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先秦至明清前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共149张PPT)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高考总复习·历史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规律:(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 生产关系的形式。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是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2)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是铁器、 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 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4)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5)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1)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 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2)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 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高考总复习·历史
4.视角透视
角度
认识
唯物 史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 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唯物史观
阶级 孔子、老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体的利益,其
史观 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源 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 表 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
马法律不断演变并得到完善, 现 文明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罗马法律体系。博大而缜 (3)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逐渐
密的罗马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近现代欧 ,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高考总复习·历史
5.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文学艺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
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阶段特征: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的大动荡,隋唐(581~907年)和宋元(960~1368年)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进入全面繁荣阶段,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全面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阶段特征: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高中政治!每天都有干货知识~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二、历史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4)权限: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公有制)
夏、商、 西周 (井田制)
内容:①土地属于国家,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 转让与买卖。②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③庶民 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 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认 知 深 化
封建 政治
社会 习俗
思想 观念
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 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 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 传统观念及祭祖扫墓等
“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 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 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任人唯亲等现象
一方面把族权、_____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 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 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 作 维护政权的作用 用 另一方面,宗法制度本身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当 社会生产资料基本分割完毕后,它就无法应付不断滋 生的新贵。同时,“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做法,也是 与政治机制不断更新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联系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 手工业
政府直接
军用品和官
不在市场
至明代前期占据 主导地位,代表
经营
府、贵族的 流通
中国古代资料--总结政治、经济、文化史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大体上分为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每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①经济方面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政治方面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③思想方面。
一)政治: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二)经济:分为农业、手工业原始社会、夏商时期:农业:①农耕经济在黄河、长江流域出现,种植格局是;②主要是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即千耦其耘。
手工业:①新时期的彩陶、、;②官营手工业;③西周后,丝织工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①出现铁农具、牛耕;②水利设施有、、;③小农经济出现:记住其原因、特点、评价。
(重点记忆)手工业:①出现冶炼生铁;②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
③战国时提出政策。
④国家四民:工、商、士、农。
三)文化:思想家: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孙子(记住其主张)科技:殷商时期关于日食的记载;对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春秋时期的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文艺:汉字有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绘画有新时期时代的绘画;诗歌有《诗经》、楚辞。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220年)时代背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一)秦朝(重点记忆)1、政治方面: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等。
其特征是。
2、经济方面: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方面:“书同文”,以为基础,同时流行。
秦始皇采取的具体措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长城、设驿道;焚书坑儒;二)汉朝(尤指汉武帝时期)1、政治方面:①为加强皇权,实行中外朝制度;②为加强中央权力,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削弱封国实力);设刺史监察地方(削弱郡县实力)。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 文化
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考纲导航】
最新 考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抓住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一条主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最有 影响力的政治制度; 两个重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中 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二是明清时期君 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高考会重点考查我国早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同时考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趋势。
考点5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1、选官制度的演变 2、监察制度的演变 规律总结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才
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 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
预测演练
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 “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预测演练
2、下列图一到图三三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用来论证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 文化
第3课时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一、【考纲导航】
最新 考纲 复习 提示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5、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6、汉字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7、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思想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的演变;掌握一个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 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2、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国古代在 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为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历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高考历史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高三全册历史
第一单元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先秦、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了奠基的作用。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1|先秦时期的政治[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周朝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探究一:当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是皇帝顾问内侍机构,内阁成员开始参与军 国大事的商讨,后有票拟权(帮助皇帝起草奏章的批复意见),但 始终无决策权。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长官, 权限大小取决皇帝。 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 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 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无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 一人裁决。
(3)作用:“启”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舆论准
备,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明清儒” 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
出现上述差别的根本原因:在17、18世纪欧洲资 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程度比中国高。
探究六:清代京剧
短文改错
京剧是在徽戏和昆曲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戏、秦腔等戏曲剧种 汉戏 昆曲
(2011年广东文综) 5、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 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 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B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2011年广东文综) 6、 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 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 毋庸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主要是因为 A.晋商财力雄厚 B.小农经济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④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
探究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的对比
都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批判。 1、相似之处:
2、不同之处:
(1)地位:“启”成为17、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流;“明
清儒”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2)性质:“启”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明清儒”
