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与文学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
明代书画家徐文长,一天邀请几位朋友荡 游西湖。结果一位朋友迟到,徐文长作一 上联,罚他对出下联。
徐文长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 个游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 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迟到友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 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 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外国文学典籍中的数学
这四张图分别是圆极限1.2.3.4 埃舍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无限。
丢番图的墓志铭(希腊)
• • • • • • • • • • •
数学家丢番图的生平事迹现几无据可 寻,但是可以在他的墓志铭上略知一 二,因为他的墓志铭十分特殊,铭文 是一首诗谜: 过路的人! 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一下下面的数目, 便可知道他多少岁时寿终正寝。 他的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 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 不料儿子只活到父亲一半的年龄, 竟先其父四年而终。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 了风烛残年!
解放前,有人作如下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这副对联和横批,非常含蓄,含 意深刻。上联缺“一”一与衣谐 音;下联缺“十”,十与食谐音。 对联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横 批的意思是“缺少东西”,也是 内涵极其丰富的两则谜语。
清乾隆五十年,朝廷为了表示国泰民安,把全国65 岁以上的老人请到京城,为他们举行一次盛大宴会。 在宴会上,乾隆看见一位老寿星,年高141岁,非常 高兴,就以这位寿星的岁数为题,说出上联,并要 纪晓岚对出下联:
此题用方程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1) ×2-1]×2-1=0,解得x=7/8。
道家的《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孔子曾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文学艺术中的数学文化欣赏
文学艺术中的数学文化欣赏文学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两种基本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同一性。
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
文学是“以美启真”,数学则是“以真启美”虽然方向不同,实质则为统一。
文学艺术与数学冒似两条路上跑的车,实则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请看几位大师的论断:雨果说:“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
”完全脱离数学的文学艺术如同少了筋骨,而没有了文学艺术这个舞台,数学也必然少了许多风采。
经典文学中的数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十分深厚。
古圣和先贤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诗、词、曲、赋、传奇、小说、散文中,名句佳作如林。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间往往嵌着数。
诗文中的数字又似点睛之笔,犹如夜空的星辰熠熠闪光。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中写过近百首气势磅礴、流韵千古的诗词,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体现了伟人的心路历程。
在中国毛主席的诗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毛主席在诗中最喜欢用的却是一个“万”字。
在公开发表得37首诗词中竟然出现了25次之多。
一个“万”字,尽显毛主席广阔的胸怀、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暴敢于拼搏的革命精神。
“万”字正是主席诗词中一颗明珠。
沁园春长沙 1925年“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敌军围困万千重”采桑子重阳 1929年10月“寥廓江天万里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 月“十万工农下吉安”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百万工农齐踊跃”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二十万军重入赣”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到1935年“万马战犹酣”七律长征 1935年十月“万水千山只等闲”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飞起玉龙三百万”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屈指行程二万”沁园春雪 1936年2月“万里雪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0 年10月“万方乐奏有于阗”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万里长江横渡”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年5月11日“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七律二首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春风杨柳万千条”七律答友人 1961年“红霞万朵百重衣”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1月17日“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冬云 1962年12月26日“万花纷谢一时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1月9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唐诗宋词千古流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以至欧美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数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数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文学中的数学美及其应用摘要:文学(语文)和数学是最古老的学科,也是我国中等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
