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第一课时) Word 文档 (2)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讲义: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教师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讲义: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3291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d.png)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应用,能计算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2.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自主梳理一.物质的量浓度1.在很多情况下取用溶液时,一般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_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单位_______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___________,常用的单位为__________。
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1.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浓度,求其他粒子的浓度。
如是单一溶质的溶液,可根据溶质的化学式计算;如为混合溶液,则据______守恒计算。
2.溶液稀释的计算。
实验室中常要将浓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稀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在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c(浓)·V(浓)=______________的式子进行计算。
一、1.体积2.体积物质的量mol·L-1二、1.电荷2.c(稀)·V(稀)预习检测1.(2022年陕西陈仓区期中)某同学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为0.0059mol·L-1。
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A.溶解度(S)B.物质的量浓度(c)C.质量分数(ω)D.摩尔质量(M)【答案】B【解析】葡萄糖为0.0059mol·L-1,涉及单位为mol·L-1,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溶解度的单位为g,质量分数无单位,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答案为B项。
2.(2023年江苏省海门中学期中)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铝、氯化镁、氯化钠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2∶3B .9∶4∶1C .3∶2∶1D .1∶1∶1【答案】C【解析】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化学式中含有离子的个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 3、MgCl 2、NaCl 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1×2)∶(1×1)=3∶2∶1,与溶液的体积无关;答案选C 项。
物质的量浓度(2)
![物质的量浓度(2)](https://img.taocdn.com/s3/m/7f6efede76eeaeaad1f330a5.png)
c浓V浓 = c稀V稀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12mol / L V 1mol / L 0.25L
V 0.021L 21ml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和溶质 的物质的量三者之间的换算
2、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 (1)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1V1 = C2V2
(稀释定律)
V可以用升,也可以用毫升,但V1、V2必须一致
n(溶质) = cV
L
Vρc% n(溶质) = M mL
m(溶质)= cVM m(溶质) =Vρc%
练 习: 配制500mL 1mol/L的稀硫酸,需
1000× 1.02 × 1.56% c= 160
思 考:
用V升水制取浓度为a mol/L、密度 为 g/ml的氨水,需要标准状况下 22400aV 的氨气为 1000-17 a 升。
n溶质 c= V溶液
a=
x 22.4
x ×17 + 1000V 22.4 1000
思考: 配制250ml 1mol/L HCl溶液,需要
联系
c(mol/L) × 1L × M(g/mol) c%= ×100% 3 3 1000 (cm ) × ρ(g/cm )
区别:
质量百分比浓度:100g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1L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
2、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1000 (cm3) × ρ(g/cm3) × c% c(mol/L) = M(g/mol) × 1L c(mol/L) × 1L × M(g/mol) ×100% c%= 3 3 1000 (cm ) × ρ(g/cm )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75050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5.png)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3.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4.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根据实际问题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例应用物质的量浓度;
2. 综合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授;
2. 讨论;
3. 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25分钟)
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去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通过板书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3. 实例演练
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讨论(1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实例演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和深入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例演练时要采用多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中职基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全3课时)
![中职基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全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4d23d3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7.png)
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授课
班级
上课
日期
课题
单元三:任务一 物质的量浓度(3)
教学
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节约的理念、安全的意识、
合作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
重点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
正确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师指导]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结:
稀释定律: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练习】下列各溶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B)
(A)4L 0. 5 mol/L NaCl溶液
(B)1L 0. 3 mol/L Na2SO4溶液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557e4c96529647d2728529a.png)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重点难点: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公式c=nv的运用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法、教学过程:练习一、1、已知在0.5L NaCl溶液中含有0.5mol NaCl,则1LNaCl溶液中含有NaCl mol.2、已知在2L NaOH溶液中含有4mol NaOH,则1LNaOH溶液中含有NaOH mol.3、已知在4H2SO4溶液中含有12mol H2SO4,则1LH2SO4溶液中含有H2SO4 mol.4、已知质量分数为98%H2SO4的密度为1.84 gml,取一定量的H2SO4与2 mol的Zn 反应。
问怎样取?取多少?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单位:molL或molm33、1molL表示的意义: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练习二、1、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是表示:1L溶液中含 molNaOH,即含有克NaOH。
2、把58.5gNaCl溶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液为1molL,对吗?3、配制0.5L,1molL的盐酸需 molHCl,即需标态下HCl气体 L,现有73克HCl溶在适量水中,现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小结: 4、公式:c b=n b vn=NN a = mM = c·v练习三、1、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白:溶液体积溶液名称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名称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2L 硫酸溶液4mol250ml 氢氧化钠120g氯化氢73g 2.5molL 10ml 氯化钠溶液氯化钠0.25molL 氢氧化钡溶液0.5molL2、从1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钠 mol,相当于克氢氧化钠。
3、将8g氢氧化钠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结:(1)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不是质量,而是物质的量,溶液是体积。
