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风险投资行业报告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一、项目简介本项目研发、生产、销售各种溅射靶材,产品涉及平面显示器产业、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半导体及微电子产业、记录媒体产业、及光学镀膜产业等几大产业。
项目三期全部完成,将形成从各种高纯金属材料、金属粉末的提炼、生产,到涉及几个领域的各种高端溅射靶材的制造,成为国内一流、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端镀膜材料供应商。
公司前身为北车集团唐山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下属的靶材项目部,由于高速动车订单多,国企内部合并,靶材项目运行半年多后而被停止。
靶材项目在唐山运行期间,做了一定的研发、生产、销售工作,了解了市场,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如何继续开展靶材项目、减小创业风险等有了一些心得。
二、项目的市场特点和项目实施的主要步骤1. 本项目的市场具有如下特点:(1)客户群庞大。
客户为上述行业的各种薄膜厂家。
客户的信息获得较为方便,客户的要求也能较好的获得。
(2)客户忠实度高。
由于产品的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门槛较高,争取与获得客户需要一定的磨合期。
但只要客户认准了产品,一般就不再更改供货商。
(3)市场机会多。
镀膜行业属于新兴的行业,材料的不同配合,产生新的性能,故客户会经常要求提供新的靶材。
公司需要投入人力财力,持续研发新靶材,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这也将为公司开拓新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机会。
(4)技术要求门槛高。
靶材的质量高低常常会严重影响高科技行业镀膜企业的产品质量或成品率。
只有研发出高性能、品质稳定的靶材才能获得市场。
2. 本项目实施总体分为三个步骤:(1)成为国内知名靶材企业。
初创阶段,产品切入点为市场广阔、技术成熟、需求稳定的产品,如:薄膜电阻类靶材、装饰镀膜类靶材、功能镀膜类靶材等;市场拓展方式为直销式,在获得客户时,让客户试用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最终确立合作关系,采用步步为营的市场拓展方式;研发上主要有客户需求研发和预见性研发;企业管理上,持续引进高级人才,建立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减低管理成本。
集成电路行业经营风险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一、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三、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 ..............................................四、消费价格上涨较快 ................................................................................................五、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六、贷款增加较多......................................................................................................... 第二节集成电路制造业政策变化及影响分析.......................一、《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第39号)》 .......................................三、电子产品关税调整 ................................................................................................四、《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企业认定实施细则》...................................................五、《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等五个专项规划.............................. 第三节集成电路制造业关联行业发展及影响分析...................一、集成电路的定义.....................................................................................................二、集成电路产业链介绍............................................................................................三、上游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四、下游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第二章集成电路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一、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波动性与未来趋势预测...................................................第二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二、2008~2010年供给预测....................................................................................第三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集成电路整体需求 ................................................................................................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分析...............................................................第四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一、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进口分析................................................................................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出口分析................................................................................三、2008年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进出口预测.............................................................第五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及价格分析.....................一、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二、集成电路制造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 第三章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及预测.................第一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规模分析及预测.........................一、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变化分析...............................................................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第二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三费变化................................................................................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成本分析................................................................................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效益分析................................................................................三、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平均生产率............................................................................四、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效益预测................................................................................ 第四章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第一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一、国家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二、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三、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第二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资产重组分析及预测.................一、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资产重组分析 .......................................................................二、2008年集成电路行业重组合并预测.................................................................第三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分析及预测................. 第五章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细分地区分析.........................第一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一、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区域分布特点及预测...................................................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析及预测...................................................三、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第二节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整体发展分析及预测......................................二、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三、上海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四、浙江省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第三节珠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二、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三、珠三角地区(广东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占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比重分析 .........................................................................................................................