二者看似大相径庭,却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文学中存在着数学的美丽,而数学在文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文理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数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数学文学意境应用“数学是思想的体操”、“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这些关于数学重要作用的经典论述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而现在其又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正如著名数学家A.Kaplan指出:“由于最近二十年的进步,社会科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已经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
”有关数学与哲学、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已有不少人进行了论述,而关于数学与文学的联系却很少有人谈及。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数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一文中提到,中国诗词都讲究比兴,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有“义”、有“讽”、有“比兴”,数学也如是。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文科数学的教学,结合教学心得,从两个方面谈一谈文学中的数学美及其应用。
一、文学中的数学美尽管数学和文学的表述形式相差甚远,但两者的思考方法往往又是相通的。
例如,数学中有“对称”,而文学中则有“对仗”。
又如文学意境也有与数学思想相通的地方,存在着数学美。
文学中的数学美最经典的当属极限的意境美。
这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庄子》一书中就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朴素极限思想;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的《割圆术》中的论述就更为精辟——“割之弥细,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徐治利先生很早就曾引用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比喻极限的动态过程。
抽象的极限在这里具体化了,使得人们感到一种由数学联想带来的愉悦。
另一个有关数量变化的意境是“无界”。
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动且贴切地描述了无界变化的状态:无论园子有多大,红杏都会出墙,即至少有“一枝”红杏不能被围住。
数学文化知识的内容有哪些
数学文化知识的内容有哪些
1. 数学发展史:古希腊数学家发现计算的方法,庞加莱的代数学框架;中国古代的“算经”和相类似的经典,印度算术传统;新纪元的数学主义,贝尔的不可分割性质和地里分析;20世纪的数学前沿的发展,比如微积分的发展、抽象代数学的发展。
2. 数学科学的应用:数学在哲学、天文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电脑科学、建筑学、商业和经济学等领域与数学紧密联系的历史及其重要性;图论、组合数学等在可视化工具、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投资和风险管理等应用数学方法。
3. 数学文化:数学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之间的联系,数学在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样式;数学的符号与运算的联系;抽象艺术中数学主题的使用;运用趣味化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传播数学文化。
对文化与数学文化的认识
对文化与数学文化的认识作者:孙涛信息一班09580101摘要:有人称“数学是看不见的文化”。
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
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包括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等。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
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
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
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
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
任何文化都是为生活所用,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
根据人们探讨某个事物人数的多寡则可以把文化分成大文化和小文化。
即:相对于其他文化,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人数多的现象和氛围就是大文化;而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人数少的现象和氛围就是小文化。
——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政化(即不同时期的执政者倡导的文化)是文化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政化,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二:什么是数学文化?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数学与文学
其实只需将上面九个数字都加上5就是瑛姑的解 4 9 2 3 5 7 8 1 6 可笑瑛姑花了数十年时间研究都没有研究出结果。 上面的方阵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魔方阵,有的书上 叫幻方,在matlab中只需要敲入命令magic(n)就可 以求出n阶魔方阵,目前有人研究过幻方的许多性 质,并加以推广,某些文献上有人研究出素数幻 方,还有人研究出n阶等差素数幻方序列。
这四张图分别是圆极限1.2.3.4
埃舍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无限。
