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清浪乡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清浪乡简介(地名志)
2012-01-03 22:46
清浪乡
清浪乡地处沅陵县东部,东倚五强溪镇,南与官庄镇相接,西与北溶、大合坪、陈家滩乡交界,北与七甲坪镇毗邻。
以其沅江河道中的险滩闻名于世。
每至枯水季节,滩头河水清澈见底,滩中怪石林立,水急似箭,巨浪冲天,故名清浪。
从前商船、木排临滩时,乌鸦云集滩上天空,船工皆焚香烧纸,向空掷饭,供乌鸦抢食,以祈求平安过滩,故清浪又名“烧纸铺”。
由于修建五强溪水力发电厂,清浪险滩已被淹没。
乡已驻地得名。
2005年4月,原高坪乡的鸡公岩、伍通庙、天湖池、皇公坪、金子溪、八方、善溪、水田、罗家坪、毛垭、高坪等11个行政村并入清浪乡,乡政府设白螺溪,距五强溪电站18公里,距沅陵县城67公里。
5月,在原高坪乡政府旧址设清浪乡高坪办事处,有工作人员13人,有主任、副主任、秘书和财政、公安、国土、民政、移民、文化广播、计生、综治、农技等部门工作人员,同时设立清浪乡林业站高坪林业分站。
全乡总面积315.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36.62亩。
退耕还林面积1.7万亩,药材基地3万亩。
2005年底,该乡辖27个行政自然村,284个村民小组,6648户,2383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人口出生率为9.6‟,自然增长率1‟,全乡GTP总值4436万元,财政收入120万元,人均纯收入1005元。
境内汉族集居,散居有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及50多个姓氏和谐相处,张、田、王、陈、杨、邓、
廉、舒、谭等姓居多。
语言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沅陵汉话)。
方言、习俗与五强溪、七甲坪、陈家滩等乡镇大同小异。
清浪乡境内群峰突兀,深壑纵横,山多田少,年日照数1582.3小时,年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2℃。
200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3100.4万元,粮食总产量7727.6吨。
林业是该乡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野生纤维、化工原料、药材、各种用材林资源丰富,特别是退耕还林后,该乡有近36万亩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6.35%,农户年林业收入680元以上,林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2%。
农业主要产品有: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花生、茶叶、板栗、辣椒、药材、楠竹等。
主要畜牧渔产品有:生猪、牛、羊、鸡、鸭、鱼等。
近几年该乡的经济主要是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加工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正在异军突起,库区水面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网箱养鱼已达1万余口,药材开发已达3万亩,零星蔬菜种植面积达3116亩。
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山林中有植物800余种,常见的走兽有10多种,飞禽有30余种。
库内多鱼虾,鱼有(当地俗名):鲤鱼、鲢鱼、鳜鱼、鲩鱼、鲰鱼等数十种。
虾、龟、鳖大小溪河均有。
主要矿产有:金、锰、铁、石灰、水晶等。
清浪乡有大、小溪河18条,除沅水穿境而过外,还有阴沉溪、侏罗溪及大宴溪、小宴溪、洞庭溪等水系贯穿全境,水利资源丰富,建
有装机1260千瓦的挖鱼槽小型水力发电站1座。
过去40里清浪滩,暗礁林立,水流湍急,过往客商谈滩色变,闻滩心寒,汉代在此建有“新息侯祠”,船只每次过滩抛食喂鸦以求平安过滩。
五强溪水库蓄水后,高峡出平湖,清浪险滩已不再险,畅通无阻,旅游前景广阔,且该乡地处五强溪坝上第一站,是接常、桃,扼辰、沅,通张家界的枢纽。
境内有风景秀丽的阴沉、侏罗两溪风光带,有碧波怡人的五强溪库区美丽湖光山色,还有地貌奇特的大自然杰作景点犀牛天池、河鹰岩、四方山、沐南山,更有被誉为辰州八景的“壶头夜月”、杨家寨。
有古代的马援避暑室、新息侯祠遗迹,有近现代的红军二、六军团过境渡口、桥梓坪会师地及红军标语等旧址。
清浪乡是五强溪库区移民较多的乡镇之一。
五强溪库区淹没涉及全乡的12个村,80组,移民搬迁1178户,移民安置5809人。
淹没稻田2445.46亩,旱地、林地3998.26亩。
