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专题提升练1 现代文阅读Ⅰ1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1009423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1009423

人教语文2021高考一轮选训习题〔1〕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根底知识运用1、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改革的深化,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行业协会纷纷成立,这是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的可喜现象。

B.百合喜温凉,忌炎热,但光照要好;喜潮湿,但雨水太多根茎就被泡烂了;地要有坡度,不能有积水;沙质土为佳,土壤最好是越疏松越好。

C.在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推出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构造、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开展的预期。

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根底。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矛盾〞后加“的化解〞。

B项,成分赘余,可删去“最好是〞。

D项,偷换主语,可把“创立了〞改为“创立的〞。

答案:C2、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D )①斯人已逝,唯风骨与精神长存。

连日来,社会各界深切缅怀为这方热土作出奉献的少萍书记,异口同声地用“夙夜在公,殚精竭虑....〞这八个字总结她的一生。

②细胞是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地球上最根本的生命系统。

这一生物考点在考试中每每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大家务必重视。

③刘云生从不用画笔讲故事、摆道理,只是把藏族同胞真实地复原在画纸上,试图让这些胸无宿物....的牧民唤醒都市人对人性本质的考虑。

④近日林丹当仁不让....地成为各地娱乐八卦的头条,不少球迷希望他承当责任,重新出发;也有很多网民认为“超级丹〞形象不可能恢复。

⑤抗战期间,约有400万华侨为祖国捐款,平日里以贩卖瓜子、花生为生的郑朝炯、钟彩合夫妻也参加到赈灾行列。

他们毁家纾难....,义薄云天的行为轰动了整个华侨界。

⑥财经频道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划,启动了系列报道活动。

编辑、记者和主持人兵分六路,深化基层,农村学校、瓜田李下....和集贸市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07134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907134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1〕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2021·江西九校联考)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庄子擅长借助寓言生动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比,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奉献更大。

B.作为一名斗士,鲁迅的内心既坚硬又柔软,他的一生,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

C.土壤是地球外表的一层疏松的物质,它包括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D.如何吸收西方绘画中的营养,使中国画既具有科学性又更具有人文精神,是中国画今后开展中需要解决和探究的问题。

解析:选A。

B.不合逻辑。

应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C.句式杂糅。

应把“包括〞改为“由〞,或把“组成〞删去。

D.语序不当。

应把“解决和探究〞改为“探究和解决〞。

12.(2021·山西省太原市模拟)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效劳的应用程序,是通过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对自己想表达的意愿进展网络快速发送。

B.最近,各种保健品公司推出的所谓保健产品把戏繁多,价格极高。

在购置者中,老年人的需求往往是最容易受骗、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C.中国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其?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

这是继2021 年刘慈欣凭?三体?获奖之后,中国科幻作家再次获得这一殊荣。

D.调查说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曝十寒。

,,,“我们〞和“无论〞调换位置。

2、(2021·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

长期以来,__①__是在世界的认同中,__②__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的。

__③__在几千年的演变开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__④__人文情怀,__⑤__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化的表达。

山东省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一轮考前专题强化训练1:(附答案)

山东省2021届(新高考)高三语文一轮考前专题强化训练1:(附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1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营造了清静的意境,活化出秋之静美怡然。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农人把镰刀挂在房檐上,回味着刚刚经历过的喜悦,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C.“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写出了渔人因为捕到的鱼少而懊恼。

D.“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意为江面荡漾着晨雾,渔人轻摇着船桨,写出了朦胧美。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第一小节的前三句,本是写农人,却只写了伐木声和镰刀,这更能体现农人丰收后的安然自得的心态。

B.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人和自然的亲近和谐,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歌前两节以写景为主,最后一小节以写情为主,景色又被情感浸润,层层展开,情景交织,意境深远。

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写出了牧羊女因笛声消失而产生的一丝忧愁,略带甜蜜的清愁。

3.如何理解“秋天栖息在农家里”?(4分)4.这是一首中国情韵十足的秋之诗,诗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解析作者:路晶来源:《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21年第10期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选自卞之琳的《三秋草》。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主人公王木匠所讲的故事,来源于“政治指导员”所报告的真实的抗日斗争场景,王木匠巧用“八阵图”的文学典故,赋予石门以“阵”的玄妙布局,给“石门”增添了一种神秘性。

