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的背景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高中生情绪的自我调控

江苏通州市刘桥中学姜秀琴魏军

《教学与管理》2007 年10 月 1 日

过中考这根横杆, 怀着好奇与期待, 十七

八岁的孩子跨进高中的大门。学习生活了一个月, 经

历过两三次考试, 好奇消失, 期待遁隐, 部分学生逐渐

陷入失落、苦闷、彷徨、自闭、厌学的情绪之中, 并在行

为上出现说谎、骂人、打架、考试舞弊等现象。不少老

师将以上现象当作思想问题看待, 严厉地批评教育,

结果非但没有解决问题, 反而使情况更槽糕。实际上

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考试焦虑、意志薄

弱、情感冲动而产生的苦恼困惑, 或受到刺激、挫折而

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 属于心理问题而非思想问题。

研究表明, 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生活和事

业的动力, 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坏影

响, 如果长时间维持恶劣情绪, 甚至会导致身体心理

疾病。因而及时调节情绪, 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

于自己和他人、有利于社会的高度, 是每一位高中生

明智的选择。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

的人总会有所失”。人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

样, 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 这决定了人能够

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 故可以引导学生用理

智驾驶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

总之, 在学生情绪处于剧烈波动的时刻, 要让学

生保持清醒的头脑, 告诫自己严防偏激情绪的爆发。

“当自求解脱, 切勿求助他人”。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

的最后一句话。我们不必去当佛教徒, 我们也无需拒

绝他人的援助之手。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 让

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该是一种追求。

2、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魏义梅①付桂芳②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2期China JournalofHealth Psychology2007,Vol15,No. 2

在情绪调节方面,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

运用表达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本研究结果与G ross对

1483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与女生在认知重评上

的得分无显著的差异,但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研究[10]表明:多数人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成就、事业有关,适合女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男性表达情绪常会被看作是懦弱、缺乏男子汉气概。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多地教育男孩要学会控制情绪,社会也更

期望男孩抑制情绪的表达。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11] 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男性

表现更坚强和克制,更加稳重和含蓄,导致男性更多运用抑

制策略来调节情绪,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

性更善于情绪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

结果。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性别、城乡、年级

的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焦虑程

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传统社会角色

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特色有关。男大学生可能比女大学生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并且

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都要好于男生,这使得师范院校的男生压力要比女生大,这

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

大学生;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

乡村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要比城镇学生差,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要大于城镇学生有关;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低年级

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也就是说,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的丰富

有关。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

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检验的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

康水平越高。日常生活中过多的负性情感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调节,很易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

响。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从

发展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就进行积极

调节,也就是学习运用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选择有

利情境,对情境进行修补,注意转移法,认知重评策略等,以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与情绪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从

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4参考文献

[1]G 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GeneralPsychology, 1998, 2(3): 271-299

[2]G ross J J.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ve, and

physi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998,

74(1): 224-237

[3 ]G ross JJ.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 Implications for Affect, Relationships, and W ell-

Being. Journalof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2003, (85)

2: 348-362

[4]黄敏儿,郭德俊.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心理学

报, 2002, 34(4): 371-380

[5]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心理学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2期China JournalofHealth Psychology2007,V ol15,No. 2

要意义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

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

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

动[1],包括基本情绪如欢喜、愤怒、恐惧、悲伤、惊讶和复杂

情绪如嫉妒、内疚、害羞、焦虑等[2]。情绪体验人人都会有,

但是情绪能力人和人之间则是有差异的。心理学家将情绪

能力分解为三个成分,即情绪表达能力,主要是指更多的

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较少;情绪知识能力,指能准确识

别他人的情感及其出现的原因;情绪调节能力,指将自己

的情绪体验、表情调整到能达成个人目标的适当水平。研

究发现,情绪能力的这些成分都与青年的社会能力有关,

高情绪表达能力和高情绪理解能力往往更容易被老师和

同伴认可,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高情绪调节能力可帮助

个人在遇到消极情绪时更快更好的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

能正常调节自我情绪者,则常遭遇同伴的拒绝;同时也可

能存在过于冲动、缺乏自我控制、不恰当的攻击、焦虑、抑

郁和社交退缩等适应问题,因而也不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

能力[3];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此

类情绪调节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管理

面临的新问题和新领域[4]。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判断

大学生的情绪能力、重视和帮助有情绪调节能力问题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