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国际贸易形式研究.doc
“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oc
“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发展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痼疾”。
自“十五”计划开始,我国政府将治理产能过剩列入了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重点,不断出台各种整顿治理措施,但产能过剩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已陷入“越调控越扩张”的怪圈。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并转而进入“新常态”。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障碍,并正不断加剧宏观经济发展的系统风险。
2013年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根源、寻找和制定行之有效的产能过剩化解方法显得意义重大。
本文对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研究,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立足于西方经济学及供给学派理论的相关原理,从供给端切入。
该选题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基本国情,对实际的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力图将研究建立在严谨的理论分析与坚实的经验研究基础上,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包括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定义、研究方法、全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框架以及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基本判断。
对于产能过剩,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争议,而对于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是存在着诸多似是而非的认识和判断,甚至是在政策层面。
探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策略
探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策略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球贸易体系不完善。
国际贸易摩擦往往源于各国之间的贸易规则和政策的不一致,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不完善。
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关税壁垒使得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受到限制,导致贸易摩擦。
经济结构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差异,比如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不一致,这导致了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不公平。
一些国家通过补贴和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导致我国的贸易出现不平衡。
国内产能过剩。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产能。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国内需求不足,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出口需求也增加了,这就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
第四,市场准入的限制。
一些发达国家在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拥有优势,他们通过对市场准入的限制来保护自己的产业。
这导致了我国的产品在进入一些市场时遇到了阻碍,从而产生了贸易摩擦。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权益保障。
与各国进行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进口市场,降低贸易逆差,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制度,促进市场竞争,提高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国内生产力。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提供更加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加强国内市场建设。
增加内需,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通过减税降费、扩大消费、促进投资等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国际贸易摩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解决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国内生产力,加强国内市场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全球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摩擦
全球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摩擦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全球产能过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个国家纷纷加大了产能的扩张力度,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产能过剩现象。
这种过剩不仅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经济增长,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系列的摩擦和挑战。
首先,全球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挑战是市场的价格下降和利润的压缩。
当供应大于需求时,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往往受到压制,企业的利润也会相应下降。
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低价格往往使得他们无法赚取足够的利润来维持经营。
此外,价格下降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因为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往往会采取降价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其次,全球产能过剩还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各国会采取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保护主义的政策可能包括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实施补贴等。
这些举措不仅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更会引发国际贸易纠纷。
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也阻碍了全球经济的积极发展。
要解决全球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各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各国应加强产能调整和优化,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技术和改善生产效率来避免产能过剩。
其次,国际合作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平等的贸易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此外,各国政府还可以加强监管,加大对过剩产能行业的淘汰力度,促进市场的平衡发展。
另外,全球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也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来解决。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能,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低价产品,同时也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总之,全球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摩擦是当前全球经济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调整产能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国际贸易
产能过剩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全球贸易中,对国际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产能过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价格下降: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应量充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价格难以维持。
供应超过需求会导致产品价格下跌,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影响了贸易平衡。
