更勾画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渔翁垂钓图: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用一至十这10个数词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巧妙地运用了一至十这十个数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然的乡村风景画。

以数词作对的佳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有关数学的古诗

有关数学的古诗

有关数学的古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数学常常被融入到古诗中,形成了一系列精美的数学古诗。

这些古诗以文学之美表达了数学的深奥和智慧,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优美的词藻具象化,赋予了数学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数学的古诗,并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一、《圆圆曲》圆截弓形结亦如,不枉圆中综君怀。

进设其周;剖之则见,可器可器。

这是唐代数学家杜诗中的一首诗,解释了圆的性质和构造。

诗中以弓形结比喻圆的形状,表达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通过剖析圆,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内部的构造,说明圆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器物。

二、《求圆周》圆周弧度无痕迹,轩辕徙徙把计改。

三纲九恒,编粲明晰,众臣罪己。

这是唐代数学家刘徽创作的数学古诗,表达了寻找圆周长的方法和思想。

诗中以圆周弧度无痕迹比喻圆的周长不可直接测量,通过轩辕改进计量器具,最终找到了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诗中也提到了三纲九恒,指代了数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

三、《割圆法》萧瑟秋风起,星火燎原根。

分圆变四边,知新觉有因。

这是宋代数学家李方桂创作的一首古诗,描述了割圆法的过程和思想。

诗中以秋风起、星火燎原根比喻数学思想的传播和推进。

通过将圆分割成四个部分,揭示了一种用几何方法求解简单无理数的思路,开拓了数学研究的新领域。

四、《除积定理》离类天地间,无穷诣奇端。

润曲广义式,方知蕴几权。

这是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创作的数学古诗,描述了除积定理的思想。

诗中通过离类天地间、无穷诣奇端等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除积定理的广义形式和数学推理的深度。

诗中也提到了几何代数的概念,说明了数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

五、《方程术》光点相减逐步追,长夜漫漫计花钱。

方程因式归根律,解纷休断听山泉。

这是明代数学家杨辉创作的数学古诗,描述了解方程的算法和数学思想。

诗中以光点相减、长夜计花钱比喻方程求解的过程,通过因式分解和归根求解的方法,找到了解方程的根本规律。

诗中的解纷休断听山泉表达了求解方程时需要耐心和静心。

文学中的数学

文学中的数学

文学中的数学文学中的数学姓名:佘欣怡班级:214 学号:36 我们生活中总是和数学相关,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就连我们觉得与数学完全是两回事的语文文学中也处处可以看见数学的影子,只是我们不曾在意而已,但是也正是这有趣的数学更为这文学增添了几分趣味。

下面我就以我们小学时候学的一首古诗作为开头来介绍下这个主题。

山村 (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代邵雍是数理大家,这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便是他的一首代表诗,这首诗描写一路的景物,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使古诗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反而文辞生辉,情趣盎然。

正如历史书中所说,阿拉伯数字于13世纪-14世纪之间传入,这简便的数字促使了数学的发展,并使数学在宋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在宋朝涌现了很多十分杰出的数学家,数学的发展更加推进了经济的繁荣,因此宋朝中的文学中会很多方面涉及到数学。

显而易见,数学在文学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会从不同的形式的文学作品来介绍数学,大家也可以从中来体会到数学不同的风情。

1.古诗首先来介绍的肯定是在文学中非常重要的古诗。

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

那精炼隽永的语言、委婉游离的措辞、深刻而又含蓄的内容、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巧妙传神的修辞手法,以及鲜明的节奏和韵律等,都是古诗词的显著特征。

在古诗中也有很多诗是与数学密切相关。

那古诗中是如何运用数学的呢?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说起了。

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古诗词的中间嵌镶数字,使数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在诗中隐藏着数学题目例如,在《增删算法统宗》中,就有下面这样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就是一道完整的数学题。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这样看起来,枯燥的数字和古诗结合在一起,是不是显得更加有有趣呢。

数学与文学发现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

数学与文学发现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

数学与文学发现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数学与文学:发现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数学和文学,作为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却在某种程度上互为呼应。

数学强调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文学则注重情感表达和生动描绘。

然而,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却是丰富多彩的。

本文将探讨数学在文学中的运用,深入挖掘数学在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内涵和意义。

