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

合集下载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五个体系内容是什么

五个体系内容是什么

五个体系内容是什么五个体系是指人体的五大功能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

这五个体系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个体系的内容。

呼吸系统是人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当人体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进入,经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氧气被吸收,二氧化碳被排出。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人体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系统,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人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到心脏和肺部进行处理。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枢,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确保各个组织和器官都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消化腺等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利用。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经过口腔咀嚼,进入胃部被胃酸分解,然后通过肠道吸收养分,最终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膀胱、尿道和皮肤等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

肾脏通过滤清血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尿道则将尿液排出体外。

皮肤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它负责感知外界信息,控制人体的各种活动和行为。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来指挥人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包括思维、运动、情感等。

总的来说,五个体系分别负责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排泄和神经等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只有当这五个体系正常运作并保持平衡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活力和生命力。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营造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营造
然、 改 造 自然 的主 要 场 所 。
当前村庄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 , 或 者现有的公共服务
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而无法使用 ,公共服务质量 水平低 下, 给
人居环境是 由人与环境构成 的有机 整体 ,不仅包 含了维持 村民 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 同时 , 大部分村庄的公共空间严重缺乏, 人类生活生 产所 必需 的住 房及各种生 活设施 ,而且包含 了 自然 村民公共活动仅 限于 自家院落 内, 忽视 了邻 里问交流 , 造 成村 民 环境 、 人类 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网络体系。吴良镛 院士从 内容上将 缺乏归属感 。 人居环境划 分为五大系统:① 自然系统 。它是人类 安身立命之 2 . 4 村庄 人居 环境 建设 监管 缺位 所, 其 中包括气候 、 水、 土地 、 动植物 、 地形、 资源等 自然环 境和生 新 农村建设管理应属相关乡镇基层部门, 但许多农村基层管 态环境 , 是人类聚居产生 并发挥其 功能的基础 ; ②人类 系统 。人 理 部 门 形 同 虚 设 , 利益为重 , 监管不力 , 导致 大 多数 村 庄 建 设 管 理 不仅是 自然 界的改造 者, 还是人类社会的创造 者, 具有 对物质和 无序 , 呈现 自由开发与建设的状态 , 对村庄建设侵占耕地 、 开 山毁 精神的 多重需要 ; ③ 社会 系统 。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共 同活 林 、 填塘埋渠的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 村庄人居环境 较差 。 动 的过程 中形成各 种相互关系 , 包括 了公共 管理和法律 、 社会关
规 划 与 设 计
t 卸 宙 曩 描
2 0 1 3 年 6月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营造
梁雪君 丘 忠 慧
5 3 0 0 0 0 】 【 广西华蓝设计 ( 集 团) 有限公司 广 西 南宁市

考试重点-人居环境概论汇总

考试重点-人居环境概论汇总

考试重点-人居环境概论汇总一:名词解析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或场所或空间,在空间上它包括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2.聚居形态:指聚居的外观形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平面的形式以及城市在空间高度上的形态。

3.范式: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4.规划定义: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征。

5.力动体:6尺度: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7.聚居结构:指一个城市或者村落的总体骨架组合,表现为路网形式和各部分功能的关系。

8.明堂:指穴前的地气聚合之处。

9.聚居:人类生活直接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实体环境及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且为自身做出地域安排来满足生存需求,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

10.邻里:指家庭所在乡里的或是互相邻接的一些街道11.斑块:12.基质:13.馕道14.案山:又称迎砂,指穴山与朝山之间的山。

15.朝山:又名朝砂,指前方与穴山遥相对应的高大秀丽之山。

16.田园城市:由城市居住区的城市群通过铁路和道路连接起来的“社会城市”,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互吸引,共同结合,形成新的城市形态。

17.动态城市: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和>1.2%;最大特点是连续不断地增长,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总是没有规则地不断向乡村扩展,破坏自然状态的城市。

