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知识点:
1、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
2、了解正常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3学时。
2、 见习:学生互相检查,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手法的反复练习,或在技能实验室通过教具反复练习,逐步掌握。2学时。
考核检查:
1、 考核要求:
1)、掌握头颈部的基本方法及顺序。
3、 肺部的检查:
1)、视诊:肺叶在体表的投影,呼吸的类型、节律、深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触诊: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廓语颤的特点。
3)、叩诊:叩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与直接叩诊法。叩诊音的种类: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肺界、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法及其临床意义。
4)、听诊: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如下:
⒈能独立进行系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⒉能使用规范的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
⒊熟悉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⒋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像分析。
⒌了解超声检查的指征及临床意义。
2、见习:
通过见习,临床观摩病人,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熟练掌握胸廓、肺部的检查方法和顺序;了解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基础知识要求:
1、 胸廓、肺部的解剖学特点。
2、 呼吸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
3、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1、 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2、 胸廓:正常及病态的胸廓。
1、课堂讲授:60学时。
2、自习:30学时,每周2学时。
3、临床见习:80学时。
绪论授课目标
教学目的与要求:
阐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过度到临床的桥梁过程,是临床个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础技能的关键学科。强调指出掌握正确的问诊和系统体检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忽视;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实验检查项目和正确评价其结果也十分重要;此外,还必须建立客观的思维方法方能达到正确认识疾病的目的。
5、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印象或初步诊断。
二、 教学内容(详见具体章节)
三、 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法:
课堂系统讲授、自习、见习、临床实习。
(二)、教学安排:
诊断学的教学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课堂讲授与临床见习,总共为14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0学时,临床见习80学时,二者之比为1:。
1、 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 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
3、 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象分析。。
4、 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文体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和本教材所推荐的表格病历。
2、 咯血和呕血的鉴别要点
3、 病因:支气管、肺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病等
4、 伴随症状和意义
五、 紫绀
1、 定义、发生机制
2、病因:注意鉴别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
3、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
六、 疼痛
1、 病因:
2、 临床表现:注意发病年龄、疼痛性质、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因素。伴随症状提示相关可能疾病诊断。
10.《现代血液病学》第一版 万明达、裴雪涛 人民军医出版社
11.《消化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 萧树东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2.《儿科学》第五版 王慕荻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临床心电图图谱》 黄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实用临床免疫诊断学》 罗明泉 吴旭琨 海洋出版社
15.《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 Zatouroff编著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教学内容:
1、 学习临床诊断的意义。
2、 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 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波检查、病例编写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近展。
4、 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常见症状单元目标
授课目标:
4.《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三版 邝贺龄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5.《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病例分析》 林兆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6.《实用临床症状的鉴别诊断》 关训良 王庭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7.《内科症状鉴别诊断学》 张树基 罗明绮 科学出版社
8.《中华内科学》 陈敏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9.《临床生化检验》 王继贵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诊断学教案
教 师:岳新荣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单位:湖北职院医学院
诊断学教案
课程名称:诊断学专业:临床医学授课人:岳新荣
班级:2004级7班和9班总学时:108学时理论课:74学时
实践课:34学时
课程目标:
学习诊断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的初步阶段,然而这个开端十分重要。因为诊断学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诊断学不是一个阶段、一次性教学就能完全达到目的的,而是要反复学习和训练,将其内容贯穿于临床各科的教学中,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考核检查:
1、 考核要求:
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2)、熟悉一般状态包括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 执行检查:
1)、理论技能操作考核。
2)、自学问题提问记录。
头、颈部检查单元目标
授课目标:
1、 理论授课
1)、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
2)、了解正常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了解正确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意义。
2、 见习
通过见习,临床观摩病人,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方法;熟悉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基础知识要求:
熟悉人体各部位的解剖学特点。
教学内容:
1、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源自文库方法。
2、 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七、腹泻
1、腹泻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2、急性与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及特点。
七、 恶心与呕吐
1、定义及发生机制
2、常见病因:消化道疾病、中枢性呕吐、神经性呕吐
3、临床特点、伴随症状和意义
八、 黄疸
(一)黄疸概述
(二)溶血性、阻塞性、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
九、意识障碍
(一)意识障碍的发病原因;
(二)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1、理论授课:
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代表,讲述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机体的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改变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特征、临床意义。
2、见习:
通过见习,能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使学生充分了解症状分析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并学习如何围绕有关症状进行问诊。
基础知识要求:
②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4、临床表现:发热分度,临床特点,常见热型的临床意义,常见伴随症状及意义。
二、咳嗽与咳痰
1、了解其发生机制
2、病因:呼吸道及胸膜疾病;心脏疾病;中枢神经因素。
3、临床表现:要从咳嗽的性质、发生规律、音色以及痰的量和性状判断。
4、要掌握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
二、水肿
1、水肿的发生机理、病因、分类及特点;
2、心原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三、 呼吸困难:重点讲授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
1、肺原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
2、心原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
3、其它原因(如代谢性、神经精神性等)。
四、 咯血
1、 掌握咯血的定义
诊断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仔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体征,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阐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2)、熟悉头颈部包括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执行检查:
1)、理论技能操作考核。
2)、自学问题提问记录。
胸廓、肺部检查单元目标
授课目标:
1、 理论授课:
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症状及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二)、课程目标:
诊断学课程学习主要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临床见习。然后在实习中进一步作临床诊疗实践,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技能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6.《内科病皮肤表现诊断彩色图谱》 Savin Hunter Hepburn编著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一、 课程基本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诊断学是应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习完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课程后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6、 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淤斑、蜘蛛痣、水肿等的辨认及临床意义。
7、 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重要知识点:
1、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一般状态包括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6学时。
2、 见习:学生互相检查,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手法的反复练习,或在技能实验室通过教具反复练习,逐步掌握。2学时。
3、 系统体格检查的概念。
4、 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呼吸(见肺部检查)、脉搏及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
5、 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时数:大课讲授10学时
教学方法:
一、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5-6个症状重点讲授,教材中其他症状,供实习中结合临床自学与参考。
二、结合典型病例示教或视听教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
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单元目标
授课目标:
1、 理论授课
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器官解剖位置,肝脏的生物化学(胆汁、胆汁酸、胆色素的代谢),血液的生物化学
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相关病理生理知识。
教学内容: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胸痛、紫绀、水肿、恶心与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黄疸、头痛、意识障碍。
一、 发热
1、发热的概述:定义、发生机制。
2、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
2、 见习
通过见习,临床观摩病人,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熟练掌握头颈部的检查方法和顺序;了解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基础知识要求:
熟悉头颈部的解剖学特点。
教学内容:
1、 头颈外部的一般检查。
2、 眼、耳、鼻检查。
3、 口腔检查:唇、口腔黏膜、牙及牙龈、扁桃体、咽和腭、舌等的检查,颈部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⒉操作考试30分:主要考体格检查的有关操作,体格检查评分标准附后。
使用教材:卫生部规划的专科教材 《诊断学》第五版 邓长生主编。
诊断学教学参考书目录
1.《诊断学》第五版 陈文彬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内科学》第五版 叶任高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实用内科学》第十一版 陈灏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①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特点及分布。
②病理性呼吸音及临床意义、肺泡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及呼气延长。
③罗音的产生机理、分类、特点和临床意义。湿性罗音:大、中、水泡音,捻发音。干性罗音:哨笛音、鼾音。
④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
⑤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⒍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⒎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⒑培养细心、耐心、关心病人的职业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诊断学的考试方法和范围:
⒈理论考试70分,其中常见症状和问诊15分,检体诊断30分,器械检查10分,实验诊断15分,临床常用穿刺技术及诊断方法与病历书写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