化学:1.2《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新人教必修1)
![化学:1.2《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新人教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51719374a7302768f99391f.png)
课堂小结
作业
〖学生操作〗利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进行操作。
〖引导分析〗上述方法的可操作性。
〖设疑过度〗如果要想知道50g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你需要知道什么量?如果只知道溶液的体积,就可知道该溶液中溶质的量,应该需要知道什么样的物理量?
〖出示课题〗
§2-3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2、数学表示式:
〖综合训练〗
1、在标准状况下,44.8L HC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 1L溶液中含有6.02×1023个蔗糖分子,求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小结〗二、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基本计算关系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数目
标准状况下溶质的体积
讨论5: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学科
化学
课题
物质的量浓度(第1课时)
课程
人教版教材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作者
张学瑞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物理量的形成。
2、初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3、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概念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任务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表示浓度的物理量,本节课教学以“浓度”为知识的生长点,先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体会到对于液体量取体积比称其质量更方便,再联想到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实事,从中认识到“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学习的必要性,使学生能自然地接受概念。再通过问题讨论、据概念简单运算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从而达到对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思维的训练。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865001bed5b9f3f90f1c98.png)
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
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
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
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
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
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
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
【精品教案】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21物质的量浓度(1)
![【精品教案】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21物质的量浓度(1)](https://img.taocdn.com/s3/m/7890af6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1.png)
2.2.1物质的量浓度教材从实际生产中的量应用引入新课:物质的量浓度,介绍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同时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做为溶液定量分析的基础实验,让学生知道在定量分析中要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入手。
通过“化学反应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按照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进行定量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与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比较,提高知识迁移、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精度较高定容仪器的使用,增强实验创新能力。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知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计算公式及在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多媒体课件、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碳酸钠溶液“视频知识回顾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
请思考:1、计算溶液质量百分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引入新课: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定量研究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比是一定的。
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制要确定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就必须知道溶液的组成。
例如: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时,酸溶液提供的H+和碱溶液提供的0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在实验室中,我们需要知道一定体积的酸碱溶液中所含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才能了解反应能否恰好完全进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板书: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符号:c B单位:mol▪L-13、表达式:c B = n B/V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指的是一定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https://img.taocdn.com/s3/m/da63cfd80975f46526d3e12e.png)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目标与素养:1.初步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方法,拥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w (溶质)=m (溶质)m (溶液)×100%。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符号:c B ,常用单位:mol·L -1。
(3)表达式:c B =n B V 。
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中,V 表示溶液的体积,在进行简单计算时,一定要辨析所给体积是否为溶液体积,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1)98 g H 2SO 4溶于1 L 水中配成溶液即得到1 mol·L -1的H 2SO 4溶液,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提示] 不正确。
单位体积溶液强调的是溶液的体积。
将98 g H 2SO 4(即1 mol)溶于1 L 水后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 L ,故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1。
(2)从500 mL 2 mol·L -1的NaCl 溶液中,取出100 mL ,则这10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含有的NaCl 为多少摩?[提示] 2 mol·L -1,0.2 mol 。
(3)500 mL 1 mol·L -1的NaOH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提示] 0.5 mol,20 g 。
(4)1 mol·L -1 Na 2SO 4溶液中Na +和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提示]c(Na+)=2 mol·L-1,c(SO2-4)=1 mol·L-1。
1.2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解析版)
![1.2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ebf90eb84ae45c3a358c5b.png)
1.2物质的量浓度考纲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教材知识层面]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符号为c B。
2.表达式:c B=n B V;3.单位:mol·L-1或mol/L。
4.相同浓度溶液中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现有两种溶液:①1 mol·L-1KCl溶液、②1 mol·L-1 BaCl2溶液,请用“相同”或“不同”填写下表:[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及简单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有两个因素决定,即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要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再者,也要注意溶质浓度与具体所含微粒浓度的关系。
(1)描述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积。
(2)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根据密度计算溶液体积的单位一般是mL,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计算,如1 mol·L-1的Al2(SO4)3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而是2 mol·L-1。
