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霞李春华-婴幼儿腹泻病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2 5 3病 人粪便为黏脓或脓血便 ..
1 3. 重型腹 泻 胃肠道症状 : 泻频 繁 , 日 1 次至数 十 . 3 腹 每 0余 次, 呈黄绿色 、 黄色 、 蛋花 汤样 或水 样便 , 多 , 量 常有 呕吐 , 欲低 食
多脓少 , 呈果酱样 , 多为阿米 巴痢疾 。此外 , 虑侵袭性 细菌感 应考
染等 ,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空肠弯 曲菌肠炎 或沙门菌肠炎
C I E II N H R A Y 中 药 牛 5 HN M DCN A DP A M C 目巨 誊詈 9 A E
2 1 年 4月 第 1 第 7 01 卷 期
等。 2 病 因诊 断 . 6
3 对症 治疗 . 3
3 3. 应用液体疗法 预 防及 纠正脱水 , . 1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 在未明确病 因之前 , 统称为腹泻病 。 衡紊乱 。 、 轻 中度脱水用 O S口服补液盐补液 , 重度脱水用静 R 中、 脉补液 】 1 补液原则蚴 “ 。( ) 三定” 定输液量 、 : 定输 液种类 、 定输 液速度 ;三先 ”先快后慢 、 “ : 先盐后糖 、 先浓后 淡 ;三见 ”见 酸补 “ : 碱、 见尿补钾 、 惊补钙 。( ) 见 2 液体名称及液体份数 : R O S口服补 液盐 : 氯化钠 3 g碳酸氢钠 2 g 氯化钾 1 g 葡萄糖 2 g 加水 .、 5 .、 5 .、 5 0、
调整饮 食 ; 防和 纠正脱水 ; 预 合理 用药 ; 加强护 理 , 防并 预
发症 。
32 对 因 治 疗 .
轻 度脱水 : 神稍 差 , 量稍减 少 , 精 尿 皮肤 弹性 尚可 , 四肢末 梢 尚
暖 , 囟或 眼窝稍 凹陷 , 前 口唇无干燥 , 腹平坦 。补液量 :3 (0~5 ) 0 () 1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 (O , 7 %)多为病毒 m /k ・ ) L(g 次 。② 中度脱水 : 精神较差 , 烦躁 , 尿量明显减少 , 皮肤
30例婴儿腹泻临床治疗方法比较论文
30例婴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中图分类号】r7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31-01【摘要】目的:对应用不同方法对患有腹泻的婴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30例患有腹泻的婴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5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儿腹泻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腹泻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结束一段时间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西药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对患有腹泻的婴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西药;热毒宁注射液;腹泻;婴儿婴儿腹泻在实际临床工作洪是一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症状在2岁内的婴幼儿中比较多见,1岁以内婴儿该症状的临床发病构成比可以达到40%左右1。
本次研究中选取30例患有腹泻的婴儿病例,对应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间随机抽取30例患有腹泻的婴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儿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2天至18个月,平均4.2个月;发病时间1至18天,平均3.7天;治疗组患儿中男9例,女6例;年龄20天至19个月,平均4.6个月;发病时间2至16天,平均3.3天。
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补水、电解质和抗感染治疗,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每次150ml,每天一次。
对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复发率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腹泻已经停止,大便恢复正常形态,尿量明显增加,呕吐和腹胀症状完全消失,观察2天,大便情况仍然没有出现异常;有效:腹泻的次数明显减少,尿量有所增加,脱水症状基本得到纠正,呕吐和腹胀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腹泻的次数没有任何改变,其他临床症状表现也没有明显变化2。
非那根与颠茄合剂治疗婴幼儿腹泻121例临床分析
非那根与颠茄合剂治疗婴幼儿腹泻12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非那根与颠茄合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1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给予非那根与颠茄合剂;对照组在试验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对普通患者应用非那根与颠茄合剂,即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而对严重患者加用思密达可能疗效更好。
关键词非那根颠茄合剂思密达婴幼儿腹泻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henergan and Belladonna tincture children with diarrhea.Method:121 infant with dia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fant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energan Belladonna tincture,infant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energan Belladonna tincture,Dioctahedral smectite.Result:total effective rate oftreatment group 93.44%,total effective rate control group 96.67%.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therapeutic efficacy will be satisfactory for general patients with diarrhea treated by phenergan belladonna tincture,but for severe patients, adding Dioctahedral smectite will be better.KeywordsPhenergan;Belladonna tincture;Dioctahedral smectite;infant with diarrhea小兒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而且目前也尚无治疗小儿腹泻的特效药物。
