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经穴课件
演讲人
01 足阳明胃经简介 02 足阳明胃经穴位介绍 03 足阳明胃经穴位治疗
04 足阳明胃经穴位保健
目录
1 足阳明胃经简介
经脉循行
1.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沿鼻外 侧下行至口角
2. 沿下颌骨后缘,至大迎穴 3. 沿颈部,经胸腹,至大腿前侧 4. 沿小腿外侧,至足背,止于足大
足阳明胃经穴位:足阳明胃经穴 位包括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 终点穴位、经穴、络穴、郄穴、 募穴、俞穴、原穴、合穴等。
足阳明胃经穴位的取穴方法:足 阳明胃经穴位的取穴方法包括按、 揉、捏、推、拿等,可根据病情 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取穴方法。
穴位定位
01
足阳明胃经穴 位:位于足阳 明胃经上,包 括足三里、上 巨虚、下巨虚 等穴位
消化不良等
02
治疗头痛:如 偏头痛、头痛、 神经性头痛等
03
治疗皮肤病: 如痤疮、湿疹、
皮肤瘙痒等
04
治疗妇科病:如 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增生等
4
足阳明胃经穴位 保健
穴位按摩
足阳明胃经穴位:如足三里、天枢、梁丘等
穴位按摩方法:用手指或按摩工具按压穴位,每 次3-5分钟
穴位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 免疫力
02
定位方法:通 过经络循行、 穴位定位图、 穴位定位仪等 方法进行定位
03
穴位作用:调 节胃肠功能、 缓解胃痛、腹 泻、便秘等胃 肠疾病
04
穴位操作:采 用针灸、推拿、 按摩等方法进 行穴位操作, 以达到治疗效 果
穴位功能
01 足阳明胃经穴位:包括足三里、 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等
02 功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 化吸收,增强免疫力
足阳明胃经优质获奖课件
⑵配合谷,内庭,颊车等治疗牙痛;
⑶配合谷,太阳,四白等治疗三叉神经
5.头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作用:祛风泻火,止痛明目。
主治:①头痛、高血压;
②目痛,眼睑瞤动等。
操作: 向后平刺0.5—1.0寸。不灸。 配伍: 前头痛配合谷、太阳; 侧头痛配率谷、风池; 眩晕配百会(灸); 迎风流泪配攒竹、阳白;
其直者:从缺盆 过乳中 下挟脐 气
街中(腹股沟动脉,气冲)。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 下循腹里 合气街
下髀关 沿下肢外侧旳前缘 足背 足二 趾外侧端。
其支者:足三里 止于足第三趾旳外侧端。
其支者:旳脏腑组织器官:
联络旳脏腑有:胃、脾、鼻、目、 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
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能:调肠胃,化积滞,通经络。 主治: ①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 ②下肢痿痹。 配伍 (1)腹痛、泄泻配天枢、大肠俞。 (2)便秘配支沟、天枢。 (3)肠痈配阑尾穴。 操作:直刺1.0-2寸。可灸。
12.下巨虚 (小肠下合穴 ):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
三、足阳明胃经
教学目 标
1、掌握足阳明胃经旳经脉循行。 2、掌握足阳明胃经旳常用腧穴。 3、了解常用腧穴旳主治作用。 4、掌握腧穴旳特殊作用
(一)经脉循行:起于鼻 鼻根
鼻外
入上齿中 还出 挟口
环唇 下交承浆
沿下颌部 下颌角 上耳前 循发际
至前额正中。
其支者:从大迎 循喉咙 入缺盆 下
膈 属胃 络脾。
配穴举例:
⑴配颊车,四白,下关,合谷等 治口歪;
⑵配承浆治流涎。
3.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 时咬肌隆起最高点,按之凹陷处。
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十二经络--足阳明胃经【循行】《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1)旁约太阳之脉(2),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3),却循颐(4)后下廉,出大迎(5),循颊车(6),上耳前,过客主人(7),循发际,至额颅(8)。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9),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10)。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11)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12),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13),抵伏兔(14),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15),入中指内间(16)。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本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大肠募),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合),上巨虚(大肠下合),条口,下巨虚(小肠下合),丰隆(络),解溪(经),冲阳(原),陷谷(输),内庭(荥),历兑(井)。
[交会穴]睛明(足太阳),颔厌、悬厘、上关(足少阳),水沟、神庭、大椎(督脉),承浆、上脘、中脘(任脉),迎香(手阳明)。
【注释】(1)頞——音遏。
鼻茎,指鼻根,又称山根。
(2)太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
“约”或作“纳”。
(3)承浆——穴在颏唇沟中央,属任脉。
(4)颐——音夷。
口角后,下颌部。
(5)大迎——穴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适当下颌骨斜线部,有面动脉。
(6)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7)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8)额颅——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
(9)人迎——穴在结喉两侧,颈动脉搏动处。
(10)脾——按古人说“脾”,每兼指胰而言。
《难经》云:“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
”《黄庭内景经》说:“脾长一尺掩太仓。
十二经脉之足阳明胃经
免疫系统:足阳明胃经对免疫系统也有调节作用,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04
足阳明胃经的异常表现和调理方 法
异常表现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食欲不振、 腹胀、腹泻等消 化系统症状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头痛、头 晕、失眠等神经 系统症状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肢体麻木、 肌肉萎缩等运动 系统症状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情绪不稳 定、易怒、抑郁 等精神心理症状
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多吃温热性食物,避 免生冷食物
药物调理:根据具体症状,选用 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调理:适当运动,促进气血 流通
针灸调理:通过针灸刺激足阳明 胃经的相关穴位,达到调理效果
足阳明胃经在中 医临床治疗中具 有广泛应用
足阳明胃经的理 论基础深厚,对 中医理论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其他经脉的关系
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03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和功能
循行路线
起于鼻翼两 侧
足阳明胃经的现代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现代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足阳明胃经的未来发展趋势:新技术、新方法在足阳明胃经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发展趋势和展望
• 足阳明胃经的现代研究: * 足阳明胃经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关系 * 足阳明胃经与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 的关系 * 足阳明胃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关系