2. 贸易摩擦:产能过剩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
出口国为了消化自身产能过剩,可能采取“倾销”手段,即以低价向其他国家出口。
这将引发其他国家的抗议和反倾销举措,导致贸易争端升级。
3. 减少贸易机会:由于产能过剩,一些企业可能会减少贸易机会,因为他们难以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
这将导致他们失去国际市场份额,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二、产能过剩的原因1. 技术进步: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导致产能过剩。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但过度扩大生产能力可能导致供应过剩。
2. 产能扩张:由于企业和国家的投资决策,产能可能会出现扩张过度的情况,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3. 国际贸易失衡:一些国家过度依赖出口,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他们会扩大产能。
然而,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贸易摩擦升级时,这些国家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三、应对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法1. 结构性调整:对于产能过剩行业,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包括减少产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2. 强化监管:政府应加强对产能扩张的监管,防止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情况发生。
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预测市场需求,避免产能过剩。
3. 推动多边合作: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通过加强合作机制,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四、结论产能过剩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价格下降、贸易摩擦和减少贸易机会。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近几年在美日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其国内经济表现有好转的现象,但内生经济缺乏亮点,新型经济体增速地位运转成为常态,整体看全球经济复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受产能过剩,内需疲软影响增速趋于减缓,内外需环境不容乐观。
2、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2.1、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
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
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3、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3.1、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
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
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
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
因此,次贷危机可本文由收集整理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政治论文:产能过剩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产能过剩是我国长期以来努力解决但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产能过剩总体上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当国内和国际市场回暖时,这一问题暂时得到缓解,甚至有的地区继续上马原本已经过剩的产业,有的企业急速扩张产能;当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特别是国际市场不景气,出口受阻时这个问题又重新凸显出来。
一、基本情况产能过剩就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不可能做到完全相等,二者的背离或者说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是正常现象,供给与需求的完全相等只能是偶然的。
具体而言,一是产能过剩不是从单个企业而是从全行业角度而言的过剩,因为行业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单个企业产能过剩,甚至还会出现行业过剩而企业产能不足,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
二是产能过剩不是从短期而是从长期而言的过剩,也就是说要从生产周期的角度来判断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三是产能过剩不是供给一般地大于需求,而是远远超过需求,导致大量产能闲置;四是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的过剩,不能简单等同于产品过剩。
需注意的是:一是产能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方面行业的供给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自然就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迫使一部分企业退出生产能力,最终导致供需平衡;另一方面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导致供需恢复平衡。
二是对于所有行业,都不能寄希望于供需完全平衡,因为按照市场运行规律,供大于求商品价格就下跌,企业利润就减少,甚至会亏损以至于破产倒闭,供给开始减少,需求上升,供需恢复平衡,价格随着上升,产量随之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永远是一对矛盾,平衡是相对和暂时的,不均衡即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则是常态。
因此,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都是正常现象。
三是设备闲置不等于产能过剩。
近年我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调研时发现,一些企业因为劳动力短缺,导致一些生产线无法正常生产,设备闲置,没有形成实际的产量。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发展。
对产能过剩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一)过剩容易导致资金困难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的销售不畅,产生大量的积压库存,资金周转缓慢。
这将导致企业的资金困难,增加其债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二)过剩引发企业间激烈竞争由于产能过剩,市场上相同行业的企业将不得不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上进行竞争,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
这将导致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过剩导致资源浪费过剩的产能引发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不得不加大产量,而大量的产能没有被有效利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二)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减少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企业的提升和发展。
(三)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再次发生。
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资金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产生资金困难。
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五)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企业要加强联合与协作,建立产能过剩行业的协作机制,共同解决共性问题,寻求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克服产能过剩的困境。
三、结语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的对策。
产能过剩、分类及化解方法
产能过剩、分类及化解方法摘要:将过剩产能分为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绝对性四种。
提出在处理产能过剩方法上要更加有智慧,既要保持中国制造业在全世界竞争力优势,又要把长期积累严重过剩产能化解掉。
化解产能过剩要根据国家大的战略布局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要与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要与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合起来,要与形成新的贸易布局结合起来,要将制造业优势与贸易优势结合起来,要与形成新的市场布局结合起来。
关键词:产能过剩;产业布局;区域布局;贸易布局;制造业优势与贸易优势结合一、国际大背景下正确看待产能过剩从国际大的背景来看,世界制造业转移有一个可循的规律。
产业的转移带来了产能,世界制造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经历了四大过程:一是世界制造业基地在欧洲,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主要的国家,这些都是近代革命工业化的国家。