一、数学的抽象思维与文学的意象表达数学以其独特的抽象思维方式,帮助人们从事物本质之中抽离出关键的特征,使得人们能够以精确的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和推理。

而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善于通过意象和隐喻来传达情感和理念。

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的语言,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他的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无穷概念。

他描述了主人公逐渐老去,时光无情流逝的感受,借助无穷的数学符号和叙述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流逝的无限延伸和无法捕捉的感觉。

数学的抽象思维和符号语言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加精确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数学的逻辑推理与文学的情节构建数学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演绎能力,而文学则通过叙事和情节的构建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数学的推理过程和文学的情节发展有着相似之处,都需要考虑因果关系和逻辑的连贯性。

在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主人公福尔摩斯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揭示了各种疑案的真相。

作者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构建出了一个个诡谲复杂的侦探故事,通过福尔摩斯的推理过程,将读者引入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案情。

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为文学作品的情节构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使得情节更加紧凑、扣人心弦。

三、数学的美学与文学的审美数学和文学都具备一定的美学特征,数学的美学在于其简洁、精确和对称等特点,而文学的美学则在于其丰富的意象、动人的情感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当数学和文学相结合时,可以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数学和文学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充满了逻辑、公式和数字,另一个则洋溢着情感、想象和文字的魅力。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文学研究的领域时,会惊奇地发现数学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数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词汇、句子长度、段落结构等元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出一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一部小说中不同词汇出现的频率,从而了解作者的用词习惯和语言风格。

某些作者可能偏好使用简洁明了的词汇,而另一些作者则可能更倾向于运用丰富多样、较为复杂的词汇来表达思想。

这种定量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数学中的概率和统计知识在文学研究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运为例,通过对众多类似情节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命运走向出现的概率较高。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还能帮助我们探究作者在创作时所遵循的潜在模式。

数学中的图表和图形也能为文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比如,我们可以用折线图来展示一部作品中情节的紧张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或者用柱状图来比较不同作品中某一主题出现的频率。

这样直观的表达方式能够让研究者更清晰地看到文学作品中的各种趋势和特点,从而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在研究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时,数学同样能够发挥作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预测一部作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或者分析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这种基于数学的预测和分析对于文学作品的出版、推广以及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学还在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些文学作品具有严谨的结构,如同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一样精确而有序。

例如,某些小说可能采用了环形结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有些诗歌可能遵循着特定的韵律和节奏模式,类似于数学中的周期性规律。

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剖析这些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和艺术价值。

数学与文学探索数学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数学与文学探索数学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数学与文学探索数学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数学与文学是人类智慧的两个重要领域,虽然它们在形式、方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对于探索真理、表达思想和传达情感的共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数学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一、数学符号的象征含义数学是一门以符号和公式表达的学科,这些符号和公式既是数学思想的载体,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文学中,数学符号可以被运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黄金分割在数学上具有神秘的美感,而在文学中可以用来表达人物的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界限。

二、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是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它在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灵感。

通过引入数学模型,文学作品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或描述某种情感或现象。

例如,通过借用微分方程的概念,可以更加深入地描绘一个人内心的变化过程,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状态。

三、数学推理的逻辑思维数学的推理过程注重逻辑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在文学创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运用数学的推理方法,作家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来推导出读者可能产生的联想和思考。

这种逻辑的推理过程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作为一门纯粹的学科,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文学中,数学的美学价值可以通过诗歌、韵律等语言艺术形式来表达。

例如,通过运用数学中的对称性原则,作家可以创造出富有韵律感和美感的句子,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五、数学的意象与隐喻数学中存在着许多独特的形象和隐喻,这些形象和隐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中。

例如,数学中的曲线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曲折与起伏;数学中的对称性可以被用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通过运用这些数学的意象和隐喻,作家可以丰富作品的想象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六、数学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数学不仅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学科。

文学中的数学高考知识点

文学中的数学高考知识点

文学中的数学高考知识点在文学作品中,数学并不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但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点在文学作品中却经常出现。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文学又是一门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们看似迥然不同,但实际上却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数学高考知识点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首先,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概念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排列组合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从一组事物中选择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人物关系的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采用了排列组合的思维方式。