四、珠三角地区(广东省)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第四节环渤海地区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一、环渤海地区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整体发展分析及预测......................................二、北京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三、天津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第六章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分析.............................第一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特征分析...........................一、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总体特征分析...............................................................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规模特征分析 .......................................................................三、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所有制特征分析...................................................................第二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一、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所占比重分析........................................二、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中度分析............................................第三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运营状况对比分析...................一、总体排名分析.........................................................................................................二、规模对比分析.........................................................................................................三、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四、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五、发展能力对比分析 ................................................................................................六、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第四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分析.......................一、企业基本状况.........................................................................................................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 ................................................................................................三、公司技术及研发水平............................................................................................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五、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六、2007年中芯国际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第五节上海华虹集团...........................................一、企业基本状况.........................................................................................................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 ................................................................................................三、公司技术及研发水平............................................................................................四、华虹集团成员企业 ................................................................................................五、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六、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章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第一节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一、国际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二、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三、汇率变化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第二节上下游风险分析及提示...................................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二、下游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三、其他关联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第三节行业政策风险分析及提示.................................一、产业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二、贸易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三、环保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四、其他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第四节行业市场风险分析及提示.................................一、市场供需风险提示 ................................................................................................二、价格风险提示.........................................................................................................三、行业竞争分析及风险提示....................................................................................四、其它风险分析及提示............................................................................................ 第八章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第一节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一、信贷总体建议.........................................................................................................二、子行业信贷建议.....................................................................................................三、信贷区域建议.........................................................................................................四、信贷企业类型建议 ................................................................................................五、集成电路应用领域信贷建议................................................................................六、重视贷后管理......................................................................................................... 第二节产业链授信机会及建议...................................一、关注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引进及自主开发项目...................................................二、多晶硅制造产业.....................................................................................................三、环保领域.................................................................................................................附表表2 集成电路制造业2007年及2008年将建成投产项目.............................. 表3 主要行业2006-2007年1-10月集成电路消费比重............................... 表4 白色家电2007年前11个月产量及增长率 ..................................... 表5 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2007年前11个月产量及增长率............................ 表6 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地区分布........................................... 表7 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库存......................... 表8 2004~2007年集成电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表................................... 表9 2007年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员结构...................... 表10 集成电路制造业收入状况 ................................................... 表11 集成电路制造业盈利状况 ................................................... 表12 2007年11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亏损状况............................ 表13 2007年11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状况........................ 表14 2004年~2007年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效益变化.......................... 