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及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试卷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及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出凝血试验的方法和原

理)-试卷1

(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

1.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血清FDP是DIC诊断中最敏感的指标之

B.PT、APTT、TT均延长

C.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

D.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延长√

E.血小板计数减低

解析:解析: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是检测纤溶活性增强常用的筛选试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敏感性较差,尤其是在DIC的早期尚未发生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或当纤溶极度亢进,纤溶酶原大部分已被消耗时,本试验可出现假阴性。

2.在肝素抗凝治疗中,检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是

(分数:2.00)

A.PT

B.APTT √

C.TT

D.FDP

E.D-二聚体

解析:解析: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

3.检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是

(分数:2.00)

A.PT √

B.APTT

C.TT

D.FDP

E.D-二聚体

解析:解析:PT及INR是监测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下列疾病,其中哪项不正确

(分数:2.00)

A.败血症

B.大面积烧伤

C.肌肉血肿√

D.重症肝炎

E.胎盘早剥

解析: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严重感染(败血症、重症肝炎)、严重创伤(挤压伤、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广泛性手术(扩大根治术)、恶性肿瘤(广泛转移、AMLM3)、产科意外(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以及其他疾病等。

5.TXA2减少常见于

(分数:2.00)

A.血栓前状态

B.糖尿病

C.心肌梗死

D.脑血栓形成

E.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解析:解析: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机制为抑制血小板中环氧化酶,因而会抑制TxA 2的合成。

6.某患者,临床疑为DIC,应选择下列哪组筛选试验项目

(分数:2.00)

A.血小板、PT、纤维蛋白原√

B.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BT

C.CT(试管法)、PT、APTT

D.APTT、血小板计数、BT

E.BT、束臂试验、CT(试管法)

解析: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血栓与止血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引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因此出现了微血栓病性凝血障碍和出血症状。BPC减低,PT延长和Fg含量减低为DIC的筛检试验;以FDP和D-二聚体的阳性或明显增高为确诊试验,对典型DIC可以作出实验诊断。

7.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指标是

(分数:2.00)

A.PT

B.D-Dimer √

C.Fg

D.APTT

E.FDP

解析:解析: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时为阳性,在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为阴性,是鉴别二者的重要指标。

8.血小板计数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2.00)

A.高铁氰化钾稀释法

B.甲苯胺蓝稀释法√

C.尿素稀释法

D.草酸铵稀释法

E.血液分析仪法

解析:解析:血小板计数的方法有高铁氰化钾(赤血盐)稀释法、尿素稀释法、草酸铵稀释法和血液分析仪法。用相差显微镜计数经草酸铵稀释法稀释后的血小板,结果较准确,因而成为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血液分析仪法不能完全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碎片或灰尘等杂物,当血小板数量远低于参考值范围而与临床诊断不符时,仍需借助显微镜计数法进行复查。

9.因子Ⅷ又称为

(分数:2.00)

A.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B.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C.易变因子

D.抗血友病球蛋白√

E.前凝血酶

解析:解析:凝血因子Ⅷ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

10.血小板黏附率减低见于

(分数:2.00)

A.血栓性疾病

B.糖尿病

C.妊娠高血压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肾小球肾炎

解析:解析:血小板黏附率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肝硬化、尿毒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血小板抑制剂的使用等。血小板黏附率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妊娠高血压症等。巨大血小板综合征GPIb缺乏,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形态正常,聚集功能正常,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GPIb与GPIX形成复合物,是vWF的受体,参与血小板黏附反应,缺乏或减少时黏附功能减低。

1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2.00)

A.是否有血小板第3因子的参加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不同√

E.Ca 2+是否参与凝血

解析:解析:①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Ⅻ被激活到Ⅸa-Ⅷa-ca 2+ -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②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凝血因子TF释放到TF-Ⅶa-Ca 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③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X 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二、 A2型题(总题数:3,分数:8.00)

患者男性,60岁。高热,咳嗽,口腔溃疡l周,体温39.2℃,下肢皮肤有大片淤斑,血红蛋白90 g/L,白细胞13×10 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21,未见幼稚细胞,PLT 35×10 9/L,凝血酶原时间18秒(对照12秒),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分数:4.00)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肺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E.维生素K缺乏

解析:解析:本例中,患者有高热,咳嗽,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表明有严重感染,血小板减少,PT较正常延长4秒以上,3P试验阳性,这表明有继发性纤溶发生。

(2).该病有哪些特异性指标会增高(分数:2.00)

A.D-二聚体√

B.因子X活性

C.血小板表面抗体

D.网织红细胞

E.PLG活性

解析:解析:DIC的检查中以D-二聚体增高为特异性指标。

12.患者,男性,40岁,肝病。疑为并发DIC,下列哪项指标与DIC的诊断不符

(分数:2.00)

A.纤维蛋白原11 g/L √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0 s

C.凝血酶时间20 s

D.D一二聚体600 ng/ml

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