高考历史复习第1讲第1课时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19
目录
知识梳理
易错易混
(3)成就
冶铜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冶金业
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制瓷业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丝织业
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养蚕技术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能生产 斜纹提花织物
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弊端:土地兼并问题。
原因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答案
危害
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17
目录
知识梳理
易错易混
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A.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B.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
组织形式 生产目的
5.“自给自足”中的“足”就是“富足”。 错误。“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得非常艰苦。
23
目录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先秦时期的经济 三、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24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解识记 易错易混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概念 (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2)“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意义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4)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先秦至明清前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共149张PPT)
例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先秦时期
制度文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出现
宗法制、分封制、县制等
物质文明: 农业文明的建立
农业、手工业、商业状况
精神文明: 传统思想文化的兴起
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传统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活动探究:知识点的运用
3.主题:孔子的光辉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 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 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 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儒家的一些价 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3)康熙帝为什么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
答: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汉代取得
正统地位以后的近两千年的时间里, 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 整个思想界占有统治地位,也影响着 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儒家学派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 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4)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 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孔于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 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 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 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 世精神等都体现出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 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 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
高考历史助力优质资料《中国古代史各阶段阶段特征及经济政治文化概况》
①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水排(东汉
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②纺织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③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成熟的青瓷。
商业 (1)“市”的形成和发展
汉代: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 9 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市、坊界限分明
政 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治 九品中正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 农业 济
①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②曹魏时,马钧设计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
手工业
①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6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②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夏、商、西周(前 2070~前 771)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国家产生和完善
政治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
3.西周宗法制
经济 1.土地制度:国有(井田制)
2.农业: 生产工具(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
耕作方式(集体耕作)
3.手工业:“工商食官”、青铜业繁荣、冶铁业(西周晚期)、瓷器(商朝)、丝织
4
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
从分裂割据、若干个民族 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 一
一、宋朝(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6)
(一)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中 央 官 制:削
特点及其评价
相权
(1)重文轻武、文人
治国。
有效地巩固了统一,
但造成军队战斗力的
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
高考历史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复习点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一、先秦时期: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勃兴时期。
二、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宋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专题三、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 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二、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题四、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四、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五、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专题五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
专题六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
一、20世纪上半期经济模式的探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17
二、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美苏争峰、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
1945年至今。
是两种社。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课件
n 时空坐标
农
业
n 时空坐标
手工 业
n 时空坐标
商
业
n 时空坐标
经济 政策
一、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发展概况
1、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社会 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时间
生产 工具 耕作 方式
距今七八 千年前 简单石器
.
21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
奴隶
级西 制周 度分 示封 意和 图等
22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拓)展西:周理建解立“:家国同构” (二(1))“制家度国建同设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
面2的、共宗同法性制,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32))宗特法点制与①②分核确封心立制是了嫡严互长格为子的表继大里承宗。制、嫡;小宗长体子系世(袭大王小位宗是,是 :君主,也是宗相对族的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
① 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 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民族 凝聚力)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 上是从的作风等 。
形成了两类人,农民和地主,地主. 剥削农民
系
19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建立: (二)制度建设:
1、分封制
(6)瓦解破坏
A、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基础回顾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政治:南方士族地主政权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迁入中原,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加速民族融合。
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南方不断发展;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
⑤艺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巩固。封建社会的政治理念最终确立。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②元: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地方设行省制度。
③王安石变法:背景: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庆历新政的失败;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内容: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
影响:积极、消极。
经济:①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②手工业:宋的地方瓷窑,元的青花瓷。
③商业:宋:市坊界限打破,时间限制打破;纸币使用;对外贸易发达。
思想文化: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结构:
政治:①秦(创立):核心:皇权至上;中央: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县制。
②汉(巩固):中央:中朝、外朝制度;地方:郡国并行制度、刺史制度。
经济:①农业:政策:秦肯定私有制 汉初“休养生息”。
技术:耧车、藕犁、代田法、区田法;农书:《氾胜之书》。
②科技:科技发达。
③文学:唐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巩固
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阶段 (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 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奴隶社会阶段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 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 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 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 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 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 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 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 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 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 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答案:① “仁”是孔于思想的核心,主张以爱 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 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②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 理道德观,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但在 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离激烈的社会变 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材料四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⑷有人说当今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倒 退到了封建的小农经济状态,你如何看?