表15 2007年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区域分布.............................. 表16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资产及销售收入全国区域分布.............. 表17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及盈利能力...................... 表18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各地区亏损企业及亏损额.................. 表19 2007年11月止长三角地区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20 2007年11月止江苏省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21 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 表22 2007年11月止江苏地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占江苏地区比重...................... 表23 2007年11月止江苏地区企业指标集中度...................................... 表24 2007年11月止上海市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25 上海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 表26 2007年11月止上海地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占上海地区比重...................... 表27 2007年11月止上海地区企业指标集中度...................................... 表28 2007年11月止浙江省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29 浙江省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 表30 2007年11月止浙江地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占浙江地区比重...................... 表31 2007年11月止珠三角地区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32 珠三角地区(广东省)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表33 2007年11月止珠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占珠三角地区比重.................. 表34 2007年11月止环渤海地区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35 2007年11月止环渤海地区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36 2007年11月止北京市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37 北京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表38 2007年11月止北京市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占北京地区比重........................ 表39 2007年11月止天津市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规模.......................... 表40 天津市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 表41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资产结构.................... 表42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亏损状况.................... 表43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员结构.................... 表44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状况.................... 表45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分布状况.............. 表46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亏损状况.................. 表47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员状况.................. 表48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状况.................... 表49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所占比重分析(依据销售收入排名)........... 表50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中度分析(依据销售收入排名)............. 表51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中度分析(依据资产总额排名)............. 表52 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 ....................................................... 表53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综合排名............................ 表54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规模排名................................... 表55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盈利能力................................... 表56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偿债能力排名............................... 表57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发展能力排名............................... 表58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营运能力排名............................... 表59 2007年前11个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表60 2007年前11个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表61 2007年前11个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表62 2007年前11个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表63 2007年前11个月上海华虹NEC运营能力...................................... 表64 2007年前11个月上海华虹NEC盈利能力...................................... 表65 2007年前11个月上海华虹NEC偿债能力...................................... 表66 2007年前11个月上海华虹NEC发展能力...................................... 表67 1999年至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与我国GDP关系............................附图图2 电子行业景气指数 ......................................................... 图3 1990~2007年集成电路产量图............................................... 图4 1996年~200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速变化图 ................................ 图5 2000年~2009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量及预测 .................................. 图6 2007年1~10月集成电路消费方向........................................... 图7 2007年较2006年集成电路消费方向比重变化.................................. 图8 2007年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情况................................. 图9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彩电产量及增长率................................. 图10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激光视盘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1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收录放音组合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2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组合音响产量及增长率............................. 图13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数码照相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4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手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5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电话单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6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传真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7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数字程控交换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8 2003年至2007年11月中国程控交换机产量及增长率........................... 图19 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地区分布比例....................................... 图20 2005.11-2007.11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库存量及其变化率..................... 图21 2007年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库存与收入对比............................ 图22 2004~2007年11月集成电路制造业工业产值.................................. 图23 集成电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级资产总额增长率、从业人员增长率........ 图24 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三费及销售收入同比变化......................... 图25 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 ....................................................... 图26 2004~2007.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人均利润总额及人均销售收入............ 