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植被分布-1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
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
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第七章 中国气候、土壤、森林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第二节 土壤、森林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土壤、 一、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1、土壤垂直地带谱是由基带土壤开始的,随 着山体的升高而依次出现一系列与纬度带相 应的土壤类型。 2、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山地垂直地带 谱结构就愈完整。 3、山地坡向对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组成有明显 影响。总的特点是:山地下部建谱土壤类型 各异,向上渐趋一致,但带幅高度仍然有别。
中国的气候、土壤、 第七章 中国的气候、土壤、森林的地带性及区划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土壤及森林的水平地带性 中国的气候、
一、中国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及区划 (一)气候带的划分气候带: 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 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 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 分布。同一气候带内,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 2、气候带的划分指标: 我国从北到南分为9个气候带,1个气候区域。
7、温带荒漠区域
包括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甘肃与 宁夏北部的阿拉善高原,以及内蒙鄂尔多斯 台地的西端,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5;气 候极端干燥,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低于 200 mm;沙漠与戈壁面积较大,荒漠植被是 一些极端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本区域一系列巨大的山系,分布着一系列随 高度而有规律更迭的植被垂直带。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我国亚热带地区范围广,约占全国总面积1/4左右, 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南界在南岭,东界为东南 海岸,台湾岛以及沿海诸岛;西至西藏高原山坡向 南延至云南的西部。 本区域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 > 1000 mm;地带性植被:北部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林(北亚热带)、中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 带)、南部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土壤 以红壤、黄壤为主。
二、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
中国植被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包括亚马逊热带雨林、短期冷带针叶林、草原、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高山植物园区等六大生态系统。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中国东南部并向东部辐射,覆盖市等地,是中国最丰富的多样性
植被区之一。
此外,亚马逊热带雨林还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其中,中国亚马逊热带雨
林被分为15个植被区,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51.9%。
短期冷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及华北石峰山的山脉脊条、低丘陵及山地等地,
以及山西太原周围的青白江口一带西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短期冷带森林植被区。
它覆
盖着森林类型的植被,其中木屰林覆盖率最高,占到植被总量的58.4%。
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平原及高原地区,以及祁连山一带。
中国草原分为大小不
等的几大植被区,其中蒙古草原植被区最大,覆盖着呼伦贝尔盆地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巴彦淖尔盟及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
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是中国最重要的植被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份,主要以灌木为主。
这些植被覆盖着山谷和山地路沿线,但覆盖率不高,仅占植被总量的3.3%。
高山植物园区大多分布在中国西南重点保护区,主要有云南西双版纳向天竺山、新疆
库车自治区重要保护区等。
