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庸心得体会500字5篇

合集下载

中庸的心得体会

中庸的心得体会

中庸的心得体会中庸的心得体会(精选28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庸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庸的心得体会篇1一砖一瓦,一亭一阁,都是他曾在主宰,雕栏玉砌,都是他的梦境。

——题记穿越历史的回廊,多少曾辉煌的盛世顷刻间付诸东流,多少曾经披金戴银的帝王瞬间消逝。

所以,请别怪秦始皇专政,他只是为了延续更久的不朽的传奇;也别怪曹操多疑,因为有多少帝王是被自己的亲信所杀。

而又有多少帝王为我们留下多少次的盛世,但独独有他,为我们留下的是不朽的诗篇。

出生在帝王之家是他的无奈,从小,他比别人学得更多,也比别人懂得的更多。

他一直小心翼翼的渴望被父亲关注又不想锋芒过大。

从小,他便被养在了这样勾心斗角的帝王之家。

登上皇位的他,并没有过多的'兴奋,他开始规划政治蓝图,渴望书写华丽的一章,他想像秦始皇嬴政一样一统天下,也想像汉武帝刘彻一样将国家发扬光大,更想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他怀有满腔的抱负,跃跃欲试,可不幸就这样发生在他身上。

被夺下皇位的他却依旧被养在宫中,承受着更多的耻辱。

在此后的几年,他没有一天不在悔恨自己的亡国之恨。

书写下一章又一章的诗篇:从《相见欢》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到《望江南》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最后再到《虞美人》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没有一天他不在悔恨。

最终,他还是选择在这无尽的长廊中留下一个背影。

我想把他叫住,也想叫他不要这样消极,却无奈他走的太过匆忙!但也许就是这样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一生。

或许他不是最精干的帝王,但他也不是最昏庸的;或许他不是最优美的词人,但他也不是最无为的。

他的一生,抑制了太多的愿望与抱负,一直都在维持中庸之道,却不曾想过自己表露心迹的词将会成为千古绝唱。

我愿在这落花无情的皇宫与他畅饮一场,因为他值得。

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7篇

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7篇

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7篇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篇1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

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

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

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

中庸的主题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

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

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

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

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

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

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

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

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

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

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

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

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

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

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

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

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世界的永远不变的平衡态。

《中庸》读后感500字

《中庸》读后感500字

《中庸》读后感500字《中庸》读后感500字篇2《中庸》——心中的天地之道《中庸》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它以其深入浅出的哲学道理,以及对于人性和社会秩序的独特见解,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注意力。

我在阅读《中庸》的过程中,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也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中庸》首先强调了“中和”之道,即人的行为应该始终保持在中庸之道上,避免过犹不及。

这让我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的反思,也让我明白了平衡和适度的重要性。

此外,《中庸》对于“诚”的阐述也让我深感震撼。

它认为,“诚”是人与天地相通的根本,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这种对于“诚”的追求,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中庸》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风景,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只有当我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实和满足,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阅读《中庸》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它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未曾意识到的东西,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庸》都将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哲学瑰宝。

《中庸》读后感500字篇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它讲述了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道德方面,《中庸》强调了“至诚”和“至善”的重要性。

它认为,只有通过真诚和善良的行为,才能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仍然追求着真诚和善良。

其次,在政治方面,《中庸》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道德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仍然追求着以德治国。

最后,在教育方面,《中庸》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育理念。

最新《中庸》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最新《中庸》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中庸》的读后感最新《中庸》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庸》的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庸》的读后感1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a;《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中庸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1《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子思所作。

《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推崇的必读书目,可见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价值独特,影响深远。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盛赞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

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

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去掉差异而只取共同,即让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关键要在无我的前提下讲究情景真理。

例如,用极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对权威观点的挑战,既达到了陈述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又将对人的`尊重推向极致,使众人都觉得恰到好处,易于接受。

