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合集下载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一、实验目的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明矾的性状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

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

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2SO4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4)2·12H2O]。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

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三、实验步骤1、工艺流程图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单晶培养→明矾单晶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取50mL2mol·L -1 KOH 溶液,分多次加入2g 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应完毕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 ,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 -1 H 2SO 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应式计量,约41mL)。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e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e

实验工程: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响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响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响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的溶液。

2、制备反响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适宜配比CuSO4溶液, Na2CO3溶液,,,依次参加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拟反响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正确物料比。

〔2〕反响温度的探求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参加由上述实验得到的适宜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响的适宜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响物的适宜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Cu2(OH)2CO3得2×160 222×160÷250×12.5 x 320÷4.8=222÷∴理论产量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8硫酸铝钾的制备及其晶体的培养

8硫酸铝钾的制备及其晶体的培养

实验8硫酸铝钾的制备及其晶体的培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从铝制备硫酸铝钾的原理及过程;2.进一步认识Al及Al(OH)3的两性;3.学习从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硫酸铝同碱金属的硫酸盐(K2SO4)作用生成硫酸铝钾复盐。

硫酸铝钾(K2SO4·Al2(SO4)3·24H2O)俗称明矾,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并水解生成Al(OH)3胶状沉淀。

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工业上重要的铝盐,可作为净水剂、造纸充填剂等多种用途。

本实验利用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铝酸钠,金属铝中其它的杂质则不溶,过滤除去杂质。

随后用H2SO4调节此溶液的pH值为8-9,即有Al(OH)3沉淀产生,分离后,在沉淀中加入H2SO4,使Al(OH)3转化为Al2(SO4)3,然后制成Al2(SO4)3晶体,将Al2(SO4)3晶体和K2SO4晶体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混合后就有明矾生成。

有关反应如下:2Al + 2NaOH + 6H2O === 2Na[Al(OH) 4] + 3H2[Al(OH)4 ]-+ H+ === Al(OH)3 + H2O2Al(OH)3 + 3H2SO4 === Al2(SO4)3 + 6H2OAl2(SO4)3 + K2SO4 + 24H2O === K2SO4·Al2(SO4)3·24H2O明矾单晶的培养:当有K2SO4·Al2(SO4)3·24H2O晶体析出后,过滤得到晶体后,选出规整的作为晶种,放在滤液中,盖上表面皿,让溶液自然蒸发,结晶就会逐渐长大,成为大的单晶,单晶具有八面体晶形。

为使晶种长成大的单晶,重要的是溶液温度不要变化太大,使溶液的水分缓慢蒸发。

另外为长成大结晶,也可将生成的晶体系上尼龙绳,悬在溶液中。

这样晶体在各方面生长速度不受影响,生成的晶体更规则。

三、实验用品仪器与材料:烧杯,电子台秤,布氏漏斗,蒸发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玻璃漏斗,量筒,滤纸,pH试纸,尼龙线。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培训资料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培训资料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一、实验目的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明矾的性状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

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

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 2SO 4调节溶液的pH 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 4)2·12H 2O ]。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

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三、实验步骤1、工艺流程图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单晶培养→明矾单晶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取50mL2mol·L -1 KOH 溶液,分多次加入2g 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应完毕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 ,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 -1 H 2SO 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应式计量,约41mL)。

硫酸铝钾晶体制备

硫酸铝钾晶体制备

食用明矾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学校:地区:硫酸铝钾俗名明矾,是明矾石的提炼品。

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中医学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

研究证实,明矾还具有抗菌等作用。

一些中医用明矾来治疗高脂血症、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咯血等疾病。

此外,明矾还是传统的食品改良剂和膨松剂,常用作油条、粉丝、米粉等食品生产的添加剂。

明矾是传统的净水剂,一直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但同时,由于含有铝离子,所以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

由于该物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固将制备该晶体作为实验课题。

1.实验目的:①利用食用明矾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②培养及时处理问题的技能以及科学研究、学习的严谨态度2.实验理论基础: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有各向异性等特点,而无定形固体不具有上述特点。