微生态疗法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观察
微生态疗法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观察作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16期【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微生态疗法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10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疗法。
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腹泻相关症状体征(呕吐、腹泻及体温)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和治疗3、7 d 后的腹泻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及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
结果:观察组的腹泻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7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的腹泻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及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觀察组的腹泻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及胃肠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生态疗法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疗效较好,且对胃肠激素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生态疗法轮状病毒腹泻胃肠激素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Microecological Therapy in the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Diarrhea and Influence for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YUAN Yu.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6): 0-053[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microecological therapy in the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diarrhea and influence for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Method: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diarrhea from January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croecological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mprovement time of diarrhea related symptoms and signs (vomiting, diarrhea and body temperat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scores of diarrhea related symptoms and signs and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gastrin, motilin,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levels before treatment and 3, 7 day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diarrhea related symptoms and sig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3 and 7 day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diarrhea related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after 3 and 7 day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diarrhea related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Microecological therapy has a good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diarrhea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it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Microecological therapy Rotavirus diarrhea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First-author’s address: Jiamus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iamusi 154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6.012轮状病毒腹泻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患儿出现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体征,影响患儿的机体状态,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等情况[1-2]。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研究新进展
( 44 ) G (2 8 ) P基 因 型 主 要 为 3. % 、 3 3 . % ,
P 4 % )P 2 . % ) G与 P型组合 主要 (5 、(21 、
为 P 2 4 . % ) P 3 2 . % ) s 血 G ( 36 、 G (5 6 。A t V
子 阳性率 9 . % ;类整 合子 阳性志 贺菌 02 I
R V感染 的肠 道 外并 发 症 逐渐 受 到
2 俞蕙 , 王晓红, 叶颖 子 , 儿 童福 氏志贺菌 等. I 类整合子的检测及其耐药性 的关系. 中华
儿科杂志 ,0 6, 9)60— 8 . 20 4 4( :8 6 3 3 叶新华 , 金玉 , 方肇寅 , 兰州地 区 20 等. 0 4— 20 05年度婴 幼儿 病毒 性 腹泻 的病原 学研 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 志,0 6 2 ( ) 17— 2 0 ,7 2 :1