答: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观点描述) ,仅看到了表面现象,没看到根本差异 (观点阐释:错在哪儿了)。 (结合史实论证)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的不改 变土地国有制,把土地生产经营权赋予 农民个人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社会 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封建性私有制 的小农经济有明显差异。
答: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 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 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 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 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 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 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答: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
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 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 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 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 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 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 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 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 怎样? 答: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 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
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 时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 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包括该时代的经济、 • 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 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 中国近代史: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949年 新中国成立。 中国古代史 • 中国现代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先秦至明清时期 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考纲要求
• 1商周时期的政治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6手工业的发展 7商业的发展 8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 ”和“海禁”政策 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0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思想 11宋明理学 1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3科技成就 14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 展 15文学成就 16京剧等剧种的产生的发展
古代通史概述—中国古代史
朝代歌: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一、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起源和奠基时期)
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形成和发展时期)
返回
知识梳理
政治 西 周 分封制 宗法制
大变革: 诸侯争霸、 分封制崩 溃、奴隶 制向封建 制过渡、 各国变法
农业
经济 手工业
商业
青铜农具、 青铜铸造业、 石器锄耕、 晚期有铁器、 斜纹提花织物 井田制
铁犁牛耕、 官营手工业 土地私有 继续发展、 制的确立、 冶铁业发展 小农经济
春 秋 战 国
课标要求
•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 文明发展的贡献。 •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 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
(3)康熙帝为什么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
答: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汉代取得
正统地位以后的近两千年的时间里, 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 整个思想界占有统治地位,也影响着 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儒家学派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 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4)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 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孔于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 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 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 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 世精神等都体现出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 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 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
例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先秦时期
制度文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出现
宗法制、分封制、县制等
物质文明: 农业文明的建立
农业、手工业、商业状况
精神文明: 传统思想文化的兴起
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传统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曲折发展时期)
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鼎盛时期) 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
(继续发展时期)
六、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
(繁荣与危机并存)
通史体系下的一般复习方法
1、根据文明史观,划分历史阶段; 2、按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 明三大角度进行归类和整理; 3、进行必要的古今中外文明的联系。
先秦
秦汉 封建 社会 初期
魏晋
隋唐 封建 社会 鼎盛
宋元
明清 封建 社会 衰落
前221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发展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一、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起源和奠基时期)
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形成和发展时期)
封建城市 兴起、政 治中心发 展为商业 中心
思想、:商:甲骨文 ;周:金文 绘画:原始:彩陶画(自然质 朴,不失浪漫) 春秋: 孔子、老子;《诗经》 战国: 百家争鸣;楚辞;帛画(浪 漫神秘,不失古拙) 四大发明: ①指南仪器: “司南”。 ②火药的原 料知识
返 回
注:思考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现代史 (社会性质)
世界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整体认知
古代通史概述—中国古代史
1.朝代记忆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按社会形态梳理 原始社会:远古人类和氏族公社时期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过渡时期) 封建社会:春秋战国(过渡时期) 秦朝 —— 清朝(鸦战前)
古代中国
原始社会
170万 年前 公元前 2070年 ※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公元前 公元前 770年 221年 ※ ** ※ * 公元前6 公元前6 公元7 世纪初 世纪末 世纪 古 古 希 罗 腊 马
1840年 * * ※ 公元14 公元18 世纪 世纪
中 世 纪
古代世界
文 艺 复 兴
启 蒙 运 动
3.重要时间: 公元前2070 夏的建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春秋战国 公元前221 秦的建立 公元581(隋朝) 618---907(唐朝) 公元1276(元)1368(明)1644(清) 4、重要内容: 政治文明:三大内容(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 物质文明: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重要政策 精神文明:一个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科技文化
活动探究:知识点的运用
1.走近西周政治文明 步骤一:识读图示,走近西周 下面两幅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西 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请判 定图一、图二分别指的是哪一制度? 并在图中A、B两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以 完成两图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