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考试重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疾病》考试重点汇总
二、简答题:
1、毛细血管壁得构成:
毛细血管壁由有孔得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GBM)与足细胞(脏层上皮细胞)构成。
2、肾小球系膜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
⑴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环绕得基质构成系膜区,通过内皮与毛细血管腔分开。
⑵肾小球系膜细胞除支撑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外,还有收缩、分泌功能,其上有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得受体,因此可以根据全身情况调节收缩而改变滤过膜得滤过面积。系膜细胞还有吞噬功能,可以清除肾小球滤过得某些大分子物质。
3、肾脏与激素得分类:
①肾脏分泌得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肽与非血管活性激素。
②血管活性肽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内皮素、利钠肽(包括旁分泌得肾脏利钠肽urodilatin)以及类花生酸类物质;
③非血管活性激素包括1α-羟化酶与红细胞生成素等。
4、原发性肾小球病得分类:
⑴原发性肾小球病得临床分型: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③慢性肾小球肾炎
④无症状性血尿或(与)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⑤肾病综合征
⑵原发性肾小球病得病理分型: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包括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增生性肾炎:(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D、新月体性与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④未分类得肾小球肾炎
5、①肾小球病得临床与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并随着认识得深化可找到更多得规律。但二者之间又常难以有肯定得对应关系,同一病理类型可呈现多种不同得临床表现,而相同得一种临床表现可来自多种不同得病理类型。
②肾活检就是确定肾小球病病理类型与病变程度得必需手段,而正确得病理诊断又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
6.多数肾小球肾炎就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一般认为,免疫机制就是肾小球病得始发机制、
7、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得分型:
RPGN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三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
①I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由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GBM)抗原相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
②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因肾小球内循环免疫复合物得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而致病。
③Ⅲ型为少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内无或仅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
④Ⅳ型— ANCA阳性得Ⅰ型
⑤Ⅴ型— ANCA阴性得Ⅲ型
8、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得病理特点:
肾脏体积常较正常增大。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以广泛得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为主要特征。
9、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得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⑴应用血浆置换机分离患者得血浆与血细胞,弃去血浆以等量正常人得血浆(或血浆白蛋白)与患者血细胞重新输人体内。
⑵通常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置换血浆2~4L,直到血清抗体(如抗GBM抗体、ANCA)或免疫复合物转阴、病情好转,一般需置换约6~10次左右。
⑶该疗法需配合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1mg/(kg·d),2~3个月后渐减]及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2~3mg/(kg·d)口服,累积量一般不超过8g],以防止在机体大量丢失免疫球蛋白后有害抗体大量合成而造成“反跳”。
⑷该疗法适用于各型急进性肾炎,但主要适用于I型;对于Goodpasture综合征与原发性小血管炎所致急进性肾炎(Ⅲ型)伴有威胁生命得肺出血作用较为肯定、迅速,应首选。
10、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得高血压治疗目标;
高血压得治疗目标: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尿蛋白≥1g/d,血压应控制在
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尿蛋白得治疗目标则为争取减少至<1g/d。
11、肾病综合征得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引起原发性NS得肾小球病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它们得病理及临床特征如下:
⑴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免疫病理检查阴性。特征性改变与本病得主要诊断依据为电镜下有广泛得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⑵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弥漫增生,依其增生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免疫病理检查可将本组疾病分为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前者以IgA.沉积为主,后者以IgG或IgM沉积为主,均常伴有C3于肾小球系膜区、或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电镜下在系膜区可见到电子致密物。
⑶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较常见得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可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GBM)与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免疫病理检查常见IgG与C3呈颗粒状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系膜区与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⑷膜性肾病: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弥漫性病变,早期仅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见多数排列整齐得嗜复红小颗粒(Masson染色);进而有钉突形成(嗜银染色),基底膜逐渐增厚。免疫病理显示IgG与C3呈细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早期可见GBM上皮侧有排列整齐得电子致密物,常伴有广泛足突融合。
⑸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镜下可见病变呈局灶、节段分布,表现为受累节段得硬化(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等),相应得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免疫病理检查显示IgM与C3在肾小球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足突与GBM分离及裸露得GBM节段。
12、肾病综合征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