当时的德国,制造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全球的30%,但是,由于德国的生态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消耗以及部分产能过剩,世界制造业的第二轮转移到美国。
二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二战之后,制造业的产值曾经长期占了世界制造业产值的50%,成为了二战以来第一大制造业国家,这个称号一直保持到2011年,被中国打破。
三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当时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四次严重的产能过剩,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了化解,还通过产业的转移把很多的产业转移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当时,亚洲的制造业产值最高峰的时候占到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6%。
四是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发生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一批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代表,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了第一制造业大国。
2011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占到了全球的19.8%,超过了美国,美国是19.4%。
所以,中国成为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成为了世界上制造业排在第一位的国家。
因此,认识中国产能如何形成、为什么突然从2000年以后产能过剩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世界制造业发展与重组的历史来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产能过剩”下的战略机遇
“产能过剩”下的战略机遇一、产能过剩的背景和原因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国家纷纷加大对产能的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投资过度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是指企业或行业实际产出大于市场需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投资过度: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市场份额,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扩张等方面。
这些投资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过剩。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使得企业能够生产更多、更便宜的产品,从而增加了市场供应量。
这种技术进步并没有完全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压力。
政策因素: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确实促进了产业发展,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产能过剩。
政府对某些行业的补贴政策可能会使企业过度投资,从而导致产能过剩。
市场结构失衡:在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可能过于关注价格竞争,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这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低价低质产品,从而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
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不得不维持较高的产能水平,进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不得不加大产能投放,以确保市场份额和稳定供应链。
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1. 产能过剩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产量高于市场需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会过度投资建设生产线,导致产量远高于市场需求。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库存成本和降价促销的压力。
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可能会选择生产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
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的矛盾与调和
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的矛盾与调和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产能过剩也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钢铁、玻璃、水泥、化工、船舶、光伏等多个行业,不仅牵涉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博弈,也对国际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成为了当前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一、产能过剩的状况及其影响产能过剩是指某一种产品或者行业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产品供给过剩,价格持续下跌。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主要出现在钢铁、水泥、玻璃等重工业行业中。
这些行业的主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尤其在一些经济体过度扩大投资的背景下,过度扩大生产规模,致使产能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造成市场供应过剩。
产能过剩的出现,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同时,由于行业内企业的生产规模远远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扩张的生产规模让整个行业面临严重的浪费问题,给企业和地区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此外,产能过剩也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问题,给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国际贸易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
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壁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依然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因此,各国经济体对于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进行深入研究,寻求贸易调和和合作,大力推动非零和合作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手段。
然而,产能过剩也让国际贸易队自由贸易的倡导产生了挑战,在市场产生过剩的前提下,企业会不惜代价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
历史上,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的贸易摩擦屡屡发生,各个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尤为突出。
国际贸易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扰乱了全球经济秩序,制造了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思潮,使得全球经济在产能过剩中陷入了困境。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3.2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 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冲动.而投资冲动在统计数据上具体表现 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下面具体分析近年来这两个数 据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是 非常相近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差额很小 两者之间区别主要 是四个方面: 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包括无形资产投资,而资本形成总 额却包括无形资产投资 近几年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无形资产投资有 所增加 这个差异同样也是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小于资本形成 总额.而不应该是相反结果。
17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18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尽管近几年土地出让金数额惊人,但仍不能解释两者之间的差异
现在只有两种解释:一是虚假投资;二是未经许可的非法投资。