E IC对 呋喃 唑 酮 、 孢 哌 酮 敏感 率 为 SE 头 8 % 一 0 , 哌 嗪 青霉 素 的敏 感率 为 5 9% 氧
5.% , 7 1 而对复方新诺 明、 红霉 素、 乙酰螺 旋霉素 、 氨苄西林 表现 出极高 的耐药 性 , E E 、 IC E E P C EE 、 T C的敏 感率 与 E IC类 SE
1 22
关注 。黄晓磊 等报 道 8 例腹泻 患儿 中大 3
便R V—R A阳性 8 N 2例 , R 血 V—R A 阳 N
性 1 ( 9 3 , 中单个核 细胞 中检 6例 1. %) 其 出 8例 , 血浆 中检 出 8例 , 8例 同时 在 有
单核 细胞 和血浆 中检出 , 4份血 液来源 的
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应用强化护理对改善腹泻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WHR201910248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应用强化护理对改善腹泻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效果分析刘春霞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 要】目的:分析为急性腹泻的患儿实施强化护理后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肠道菌群的效果及出现复发的情况。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急性腹泻治疗的患儿,分为强化组和惯例组,惯例组实施普通临床护理,强化组实施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及复发率。
结果:强化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惯例组(犘<0.05);强化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明显好于惯例组(犘<0.05);强化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惯例组(犘<0.05),以上数据在进行对比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实施强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具有在临床中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强化护理;症状改善;肠道菌群 急性腹泻在临床中是儿童在秋冬季节的高发疾病,具有发病速度快、病情急促的特点,若患儿在出现该病症时不能及时治疗,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儿死亡[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急性腹泻治疗的患儿,排除患有先天性胃肠功能障碍、患有其他器官疾病及家长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分为强化组和惯例组,每组26例。
惯例组男女患儿比例为1∶1,年龄1~8.5岁,平均年龄(4.75±1.29)岁;强化组男女患儿比例为7∶6,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5.35±1.65)岁。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
1.2 方法惯例组予以患儿常规临床护理,遵医嘱指导患儿正确用药,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救治处理;强化组在惯例组的基础上予以患儿强化护理,具体方法为:1)加强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医护人员应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患儿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救治办法,从而更好地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也要进行互动,减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陌生感,减少患儿在治疗期间的恐惧感,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2]。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及肠道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原 菌 以致 泻 性 大肠 埃 希 茵 、 沙 门茵 及 金 黄 色葡 萄 球 菌为 主 要 病 原 菌 , <2岁 的低 龄 儿 童 应 警 惕 感 染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的 可能 性 。病 毒 性 腹 泻发 病 率 呈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其 中诺 如 病 毒 和 轮 状 病 毒是 主 要 的病 原 体 。每 年秋 、 冬 季 为病 毒 感
a r r h e a i n t h e e a s t e r n a r e a o f S h e n z h e n c i t y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d i s e a s e s a n d
大肠 埃 希 菌 为 主 , 共 1 3 5 株, 其 中致 病 性 大 肠 埃 希 菌最 多 . 为5 7 . O 4 , 产 毒 性 大 肠 埃 希 茵为 3 7 . O 4 , 侵 袭 性 大 肠 埃 希 菌为 5 . 】 9 , 检 出 l例 肠 出 血 性 大 肠 埃 希 菌 Ol 5 7:H7 ; 其 次是 沙 门 菌( 4 . 1 ] ) ; 再 次是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谢春 燕 , 胡 琴△, 崔海 燕 , 陈 日炳 ( 广 东省 深圳 市龙 岗区人 民 医院检 验 科 5 1 8 1 7 2 )
【 摘要】 目 的 了解 导 致 深圳 市 东部 地 区婴 幼 儿 感 染 性 腹 泻 的 主要 致 病 茵 及 肠 道 病 毒 , 获 得 该 地 区婴 幼 儿感 染性腹泻病原谱 , 为预 防控 制 疾 病 及 临 床 用 药提 供 参 考 依 据 。方 法 收 集 深 圳 市 东部 地 区 2 o 1 0年 1月 至 2 O 1 2年
关于小儿腹泻病我科收集了相关文献以指导临床研究,内容如下附件所示:
关于小儿腹泻病我科收集了相关文献以指导临床研究,内容如下附件所示:附件一:全国名老中医治小儿腹泻经验摘要:黄明志,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悬壶五十余载,医术精湛,特别对小儿腹泻的辨证论治,有其独特的见解与用药经验,临床疗效著。
本期特整理其治疗小儿腹泻经验如下,以飨读者,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然所需水谷之精微,均赖脾胃而化生,小儿食不知自节,且脾常不足,叉易感触外邪,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升降失……黄明志,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悬壶五十余栽,医术精湛,特别对小儿腹泻的辨证论治,有其独特的见解与用药经验,临床疗效著。
