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_左传_国语_天象纪事的史料价值
简论《左传》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简论《左传》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的历史文学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左传》里面有丰富的学术思想。
《周易》的《文言》的头几句就来自《左传》。
实践中不少史料需要《左传》来印证。
(2)《左传》就是我国第一部故事情节详尽的编年史著作。
2、简介《左传》就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故事情节详细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表示《左传》,就是为《春秋》搞注释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齐名“春秋三传”。
《左传》既就是一部战略名著,又就是一部史学名著。
3、主要内容《左传》就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关键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诸公次序,内容包含诸侯国之间的朝见、会盟、征讨、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存有关键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弱,评论。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就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4、明显的文学特点一、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它总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着重叙说和描写。
如写《晋公子重耳之亡》虽时间跨度长,故事情节复杂,可选材布局恰当。
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无不富于戏剧意味,寺人披高密、竖头须请见的穿插又使人感觉离奇变幻。
作者从正面、侧面,暗写、明写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重耳的形象,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逐渐磨练成一个有勇有谋的政治家。
_国语_的性质与价值_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
2006年1月第8卷 第1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 iangs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Jan.2006Vol.8No.1《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黄 丽 丽(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上海200001)[摘 要]《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
从近二、三十年出土文献中的“语”类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国语》是先秦“语”类作品之集大成,是我国国别史的始祖,对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对中国史学史上历史的文学化和文学史上文学的史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语;出土文献;性质;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06)01-0043-06 《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
首先,《左传》在传统图书分类中被尊为经书,《国语》却被列入杂史类;其次,《左传》之文采向为人所称颂,古今喜爱甚至痴迷《左传》的人极多,而《国语》则被讥为“文词支蔓,冗弱无骨”,与《左传》“黑白迥殊,云泥远隔”(崔述《洙泗考信录馀录》),读者喜好的程度简直有天壤之别。
然而近二、三十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以前是否充分认识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它在中华文化史上究竟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地位?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国语》是先秦“语”类之集大成,先秦“语”集之最(一)“语”是先秦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国语》其书,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屡次提到。
《十二诸侯年表序》云:“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
”《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国语》,顾名思义,就是列国之“语”。
以前“语”这种先秦文化的特有载体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因为那时所知道的“语”只有《国语》和《晋书・束皙传》所载的汲冢竹书言晋楚事的“国语”三篇。
试论史传文学中的虚构现象--以《左传》、《史记》为例
试论史传文学中的虚构现象--以《左传》、《史记》为例束振文【摘要】史传文学中偶尔会出现虚构现象,这些虚构往往是史家有意为之。
钱钟书先生认为,这是因为信史难征,史家不免设身处地,代古人而言。
但有些细节仍未交代清楚。
首先,历史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历史与历史文本之间必然会有距离。
其次,历史的虚构是以史实为依据的推理。
同时,也有史家价值观的寄托。
从这些角度,我们能够更有条理、更为清晰地来看待历史的虚构这一问题。
%Fictional phenomenon sometimes appears in the historical and biographic literature . And these phenomena are usually written by historians deliberately . Qian Zhongshu thought it was difficult to seek the reality , so historians chose to be as a spokesperson for the ancients . But he didn't give us detailed analysis . First , history can't be reappeared completely , which leads a gap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the historical records . Second , historians' reasoning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 It also reflects the historians'values . From these perspectives , we can treat the historical fiction methodically and clearly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历史文本;历史虚构;史家【作者】束振文【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历史历来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简述左传的史学成就
