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毕业要求
- 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规定学分的选修课程。
-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展示研究成果和创新能力。
- 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根据专业需要)。
5
教学安排与考核方式
- 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
-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报告、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序号
内容分类
具体描述
1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等工作。
2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专业导论等,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
专业课程:根据具体专业方向设置,如XX理论、XX技术、XX设计等,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
6
特色与亮点
-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 设立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
实践课程:实验课、实训课、课程设计、专业实 实验教学:安排各类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 实训教学:组织专项技能实训,如软件开发实训、机械设计实训等,强化专业技能。
- 实习实训:安排校外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实际情况,提升职业素养。
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一、目标完成情况中高职衔接办学进一步将中职办学目标与高职办学目标细化,利于学生分级培养的具体实施。
在中职学段,我校毕业生基本能够掌握XXXXX工作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从事XXXXX基本工作的能力,能胜任XXXX等工作岗位,完成了中职段培养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执行情况中职学段共计X门课程,共计XX学时,均已全部完成,分别为X门专业基础课XX课时,X门专业核心课XX课时以及X门方向课和选修课XX课时。
实施过程中针对学情按照高校提升中职学段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少部分课程进行了优化性微调:例如XX和XX课时的比例调整为周学时X学时,将XX课程调整为选修课;増设XX课时,提高XX能力;XX课程调整为XX实践课程等。
三、教学实训情况XX教育专业配备有X个校内实训室,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X%,校内实训课时能达到X%。
为强化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学校提供XX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
近年来,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与XX企业等X个单位建立起校外实训基地,这项措施密切了校企关系,促进了校企的互融发展。
四、双证考核情况在衔接办学培养方案中,未对中职学段技能证书考核做出要求,但专业素养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出相应的标准,在课程完成后,我校每年春季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普通话测试水平的评定,学生二乙过关率达到X%,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情况XX专业的课程特点为渐进性课程比较多,比如XX等,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体现发展性、互动性的原则,同时有利于学生的特长与潜能的发掘,对此,专业进行了评价模式的改革,过程评价是平时成绩占x%,终结评价以大综合形式,实践类综合项目实操为主体。
衔接性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完成了学生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教学要求,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工程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要求毕业生对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有较高的认识。
二、培养要求1.知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
2.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4.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5.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
(2)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工程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方法(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2)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3)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
3.实践环节(1)实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习,锻炼实践能力。
(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实施。
(3)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拓展(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注重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评价机制1.学业成绩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包括平时考试、期末考试等成绩。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评价:通过科研训练、工程设计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体育专科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升体育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全面提升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坚实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2.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体育管理人才;3. 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体育专业人才;4.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体育人才。
三、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包括体育基础理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2)专业课程:包括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体育教育学、体育管理学、竞赛组织与管理等;(3)拓展课程:包括体育技能培训、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运动社会学等。
2. 实践教学(1)实训基地建设:设立完善的运动训练、体能测试、运动康复等实训基地;(2)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际体育赛事、体育培训、社区体育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教师:聘请国内外知名体育专家学者,搭建国际化师资阵容;(2)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课外拓展推动学生参与校际体育比赛、社区体育活动,拓展学生的体育实践经验和社会影响力。
五、国际化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体育赛事、学术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综合素养。
六、就业与发展与体育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开拓学生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推动学生在体育产业中的发展和壮大体育产业。
本《体育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培养机制,积极推进体育专科人才培养工作,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也希望通过不断改进,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为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更多优秀人才。
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前言工程系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系院校来说,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工程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工程系人才培养的方案,以期能够为工程系院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设置1. 专业课程设置工程系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专业课程设置。
不同专业的工程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各不相同,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工程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原理、工程设计、工程组织与管理等课程,选修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2. 实践教学除了理论课程外,工程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还应包括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师所必需的,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方式工程系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课程设计等方式。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导师制度工程系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还应包括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四、实践教学1. 实习工程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应包括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需求和挑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工程系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五、人才培养机制1. 综合评价工程系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工科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工科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一、培养目标本工科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备工科专业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工程实践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和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 理论基础:学生要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工程实践中。