晶体生成的一般过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渐长大。

一般认为晶体生长有三个阶段:①溶液达到过饱和、过冷却阶段;②成核阶段③生长阶段。

晶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气流,温度,杂质等。

晶体生长的方法有多种,对于溶液而言,只需蒸发掉水分就可以;因为明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所以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降温法,重结晶得到明矾大晶体,即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实验器材:铁丝,铜丝,温度计,棉线。

4.实验药品:食用明矾300g。

5.实验步骤:①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 ℃~20 ℃的水,并加入明矾,用干净的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②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 ℃~5 ℃时,把溶液倒入洁净的瓷碗中,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③从碗中选取2~3粒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将所选的晶核用细线轻轻系好。

④把明矾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补充适量明矾,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 ℃~15 ℃的饱和溶液。

待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 ℃~5 ℃时,把小晶体悬挂在玻璃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触杯壁)。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 +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科创编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科创编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 +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一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一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思考题:1.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估计反应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是否有影响。

[实验药品]由学生自行列出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之清单,经指导老师的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一、反应物溶液配制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o C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思考题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含量最高?2)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影响?2.反应温度的探求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

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o C,100o 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学创编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学创编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科创编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科创编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阐发,研究反响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响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自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响物溶液配制辨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响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辨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响的速度、沉淀的几多、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响温度的探求辨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获得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辨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响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响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办法。

做硫酸铝钾的工艺流程

做硫酸铝钾的工艺流程

做硫酸铝钾的工艺流程那咱就开始聊聊硫酸铝钾的工艺流程吧。

硫酸铝钾呢,它还有个小名叫明矾。

这制作它的工艺流程啊,那可有点小复杂,但咱不怕,慢慢唠。

一、原料准备。

咱得先把制作硫酸铝钾的原料准备好。

这原料啊,主要就是硫酸铝和硫酸钾。

就像咱做饭得先把食材准备齐全一样。

硫酸铝和硫酸钾得是比较纯净的哦,要是杂质太多,那做出来的硫酸铝钾质量可就没法保证啦。

你想啊,如果原料都不咋地,那成品能好到哪儿去呢?就像用烂苹果做苹果派,肯定不好吃呀。

这原料的纯度在整个工艺流程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基础呢。

二、溶解。

有了原料,接下来就是溶解这一步啦。

把硫酸铝和硫酸钾分别放在两个容器里,然后加入适量的水。

这适量的水可就有讲究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太多了的话,后面的反应可能就会稀里糊涂的,浓度达不到要求;太少了呢,原料又不能完全溶解,就像你冲咖啡,水太少咖啡粉都化不开一个道理。

要慢慢地搅拌,看着它们一点点地在水里消失,就像魔法一样。

硫酸铝和硫酸钾在水里慢慢变成离子状态,准备迎接下一个奇妙的变化。

三、混合反应。

等硫酸铝和硫酸钾都溶解好之后呢,就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到一起。

这时候啊,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啦。

两种溶液里的离子就像一群小伙伴,开始重新组合,形成硫酸铝钾。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热闹的聚会,离子们在溶液里跑来跑去,然后找到自己新的小伙伴,手拉手形成新的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呢,有时候会稍微变热一点,就像大家聚在一起兴奋得脸都红了似的。

不过这个温度变化也得注意哦,如果太不正常,可能就说明反应出了问题,得赶紧检查检查。

四、结晶。

反应完了之后,溶液里就有我们想要的硫酸铝钾啦。

但是现在它还混在溶液里呢,咱们得把它弄出来。

这就到了结晶这一步。

可以通过加热溶液的方式,让水分慢慢地蒸发掉。

随着水分的减少,硫酸铝钾就会开始结晶啦。

刚开始可能只是一点点小晶体出现,就像小雪花一样,然后慢慢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这个过程就像是看着一朵花慢慢盛开,特别神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家百创编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之欧阳家百创编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欧阳家百(2021.03.07)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药品:CuSO4·5H2O、Na2CO3实验原理:根据CuSO4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可制得Cu2(OH)2CO3实验内容:1、反应物溶液配制分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