简述左传的史学成就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其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的历史素材:《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约 500 年的历史,包括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这些素材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精细的叙事风格:《左传》的叙事十分精细,对于每一个事件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这种精细的叙事风格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3. 高超的文学价值:《左传》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文字优美,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 独特的思想内涵:《左传》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和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左传》的史学成就非常高,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思考题(再版)
⑤表:用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错综复杂的史实。
3、简述《史记》的史学成就。
①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②内容极其丰富多彩;
③对许多人物评价公允;
④反映了广阔的历史时代和历史内容;
⑤包含着司马迁一些进步的历史观。
三、材料阅读
1、《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五章
√2、《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李焘撰,今本定为五百二十卷,是继《资治通鉴》而写作的一部著名编年史,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开始至宋钦宗靖康元年止,记载了北宋王朝长达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李焘自谦不敢续《资治通鉴》,故命名为《续资治通鉴长编》。
√3、《续资治通鉴》
清毕沅主持编撰,共二百二十卷,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文集约百数十种,记述详明,文字简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为精确,元代部分较为简略。其书上接《资治通鉴》,下迄元代。
二、简答
1、简述《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所记内容,主要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轶事琐语,辑录成三十六门,开了后代专事搜访旧闻近事而写述的笔记、野史的风气。
2、简述《水经注》的学术价值。
①保存了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
②文字优美、生动;
三、材料阅读
1、《世说新语•汰侈》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通典》
《通典》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唐代史学家、政治家杜佑撰。《通典》确立了中国史籍中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的典制体,开辟了史学著述的新途径。在《通典》的影响下,《通志》、《文献通考》等书相继问世,为研究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试论_左传_国语_天象纪事的史料价值
史 学 月 刊 2009年 第1期・专题研究・试论《左传》《国语》天象纪事的史料价值张培瑜(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江苏南京210008)[关键词]《左传》;《国语》;日食;五星;天象纪事[摘 要]《左传》《国语》并称《春秋》内、外传。
经过对春秋内、外传的日食和天象记载作初步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左传》《国语》记载的岁星位置、灭虢天象、《国语・周语》伶州鸠所述伐纣天象等等,均非观测实录,都是战国后人据传闻并依后来时代的天文知识推算附入的,尤其不能根据伶州鸠所述伐纣天象推求克商年代。
太史公采用《左氏春秋》《国语》等大量史实来撰写《史记》的两周历史,却完全没有选用现存本《左氏春秋》《国语》特有诸多天象记载中的任何一条,这是非常值得后人深思的。
[中图分类号]K05;K0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20214(2009)0120068211Primary R esearch on the V alue of the CelestialPhenomena R ecorded in Zuozhua n and GuoyuZHAN G Pei2yu(Purple Mount ai n Observatory,Chi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N anj ing210008,J iangsu,China)K eyw ords:Zuoz huan;Guoy u;solar eclip ses;five principal planets;celestial phenomenaAbstract:Zuoz huan and Guoy u are important documents.Zuoz huan replenishes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Zuoz huan and Guoy u,mutually complementary,are documents of companion volumes.The celestial phenomena recorded in Zuoz huan and Guoy u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the J upiter location,the phenomena about the war against K ing Zhou and the destruction of state Guo,and so on,were not authentic records at all.They were calculated in accordence with the hearsay by later generation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o we cannot inquire into the year of King Wu’s conquest over Shang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cords.Sima Qian adopted a great quantity of historical facts recorded in Zuoz huan and Guoy u to write the history of Zhou in Shiji,but he didn’t use any of the numerous peculiar celestial phenomena recorded in Zuoz huan and Guoy u. This really provides food for thought. 《春秋》又称《春秋经》,是春秋时代鲁国史官撰写的编年史。
左传的历史文学价值
左传的历史文学价值《左传》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瑰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
其不仅展现了我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演变,还揭示了社会风俗、人物性格、国家政治、文化认识和时代风貌等内容。
因此,《左传》在历史、文学、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历史价值1、《左传》详细地描述了我国春秋时期各国交往、战争、变迁的历史事实,记录了许多关于国家制度、战争制度、耕战之间的关系、地位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左传》以中心人物鲁国公叔牙身上记载了各国之间秉持的不同价值观和文化特征,对当时的文化体系和时代风貌有着深刻的反映和阐述。
3、《左传》全面地记录了春秋时期国家的兴衰,深入描绘了国家的灭亡和王朝的建立,以及各种政治变动的历史事实,成为历史研究者研究春秋时期及其前后时期的重要史料。