许多学者指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含有水分。虚假投资不少,但仍没 有具体的估算。我认为,虚假投资固然存在.但仍不能解释两者之间的巨大 差额.可以推论.存在大量未经许可的投资 而恰恰是未经许可的投资导致 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过于强烈.中央政府的投资许可制 度已经无济于事.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同时失灵 这就是我国产能过剩如此 严重的根本原因。地方政府公司化曾经是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秘诀.但 这种体制的弊端已经目益显现 在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地方政府之 间竞争的经济机制开始失灵.优势逐渐丧失.弊端日益显现 产能过剩只是 这一弊端的表现之一 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确定的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目 标迈进.这些体制障碍最终能够顺利化解。
国内外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外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13年第10期国内外产能坦剩问题研究综撞冯梅,孔垂颖(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7><00083)摘要:通过对产能过剩概念、原因、度量和预警等方面研究的回顾,总结出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和原因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在度量和预警方面还缺乏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实证分析。
关键词:产能过剩;概念;原因;度量方法:预警研究中固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7685 (2013) 10 -0117 -04 我国工业领域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时间并不分析等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O算长。
改革开放前,我国几乎所有工业产品均处一、产能过剩概念研究于短缺状况。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导致当时产品一是从生产能力角度阐述产能过剩的概念与品种单一、质量粗糙,无法满足社会消费需求。
改内涵。
如,王兴艳认为,产能过剩是在一定时间和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技术条件下生产能力存量的过剩,即某-产业的用,企业竞争加剧,迫使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千方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
[1J周劲认为,在→百计降低成本,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生产段时间内,当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规模。
现在我国许多产品的产量己位居世界前大于该产业的实际产出数量,或者说超出行业正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进入20世纪常范围时,表明该产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产能过90年代中后期,由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争剩问题。
[2J二是从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角度阐述产上大项目,致使钢铁、水泥等产业出现比较严重的能过剩的概念与内涵。
如,李江涛认为,随经济周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期波动而出现的有效需求远低于产品实际生产能象,适度的产能过剩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力,导致了产能过剩现象。
[3J张保权认为,产能过能力、改进管理水平,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论我国对外贸易如何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DOC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
而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发生很多的变化,要面临的国际风险日益增多,外部环境更加恶劣和复杂,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要求我国对外贸易调整增长方式,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在当前新的阶段和形势下,针对于中国的出口贸易我们应该做出新的思考和调整。
本文就我国对外贸易如何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认识并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1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2,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环境分析及问题;3,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形势;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对策当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仍处于震荡调整期。
发达国家经济目前正处于不均衡复苏状态,总体仍未摆脱衰退迹象。
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相互交织,宏观调控与结构失衡相互抵消,多边协调机制影响力下降同区域协作加强形成强烈反差,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突显,全球治理充满矛盾。
鉴于此,世界经济中长期的震荡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受到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
为了使中国出口贸易顺利、可持续发展,应根据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自身做出相应调整。
为应对新贸易环境,中国有必要对于自身世界经济状况做出新的认识,同时通过相应调整,拓宽出口市场,增强经济水平,使自身立于国际经济环境而不败。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2013年,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总体处于政策刺激下的弱势复苏阶段。
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改善,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较为稳固,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定,房价持续反弹,工业生产逐渐回暖;欧元区经济二季度开始走出衰退,财政失衡有所缓和,但失业率长期处于历史高位,经济复苏力度微弱,日本“安倍经济学”短期刺激效果明显,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全年经济增长1.5%,但增速逐季下滑,显示刺激政策效力呈递减之势。
全球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全球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严重的全球产能过剩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领域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这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全球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带来的解决方案。
首先,全球产能过剩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下降。
由于供应过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物品,消费者的购买力没有及时跟上。
与此同时,为了促销产品,许多企业降低了商品价格,以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下降,企业利润的下降,乃至经济增长率的减缓。
其次,全球产能过剩导致了公司倒闭和失业率的上升。
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许多企业不得不裁减生产线和工作岗位。
这不仅对企业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也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的工人因此失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这也会对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社会不安定和社会福利压力增加等。
产能过剩还将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就业,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
这种做法将导致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的增长潜力。
国际间的贸易紧张关系也会加剧政治和经济不稳定。
那么,全球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争相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目的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导致了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但也产生了供应过剩的问题。
其次,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是全球产能过剩的因素之一。