孔子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

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

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

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

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

这是一种大智慧。

我们常说对人要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势利偏见,这就是“中”;原则不变,公道人心不变,这就是“庸”。

对自己来说做事能够不偏不倚就是“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庸”。

以中庸之道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

中庸体会和心得(精品5篇)中庸体会和心得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旨在阐述“中庸之道”的内涵和应用。

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理念,强调天人合一、仁爱、礼制、诚信等方面,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对于中庸之道的体会和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衡和谐:中庸之道强调平衡和谐,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不让自己过度疲劳;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不做出过激的行为。

2.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改变。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不乱砍乱伐,不随意排放污染物。

3.仁爱:中庸之道强调仁爱之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强求他人。

4.礼制:中庸之道强调礼制,遵守社会规范,不违反社会公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范,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公德。

5.诚信:中庸之道强调诚信,言行一致,不虚伪。

在个人行为中,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虚伪,不骗人。

通过学习中庸之道,我深刻体会到它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体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领悟中庸之道的真谛。

中庸体会和心得篇2中庸体会和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该采取不偏不倚、平衡和谐的态度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中庸之道的体会和心得:1.平衡和谐: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该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激、不过分。

这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可以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客观、公正,避免偏见和失误。

2.尊重他人:中庸之道强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可以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包容、开放,避免冲突和误解。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中庸心得体会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中和”的思想,即人的言行应该保持在中庸之道上,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

以下是读《中庸》的一些心得体会:1.认识“中庸”之道《中庸》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中庸”的概念,即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的原则。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庸之道是一种重要的为人处世原则,它既不过分,也不过分,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

2.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中庸》强调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要有敬畏之心,尊重天地万物,保持谦逊、勤奋、善良等品质,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些要求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慎思明辩《中庸》主张要“慎思明辩”,即在思考问题时要谨慎思考,明辨是非,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知行合一《中庸》强调了“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动应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只有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中庸之道。

5.不断学习和提高《中庸》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保持中庸之道。

总之,《中庸》是一本重要的儒家经典,它提出了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阐述了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了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阅读《中庸》,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读中庸心得体会篇2《中庸》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其核心理念是“中庸之道”,强调通过平衡、和谐和适中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读《中庸》后,我对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首先,我从《中庸》中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核心价值,即通过平衡、和谐和适中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问题,如权衡利弊、协调矛盾、处理纷争等,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解决问题。

关于读中庸之道心得5篇

关于读中庸之道心得5篇

关于读中庸之道心得5篇a;《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 但要实行“中庸之道”, 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 通过后天的学习, 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下面就是带来的读中庸之道心得, 希望能帮助大家!读中庸之道心得1翻开自己的随笔, 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之前了。

当时自己喜欢背《论语》, 觉得那些简单的话, 之所以成为经典, 有着愈久弥新的魅力, 用现在的话说, 之所以, 至今仍然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教材, 在于, 这些经典有与时俱进的魅力, 让不同年龄, 不同时期的我们, 都能从这些话语中, 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接触《中庸》, 源于大哥去北京大学去上书法研究班的学习, 北大的教授王岳川老师的授课, 使大哥受益匪浅。

回来便要求我去背《大学·中庸》, 说《论语》里很多思想来源于此。

书上说, “不偏不倚叫做‘中’, 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 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 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 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 掌握中庸之道, 致中和。

达到中和, 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 万物便生长发育, 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 与自我相分离, 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 去外诱之私, 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 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 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 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

人, 都长一双眼睛, 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 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

然而, 很多人, 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 向内, 却从来没有深入过。

想想自己上小学的时候, 如果考试不好, 回家会说考试的时候, 答案写错了, 或者紧张, 或者什么理由。

《中庸》读后感5篇

《中庸》读后感5篇

《中庸》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庸》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领悟和体验,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考角度,对读后感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庸》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中庸》读后感作文五篇