4、《左传》以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展现出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情况,对于了解历史、揭示社会现象、理解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文学价值1、《左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语言流畅,文字简洁,行文精绝,浑然天成。
其内容既具有历史价值,又溢彩文学之韵。
因此,《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左传》以叙事为主,同时也包含了诗歌、歌颂和议论等多种文学形式,大量运用了比喻、借助、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现象,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左传》不仅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入手,更从人文的角度描绘了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使得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读之令人陶醉、居之令人思考。
三、文化价值1、《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国家政治、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左传》所包含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人文思想,都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儒家文化和学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地位。
《左传》与《国语》记事体例
《左传》与《国语》记事体例
《左传》和《国语》在记事体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左传》以编年体为主,而《国语》则以国别体为主。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主要记录了春秋时期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81年)之间254年的历史事件。
它围绕“争霸”这一春秋时期的中心事件,以鲁国历史为主线,同时兼顾其他诸侯国的历史。
在记事方式上,《左传》采用了编年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历史事件。
这种编年体例使得《左传》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比之下,《国语》则以国别体为主,按照不同国家来组织历史事件。
它主要记录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
与《左传》不同,《国语》并没有以鲁国为主线,而是以各国历史为线索,展示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面貌。
在记事方式上,《国语》采用了国别体的方式,按照不同国家来组织历史事件。
这种国别体例使得《国语》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春秋时期的历史面貌。
总体来说,《左传》和《国语》的记事体例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何异同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何异同通过阅读作品,试比较《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何异同?答:不同:叙事:一、《左传》:1.《左传》发展了《春秋》的笔法,不在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现起道德评价。
2.《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
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3.《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但倒叙和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如“宣公三年”。
4.《左传》叙事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其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后果。
城濮之战的介绍等。
5《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
如在总结城濮之战的经验是“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6《左传》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是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
二、《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
以记言为主。
《国语》也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
把重点放在大量的议论文字上。
但《国语》也有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叙事。
如《晋语》前四卷对晋献公诸子争位的叙述,展示了春秋时期一场复杂政治斗争的生动画卷,描绘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反应了《国语》叙事的成就。
三、《战国策》1.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的达到辩说的目的。
《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从切身的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
2.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说辩的说服力。
“画蛇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
写人:《左传》1.《左传》由于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时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时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国语》《左传》比较略论
《国语》《左传》比较略论国语和左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两者有着相同的文化根基,却有着不同的文学特色。
首先,我们从《国语》和《左传》的性质入手,《国语》是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主要收集来自诸子百家的大量思想论断、传说故事和礼教记载,它为研究古代思想、礼教、生活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及必要的研究依据。
而《左传》是中国的古代史记,以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周朝王朝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包括了古代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等记载,为我们了解古代政治、文化等提供了宝贵参考资料。
其次,我们从《国语》和《左传》的文学特色来看,《国语》作为一部经典,其内容以礼仪、尊师、谨慎及修身等道德准则为核心,具有浓郁的古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文学表现方面,语言简洁精辟,结尾多出现不尽相同的论述,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思想内涵。
而《左传》作为历史记录,在文学表现上追求节俭、客观、简明,以娓娓动人的文字勾勒出当时的政治、文化的盛,具有很强的历史见证意义和历史史料价值。