比如,当一本小说中有多个主要角色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其次,数学中的概率论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分支,它用于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概率论的思维方式,描绘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决策过程。

读者可以通过对概率的理解,对人物的行为和选择进行推测,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另外,数学中的比例和比例关系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比例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关系,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比较。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使用比例的概念来描绘事物的大小、长短、高低等关系。

例如,当描述一座高山时,作者可以用比例关系来表达其高度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从而给读者留下较为直观的印象。

另一个数学高考知识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是数列与数列的运算。

数列是由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所组成的序列,它既可以是无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数列的运用来描绘人物的成长、事件的发展等。

例如,当描写一个人物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时,作者可以用数列来呈现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成长经历。

最后,数学中的函数和方程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常被运用。

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描述的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数学是一种古老的学科,它不仅是数学家的工作,而且渗透到许多文学作品中。

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数学概念反映出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或思想。

本文将讨论文学作品中数学如何被用来表现作者的想法,以及文学作品如何帮助读者认识数学知识。

文学作品中数学概念的第一个功能是反映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英国文学家托马斯哈代在他的小说《算术的领悟》中,通过算术的抒写展示了孩子的童年,也表达了他的世界观。

哈代将他的见解和苦恼融入算术抒写中,从而寻求安慰。

他用数学等抒写方式体现了他对孩子、父母、世界以及信仰的看法,表达了他的价值观。

第二个功能是帮助读者认识数学知识。

不少文学作品都让读者通过文字表达式了解数学知识。

小说《算研室》讲述了一群高中生在数学研究所里的学习和生活。

文中融入了多个数学概念,比如函数、微积分和趣味数学。

作者不仅让读者在故事中熟悉这些数学概念,还通过特定的故事情节,以及主题与内容的关联,帮助读者理解数学知识。

在《算研室》中,数学被写入到小说情节中,显示出数学不仅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引领人们发现新的路径和发现自我。

数学的应用也可以帮助人们扩大视野,探索本质的关系,这正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机会。

此外,数学概念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表达艺术的美感。

一些作品的作者通过计算、诠释和编写来表达艺术的美感,以及艺术追求和遐想。

英国作家彼得费尔登就运用数学概念来描述自然界中繁复美丽的景色,展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总结出,文学作品中的数学是一种美学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激发读者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帮助他们深入探索自然规律和文学叙事之美。

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可以拓展文学的表现能力,不但扩大文学欣赏的领域,而且开拓思维及认知的新视野。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数学和文学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逻辑与计算,另一个注重情感和表达。

然而,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却是一种不容忽视和潜力巨大的交叉学科。

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为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

首先,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文本挖掘和语言模型。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往往局限于人工分析,耗时且主观性较强。

而数学方法则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大量文学作品进行量化分析和模式识别,从而揭示出隐藏在文字之中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数学技术,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的重要主题、角色关系、情绪变化等,为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角度。

其次,数学在文学研究中还可以用来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是作者传达信息和观点的方式之一,对于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图论、网络分析等技术,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整体脉络和章节之间的连接关系。

此外,数学方法还可以用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节奏与韵律、音韵规律等,揭示出作品的音韵美学特征和韵律感染力,为我们解读作品的语言艺术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另外,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可以用来分析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文学流派的演变。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对于理解作品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至关重要。

而数学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建模和分析,比如作者的词汇选择、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从而揭示出作者的特定风格和习惯。

此外,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分析,数学方法还可以研究文学的流派演变和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最后,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可以用来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在丰富的文学意义上,数学是一种基础知识。

它不仅提供了解释和推理的基础,而且在审美上也可以提供多种方式的解读,从而丰富文学内容。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

首先,文学与数学都有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

文学把握客观事实,把细节和意义组合连接起来,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这其中的数学思维十分重要。

例如诗人会用押韵、重复的技巧来增加诗歌的美感,文学家经常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方式来提升文章的水准。

这些数学思维的元素对增加文学的特色至关重要。

其次,数学思想可以帮助文学创作者建立概念框架,并加强作品的结构。

文学作品的结构犹如一座大厦,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文学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力。