由小说末尾的“延安,1938年秋”,考生可得知:此时为抗日战争第二阶段初期,是抗戰最胶着的阶段;延安是抗战的根据地,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

本文体现了“抗击日军,保卫家园”的红色主旨。

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扬扬,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

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

——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从“八阵图”说起,引起听众的兴趣。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

的特点。

王木匠手巧。

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交代王木匠的身份和精湛的手艺,为文末木匠感叹“我这双手呵”做铺垫。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

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营造氛围,呼应上文“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来了。

”大家一齐想。

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套(含解析)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套(含解析)

模拟考(一)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A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1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高考语文一轮训练选(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21高考一轮训练选(1)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采取鼓励引导与惩戒兼顾,让人们不敢违法、不肯违法,不时提示自己不能违法,如此即可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制、酷爱和谐生活的良好气氛。

B.从2000年7月至今,梁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五次只身前去非洲大陆,足迹遍及南非、西非和东非地域,从而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独家资料。

C.衡量教育的成功,可以看它可否让孩子通过知识走进智慧,再通过智慧通向幸福,若是这条通道没有打通,那么咱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D.歌手孙楠退出某台歌手竞演类真人秀总决赛的新闻,给咱们的周末增添了许多谈资,孙楠的“老不更事”成功地抢走了原属于冠军的关照。

解析:A项,成份残缺,应在“兼顾”后面加上“的策略”。

C项,一面对两面,可在“衡量教育的成功”后加上“与否”。

D项,搭配不妥,“抢走了……关照”搭配不当,可把“关照”改成“关注”。

答案:B二、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利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

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加,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②廖凡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参演了多部影视剧,2021年凭借《白日焰火》中不瘟不...火.的演出取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③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几次发生,令人扼腕;“最美教师”“最美农妇”等舍身救人。

的事迹,则动人至深,荡气回肠....,凝聚了④这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10载,六更篇目,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血和关爱,渗透着编修人员的艰辛和智慧。

⑤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⑥妒忌心强的人看到身旁的人取得了成绩,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乃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 D.③⑤⑥解析:①可圈可点:本义是指文章出色,值得加以圈点。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专题提升练:6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1 Word版解析版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专题提升练:6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1 Word版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灯如红豆侯志明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

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

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

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

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

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

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

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

她仍没有抬头。

“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

”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⑥年年如此。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

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

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

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

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

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⑧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

2021届新高考现代文阅读 Ⅰ专题训练(一)含答案

2021届新高考现代文阅读 Ⅰ专题训练(一)含答案

【最新试题】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专题训练(一)(共5题)(学生版)(两节连堂课完成)1.【2021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尚书•尧典》曾这样记载观象授时,上古的人们便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百师联盟新高考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百师联盟新高考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百师联盟新高考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果以《人民文学》扬起“非虚构写作”旗帜为起点,“非虚构写作”已走过10年的文学历程。

无论概念界定、外延厘析,还是创作实践、批评研究,当下的“非虚构写作”都略显混乱。

那么,“非虚构”应如何“写作”?首先,应摆正“非虚构”与“写作”的主次关系。

“非虚构写作”鼓励作家深入现实,以亲历性、反思性与在场性姿态直视虚构文学面临的困境,打破传统文学秩序,使我们从个人到社会、从现实到历史、从微小到宏大等各种关切和经验在文学书写中得以呈现。

可见,文学书写是内核与目的,而“非虚构”仅是手段或路径。

其次,应凸显“写作”与虚构、想象间的应然关系。

“非虚构写作”在根底上仍体现为一种文学创作,无论其表现出怎样的具体现实的真实,这种真实都应是文学的真实。

而这恰是在立足于“非虚构”的现实事件基础上,并通过虚构、想象等艺术手法超越这种基础后呈现的。

即作为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与虚构、想象之间并不对立,而是共同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学世界。