最后,我们看到,《国语》和《左传》同样是一部中国古典文献,但是它们的性质和文学特色却大不相同。
从性质上讲,《国语》是古代经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思想论述、传说故事和礼教记载,而《左传》是史记,主要记录了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等记载。
从文学特色上讲,《国语》以礼物、尊师、谨慎及修身等道德准则为核心,具有浓郁的古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左传》则追求以节俭、客观、简明的文字勾勒出古代政治、文化的盛,有很强的历史见证意义和历史史料价值。
总之,《国语》和《左传》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文史著作,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令人敬佩。
我们应该多加珍视它们,以继承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使其永葆古朴之美,永恒耀目。
文史小知识:《国语》漫谈,《国语》在历史中的地位
文史小知识:《国语》漫谈,《国语》在历史中的地位文史书目答问·《国语》漫谈尹衡《国语》漫谈尹衡在先秦典籍中,受责难最多的,恐怕要数《国语》了。
唐代柳宗元写《非国语》,一写就是六十七篇。
清人崔述在他的《洙泗考信录余录》里,绐《国语》下了个“荒唐诬妄,自相矛盾”、“文词支蔓,冗弱无骨”的考语,更是从史和文两个方面,把《国语》一笔抹倒。
综观古今学者的种种责难,有许多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确实看到了《国语》的缺陷;而有的则失之偏颇,失之公允。
那么,究竟应当怎怎样评价《国语》呢?这还得从它的材料来源和成书过程说起。
原来,春秋时代有两种史官,一是太史,执简册以记事;一是瞽矇,凭口传以记言。
徐中舒先生认为,这是原始社会刻契和传说的发展,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历史。
《国语·楚语》所说“史不失书,矇不失诵”,就是说的这种制度。
太史所书叫做“春秋”,瞽矇所诵叫做“语”。
“春秋”、“语”都是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
到了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公室衰微,史官流散,私学兴起,文字史记和口头史记同时外传,并师承授受,开始是记录下来,然后再经整理编排,加工润色,写定成书,源于太史简册而成书的是《左传》,源于瞽矇口诵而成书的便是《国语》,而太史记事,瞽矇记言,这正是《左传》事多于言,《国语》言多于事的原因。
《国语》的具体成书年代已不能确考。
书中有涉及到楚攻越,杀越王无疆能的事,说明其中一些篇章当成于公元前335年之后;又据《晋书·束皙传》,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从魏襄王墓中掘出一批竹书,内有《国语》三篇,而同时出土的《竹书纪年》终记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并称魏襄王为“今王”,可知《国语》的某些篇章成书于此前。
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判定,《周语》全书的成书年代大约即在这个时期。
既然如此,司马迁所持“左丘失明,蹶有国语”的说法便靠不住了,因为,如果这个“左丘”就是指《论语·公冶长》里的那位左丘明,这位生活于春秋晚期的左丘先生,是绝对不可能再活一百多年,到公元前335年以后去写《国语》的。
论《国语》在先秦历史语法研究中的史料价值
还出 版
即如
一
而 专门 就
国 语 》 的 语 言 加 以 研 究 的 论著
《
前 尚不 多见
。
不仅 如 此
,
般 古 代 汉 语 著 作 在 列 举例 证 时 也 较 少 提 到
例 句 堪 称宏 富
国语》
“
:
以
《
《
马 氏 文 通 》 而论
、
,
其援 引 古代典籍 的
、
马 建忠 在 本 书 序 言 中 这样 说
使 医鸩 之
,
不死
,
医 亦 不诛
(
《
鲁语上 》
)
前 两例 为词类 活 用
,
第
两 例 是 代 词 宾 语前 置
,
第
(
例 属 判断 句
,
末
一
例
“
医
亦不诛
”
为 被动 句
,
语言 不是静 止 的
它 始 终 是 伴 随 着 时 间 的 流 动 和社 会发 展 而 发 生 着 缓慢 的 变化
这种 变 化
也 必 然 会 反 映到 特 定 时 代 的 书 面 语 言 中 来
,
实词 常 常发 生 词 类 上 的 活 用
,
疑 问 句 和 否定 句 中
,
代 词 宾 语 必 须前 置
,
,
判断
句 不用 系词 而 由 名 词 或 名 词性词 组充 当 谓语
以 及 被 动 句 没 有 形式 标记 等 等
这 些语 法 现 像 是
先 秦文 献 语 言 的 共 同 特 征
君深其怨
,
《
国 语 》 的 语 法 也 符 合 上 述 规律
论《左传》梦叙述的文学价值
论《左传》梦叙述的文学价值《左传》是古代最重要的国史著作之一,出自春秋时期的史学家左丘明芳手中,收入了春秋七十二年的历史,囊括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战争、文化及其他事件。
无论是现代史学家、历史学家还是文学家,都对《左传》的史实性认可,尤其是其中的梦叙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左传》的梦叙述有着很重要的史实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从文学角度来看,《左传》的梦叙述也有着巨大的文学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古代文学艺术。
首先,从史实价值来看,《左传》的梦叙述有助于加深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了解。
在历史上,梦是人们从神灵处得来的灵感,因此一些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变化都是以梦为预兆的,而《左传》的梦叙述正是在形象地把这些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特别是《左传郭子》中的梦叙述,比如夏禹梦见“云中有蓝蛇”,管仲梦见“白鹤落入蓝石桃池”等,这些梦叙述准确地反映了当时周王与晋国争夺天下的历史局面,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史实线索。
其次,从文学价值来看,《左传》的梦叙述也有着非凡的文学价值。
从文学手法上来看,左丘明芳通过梦叙述这种特殊的用语,把一些模糊、抽象的构想完美地表现在文字里,他的描写技巧娴熟,细腻精致,把历史故事表达得生动而又诡谲,使我们一读起来就会被其中的神奇色彩所吸引,这就是《左传》的梦叙述的文学价值。
此外,从文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左传》的梦叙述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左传》的梦叙述把很多春秋时期历史事件形象地展示出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些梦叙述中看到一些历史周期的规律,可以从古代的经验中吸取经验教训,当今的历史将不断重复,这就是《左传》的梦叙述的文学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左传》的梦叙述无疑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之一,其史实性和文学价值均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于深入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了解古代文学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春秋时期的史书左传与国语
春秋时期的史书左传与国语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史书记载最详尽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左传与国语成为了两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状况,成为了了解春秋时期的重要依据。
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由鲁国大夫左丘明所撰写。
全书以春秋两传的形式呈现,包括了左氏家族在政治上的观点、活动以及当时鲁国内部的动态。