例如,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采用等边三角形的模式,使它更加紧凑;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应用数学方程和定理,以更加精准和有力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最后,文学与数学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性。

文学作品可以用数学方式来描述,而数学也可以用文学方式来表达。

文学中可以采用数学方式来描述人物关系,而数学也可以采用文学方式来表达概念、定理和结果。

文学和数学这两种思维方式可以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文学与数学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历史上的联系,而是未来深入发展的前景。

文学把梦想实现,而数学则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以期达到更好的文学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

文学作品中的数学数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文学作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都曾给我们留下了令人深思的文学作品,其中常常隐藏着数学符号、几何图形和抽象的数学概念。

首先,数学在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被用作隐喻性的、抽象的符号,以表达作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例如,著名的美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在他的著名诗作《葛底斯堡和他的兔子》中,用数学概念及其符号来暗示他对人生意义和快乐的思考:“生活好比是一把可以构建无穷数学模式的积木,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控制它的规模和形状。

”菲茨杰拉德用数学概念表达的“构建无穷数学模式”,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在生活中创造不断变化的可能性,来改变命运。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数学也具有表现作品的概念的作用。

美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曼恩曾经写道:“在我的作品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就是一把钥匙,可以解开另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他的小说《大灾变》中,他用比例表示经历过大灾难的人们经受痛苦的深度,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关怀和思考:“比例是五分之三的痛苦和绝望,两分之三的绝望和困难,一分之三的勇气和希望。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数学也可以被用来表达宇宙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例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小说《一九八四》中,把宇宙看作是一个无穷的数学模式,并以数学符号来描述它的复杂性:“万物皆有它的数学根源,一切自然现象可以用数学符号表达。

”他用数学符号来暗示,宇宙之间的关系是由数字、几何形状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来构成的,以此来表达宇宙的长久不变。

总之,数学在文学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多种不同的作用。

从抽象的隐喻,到表达概念的表现,再到表达宇宙关系的自然,数学都是文学作家表达思想和探索地球生活的有力工具。

而通过研究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们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更进一步地领悟其中的智慧,参悟生活的本质。

数学在文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文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文学中的应用数学与文学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一个注重公式推导和逻辑思维,一个强调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

然而,这两个领域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在文学中有着深远而多样化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数学在文学中的应用,并为读者展示这种应用是如何丰富和深化文学作品的。

一、数学的符号与文学的符号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独特的符号体系。

这些符号旨在传达精确的信息和准确的概念。

同样地,文学也依赖符号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虽然数学和文学的符号体系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

比如,在文学中,字母和单词是基本的符号,通过排列组合形成句子和段落,传达作者的意图。

而在数学中,字母和数字也是基本的符号,通过运算和方程式形成公式和定理,表达数学家的思想。

二、数学的逻辑思维与文学的敘事结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强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人们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则进行推导。

同样,文学作品也需要有合理的故事结构和叙述逻辑,以引导读者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数学的逻辑思维与文学的敘事结构都在追求连贯性和合理性。

数学的推理过程可以启发文学作品的结构安排,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和内在逻辑。

三、数学的美学与文学的美感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深刻的理论背后,数学的美学价值体现在简洁、优雅的证明和公式之中。

同样地,文学作品也是追求美感和审美价值的艺术表达。

作家通过优美而精准的文字展示情感、描绘画面,使读者产生共鸣。

数学的美学可以为文学作品提供灵感,使之更加精细、精巧和富有观赏性。

四、数学的模型化与文学的抽象数学以其模型化的特性而闻名,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建模,寻找问题的本质和共性规律。

同样地,文学也借助抽象的手法将问题或情感具象化,使之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数学的模型化思维可以为文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创作方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智慧。

综上所述,数学在文学中的应用是丰富多样的。

数学与文学的交汇点不仅仅体现在符号、逻辑、美学和抽象上,还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统计学在文学评论中的应用、数学模型在故事情节构建中的运用等。

《红楼梦》中数学思想的研究

《红楼梦》中数学思想的研究

《红楼梦》中数学思想的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

本文将从数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数学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小说中的体现及意义。

一、数学符号与象征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数学符号和象征,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数学意味。

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三生三世”、“五行”、“六度”、“七情六欲”等,这些数字和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数学和哲学内涵。

