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计算机网络原理串讲笔记(qiliping666)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精整理对线面试官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精整理对线面试官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的概念清除,理论也比较完整,但它既复杂又不实用。
TCP/IP是一个四层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虽然简单,但它现在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
在学习中我们采用折中的办法,学习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体系结构点击加载图片二、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物理层是原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负责完成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任务,即在传输媒体上传送比特流。
物理层作用:实现计算机结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规定传输媒体接口标准,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不必关心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
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网络层之下,将网络层传下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方法,将分组从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丢弃有差错的帧保证物理层收到的分组是无差错的信息。
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基本方法:封装成帧:将网络层的IP数据报加头加尾,封装成帧,帧中包括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透明传输:零比特填充,转义字符。
差错检测:接收者检测错误时,如果发现差错,丢弃该帧。
差错控制方法有CRC循环冗余校验流量控制: 控制发送的传输速度,使得接收放来得及接收。
传输层TCP也有流量控制功能,但是TCP是端到端的流量控制,链路层是点到点(比如一个路由器到下一个路由器)网络层(IP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间提供通信服务。
实现网络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转换,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为 IP数据报(数据报)运输层(传输层)运输层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运输层主要的两个运输层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应用层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网络通信服务,完成和实现用户请求的各种服务。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知识点进行完美整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资源。
- 网络的分类: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等;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共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 各层功能: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网络层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维护不同应用之间的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与转换;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3. 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核心协议,包括TCP、IP、UDP等协议。
-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有序性和可靠性。
- IP协议:负责网络层的分组传输,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
- 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面向非连接的通信,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二、网络设备与技术1. 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根据目的IP地址和路由表信息,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转发路径,将数据包从源网络转发到目的网络。
2. 交换机- 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局域网内实现数据的交换和转发。
-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根据MAC地址和交换表信息,将数据包从源设备转发到目的设备,实现局域网内的通信。
3. 网络安全技术- 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笔记整理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
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破坏,确保数据的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防火墙技术
通过过滤数据包、识别并阻止非法访问等方式保护网络安 全。
加密技术
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性。
入侵检测系统(IDS/IPS)
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事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 务的广域网技术。
数字数据网(DDN)
一种利用数字信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的专用电路广域网技 术。
X.25分组交换网
一种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广域网技术,采用X.25协议进行 数据传输。
帧中继(Frame Relay)
一种高效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 务,适用于突发性数据传输的广域网技术。
03
文件传输
通过网络实现不同计 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 和共享,提高数据利 用效率。
04
万维网
提供超文本链接和多 媒体信息服务,成为 当今最流行的网络应 用之一。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云计算
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 按需付费的计算服务,实 现资源共享和成本优化。
大数据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 挖掘,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和知识,支持决策和创新 。
物联网
将物理世界的各种“物” 连接到网络中,实现智能 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管 理。
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攻击应对能 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用户隐 私。
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实现网络的自适应、自组织和自 修复。
网络融合 网络安全
移动互联网 智能网络
计算机网络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原理基础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设备的系统,让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
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中,有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
1.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了解这些拓扑结构对于设计和管理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
2.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3.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协议和规则。