这些植被区之间具有较大的不同,其覆盖的植物种类也有所不同,覆盖率最高的是高山草甸,占植被总量的40.1%。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
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
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
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
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1)针叶林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
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
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
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
树木的分枝少, 树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大的树身。
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
成层结构很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物最为常见(图10-1)。
这些附生植物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
除附生的藻类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花园。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终年生长,轮流开花。
很多树木,例如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
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植被分布⽔平地带性规律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表现,它们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分异的基础。
在地球表⾯,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1)北半球⾃北⾄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以及⾚道的⾬林,⼤体上是沿纬度排列的。
2)欧亚⼤陆中部与北美中部,⾃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夏绿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分布也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但这种分布规律是相对的,常受海陆位臵、地形、洋流性质以及⼤⽓环流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我国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1)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候上⾃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候,因此受⽓候影响,植被⾃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林、⾬林。
2)西部由于地处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陆性⽓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系列东西⾛向的巨⼤⼭系,如阿尔泰⼭、天⼭、祁连⼭、昆仑⼭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平分布的纬度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寒荒漠带、⾼寒草原带、⾼原⼭地灌丛草原带。
我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条件,但由于青藏⾼原、北部寒潮和东南季风的影响,使得主要植被分布的⽅向,从东南向西北延伸,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三个基本植被地带。
从⼤兴安岭—吕梁⼭—六盘⼭—青藏⾼原东缘⼀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
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林的旱⽣性草原和荒漠。
在这⾥具体描述⼀下东南半部,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性森林,在东南半部森林区,⾃北⽽南,随着热量递增,植被的带状分布⽐较明显,它们依次为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林带、⾚道⾬林带。
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三大地区

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三大地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部国土面积的2/3 ,而我国森林又多分布于山地和丘陵。
山地的自然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并对森林植被的分布及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相互交织,构成了我国森林分布的宏观格局。