左传的文字简练,句式短小精悍,用词准确,并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当时的事件和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国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史书,由吴国大夫谷梁文王所撰写。
国语是一部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政治斗争以及外交关系的史书。
相对于左传,国语风格更加雄辩,修辞华丽,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国语中的很多篇章可以单独拆出来作为单篇的散文或演讲,成为了当时的文化瑰宝。
左传与国语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史书的撰写者及所代表的国家,更在于其风格和着重点上。
左传更注重对政治和权谋的描述,偏重于描写权力斗争、人物的智慧和行为,以及家族之间的冲突。
而国语则更注重于浪漫曲折的叙事和感性的表达,更多地体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这两部史书都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记录,是了解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
通过阅读左传和国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内斗、战争以及各国大夫的活动和思想观点。
左传与国语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历史记载上,更在于这两部史书对后世文化和文学的影响。
左传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史书形式,成为后世历史书写的典范;国语则以其丰富的修辞和感人的叙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两部史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历程。
综上所述,左传与国语是春秋时期两部重要的史书。
左传以其简练准确的文字描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人物行为和家族关系,成为了了解春秋时期的重要依据;而国语则以其雄辩华丽的语言和感人的叙述,展示了春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于《左传》和《国语》的比较研究.doc
关于《左传》和《国语》的比较研究《国语》和《左传》都是先秦叙事散文。
以其为代表的叙事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比较《国语》与《左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先秦叙事散文。
一. 思想上,都偏于儒家立场。
《国语》和《左传》多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为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
《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虽然《国语》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求神问卜,但在神与人的关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为施证的依据。
如《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主张治民应宣之使言,从人民的言论中考察国家的兴衰、政治的得失。
国君只有体察民情,行民之所善,去民之所恶,增加人民的财富衣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
书中还揭露了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在《左传》作者看来,有德才能为天所佑;德民或失民,被有识之士当作取国或灭国的重要条件,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人的地位提高了;在君与民的关系中,民的地位提高了。
《左传》中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这都反映出儒家思想。
二. 两者在体制上不同。
《左传》为编年史,其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而《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三. 从叙事上讲,《左传》略胜一筹。
在叙事的具体性、丰富性上,《左传》是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它在叙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概括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左传》突破编年体的局限,用追述、补叙的方法,把很长时限中的事情集中在一起来写,造成了情节的集中性和篇章的完整性。
在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时,能够确立一个主轴,围绕它来筛选材料,剪除枝叶,使中心突出,线索清楚,结构完整,《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因果关系。
《左传》中的史料价值与历史观察
左传中的史料价值与历史观察引言《左传》是中国古代经典史书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
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在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左传》中的史料价值以及从中得出的历史观察。
1. 史料价值1.1 原始性《左传》是春秋战国时期撰写的,距离所描述事件发生时间较为接近,因此具有较高的原始性。
这使得《左传》成为了我们了解春秋时期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1.2 合理性《左传》以正义、公正和客观著称。
作者利用了大量闻见例证和论据,通过细腻入微地描写人物形象、详尽地记录事实细节,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政治局势、国家制度等方面。
1.3 多元视角《左传》以不同诸侯国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通过展现不同国君、大夫、士人等的观点和活动,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春秋时期社会。
这种多元视角相对客观地展示了当时各个阶层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决策,有力地反映了社会动态。
2. 历史观察2.1 政治斗争与权力争夺《左传》中记录了大量政治斗争的细节,从中可以观察到当时诸侯国之间不断变幻的联盟关系及权力争夺。
政治家们通过外交手段、婚姻联姻等方式来扩大自己国家的势力范围,并同时展示了不同国家间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
2.2 社会伦理与道德观念《左传》中描述了许多道德模范和非常规行为。
通过分析其中的伦理和道德观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春秋时期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准则。
例如,《左传》强调仁义礼智等品质的重要性,并倡导君子之风。
2.3 文化与教育在《左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教育程度。
书中描写了许多士人的学识才能以及与君王的互动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程度。
结论《左传》是一部理解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历史观察。
通过分析其中的政治斗争、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左传》作为一部具备原始性、合理性和多元视角特点的古代史书,其内容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春秋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信息。
简述《左传》的文学价值有哪些?
简述《左传》的文学价值有哪些?