图27 2007年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三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数量对比.............. 图28 2007年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三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亏损企业数量对比...... 图29 2007年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三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亏损金额对比.......... 图30 2007年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三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对比........ 图31 2007年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三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利润对比.............. 图32 2007年11月份止长三角地区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 图33 2007年11月份止江苏省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 图34 2007年11月份止上海市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 图35 2007年11月份止浙江省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 图36 2007年11月份止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 图37 2007年11月份止环渤海地区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图38 2007年11月份止北京市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 图39 2007年11月份止天津市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中地位变化........................ 图40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规模分布................................ 图41 2007年11月止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分布...................... 图42 2007年我国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中度累计图(依据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章2007年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我国风险投资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协整分析

关 键 词 :风 险 投 资 ; 电子 信 息产 业 ;格 兰 杰检 验 ;协 整 分 析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The Co nt g a i n a y i e we n nt e Ca iala e t o i nf r a i n nd ty i Ch na i e r to An l ss b t e Ve ur p t nd Elc r n c I o m to I usr n i
lc r nc if r to n sr Thi fe s i p ra ss frf r e to i n o mai n i du ty. so tr m o tntba i o o multn e t r a tlp lce o e o r g he(e )— ai g v n u e c pi o iis t nc u a e t a 1~ p eh me fee to c i tr to nd sr . nto lcr ni no ma in i u ty K e o ds: v ntr a tl ee tonc i f r to n sr ; Grng rts ; c il g a in a l ss yw r e u e c pia ; lc r i n o mai n i du t y a e e t ott r to nay i e
1 相 关文 献综 述
目前 国内外 有 不 少 学 者 探 讨 了高 科 技 行 业 或 信 息产业与风险投 资的关系,特别是风险投资对信息 产业 的影 响 和作 用 。H l n eman等 (00 应 用 硅 谷 l 20 )
o t n te on ga o q ai s n ei, h n —t m s b one r i e t n b t e n vnue cpt n — ba i c it rt ne u t n ,a dv r ytel g e t l c i ga o rl i e e e t a i l de i h r e i o t o r ae t tn ao w r aa
深圳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圳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圳市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深圳市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们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一、项目背景及可行性分析深圳市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积累,具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
同时,深圳市政府也给予了重视,并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深圳市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市场需求及竞争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国内电子信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各类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普及。
与此同时,技术不断创新,市场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由于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众多,竞争也较为激烈。
但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且不同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因此该项目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投资方案及风险评估投资方案:本项目计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研发费用、市场推广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并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风险评估:本项目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首先,由于电子信息行业的技术创新较为频繁,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导致投资回报率不如预期。
其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项目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
四、产出效益预测根据市场调研和项目投资情况,我们预计该项目的年平均收入为8000万元,年平均利润为3000万元。
项目前三年将处于投资期,预计投资回收期为5年。
项目的成本管理和市场销售管理得到有效控制,预计项目可以实现盈利。
五、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项目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有望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提高国内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建议与总结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深圳市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项目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易点查提供芮晓武投资任职及风险报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芮晓武投资任职及风险报告芮晓武一、基本信息 (3)1.1关联公司汇总 (3)1.2合作伙伴 (3)二、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信息 (3)三、对外投资企业信息 (4)四、在外任职企业信息 (4)五、个人风险信息 (4)5.1被执行人 (4)5.2失信被执行人 (4)5.3限制消费令 (4)5.4终本案件 (4)5.5股权出质 (4)5.6股权质押 (4)5.7股权冻结 (4)5.8开庭公告 (4)5.9法院公告 (4)5.10立案信息 (5)5.11裁判文书 (5)5.12送达公告 (5)六、个人历史信息 (5)6.1历史担任法定代表人 (5)6.2历史对外投资 (5)6.3历史在外任职 (5)6.4历史被执行人 (5)6.5历史失信被执行人 (5)6.6历史限制消费令 (5)6.7历史股权出质 (6)6.8历史股权冻结 (6)6.9历史开庭公告 (6)6.10历史法院公告 (6)6.11历史裁判文书 (6)一、基本信息姓名:芮晓武个人介绍:芮晓武,男,汉族,1959年5月生,江苏灌南人,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1.1关联公司汇总1.2合作伙伴二、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信息芮晓武共担任4 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三、对外投资企业信息暂无对外投资企业,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四、在外任职企业信息芮晓武共在外任职4 家企业五、个人风险信息5.1被执行人暂无被执行人,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2失信被执行人暂无失信被执行人,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3限制消费令暂无限制消费令,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4终本案件暂无终本案件,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5股权出质暂无股权出质,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6股权质押暂无股权质押,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7股权冻结暂无股权冻结,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8开庭公告暂无开庭公告,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9法院公告暂无法院公告,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10立案信息暂无立案信息,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11裁判文书暂无裁判文书,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5.12送达公告暂无送达公告,不排除存在时间相对滞后或工商未公示的情况,仅供客户参考六、个人历史信息6.1历史担任法定代表人芮晓武历史共担任4 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何瑶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具有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之称的成都,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电子信息产业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上下游配套也逐渐成熟,聚集了戴尔、联想、富士康、华为、西门子、中兴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承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历史使命,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到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