那么,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三大地区呢?2、西南林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喜马拉雅山南坡、横断山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
3、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东南林区(赣、闽、台)。
另外,我国森林有以下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可大致分为东南、西北两大部分,其界线自北向南大约北起漠河—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此线西北部多为地势高峻的高原、草原和荒漠,年降水量少于400mm ;其东南部则多为低山丘陵及中山地貌,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mm,因而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
在我国东南部森林区,随着自北向南热量的递增,森林植被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
在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植被的水平地带性表现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呈南北分异;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的准葛尔盆地为温带荒漠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荒漠带。
此外,由于我国受东南季风的作用,从东南向西北,植被呈经度地带性分布,大致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从东到西、从东南到西北,也就是从沿海的湿润区到内陆的干旱区,植被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草原和荒漠。
2、垂直分布由于我国山地众多,气候复杂多样,森林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具明显的垂直带谱。
植被的垂直带谱通常与其所在地以纬度为起点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似,但是,垂直带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相同,仅是相似而已。
中国七大树种分布区

中国树种分布区概况中国树种分布区主要受水, 热条件限制, 反过来说中国树种的分布区可以反映各区的水, 热等自然环境. 参照吴征镒主编的<<中国植被>>(1980)分区, 将中国树种分布区区分为7个区. 树种分布区与行政区不一致.一.华北区本区范围北自沈阳, 东一线, 南至甘肃天水, 武都, 沿秦岭山分水岭, 伏牛山, 淮河主流, 安徽凤台, 蚌埠, 江苏江坝, 盐城至海滨. 西界由辽宁彰武, 阜新, 河北围场, 沿坝上南缘, 山西恒山北坡, 兴县, 过黄河进入陕西志丹, 吴堡, 安塞沿子午岭至天水, 约北纬32.30℃-42.30℃, 东经103.5-124.5℃. 本区从地形上明显分为丘陵, 平原和山地3部分。
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晴燥, 夏季酷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8-14.8℃, 由北向南递增, 沈阳年平均气温为7.8℃, 北京11.6℃, 河南驻马店14.8℃. 最低气温-20—30.5℃(沈阳); 年降水500-1000mm, 由东向西递减, 山东济南为723.7mm, 驻马店724.7mm, 西安584.4mm, 北京植物生长期为235天, 济南265天.本区树木种类丰富.据<<华北树木志>>记载, 有89科, 245属799种.本区以松属和栎属的树种为代表树种.(一)辽东, 胶东半岛丘陵区本区范围北以东北区南线为界, 东面海, 南至江苏连云港, 西界以辽河平原, 山东的平度, 五莲至连云港. 海拔高度200-500m.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辽东半岛年平均温度6-10℃, 年降水量达1000mm; 胶东半岛年平均温度10-15℃, 年降水量达900mm.树种以赤松和麻栎为代表. 它们是组成森林的主要树种. 还有蒙古栎, 栓皮栎和狍栎. 辽东半岛除与长白山有共同树种外, 还有许多喜暖性的亚热带树种, 如三桠乌药, 瓜木, 漆树, 盐肤木, 天女木兰等. 胶东半岛有野生山茶.本区引种树种很多, 有北美乔松, 日本黑松, 北美短叶松, 日本厚朴; 在山东烟台昆仑山引种的杉木和池杉均生长正常. 在山东胶南, 日照等地引种茶树, 梅和秕杷等.栽培果树主要有板栗, 日本板栗, 苹果, 梨等.(二)平原区包括辽河平原和华北平原. 本区主要是农业区, 天然植被都已破坏, 常见栽培树种有侧柏, 圆柏, 毛白杨, 小叶杨, 加杨, 旱柳, 垂柳, 榆, 槐, 刺槐, 臭椿, 香椿, 桑, 枣, 楸在南部有泡桐, 楝等.果树有枣, 苹果, 梨, 桃, 李, 樱桃, 葡萄等.(三)山区和丘陵区包括辽宁西部山地, 河北燕山山脉, 太行山脉, 山西吕梁山脉, 中条山脉, 山东沂蒙山区, 河南伏牛山脉及陕西秦岭北坡. 南北跨9个纬度, 东西跨15个经度, 海拔高度差异很大, 水热条件变化大. 华北的树木主要分布在这些山区. 为了叙述得清楚一点, 分下列3小区. 1.辽西, 晋, 冀山区和丘陵区包括辽宁西部山地的医巫闾山, 河北各山区, 山西阳城, 曲沃以北各山区. 河北小五台山海拔高2870m, 山西五台山海拔高3058m. 北京东灵山海拔高2303m. 区内年平均温度5-9℃, 年降水量500-700mm, 随着海拔高度变化, 树种垂直分布明显. 本区以油松和辽东栎为代表种.海拔800(1000)m以下, 针叶树种以油松, 侧柏为主, 阔叶树种有栓皮栎, 槲树, 槲栎, 黑弹朴, 大果榆, 栾树, 白蜡, 山杏, 荆条, 酸枣等. 本带下部多种植果树, 柿, 胡桃, 板栗, 山楂, 杏, 海棠, 梨, 苹果等.海拔800-1200m 有油松, 辽东栎, 大叶白蜡, 大果榆, 山桃, 槭属. 