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d79b0f941ea76e59fa0420.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20分)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19、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指(纯粹的个人修养与发展),更是指(一种社会理想).二、单选题(12分)1、“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B、原点思维C、联动思维D、逆向思维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6ef62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a.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https://img.taocdn.com/s3/m/ebaf9ca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d.png)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
这些诗句虽然意境不同,但蕴含的共同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4、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牵牛要牵牛鼻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D、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6、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看待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②逆境比顺境更容易成就大事③只要遇到逆境,就能取得事业成功④要成就大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积劳成疾C、量体裁衣D、因材施教8、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c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c卷](https://img.taocdn.com/s3/m/6868eca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7.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c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人生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人生的意义B. 人生的价值C. 人生的目的D. 人生的态度答案:A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生哲学范畴的是()。
A. 人生理想B. 人生态度C. 人生目标D. 人生技能答案:D4.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是()。
A. 哲学是人生的指导B. 人生是哲学的实践C. 哲学与人生无关D. 哲学是人生的附属5.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
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社会地位D. 个人成就答案:B6.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
A. 追求快乐B. 追求成功C. 实现自我D. 服务他人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目标是()。
A. 个人利益最大化B. 社会利益最大化C.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D. 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C8.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态度应该是()。
A. 消极的B. 积极的C. 悲观的D. 乐观的答案:B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理想应该是()。
B. 理想的C. 虚幻的D. 空想的答案:B10.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
A. 追求物质财富B. 追求精神财富C. 追求权力地位D. 追求名誉声望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
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B. 个人对家庭的贡献C. 个人对国家的贡献D. 个人对世界的贡献答案:ABCD2.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
A. 个人的成长B. 个人的发展C. 个人的幸福D. 个人的快乐答案:ABC3.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目标应该是()。
A. 实现个人理想B. 实现社会理想C. 实现国家理想D. 实现世界理想答案:ABCD4.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态度应该是()。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dac45f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1.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普罗泰戈拉答案:D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D5.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黑格尔B. 康德C. 尼采D. 笛卡尔答案:A6.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D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A. 个人成功B. 社会贡献C. 财富积累D. 名利双收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宇宙的起源B. 人类社会的发展C. 个人心理活动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cef3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6.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时间B. 空间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C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答案:C4.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不可知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表现?A. 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B.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C.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精神财富D.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社会关系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A. 否定是绝对的B. 否定是相对的C.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 阐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数量的增减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8ff40e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d.png)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28ae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A. 培根B. 康德C. 黑格尔D. 尼采答案:A2. 以下哪个学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D. 火的哲学答案:D3. 下列哪项属于道德范畴?A. 真善美B. 善恶是非C. 美丑优劣D. 对错真假答案:B4.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加缪D. 雅斯贝尔斯答案:B5. 下列哪个观点属于康德的道德哲学?A. 功利主义B. 道德情感论C. 道德自律论D. 道德目的论答案:C6. 下列哪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辩证法B. 历史唯物主义C. 自然辩证法D. 阶级斗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在论问题,即探讨世界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二是认识论问题,即探讨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途径和局限性。
2. 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答案: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生活中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规范。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
道德调节范围广泛,涉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调节范围有限,主要涉及公共领域。
(2)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法律的遵守;法律的完善也有利于道德的传播。
(3)道德与法律相互制约。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如道德沦丧可能导致法律的滥用。
3. 简述人生价值的内涵。
答案:人生价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价值:个体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2)社会价值: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道德价值:个体在道德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
(4)审美价值:个体在审美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简述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答案: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生目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意义。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B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B卷)](https://img.taocdn.com/s3/m/cd27197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4.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B卷)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2页,三个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分值40 40 20 100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方框内。
)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2.人类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B.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D.客观总结了教训5.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独立于实践之外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6.“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
”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
A.凡温良恭谦者为假仁假义之徒B.真相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C.真相和假象混为一谈,无法辨认D.真相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7.“志存当高远”是三国时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B.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D.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8.理想信念是一种()。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81b9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5.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期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期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58d3d7ce2f0066f533226c.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四、简答题(共10分)
1、请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5分)
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于否认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5分)
答: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五、材料题(共20分)
答:首先,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
因此,有些人会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但也不少人知道,钱不是万能的。
如材料中的高考状元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虽家在农村也比较困难但并没有为了钱做出违背事实的事情。
其次,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最后,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
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
1。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03544f78a6529657d534f.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D )A.妄自菲薄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量力而行2.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D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A.“本质”和“现象”B.“现象”和“本质”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6.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7.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句话是说( B )A.人的发展有时是前进的,有时是倒退的B.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发展过程C.人生发展只有上升,没有下降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8.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B )A.前进新与曲折性B.顺境和逆境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9.“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1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C.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11. 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8b18fbb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0.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与意识无关答案:B3. 辩证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统一性B. 事物的斗争性C.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D. 事物的多样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哲学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答案:A5.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
A. 个人奋斗B. 社会认可C. 个人奋斗和社会认可相结合D. 个人奋斗或社会认可答案:C6. 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人的自然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理性答案:A7. 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C.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D.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答案:C8. 人生的意义在于()。