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而IP是网络层协议,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
了解TCP/IP协议可以帮助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过程。
4. IP地址和子网掩码在TCP/IP网络中,每个设备都需要一个唯一的IP地址来进行通信。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其中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
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了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和用法,可以帮助进行网络规划和管理。
5. 网络路由网络路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选择数据传输的路径。
路由器是负责路由选择的设备,它根据目标IP地址和路由表进行路由决策。
了解网络路由的原理和算法,可以优化网络性能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6.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保护。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7.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它负责将数据分成帧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计算机网络详细笔记
计算机网络详细笔记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网络连接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输和共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通过物理和逻辑连接互相通信和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1.1 主机和终端设备计算机网络中的主机是指能够运行应用程序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计算机。
终端设备是指连接到主机的各种外设,如电脑、手机、平板等。
主机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1.2 通信链路通信链路是指将主机和终端设备连接到网络的物理介质,如网线、光纤等。
通信链路负责传输数据包,并提供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参数。
常用的通信链路技术有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1.3 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负责数据的中转和转发。
交换机用于构建局域网,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并转发数据包。
网络节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1.4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约定和规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方式和通信过程中的各种规则。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它们是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和交换,最终到达目标主机或终端设备。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分层模型计算机网络通常使用分层模型进行设计和实现,最常用的模型是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这些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成若干层次,每一层都完成特定的功能,并通过接口和协议与上下层进行通信。
2.2 数据传输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以数据包的形式传输。
数据包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数据内容等信息。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通过网络节点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最终到达目标设备。
2.3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指根据不同的路由算法和路由表,选择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
计算机网络笔记
计算机网络笔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网上购物、社交娱乐,到工作中的远程办公、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计算机网络,简单来说,就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交流和合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普及到了商业和民用领域。
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低速、简单的网络,发展到了高速、复杂、智能化的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首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就像是网络世界中的“交通规则”,它规定了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的格式、顺序和控制信息等。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 TCP/IP 协议,它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其次是网络拓扑结构。
这指的是网络中各个节点(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计算机网络还可以按照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比如局域网(LAN),通常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如办公室、学校或家庭;城域网(MAN)覆盖的范围则是一个城市;广域网(WAN)则可以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大洲。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是一个关键环节。
数据在网络中是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的。
数据包包含了源地址、目的地址和数据等信息。
为了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快速地传输,网络中采用了多种技术,如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等。
网络中的硬件设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网卡,它是计算机连接网络的接口;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并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交换机,可以在局域网内实现快速的数据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日益增多。
计算机网络原理[原创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信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与物质和能源一起构成了三大资源支柱。
信息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在使用中非但不会损耗,反而会通过交流和共享得到增值。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它的演变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等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所谓联机系统,就是由一台中央主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处于分散位置的终端。
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并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
ARPA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3)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4)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WWW信息查询与浏览、电子新闻、邮件传输、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功能。
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 TM、高速局域网、交换网与虚拟网络。