[典题示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1 mol溶质的任何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2)配制1 mol·L-1NaCl溶液1 L,其方法是: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
()(3)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粒子数一定相同。
()(4)1 L 0.5 mol·L-1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1。
()(5)从1 L 0.2 mol·L-1的NaOH 溶液中取出10 mL ,这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 -1。
( )【答案】(1)× (2)× (3)√ (4)× (5)×命题点2 考查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突破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1)牢记定义式,灵活利用守恒推导。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00c82c050876323012129c.png)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内容标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习要求上看,要求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常用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本节课内容属于工具性概念,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今后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如下: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新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欠缺。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自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探索新知的喜悦,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其单位摩尔。
⑵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⑶初步学会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情景、增强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⑴物质的量的单位及其概念。
⑵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类比迁移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一、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dd8a1733687e21af45a9e6.png)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2NaOH~H2SO42mol∶1mol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
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
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
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板书】一、物质的量浓度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投影】课堂练习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 /L。
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9e98df51e79b896902262b.png)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 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内容:内容1:知识讲解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1L溶液里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摩每升(mol/L或mol·L-1)。
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也常用公式表示。
2、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的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且以升为单位),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3)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4)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不同时,则所含溶质物质的量也不同。
(5)根据,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物的量相同。
但是溶质微粒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这要由溶质能否电离以及电离所产生的离子数目来确定。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所用主要仪器①若溶质为固体时,需托盘天平(附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②若溶质为液体或溶液时,应将托盘天平和药匙改为量筒,其它仪器不变。
(2)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容量瓶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有大小各种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等。
①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容量瓶不能用以溶解物质,也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此应先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然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不能把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
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当在20℃左右。
④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须选用与要配溶液体积相同规格的容量瓶。
⑤观察所加液体是否达容量瓶的刻度线时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干。
⑥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3)配制步骤①计算:按要求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若溶质是液体或溶液时还要换算成体积。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0018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1.png)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
2.使学生掌握相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必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5.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术,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教课要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
2.相关物质的量浓度观点的计算。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必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课难点正确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课方法解说、比较、练习、实验、概括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及其运算。
第二课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与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第三课时: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术。
●教具准备投影仪。
容量瓶 (500 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滤纸、 Na2CO3固体、蒸馏水。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前言]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常常要使用溶液。
溶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
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是此中的一种。
今日,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一、物质的量浓度[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大家阅读课本55 页第一部分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后回答。
[学生阅读,总结][师]请大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并说出它的符号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 c(B)[问] B 的含义是什么[生] B 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
[师]对!其不只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还可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电离出的离子。
[问]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我们也能够简化为一个代数式,如何表示[生]物质的量浓度c(B)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n(B)与溶液的体积V 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二、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配制250mL0.5mol/L的NaCl溶液。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6.定容7.摇匀
教案设计
课题:物质的量浓度
授课人:杨志辉
设计时间:200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