灌木有大花溲疏, 小花溲疏, 绣线菊和北五味子等.海拔1200-1600m有油松, 白桦, 黑检, 山杨, 胡桃楸, 蒙古椴, 糠椴, 山荆子, 榛, 毛榛和虎榛等, 树木种类很多.海拔1600-2500(2100)m有白扦, 青扦, 华北落叶松, 臭冷杉, 硕桦, 红桦和黄花柳等多种柳树.海拔2500(2100)m以上为亚高山草甸, 以草本植物为主, 灌木有锦鸡儿属和金露梅等. 2.山东泰山, 沂蒙山区包括平原以内的丘陵和山地. 泰山海拔高1524m. 年均温13.2℃, 临沂年降水量915.3mm. 树种以油松和麻栎为代表, 有许多树种与上区海拔800m以上相同. 如栓皮栎, 槲栎等. 但由于水热条件较好, 有许多喜温暖树种, 如枫杨, 黄檀, 山胡椒, 红果山胡椒, 三桠乌药, 白檀等等.引种树种有马尾松, 日本落叶松, 杉木, 三尖杉, 乌桕, 油桐, 茶等.3.晋南, 豫北, 秦岭北坡区范围北自太行山南端, 经山西阳城, 曲沃, 陕西铜川至甘肃的天水, 南至淮河主流, 伏牛山脉至秦岭北坡. 秦岭是本区内的最高山岭, 主峰太白山海拔高3767m. 年平均温度12℃, 年降水600-700mm, 随海拔高低而增减.本区以油松和半常绿的缰子栎为代表树种. 本区除具有华北区的树种外, 还有许多亚热带成分的树种, 如连香树, 领春木, 水青树, 杜仲, 漆树, 化香树, 枫香等.二. 东北区本区范围: 北自黑龙江漠河, 南至辽宁沈阳至丹东一线, 西至东北平原, 东至国境线, 约由北纬40.30℃-53.30℃, 分为4 个小区.(一)大兴安岭区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西北部, 海拔700-1100m, 最高海拔1529m. 年均温-2℃--5.6℃, 极端低温-52℃, 年降水量360-500mm, 无霜期90-100天, 气候寒冷干燥.主要树种是落叶松; 组成大面积落叶松林. 其次是樟子松, 山顶有偃松匐伏生长; 阔叶树种有白桦, 黑桦, 山杨和蒙古栎. 灌木有越橘, 笃斯越橘, 毛蒿豆等. 越橘称为北国红豆, 已作为饮料资源开发. 在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生长着少量西伯利亚红松.(二)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包括小兴安岭, 完达山脉, 张广才岭和长白山. 小兴安岭海拔500-700m. 张广才岭达1760m. 长白山达2691m . 水热条件比大兴安岭好, 年降水量500-800mm , 气候寒冷湿润. 植物生长期100-150天.据《黑龙江树木志》记载, 黑龙江省有木本植物41科, 94属332种. 主要以红松为代表树种, 与其混生的针叶树种有沙冷杉, 臭冷杉, 红皮云杉, 鱼鳞云杉, 落叶松和紫杉, 朝鲜崖柏, 阔叶树有蒙古栎, 白桦, 黑桦, 硕桦, 紫椴, 黄檗, 水曲柳, 胡桃楸, 五角枫, 大青杨, 香杨等. 灌木种类较多, 有刺参等, 在吉林珲春有野生玫瑰, 刺五加等.本区最高的山是长白山, 树种垂直分布明显, 分为5带.海拔250-550m, 一般都在城市边缘和居民点附近. 原生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植被完全破坏, 现以落叶阔叶树为主, 以蒙古栎为代表树种, 其他有白桦, 黑桦, 黄檗, 水曲柳, 糠椴, 怀槐, 槭树, 柳树, 钻天杨等, 长白松(美人松)分布在二道白河是本区特有树种.海拔550-1150m在植被上属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带. 以红松和蒙古栎为主, 树种较复杂, 针叶树还有沙冷杉, 臭冷杉, 紫杉, 阔叶树有水曲柳, 黄檗, 紫椴, 槭属等9种, 柳属种类很多. 海拔1150-1700m 为云,冷杉林带, 云杉属有鱼鳞云杉, 红皮云杉, 冷杉属主要是臭松. 在火烧迹地和皆伐迹地上有次生白桦林.海拔1700-2200m 为亚高山岳桦林带, 属于长白山的森林上限. 岳桦因长期适应高山风大的影响, 呈多主干的矮曲林. 还有偃松, 蓝靛果忍冬等.海拔2000-2691m 属高山冻原带, 由于山高风大, 气候寒冷, 乔木不能生长, 只有低矮小灌木, 主要种类不越橘, 圆叶柳, 牛皮杜鹃, 苞叶杜鹃等.三.蒙宁区本区范围包括东北平原以西, 大兴安岭南段, 华北区以北, 西界大致从内蒙古的阴山, 贺兰山至青海湖东缘. 另外还包括新疆北部天山地区. 地势较高, 辽阔坦荡. 区内有大兴安岭, 阴山山脉, 贺兰山, 六盘山. 气候寒冷干燥. 为温带草原区.(一)北部区大致为以呼和浩特南面的大黑河为界以北以东地区. 1月平均气温-10--20℃, 极端最低温为-30---40℃, 冬季长达5-7月, 年降水量100-450mm, 自东向西递减.全区以草本灌木为主, 常见灌木有锦鸡儿属, 沙冬青属, 胡枝子属, 绣线菊属, 沿河有柽柳, 胡杨等. 大兴安岭林区的树种与东北区大兴安岭近似,落叶松的主要树种. 樟子松自海拉尔沿伊敏河至红花尔基呈带状分布。
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旳体现:
西部内陆腹地
受强烈旳大陆性气候旳影响,因为青藏高原旳隆起, 从北至南出现旳一系列东西走向旳巨大山系,打破了 原有旳纬度地带性,所以自北向南旳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 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第七章 植被分布规律
1.植被旳水平分布规律 2.植被旳垂直分布规律 3.中国植被旳地理分布规律
地带性植被和非地带性植被
地带性植被(zonal lvegetation) (显域植被)
是指能充分反应气候 类型特征旳植被类型。地 带性植被在地球表面常呈 带状分布,与气候带(型) 旳界线大致相符。
非地带性植被(隐域植被) (azonal vegetation)
纬度地带性在中国内陆旳体现
88°E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 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2)经度地带性分布 原因:海陆分布、大气环流水分梯度变化植被 经向分布 体现:森林草原荒漠(我国温带)
降水量逐渐降低
2、决定水平地带性分布旳原因:热量、水分、水 热配合 3、主要大陆旳植被分布情况及其成因 1)欧亚大陆(要点) 2)北美大陆 3)南美大陆 4)澳大利亚 思索:欧亚大陆旳植被类型旳水平分布具有什么 规律?