“非虚构写作”在文学真实的呈现上不仅不反虚构,反而需借助虚构与想象来深化真实。

因为虚构是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是艺术想象的产物。

想象是依凭记忆对大脑储存的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只要不是漫无边际不合逻辑的杜撰、编造与无根无由不合情理的空想、幻想,其对文学真实的呈现都是有益和必要的。

虚构与想象可使现实的琐碎、芜杂精细化,条理化,抽象的情感、意志与体验形象化,具象化,从而渲染情感,强化主题,呈现文学的真实性。

遗憾的是,从“非虚构写作”的创作实践看,大多创作主体停留于记录者、观察者层面,使作品徘徊在“反”虚构层次。

因排斥虚构与想象而将其与“非虚构”对立,致使这些“非虚构”文本无法与新闻写作、口述实录和社会调查等类型的“非虚构写作”区别开来,虽说最大限度地呈现了真实,但却丧失了鲜活的艺术意蕴与美学张力。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粮食安全专题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粮食安全专题练

粮食安全专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节粮减损需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打牢基础:在收获环节,着力解决降水、干燥等突出问题;在储粮环节,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粮食损失可降低至2%以下;在运输环节,推广绿色、安全储粮技术;在加工环节,推广适度加工技术。

以前,每到丰收时节,人们会到割过稻谷的田里拾稻穗。

如今,这一场景在很多地方已成为历史。

“新农机不断升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今年以来,在天气条件较差、病虫害偏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实现粮食丰收,离不开农业基础装备的支撑。

科技储粮是粮企的命根子,减少损耗,延缓陈化,才能确保每颗粮食的安全。

运输过程中的抛撒遗漏、储粮设施落后、过度加工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

比如运输阶段,粮食从收购到加工如果反复打包拆包,易造成抛撒遗漏。

可见,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增收。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速,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可以补齐粮食产后服务短板,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帮农民解决粮食销售问题。

(摘编自2020年10月人民日报《倾听粮食安全》) 材料二有人把种子比喻成粮食的“芯片”,可以说,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良种培育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

而推动种业发展,科技创新是“加速器”。

就水稻增产而言,在肥料、农药、水和农机具投入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依靠科技改良品种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过去,育种工作者需要在海量稻田里艰难收集种质资源,再进行杂交、选育、繁育、试种工作;如今,通过远缘杂交、航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能对农作物进行定向改良,育种工作步伐不断加快。

尤其在种业自主创新工程与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的助力下,我国育种能力稳步提升,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添砖加瓦。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解析版)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1013180

2021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1013180

人教语文2021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以下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 成龙作为华语演艺圈当之无愧的大哥,电影方面的成就令人望尘莫及....,如今年龄大了,成龙将很多的精力投入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

②2月,叙利亚政府军为收复北部城市阿勒颇与反政府军展开猛烈交火,交战之后,双方损失沉重,哀鸿遍野....。

③ 我们正在议论和我们半面之交....的李局长。

昨天才参加完欢送仪式,今天我们就发现他正式地上班了。

④ 继青岛“天价虾〞事件过后,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又被媒体曝光。

这种一饭千金....的事件又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⑤11月6日,中国拳王邹市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马克中心以点数120比108击败泰国选手坤比七荣膺WBO112磅世界金腰带,之后并挂冠而去....。

⑥ 杨军,一名笃学好古....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如今却调到政府去从事他不熟悉的繁杂的政府工作。

A. 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 D. ①②⑥解析:选B ①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②哀鸿遍野: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呼救的悲惨景象。

不合语境。

交战双方不是难民。

③半面之交:指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

④一饭千金:比喻贫穷时受人帮助,兴旺后给予重谢报答。

不合语境。

⑤挂冠而去:指辞去官职。

不合语境。

⑥笃学好古:形容喜欢读书,专心一意钻研学问。

2.〔病句〕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电影应当承载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平台。

B.电脑、手机的普及,使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才能有所下滑,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势在必行。

C.国家工信部正式启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对产业开展的辐射。

D.随着我国直升机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研究和开展直升机载荷自动配平技术成为如今的当务之急。

答案 A解析B项“书写才能有所下滑〞搭配不当,应改为“书写才能有所弱化〞或“书写程度有所下滑〞。

2021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一卷)真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一卷)真题及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适用范围: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语文及参考答案(适用地区:山东)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语文及参考答案(适用地区:山东)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适用地区:湖南、湖北、河北、广东、福建)(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枯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前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警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菜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2021高考语文一轮基础自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822220