2. 专业知识:学生要掌握工科专业的核心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3. 实践技能:学生要通过实验实践和实习实训,掌握各类工程实践技能,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规划与设计等。
4. 创新能力:学生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备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创新研究。
5. 团队合作: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中有效协作解决问题。
三、培养内容和学时安排1.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课程,共计xx学时。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共计xx学时。
3. 实验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规划与设计等实践课程,共计xx学时。
4. 创新实践课程:包括科研实践、工程竞赛等创新实践课程,共计xx学时。
5. 专业实习实训:包括企业实习、工程实训等实践环节,共计xx学时。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与互动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实践课程采用实验操作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创新实践课程采用导师指导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4. 专业实习实训采用实践导向和企业导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学生评价方式1. 理论课程评价:采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分别占总评成绩的xx%和xx%。
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XXXXXX(按国家下发的高职专业代码填写)适用年级: 2017级专业负责人: XXX制订时间: 2017年月日学院审批人:学院审批时间:学校审批人:学校审批时间: 2017年月日XX级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1. 专业名称:2. 专业代码:二、招生对象及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
2.学制:三年,修满XXX学分。
3.毕业成绩合格标准(1)学分要求:必须修满XX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XX学分,专业课XX学分,集中实训课XX学分,全院性选修课XX学分。
(2)毕业设计要求:合格四、就业面向与岗位工作任务1.就业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XXXXXX行业,从事XXXXXX工作。
2. 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表1 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一览表(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与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XXXXXX专业知识和XXXXXX岗位群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XXXXXX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 职业知识(1)了解XXXXXX;(2)熟悉XXXXXX;(3)掌握XXXXXX;XXXXXX2. 职业能力(1)具备XXXXXX能力;(2)具备XXXXXX能力;(3)具备XXXXXX能力;XXXXXX3. 职业素质(根据专业特点参考下面修改)(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进取,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
(3)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专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具有文明、友善和团队协作精神。
XX学校城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XX学校城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地区户口不限,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2、学制全日制三年。
(其中高中毕业生学制可以为二年)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熟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设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他人意识和常用英语口语交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分析轨道交通线路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有效地辨别轨道的不同部件。
(3)能够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4)能够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及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产生和发展历史相关知识。
(2)了解城市轨道工程相关知识。
(3)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维修相关知识。
(4)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相关知识。
(5)基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相关知识。
(6)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知识。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
(4)培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常用英语口语交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职业能力的描述1.社会能力(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具有宽容心,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强,有自信心、成功欲。
(2) 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生活情操与美的心灵。
(3) 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专业能力(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组织调度、票务管理、车务管理等专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
3.方法能力(1) 能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2)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以及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XX专业是面向现代社会管理需求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现代化社会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理论:具备扎实的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社会管理领域的最新理论和研究动态。
2.方法与技能:具备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的能力,掌握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能力与素质:具备组织管理、协调沟通、团队合作、决策分析等社会管理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逻辑学、公共管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
2.专业课程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关系学、社会创新、社会保障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社会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管理领域的工作要求。
3.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实习实训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可以参与社会调查、项目管理、实践案例分析等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学科整合:将各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提供综合性的学习材料和案例,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各个领域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案例讨论和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实践项目: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提供真实场景和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宋体三号)一、招生对象与学制(宋体四号)1、招生对象(宋体小四)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高中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地区户口不限)。
(宋体五号)2、学制全日制三年。
(其中高中毕业生学制可以为二年)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1、能力目标(宋体四号)(1)(2)……2、知识目标(1)(2)……3、素质目标(1)(2)……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职业能力的描述1.社会能力(1)(2)……2.专业能力(1)(2)……3.方法能力(1)(2)……(二)职业资格证要求1.通用职业资格技能证书2.专业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四、学生毕业后适合的职业岗位五、课程体系设计六、主要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置说明3.实践教学领域(实训)(1)(2)……3.顶岗实习参与……等工作任务七、教学计划安排表(附表1)八、教学进程表(附表2)九、公共课及选修课计划安排表(附表3)十、必要的说明及专业岗位能力分解表(附表4).附表120级教学计划安排表专业名称及代码:形式:全日制学制:三年制(修)订日期:制定人:于九静部门领导审核:赵建学教务处审核:赵欣院长审批:马军备注★课程安排会体现在班会及德育教育中附表220 级教学进程表符号说明:□课堂教学★考试●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机动≡假期△军附表3公共课及选修课计划安排表附表4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课程名称》教学大纲(小二黑体)课程类别:(填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素质教育课)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学时学分:()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四号黑体)(小四宋体)(主要说明该课程面向何种专业、是何种课程性质、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素质教育课。
