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福利国家的出现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资本主义的主要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

2.史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史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福利国家的出现)冷战时期的世界教学课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福利国家的出现)冷战时期的世界教学课件

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
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
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
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
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
窘境,很容易冲击社会的道德和心理底线,所以政府要尽
力,并且调动社会的力量,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
高达12.7%的政府 财政赤字和114.9%的 公共债务比例迫使希 腊政府必须实行紧缩 政策,消减工资、加 重赋税、降低福利, 这些做法却激怒了民 众,引发大罢工。 希腊政府陷入两难。
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减少福利… …
工会:明明是政府的错误,为何要民众买单?!
借鉴与发展 我们的探索
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 障基本民生的安全国颁布了《济贫法》,将分散性、 保
应急性的救济事务转化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险
19世纪中期,又修订、完善了《济贫法》,这成 和
为英国社会保险事业的萌芽。


2.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最早出现在德国。俾斯麦执政 制
时期,政府建立起面向劳工的全国性的疾病保险 度
和养老保险制度。
目的: ①直接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
社会问题。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对由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二战恶果的反思 背景 加强政府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国有化和计划化)
福 条件:战国后家西干方预发经达济国思家潮经的济盛的行恢复和繁荣

国 发展历程: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材料一: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 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 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 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 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 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5.2.4 福利国家的出现(课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5.2.4  福利国家的出现(课件)

影响
1.利:
免除了普通民众的后顾之忧,又为他们提供了提 高技艺和就业的机会,让人们产生了一种社会安全感, 从而使社会趋于稳定,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 好的环境和条件。
2.弊:
社会福利的过度发展,使福利国家不同程度地 患上了“福利病”。如:出现了国家财政赤字扩大、 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部分民众工作积极性下降, 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上述图片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福利国家免除了普通民众的后顾之忧,提 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 负担。
综合以上描述,谈一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认识。
福利国家让人们产生了一种社会安全感,为 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福利国 家的过度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热点直击:艰难的“福利瘦身”
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
特点
与早前仅仅对 穷人和弱势群体的 救济不同,社会福 利成为每个公民应 享有的一种权利, 呈现出普及化、全 民化的特点。
分类
1.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补贴和 社会救济三部分组成,如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家庭补贴等。
2.社会服务:是由国家进行的公共事业, 主要有教育、医疗保健等。
目的: ①直接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
社会问题。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对由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二战恶果的反思 背景 加强政府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国有化和计划化)
福 条件:战国后家西干方预发经达济国思家潮经的济盛的行恢复和繁荣

国 发展历程: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西德
日本
美国
邮政 100 100 100 100 100
电站 100 100 75 私有 25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二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二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一课时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以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简述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提炼美国的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的经验,理性思考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2.难点:了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给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

四、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本节课是一堂典型的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新课。

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在创设情境中,主要以提问的形式展开,尤其是在设置问题时层次性明显。

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本堂课气氛活跃的主要原因。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层层深入,一步步得出结论。

2.不足之处(1)在课堂呈现的形式上: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展开。

教师的提问过于琐碎,呈现一问一答的情形,虽然问题都是学生在回答,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讨论。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过多的采用教材资料,缺乏材料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西欧的复兴与联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欧经济复兴的背景和原因;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应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人口迅速增长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

从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角度理解大众教育的推广。

对城市化,教师应从工业革命导致大量工厂出现,对自由劳动力需求增加的角度,讲解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从人口增加和城市缺乏统一规划两个角度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社会问题,教师应运用图片、影像资料、数据、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新课导入】世界史的轮廓是“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

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提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期?什么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观察图片,说出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在1801年时,法、德两国的人口增长较快,分别达到2735万和2400万。

英、美两国增长较慢,分别是889万和530万。

到1851年时,法、德两国人口依旧增长较快,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超过英国,达到2319万人。

到1881年,美国人口增长超过德、法、英三国,达到5016万,德、法、英三国分别达到4523万、3740万、2597万。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福利制度、教育改革、文化变迁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本质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变化。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的原因。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5.案例分析:以某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社会变化的过程和影响。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发展历史,搜集相关资料,做好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工业化国家的基本发展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工业化国家的崛起,那么,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有哪些社会变化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

内容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课件,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期,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

在思维上,他们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引导。

在情感态度上,他们可能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好奇,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可能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解读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差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景象、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6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各个方面,如工业化的推进、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的普及、科技的突破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史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阐述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如: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原因是什么?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科技的突破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资料《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学设计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第二中学董婷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史实,知道冷战形势下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苏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2.了解赫鲁晓夫在思想上的改革。

3.能结合具体材料和数据,掌握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并且能简要评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探究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局限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2.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总结,明白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赫鲁晓夫的改革。