2021高考语文一轮基础自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822220

2021高考语文一轮根底自练题〔1〕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

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理论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高考填报志愿本应该是考生自己的事,但是不少家长却越俎代庖....,这很容易造成孩子和家长之间因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矛盾。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③⑤答案 D解析②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用错对象。

③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用错褒贬。

⑤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用错对象。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和平应该是人类文明开展亘古不变的主旋律,然而,在原始社会早期用石器争夺食物到今日遍布全球的核武器军备竞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太多的伤害。

B.东北人民只要按照中央既定的战略方针,在冰天雪地中抱成一团,激发出内在活力,投身到振兴东北的热潮中去,大东北就一定能重拾昔日的辉煌。

C.依目前情况而言,许多职业学院陆续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并非为了培养纯粹的游戏玩家,主要是想培养电子竞技管理、游戏筹划方面的人才是根本目的。

D.这些大学毕业又虚心向教师傅请教学习的“淘粪男孩〞,既有学历又有技能,尽管没有“小白领〞那样舒适的工作环境,却具备“大蓝领〞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答案 D解析A项介词短语搭配不当,“在……到……〞应改为“从……到……〞。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卷Ⅰ)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卷Ⅰ)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2题;共35分)1.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大家可能都接触过“神话”,比如很多人看过《西游记》,其中有孙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大家在生活中把它当成“神话”;一些朋友可能会看过《搜神记》《封神演义》之类,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了好多神,诸如财神、福神等,这也被当作“神话”。

以上,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话概念。

而学术界的神话概念是不大一样的,学术界所研究的神话,是要有神圣性的。

人们是真的相信、崇拜那些神灵,并且希望那些神灵能保佑自己,这类的神的故事,学术界才称之为神话。

学术界定义的这个神话,是古人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也就是说,古代那些讲神话的人,是把所讲的神话里面提到的那些神灵当作真实存在的自己真实信仰的对象。

他们把这个故事当作远古时代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

而我们今天是不会把它当历史的,我们认为神话是古人的想象。

在我们眼里,盘古开天地,那是绝对的神话;而三皇五帝属于上古史传说,还不算真正可信的历史。

但是,古人认为这些神话是真的,把它们都当作历史来看。

我们从俗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可以看出,古人是把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都看作连续的历史。

总之,神话是古代社会的基本规范。

社会文化的那些规范,都是通过神话得到证明、得到肯定的。

因此,神话在古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也就是学术界对神话进行严格定义的根本原因。

虚构的故事是无法完成上述社会功能的。

(摘编自陈连山《古代神话传递了哪些关键信息》)材料二神话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遗产。

如何继承与利用好这些遗产?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神话观仍然有启发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如何“拿来”,关键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以众所周知的女娲造人神话为例,我们怎样看待它?就要辩证分析,学会“拿来”与“扬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Ⅰ(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

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

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

“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而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

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

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

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经典作家的作品,以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

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

邵燕君等人的这套评价标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一场文学之间的角力》,新华网) 材料二:一些文学研究者对大众文艺的基础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情感是人类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处理个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各种信息,以做出有效应对。

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人类为了变得更聪明,进化出丰富的情感。

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繁育后代,需要强劲的、时刻运行着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活动。

艺术发生的内部驱力正在于此。

人们的情感体验需求是自我实现与自我服务的。

现实生活中情感体验、获取生命经验的机会不够,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进行感觉、情绪与情感体验活动。

而文艺作品的故事情节就是承载大量生命活动信息的奇异容器,装载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异、剧烈,受众体验就越好。

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把各种感觉、情绪和情感体验激发到极致,产生情绪爆炸效应。

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自身情感信念的建构,从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确认与自我完善,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

对于大众文艺来说,能否令受众得到过瘾到位的情感体验,帮助读者建立精神秩序,是作品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对读者是否有价值的基础性评价标准。