《中庸》读后感作文五篇

《中庸》读后感作文五篇篇一:致中和,方能致远——读《中庸》有感《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思想精髓并非简单的“不偏不倚”,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读《中庸》,我被其平实却又蕴含哲理的语言所吸引,被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所震撼。

它并非枯燥的教条,而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阐述,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方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是《中庸》的核心思想之一,它阐述了天、性、道、教之间的关系。

天命赋予了我们本性,遵循本性便是天道,而教育则是修养天道的途径。

这并非宿命论,而是强调了人要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自身潜能,积极进取。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禀赋和特点,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中庸》强调“中和”的重要性。

“中”并非简单的中间状态,而是指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

它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中把握分寸,不偏不倚,不急不躁,做到内外兼修,身心和谐。

“和”则是一种融洽、和谐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极端,追求过度的成功,忽略了内心的平衡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而《中庸》的“中和”思想,则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人为善,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此外,《中庸》还强调“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只有达到“中和”的状态,才能使天地有序,万物繁荣。

这体现了《中庸》的宏大视野和深邃思想,它不仅关注个人的修养,更关注社会和谐和宇宙秩序。

这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罢《中庸》,我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其智慧的隽永绵长。

它不仅仅是一部古代经典,更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终身受益的智慧宝典。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学习《中庸》的智慧,保持内心的平衡,与人为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庸读后感500字6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6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6篇中庸读后感500字1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高校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高校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能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高校》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特别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讨论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非常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德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理想。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

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敬别人,并从中找到了欢乐。

我读书,我成长,我欢乐!中庸读后感500字2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妙季节,在叙事者的推举下,我究竟鼓起志气拿起读不懂,所以一贯不愿读的《高校·中庸》,开始读时觉得很吃力,太难懂,后来我一字一句把原文和翻译抄写在一起,对比翻译再去读原文,一遍一遍反复读,便被经典所折服,叹服于中华文化的博大深邃,更感叹于其中文字之简练、浓缩之精髓!虽然整本书已读过,可是由于自己的理解和技能所限,对于读通、读透里面的内容还是很难的,需要重复来读、来感悟。

即使读的不是那么透彻,书中仍有一些段落和语句让我深有感受。

首先,“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至其知。

致知在格物。

”意思是:想要让自身具有美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让自己的思想端正,就要让自己的意念变得真诚;想让自己的意念变得真诚,就要先让自己得到知识;要想得到知识,就要让自己认识、钻研世上的万事万物;得到知识在于能够仔细地推究世上的万事万物。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中庸》读书心得体会/《中庸》读书心得体会1《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境界——中和。

“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中庸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中庸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该书讲述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下面是由带来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中庸读后感500字精选篇1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大学中庸孝经》这本书教育意义很深,令我受益匪浅。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

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

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中庸读后感500字精选篇2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

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它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数不胜数的道理。

这些道理散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又能隐藏内心深处。

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

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学。

中庸心得5篇

中庸心得5篇

中庸心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策划方案、汇报材料、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庸心得5篇所谓心得体会就是将我们内心的感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的文体,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可以进一步表达自我,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中庸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中庸》心得怎么写(精选7篇)

读《中庸》心得怎么写(精选7篇)

读《中庸》心得怎么写(精选7篇)读《中庸》心得怎么写篇1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

“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

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

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

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

“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

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

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

中庸读后感500字(汇总6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汇总6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汇总6篇)中庸读后感500字第1篇暑假里,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两本书。

《大学》、《中庸》二书原是《礼记》中的两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宝贵财富。

它们如两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告诉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虑而后能得”中我懂得了应该不断地自我革新,使人处于最美好的境界。

知道应该处在美好的境界,然后才能有坚定的目标;有了坚定的目标,然后才能心绪安定;心绪安定然后才能神志专一;神志专一才能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后才能获得最佳结果。

从“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中我懂得了当国君的,要处在仁的境界;为人臣的,要处在敬的境界;做子女的,要处在孝的境地;做父母的,要处在慈的境地;与国人交往,要处在信的范围。