《左传》是历史著作,但有显著的文学特点:
一、叙事完整详实。
特别是对重大战争的叙述,有条不紊,繁简适当,体现了高超的记事能力。
比如记晋楚城濮之战,先从交战之前的状况入手,晋国接到宋国的求援请求,分析了形势,决定攻曹、卫以解宋国之围的策略。
接下去写楚国子玉率师与晋国的接触,如何锐意求战,而晋文公则退避三舍,以骄其兵。
再写到具体战斗中,双方的阵势,进攻的方法,最后是战争的结果,从晋军缴获的战利品,到楚国子玉的结局,以及这次战争对整个政局的影响,都做了明确的交代。
整篇文章不过两千余字,而将一场波及数国、震惊华夏的大战,交代的清清楚楚,纤毫悉备。
这种叙事的能力,实令人叹为观止。
二、刻画人物,形象生动。
《左传》中人物众多,有的正直,有的邪恶;有的机智,有的庄重;有的淳朴,有的诙谐,写来无一不形象鲜明。
甚至通过连续记载人物的事迹,描述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
例如对晋公子重耳的描写,他颠沛流离在外十九年。
开始时,他是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落魄公子,曾乞食于“野人”“野人”以大块泥土与之,他便沉不住气,大怒,“欲鞭之”。
然在政治的漩涡
中,在生活波涛的冲刷之下,他渐渐成熟起来。
之后在战争中老谋深算,决胜于帷幄,显示了卓越的才略。
很好的看到了其性格发展的脉络。
此外,论战的曹刿退师的烛之武等人物也被刻画的栩栩如生,广为人们所知晓。
三,语言简练,字句精严,行文变化纵横,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唐刘知幾称《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肯定了《左传》遣词造句的成就。
春秋左转国语战国策叙事艺术比较
春秋左转国语战国策叙事艺术比较【原创实用版】目录1.春秋左传和国语的叙事艺术概述2.战国策的叙事艺术概述3.比较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叙事艺术特点4.结论:三者叙事艺术的影响和价值正文一、春秋左传和国语的叙事艺术概述《春秋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儒家经典《春秋》的补充和解释。
它以叙事为主,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而《国语》则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事件和人物事迹。
这两部作品的叙事艺术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后世历史文献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战国策的叙事艺术概述《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政治文献,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策略、外交谋略和军事战术等。
它以记叙各国政治事件为主,同时也展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风采和智慧。
这部作品的叙事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政治文献和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三、比较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叙事艺术特点1.春秋左传的叙事艺术特点:《春秋左传》以记叙历史事件为主,注重对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意义的阐述。
它的叙事手法严谨,文字简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国语的叙事艺术特点:《国语》以国别体为结构,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人物事迹和政治事件。
它的叙事手法较为平实,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为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战国策的叙事艺术特点:《战国策》以记叙政治事件为主,注重展现士人的智慧和才能。
它的叙事手法多样,文字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四、结论:三者叙事艺术的影响和价值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各具特点,不仅为后世历史文献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略论《左传纪事本末》的史料价值
略论《左传纪事本末》的史料价值郑漫柔【摘要】<左传纪事本末>改变纪事本末类史书史源单一的缺陷,广征博引286条史料,遍布于经、史、子、集,源于33部文献;该书采集<春秋>经文补充<左传>所遗漏的史实,使<左传纪事本末>对春秋史实的记录比<左传>更加完备;书中高士奇对史料的考辨成果有的订正史实,有的阙疑待证,大大提高了<左传纪事本末>的史料价值,弥补了纪事本末类史书简单抄录编年体史书或纪传体史书,史料价值不大的缺陷.【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1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史料价值【作者】郑漫柔【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6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钱塘人,主要著作有《春秋地名考略》、《左传纪事本末》等。
其中,《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约成书于1690年。
在《左传纪事本末》以前将《左传》改编为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有(宋)章冲《春秋左传事类始末》和(清)马骕《左传事纬》两书,两书的史源单一,极少征引《左传》以外的其他文献,故史料价值不高。
《左传纪事本末》史源除正文来自《左传》外,还以“补逸”、“考异”、“考证”、“辨误”、“发明”的形式补充史料并加以考辨,且如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所言,“且其荟萃诸家,绝不裁换原文,及裂句摘字,映和而成之病”[1](381)。
再加上高士奇对史料的考辨,从而提升了《左传纪事本末》的史料价值。