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走生产开发的路子综合安置移民的路子,一方面搞好山地开发,库区养鱼,另一方面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修路、架电、引水,不断完善乡集镇建设,到2005年底,全乡有大小20多条公路,110余公里,集镇路面及主干道硬化工程已全面竣工;27个村用上了电,27个村的老百姓看上了电视,15个村通了移动电话。
3个村老百姓喝上了清洁卫生达标水。
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除电影、家庭录相放映、民间业余剧团演出以及组织不定期的文娱体育活动外,群众自筹资金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全乡绝大部分农户能接收到信
号。
近几年来该乡的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5年底该乡有中、小学校33所,在校学生1970人,有教职员工159人。
有乡卫生院2所,有床位18个,有医技人员31人,村医疗店(点)27个,有乡村医生30余人。
清浪为原陈家滩、高坪乡的中心地段,水、陆交通颇为方便,水路有五强溪库区沅水航道穿境而过,陆路有沅(陵)—五(强溪)公路擦境而过,从陆路七甲坪镇的原4个乡(镇)均与清浪贯通,经济运作的辐射力度达60公里,辐射面所涉及的人口在15万人以上,巨大的消费拉动使清浪集镇将成为重要的商品集结地。
近几年来,清浪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日趋明显。
随着水、陆交通的畅通,为该乡的市场繁荣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该乡的党委、政府正在针对有碍乡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不断完善机构体制改革,集中整合人力、资源及环境,加速推进乡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本乡的移民与“文革下放”户的社会保障服务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崛起而不懈努力。
新息侯祠俗称马援庙。
位于清浪滩北岸悬崖之上(现清浪乡洞庭溪村马料溪组)。
建于清咸丰二年(1057),又名伏波宫。
据史料记载,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五溪精夫相单程率众起义,震动了朝廷。
光武帝先是派威武将军刘尚率兵万余前往镇压,结果全军复没。
相军越战越勇一举攻占了许多城池。
后光武帝又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迎战,结果又被击溃。
二十五年(49)三月,老将马援主动请战,率兵4万征剿,于临沅击败相军,然后溯沅水追击。
无奈清浪滩滩险水急,六、七
月时值酷热,军中瘟疫流行,又遇上相军的顽强抵抗,马援被阻于壶头山,军中士卒疫死大半,马援亦病死军中。
马援死后,因受人谗言曾一度蒙冤,被追收新息侯印,直到永平十七年(74)才得已平反。
建初三年(79)年汉章帝追谥马援为忠成候。
此时,沅陵立祠于壶头山祭祀马援。
五代时,楚王马殷自称是马援的后裔,在辖区内广建祠庙,湖南各地都建起了伏波庙,沅陵沿河两岸也陆续建起了伏波庙、伏波宫、伏波祠等。
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清浪新息侯祠。
千百年来,过往清浪的文人墨客,朝廷官员,很少有不在此停船祭拜的。
清文人易顺鼎为庙门撰联:“四十里雪浪飞来淘尽千古英雄有鸦阵神兵犹传部曲;廿八将云台在否赢得五溪祠庙与裘号首分占江山。
”
壶头山位于沅水南岸,清浪乡水田村境内,又名“葡萄岩”。
东汉五溪精夫相单程聚众起事,威震朝廷。
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尚率兵万余前来镇压,结果,全军覆没。
建武二十五年三月(49),武帝改派伏波将军马援统兵4万征剿,同年六、七月时马援进入壶头山,当时起事队伍的首领杨四、杨五则在对岸杨家寨安营扎寨,与马援隔江对峙,凭险扼守,由于山高壁陡,清浪滩险,汉军无法进入,马援被阻,时值酷热,瘟疫流行,士卒疫死大半,马援每到月夜对江叹息,后亦疫死壶头山。
《辰州府志》载:“壶头山,在沅陵城东一百三十里。
”即今清浪乡水田村。
山高海拔316.2米,方圆1.8平方公里,山峰奇异,耸立于沅水清浪滩南岸。
《武陵记》及《辞海》均载:“山与东海方壶相似,因名壶头山。
”山顶有一水池,清澈见底,每当夜月凌空,光耀池面,水月
交辉,皎洁无比,是沅陵旧八景之一,古人有“壶头夜月映丹心”诗句歌颂马援,即指此。
马援屯兵洞位于清浪境内壶头山,建武二十五年(49),汉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蛮,被困沅陵壶头山,时值炎夏,马援部又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军中。