正因为大众文艺创作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所以大众文艺也必然是类型化的。

人类的情感体验需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人类个体需要在某些作品中,专门体验某些特定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所以大众文艺的一个类型就是指向人类一个愿望情感群组,这使得人类的情感体验更加高效集中。

(摘编自《不断顺应人类对情感体验的新需求》,《光明日报》) 材料三:如果寄望于把网络文学当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之一,就不能过早地为它套上枷锁。

虽然具有多重角色,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作者与读者不能被资本太过束缚,网络文学产业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自身的繁荣,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

有些影视导演就曾直言,现在许多改编自高点击率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缺乏应有的深度。

正如尼尔·波兹曼认为的,造成文化枯萎的原因,不光是对精神的约束,还有可能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其中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此外,在确立评价机制和建立理论研究框架的过程中,还要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多一些包容。

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刻意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对立的趋势。

但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更重要的在于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

作为“一种为揭露和批评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的艺术机制”,文学总是在现有框架或者同一题材下去探索如何超越前人,隐含了对文学自身的反思,“新”与“旧”永远都是相对的。

不仅如此,在文学理论发展方面,即便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其也早已摆脱文学自身的局限。

这说明目前的文学理论对网络文学的无力感,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传统话语体系和批评模式的落后,而是文学理论发展早已与这个时代拉开了“代差”。

不要过早地为网络文学套上枷锁,它的多样性,就是文化领域繁荣的最大源泉和前进动力。

(摘编自赵明昊《别给网络文学套上枷锁》,《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完成的,而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B.当下,网络文学急需建立起自身的主体性,彻底摆脱流量束缚,挣脱资本镣铐,从而创作出文学佳作。

C.材料一的“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印证了材料二的“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

D.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强烈的高潮体验,给受众带来持久的愉悦,因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自我肯定、确认与完善。

C[A项,“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说法错误。

B项,“彻底摆脱流量束缚”说法绝对。

材料一中说的是“不能唯流量是从”。

D项,颠倒因果关系,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

B.邵燕君等人评选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经典作品的标准是目前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影响。

C.网络文学的内驱力来自人们对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其核心竞争力是它能使受众得到过瘾的情感体验,帮他们建立精神秩序。

D.要想让网络文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就不要让它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同时要多多包容它,保持它发展的多样性。

A[“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于文无据。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作者拘泥于读者的好恶,紧密关注着读者的投票和作品流量,怎么能写出好故事呢?”B.“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其实没有严格的区别界限,都是文学,只是平台和载体不一样。

”C.“以前,网络文学属于一种非主流文化,但是未来,它会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种。

”D.“网络文学更像是一种大众化、草根化的写作,是读者本位,它与读者的距离更近。

”C[A项,符合材料三中“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的观点。

B 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的观点。

C项的内容在材料三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观点。

D项,符合材料三中“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的观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解析]解答此题,应先分别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讲的是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丰富的情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等,需要情感活动;第二段指出人类为了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经验,创造了艺术,进入艺术情境,并且文艺作品承载的信息越多越特异,受众的体验就越好;第三段讲的是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能否令受众过瘾是其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一段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了本段的中心,即大众文艺以受众为中心,所以其类型化是必然的。

[答案]首先指出情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人类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进行了艺术创作;接着引出大众文艺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大众文艺必然是类型化的结论。

5.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网络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解析]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特点不同,评价标准自然不同。

原文列举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些特点:传统文学的路径是表现现实,而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传统文学是一种以作者为主体的精英文化,而网络文学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商业性更重,有“粉丝向”。

另外,材料一最后指出“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材料三第三段指出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由此可知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学。

[答案]①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路径不同、创作主体不同、商业性程度不同。

②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决定了不能用传统文学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它。

③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19分)材料一: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

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生“怎么可能”的五体投地之感。

在各类综艺霸屏的现在,知识类综艺总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

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对于知识的渴求依然旺盛,我们抛开那些比赛类综艺,其他的类似介绍某一工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样引起很多人极大的兴趣,这些综艺或者纪录片都蕴含极大的知识量,在看节目中学习,不也是老百姓一个小小的消遣吗?(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 材料二:近年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下发了多项被业内称为“限娱令”的相关政策。

每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

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政策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方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率并不理想,不少卫视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陷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