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

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

通过比较反应的速度、沉淀的多少、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2 CuSO4 ~ Cu2(OH)2CO3得2×160 2220.6×160÷250×12.5 x 320÷4.8=222÷x , x=3.33g∴理论产量=3.33g实验十九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一、实验目的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明矾的性状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

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

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2SO4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4)2·12H2O]。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

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三、实验步骤1、工艺流程图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单晶培养→明矾单晶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取50mL2mol·L -1 KOH 溶液,分多次加入2g 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应完毕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 ,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 -1 H 2SO 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应式计量,约41mL)。

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按计量数加入 ,适当浓缩溶液,然后用自来水冷却结晶,抽滤,所得晶体即为KAl(SO 4)2·12H 2O 。

3、明矾透明单晶的培养KAl(SO 4)2·12H 2O 为正八面体晶形。

为获得棱角完整、透明的单晶,应让籽晶(晶种)有足够的时间长大,而晶籽能够成长的前提是溶液的浓度处于适当过饱和状态。

本实验通过将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靠溶剂的自然挥发来创造溶液的准稳定状态,人工投放晶种让之逐渐长成单晶。

(1)籽晶的生长和选择根据KAl(SO 4)2·12H 2O 的溶解度,称取l0g 自制明矾(在4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溶解度为11.7g),加入适量的水(理论值约为85ml ,实际加水约50mL ,若加水过多,蒸发结晶会比较耗时间),加热溶解,然后放在不易振动的地方,烧杯口上架一玻璃棒,然后在烧杯口上盖一块滤纸,以免灰尘落下,放置一天,杯底会有小晶体析出,从中挑选出晶型完整的籽晶待用,同时过滤溶液,留待后用。

(2)晶体的生长KOH↘H 2SO 4↘K 2SO 4 ↘K 2SO 4以缝纫用的涤纶细线把籽晶系好,剪去余头,缠在玻璃棒上悬吊在已过滤的饱和溶液中,观察晶体的缓慢生长。

数天后,可得到棱角完整齐全、晶莹透明的大块晶体。

四、实验现象五、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1.在溶解铝箔时,用去4mol/L的KOH 25mL,而不是18.5mL.为的是让铝箔快速溶解,且多与的碱可在调节ph时中和。

2.抽滤得到的Al(OH)3 为41.1g,大于理论值31.1g。

可能的原因有:氢氧化铝在抽滤后仍含有较多的水分;杂质离子的沉淀也在其中。

由于超过理论值太多,而铝箔中主要含铝,杂质是少量的,这说明沉淀含水过多占主导地位。

而按照该值计算所得的硫酸钾会大量过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理论值计算K2SO4。

即比理论值6.4克略多一些即可。

3.抽滤后得到KAl(SO4)2·12H2O 31.5g。

理论产量35.1g,产率为89.7%。

4.最后获得的KAl(SO4)2·12H2O的外侧透明程度不好,内侧也不透明。

看不出其八面体的形状。

其原因为:1.籽晶并是并不是正八面体,而是一块透明的扁平的晶种。

2. 在用棉线捆绑籽晶后,棉线边上的细丝也会长出籽晶,并且晶种表面并不光滑,籽晶也会在晶种表面生成,造成晶体透明度差,形状不规则。

解决方法是选择一个规则的晶种,并用洁净的头发丝缠住晶种。

六、参考文献1.中美教师合编,《新化学实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美] B.A.苏迪著,刘光译,《单晶生长》,科学出版社,19793.张克从.1987.近代晶体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4.罗谷风编,《晶体学导论》,地质出版社,1985,11~255. 刘汉标、石建新、邹小勇.2008.基础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6. 孙淑声等.2005.无机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实验题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及铜含量测定摘要:本次试验主要是探究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的最适体积配比和反应温度,并用碘量法测定0.1g碱式碳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关键词:探究最适体积配比最适反应温度碘量法前言: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铜含量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颜色,工业产品含66.2%~78.2%(质量分数)氧化铜,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实验室制备(水溶液反应法):2CuSO4 + 2Na2CO3 + H2O = Cu2(OH)2CO3↓+ CO2↑+ 2Na2SO4,并用碘量法测定碱式碳酸铜中铜的含量。