• 马德莱娜· 伦格尔在她的长篇小说《时间皱纹》(A Wrinkle in Time)中把超立方体和高维空间用作使她的人物越过外层空 间的工具。“……对第五维来说,你必须将第四维平方,再加 上其余四个维,于是你就能越过空间而无需绕长路……。换言 之,直线不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伊塔洛· 卡尔维诺在他的短篇小说《一切在一点上》(All at One Point)中描述了一个存在于仅一点的世界。他的独特创 造力使人们相信这样一个零维世界是真的存在的。“自然, 我们都在那儿,——老Qfwfg说,——此外我们还能在哪儿呢? 既然没人知道可以有空间。时间也是如此:我们既然挤在一 起像沙丁鱼一样,要时间干什么呢?我说‘挤得像沙丁鱼’, 是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比喻,实际上根本没有空间可以把我们 挤进去。我们中间每一个人的每一点都同其他每个人的每一 点重合在仅仅一个点上,这就是我们大家的所在地。” • 回顾到中世纪和但丁的《神曲》,我们发现欧几里得的几何 对象是但丁书中的地狱的基础。圆锥形状用来把人们放在地 狱的各个阶段。在地狱里面,但丁使九个圆形截面起着把人 们按照所犯的罪分类的坛坫的作用。
结束语—— 世间万物到了极处, 本是殊途同归…
离根六尺远,两段常几许。
答案:可用勾股定理求得直立段位8尺,倾斜段位10尺
关于数学文化与诗词
关于数学文化与诗词数学文化与诗词的交融: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以及变化等概念的学科,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严谨、精确的科学。
诗词,则是人类情感、思想、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化表达,以其独特的韵律、意象和意境触动人们的心灵。
然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会迸发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和深度思考。
一、数学与诗词的共通之处数学和诗词虽然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
首先,两者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在数学中,这种创造性表现为对概念的创新解读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探索;而在诗词中,创造性则体现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对意境的独特构建。
其次,两者都追求美。
数学的美在于其简洁、对称和深邃;而诗词的美则在于其音韵、意象和哲理。
这种对美的追求使得数学和诗词成为了一种表达和探索世界的工具。
二、数学文化在诗词中的应用1.描绘数量关系:在诗词中,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描绘数量关系,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表现空间观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诗词可以表现空间观念,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哲理思考:许多诗人借用数学概念和原理表达对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三、诗词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将诗词融入数学教育,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例如,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概念与人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加深理解。
此外,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四、如何将数学文化与诗词结合1.提高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学和文学素养,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和诗词的知识。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寻找数学与诗词的最佳结合点。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与诗词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数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在今天看来,数学和文学似乎是相互对立的两个学科,分属英国学者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文学则是以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形式,以语言文字的手段,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数学的基本单元是数字,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则是数学的基础;文学的基本单元是文字,文字之间的关系和词法、语法规则便是文学的基础. 然而,在希腊文中“数学”的最初意义是指“学到的或理解了的东西”;而“诗学”的最初意思则是“完成的、做好的或取得的东西”. 因此,“数学”和“诗”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很可能指的就是同一件事. 文学与数学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条道上跑的车,实则相通相连甚至是相映成趣的,有着奇妙的同一性.以中国文字的创始为例,相传文字产生之前是结绳记事,一个疙瘩一件事. 后来,黄帝的大臣仓颉发现鸟兽在泥湿地上的爪印,便创造了象形文字. 加减疙瘩与记数休戚相关,印爪也要记数,之后的甲骨文、钟鼎文也是以横、竖线的数量多少及配置关系来构成文字,斜线、钩、捺出现较晚,却仍然与笔画的数位有关.数学中的“对称”思想与文学里的“对仗”修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这样一句回文: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无论正看反看,都是同一个句子. 而数学界也有一个至今未解的“回数猜想”:随意一组数字,比如617把它反过来就是716,把这两组数字相加,结果是1333,反过来就是3331;再把1333与3331相加,结果是4664,这就得到一个回数即无论顺着读还是倒着读,都是同一个数字. 回数和回文何其相似.文学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人类两种基本思维方式――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统一性. 文学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而数学则是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 文学是“以美启真”,数学则是“以真启美”,虽然方向不同,实质则为同一. 无论文学还是数学,都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才能产生传世的作品.一、文学中的数学“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 ”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客观性,它是精确的,严密的,纯粹的,科学的. 数学的文采表现于简洁,寥寥数语,便能道出不同现象的法则,这是数学优雅美丽的地方.