这些数字和概念不仅仅是描述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用词,还蕴含了作者对于人生、宿命、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诠释。

通过这些数字和概念的运用,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和数学思想的精髓。

小说中还有一些具体的数学符号和象征,比如“红线”、“圆”、“平方”等。

这些符号和象征在小说中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命运、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寄托。

通过这些符号和象征的运用,作者将数学思想与文学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也使读者在品读小说时不仅获得了文学上的满足,同时也得到了数学上的启发。

二、数学结构与叙事技巧《红楼梦》以其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著称,而这些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构建又离不开数学结构和叙事技巧的运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数量、地位、关系等进行精心的安排和操纵,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既有着纵横交错的复杂性,又不失其逻辑性和连贯性。

这种数学结构和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小说的叙述更加生动、精细,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理解和领悟故事的内涵和深意。

在小说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构思中,作者也运用了不少数学的叙事技巧。

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对比、对仗、重叠、呼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不仅是对于文学表达的一种丰富和灵活的体现,更是对于数学逻辑和规律的运用。

通过这些叙事技巧的运用,作者将小说的叙述和情节安排得更加的巧妙和富有层次感,也使得读者在品读小说时更容易被吸引和沉浸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08汉语言文学(1)班 080501110019 刘欢摘要数学与文学息息相关。

有一句名言说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不仅可以表示科学,还可以用来描写人生事物。

纵观中国的文学,不论是在诗歌还是在其他文体上,都会出现与数学相关的语句。

作家们用简单的“数字”(数字、符号、数学概念等)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仅深刻绝妙,而且趣味无穷。

关键词诗歌数字散文提到数学,人们都会想到数学表达的是科学的语言,是客观的事物,怎么会把它和文学联系起来呢?众所周知,文学是很有主观性的学科,把它和数学联系起来,会不会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呢?然而,自古以来,文学就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论是诗歌还是其他文体,都会出现用与数学相关的语句来表达所写的内容。

下面就从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来简单阐述文学中的数学。

一、从诗歌来看诗歌是中国古老文学的代表,早在先秦就有《诗三百》(即《诗经》)。

那么,诗歌与数学到底有哪些联系呢?在诗歌中运用数字来表达所描写的事物、感情,可以使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生动形象,富于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与“万径”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律优美。

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中“两”与“一”相对,显示了诗的整齐美,也可以使诗歌的艺术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肯定非实指,而通过它,我们领略到了庐山山势险峻,高大雄伟,瀑布水流飞驰,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也体会到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风格。

又如他写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也运用了夸张,它为“缘愁似个长”一句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使人读后,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愁思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不仅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富于韵律,还可以使诗歌更加有趣,富于魅力。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五言诗,诗人巧妙地运用数字,把数字巧妙地嵌进诗歌中,生动有趣的描绘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图。

再如:“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赖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是卓文君写给他的丈夫司马相如的诗,诗中一到万十三个数字都有了,就是没有“亿”(“意”)。

她巧妙地运用数字,深刻的传达着她对丈夫的怨念。

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

《算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

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

如:“百兔纵横走入营,几多男女斗来争。

一人一个难拿尽,四只三人始得停。

来往聚,闹纵横,个人捉住往家行。

英贤如果能明算,多少人家甚法评?”这是一首“鹧鸪天”,见于盈不足章。

这里描述了一幅园中逐兔图。

百只兔子在一个园中东奔西跑,避免被抓住,而几十个男男女女在园中竞相逐兔,你追我堵,左冲右撞,呼喊叫笑。

这一片欢腾的景象仅用六字“来往聚。

闹纵横”便勾画出来了。

二、从散文来看中国古代的散文,特别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论战著作,有时也会用数字来表达一定的事理。

这样使得文章更加含蓄、简洁,富于魅力。

例如道家的《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仅仅三句话,三个数字,巧妙地用数字来阐述道家所认为的万物的本原,含蓄而深远。

《论语》中也有不少数字,如孔子曾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这个“一”字在此是有明确所指的——既“忠恕”二字。