热带:1.赤道雨林;2.具有贸易 风、地形雨旳热带雨林,3.热带 落叶林(和湿润稀树草原);4. 热带多刺灌丛(和干旱稀树草 原) ;
南半球超热带:17.海岸荒漠; 18.有雾荒漠;19.有冬雨旳硬叶 疏林;20.半荒漠;21.亚热带草 地;22.暖温带雨林;23.寒温带 森林;24.有垫状植物旳半荒漠 或草原;25.亚南极旳生草丛草 地;26.南极洲旳内陆冰川
中国植被的类型与区划

影响中国植被类型和分布的条件
• 气候条件 • 土壤条件 • 地貌条件 • 主要建群植物的区系
特征和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的隆起 • 人类活动
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带:
• 寒温带:大兴安岭区域。 • 温带:北纬34-50º之间,分为暖温带和温带。 • 亚热带:秦岭--淮河至南岭南侧。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 000 000)》 及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植被图图件由以下6个组成部分: 1)中国植被图(1∶1 000 000)60幅,表示了全国868个基本植 被分类单位,绘制图斑75785个,详细显示了我国植被的分布状况和 地理格局,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和地面环 境因子的关系。 2)中国植被区划图(1∶6 000 000)1幅,表示了我国8大植被 区域的460个基本植被区划单位的区域性分布和地带性分异规律,详 细表示了我国植被的局地分异和组合情况。 3)《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国植被图(1∶100万)说 明书(上、下卷),共1270页、230万字,并附彩版168页,含867 幅植被照片,叙述了我国植被研究的基本理论、各级植被分类单位和 区划单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中国植被图及说明书的电子版(DVD)光盘1个。 5)中国植被图(1∶100万)电子数据库一份。 6)中国植被信息管理系统(VIS)一套。
Forest Region Forest Region III.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Region IV. Subtropical Broadleaf Evergreen Forest Region V. Tropical Monsoon Rain Forest and Rain Forest Region VI. Temperate Steppe Region VII. Temperate Desert Region VIII.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lpine Vegetation
森林植被调查报告(一)

森林植被调查报告(一)森林植被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森林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分析森林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森林保护和管理措施调查方法•选择代表性样点进行调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群落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植被信息,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调查结果1.森林植被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林冠的乔木类植物占主导地位,包括松树、柏树、橡树等–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种类较多,如牡丹、茶花、蔷薇等2.森林植被分布不均匀–高海拔地区主要以松树为主,适应寒冷气候–低海拔地区以橡树和柏树为主,适应较温暖湿润的气候–湖泊附近的湿地地区植被以芦苇和秧莺为主3.森林植被生态环境较好–空气湿度适宜,氧气含量较高–土壤肥沃并具有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无明显的污染和病虫害现象分析与建议•森林植被种类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应加强保护和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林地利用和开发•加强森林植被的监测和定期更新调查,及时掌握变化趋势结论本次森林植被调查报告显示,该地区森林植被种类丰富,分布不均匀,生态环境优越。
鉴于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提供有效保障。
_注意:本文使用Markdown格式展示,仅为示例,并非实际调查报告。
实际报告应根据具体调查内容和数据进行撰写。
继续深入分析森林植被调查报告植被种类丰富多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森林内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乔木类植物,如松树、柏树和橡树等,在森林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乔木类植物能够形成茂密的林冠,为森林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为其他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环境。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大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
牡丹、茶花、蔷薇等各种花卉在森林中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观,为森林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植被分布不均匀•调查结果表明,森林植被的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2021/4/9
647
(-)地理位置
• 北部和中部可区分为秦岭、淮阳山地、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等单元;南部 可分为云贵高原、南岭山地和台湾山地等三部 分。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包括横断山脉南 部,以及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1000 ~2000m;东部包括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 多为海拔200~500m的丘陵山地。
(2)中亚热带
• 马尾松林在本地带内分布面积很广,海拔800m 以下的丘陵山地几乎到处可见;杉木林、毛竹 林分布也很广泛,在低、中山还分布着油杉、 黄杉、柳杉、金钱松、竹柏、福建柏、水松等 单纯和混交林;中山有台湾松等所组成的人工 或天然林。经济林如茶、油茶、油桐、漆、橘 、橙、樟、厚朴、棕榈、肉桂、八角等都是本 区的特产。
2021/4/9
635
(三)森林特点
• 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衍生成各种次生 林,常由所伴生的阔叶树种萌发成阔叶混交林 或蒙古栎林,或由白桦、山杨等树种形成杨、 桦林。这些次生林经过长期封育和保护,在自 然条件下将逐步恢复其原有树种成分。