2、三大网络,即: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1)电话系统由三个主要的部件构成:(1)本地网络;(2)干线;(3)交换局。
2)三网合一是指把现有的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话音和图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
3、未来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宽带网络可分为宽带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两个部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实现计算机的互联和信息的传输。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传递信息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布局形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3.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时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组、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应用1. 网络通信技术(1) 电路交换技术:在通信开始前,建立起一条专用的物理路径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始终占用该路径,例如电话通信。
(2) 报文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报文,每个报文附加地址信息并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地址信息将报文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3) 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序号和地址信息将数据包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2. 网络安全技术(1) 防火墙技术:通过过滤、监控和记录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2) 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人才能够读取传输的数据,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认证技术: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网络资源,防止非法入侵和篡改。
3. 网络应用领域(1) 互联网:互联网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应用服务。
(2) 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商务活动,包括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电子合同等。
(3) 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
计算机网络详细笔记
计算机网络详细笔记1. 简介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网络拓扑结构:指计算机网络中各设备和连接线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2)通信方式:指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工作方式。
常见的通信方式有点对点通信、广播通信以及多播通信。
(3)协议:指计算机网络中约定好的通信规则和格式,用于控制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行为。
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4)网络中的数据: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单位,常见的数据有数据包、帧、位等。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1)主机:指具有独立的计算和控制能力的计算机设备。
常见的主机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等。
(2)通信介质: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包括双绞线、光纤等。
(3)网络设备:指用于连接和转发数据的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4)网络协议:指控制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和通信行为的规则和格式。
4. 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协议(1)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协议。
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HTTP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超文本传输的协议,通常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3)FTP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常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4)SMTP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电子邮件发送的协议,常用于电子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5)DNS协议:是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协议,常用于域名系统的解析过程。
5.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数据泄露等。
《计算机网络》笔记-各章汇总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第 1 章概述1、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3、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4、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5、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6、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7、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8、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9、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因特网的组成(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1、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1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13、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论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
(非共享)。
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计算机网络原理串讲笔记2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第二章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
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
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
计算机网络原理-精讲1官方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节课官方笔记新浪微博:尚德机构今明老师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三、配套练习题一、教材节构图二、本章知识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从技术范畴来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知识点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自治”:指互连的计算机系统彼此独立,不存在主从或者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互连”:指利用通信链路连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计算机设备。