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数学美和文学艺术美之间的奇妙关系,因而常把数学融合到文学艺术之中去.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题《百鸟归巢图》诗,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名. ”诗题“百鸟”,却不见“百”字,但如果把诗中出现的数字写成一行,并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就会发现,谜底其实就隐藏在这道算式里:1+1+3× 4+5× 6+7× 8=100.数学是文学的有力工具,鲜明的数学语言,使文笔充满活力,言简意赅,跃然纸上. 比如数字成语,往往构思奇巧、形象生动、语言凝炼,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和强壮的生命力:一举成名、二人同心、三思而行、四面楚歌、五体投地、六亲不认、七祖升天、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面埋伏,等等,不一而足.再如,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两个”、“一行”、“千秋雪”、“万里船”几个数字的运用,不仅使对仗十分工整,而且加浓了草堂周围景色的绚丽色彩,使诗句的节奏更加明快,意境更加深远. 如果我们留心寺院门庭的两侧及大殿的立柱上的对联,会发现数字的运用更为广泛. 北京后海广化寺三门处的对联:四十八愿普破群机九品接引登彼岸;二十五有日生正信三界同皈度众生. 道出了佛陀普度众生的大愿,耐人品味.二、数学中有文学数学是一门公理化的科学,似乎所有论断都可以由三段论证的逻辑方法推导出来,但这只是数学的形式,而不是数学的精髓. 数学著作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也有许多巨著令人叹为观止. 从欧氏几何的公理化到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到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一直到与物理学水乳相融的近代几何,都以简洁而富于变化为宗,其文采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件文学创作,它们发生的时代与文艺兴起时代雷同,绝对不是巧合.不少伟大的数学家以文学、音乐来培养自己的气质,与古人神交,直追数学的本源. 11世纪波斯著名数学家奥马?海牙姆在诗歌史上的地位甚至超过他在数学史上的地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旧体诗和新诗都写得很好.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曾出版过一本诗集. 中国香港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自幼喜欢《史记》,且受益匪浅.历史上,用诗歌体裁来描写、宣扬数学的例子不胜枚举. 印度约公元前800~600年讨论建造祭坛几何方法的《绳法经》即是以诗歌形式写成的. 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几何课本《知识之途》中就利用诗歌形式来宣扬几何学的价值. 中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多以诗歌来表达问题的解法,特别是最后的“难题”都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述. 我国民间也有许多诗歌形式的数学算题,譬如:“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 问:壶中原来有多少酒?此题用方程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 - 1)× 2 - 1] × 2 - 1 = 0,解得x = 7/8 .数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交相辉映,很难说是谁帮助了谁,融为一体则可能中肯一些. 近几年来,数学大师丘成桐提出“他山之石可攻玉,文学数学巧结合”的学术观点;以郭曰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专门吟咏科学和科学家,当然也包括数学和数学家. 相关论文的发表和文学作品的问世,进一步揭开了数学和文学的内在相通性和形象思维与推理思维方面的互补性,展示了文学和数学的结合互补、共赢的发展前景.【。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
文学中的数学文化文学和数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一个强调表达和情感,一个强调逻辑和推理。
然而,在文学中,数学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和意象,经常被讨论和描绘。
这种探索和表达追溯到古代,数学思想在文学中的应用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方式。
首先,数学在文学中通常被用来揭示人类的思考方式和智慧。
数学思维强调逻辑性和精确性,而在文学中,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探索角色和情节的发展。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数学家或学者作为角色,他们通过数学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角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富有哲学思考和数学才能的角色,他通过数学的方法来揭示人类行为的真实本质。
其次,数学文化在文学中还被用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数学是一种普世的语言,通过数学我们可以揭示宇宙的秩序和规律。
在文学作品中,数学被用来传达关于存在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例如,在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中,主人公史蒂芬·德迈斯特拉通过数学的观念来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
他认为数学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数学,人们可以逼近真理。
此外,数学在文学中还被用来描绘和探索美学和艺术。
数学是一种有秩序、对称和美感的学科,它的思想和概念可以运用到文学的创作中。
例如,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概念可以被应用到文学中的结构和节奏上,创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数学元素的运用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并增添一种深邃和精神上的慰藉。
此外,数学文化还可以通过对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描述来充实文学作品。
数学的历史和数学家的传记中蕴含着许多动人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素材。
通过运用数学的历史,文学作品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发展和进步,强调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
同时,描述数学家的生活和品格也可以为文学作品增添一种人文关怀和思考的层次。