一、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药品:带标号的中式管10只;250mL烧杯及100mL烧杯;50mL容量瓶;BaCl2溶液; 2mol/L HCl溶液, Na2CO3 及CuSO4·5H2O固体,1mol/L硫酸溶液,10%KSCN溶液,10%KI 溶液,0.5%的淀粉溶液,0.1mol/L Na2S2O3溶液。

(二)实验过程1.探究CuSO4 和Na2CO3溶液体积的适合配比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100mL: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和5.3gNa2CO3溶解于250ml小烧杯。

取10只中式管编号,其中5只加入2.0 mL 0.5 mol/L CuSO4溶液,另外5只分别加入1.6mL,1.8mL,2.0mL, 2.2mL,2.4mL0.5mol/L的Na2CO3.将他们放到90℃的水浴中加热。

几分钟后将Na2CO3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震荡试管。

观察现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的生成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以确定反应物溶液体积的最佳配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在5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L-1CuSO4溶液,另取5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

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80℃,85℃,90℃,95℃,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合适温度。

3. 碱式碳酸铜的准备由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结果,在适宜的温度下用适宜的溶液比例,制取2.0g 的Cu2(OH)2CO3 。

沉淀完全后,静置一段时间,抽滤。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至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

然后再用适量的无水乙醇洗涤一次。

烘干,称量Cu2(OH)2CO3的质量。

4.产品中铜含量的测定1)准确称取0.1000(±0.0002)g碱式碳酸铜,加入2mol/L HCl,使试样完全溶解,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吸取10.00ml上述试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锥形瓶中.2)与上述锥形瓶中加入2mol(1+1)HAc(从这里开始,分别处理每一样品).4ml10%KI溶液,立即用0.0104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再加入8滴0.5%淀粉水溶液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浅灰色,加入5ml 10%KSCN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次。

记录所消耗的V,计算铜的质量分数.三、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1.溶液配比的探究有表格可知,最佳配比为1:1。

2.最佳反应温度的探究由上表可知,最是温度为90°C。

3.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根据计算,取CuSO436mL, Na2CO3 36mL于两个100mL的小烧杯中,放在90℃的水浴中加热数分钟,然后将Na2CO3溶液迅速倒入CuSO4 溶液并立刻搅拌。

静置,烘干,称量后回收固体1.796g.固体颗粒很小,成粉末状,颜色为孔雀绿色。

产率为89.80%。

4. 碱式碳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准确量取碱式碳酸铜0.10~0.15g,用适量HCl溶解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定容。

用10.0mL移液管移取试液,用0.0104mol/L的Na2S2O3 按上述步骤滴定。

结果如下:四、结论1.CuSO4 与Na2CO3 的最佳反应比为1:1。

2.CuSO4 与Na2CO3 的最佳反应温度为90℃。

3.Cu2(OH)2CO3 中Cu的含量测量值为54.09% 略小于57.2%的理论值。

这可能与结晶水的数目有关。

五、讨论1.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选择最适条件。

实验主要探究了溶液的比例以及反应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从而表明了条件控制的重要性。

2.本实验最后测定铜的质量分数用的是碘量法,是采用沉淀法中的直接沉淀法。

该法的优点是沉淀成分较单一,影响结果的因子相对较少,而其中的条件又相对易于控制。

六、参考文献[1]催学桂,张晓丽主编.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部分) [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8.[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主编.无机化学实验(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3]周宁怀主编.微型化学实验(高等院校选用系列教材) [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2.[4]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实验- 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武汉大学等编.无机化学- 下册(高等学校教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Cu(OH)2.如果先加热Na2CO3溶液至沸腾,滴加CuSO4溶液时会立即产生黑色沉淀.如果加热CuSO4溶液至沸腾时滴加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并一直滴加Na2CO3溶液直至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为止,但条件若控制不好的话,沉淀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如果先不加热溶液,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至变蓝为止,然后加热,沉淀颜色也易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出现黑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物分解成CuO的缘故.因此,当加热含有沉淀的溶液时,一定要控制好加热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