《左传纪事本末》正文源于《春秋左氏传》,“是书凡左氏传文,罕有所遗”[2](P5)。
注文是以“补逸”、“考异”、“辨误”、“考证”、“发明”等形式直接征引286则史料,分别分布在33部文献中。
按成书先后介绍具体征引如下:1.该书征引《逸周书·序》的一部分与《逸周书·太子晋解》组合成一条“补逸”下史料。
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
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篇一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和语言风格,被誉为古代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左传》的文学成就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叙事艺术《左传》的叙事艺术堪称一绝。
首先,它采用了编年体的叙事方式,以年代为线索,将历史事件有序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
同时,作者又巧妙地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手法,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左传》注重事件的因果关系,通过详细描绘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还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最后,《左传》的叙事风格独特,既有史实的严谨,又有文学的韵味。
作者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对话以及富有诗意的场景渲染,使历史故事栩栩如生,充满了艺术魅力。
二、人物形象《左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和行为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例如,《左传》中的郑庄公,既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又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普通人。
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带领民众抗击外敌;同时,他又重视亲情和友情,对家人和朋友关怀备至。
这种立体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得郑庄公成为了《左传》中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
除了郑庄公之外,《左传》还塑造了许多其他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忠诚勇猛的赵云、机智狡猾的管仲等。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左传》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
三、语言风格《左传》的语言风格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
它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左传》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这使得《左传》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学佳作。
四、总结综上所述,《左传》作为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 。现今大家说的最 早的日食 记 录 是“仲 康 日 食 ”, 而 它 最 原 始 的 出 处 ,就是此处《左传》所引《夏书》“辰不集于房 ,瞽 奏鼓 ,啬夫驰 ,庶人走”这 14 个字 。当然《, 夏书》 这里未提“仲康”“日食”这样的字句 。关于“仲康 日食”文献记载的演变 ,此处不予涉及 ,以免枝 蔓 。《左传》作者在记述平子 、大史争论这次日食 如何救日时 ,称这次日食时的太阳位置为“日过 分而未至”“, 当夏四月”。当然 ,这些救日内容以 及辰 、三辰 、房之名称和孟仲季的使用也都是《春
由传文可知《, 左传》作者不仅知道周正三月太阳 在娵訾 ,四月在降娄 ,而且晓得娵訾属卫 、降娄为 鲁的分野 ,这与现今传世的汉代文献的说法是一 致的 。春秋时期可暂且不谈 ,或许我们可姑且相 信这是战国时期的说法 。这次日食可认定发生 于公元前 535 年 3 月 18 日 ,儒略日为1 526 091 , 干支甲辰 。这次日全食 ,曲阜可见食分为0. 35 , 日月赤经相合的时间为 13 : 29 (北京时) 。日食 时太阳位于奎宿 、黄经 351 度 11 分 51 秒 (去卫 如鲁 ,离娵訾进降娄) 。日食为卯月 、春分之月朔 日。
① 冯澂《: 春秋日食集证》,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 年版 。 ② 新城新藏著 ,沈璿译 《: 春秋长历》, 新城新藏著 , 沈璿
译《: 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上海中华学艺社 1933 版 ,第 328~344 页 。 ③ 朱文鑫《: 春秋日食考》《, 天文考古录》,上海商务印书 馆 1934 版 ,第 91~101 页 。 ④ 斋藤国治 、小泽贤二《: 春秋之天文记录》《, 中国古代天 文记录之验证》,日本东京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 1992 版 ,第 55~69 页 。 ⑤ F. Richard Step henson and Kevin K. C. Yau , Ast ro2 no mical Records in t he Chun2Chiu Chronicle (J ) , J our2 nal f or t he History of A st ronom y ,1992 ,23 (1) ,31~ 51. ⑥ 如关立行 、关立言 、张培瑜等先生的研究成果 ,文不具 载。 ⑦⑧⑨⑩λϖ λωλξ 杜预注 ,孔颖达疏 《: 春秋左传注疏》,阮元 校刻《: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7 年版 , 第 1759 、1780 、1805 、1855 、1998 、2048 、2082~2083 页 。
Primary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the Celestial