本期特整理其治疗小儿腹泻经验如下,以飨读者。
1.泻多因湿起,秋泻独由燥。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然所需水谷之精微,均赖脾胃而化生,小儿食不知自节,且“脾常不足”,叉易感触外邪,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升降失调,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并走肠问而为泄泻。
故有“湿气胜,五泻成”和“无湿不成泻”之常论。
黄老提出:泄泻多由湿邪困脾所致,此为共识,但秋季腹泻却是因燥邪引起。
他十分赞同当代儿科名医郑启仲“燥邪致泻”的观点,认为秋季腹泻乃因肺燥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难以四布。
令水液直趋下焦发为泄泻。
因此I临证主张:湿泻治脾,秋泻治胃。
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喜湿而恶燥,故叶天士有“太阴脾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十,得阴自安”之论。
由此可知,泄泻之本虽皆于脾胃,但疗泻当辨孰湿孰燥.不可概以湿而论之。
2.临证重肛诊,粪便须详询。
肛诊是诊断小儿泄泻寒热虚实的一个重要指征,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通过长期观察总结,黄老认为:肛周红肿饱满为湿热俱盛.红肿起皱为热盛于湿,潮红不肿为湿去而热未净,不红不肿为虚寒。
同时强调,问诊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大便的形状、气味及颜色。
若大便泻下清稀色淡,为虚寒或寒湿;泻下水样,色黄绿,气味难闻夹粘液,为湿热;泻下状如败卵,酸臭难闻,为伤食;下利清谷,完谷不化,伴肠呜,为脾阳虚或脾肾阳虚。
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患儿 大便 次数增 多 ,形 态改变 ,根据不 同病 因 ,可为水 样 便 、脓血便 、黏液便 等不 同形态 。张耀东 等 对d , J L 腹泻病 的 诊 断试验便 血试 验进行 研究 ,研 究 的方 法是选取 患有 腹泻病 的 儿童 4 8 9例 ,成人 1 0 0例 ,取其 粪便 样本 进行检 测 。研 究结果 发现 ,儿童组血便 检 出 1 3 2例 ,成 人组 1 7例 ,儿 童组血便检 出 的 过程 中 ,便血试 验检查 对 于儿 童患 病的检澳 4 敏感性 较高 ,为 临床诊 断提供可靠 的依据 ,且为病 原学的确定提供有力 的帮助。 黏膜屏 障较 成人 弱 ,患病后 ,容 易造成肠 道黏膜 的损伤 ,形成 断 出. ' bJ L 腹 泻。患儿 不 同年 龄段血便 检 出率不 同 ,可能与 不同 年龄 胃肠道黏膜屏 障功能发 育程度 有关 。
的结构 和功能有着 重要 的作用 ,缺 锌使小肠 黏膜受 损部位难 以 d , J L 机体免 疫力 较差 ,患 腹泻 的概率远 高于成人 。且患 儿肠道 修 复 ,而受损 的肠道 黏膜则会加重缺锌 [ 6 - 8 ] 0锌参与维生 素合成
的过程 , 缺锌使合成维生素 的过程 中断 , 造成机体维生素的缺乏 , 以提高总治愈率 ,而且 可以缩短 止泻 时间 ,改善症 状 [ 9 - 1 0 ] o 目前对 于小 儿 腹 泻病 的 诊 断多 采用 实 验室 检查 和 临床 表 现 等综 合判 断 “ 1 。 临床上 血便 试 验检 查有 助 于小 儿腹 泻病 的 血便 。若可 以与 消化 内镜 、核素 检查等结 合 ,可更 加准确 的诊 抵抗 力下 降。多个研 究表 明 ,补锌 在治疗小 儿腹泻 时 ,不仅 可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保弱氯霉 素培养基 。对病 原菌进行 分离培 养均按 照 《 全国临床检验操
作规程》严格操作。菌株全部经过A I ik3鉴定 ,沙门菌、霍乱 P、Vt -2 e
孤菌、致病 性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 经过血 清学得 以证 实 。其血 清学试
苷 ,腺苷 的细胞 内半衰 期是 1h 4 。替 比夫定5 腺苷通过 与H V天然底 ' - B
10 ,对 治疗 组进行替 比夫 定联合 异甘 草酸 镁治疗 ,治 疗组 随着 治 0例 疗时 间延 长 ,病毒载量继续 下降 。血清 丙氨酸 氨基转 移酶 ( L )水 AT 平随H VD A B -N 下降逐渐复常 。取得 了满意 疗效 ,值得 临床推广 。
物胸腺 嘧啶的5腺 苷竞争 ,从 而抑 制H V D A 聚酶的活性 ,通 过 ’ - B N 多
整合到H V D A中造成 乙型 肝炎病 毒D A B N N 链延 长的终止 ,从 而抑制
参考 文 献
【】 陈尉 华 . 草酸 在肝 脏 疾 病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 _ 际消 化病 杂 志, 1 甘 J国 】
2 0 ,62: 0 - 0 . 0 62 () 16 1 9
乙型肝 炎病 毒的复 制 。异甘 草 酸 镁注 射剂是 一种 无色 的澄 明液 体 ,
它 是一 种新 型甘草 类制 剂 ,主 要 成分为 异甘 草酸 镁 。其 化学 名为 :
1 ,2 - 8t 0 羧基-1氧代正齐墩果烷-2烯- B 基--- - - O 8 1- l・ 3 - 2O D D 葡萄吡
约占总 治病 因素的 6 . 0 %。结 论 婴 幼 儿腹 泻的主 要病 原微 生物 是 轮状 病毒 等 引起 ,临床 治疗 中需要早 发现和 早 诊 断 。 2
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进展
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进展
叶德志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0)010
【摘要】探讨小儿腹泻西医治疗的进展,对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进行循证及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叶德志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那坡县人民医院儿科,533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
【相关文献】
1.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J], 蔡小勤;幸贵芳
2.小儿腹泻的蒙医药治疗进展 [J], 乌日古娜
3.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护理对比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J], 商建婷;赵丽君;裴丽洁;杨文超;周媛
4.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展 [J], 蔡金培
5.肠道菌群与小儿腹泻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杨艳艳;赵琼;廖琼;王腾飞;周福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夏季腹泻临床诊疗分析