所谓君仁,是说党领导的要把目标放在仁爱上,为民做主,为百姓谋利益;所谓臣敬,是说当部下的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所谓子孝,是说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孝敬,不仅仅是承担我们今天法律上讲的瞻养义务,而是子女的所作所为以及发展能让父母心安;所谓父慈,不是父亲包括母亲对子女像母鸡护小鸡那样的溺爱,而是要让子女受教育,为他们考虑久远;所谓交信,就是人与人交往以诚相待,不因关系的亲疏而增减。

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中我懂得了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欺。

就好比憎恶难闻的气味,就好比喜爱美色那样自然真实,能明辨美恶,这就叫自我感到愉快。

从“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中我懂得了人对于自己所亲近或喜欢的人会过于喜爱,对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会过于厌恶,对自己所敬畏的人会过于尊敬,对自己所哀怜同情的人会过于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会过于轻视。

所以喜欢一个人同时能了解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同时能了解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学习《中庸》心得体会学习《中庸》心得体会今天由我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以及我在以往工作中的心路历程。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道德经》,分享学习的感悟,我自己感觉加入讲师团的时间太短,对《道德经》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所以我选择了跟大家分享我的《中庸》学习体会,讲的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包涵。

最初接触《中庸》是在每周四早课上观看视频,觉得里面讲的内容容易理解,能听的明白,后来在转正之后就加入《中庸》学习小组。

通过写手抄稿、每日诵读、看译文,加深自己对《中庸》的理解,也让我能更恰当的对待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中庸》第二章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想转变。

《中庸》第二章原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中,就是指合理、适当、协调、恰到好处、不走极端。

庸,就是要坚持原则,尊重规律。

这里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只美丽的海鸟,飞到战国时期鲁国京城的郊外,停在一棵树上。

京城的人谁也没见过这种鸟,都以为是一种吉祥鸟。

鲁国国王看到了,也高兴得不得了。

心想:“飞来了神鸟。

这可是个好预兆,看来要有大富大贵降到我的头上。

”他就叫人把那鸟逮住了。

怎么喂养呢?鲁王又想:“神鸟可不能像一般的鸟那样,关在笼子里养着。

我一定要让它的生活跟我的一样。

否则,让神鸟怪罪下来可不得了。

”于是,好心的鲁王就吩咐仆人,把那只鸟供养在庙堂里。

每天叫人吹乐打鼓给它听,献出最好的美酒请它喝,杀猪宰羊,把最肥最鲜的肉献给它吃。

对鸟照顾得够好了,可是那只鸟却一点儿也不领鲁王的情,吓得惊慌失措,在庙堂的顶棚上,一会儿害怕得飞来飞去,一会儿恐惧地躲藏起来。

什么美酒啊,肥肉啊,音乐啊,它根本不知道那是鲁王专门献给它的。

一天,两天,海鸟不吃也不喝。

中庸观后心得(精选5篇)

中庸观后心得(精选5篇)

中庸观后心得(精选5篇)中庸观后心得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它讲述了如何平衡人际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指导人们如何做到“中庸之道”。

*将围绕《中庸》的主要观点、意义与价值以及个人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庸》强调了“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适度平衡的处事原则。

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诚”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同时,政治制度也应该追求“中庸之道”,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此外,《中庸》还强调了“天命之性”的概念,即人类本质上的善良和美好,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和外在的行为规范。

《中庸》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提出了如何平衡人际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指导。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中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处事原则,使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做到适度平衡。

个人心得体会方面,我认为《中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非常智慧的处事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一个考验我们智慧和能力的问题。

而《中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可以让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做到适度平衡。

此外,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遵循中庸之道,尊重同事、合作共事,以达到团队和谐、稳定的目的。

总之,《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典籍之一,它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中庸之道,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以达到适度平衡。