该课程在专业计划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般课程还是主要课程,该课程是侧重理论还是技能培养,或两者并重,相互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课程的需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四宋体)(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课程主要内容的介绍一般按课题(章节、单元)叙述为宜,说明每个课题(章节、单元)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了解、理解知识和技能。
体育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体育教育、训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体育俱乐部、体育管理部门等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2. 掌握体育教育、训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体育教学、训练、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化的需要。
6.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7.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
三、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
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体育教育学、体育训练学、体育管理学等。
3. 专业课程: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专项技术课程,以及体育教育实习、体育训练实习等实践课程。
4.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体育舞蹈、瑜伽、健身健美等。
四、实践教学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实习课、实训课等形式。
2. 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体育教育实习和体育训练实习,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和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XX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0802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工业产品制造领域的生产一线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机械工程学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数年内应达到以下具体培养目标:培养目标1:为中国西部成渝经济区工业企业为主要就业区域,部分优秀者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深造;培养目标2:具备满足制造业一线技术人员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胜任机械产品或装置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产品试验/测试、运营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培养目标3: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具备相应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四川省的机械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相关政策,以及所在企业的状况和发展方向;培养目标 5:能够通过持续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培养目标6:具备成为所在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或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潜质。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应用型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与管理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毕业要求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毕业要求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毕业要求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毕业要求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具备与合作者交换知识和信息、完成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分工的能力;毕业要求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辽宁传媒学院202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辽宁传媒学院202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版(注:蓝色字为说明部分)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XX二级类:XX专业代码:XX)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标题为:“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二级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门类和代码必须与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专业目录一致。
一、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A标以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所列的参考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
培养目标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符合行业特点,体现学校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表述清晰、文字简练。
本专业培养……二、专业特色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结合本专业办学理念、专业定位、办学经验、发展现状等准确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三、培养标准1.培养规格清晰描绘出本专业适应的职业岗位群。
2.培养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专业规范及学校总体专业标准基础上制定结合本专业实际,明确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概括出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
知识要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本专业及相邻学科知识等。
能力要求: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素质要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行为素质等具体体现。
3.其他要求(参照相关标准)(1)……;(2)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外语四级或同等水平;(3)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同等水平)。
四、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指围绕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所确定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验及实训课程。
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应以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和已制定出台的专业规范中各专业所列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同时考虑社会需求和学校的特色课程合理安排。
XX工业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〇一三年十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二)学制3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能力要求(一)基本知识要求1.具有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
2.具有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3.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能运用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高效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初学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7.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具备识读图纸与绘制零件图的能力。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具备操作和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能力。
7.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的能力。
8.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设备保养维护能力。
9.能进行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10.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车削加工1.熟悉常用数控车床结构、种类,具备操作使用常用数控车床的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生物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知识,熟悉生物分离、生物制药、生物工程设备和流程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操作。
二、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生物学基础:包括生物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2)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提供基础知识。
(3)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生物工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专业课程(1)生物制药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工艺等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生物过程控制:包括生物反应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生物传质和传热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优化技术。