小儿夏季腹泻临床诊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小儿夏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09年9月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思密达辅助治疗夏季小儿腹泻,能明显缩短病程,药物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腹泻;夏季;思密达;临床疗效(收稿:2011-04-12 编辑:陈兵)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1.14.001作者单位:1570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儿科(黄文,张玉霞,李华)小儿腹泻时一组由多种因素、多种病原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疾病,夏、秋季节尤甚,其中以6~24个月的婴幼儿发病率高,本病是造成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胃肠负担较重,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的死亡。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09年9月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0.5~3岁之间,平均13.8±3.3个月,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0.5~3岁之间,平均15.6±2.3个月。
患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5~8次,为黄色或者绿色水样便,同时患儿伴有发热、呕吐。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措施研究进展
【 Ke y wo r d s l I n f a n t i l e d i a r r h e a ;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T r e a t me n t
小儿腹 泻是儿科 常见多发疾病 , 对小儿 健康和生 活造成
一
2 . 1 . 2 细菌性 肠炎
2 0 1 3 年 9 月 第 3 卷 第 1 8 期
・ 综
述 ・
d , J L 腹 泻 的发病机制 与临床治疗措施研 究进展
陆文峰
广西 壮族 自 治 区大化县妇幼保 健院儿科, 广西大化 5 3 0 8 0 0 【 摘要 】 小儿腹 泻是儿科 的常见 疾病 , 影响发病 的 因素较为复 杂 , 大 多是 由于患儿 的免疫 功能 降低 、 饮 食不卫 生 、 气
LU W e nf e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 Da h u a Ma t e r n a l a n d Ch i l d C a r e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 Da h u a 5 3 0 8 0 0 , Ch i n a
细 菌感染 中 , 常见 的产 毒性大肠杆 菌 、
定 的影 响。本资料结合 实际工作经 验和文献 资料研究 , 对
致病 性大肠 杆 菌 、 侵袭性 大肠 杆菌 、 弯 曲菌 、 沙 门菌 、 金 黄色 葡 萄糖球 菌 、 变形 杆 菌 、 绿脓 杆菌 和耶尔 森菌 等 【 5 1 。细 菌病 原体 侵人 肠道 之后 , 在肠 上皮 细胞 表面进行 附着 和繁殖 , 并 释放 出毒 素 。不 耐热 肠毒素 能够 与肠上 皮细胞 细胞膜 上 的
小儿腹泻病原学分析及治疗的效果分析
表 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显效
有效
无效
பைடு நூலகம்
总有效率
40 26(65%) 12(30%) 2(5%) 38(95%)
40 20(50%) 11(27.5%) 9(22.5%) 31(77.5%)
-
-
-
-
13.412
-
-
-
-
0.000
3 讨论
腹泻是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大部分腹泻均由病毒感染,多发 生于幼儿。儿童腹泻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一大原因,可将其分为 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又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 染。有资料显示 [3],细菌性腹泻的患病率约为 30%,起码有 0.5% 的 幼儿因诊治不及时死亡。目前,该疾病已成为主要传染病之一,可 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临床上诱发腹泻病的病原物多种多样, 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才可为临床治疗腹泻病提供重要的指导 [4]。
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微 生态 制 剂治 疗 婴幼 儿腹 泻 临床 疗 效 观 察
孙
( 天津市第一 医院 , 天津 30 3 ) 0 2 0
摘 要 目的 : 观察微 生态制剂培菲康 ( 双歧 三联活菌胶囊 ) 与思密 达联合用药 治疗婴幼儿腹 泻临床疗 效。方法 : 门 诊腹泻 患儿 2 0例 , 1 随机分为观察组 10例 , 0 其中男 6 3例 , 3 女 7例 , 平均 年龄为 1. 12月 ; 照组 10例 , 中男 6 对 1 其 9例 , 女 4 例 , 均年龄为 1 . 。对照组予 饮食 调整 、 1 平 18月 口服补液和抗病毒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培 菲康 : 1
重要致病源为轮状病毒( V 。尽管抗生素及各种止 R ) 泻药 对某 些 感染 性 腹 泻 有 一 定 的疗 效 , 对 各 种 非 感 但 染 性 腹 泻 疗 效 不 令 人 满 意 , 存 在 复 发 率 高 、 易 根 且 不 治、 服药 时 间长 、 易引 起其 他不 良反应 等 问 题 。近 年来 国 内外使 用 思密 达和 微生 态制 剂 治疗 :J 腹 泻 取得 良 JL , 好 的效果 L 。微生 态 制 剂 有 调 节 肠 道 菌 群 失 调 、 善 1 J 改 微 生 态环 境 的作 用 , 急慢 性 腹 泻 和 抗 生 素 引 起 的肠 对 道菌群失调等有 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 J
43
患者 肌体 免 疫功 能 , 轻 了化疗 药 物 的 近期 毒 副作 用 , 减 了 患者 生存 质 量 。而 在 联 合 治 疗 胃癌 患 者 过 程 中 , 复
方苦 参 注射 液的相 关作 用和 分子生 物 学机 制 尚需 进一
减 缓 了肝 肾功 能损 害及 外 周 白细 胞 降 低 , 效 地 提 高 步 进行 临床 和基础 研究 。 有
孙文霞、李春华-婴幼儿腹泻病临床研究进展
婴幼儿腹泻病临床研究进展姓名:孙文霞李春华年级:2013 专业硕士学号:2013050380(孙文霞) 2013050375(李春华)婴幼儿腹泻病临床研究进展孙文霞李春华(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延吉133000)摘要针对婴幼儿腹泻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的特点,介绍国际及国内有关婴幼儿腹泻方面的新防治及护理方法;详细论述病因、分类、并发症、治疗、护理等最新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综述研究状况并针对临床实验作相应分析,提供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信息。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病因;分类;并发症;治疗;护理;研究;进展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并常伴有呕吐的综合征[1]。