(二)教学难点:评析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苏联改革对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策略(一)教学方法:采用“质疑──合作探究──归纳”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情境发、分析归纳法、问题探究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

(二)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数据和文字资料。

(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并且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

名师公开课资料《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学设计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第二中学董婷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史实,知道冷战形势下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苏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2.了解赫鲁晓夫在思想上的改革。

3.能结合具体材料和数据,掌握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并且能简要评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探究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局限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繁荣、福利制度的确立、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些内容都是战后工业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对于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三.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繁荣、福利制度的确立、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繁荣、福利制度的确立、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史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3.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国家的新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

内容包括: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新兴力量的崛起,亚非拉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崛起和发展,认识新兴力量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脉络,同时在微观上深入分析具体国家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在二战后的独立运动、新兴力量的崛起以及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兴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2.新兴力量的崛起3.亚非拉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3.小组讨论问题及分析框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包括印度、埃及、印尼等国家的独立斗争。

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是如何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的。

3.操练(10分钟)分析新兴力量的崛起,如中国、日本、巴西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是如何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力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巩固新生政权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巩固新生政权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巩固新生政权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巩固新生政权》名校资料《巩固新生政权》教学设计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县教研室任美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西藏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影响,运用相关史实分析,提高论从史出的能力,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观察、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等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论从史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树立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史实及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的意义和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1.采取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使用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整理相关史料,制作任务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课外书等查阅有关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故事。

名校资料《巩固新生政权》教学设计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县教研室任美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西藏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影响,运用相关史实分析,提高论从史出的能力,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观察、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等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小组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行综合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4.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讨论。

4.视频资料:准备与发达国家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这些国家在战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国家在社会变化中的具体表现和特点,以及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比较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以及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变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分析其社会变化的具体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化国家?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变化情况,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过程。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国家的改革历程,包括匈牙利的卡达尔、捷克斯洛伐克的胡萨克、波兰的盖莱克以及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教材通过这些实例,揭示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最终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分析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东欧剧变的影响和意义也需要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分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探讨东欧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东欧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讨论法:探讨东欧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4.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演变的课件。

3.资料:收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相关资料。

4.视频:准备东欧剧变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简要介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改革的困难。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设计和反思《《“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设计和反思《《“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教学设计和反思《《“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优质课资源《“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浙江省新昌县教体局教研室徐金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能准确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会复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并分析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列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相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史料研习、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理解香港、澳门、台湾与祖国的关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通过演讲、辩论、新闻解读等方法,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运用、展望的学习,体会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通过对台湾问题的展望分析、《乡愁》等诗歌的欣赏,形成胸怀祖国、情系中华的情怀。

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理解其历史意义;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难点:结合现状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教学策略(一)小组探究法:通过“我为祖国统一献计策”的活动,开展课堂讨论,设身处地的思考祖国统一问题。

(二)材料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史料、听录音、看视频,分析祖国统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坚持的原则。

(三)问题导学法:通过“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一国两制”有什么历史意义等问题,深入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四)情感体验法:通过歌曲欣赏、诗歌诵读等方法,体验“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西欧的复兴与联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西欧的复兴与联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西欧的复兴与联合》名师公开课《西欧的复兴与联合》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瞿媛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欧经济复兴的背景和原因;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热点时事的认知角度,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

2.难点: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情况。

名师公开课《西欧的复兴与联合》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瞿媛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欧经济复兴的背景和原因;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放眼世界、关注国际热点时事的认知角度,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西欧经济复兴的同时加强联合的原因和过程。

2.难点:了解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福利国家的出现》
优质课资料《福利国家的出现》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初级中学周玲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叙述福利国家产生的背景及过程,理解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掌握福利制度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材料分析理解西方福利制度的特点;通过辩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西方出现的“福利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如何建设福利制度,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政策创新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点评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制度的措施、特点及影响。

2.难点: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启发式、辩论式,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3.史料解析法──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归纳历史史实、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优质课资料《福利国家的出现》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初级中学周玲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叙述福利国家产生的背景及过程,理解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掌握福利制度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材料分析理解西方福利制度的特点;通过辩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西方出现的“福利
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如何建设福利制度,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政策创新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点评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制度的措施、特点及影响。

2.难点: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启发式、辩论式,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3.史料解析法──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归纳历史史实、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优质课资料《福利国家的出现》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初级中学周玲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叙述福利国家产生的背景及过程,理解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掌握福利制度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材料分析理解西方福利制度的特点;通过辩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西方出现的“福利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如何建设福利制度,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政策创新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点评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制度的措施、特点及影响。

2.难点: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启发式、辩论式,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3.史料解析法──基于丰富的史料,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归纳历史史实、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