数学文化知识
数学文化知识引言数学文化是指数学这一学科在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表达形式。
数学文化既是指数学的文化性质,也是指数学与人类其他学科、艺术等领域的交融。
了解数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还能够拓宽我们对数学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与文化的交融数学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和运用方式存在差异。
数学文化的交融使得各个文化之间能够相互借鉴和影响,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举例来说,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数学特点。
古代中国数学家在算术、几何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的古文数学文化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阿拉伯文化中的数学贡献也是举世闻名的。
阿拉伯人在代数学和几何学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将这些数学知识引入了欧洲,并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学的艺术性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数学艺术是指数学运用于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
在艺术创作中,数学的美学原则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
黄金分割是数学艺术中常见的概念之一。
黄金分割指的是将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得整体与较长部分之间的比例等于较长部分与较短部分之间的比例。
这一比例在古希腊建筑和绘画中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美感的比例关系。
对称性也是数学艺术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对称性的运用,艺术作品可以呈现出一种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
许多建筑和绘画作品都运用了对称性原理,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
数学与文学的融合数学与文学的结合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著名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运用了数学的概念,如黑暗森林法则、三体问题等。
这些数学概念的运用不仅增添了小说的科学性,还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思考性和哲理性。
另一个例子是数学推理小说。
这类小说以数学推理为主题,通过数学问题的解答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著名作家福尔摩斯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就是典型的数学推理小说,主人公福尔摩斯通过数学的逻辑推理来解决各种复杂的案件。
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
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数学与文学之源于自然数学之为学,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凭爱好而创作,故此数学可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大略言之,数学家以其对大自然感受的深刻肤浅,来决定研究的方向,这种感受既有其客观性,也有其主观性,后者则取决于个人的气质。
气质与文化修养有关,无论是选择悬而未决的难题,或者创造新的方向,文化修养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为人文知识也致力于描述心灵对大自然的感受,所以司马迁写史记除了“通古今之变”外,也要“究天人之际”。
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场方程,它的几何结构成为几何学家梦寐以求的对象,因为它能赋予空间一个调和而完美的结构。
我研究这种几何结构垂30年,时而迷惘,时而兴奋,自觉同《诗经》、《楚辞》的作者,或晋朝的陶渊明一样,与大自然浑为一体,自得其趣。
我花了5年工夫,终于找到了具有超对称的引力场结构,并将它创造成数学上的重要工具。
当时的心境,可以用以下两句来描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数学的文采数学的文采,表现于简洁,寥寥数语,便能道出不同现象的法则,甚至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
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创作的陈氏类,就文采斐然,令人赞叹。
它在扭曲的空间中找到简洁的不变量,在现象界中成为物理学界求量子化的主要工具,可说是描述大自然美丽的诗篇,直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从欧氏几何的公理化,到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到牛顿、来布尼兹的微积分,到高斯、黎曼创立的内蕴几何,一直到与物理学水乳相融的近代几何,都以简洁而富于变化为宗,其文采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件文学创作。
文学家为了达到最佳意境的描述,需要追究“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的区别。
数学家为了创造美好的理论,也不必依随大自然的规律,只要逻辑推导没有问题,就可以尽情地发挥想像力。
文学与数学的赋比兴中国古诗十九首,作者年代不详,但大家都认为是汉代的作品。
刘勰说:“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
数学与人文发展的关系
数学与人文发展的关系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所涵盖的范畴包罗万象,其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数学知识,而在工业生产、科学技术、医学健康等领域也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但是数学并不仅仅只是一门实用性科学,它还有许多深刻的哲学和文化含义。
数学与人文发展的关系密切,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关系。
一、数学与艺术数学与艺术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数学和艺术都有着深入人心的智慧和美感。
数学中的对称、比例、对数等等,都是对人眼的一种美丽的视觉享受。
同时,许多艺术品的创作也需要数学的帮助。
比如打造出完美的圆形或规则的几何图形,构建优美的音乐节奏或韵律等等,都需要数学的辅助。
艺术与数学的相互作用还不只限于此。
在许多时候,艺术也会刺激科学家去探索数学的中枢问题,甚至推动推动数学的发展。