腹泻病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3年有187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其中80%在2岁以下。
在发展中国家,3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患腹泻3次∕人。
在许多国家,包括霍乱在内的腹泻也是较大年龄儿童和成人患病的重要原因[2-3]。
目前对于婴幼儿腹泻尚无特效药,本文对关于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分类、并发症、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研究状况作相应分析,为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提供背景信息。
1 婴幼儿腹泻病危害1.1 国际婴幼儿腹泻发病与经济、卫生、文化水平有关,愈是贫困落后的地方,卫生条件差,腹泻病发生率愈高。
腹泻病是第三世界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也是小儿第一位死亡原因。
据WHO 统计,2000年第三世界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500万因腹泻病而死亡。
为此,WHO把腹泻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2000年在全世界推行腹泻病控制规划及ORS口服补液,取得了巨大成功,腹泻病死亡率逐年降低[4]。
1.2 国内由于小儿营养状况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小儿腹泻病的病死率已降至1%以下,年死亡率降至0.051% ( 而第三世界平均为0.65%) 。
按此推算,我国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4万-8万人死于腹泻病,发病率仍然较高[5]。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婴幼儿腹泻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王伟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4(024)007
【摘要】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是儿科常见病,2岁以下儿童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此病最易耗伤气液,如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也可转为它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现将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王伟
【作者单位】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天津,3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
【相关文献】
1.婴幼儿腹泻的中医治疗 [J], 刘奔;韩新民
2.婴幼儿腹泻的中医治疗 [J], 王晓波;苗艳君
3.中医治疗婴幼儿腹泻概况: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996年 [J], 魏国珠
4.中医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J], 钱泽霞;章新玲
5.中医治疗婴幼儿腹泻102例疗效 [J], 岳慧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腹泻126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腹泻126例临床分析
王练兵
【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5)3
【总页数】1页(P230-230)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临床分析;治疗;诊断
【作者】王练兵
【作者单位】冷水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46.2
【相关文献】
1.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的效果分析及预防的相关分析 [J], 宋丽华
2.婴幼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J], 马秀林;郝娟;席芳琴
3.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分析 [J], 李秀梅
4.小儿推拿按摩疗法对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刘宏伟
5.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刘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0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30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夏慧
【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3)002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因及在诊断治疗上的意义.方法:对2010 -06 ~2011 - 10间3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采用金标免疫法检测其中的轮状病毒抗原,比较检测结果.结果:300例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47例检出率为49%,阴性153例检出率为51%,秋冬季好发,以6个月到2岁婴幼儿居多.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追主要病原,对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进行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夏慧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9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1310例 [J], 郭慧;李海蜀
2.2014年海拉尔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J], 刘欣荣;张国庆;敖敏高娃
3.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J], 梁莉红;梁洁玲;吴小文;谭振华;苏晓梅
4.东莞地区2004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J], 徐炳燕;彭琪;黎四平