【知识点4】协议协议是网络通信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或约定,是计算机网络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1、语法,语法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与结构;2、语义,语义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的信息中需要发送控制信息;3、时序,时序也称为同步,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知识点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硬件资源共享:云计算,云存储软件资源共享:SaaS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检索【知识点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一、按覆盖范围分类:1、个域网(PAN):随身穿戴设备、便携设备通过无线技术构成的小范围网络。
2、局域网(LAN):通常部署在办公室、办公楼、厂区、校区等局部区域内。
3、城域网(MAN):覆盖一个城市范围的网络。
4、广域网(WAN):覆盖范围在几十到几千千米,可以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5、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二、按拓扑结构分类:1、星形拓扑结构优点:是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缺点:是中央结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2、总线型拓扑结构优点:结构简单,所需电缆数量少,易于扩展;缺点:是通信范围受限,故障诊断与隔离较困难,容易产生冲突。
3、环形拓扑结构优点:所需电缆长度短,可以使用光纤,易于避免冲突;缺点:是某结点的故障容易引起全网瘫痪,新结点的加入或撤出过程比较麻烦,存在等待时间问题。
计算机网络笔记
计算机网络笔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传输、处理、存储和共享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硬件、软件及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
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
分布处理:将多台计算机组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网络硬件: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设备和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通信软件。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层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文件。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传输邮件。
POP协议:邮局协议,用于从邮件服务器上接收邮件。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多个方面。
对于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的协议和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通过数据链路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协议通常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部分组成。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它规定了各层的功能和通信方式。
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有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和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模型。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入侵和破坏,保证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
网络应用:网络应用是指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应用,如电子邮件、万维网、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咱得先搞清楚计算机网络是啥玩意儿哈。
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好多计算机通过一些通信线路和设备连接起来,让它们能互相通信、共享资源。
比如说咱学校的机房,那些电脑连在一起,就能共享文件啥的,这就是个小小的计算机网络啦。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那可是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呢。
最开始就是一些简单的终端联机系统,后来慢慢发展到计算机通信网络,再到计算机网络互联,现在都到了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啦,咱每天上网冲浪可都离不开它。
它的功能也老多啦。
资源共享是个很重要的功能,像软件、硬件、数据这些都能共享。
咱不用每台电脑都装一模一样的软件,只要连在网络里,就能用其他电脑上的软件啦。
还有数据通信,像咱们平时发微信、打电话(网络电话哈),都是靠计算机网络来传输数据的。
再就是分布式处理,把一个大任务分成好多小任务,让不同的计算机去处理,最后再把结果整合起来,效率杠杠的。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这个体系结构就好比是盖房子的蓝图,规定了计算机网络怎么分层、每层都干啥。
现在最常用的就是TCP/IP体系结构啦,它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主要负责和物理网络的连接,像网卡这些设备就工作在这一层,它把数据帧发送到物理线路上。
网际层的任务就是把数据从一个网络传到另一个网络,IP协议就在这一层。
IP地址大家都听说过吧,每个连在网络上的设备都有个独一无二的IP地址,就像咱每个人都有个身份证号一样,通过IP地址就能找到对应的设备啦。
运输层主要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常见的协议有TCP和UDP。
TCP 就像是个靠谱的快递员,保证数据能准确、完整地送到目的地;UDP呢,就像是个风风火火的快递员,不保证数据一定能送到,但速度快,像一些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像视频会议啥的,就常用UDP。
应用层就是和咱们用户直接打交道的一层啦,像咱们常用的HTTP(用来浏览网页的)、FTP(文件传输用的)、SMTP(发邮件用的)这些协议都在这一层。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网络层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络学习笔记--⽹络层知识点整理为什么要划分⽹络层? 不⽤的⽹络有不同的协议和标准,为了可以在不同⽹络之间互访,共享双⽅的资源,并且还要保持每个计算机⽹络本来的独⽴性,所以才划分出了⽹络层,并制定了专门的协议来负责⽹络间通信.⽹络层的主要功能: 1.屏蔽⽹络差异,提供透明传输. 为传输层提供服务:⾯向连接的⽹络服务(虚电路服务)和⽆连接的⽹络服务(数据报服务). 2.为⽹络通信提供路由选择 什么是路由选择? 按⼀定的原则和路由选择算法在多个节点的通信⼦⽹中选择⼀条到达⽬的节点的最佳路径的过程. 确定路由选择的策略成为路由算法. 3.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 4.拥塞控制 为了避免⽹络传输路径中数据的传输延迟或死锁,主要采⽤预约缓冲区,分组丢弃等⽅式.⽹络层数据交换相关技术: 1.虚电路分组交换(类似于电路交换的电话通信): 虚电路分组交换特点: 1.每次分组交换前,在发送⽅与接收⽅之间建⽴⼀条逻辑连接 2.⼀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是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交换路径固定,所以不需要每个分组上封装⽬的地址,源地址等信息. 3.通信⼦⽹中每个节点可以和任意节点建⽴多条虚电路.每个虚电路⽀持特定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虚电路交换过程,分三个阶段,1:建⽴虚电路 2:传输数据 3:拆除虚电路 2.数据包分组交换 什么是数据报?就是在数据前部添加了源地址和⽬标地址信息字段的报⽂分段. 数据包分组交换特点:1. ⽆需为每次通信建⽴独⽴的逻辑连接2. 发送报⽂时,先拆解成若⼲独⽴的带有序号和地址信息的数据报,依次发送给⽹络节点.3. ⽹络节点每⼀个节点提供独⽴的路由选择,⽆法保证数据报按顺序到达⽬的节点,也⽆法保证数据报中途不丢失. 3.线路交换(⼜称电路交换) 最原始的数据交换⽅式,最常见的例⼦就是电话交换系统,在⽹络中利⽤可切换的物理通信线路直接连接通信双⽅进⾏数据交换. 4.存储-转发 路由器的⼯作机制就是这种存储-转发的数据交换⽅式,这种数据交换⽅式的好处有很多,⽐如当数据发送到每个节点(如路由器),可以进⾏差错检查,纠错处理,拥塞控制,格式转发等操作.根据所传输的数据单元是报⽂还是报⽂分组,可以讲存储-转发交换⽅式细分为,报⽂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络层协议及报⽂格式: 1.IP协议(⽹络层中,最重要的⼀个协议): IP协议属于数据报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式,是⼀种⽆连接的服务.IP协议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原地址和⽬标地址之间传送数据报.具体来说就是:寻址,数据报的封装,分段与重组.关于IP数据报的头部格式,这⼀篇博⽂讲的⽐较详细, ,下⾯是⼀张IP数据报报头格式的简图: 2.