18.城市肌理:街道、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系在宏观上的表象。

19.整体式城市设计:指在一个地理范围较大的区域内,由一个相对固定的设计团队,完成从区域总图到局部地块分图、甚至到建筑单体和景观的全套城市设计,并在建设阶段严格按照此设计实施。

二:问答题1.简述田园城市理论的理念与内容:一.理念: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托人为社区代管二.内容:1、分析了城乡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城乡之间开创性的组合,用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的社会结构形态2、认为“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3、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社会城市”2.简述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一.概念:1、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是人类聚居、居住生活的地方或场所或空间,在空间上它包括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二.内涵:1、人本性2、自然性3、媒介性4、复杂性3.简述人居环境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1)、“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2)、“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3)、任何一个聚居环境中,五个系统都综合的存在着(4)、一个良好人居环境的取得,不能只着眼于各个部分的存在和建设,还要达到整体的完满(5)、人、自然与社会要协调发展——“天人合一”(6)、五个系统都有怎样面向持续发展的问题4.简述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1.盖迪斯(1)城市——活的有机体(2)强调将“自然区域”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将城市与乡村的规划纳入同一体系中,提出区域规划理论(3)把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生态优托邦”。

2.芒德福(1)以人为中心,强调以人的尺度为基准进行城市规划;关心新技术及“新技术群”(2)强调规划的整体性,即“区域观念”,大中小城市、城乡、人工与自然环境相结合(3)自然观,保护绿地及自然环境,为人类休闲活动提供场所3.道萨迪亚斯(重点掌握5种力量)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规划学家,人类聚居学的创立者。

人类聚居学创立于迅速的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环境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最终目标是建立“使居民能够幸福安全的生活”的聚居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

协调城市、社会、政治、技术、文化五种力量建设理想的“安托邦”。

4.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其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1)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①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②改善人类住区管理③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和加强对水、卫生、排石和固废的管理④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能源与运输系统⑤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与管理⑥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⑦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类住区发展5.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理念(1)“天人合一”;(2)区域规划理念;(3)土地利用;(4)城市规划;(5)城市设计;(6)园林与风景区经营;(7)可持续发展理念6.人居环境及人居环境科学概念(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其内容十分复杂,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中按照特有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建设的聚居场所。

(2)人居环境科学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综合,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特点

人居环境的特点

5.1 应用四新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5.2 转化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保证住宅的适用性、安全 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支 撑,要尽快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 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5.3 推进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主要反映于:安全 防范子系统,包括出入口管理及周边防越报警 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讲防盗门系统、 住户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信息管理 子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计量、 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管 理、车辆出入和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 景音乐、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信息网络子 系统,主要为实现上述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布 线,可采用电话、闭路电视或高速宽带数据网 或宽带光纤接入网。应当注意,在推进智能化 技术时要实事求是,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 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2.2 居住空间的可变性 住宅随人们生活的发展而改造或重 建呈螺旋式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除了 多品种多档次可供选择以外,还必须通 过结构的灵活可变性、可改性和扩展面 积的可能性,“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 息的循环体系之中”
3.居住建设的经济性 居住建设的经济性主要反映在节约自 然资源。我国是人口多、资源少、土地 紧张的国家,要着重强调资源节约型经 济和资源节约型消费,并努力使资源利 用形成再生循环系统。在住宅建设中主 要应大力节约土地和资源。
第1讲 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
中文名称:人居环境 英文名称:human settlement 定义: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 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包括自然、人 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2012-12-20
Prof. Ph.D. Li Nianping
2