(三)森林特点
• 本区为我国木材生产重要基地之一,用材 树种达30多种。林内还生长着各种贵重药 材,如人参、平贝母、刺五加等;并栖息 着多种珍奇野生动物,如东北虎、金钱豹 、梅花鹿、紫貂、猞俐等,从而更增添了 这一地区森林的价值。
2021/4/9
625
(三)森林 特点
•
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耐寒的兴安落叶松为主组
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林下草本植物不
发达,下木以具旱生形态的杜鹃为主,其次为狭叶
杜香、越橘等。
2021/4/9
626
(三)森林特点
• 乔木层中有时混生樟子松,尤其在北部较为
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类型

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一、引言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众多,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类型。
这些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二、森林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海南等省份。
这种森林常年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树木高大茂密,树种多样性高。
其中,常见的树种有楠木、铁杉、楼梯柿等。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和福建省南部等地。
这种森林季节性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树木高大茂密,树种以水青冈、香樟、楠木为主。
3.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这种森林常年温度较低,雨量充沛,树木高大茂密,树种以松树、冷杉、水曲柳为主。
三、草原1.亚热带草原亚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部和广东省北部等地。
这种草原季节性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植被以禾草为主,常见的有黑麦草、羊茅等。
2.高山草甸高山草甸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等省份。
这种草甸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以高山植物为主,如高山松、莎草等。
四、湿地1.沼泽沼泽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类型,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分布。
这种湿地常年潮湿多雨,水面上漂浮着茂密的水生植物。
2.红树林红树林是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湿地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等省份。
这种湿地常年潮湿,生长着独特的红树林植物,如红树、海桑等。
五、总结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自然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
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
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植被地带性分布

我国植被分为8个分区1.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落叶针叶林是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的一部分,属于东西伯利亚南部落叶针叶林沿山地向南的延续部分。
大兴安岭山地海拔高度约600-1000米,有些山峰接近1400米。
年平均温度为-1.2℃——-5℃以下,七月平均气温为16~20℃,全年积温(持续日均温>10℃之总和)为1100-1700℃,无霜期为70-100天,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
由于生长素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山地下部为棕色森林土,中上部为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均呈酸性反应。
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海拔600米以下的谷地是含蒙古栎的兴安落叶松林。
其它树种有黑桦、山杨、紫椴、水曲柳、黄檗等。
林下灌木有二色胡枝子、榛子、毛榛等。
海拔600-1000米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局部有樟子松林。
林下灌丛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笃斯越桔等。
海拔1100-1350米为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含有红皮云杉、岳桦等少量乔木树种。
林下藓类地被层很发育,主要有塔藓、毛梳藓、树藓等,树杆上有黑树发藓,但没有松罗。
海拔1350米以上的顶部为匍匐生长的偃松矮曲林,还有桦属植物和越桔,它们也都变成了高山型植物。
这里农业不发达。
在平坦谷地有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如马铃薯、甘兰、春大麦等。
果树有李子、山杏、山荆子以及野生的山果品——牙疙疸等。
2.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域包括本区东北东部山地,华北山地,山东、辽东丘陵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
由于南北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以下两个植被带:1.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本区域包括淮河、秦岭到南岭之间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向西直到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地。
我国亚热带是世界上南北两半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面积最广大的湿润亚热带,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这里气候温热多雨。
中国森林地理分布

生态价值
亚高山针叶林在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荒漠绿洲林
分布区域
01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沙漠和戈壁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 北的地区,包括华北、东 北等地的部分地区。
特点
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如 杨树、柳树等,季节变化 明显,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