5.15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包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腹泻病临床研究进展姓名:孙文霞李春华年级:2013 专业硕士学号:2013050380(孙文霞)2013050375(李春华)婴幼儿腹泻病临床研究进展孙文霞李春华(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延吉133000)摘要针对婴幼儿腹泻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的特点,介绍国际及国内有关婴幼儿腹泻方面的新防治及护理方法;详细论述病因、分类、并发症、治疗、护理等最新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综述研究状况并针对临床实验作相应分析,提供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信息。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病因;分类;并发症;治疗;护理;研究;进展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并常伴有呕吐的综合征[1]。
腹泻病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3年有187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其中80%在2岁以下。
在发展中国家,3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患腹泻3次∕人。
在许多国家,包括霍乱在内的腹泻也是较大年龄儿童和成人患病的重要原因[2-3]。
目前对于婴幼儿腹泻尚无特效药,本文对关于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分类、并发症、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研究状况作相应分析,为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提供背景信息。
1 婴幼儿腹泻病危害1.1 国际婴幼儿腹泻发病与经济、卫生、文化水平有关,愈是贫困落后的地方,卫生条件差,腹泻病发生率愈高。
腹泻病是第三世界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也是小儿第一位死亡原因。
据WHO 统计,2000年第三世界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500万因腹泻病而死亡。
为此,WHO把腹泻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2000年在全世界推行腹泻病控制规划及ORS口服补液,取得了巨大成功,腹泻病死亡率逐年降低[4]。
1.2 国内由于小儿营养状况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小儿腹泻病的病死率已降至1%以下,年死亡率降至0.051% ( 而第三世界平均为0.65%) 。
按此推算,我国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4万-8万人死于腹泻病,发病率仍然较高[5]。
1986年我国5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平均年发病次数:农村2次∕人,城市0.45次∕人。
时经二十多年,此间虽未进行过全国性调查,但根据2006至2007年间我国河南、广西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腹泻年发病率分别为0.46次∕人和0.228次∕人,表明腹泻病仍是我国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6-7]。
据七省一市腹泻病科研协作组在福建莆田县对小儿腹泻病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小儿得一次腹泻病后,其体质量增长显著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需加强营养半年后方能赶上正常小儿。
腹泻病对小儿危害面之广,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之大已引起卫生部关注。
因此,卫生部把腹泻病列为儿科重点防治“四病”之一[8]。
2 婴幼儿腹泻病因2.1 病毒感染婴幼儿腹泻病80%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有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而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全球每年约有1.11亿小于5岁的婴幼儿患RV腹泻,每年约有35万一59万婴幼儿死于RV腹泻,其中82%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李玉静等[9]对2003—2010年的中国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住院腹泻患儿RV中位检出率是47.4%,门诊腹泻患儿RV中位检出率是34.1%,RV仍然是中国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03-2010年,≤2岁腹泻患儿RV累计阳性中位检出率为94.6%,表明≤2岁患儿仍是RV 腹泻的主要人群。
2.2 非病毒感染婴幼儿腹泻也可由细菌致病,如致腹泻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杆菌等; 真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用激素、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10];此外,肠道寄生虫,肠道外感染亦可引起腹泻;非感染因素,如喂养不当、气候变化等均可引起小儿腹泻。
3 婴幼儿腹泻病分类3.1 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痢疾外,尚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引起的许多种肠炎。
感染性腹泻病都带有传染性,霍乱属甲类传染病、痢疾属乙类传染病,各种肠炎属丙类传染病[11]。
感染性腹泻病占腹泻病的80%,就发病数量来说,感染性腹泻病是发病数最多的传染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12]。
3.2 非感染性腹泻病仍然是种类繁多的疾病,除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腹泻病外尚有许多种,包括先天性失氯性腹泻、先天性失钠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短肠综合征、先天吸收障碍、免疫缺陷、先天性微绒毛萎缩病等; 另外尚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腹泻; 医源性用药不当引起的药物性腹泻;营养素不耐受腹泻,如双糖不耐受、牛奶蛋白不耐受;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肠病;肠炎后综合征( 难治性腹泻);儿童肠易激综合征;小儿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热带脂肪泻、Whipple 病、糖类吸收缺陷、氨基酸转运缺陷、脂质吸收不良、电解质吸收不良、维生素及矿物质吸收不良等[13]。
4 婴幼儿腹泻病并发症吴润晖等[14]总结的婴幼儿腹泻并发症有如下几类:4.1 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腹泻迁延日久,或反复多次禁食长期供给热量不足者,常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生素A 缺乏症。
久泻还可致肝功能受损而出现出血症状。