同时,在工作中也应该尊重同事、合作共事,以达到团队和谐、稳定的目的。

中庸观后心得篇2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和谐之道,既不偏于一方,也不偏于另一方,是一种无过无不及的境界。

下面是一份中庸观后心得,供您参考:1.理解中庸之道:在阅读中庸之道的相关内容后,我对中庸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

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

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读大学中庸后心得体会《中庸》强调实践,不仅在实践中运用“中庸”,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习“中庸”。

运用要像舜一样,“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至于学习,《中庸》举出了另外一个典型,这就是颜回。

《中庸》说:“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所谓择乎中庸,就是善于选择,选取那些最精当的,真理性最强的,也就是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中庸”,拳拳服膺,使之成为己有。

颜回一生就是这样做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东西都可能是偏激的,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所以要善于选择。

选择不是选那些哗众取宠的,而应该是不偏不倚,真实反映了事物本质的。

为要把握“中庸”,一则要学;二则要行;学则能知,行则能成。

但知和行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中庸》在这里特别强调学与行的重要,无论何种人,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学习,就能“知”。

无论何种人,也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实践,就能成功。

无过不及的思想方法。

“中庸”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的思想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而不能须臾偏离。

《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又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中庸,他的思想无时不在中庸规范之内。

小人反中庸,其思想没有任何约束,以至肆无忌惮。

肆无忌惮,指的是离开客观规律的胡思乱想。

中庸既有思想修养问题,也有思想方法问题。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中庸》的作者概括了五个方面:“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这五个方面简单说来就是敏、宽、刚、庄、密。

《中庸》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

《中庸》读后感500字(优秀4篇)《中庸》读后感500字篇1《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它强调了“中庸之道”,即行事做人要在不偏不倚、适中、适度、合适的状态。

以下是我对《中庸》的读后感。

在阅读《中庸》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文字之简洁却内涵丰富。

它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深深的教诲。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是一种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平衡点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中庸》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有时候需要强势,有时候需要妥协,有时候需要直接,有时候需要婉转。

但无论如何,始终要坚持的,是“中庸之道”。

这个道理似乎简单,但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却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极大的耐心。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中庸》对于“道”的重视。

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儒家认为人应当遵循的一种规范。

这里的道,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做事之道。

这种对道的强调,使我深深理解到,我们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体现,更是对社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行为。

最后,我想说,《中庸》虽然是一部古老的经典,但它所传达的理念仍然深深触动了我。

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在生活中坚持中庸之道,坚持做一个有道之人。

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我们都应当保持适度的原则,让我们的行为符合道义和伦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平衡。

《中庸》读后感500字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中庸》读后感500字篇2《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我对《中庸》的理解是,它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在处理问题时,既不能过于激进,也不能过于保守。

它提倡“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既要考虑到问题的主要方面,也要考虑到细节和次要方面。

这种平衡的观念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让我明白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过于冲动或者过于保守,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庸心得体会500字5篇读中庸心得体会500字1一砖一瓦,一亭一阁,都是他曾在主宰,雕栏玉砌,都是他的梦境。

——题记穿越历史的回廊,多少曾辉煌的盛世顷刻间付诸东流,多少曾经披金戴银的帝王瞬间消逝。

所以,请别怪秦始皇专政,他只是为了延续更久的不朽的传奇;也别怪曹操多疑,因为有多少帝王是被自己的亲信所杀。

而又有多少帝王为我们留下多少次的盛世,但独独有他,为我们留下的是不朽的诗篇。

出生在帝王之家是他的无奈,从小,他比别人学得更多,也比别人懂得的更多。

他一直小心翼翼的渴望被父亲关注又不想锋芒过大。

从小,他便被养在了这样勾心斗角的帝王之家。

登上皇位的他,并没有过多的兴奋,他开始规划政治蓝图,渴望书写华丽的一章,他想像秦始皇嬴政一样一统天下,也想像汉武帝刘彻一样将国家发扬光大,更想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他怀有满腔的抱负,跃跃欲试,可不幸就这样发生在他身上。