实际上“忠”和“恕”内涵上有根本不同,兼容性很小,“忠”意“忠诚、真挚、恳切”,“恕”有“宽容、忍让、谦和”之义,总之二字包容越宽泛,所指亦会愈贴实,也将会更接近“一”字之意。

《论语》中的“三”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纵观《论语》一书“三”字多为实指,最著明的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君子有“三戒”,“三畏”,“三愆”(以上见于季氏篇)等。

数字不仅仅可以表达理性的科学,也可以生动有趣的表达感性的情感。

文学与数学并不是没有关系,它们息息相关。

文学有了数学而妙趣横生,丰富多彩,而数学有了文学而变得更加意义深邃。

参考文献1、沈文选,杨清桃编著,《数学应用展观》,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章第一节,第1页。

2、利宝编著,《卓文君全传》,北京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第339页。

3、郭世荣著,《算法统宗导读》,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70页。

4、陈国庆,王翼成注评,《论语》,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季氏篇第十六,第300页。

论文摘要:针对诗歌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研究诗歌中描述的数学知识、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探讨了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诗歌,让学生看到诗意的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艺术魅力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诗歌;高职;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一般看来,数学和诗歌分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范畴,但实际上两者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数学不仅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达,也需要诗歌般的激情、想象和直觉,而诗歌有了数学的渗透、滋润,也更加显得魅力无限。

运用诗歌创设知识情境诗歌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语言艺术形式,饱含了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运用诗歌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用诗歌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和思维紧紧抓住,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常熟职教中心卫平芳老师在公开课上由苏轼的《题西林壁》引入“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就非常精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

”由此引出三视图(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教学,自然、巧妙而又紧扣教学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

再如,笔者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引入时,就给学生朗诵了一段诗歌:“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这是一道诗歌数学题,将优美的诗歌与有趣的数学问题完美地结合起来,新颖的形式,简洁、优美、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

学生马上就被诗歌的魅力吸引住了,急于了解、探索这首诗歌中所描述的数学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过程。

将诗歌与数学融合在一起创设知识情境,不但打破了学科界限,更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这种文理交融的教学形式,还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领悟数学中的诗意。

巧用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人类的祖先为了把劳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传授给他人,将其编成韵文,口口相传、广泛传播,这就是诗歌的起源。

诗歌的出现就是为了把已有的经验教给别人,诗歌本身就具有帮助记忆的功能。

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使得有的数学知识对很多人来说都显得难于理解,不易记忆和掌握。

为此,数学家把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编成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诗歌、口诀,让人们在记忆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用诗歌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一些复杂的公式。

例如,在学习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之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正六边形记忆法,并引入诗歌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上弦中切下层割,左正右余1中间。

积中顺除商终端,平方之和看下尖。

学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后,结合图形可轻而易举地记住8个关系式。

诗歌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诗歌中隐藏的数学基本方法掌握数学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很多诗歌的写作手法,或者诗歌中所描述的情境,都与数学的基本方法不谋而合。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遥望一轮白日衔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目送黄河奔腾咆哮、流归大海。

想要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那就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首先,这首诗是全篇用对仗的五言绝句。

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这与数学追求的对称美的观点极为相似。

对称美是数学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多项式等。

其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数学中的“要证明……,只要证……”相类似,与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执果索因”有着同样的思维形式。

再次,诗中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这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勇攀数学高峰很有帮助。

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中写道:“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寥寥数笔,动静结合,列举了12种秋野的景物,描写出秋天落日时分的乡野美景。

这种列举的手法与集合的列举表示法、离散数学中的列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秦观的《客怀》:“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采用的是顶真回环体,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一气呵成,这与数学中的递推法何其神似。

在教学中讲解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可将诗歌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方法,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品读诗歌。

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更能驱走数学的枯燥,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艺术魅力。

提炼诗歌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和灵魂。

而许多诗歌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中,在我们提炼相关思想的时候,可以介绍有关的诗歌,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追寻诗人思考的轨迹,体味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例如,唐代王维《汉江临眺》中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之句,汉江滔滔远去好似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青山重重、若有若无。

汉江、青山是有限的,而“天地外”、“有无中”为诗平添了迷茫、高远、不可穷尽的意境,这与数学中有限与无限的思想不正好相吻合吗?18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在一首名为《天真的暗示》的诗中这样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