1发展现状分析1.1国内及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1)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可以概括为稳中有进,进中有难。
201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约6464亿元,同比增长16.1%,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电子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规模合计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电子信息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464亿元,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速11.6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2245亿美元,同比下降6.4%。
(2)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2016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4984.4亿元,增长3.5%。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634.3亿元、软件业务收入2350.1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总量超过了13%。
其中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达到了470亿,增长36%,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了9%。
1.2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现状2016年,高新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升至全国第3位,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3250.4亿元,占成都市65.2%。
电子行业可行性报告

电子行业可行性报告一、引言电子行业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其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电子行业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为潜在的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电子行业的现状(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近年来,全球电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行业的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过去几年电子行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X%,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二)技术创新与发展电子行业是技术驱动型产业,技术创新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目前,芯片制造工艺不断提升,从纳米级向更小尺寸迈进;显示技术不断革新,OLED、QLED 等新型显示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液晶显示;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电子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产品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支持。
(三)竞争格局全球电子行业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和欧洲地区。
美国的苹果、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在高端芯片和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亚洲的三星、华为、富士康等企业在电子产品制造和供应链方面占据优势;欧洲的西门子、爱立信等企业在通信设备和工业电子领域表现出色。
三、市场需求分析(一)消费电子产品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科技产品的追求,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消费者对高性能、高像素、大容量电池等特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平板电脑在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手环等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二)工业电子工业40 的推进使得工业电子市场需求旺盛。
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工业电子产品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
(三)汽车电子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带动了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
汽车电子系统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的需求不断增加。
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行业研究报告

产品创新能力是影响竞争对手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研发 投入、技术研究成果、产品更新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其产品创新能力的 强弱。此外,还可以考察竞争对手的产品研发团队实力、技术储备、专利拥有情况 等关键指标,以全面评估其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市场拓展能力分析
市场拓展能力是竞争对手在行业中获取新客户、开拓新市场的能力。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 销售渠道、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可以了解其市场拓展能力的强弱。此外,还 可以考察竞争对手的品牌影响力、市场推广活动、合作伙伴关系等因素,综合评估其在市 场拓展方面的竞争优势。
人才队伍分析
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人才结构、员工素质、 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可以评估其人才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此外,还可以考察竞争对手 的培训机制、人才激励措施、人才流动情况等关键指标,以全面了解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 面的优势和劣势。
市场定位是竞争对手在市场中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目标 客户群、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策略等方面,可以评估其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 ,还可以考察竞争对手的市场细分能力、定价策略、市场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以全面了 解其在市场定位方面的竞争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概述
行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行业概述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该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技术创新与应用领域: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通信技术、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开发 、信息安全等。行业内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如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产业链与价值链:该行业的产业链较为庞大,包括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供应等环节。各环节间的 协同作用和优化能够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市场竞争与发展动态: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将直接影 响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行业内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和关注,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包括资金支持、税收减免、项目评审等,以鼓励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 国际合作与市场前景: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该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 和市场潜力。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国际地位和市场份额。 以上是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业行业概述的主题内容归纳,涵盖了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领 域、产业链与价值链、市场竞争与发展动态、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以及国际合作与市场前景。这些要点旨在全面展 示该行业的发展情况、趋势和前景,为相关人士提供决策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产业风险投资行业年度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初步结论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制造及金融服务、新材料、医药保健、软件、环保、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医疗设备行业,为2004年中国十大风险投资偏好行业。
2004年共有一百七十个风险投资机构对三百四十一个投资项目(包括非第一轮投资的投资项目)进行了投资。
电子信息行业(计算机设备、网络/通讯、半导体和其他IT行业)有四十四个投资项目,占24%,是投资行业分布中获得投资项目数最多的行业;其次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获得了三十八个投资项目,占21%;属于传统行业的传统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各获得了十八个投资项目,占10%,成为第三大投资行业。
2004年北京、上海、华北等地区的风险投资较为活跃,其中北京市40%的风险投资机构新投资了项目,上海市33%的风险投资机构新投资了项目,深圳市30%的风险投资机构新投资了项目。
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主要集中于深圳、北京和上海地区,目前正在逐步形成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园和深圳高新区“三大创业高地”。
风险投资机构中仍是政府主导和控股。
国有控股为九十二家,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48%;民营控股五十二家,所占的比例为27%;国有独资和外资控股分别为二十六家和二十家,所占比例分别为14%和11%。