(3)生物信息学:包括生物信息学导论、计算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基因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生物数据分析和基因工程设计。
(4)生物伦理学和安全管理: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使其在生物工程实践中遵循伦理规范,并具备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1)生物工程实验:包括发酵实验、生物反应器操作实验、生物分离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生物信息学实验:包括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实验,帮助学生熟悉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2.实训课程(1)生物工程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训活动,如生物制药生产线的操作、生物传感器的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生物工程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项目的实训活动,如新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研发等,培养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审计方向)实践教学实施计划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暑期社会实践、认知实习、实验课程、专业模拟实习(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就业教育、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军事理论与训练
参见《全校性实践教学课程实施计划》。
暑期社会实践
参见《全校性实践教学课程实施计划》。
认知实习
一、认知实习目的
对本专业低年级学生(大一和大二)开展认知实习,内容主要是土木工程技术及管理实景及实务观摩。
通过实地和实物观摩,培养专业感性认知、提高专业认同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也可以为后续理论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认知实习的领导工作,工程管理系负责认知实习的具体组织工作,包括实施方案的拟订、指导教师的安排等。
三、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四、考核办法
考勤、实习报告(小结)综合评定。
土木工程技术实验
一、土木工程技术实验目的
土木工程技术实验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等实践性强的专业知识,加深对工程结构、工程力学等理论课程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
二、组织领导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实验的领导工作,工程管理系负责实验具体组织工作,包括实施方案的拟订、指导教师的安排等。
三、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四、考核办法
考勤、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专业模拟实习
一、模拟实习目的
工程审计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专业模拟实习的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从事专业实务工作提供校内的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业务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组织领导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专业模拟实习的领导工作,工程管理系共同负责本专业模拟实习的具体组织工作,包括实施方案的拟订、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等。
三、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四、考核办法
考勤、实训报告综合评定。
创新实践训练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组织实践创新训练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内容与组织方式
1.创新实践训练内容需与财经类专业相关。
2. 参加国际审计学院科研项目小组
(1)项目小组研究方向:财经类专业科研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
(2)项目小组的组成:第四学期初,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国际审计学院科研项目小组。
每小组由5-8人组成,根据国际审计学院教师的科研方向,由学生主动联系并确定项目小组指导老师。
每个学生一般只参加一个科研项目小组即可。
(3)项目实施:第四学期初,科研项目小组组队完成后,填写《国际审计学院科研项目小组立项申请表》进行项目申报,第七学期必须结项,经创新实践训练委员会审核后,项目成员可取得创新实践训练学分。
3. 参加各级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1)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包括院级、校级和省级)等实践训练创新项目申请,项目立项申请成功并于第七学期结项,项目组成员可取得创新实践训练学分。
(2)国际审计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参照《国际审计学院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管理条例》施行。
校级及校级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与实施方案以活动主办方当年通知为准。
4.参加创新实践类竞赛
(1)创新实践类竞赛范围:
①经学院或学校推荐选拔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科技竞赛、科技制作、科技创新活动。
包括“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大学生工程管理创新、创业与实践竞赛”等。
②未经院、校选拔即自行参加校级及以上组织举办的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竞赛,包括“CIMA商业精英挑战赛”、“ERP模拟沙盘大赛”、“模拟炒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等。
(2)各类竞赛中,获得校级或校级以上奖项者,经创新实践训练委员会审核后,可取得创新实践训练学分。
5.发表学术论文
(1)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有CN或ISSN登记号)者,在创新实践训练委员会认定后,可取得创新实践训练学分。
(2)学术论文发表以收到录用通知书或正式刊物为准。
6. 获得发明专利
(1)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者,在创新实践训练委员会认定后,可取得创新实践训练学分。
(2)专利发明以专利发明证书为准。
7. 奖励学分冲抵
奖励学分溢出的部分≥3学分,可冲抵创新实践训练学分。
8. 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在第七学期末已经取得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如: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注册会计师(CPA)、会计证、江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中国图学学会颁发的《全国CAD技能等级考试证书》等,可冲抵创新实践训练学分。
三、基本要求与成绩评定
创新实践训练成绩评定安排在第7学期末进行。
国际审计学院成立相应的成绩评定小组,根据学生的创新实践总结报告或相应成果证明给予“优”、“良”、“合格”相应的成绩评定。
创业就业教育
参见《全校性实践教学课程实施计划》。
学年论文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组织撰写学年论文,让学生充分地检验自己阶段性的专业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年论文的写作,让学生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初步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组织领导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学年论文的领导工作。
工程管理系负责各系学生学年论文的具体组织工作,包括论文的选题提供、学年论文的写作要求、指导教师的安排、最后的成绩评定等。
三、基本要求与成绩评定
1.本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一份学年论文,可以采用专业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2.学年论文共2学分,写作任务从第5学期开始布置,学年论文成绩评定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的4月份进行。
毕业实习
一、毕业实习目的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实际部门进行实习。
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发现专业学习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为学生真正进入社会提供知识和心理的准备。
二、组织领导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毕业实习的领导工作。
工程管理系负责毕业实习的具体组织工作,包括实习方案的拟订、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基地的落实等。
三、时间安排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展。
四、实习方式
在具体实习方式上,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案。
1.实习场地的选择上,采取“学生自己寻找为主、学校帮助联系为辅”的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实习基地。
2.实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围绕本专业的大背景下,充分尊重学生的就业意向。
根据自己将来的工作方向来选择实习内容。
五、考核办法
实习领导小组依据学生实习单位的评价、实习报告(小结)或调查报告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毕业论文
一、写作目的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让学生充分地检验自己的专业学习成果。
通过专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方式,将自己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得以充分地利用,通过搜集专业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在某一研究课题的观点与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组织领导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毕业论文的领导工作。
工程管理系负责毕业论文的具体组织工作,包括论文的选题提供、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指导教师的安排、最后的论文答辩等。
三、基本要求与成绩评定
1.本科学生毕业之前必须独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字数在8000字以上。
2.毕业论文共4学分,写作任务从第7学期开始布置,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安排在第八学期的5月份进行。
3.工程管理系成立相应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和答辩水平给予相应的成绩评定。
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