背景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复杂性) ➢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动态性) ➢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整体性)
1、人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6)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 ➢经验实证 ➢抽象理论得出理论假设 ➢把理论假设进行实际验证 ➢反馈并进行理论修正
2、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1)人类聚居静态分析 ①聚居的数量和种类 1960年全球共有1409.22万个人类聚居,29.6亿人。 ➢乡村型聚居:92200个,占地35%,13.3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城市型聚居:1400万个,占地65%,16.2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1)什么是人类聚居? ——————道萨迪亚斯
人类聚居学?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生活而是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人类聚居实际上指我们的生活系统。 ➢人类聚居的广义定义,人类聚居是人类为自身所做出的地域安排,是 人类活动的结果,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类聚居 而行动》
人居 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开课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任课教师: 刘 杰
周莹 张世富
LOREM IPSUM DOLOR
1
人居环境
2
城乡规划
3
建筑学
城乡规划 Urban & Rural Planning
主讲教师: 张世富
雅各宾时期:重点是第三阶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 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到; ②开放城市基础基地,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 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居 : 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环境 :“市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这个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的外界事物”
狭义:地理环境(物质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s) 广义: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人来自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环境卫生学: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环境卫生学: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 式中平面系数为居住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31
4. 居住区人口密度
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 每公顷(1 ha=l0000m2)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net residential density)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与人均居住面积定额、居住建筑密度 等参数有关。 从卫生学角度 面积和居住面积减少,人群密集,接触频繁,使传染 病易于流行;且建筑密度提高后,室外空地减少,影 响住宅的通风和日照。
5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City Planning Sanitation
一、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
6
(一)城市的特征
• 聚集性:人口、文化、信息、建筑、交通 高度密集;
• 稀缺性:生物种类、植被、水源、光照、 清洁空气、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稀缺。
• 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环 节的不均衡性。
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用地面积的 比值。 2.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指平均每人所占卧室、 起居室等的面积。居住面积定额直接影响 人们生活居住的卫生条件。
29
3.居住建筑密度 (dens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居住建筑密度 居居住住建建筑筑用基地底面面积积((mm22))100%
20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
3.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应考虑风向和河流的流 向。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 离,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
风向: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 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 角大于90度,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 居住区位于其下风位;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 风时, 应避免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 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 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人居

人居

人居环境英文名称:human settlement定义: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编辑本段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

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联合国人居奖简介联合国人居中心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

“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每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都要收到大量各国政府推荐的参加人居奖评选的项目材料,被推荐的候选者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住房解困等。

为了确保人居奖的权威性,人居中心聘请了一批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候选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筛选,最后选出获奖者。

每年的获奖数量由人居中心视情况而定,一般在10个以下。

历年的获奖者均为在国际、地区或国家一级的人居领域内成就突出并有广泛影响的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1 正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观 生态观 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问题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 增加生态问题研究的分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规划质 量。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 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提倡生态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人居环境的层次观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同层次的人居环境单元不仅在于居民量的不同,还带 来了内容与质的变化。 道氏提出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根据人类聚居的人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 经济观 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重大的经济活动。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决策科学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确定建设经济时空观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环境卫生学填空

环境卫生学填空

环境卫生学填空(一)1.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2.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控、可持续性。

4.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5.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将生物标志分为暴露生物标准、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

6.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扩大暴露范围、增加暴露途径、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和影响暴露剂量。

7.暴露特征与反应:1.影响总暴露量、2.影响吸收率、3. 改变作用靶。

8.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的类型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9.健康危险度评价HRA包括四个阶段:危害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暴露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10.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致癌致畸作用。

11.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即: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2.制定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是:阈剂量或最高无作用剂量。

13.人体对污染物的反应一般经过三个阶段:正常调节阶段,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

14.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①剂量与反应的关系;②作用时间与反应关系;③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④个体感受性差异。

(三)1.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成、逸散成。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论文完成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论文完成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组成农村人居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农业人口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农民从事生产生活的基地,是农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就内容而言,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下列五大系统:1.自然系统自然指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地形、环境分析、资源、土地利用等。

整体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

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弥补性。

2.人类系统人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又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

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类本身具有五大基本需要,即: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求③情感需要④尊重需要⑤个人价值需要。

3.社会系统农村人居环境是“人”与“人”共处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生产、活动的场所。

农村人居环境的社会系统主要是指农村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规模、文化特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涉及由人群组成的农村社会团体的交往体系 包括由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群组成的系统及有关的机制、原理、理论和分析。

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应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公平。