保护价值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中国 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 之一,对于调节气候、保 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
寒温带针叶林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小兴安岭、长 白山等地。
特点
以针叶树种为主,如松树、云杉 等,林下植物和动物种类较少,
生态系统较为简单。
保护价值
寒温带针叶林是中国森林生态系 统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于维护生 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
要意义。
03
CATALOGUE
西部干旱区森林分布
高山针叶林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山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等 。
特点
生长环境恶劣,气温低,氧气稀薄,风力强劲。树木矮小,生长缓 慢,但寿命较长。常见的树种有冷杉、云杉、铁杉等。
生态价值
高山针叶林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能够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并 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亚高山针叶林
1 2 3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亚高山地带,如祁连山脉 、天山山脉等。
特点
特点
02
生长环境十分恶劣,水资源稀缺,土壤贫瘠。树木矮小,生长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回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回复中国植被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植被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和独特的景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中国的植被资源,科学家们根据各地的植被类型和特征,编制了《中国植被志》,其中包括了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和编排体系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植被志》中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一、植被分类系统《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是基于传统的分类方法和中国的植被类型特征,将中国的植被划分为四个主要类群: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沙地植被和戈壁植被。
1. 森林植被:包括森林和乔木草原两类。
其中森林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乔木草原主要指的是植被以乔木为主,并伴生有草本植物的草原。
2. 草原植被:包括高寒草甸、高山草甸、高山草原、荒漠草原等。
这些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
3. 沙地植被:沙地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半沙漠和沙地。
其中包括沙生草原、沙生灌丛、沙生林带等。
4. 戈壁植被:戈壁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地带。
包括戈壁草原、戈壁灌丛、戈壁树带等。
二、植被类型划分《中国植被志》将中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九个大类,分别是高山脊植被、高山峡谷植被、山地草本植被、山地针叶林草本植被、山地落叶阔叶林草本植被、平原森林植被、盆地灌丛植被、湿地植被和特殊生境植被。
1. 高山脊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高山地区,包括高山草甸、高山岩石草甸、高山砾石草甸等。
2. 高山峡谷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高山峡谷地带,包括高山峡谷灌丛、高山峡谷针叶林草本植被等。
3. 山地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草甸、山地石砾草甸、山地河谷草甸等。
4. 山地针叶林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草原、山地草甸和山地灌丛。
5. 山地落叶阔叶林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次生林和山地灌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森林 特点
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耐寒的兴安落叶松为 主组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 主组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林下草 本植物不发达,下木以具旱生形态的杜鹃为主, 本植物不发达,下木以具旱生形态的杜鹃为主, 其次为狭叶杜香、越橘等。 其次为狭叶杜香、越橘等。
626
(三)森林特点
620
中国森林分区
中国森林分区隶属中国植被分区。植 中国森林分区隶属中国植被分区。 被分区是以各区域内的综合自然条件特点 和该区内的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为依据。 和该区内的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为依据。 各区在地图上自成一片, 各区在地图上自成一片,原则上不能在不 同地理位置上重复出现, 同地理位置上重复出现,垂直带应从属于 水平带。《中国植被》(1983) 。《中国植被》(1983 水平带。《中国植被》(1983)将我国植 被划分为8个植被区。 被划分为8个植被区。图8-3
10--A 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十分复杂,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十分复杂, 自然条件多样,所以, 自然条件多样,所以,我国森林种 类很多, 类很多,几乎有世界上所有的各种 森林类型;但是我国森林分布不均 森林类型; 匀,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和西南部的 山地和丘陵。 山地和丘陵。
森林植被区划的重要性
623
(一)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山 是我国最北的林区。 地,是我国最北的林区。 本区地貌呈老年期特征, 本区地貌呈老年期特征, 山势不高, 山势不高,一般海拔 700 --1100米,整个地形相对平缓,全部呈丘 米 整个地形相对平缓, 陵状台地,几无山峦重叠现象, 陵状台地,几无山峦重叠现象,亦无终年积 雪山峰, 雪山峰,由于气候条件比较一致从而大大减 弱了植被的复杂性。 弱了植被的复杂性。
631
(二)气候特征