4.2 消化道外感染常见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静脉炎和败血症。
病毒性肠炎可并发心肌炎。
4.3 鹅口疮病程迁延或原有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很易并发鹅口疮,尤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更多见。
4.4 中毒性肝炎腹泻过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
考虑可能系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肠炎后,又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
20世纪60年代发生较多,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可很快死亡,但如及早发现注射多粘菌素或氨苄青霉素,可较快治愈。
4.5 其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等,偶可见肠穿孔、肠套叠和急性胃扩张。
还可因处理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
小婴儿呕吐时如不及时清理可误吸而引起窒息。
5 婴幼儿腹泻病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专家共识,儿童腹泻病的诊治原则的建议方案:尽早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脱水征的识别;补锌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推荐应用新ORS配方。
其中大力推广近年腹泻病治疗的两项重要成果为主要共识。
5.1 低渗ORS用标准ORS治疗急性腹泻脱水被认为是20世纪腹泻研究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
标准ORS虽然对纠正急性腹泻脱水有很高的疗效,但不能减少腹泻的粪便排出量、腹泻次数和腹泻持续时间。
由于标准ORS中钠浓度高,会增加口渴,导致摄入更多ORS液,使大便量增多,病程延长。
虽然大量实验证明,标准ORS极少引起高钠血症,即使有,也无临床意义,但该溶液钠的浓度和总渗透压仍为争议的主题。
低渗配方(hypoosmolarity ORS):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渗透压降低到245 mmol/L。
防治脱水与标准ORS同样有效,且有其他临床疗效,如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粪便排出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使用率。
2001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咨询技术会议上评论了相关的研究,认为WHO 和UNICEF推荐用低渗ORS治疗急性非霍乱腹泻患儿是有效和安全的[15]。
低渗ORS与标准ORS比较,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期间,粪便排出量较标准ORS少36%,呕吐次数较标准ORS减少16次,口服补液失败(需改用静脉补液病例)减少33%;在补液治疗24 h后平均血钠浓度明显低于标准ORS组。
但低渗ORS组未出现低钠血症或使原有的低钠血症加重,两组尿量相近,说明低渗ORS不但疗效好,而且安全,对急性非霍乱腹泻患儿补液有益。
其他研究中,ORS总渗透压210 -268mmol/L、钠浓度50-75 mmol/L。
与标准ORS 比较,粪便排出量减少20%,呕吐减少30%。
低渗ORS对小儿霍乱与标准ORS同样有效和安全,而在成人霍乱患者,无症状、暂时性低钠血症发生增加,提示成人霍乱患者可以使用低渗ORS,但应监测血钠浓度[15-18]。
5.2 补锌WHO建议,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6个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6个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一14d[2]。
元素锌20 mg相当于硫酸锌100 mg,葡萄糖酸锌140mg。
儿童是缺锌的高危人群。
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缺锌,发展中国家儿童缺锌较为普遍。
我国锌缺乏检出率为18.4%一37.2%,婴幼儿组为甚,个别报道高达57.1%,且农村儿童缺锌状况较城市严重。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我国城市6岁以下儿童锌摄入量不到RDA的二分之一,男女分别为31.3%和32.6%[19]。
腹泻时锌大量丢失,加剧了已经存在的锌缺乏。
腹泻导致血锌浓度的降低与腹泻的持续时间有关,腹泻和锌缺乏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腹泻时补锌,是考虑到锌在细胞生长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腹泻患儿补锌治疗的研究发现,治疗组康复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缩短,腹泻病程大约缩短20%。
补锌还可使病愈后数天腹泻发生率减少20%,治疗组大便排出总量减少18%一59%。
在急性腹泻,与对照组相比,补锌治疗使腹泻次数减少25%,粪便总量减少30%,使7d 以上腹泻所占比例降低25%,因此显著降低迁延性腹泻的比例。
治疗5岁以下持续性腹泻,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继续腹泻的可能性减少24%,治疗失败率或死亡率降低42%,补锌能降低迁延性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龄小于12个月的男性患儿、消瘦或基础血锌低的个体有疗效更好的趋势[20]。
因而,给发展中国家儿童补锌,无论是连续的还是短期的治疗都可以明显降低儿童的腹泻发生率[21]。
在所有同类试验中,锌的作用在不同年龄或营养状况患儿间无明显差异。
不同锌制剂如硫酸锌、醋酸锌或葡萄糖酸锌疗效相同。
专家们做出的结论是:补锌能明显减轻腹泻的严重性和缩短腹泻病程,并在以后2—3个月减少腹泻的发生,所有腹泻患儿在腹泻开始时都应该补锌。
虽然最佳补锌剂量尚未确定,但似乎每天用20mg和30-40mg元素锌疗效一致。
补锌应成为腹泻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治疗。
在发展中国家,对腹泻过分应用抗生素是增加抗药性的最主要原因,补锌的益处远远不止是降低儿童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能够降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22]。
5.3 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主要为益生菌,其功能包括增强胃肠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促进抗感染免疫反应,抑制炎症性免疫反应[23]。
临床已成功将其应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病,常用双歧三联活菌、双歧四联活菌及枯草杆菌肠球菌等。
人肠内细菌群的种类与个体年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和遗传背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