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控股和国有独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占的比例总额为62%,国有控股企业仍然主导了风险投资业。
从资金来源上看,企业和政府是风险投资管理资本的主要来源,二者提供了风险投资业74%的管理资本。
此外,成长期是风险投资机构最为偏好的阶段,新增投资项目的50%分布在成长期。
项目投资是风险投资业的主营业务;项目分红是行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已投资项目分红”、“项目退出收益”和“管理咨询收入”是风险投资业主要的和共同的收入来源尽管中国创业投资吸收外商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中国创投业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国创业投资将迎来中外合资合作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已有不少外资进入中国创投领域,同国内创投机构合作,并已形成了较具体的业务运作模式。
风险投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继续快速增长,银行可接受利润度较高,建议银行继续保持对其投资策略,加大对民营资本的投入。
建议重点开发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
重点开发产品: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制造及金融服务、新材料、医药保健、软件、环保、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医疗设备行业等。
对于风险投资来说,设计适当的退出策略至关重要,投资前就要想好退出策略,把握退出时机,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的退出,采取QFVC,开通境内退出通道。
I风险投资行业概述一、风险投资的定义和特点(一)风险投资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通俗地说是指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新近成立或快速成长的新兴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二)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一般具有一下几个基本特征: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2. 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股权的15%-20%;3. 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4. 风险投资人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5. 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其投资的超额回报;6. 风险投资人退出投资时至少能够获得原始投资额5-7倍的利润和资本升值。
二、风险投资产业发展概况(一)国际风险投资的发展概况1.美国美国早期的风险投资活动,是由私人或银行家掌控,将资金投资到钢铁、铁路、石油等新兴事业而获得巨额利益。
1958年国会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法案」( 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Act),基于该法案,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y,简称SBIC) 制度,使创投业者透过SBIC,获得资金的提供。
20世纪80年代,由于政府降低资本利得税率;1978年允许退休基金(pension fund)投入创投基金;投资银行的参与及协助等原因,强化了被投资公司的经营体质,因此带动创投事业的成长。
美国创投事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合伙的创投基金;(2).中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3).大公司的附属创投公司。
美国大多数的创投事业选择合伙型态,由有限合伙股东(limITed partner),以及一般合伙股东(general partner)共同组织,此种型态通常有一定的存续期间,期满则清算分配资产解散。
在美国,合伙组织本身不用课税;如合伙组织提列亏损,该亏损可抵减合伙人的其它收入。
以1992年为例,合伙组织之创投基金占美国全部创投基金的81%,涵盖大部分的创投活动。
2.日本亚洲地区创投事业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推动之三家小型企业投资公司。
日本于1963年仿照美国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法》,协助中小企业创投事业发展,同年并成立“财团法人中小企业投资育成会社”,计有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家。
日本通产省于1974年设立一个半官方的风险投资企业中心 (Venture Enterprise Center, VEC),以促进日本创投事业之发展。
VEC 提供每一计画最高1亿日圆的贷款,并提供中小企业80%的计画贷款,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奖励,再加上日本店头市场并不发达,创投事业之资金回收并不容易。
日本的创投事业大部分是由证券公司及银行等金融体系投资成立,在性质上是一种综合性金融业,其对被投资事业之投资范围并无限制,完全从获利因素来考量。
此外日本创投事业尚可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及一般公司债。
基本上日本政府并未给予特别的管理或限制;相对地,亦未给予特殊优惠待遇。
3.新加坡新加坡相当积极介入创投事业。
新加坡风险投资事业之主管机关为经济发展局(EDB)。
风险投资活动在新加坡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鼓励当地企业发展或创新,1985年新加坡政府成立经济发展局风险投资基金(EDB Venture Capital Fund),主要用来直接投资于初期的公司,投资于其国内及国外的创投基金,并提供税务奖励措施,创投事业无限定其投资范围,但以高科技为主。
新加坡目前约有150家公司受惠于风险投资基金。
基本申请条件有四:(1).必须为本地注册公司;(2).公司股权之30%须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所拥有;(3).制造业净资产(含工厂建筑、机器及设备)不超过1200万新加坡元,服务业员工不得超过100名之企业;(4).批准标准除前述三点外,亦将视公司之背景而定。
新加坡政府对风险投资事业所提供之奖励措施如下:(1).公司及个人之风险投资奖励:投资于先进科技项目,其出售投资股份所产生的全部损失,可由投资者其它可课税所得中抵扣;(2).区域风险投资基金:经核准之创投计画引进如能大幅提升目前工业水准之新科技或生产技术,且在新加坡境内尚无从事相同科技、技术者,则可享受免纳所得税之优惠,租税假期5至10年不等;(3).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其来自管理费用及红利之收入可免税,最高可长达10 年;(4).新科技引进训练计画:鼓励公司在专业化人力发展方面进行投资,以促进新科技及专业知识之传播,此资助计画包括生活津贴及课程费用,视个案而定。
4.韩国在亚洲,韩国政府亦是推动创投事业不遗余力的国家,第一个创投公司创立于 1974年,称为韩国高科技公司,为政府资助的公司,负责将另一家政府出资机构之研发成果予以商品化。
1986年,中小型风险企业创新法案生效,以及实施「创投事业奖励规则」,使中小企业及创投事业更容易成长。
南韩政府对创投事业除在资金方面提供融资外,并无特别租税奖励措施。
另外,南韩目前限定创投事业不得投资下列业别:农业、狩猎业、林业及渔业;金融及保险业;有关法律及会计方面之服务业;专业及一般补习班;医疗业及兽医业;禁止贷款。
(二)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概况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呈以下特点:1.风险投资发展态势良好我国的风险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对风险投资认识的逐步深入,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一些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高科技公司也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如四通、实达、联想、清华同方、海尔、宝钢、希望等公司都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风险投资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从所投资的企业来看,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28%是种子期企业,%是成长期企业,%是成熟期企业。
企业在风险投资的推进下,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企业已经上市。
风险投资公司的分布相对集中。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公司多数集中于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有风险投资公司40家,西部地区只有7家。
二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集中于高新区内,89%的风险投资公司选投了在高新区和创业服务中心的高新技术项目。
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开始涉足中国风险投资业务。
目前我国外资风险投资机构仅占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8%,但它们在我国风险投资界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主要因为: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完全按国际上风险投资公司的惯例行事,这些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初设计好了退出方案,如不能退出,即使再好的项目,也决不介入;它们都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作为后盾;它们对目标企业的选择十分谨慎,有一个严格的、量化的项目评价体系。
2.资金来源有限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资金来源有限,资本结构单一。
虽然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推动下,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的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但这一方面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也使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
而目前西方各主要国家的创业资本中,来源于官方的只占一小部分,约%。
我国居民储蓄有60000亿元,但他们很少把资金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
保险、养老等各种基金尚未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也缺少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保障机制。
3.投资运作机制不完善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投资方式需要调整。
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通常是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而我国有相当多的风险投资公司则以贷款的方式运作资金。
二是完善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带有浓厚的人为色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
这些公司如果不在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如果不能逐步转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投资、运行市场化方面来,这批资金将或不能有效地投入高科技,或不能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不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