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ARP协议是将IP地址解析为以太⽹MAC地址(物理地址)的协议.局域⽹中,当⼀台机器A要向机器B发送数据时,它必须知道对⽅的⽹络层地址,即IP地址,但光知道IP地址是不够的,因为数据报⽂归根结底还是要封装成帧在物理⽹络中传输,因此发送⽅A还必须要知道B的MAC地址.ARR就是实现这个功能的协议. 特别注意: ARP解决的是同⼀个局域⽹中主机(或路由器)上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问题,如果⽬的主机和源主机不在同⼀个局域⽹内,那么就要通过ARP找到⼀个位于当前局域⽹上某个路由器的MAC地址,把分组发送给这个路由器,然后这个路由器再把分组转发到下⼀个⽹络,剩下的⼯作就由下⼀个⽹络来完成了. 3.ICMP协议(控制报⽂协议): 这个协议⽤来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如⽹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等信息,这些控制信息虽然并不传输⽤户数据,但是对于⽤户数据的传递也起着重要的作⽤. 与ARP协议不同,ICMP依靠IP协议来完成其任务,所以ICMP报⽂中要封装IP头部.⽐如像Ping,和tracert这样的诊断程序都是属于ICMP的内容.路由和路由算法 路由的概念:把信息从源节点传送到⽬标节点的⾏为. 路由的实现:依靠的是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中的路由表进⾏的. 路由的分类: 静态路由: 1.⼿动配置 2.路由路径固定不变 3.单向性,不提供反向路由 4.优先级较⾼ 5.适⽤于⼩型⽹络. 静态路由对于⼩型且变化不是很频繁的⽹络来说是可⾏的的,⽐如局域⽹,但是对于较⼤的⼴域⽹来说,由于拓扑结构复杂,⽹络结构经常变动,就需要使⽤动态路由了. 动态路由:1.⾃动⽣成 2.⾃动调整 3.⾃动⽣成双向路由 4.仅可以⽣成⽹络间的路由表径,不能⽣成到达具体节点或主机的路由表项. 路由算法基础: 路由算法是在给定⼀组路由器及连接路由器链路的情况下,找出⼀条由源节点到⽬标节点的最佳路径. 路由算法分为两⼤类:⾮⾃适应路由算法和⾃适应路由算法 ⾮⾃适应路由算法典型代表就是静态路由,⽽动态路由中所使⽤到的算法都属于⾃适应路由算法 路由表基础: 路由表是存储在路由器或者联⽹计算机中的电⼦表格或类似的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点那个⽹络地址的路径. 每个静态路由表项中⾄少包含以下信息: 1.⽬的地址的⽹络IP地址 2.⼦⽹掩码:⽤来判断⽬的地址所属的⽹络 3.下⼀跳地址/接⼝. ⼏种主要的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 1.最短路径路由算法. 2.扩散算法 动态路由算法: 1.距离⽮量路由算法 2.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络层主要设备 路由器: 路由器是⼀种具有多个输⼊端⼝和多个输出端⼝的专⽤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计算机网络原理-精讲6官方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六节课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知识点二、配套练习题一、本章知识点及【知识点1】TCP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的目的是协调协议发送方与接收方的数据发送与接收速度。
基于滑动窗口协议实现流量控制时,发送窗口的大小反映了接收方接收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知识点2】TCP拥塞控制一、拥塞:是指太多主机以太快的速度向网络中发送太多的数据,超出了网络处理能力,导致大量数据分组“拥挤”在网络中间设备(如路由器)队列中等待转发,网络性能显著下降的现象。
后果:网络时延增加;大量分组被丢弃。
二、拥塞控制:就是通过合理调度、规范、调整向网络中发送数据的主机数量、发送速率或数据量,以避免拥塞或尽快消除已发生的拥塞。
例如:ATM是在网络层进行拥塞控制;Internet是在传输层进行拥塞控制。
三、拥塞控制策略:拥塞预防和拥塞消除。
拥塞预防策略:流量整形技术,规范主机像网络发送数据的流量。
拥塞消除策略:先拥塞检测,再采取措施。
根据拥塞检测机制不同:基于拥塞状态反馈的拥塞控制方法;无需拥塞状态反馈的拥塞控制方法:TCP的拥塞控制四、拥塞控制采用窗口机制:通过窗口大小调节实现对发送数据速率的调整。
(Additive Increase,Multiplicative Decrease)AIMD:网络未拥塞,加性增大窗口;网络拥塞时,乘性减小窗口。
TCP拥塞控制窗口的调节,分为慢启动阶段和拥塞避免阶段。
第四章【第四章第一节】网络层服务【知识点1】网络层重要功能:转发、路由选择、连接建立。
一、转发:当通过一条输入链路接收到一个分组后,路由器需要决策通过哪条输出链路将分组发送出去,并将分组从输入接口转移到输出接口。
二、路由选择:当分组从源主机流向目的主机时,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决定分组经过的路由或路径,计算分组所经过的路径的算法被称为路由选择算法,或称路由算法。
1、路由选择算法:每个路由器有一份转发表(路由表,路由器以到达分组的网络层首部地址字段的值作为键,去转发表中查询相应的表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记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网络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2、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CHINANET是依托强大的CHINAPAC,CHINADDN,PSTN等公用网,采用先进的设备,而成为我国的主干网)。
提供的业务:文件共享、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网络电话、视频点播、FTP、网上会议。
【基本知识】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
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以及虚拟网络,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宽带局域网与宽带接入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重点;电话系统组成:本地网络;干线;交换局。
三网合一:把现在的传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语音和图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
宽带网络分为:宽带骨干网{骨干网:核心交换网,基于光纤通信系统的,能实现大范围的数据流传送。
}、宽带接入网。
2Gpbs做宽带网;接入技术可根据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不同分为:光纤、铜线、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无线接入。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并用光纤将光节点互连成网,采用光波完成信号的传输、交换等功能,克服了现有网络在传输和交换时的瓶颈,减少信息传输的拥塞、延迟、提高网络呑吐量。
-被认为是未来通信网向宽带大容量发展的优选方案。
多媒体网络:能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通信网络。
他需要满足多媒体信息传输所需要的交互性和实时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高传输带宽要求,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要求也不同、对多媒体传输有连续性与实时性的要求对多媒体也有同步的要求。
具有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移动网络主要技术: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无线应用协议WAP。
作用: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及时准确的为人和地理位臵的用户提供服务;二.基本概念;三.<认识记忆>计算机网络功能: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应用:办公自动化OA;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校园网;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三A:CA通信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BA楼宇自动化。
<领会>: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臵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通信子网组成: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网络节点:也称转换节点、中间节点,作用是控制信息的传输和在端节点之间转发信息。
可以是:分组交换设备PSE、分组装配/拆卸设备PAD、集中器C、网络控制中心NCC、网间连接器G。
统称为接口信息处理机IMP。
存储-转发:信息在两端节点之间传输时,可能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这种方式称为存储转发。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认识记忆>拓扑:星型、总型、环型、树型、混合、网型。
拓扑分类: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环、树、网);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树、环、无线)。