《太平御览》载:“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穿岸为室,以避炎气”。
《水经注》载“壶头山下江边有石窟,即马援穿岸处。
”马援在江岸所穿石室,据说共有48座。
民国二十九年(1940)《沅陵县志》载:“伏波避暑室在清浪南、北岸,相传共有四十八座,岁久土塞,多不可觅。
今所存者……十一座。
”《麻伊伏区志》载:“今发现在水田村狗塔、张家陇各1处,杨三丘、锅金潭各1处,葡萄溪、茅垭4处,菜巴冲口连2处,共计9处。
室宽3米,长5米,高2.6米,可列二席。
门支二石柱,上刻花卉,内用石灰沙浆抹壁,有的壁上尚留残画。
外顶状似坟堆,有称生基坟。
”据《沅陵县志》载:“马援带领中郎将刘匡、耿舒、马成、孙永等,率十二郡募士及弛刑者4万人。
”48座屯兵洞,显然不是屯所有士兵,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各部指挥部,是军官们休息、议事之处。
侏罗溪风景区位于原高坪乡境内侏罗溪下游,高坪、水田、善溪等村之间,景区全长约6公里,景区内悬崖峭壁,涧水长流,水清见底,鱼虾畅游。
瀑布飞银链,野桂飘幽香。
天然岩画,鬼斧神工,似树、似竹、似人、似兽、似铜钱、似甲骨文……,让人心潮激荡,流连往返。
更有自然石雕,犹如大鹏展翅、观音打坐……,惟妙惟肖,美不胜收。
挖鱼槽电站位于大宴溪中下游廉家湾村,1972年由清浪公社廉家湾大队始建,1979年由清浪公社接办,设计高程198米,积雨面积116.6平方公里,计划库容1224万立方米,经两处隧道及明渠2500米,引水发电。
现坝体高47米,坝长97米,装机126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480万度。
2005~2006年期间,乡党委政府经过招商引资与沅陵县金阳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同,由沅陵县金阳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0万元买断挖鱼槽电站50年的经营管理权,并由其自主进行开发。
公司计划在现有电站的基础上进行梯级开发,共3级,在现有厂房上、下游各建一个厂房,总装机约5000千瓦。
乡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61年,因修建五强溪电站,1994年搬迁至现址,占地900平方米,其中住院部占地400平方米。
全院现有职工17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助理医师3人,有病房5间、病床10张。
可以开展B超、化验、照片、肝功能等检查,做剖腹产、接生、阑尾炎等手术。
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系2006年成立,由原清浪中学、高坪中学、清浪中心小学合并组建而成。
校园分3个校区,共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员工111人,在校学生1433人。
学校有教学楼3栋,教师宿舍楼3栋,寄宿制学生宿舍楼4栋,可容纳近1000名学生入住。
学校教学设施不断更新,有70多台电脑,3间多
媒体教室,8间实验室。
乡高坪低龄寄宿制学校系2006年成立,由原高坪中心小学与清浪乡高坪片11个村13所小学集中组建而成。
高坪乡与清浪乡合并后,原高坪乡政府大部分房产移交给该校,校园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8人,其中中级职称32人,有在校学生537人。
学校有教学楼1栋,教师宿舍楼2栋,寄宿制学生宿舍楼2栋,可容纳600多名学生入住。
有21台电脑。
各村概况:
田公坪
因田姓祖公曾居于溪旁田坪得名,现多住张、王二姓。
村委会驻清浪(因位于沅江清浪滩滩首得名,因旧时开有纸钱铺,供船人敬神用,又名烧纸铺)。
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46.7公顷,设11个村民组。
和尚坪
村居溪旁小坪,相传原有还俗和尚居此,故名。
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143.7公顷,设13个村民组。
白竹溪
以境内小溪白竹溪取名。
村委会驻余家(因余姓居此得名)。
总面积13.4
平方公里,耕地104.9公顷,设10个村民组。
小晏溪
村居沅江北岩岸溪口,相传东汉马援征“五溪蛮”时,屯兵壶头山,在此立有小营,又名小营溪,后演化为小晏溪。
又传马援死后,监军宋均用密不发丧之计,稳定军威,借机与少数民族头领在此议和,三日一小晏,故名小晏溪。
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25.2公顷,设10个村民组。
产子垭
村居山垭,相传昔时产稷(一种农作物),方言称“产子”,故名。
总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25.2公顷,设10个村民组。
廉家湾
因廉姓居此溪湾得名。
挖鱼槽水电站位于廉家湾村。