A. 个人享乐B. 个人成功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答案:C9.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A10. 人生态度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独立答案:ABC1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系统的观点答案:AB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52589a050876323012123c.png)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 物质决定意识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def70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5.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 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哲学和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
![哲学和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ede3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5.png)
哲学和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和语言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与人生紧密相关,因为哲学问题往往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
以下是一份哲学和人生期末考试卷的答案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 A) 爱智慧- B) 爱知识- C) 爱真理- D) 爱自然答案:A2. 以下哪个哲学家不是经验主义者?- A) 洛克- B) 休谟- C) 笛卡尔- D) 贝克莱答案:C3.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康德- D) 笛卡尔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康德的道德哲学中“道德律”的概念。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道德律是指普遍的、绝对的道德原则,它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循理性的法则。
康德认为,道德律是理性的体现,它要求人们在行动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成为普遍法则。
他提出了著名的“实践理性的公式”,即“行动的准则应当能够成为普遍法则”。
2. 描述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存在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选择和主观经验的哲学流派。
它认为人是自由的,并且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的存在没有先验的意义,意义是通过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创造的。
存在主义的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然后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定义自己的本质。
三、论述题1. 请论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庄子的“无为而治”是指领导者应该顺应自然,不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控制,让事物自然发展。
他认为,过多的人为干预会破坏自然秩序,导致混乱。
在现代管理中,这一思想启示我们,领导者应该尊重员工的自主性,创造一个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让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领导者应该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和干预,让团队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四、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你如何将哲学的思考方式应用到教学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哲学的思考方式应用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f3f3e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d.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年级:班级:姓名:考号:一、判断题1.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的(x)2.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v)3.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v)4.人可以孤立的存在和发展(x)5.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v)6.人生可以是一成不变的(x)7.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统一(v)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v)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v)10.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和逆境(v)1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v)1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v)1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1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v)1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v)1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1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v)1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v)1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v)2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A、人际和谐的重要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C)所在。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自己的利益D、他人的利益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D)。
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6、人的本质是(C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的总和D、追求自由7、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cca44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d.png)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周全)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主动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吻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C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动身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广泛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广泛联系的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B )A、经济根蒂根基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腕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顺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前提的是(D)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XXX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XXX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B)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
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19、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指(纯粹的个人修养与发展),更是指(一种社会理想)。
分)12(二、单选题.
1、“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C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6、人的本质是( D )
、自私就是人的 B、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A.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多选题(21分)
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2、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
3、生产力是()。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
4、理想是人们(),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符合事物发展规C、同奋斗目标相联系 B、在实践中形成的A.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5、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
6、人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A、生理的适应
B、交往活动
C、社会关系
D、生产力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四、判断题(10分)
(×)1、现象是一般的、抽象的、同一的东西。
(×)2、本质是表现在外部的、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3、现象具有多变、易逝的特点。
(√)4、现象上的一致并不说明本质相同,同样是微笑有的发自内心有的出于客套。
.
(×)5、现象决定本质。
(√)6、本质决定现象。
(×)7、真相是客观的现象,假象和错觉由主观的幻想和臆想造成。
(√)8、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9、错觉是以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
(×)1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一种错觉。
(×)11、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
(×)12、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也要遵循科学思维方法的要求,所以没有必要把二者分开。
( √ ) 13、科学思维方法不同于辩证思维方法,但它包含了辩证思维方法。
(×)14、社会历史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所以它就是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15、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引起的,因而完全可以忽视偶然性。
(×)16、个人理想等于个人奋斗。
、意志的实质在于执行决定、克服困难、实现17)√(.目的。
(√)18、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原因不在人的自然本性而在社会关系。
(√)19、人的本质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20、个人利益等于个人主义。
五、简答题(29分)
1、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关系。
(6分)
答:一)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属于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系列。
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来揭示事物的关系,它更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
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客观存在、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前提下,从某些方面深入研究世界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之间又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的。
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前提,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一种思维形式,都必然反映和遵循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科学思维方法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并进一步促进辩证思维方法的具体化。
2、例举5个教材中关于科学创新思维的事例。
(5分)
答:一)爱因斯坦相对论;二)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创立了星际航空理论;三)变废为宝,把
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灰渣制成板砖铺在人行道上;四)美国人利克里德发表了著名论文《人——机共生》,最早播下互联网思想的
种子;五)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由此打开了预防医学和免疫医学的大门。
3、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6分)
答: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一)历史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受制于必然性,它是历史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二)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引起的,但偶然性的后面常常隐藏着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往往是由若干偶然事件表现出来的。
4、怎样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6分)
答:一)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
个人对自身利益的正当追求,是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基本保证,也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动
二)反对损人利己。
如果自己的利益是通过侵占、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的,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失去信心,最终损人又害己。
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个人要想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自己的正当权益,首先需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
5、个性自由的特点。
(6分)
答:一)个性自由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选择,拥有清醒的自觉,不是本能、盲目、无目的地行动,二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二)个性自由的人,能够客观地了解、支配并控制外部条件,自觉地掌握和利用外部条件为自己服务;
三)个性自由的人,是生活中真正的主人,能够自主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生活。
只有自主的人才可能是真正有个性的人。
六、论述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8分)
答:一)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指引着个人理想的基本方向。
二)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
三)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个人为中心,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因为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