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企业往往会减少投资并收缩生产规模,导致产能下降。
然而,当经济复苏时,企业通常会恢复其投资,导致产能迅速增加。
这种波动性使全球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复杂。
解决全球产能过剩问题并不容易,但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产能调整政策。
通过清除过剩产能、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政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升级技术、改善产品质量以及提升服务水平来维持竞争力。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严重障碍。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风险,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在政府政策方面,应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企业则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提升自身竞争力。
通过对政府政策调整和企业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优化对策措施,寻求长期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产能过剩问题仍然需要持续关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到有效解决之道,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能过剩、风险分析、对策建议、政府政策、企业措施、实施效果评估、长期解决方案、研究展望、中国产能、产能调整。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企业生产能力无法充分利用,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进程加快,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产能过剩的特征和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实现产能优化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分析我国产能过剩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探讨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研究目的还在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在应对产能过剩挑战时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对我国而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制造业过剩产能国际转移
制造业过剩产能国际转移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 市场和发展空间,缓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多种因素影响国际转移
制造业过剩产能国际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条件等。
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展望
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制造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市场拓展等方式提升产业附加
跨国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
跨国直接投资
制造业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投资建厂等方式,将 过剩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利用当地资源、市场和劳动力 优势。
技术转移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转让、许可等方式,将先进 技术转移到其他国家,以提升当地生产技术和效率,降低成 本,缓解过剩产能压力。
跨国并购与资产重组
03
引入制造业过剩产能有助于转入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
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资源配置优化
制造业过剩产能的国际转 移有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 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通过制造业产能的转移, 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技术传播与交流
制造业过剩产能的转移有 助于技术传播与交流,推 动全球技术创新和进步。
制造业过剩产能国际转移
2023-11-05
目 录
• 背景介绍 • 制造业过剩产能国际转移的路径与机制 • 制造业过剩产能国际转移的影响 • 国际经验与政策借鉴 • 制造业过剩产能国际转移的前景预测 • 总结与展望
01
背景介绍
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全球现状
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 显,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推动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目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结构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分析和调整对策来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外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1.54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进口总额为14.31万亿元。
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
1.商品结构单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过于单一,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原材料等。
这种单一的商品结构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发展,因为这些商品的出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如果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问题或者国际市场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会遭受极大的打击。
2.产能过剩中国对外贸易的产能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加大了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转型力度,但在传统行业中,由于前些年大规模扩建的生产线,市场排挤和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等原因,很多企业都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
3.贸易保护主义当前,全球经济的持续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
许多国家纷纷加强贸易壁垒措施,使得中国出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加之国际竞争性货币贬值动态会扭曲贸易,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推动出口增长的手段,将带来进一步的贸易摩擦。
二、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调整对策为了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整对策。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通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尽量减少单一商品的出口额度,增加出口商品的类型,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会过于依赖某一个商品。
要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需要加强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调整
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调整在当前全球范围内,产能过剩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
产能过剩的形成主要源于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过剩、资源消耗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系列调整和挑战。
首先,产能过剩使得国际贸易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由于供大于求,许多国家的企业纷纷出口产品来寻求市场份额,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竞争力往往采取关税壁垒、贸易限制等措施,加剧了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
其次,面对产能过剩,一些国家选择通过贸易逆差来缓解内部矛盾。
他们大举出口产品,以追求更大的贸易顺差,导致国际贸易失衡。