以往数学上的一些问题,如费马大定理、四色定理等,都牵涉到丰富的艺术思维,经常激发着艺术家和数学家的联想和创造欲望。
这种交流和竞争,不断地推动着数学和艺术的互动,发挥出了更加强大的功能。
二、数学与文学数学与文学的连接并不限于数学术语在文学中的应用或者文学作品对于数学的解释。
事实上,数学与文学有很多共同之处。
数学家和文学家都像是在解决同样的求解问题,只不过他们的方法和语言不同。
文学家是用情感、主题和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而数学家则是使用数字、符号和公式等等符号来呈现自己的思想。
此外,数学和文学都需要从抽象的事物中提取某些特征,然后进行互动和创造。
这种过程被称为“形式化”和“抽象化”。
虽然这两种学科的形式和抽象存在差别,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正是这种-求解和抽象的方法。
在数学和文学交汇的领域里,那些玄妙的数学思想可以变成最具表现力的语言,而文学中对于世界的解释也可以被形式化,具备更强的精确性。
三、数学与道德数学与道德之间的联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数学主张精确性和正义,它是凡事都以公理为基础的,唯有符合公理的运算结果才应被认为是正确的。
数学文化和文学(最新版)
数学文化与文学众所周知,数学属理,文学属文。
然而殊不知,数学与文学是相通的。
数学的演化和文学有极为类似的变迁。
概述:数学和文学是相通的,学习数学的人要注重文学修养。
古今中外诸多数学家,都有文人的素质与修养,令人称赞。
中国香港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自幼喜欢《史记》,且得益匪浅。
著名的诺贝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在西南联大学习时对古文、古诗背诵良多,运用自如,受益一生。
杨振宁评说英国物理学家、1933年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的治学风格时说:“狄拉克是秋水文章不染尘。
”而对德国物理学家、1932年诺贝尔奖得主海森堡的评价,则是由杨振宁的同学、中国古诗词的权威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以“山在虚无缥缈中”来定音的。
已故的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旧体诗和新诗都写得很好,且不举例。
1957年在几位科学家在一起时,华罗庚出酒令曰:“三强韩赵魏”,说的是由一个人名引出一个典故来,应对为“九章勾股弦”,便射出了钱三强和赵九章的名字。
一、数学文化与中国诗歌1.唐诗。
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展示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也是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脍炙人口,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
他还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青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等,表现出强烈的夸张和爱憎。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数字具有尖锐的对比和衬托作用。
他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和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样,抒发迁客的失意之情,异曲同工,惊心动魄。
描写秋天,有“一叶知秋”;描写春天有“春江水暖鸭先知”,鸭是一群,也可能是一只。
还有“一枝红杏出墙来”,“惊雷一声万物苏”等日常生活中包含的数学成语也有不少。
充满诗情画意的高职数学课——从数学文化引入函数的单调性
充满诗情画意的高职数学课——从数学文化引入函数的单调性我们常常把数学视为一门与诗情画意无关的学科,但其实它与诗意的相联系。
这里从数学文化引入函数的单调性,把艺术与数学相结合,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的单调性是什么?函数的单调性用数学表达是指,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函数的值随着变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随着变量的减少而减少,它们不会有上下跳跃或反复变化的现象。
函数的单调性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有许多问题的最优解的求解都依赖于这一概念。
2.函数的单调性与文学文化的关系诗人周婉瑛曾经说过:“单调性是恒常不变的,也是永恒不变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温暖火焰,这就是宇宙中永久存在的不变之物及不变之美。
”诗人从一个艺术角度出发,表达了函数单调性存在的真理性,表达了生命的稳定性、定性和不变性。
此外,在函数的单调性中,也与我们的很多社会价值思想相结合,反映出社会的某种运动规律,也体现了我们对社会民主道德的认可。
3.函数的单调性与新诗文化的连接新诗文化中有许多元素和函数的单调性相结合。
如古典新诗常提及“晴雨轮回”,其实就是比喻函数的单调性,晴雨始终按照着一定的循环,不会前后交叉;另外,新诗中有“太守之义”,描绘出的一种社会价值观,也正是基于函数的单调性而构建而起的一种道德标准。
4.数学文化中的抽象性和文学文化的相联系函数的单调性在数学文化中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比较难以直接表达和解释,但它又和文学文化中的抒情诗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把数学中的这种抽象性投射到文学文化中来。
此外,数学文化中的艺术和文学文化也有着共同的艺术精神,它们都强调表达者的思想和心灵,要求将一种真理性延伸到另一种形式。
5.从另一个角度看函数的单调性从另一个角度,函数的单调性也可以说明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原则,譬如说进步的原则,不断前进,而不是倒退;或者说从一个端口慢慢扩展出去,而不是回头收缩;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函数的单调性中,适当的去对比和反对,来引导自我提升和成长。
数学与文化ppt课件
平面构图
在绘画、摄影和图形设计中, 比例、对称、黄金分割等数学 概念被广泛应用,以创造和谐 的视觉效果。
立体雕塑
在雕塑艺术中,几何形状和空 间关系通过数学计算得以精确 呈现,为作品赋予独特的形态 和质感。
建筑学
建筑设计从规划到实施都离不 开数学,从建筑物的比例、对 称到结构稳定性,都需要数学
知识的支持。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交流与合作
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学研究合作,共同推动数学的发展和普及。
05
结论
对数学与文化关系的总结
数学与文化相互影响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和应 用。同时,文化背景也深刻地影响了数学的发展和演变。
数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数学不仅是知识体系,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 过数学,人们可以传递思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育理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会影 响数学教育的重点和方法,例如 有的文化强调逻辑思维和证明,