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WAN、MAN、LAN。
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
<领会>特征:性能/指标<暂无>/优缺点星型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
缺点: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优点: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无源工作,可靠性较高;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缺点: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大业务量降低了网络速度。
环形优点:电费长度短;可使用光纤;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性能稳定。
缺点: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比较低。
树型:优点:易于拓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各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
可靠性与星型类似;混合型:故障诊断和隔离较方便;易于拓展;安装方便;缺点:需要选用带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节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网型: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
结构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四: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机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各技术委员会组成>;ITU国际电信联盟【研究和制定】;ITEF 因特网特别任务组;{体系结构IAB}ANSI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ECMA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领会>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的概念:除了在物理介质上进行的实通信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n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n-1层间接口处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n-1层的通信来实现的。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通信体系协议三要素: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二.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及其原则及其每层的功能:<领会>层次结构划分原则: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层数应适中。
DL层功能:比特流被组织成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并以帧为单位传输,帧中包含地址、控制、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
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流量控制。
网络层功能:关心的是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如何通过路由选择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
会话层功能: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的通信。
表示层功能: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变换。
编码转换、数据压缩、恢复和加密解密。
<领会>通信服务类型: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
对等实体的通信:层次结构模型中数据的实际传送过程:发送进程发送给接收进程的数据,实际上是经过发送各层发送从上到下传递到物理介质;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接收方后,在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后到达接收进程;面向连接特点: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特点: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确认:数据分组接收节点在收到每个分组后,要求向发送节点回送正确接收分组的确认信息。
重传机制:在规定时间内,如果发送节点没有接收到接收节点返回的确认信息,就认为该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发送节点重传该分组。
P25:协议簇的内容图2—6TCP/IP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四:<识记>OSI和TCP/IP比较: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之处:OSI有七层,TCP/IP只有四层,都有网络、传输和应用层,其它的层并不相同;在于无连接的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三章:物理层<识记>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物理层: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主要功能: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DL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信号线分类: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接地线。
DTE: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它们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
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
DTE与DCE连接方式: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平衡方式。
?规程特性,100系列和200系列接口标准,x.21、x.21bis建议;<领会>非平衡方式:每个电路使用一根导线,收发两方共用一根信号地线,速率≤20Kbps,距离≤15米。
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每个电路使用一根导线,每个方向都使用独立的信号地线,速率≤300Kbp s,距离10米。
平衡方式:每个电路使用两根导线,速率≤10Mbps,距离≤15米。
RS232:1的电平为-15~-5V,0的电平为+15~+5V,距离15米,速率≤20Kbps,非平衡方式。
RS449包括:平衡式的RS-422(〒6V,〒2V过渡区,距离为10M时速率10Mbps)和非平衡式的RS-423(〒6V,〒4V过渡区,距离为10M时速率100Kbps)。
RS-423接口标准:三(2). 传输介质:<识记>光纤:多模采用发光二极管、单模采用注入型激光二极管。
接收端的检波器是一个光电二极管,目前用的是PIN检波器和APD检波器。
ASK调制。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领会>同轴电缆:绝缘层、屏蔽层、塑料外套。
为分基带50、宽带75同轴电缆。
适用点到多点的连接。
多址接入问题:在无线通信网中,任一用户发送的信号均能被其它用户接收,网中用户如何能从接收的信号中识别出本地用户地址。
多址接入方法: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
传输介质选择的因素:网络拓扑的结构、实际需要的通信容量、可靠性要求、能承受的价格范围。
<识记>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误码率的定义。
数据传输速率:R=1/T log2N (bps),T-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N-一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个数。
信号传输速率:B=1/T (Baud),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
R=B〃log2NB=R/ log2N奈奎斯特:B=2H (Baud),H-信道的带宽Hz。
信道容量:C=2〃H〃log2N (bps),最大传输速率。
香农:C=H〃log2(1+S/N) (bps) S-信号功率,N-噪声功率,S/N信噪比。
通信方式: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内连续变化的值。
数字数据:离散的值。
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离散的电脉冲,可以利用其某一瞬间的状态来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流、电压或电磁波,可以利用其某个参量来表示要传输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