而这种贸易失衡又会引发进一步的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另外,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往会面临着价格战和恶性竞争。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厂家不惜降低产品价格,导致全球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这种恶性竞争不仅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也会影响到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行。
针对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调整,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首先,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起生产能力信息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各国产能情况,避免产能过剩造成的贸易冲突。
其次,各国应该加强产能调整和优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转型。
此外,各国还应该加强贸易合作,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贸易环境,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调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减少贸易摩擦,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创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能过剩的国际贸易形式研究
一、产能过剩对国民经济带来的警示分析
(一)对宏观经济面带来的警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针对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形成的可能性、必然性和解决方式,构建起了逻辑严密和宏大叙事般的体系。
借助这一理论框架来解构我国宏观经济面的当前景象,因长期的投资冲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了产能过剩的直接诱因。
因此,以拉动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则成为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二)对中观经济面带来的警示
以区域经济为代表的中观经济面,则构成了各地域独特的经济发展景象。
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影响,各区域政府在中观经济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GDP崇拜和政绩彰显需要的双重因素决定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区间产业结构雷同,以及盲目跟风的状况,这就催生了产能过剩景象的发生。
由此,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增长极便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对微观经济面带来的警示
马克思在评价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态势时指出,企业内部的有计划生产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无序性间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反观我国微观经济经济现状,企业内部的有计划生产普遍存在,但行业协会在协同生产上却难
以履职,且地方政府在市场环境监管上也难以如愿。
因此,建立“政府公权力———行业协会监管———企业遵守”的内在逻辑则十分重要,而这也是日本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二、分析基础上的倒逼效应思考
尽管上文围绕着产能过程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分析,其警示也构成了我国当下经济转型期的一种应对策略。
将其转换到我国国际贸易领域可知,解决产能过剩还需要在拉动外需上下功夫。
但在后危机时期,我国主要贸易国都建立起了严格的贸易壁垒,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又不尽如人意。
此时,就有需要讨论生产过剩所带来的警示对国际贸易的倒逼效应了。
(一)宏观经济面的倒逼效应
从国际经济发展格局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已经形成了以信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
在技术垄断基础上,它们拥有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相对于我国,在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当下也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
因此,普通制造业和服务业仍是一段时间内支撑国际贸易的主体。
那么在拉动外需上避免“反倾销”和增加与其它新型市场化国家的产品竞争实力,则成为现阶段的倒逼效应。
(二)中观经济面的倒逼效应
把我国按照东、中、西划分为三个区域可知,东部发达经济区域属于传统的外向型经济体;中部在承接外来加工业的同时仍
是资源出口经济体;西部则在历史上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和电子产业。
从拉动外需的要求来看,东部地区并不一定构成显著的比较优势,且因非公企业众多也使国内市场环境面临挑战。
然而,中西部的矿产资源以及西部的重工业实力,都应成为当前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力的物质基础,而这也是解决产能过剩(如煤炭生产严重过剩)的重要途径。
(三)微观经济面的倒逼效应
普遍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处于空心化格局,但发达国家的货币具有世界货币的使用价值,从而也就避免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短板。
反之,随着发达国家跨国企业进入我国(特别是中、西部),不仅侵蚀了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也使得高端产品轻松的进入到我国市场。
因此,我国本土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三、国际贸易实现形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思考引导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实现形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宏观经济面的实现形式
宏观经济面需要优化公权力在其中的作用,这也是当前提升国际贸易实力所必须的。
立足于我国仍是普通商品制造大国的现实,国家层面应着力开发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市场。
随着习主席上任伊始就出访非洲诸国,可以预见在开拓非洲市场应成为未来我国国际贸易的重点。
对于资源出口在强调有序、有利的原则
下,应提升资源类产品的深加工水平,从而实现技术锁定效应,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重工业产品应在国家支持下努力争取海外订单,从技术服务上下功夫来建立和谐的供求关系。
(二)中观经济面的实现形式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模式便是以中观经济为纽带,联系着宏观经济面和微观经济面。
在挖掘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应在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极上下功夫。
目前在我国以功能区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建设上,应努力从范围经济效应上来全面带动区内经济发展。
相对于外向型经济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应以国有大型企业的核心,构建“核心—外围”的产业结构,从而在整体成本控制和销售服务、模块研发上形成优势,来争取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
(三)微观经济面的实现形式
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已经是老生常谈的内容,而在技术创新上不同企业却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和技术供给不足的局面。
为此,结合事业单位体制变革的时机,大力促成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的形态则是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出路。
事实证明,高科技企业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国贸发展的支柱,也是应对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提升的中坚力量。
四、小结
本文认为,在解决这一过剩问题时,需要引入“看得见的手”
进行宏观调控。
在对宏观经济面、中观经济面、微观经济面带来的警示进行分析后发现,解决产能过剩还需要在拉动外需上下功夫。
为此,需要围绕着三个经济面分层建立起应对策略来。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面需要优化公权力在其中的作用,这也是当前提升国际贸易实力所必须的。
立足于我国仍是普通商品制造大国的现实,国家层面应着力开发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市场;在挖掘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应在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极上下功夫。
相对于外向型经济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应以国有大型企业的核心,构建“核心—外围”的产业结构;大力促成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的形态,高科技企业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国贸发展的支柱。
作者:李雨佳单位: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