农村人居环境的设计,必须关心农村居民的需求,这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居住系统农村居住系统主要包括农村住宅、基础设施、人类社会系统所依托的居住物质环境及其艺术特征等。

当前农村住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农村住房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商品,更是一个促进农村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拥有住房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是一项基本人权,通过指导性的自助方案和社区行动为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直接帮助,从而实现人人有房可住,这是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

5.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主要是指农村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一一自来水、能源和污水处理 交通系统一一道路,以及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质环境规划等。

人居环境考点

人居环境考点

1.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3.人居环境包括五大层次: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4.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5.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3)开放的人居环境体系第三章:1.范式:某种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2.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

第四章: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延绵的。

(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3)知晓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

(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4.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三项指导原则:(1)不同空间层次(区域的、城市的、社区的)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设计者要“外得造化,中得心源”;(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结合、巧为因借、相得益彰;(3)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选择填空1、五大系统:居住系统人类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2、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3、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

4、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1、技术的因素2、经济的因素3、社会的因素4、生态的因素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三阶段:概念阶段模式阶段方案阶段6、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五个设计要素:边缘区域节点标志道路7、人类聚居的属性:1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2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3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8、聚居是由自然、人、社会、建筑、支撑网络这五项元素组成9、道氏认为,任何一个复合的人类聚居实体空间可以细分为四个部分——本体、中心、循环系统、特殊部分10、静态城市和动态城市的界定:1、若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和大于1.2﹪,就属于动态城市。

2、凡超过十万人口的城市都是动态城市。

11、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3、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

12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

13、现代世界的聚居系统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1、六边形模式聚居系统;2、动态聚居系统。

14、聚居进入动态发展阶段后,形成聚居系统的“力“也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动态聚居系统和动态区域主要受到三种吸引力的作用:1、主要聚居中心(即大城市)的吸引力2、现代交通干线的吸引力3、具有良好的景观的地区吸引力名词解释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或者简称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总之,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 其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自然”的关系; 第二,以便将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 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三,正由于有关人居环境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因此,“建 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处于核心的位置。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1987年,《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 被明确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目标。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5 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文化观 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我们应当: ——发挥各地区建筑文化的独创性 ——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以上五点,生态观 经济观 科技观 社会观 文化观 亦即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当然,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五项原则之间 也是如此,他们相互关联牵制,人居环境建设 必须根据特定的时间 地点 条件,统筹兼顾五 项原则,求得暂时的统一,不断加以调整。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从字面上说,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 Sciences,用复数形式,体现了人居环境科学是 涉及人居环境有关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组群 人居环境科学与人类聚居学区分开来,是基于中 国的实际情况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世界人居中心对这15个不同等级的划分对应了7种不同 的城市发展状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4 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社会观
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我们应该: ——在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重视对人的关怀 ——发扬一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人本主义精神 ——推动“人人拥有适宜的住房”的贯彻与实施 ——为不同人群准备各种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室内外 生活游憩空间 ——重视社会发展 ——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 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 保护与重建等等。 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也各有侧重点和扩展方向, 即在尺度上方法上专业内容上技术方面各有不同点。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上述诸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协调一 致,达到共同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生活的需要,创建美好的生 活环境,就此而言,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具有 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第二,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居住于所在环境结合起来。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基本的前提: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 外围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促使我们要自觉地不断从有 关学科吸取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在学科渗透中发展 生长,推进人居环境科学的繁荣。 以近代城市规划为例,西方学者Branch就不同时 期城市规划外围科学地融入和发展进行研究,出现下 列现象:P79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2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为此,我们这样定义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 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 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 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 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他的研究对象 是人居环境。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 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重大的经济活动。 要求做到: ——决策科学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确定建设经济时空观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3 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科技观 新技术对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发展产生全面 影响 要求做到: ——保持生活方式多样化 ——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同时融汇多层次技术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用系统的观念,从分 解开始,对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1 自然系统 自然:指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 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从学科组织上看,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 统,它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目前,其构建尚 处于起步阶段。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 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 来说,则可作如下考虑: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1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产业” 建筑——广义建筑学 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