有的则注重实用技能。
教育方式
文化差异也会反映在数学教育的 方式上,如有的文化倾向于讲解 和示范,而有的则鼓励探索和发
现。
教育评价
评价标准和方式也会受到文化影 响,如有的文化注重解题技巧, 而有的则强调理解和应用能力。
不同文化的数学表达方式
东方文化中的数学表达
东方文化强调整体性和辩证思维,数学表达方式通常较为抽象和 符号化。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表达
西方文化注重分析和实证,数学表达方式通常更为具体和形式化。
非洲文化中的数学表达
非洲传统数学通常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如用于解决测量和计数的 实际问题。
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04
数学与文化的关系对现代社会的 启示
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张奠宙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
历史地看,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
最著名的如柏拉图和达?芬奇。
晚近以来,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
数学文化的存在价值在即将公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是一个单独的板块,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许多老师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初年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
数学的过度形式化,使人错误地感到数学只是少数天才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自由创造物”,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
于是,西方的数学界有“经验主义的复兴”。
怀特(L.A.White)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
克莱因(M.Kline)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
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
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
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
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认识和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那么,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和实施。
数学文化透视:数学与诗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这些“清酒” 与“珍馐”都是有价的,都是可以具体感知的。在这种时候李白充分运用了 他超然的智慧,把无形的情感转化到具体可感的事物上。
白日依山尽 f(x)=|2sin x|sinx||,x∈[0,2π]
黄河入海流 f(x)=½sin4x
欲穷千里目 f(x)=
(x-2)2+y2≤1 (x-2)2+4y2=4
更上一层楼 f(x)=[x]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孤帆远影碧空尽——这是对数学上 诠释和形象写照,也正是极限概念的意境。 《庄子》有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实际含义
的最好
诗歌因为它的美和浪漫而被人们喜欢,数学也具有诗情画 意,它的美蕴藏于严格的语言中,有很多数学家和诗人能 巧妙地在诗歌中隐含着数学问题,或用诗歌形式解答一些数 学名题,让人们也能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增。 小僧三人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这是在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中的一 首数学题诗。此题可用假设法求解 可假设大和尚为100个
(3×100-100)÷(3-1÷3)=75(人)
等于小和尚的人数 100-75=25(人) 等于大和尚的人数。
程大位像
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珠算巨著,东传至日 本等地,使中国算盘 和珠算走向世界
数学文学历史物化
就是初中九个科目的简称,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1、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
2、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3、英语,由26个字母组合而成,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
4、政治,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
5、历史,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是由历史、科学、哲学等有机组合而成。
6、地理,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7、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8、化学,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学科。
9、生物,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数学文化相关课题
数学文化相关课题
以下是一些与数学文化相关的课题:
1. 数学史:研究数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文化和时期的数学成就、数学家的生平与贡献等。
2. 数学哲学:探讨数学的本质、数学知识的性质以及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3. 数学教育中的文化因素: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方法、数学学习观念和数学教育的社会影响。
4. 数学与艺术:探索数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如几何在绘画和建筑中的运用。
5. 数学与文学:研究数学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以及文学作品如何反映或影响数学的发展。