被夺下皇位的他却依旧被养在宫中,承受着更多的耻辱。

在此后的几年,他没有一天不在悔恨自己的亡国之恨。

书写下一章又一章的诗篇:从《相见欢》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到《望江南》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最后再到《虞美人》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没有一天他不在悔恨。

最终,他还是选择在这无尽的长廊中留下一个背影。

我想把他叫住,也想叫他不要这样消极,却无奈他走的太过匆忙!但也许就是这样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一生。

或许他不是最精干的帝王,但他也不是最昏庸的;或许他不是最优美的词人,但他也不是最无为的。

他的一生,抑制了太多的愿望与抱负,一直都在维持中庸之道,却不曾想过自己表露心迹的词将会成为千古绝唱。

我愿在这落花无情的皇宫与他畅饮一场,因为他值得。

或许,他的命运是悲哀的,就连词句中也与李清照一样流转着悲伤,但他一定是个明君,只因他之后的悔恨与他的努力。

多少千古风流人物,有的只是过客,有的背负骂名,有的名扬天下。

唯有他,追求中庸之道,透过一个背影站在世人的面前。

让我高举杯子,为你干杯,李煜!读中庸心得体会500字2《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四个向度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最终将天人、内外之道归结为一“诚”。

《中庸》接续孔子、曾子思路,继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观,将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具有德性并依据德性主宰人事的“天”进一步转化为超越内在的、作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之终极本原的道德本体。

中庸之道如今已走向略带贬义的色彩,但如今人世间,成功之人,成名之人,大凡都是深谙此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中,不偏不倚;接着说庸,庸不是无能,而是平常。

平常就是不易,即鲜有改变,年少轻狂之时,日日思变,整日里做着相同的工作,重复着相同的生活被深恶痛绝,因而时时思变,跳槽等等所为,均有一定因素是因不庸而起。

不说此行为之好坏,年少轻狂时的不庸在长者眼中是为胡闹、是为冒险,是为激进。

暮年之人常念叶落归根,常念平淡生活,有一大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一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我认为中是好的,则合用,庸必然也应是好的,平常之为,淡然处之能培养良好心态,庸并非鼓励不求上进,而是在激进中寻求平衡,此又回到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是以中庸合用。

联系自己的教师生活,我感觉教师确实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读中庸心得体会500字3《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

“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全书体例清晰,点评得当,寓意深刻,除了摘录原文之外,还附有白话注解,并在“细读慢品”这一板块中撷取大量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故事、寓言、实例等内容,结合本节所阐述的思想,带领我们细细品味《中庸》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处世之道。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

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

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

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读中庸心得体会500字4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

“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

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

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

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

“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

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

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

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

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

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

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

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

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

这是一种大智慧。

《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

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

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

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读中庸心得体会500字5暑假里,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两本书。

《大学》、《中庸》二书原是《礼记》中的两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宝贵财富。

它们如两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告诉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虑而后能得”中我懂得了应该不断地自我革新,使人处于最美好的境界。

知道应该处在美好的境界,然后才能有坚定的目标;有了坚定的目标,然后才能心绪安定;心绪安定然后才能神志专一;神志专一才能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后才能获得最佳结果。

从“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中我懂得了当国君的,要处在仁的境界;为人臣的,要处在敬的境界;做子女的,要处在孝的境地;做父母的,要处在慈的境地;与国人交往,要处在信的范围。

所谓君仁,是说党领导的要把目标放在仁爱上,为民做主,为百姓谋利益;所谓臣敬,是说当部下的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所谓子孝,是说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孝敬,不仅仅是承担我们今天法律上讲的瞻养义务,而是子女的所作所为以及发展能让父母心安;所谓父慈,不是父亲包括母亲对子女像母鸡护小鸡那样的溺爱,而是要让子女受教育,为他们考虑久远;所谓交信,就是人与人交往以诚相待,不因关系的亲疏而增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