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140.4公顷,设14个村民组。
杨子垭
因杨姓居此小垭得名。
总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65.3公顷,设9个村民组。
麻栎坡
村居山坡,多麻栎树,故名。
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47.1公顷,设8个村民组。
大竹山
村居山坡小坪,遍长野竹而得名。
村委会驻棚冲(村居山冲,原搭有茅棚,故名)。
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47.1公顷,设6个村民组。
杜泉坪
村居山坡小坪,周围均无泉水,唯此处独有清泉,名“独泉坪”,后谐音演化为现名。
村委会驻曹家薸(因曹姓居此山薸得名)。
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52.3公顷,设6个村民组。
吴公垭
相传东汉时有一吴姓苗族首领居此山垭,故名,现多住邓姓。
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47.3公顷,设9个村民组。
打岩坡
村居山坡,多岩石,常有石匠劈山取石,故名。
村委会驻万家岗(因万姓居此山岗得名)。
总面积7.7平方公里,耕地40公顷,设7个村民组。
洞庭溪
村居洞庭溪与沅江会合处得名,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7.3公顷,设3个村民组。
茅洲
因村前有茅草溪洲得名。
村委会驻新田湾(村居山湾,以原开有新田而取名)。
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23.3公顷,设8个村民组。
翻身村
原名李家坪,以“解放后,人民彻底翻身”之意取名。
总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50公顷,设9个村民组。
符竹坪
村居田坪,原多符竹,故名。
村委会驻楠木冲(村居山冲,原多楠木,故名)。
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50.7公顷,设9个村民组。
高坪
村居溪边小坪,位置较高,故名。
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58.3公顷,设15个村民组。
乡政府、高坪中学、中心完小驻在。
善溪
村居溪畔,溪中流水旋转成圆窝,名“漩溪”因方言故,后演化为“善溪”。
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79.1公顷,设12个村民组。
八方
村居乡间要道,四面有路,通向八方,故名。
村委会驻桥梓坪(村居溪旁小坪,始居父子二人,家教很严,儿子孝顺,古书云:乔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卑而俯,似子之义。
因称“父子”为“桥梓”,得名“桥梓坪”,后谐音演化为现名)。
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70.3公顷,设11个村民组
金子溪
村居溪旁,古时候有人曾在溪内淘金,故名。
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35.6公顷,设7个村民组。
五通庙
因村旁原建有五通庙得名。
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42.7公顷,设13个村民组。
天湖池
村居高山,相传山顶原有一天然水池,常有犀牛在池中洗澡,村人疑为仙牛,池为上天所造,故名“天湖池”。
总面积18.2平方公里。
耕地32.3公顷,设6个村民组。
茅垭
村居山垭,附近树少茅草多,故名。
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83.1
公顷,设15个村民组。
鸡公岩
村居高山,有一岩石貌若雄鸡,故名。
村委会驻人民山(原龙潭坪,建国后在此垦荒造林,取名“人民山”)。
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顷,设12个村民组。
罗家坪
村居丘陵小坪中,罗姓居此,故名。
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89.8公顷,设10个村民组。
皇公坪
村居溪旁坪地,相传此地曾葬有号称“皇公”的人,故名。
村委会驻铺上(因村内原有店铺,故名)。
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58.5公顷,设13个村民组。
水田
村居小溪旁,两岸水田多,水源充足,故名。
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33.7公顷,设10个村民组。
全文编辑:兮
予于2011年7月
资料来源:《怀化地名志》《沅陵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