6. 数学与文化传承:探讨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承方式,以及数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7. 跨文化的数学交流: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数学交流和合作,以及这种交流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8. 数学文化的多元性: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观念、方法和传统的差异。
9. 数学与宗教:研究数学在宗教信仰和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宗教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10. 数学与社会:分析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以及数学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文化与文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目,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数学的体现,如哲学、文学、天文学等领域。
本篇主要讨论数学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文化;文学;诗词;洛书;三阶幻方
“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法国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这么说过,可见数学与文学的关系非同一般。
在文学作品中,文字的字字推敲斟酌才有了文学语言的艺术美感;而数学则是以简要、精炼的语言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进行抽象反映。
因此数学语言的客观性也使文学作品更加真实、客观。
古今中外,数学与文学相辅相成,数学因有了文学的载体而熠熠生辉,文学也因有了数学的加盟而更加出彩。
许许多多的数学家的文学素养都不一般,例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还有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都有着文人的文学素养。
一、数学文化与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中,数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
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诗句中的“万”字使毛主席广阔的胸怀、宏伟的壮志和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为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中的“千”和“万”很好地修饰了北国雪景的空旷、浩大、绵延千万里的宏伟气势。
除了近现代的诗歌,中国传统文学的古代诗词歌赋中也有许多数学文化的体现,例如著名诗人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虽然没有数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时间→+∞),送客与远行的船之间的距离也在慢慢增大(距离→+∞),船远去的身影慢慢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孤帆船影→0),作者伤感的情绪也随之升起(情绪→+∞),将数学的极限美与诗歌的艺术美、意境美完美结合,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使全诗的意境得到了整体的升华,其中数学功不可没。
再有金庸老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瑛姑出了这么一道题:“将一至九这九个数字排成三列,不论纵横斜角,每三字相加都是十五,如何排法?”这便是著名的“九宫图”,它其实为三阶幻方(如右图)
南宋数学家杨辉概括的构造方法为:“九子斜排。
上下对易,左右相更。
四维突出。
”《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九回《黑沼隐女》中黄蓉的填法口诀为:“九宫之义,法以灵
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七右三,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即
更有四四图,即四阶幻方;在第二十九回中黄蓉也给瑛姑出了一道题,就是“鬼谷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小说中这些五花八门的数学古算奇题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金庸迷,也着实令不少数学爱好者动心,我国当代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是其一,这其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可想而知。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也体现了数学文化――鼎鼎有名的“空城计”正是运用了反证法这一数学方法,运用了司马懿心理上的矛盾,从问题(守城)的反面(不守城)入手,解决了通过正面(用少量的兵力去抵抗城外的大量兵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才以“不守城”来达到“守城”的目的,在后人中留下美谈。
二、数学文化与外国文学
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曾出过这么一道诗题:
竹高十八尺
吹折尖抵地
离根六尺远
两段长几许
(可用勾股定理求得直立段位8尺,倾斜段位10尺。
)
原本应有的一长串的数学问题竟通过这短短20字便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对仗工整行文好看,除了简单明了地说明了问题之外,更富有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
印度另一位数学家婆什迦罗也出过一道类似的诗题:
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如何可得水深浅。
(可设立未知量,结合勾股定理,解得水深3.75尺。
)
此诗不仅阐明了数学问题,还描绘了清清湖水中的生机盎然的亭亭红莲,将这一幅春意美景描绘得生机勃勃。
可见数字不仅可以入诗,还可以用诗歌来描述数学问题,数学与文学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结束语
数学有它自己的特点,客观性、简明性等,而文学也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其特有的艺术美、意境美,数学与文学的融合,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文学是数学的其中一个载体,数学是文学的强有力的工具。
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数学文化的体现,而正统的数学文化也有着文学的体现,简明新鲜的数学语言使文学作品更生动形象简单明了言简意赅跃然于纸。
假如没有数学,文章便不会那么形象,而会是干瘪枯燥无味的。
通过了解数学文化与文学的关系,能使我
们对数学和文学更加有兴趣,更想了解数学的乐趣和奥秘。
提取数学的严谨,文学的艺术,两者相互糅合,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孕育出更佳的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