本区受日本海的影响,具有海洋型温带季风 本区受日本海的影响, 气候的特征。年均温大致在一1~ ℃之间, 气候的特征。年均温大致在一 ~6℃之间, l月平均气温多在一 ℃ 以下 , 七月平均气 月平均气温多在一10℃ 以下, 月平均气温多在一 个月以上。 温20℃以上,冬季长达 个月以上。生长期 ℃以上,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 约125一150天,积温在 一 天 积温在2000~3000℃之 ~ ℃ 年降水量为600~ 800mm, 多集中于 间 。 年降水量为 ~ , 6~8月。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低地则为草 ~ 月 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 甸土和沼泽主。 甸土和沼泽主。
632
(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地带性植被 为针阔叶混交林, 最主要的特征是由 红松为主构成的针 阔叶混交林,一般 称为“红松阔叶混 交林” 交林”。
633
针叶树种除红松外, 在靠南的地区还有 针叶树种除红松外 , 沙冷杉以及少量的紫杉和朝鲜崖柏。 沙冷杉以及少量的紫杉和朝鲜崖柏 。 阔 叶树种有紫椴、 枫桦、 水曲柳、 黄菠萝、 叶树种有紫椴 、 枫桦 、 水曲柳 、 黄菠萝 、 糠椴、 千金榆、 核桃揪、 糠椴 、 千金榆 、 核桃揪 、 春榆及各种槭 树等。 树等。
634
(三)森林特点
林下层灌木比较丰富,一般有 余种,主要 余种, 林下层灌木比较丰富,一般有20余种 有毛榛、刺五加、暴马丁香、猕猴桃、 有毛榛 、 刺五加 、 暴马丁香 、 猕猴桃 、 山葡 北五味子等。 萄 、 北五味子等 。 草本植物也有不少本地特 有种,如人参、山荷叶等。 有种,如人参、山荷叶等。 本区的垂直分布带较明显。 本区的垂直分布带较明显。基带的上限为海 拔高度700~ 900m, 拔高度 700 ~ 900m, 其上则广泛分布着山 地针叶林带,树种组成单纯, 地针叶林带 , 树种组成单纯 , 以耐荫性常绿 针叶树——云杉和冷杉为主 云杉和冷杉为主。 针叶树 云杉和冷杉为主。
629
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森林特点
(一)地理位置
本区域包括东北平原以北、以东的广阔山 本区域包括东北平原以北、 南端以丹东至沈阳一线为界, 地,南端以丹东至沈阳一线为界,北部延 至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 至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全区成一 新月形。主要山脉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 新月形。主要山脉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 张广才岭、老爷岭及长白山等山脉。 张广才岭、老爷岭及长白山等山脉。这些 山脉的海拔大多不超过1300米,以长白山 山脉的海拔大多不超过 米 主峰白云峰最高,海拔高达269l米,为东 主峰白云峰最高,海拔高达 米 北第一峰。 北第一峰。
乔木层中有时混生樟子松, 乔木层中有时混生樟子松,尤其在北部较为 多见。樟子松亦可组成小面积纯林, 多见。樟子松亦可组成小面积纯林,通常多 分布于土壤干旱的阳坡。 分布于土壤干旱的阳坡。在本区地势较低的 东南部, 东南部,因受毗邻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的影 常混生一些温带阔叶树种, 响,常混生一些温带阔叶树种,以较耐旱的 蒙古栎、黑桦等为主,其次还有紫椴、 蒙古栎、黑桦等为主,其次还有紫椴、水曲 黄柏等。这些阔叶树种数量一般不多, 柳、黄柏等。这些阔叶树种数量一般不多, 生长不良,构成第二林层。 生长不良,构成第二林层。
为了合理地 开发利用和保护 森林就必须进行 森林植被区划, 森林植被区划, 掌握森林的地理 分布特点和规律。 分布特点和规律。
619
森林植被区划的重要性
植被区划不仅可以提供植被资源空间分 布及其生产潜力的基本资料, 布及其生产潜力的基本资料,对各区的 植被资源及其生态条件作出确切的评价, 植被资源及其生态条件作出确切的评价, 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利用和改造植被的合 理措施, 理措施,并且是合理布局和利用植被来 保护环境和制订农林牧副业生产规划所 必需的科学依据和基本资料之一。 必需的科学依据和基本资料之一。
621
中国植被分区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热带季雨林、 五、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六、温带草原区域 七、温带荒漠区域 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植被分区影片
622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一
(三)森林特点
落叶松林遭 受破坏后, 受破坏后,多形 成各类次生阔叶 如蒙古栎林、 林,如蒙古栎林、 桦木林和山杨林 等,若破坏严重 则形成灌丛。 则形成灌丛。
628
本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 本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 , 兴安落叶松木材为工业上有名的用材。 兴安落叶松木材为工业上有名的用材 。 值 得注意的是, 自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以来, 得注意的是 , 自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以来 , 落叶松林比例下降, 杨次生林增多, 落叶松林比例下降 , 桦 、 杨次生林增多 , 南部林区更是如此。 南部林区更是如此 。 目前原始天然落叶松 林所剩无几, 林所剩无几 , 应禁止或逐步减少对天然落 叶松林的采伐,加以保护。 叶松林的采伐,加以保护。
624
(二)气候特征
为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温度在 0℃以 为我国最寒冷地区, ℃ (-1.2℃至一 下(- ℃至一5.6℃),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一28℃~ 一38℃,一月份均温一 ℃,极 ℃ ℃ 一月份均温一20℃ 端最低气温为一60℃ 端最低气温为一 ℃,最热月平均气温 15~20℃。≥10℃的积温少于 ~ ℃ ℃的积温少于1600℃,生 ℃ 长期90~ 长期 ~11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 天 年降水量平均为400~ ~ 500 mm,80%集中降落在 ~8月。全区 , %集中降落在7~ 月 较普遍的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 较普遍的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地为草 甸土和沼泽土,且常间有岛状永冻层。 甸土和沼泽土,且常间有岛状永冻层。
635
(三)森林特点
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衍生成各种 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 次生林, 次生林,常由所伴生的阔叶树种萌发成阔 叶混交林或蒙古栎林,或由白桦、 叶混交林或蒙古栎林,或由白桦、山杨等 树种形成杨、桦林。 树种形成杨、桦林。这些次生林经过长期 封育和保护, 封育和保护,在自然条件下将逐步恢复其 原有树种成分。 原有树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