Phenomena Recorded in Zuoz hua n and Guoyu
ZHAN G Pei2yu
( Pur ple M ount ai n Observ atory , Chi nese A cadem y of S ciences , N anj i n g 210008 , J i angsu , Chi na) Keywords : Zuoz huan; Guoy u ; solar eclip ses ;five p rincipal planet s ;celestial p heno mena Abstract : Zuoz huan and Guoy u are impo rtant document s. Zuoz huan replenishes t he histo rical fact s of The Sp ring and Aut umn Annals. Zuoz huan and Guoy u , mut ually co mplementary , are document s of co mpanion volumes. The celestial p henomena recorded in Zuoz huan and Guoy u have been st udied in t his pap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 :t he J upiter location ,t he p heno mena about t he war against King Zhou and t he dest ruction of state Guo , and so on ,were not aut hentic reco rds at all. They were calculated in acco rdence wit h t he hearsay by later generations during
·68 ·
史 学 月 刊
2009 年 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期
·专题研究 ·
试论《左传》《国语》天象纪事的史料价值
张培瑜
(中国科学院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江苏 南京 210008)
[关键词 ]《左传》《; 国语》;日食 ;五星 ;天象纪事 [摘 要 ]《左传》《国语》并称《春秋》内 、外传 。经过对春秋内 、外传的日食和天象记载作初步考查 ,可以 得出这样的结论《: 左传》《国语》记载的岁星位置 、灭虢天象《、国语 ·周语》伶州鸠所述伐纣天象等等 ,均非 观测实录 ,都是战国后人据传闻并依后来时代的天文知识推算附入的 ,尤其不能根据伶州鸠所述伐纣天象 推求克商年代 。太史公采用《左氏春秋》《国语》等大量史实来撰写《史记》的两周历史 ,却完全没有选用现 存本《左氏春秋》《国语》特有诸多天象记载中的任何一条 ,这是非常值得后人深思的 。 [ 中图分类号 ] K05 ; K04 = 2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58320214 (2009) 0120068211
《春秋》又称《春秋经》,是春秋时代鲁国史官 撰写的编年史 。《春秋》本是其时各国史书的通 称 。周天子和各大诸侯国都编有这种历史书 ,但 只有鲁国这一部《春秋》留存了下来 ,它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春秋》记述了自鲁隐公 元年 (前 722 年) 至哀公十四年 ( 前 481 年) 共 242 年这段历史时期的许多事件 ,涉及到许多诸 侯国 。同时它又保存了其时丰富的天文历法资 料 ,如年月四时 、历日干支 、朔晦闰月 、彗孛流陨 、 日食 、星名 、视朔告朔 、郊社祭祀等等 。
(6) 昭公七年 ,夏四月甲辰朔 ,日有食之 。晋侯 问于士文伯曰 :谁将当日食 。对曰 :鲁 、卫恶之 ,卫 大鲁小 。公曰 :何故 ? 对曰 :去卫地 ,如鲁地 。于是 有灾 ,鲁实受之 。其大咎 ,其卫君乎 ! 鲁将上卿 。 公曰《: 诗》所谓“彼日而食 ,于何不臧”者 ,何也 ? 对 曰 :不善政之谓也 。国无政 ,不用善 ,则自取谪于日 月之灾 。λω
t 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o we cannot inquire into t he year of King Wu’s conquest over Shang o n the basis of t hese records. Sima Qian adopted a great quantity of histo rical fact s reco rded in Zuoz huan and Guoy u to write t he histo ry of Zhou in Shiji , but he didn’t use any of t he numero us peculiar celestial p henomena reco rded in Zuoz huan and Guoy u. This really p rovides food fo r t ho ught .
(1) 桓公十七年 ,冬十月 (庚午) 朔 ,日有食之 。 不书日 ,官失之也 。⑦
(2) 庄公二十五年 ,夏六月辛未朔 ,日有食之 。 鼓 ,用牲于社 ,非常也 。唯正月之朔 ,慝未作 ,日有 食之 ,于是乎用币于社 ,伐鼓于朝 。⑧
(3) 僖公十五年 ,夏五月 ,日有食之 。不书朔与 日 ,官失之也 。⑨
·70 ·
秋经》文中所没有的 。 昭公十七年 ,夏六月朔日虽合“日过分而未
(5) 襄公二十七年 ,十一月乙亥朔 ,日有食之 。 辰在申 ,司历过也 ,再失闰矣 。λϖ
这次日食发生于公元前 546 年 10 月 13 日 ,儒略 日为1 522 282 ,干支乙亥 。这次日全食 ,曲阜可 见食 分 为 0. 94 , 日 月 赤 经 相 合 的 时 间 为 8 :48 (北京时) 。日食不尽如钩 ,呈现昼晦 ,是比 较罕见的日食现象 。根据前面所述 ,并经计算证 实 ,其前后数月内再没有其他的乙亥日食 ,可以 确认 。日食时太阳位于氐宿 ,黄经 193 度 19 分 52 秒 。日食为戌月 、秋分后一月朔日 。《左传》 云“辰在申 ,司历过也 ,再失闰矣”,显非春秋史 实。
·69 ·
一 《左传》《国语》日食 、 岁星位置记载的初步考察
1. 《春秋经》记载的 37 次日食中 10 次有传 《春秋经》记载的 37 次日食中 ,32 次为观测 实录 。37 次日食中 ,10 次有传 。 古今许多学者研究过《春秋》日食 。从晚清 到民国 ,著名学者冯澂 ①、新城新藏 ②、朱文鑫 ③皆 有专著或专文 。近年更有大量作者撰文讨论 ,如 斋藤国治 、小泽贤二 ④、F. Richard Step henso n ⑤ 等等 ⑥。但专门考察《左传》日食记载的不多 。 下面列出《左传》的 10 次日食记载 ,并对文 字中相关天文历法的内容略加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