艾灸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以温通气血,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按摩和艾灸足阳明胃经的穴位需要专业指导,以免误伤经络。
针灸足阳明胃经ppt
列表1
针灸足阳明胃经治愈失眠。
02 03
列表2
针灸足阳明胃经改善抑郁症状。
列表4
针灸足阳明胃经减轻坐骨神经痛。
05
04
列表3
针灸足阳明胃经减轻偏头痛。
针灸足阳明胃经治愈妇科和男科疾病的案例
列表4
针灸足阳明胃经改善男性前列腺炎。
总结词
针灸足阳明胃经对治疗妇科和男科疾病有 独特的效果,能够调和气血,促进生殖系 统的健康。
足阳明胃经的病症主要表现为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关
节等方面的症状。
对于足阳明胃经的病症,针灸 治疗主要采取刺激足阳明胃经 穴位的方法,根据不同病症选 用不同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 中药、拔罐、推拿等综合疗法
,以提高疗效。
03
针灸足阳明胃经实践操作
针灸足阳明胃经的准备工作
针灸足阳明胃经能够调节胃动 力,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胃炎
针灸足阳明胃经能够缓解胃炎 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胃食管反流
针灸足阳明胃经能够减少胃内 容物对食管的刺激,缓解症状
。
针灸足阳明胃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抑郁症
针灸足阳明胃经能够调节神经递 质的释放,缓解抑郁症状。
失眠
针灸足阳明胃经能够平衡脑部神 经网络,改善失眠症状。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黄帝内经,是针灸学的基础之一,也 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足阳明胃经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足阳明胃经由多条经络组成,其中包括足阳明经、足太阴 脾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等。
这些经络与消化、吸收、代谢、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密 切相关,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Leabharlann 足阳明胃经的病理意义和作用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课件
疏通经络
足阳明胃经的运行 可以疏通全身经络, 保持气血畅通。
强身健体
足阳明胃经的调节 作用可以增强人体 免疫力,提高抵抗 力。
预防治疗疾病
足阳明胃经的运行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一些常见疾病,如 消化不良、便秘等。
四、足阳明胃经的应用
足阳明胃经保健方法
二、足阳明胃经的起止与循行
1
简介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起止于足大趾。
2
起点与止点的位置
足阳明胃经的起点位于足大趾的咸丰穴,止点位于下巴的迎香穴。
3
循行线路及主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沿着腿部、腹部、胸部走行,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冲门、足阳明、 天突、承泣等。
三、足阳明胃经的主要功能
调节脾胃
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 激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 以达到保健的效果。
足阳明胃经常见疾病 及治疗方法
足阳明胃经与一些常见疾 病相关,如消化不良、胃 痛等,可采用中医治疗方 法。
足阳明胃经常见的推 拿手法及指压穴位
推拿手法和指压穴位是治 疗足阳明胃经相关疾病的 常用方法。
五、结束语
1 总结
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十分重要的一条经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 展望未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足阳明胃经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为人体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PPT课件
欢迎来到《经络学足阳明胃经》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足阳明 胃经及其重要作用,让您对经络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经脉简介
经脉的定义
经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脉的分类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它与胃相
互关联,共同调节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
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着胫部向上直至膝关节内侧,再经过股骨外侧直上至髌骨上缘,然后沿着督脉的轨道上行至胸腹部,最后上行经过面部,直至颊车骨下方。
根据中医学理论,足阳明胃经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紧密关联,对消化系
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当人体消化功能失调时,可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2.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在面部与脾经相通,对水
液代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增加水液的代谢和排泄,有助于解决体内水湿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3. 疏通经络:足阳明胃经贯穿全身,与其他经络相互关联。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疏通全身经络,调和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4. 调节情绪:足阳明胃经与情绪的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
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常运用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理论进
行治疗。
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包括足五里、足三里、天突、大迎、下巨虚等。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治疗胃病等效果。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具有调节消化功能、调节水液代谢、疏通经络、调节情绪等多种作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充分利用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穴位理论,可以辅助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维护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3.足阳明胃经
2023/10/14
经脉
应用: 痰多咳喘配肺俞。〔《聚英·玉龙赋》〕 痰湿头痛配阴陵泉。 水肿配复溜。〔《资生经》〕 痫证配照海、陶道。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络穴。
2023/10/14
经脉
解溪 Jiexi
ST41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心凹陷中,当 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2023/10/14
经脉
内庭 Neiting ST44
定位: 其次、三趾间,趾蹼缘前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足背其次、三趾间缝纹端。 作用:健脾和胃,清泻胃火。 主治: 齿痛,口歪,喉痹,鼻衄,腹胀腹痛,胃痛
吐酸,痢疾,泄泻,热病,足背肿痛。
2023/10/14
经脉
应用: 腹胀腹痛配委中。 痢疾、泄泻配天枢、上巨虚。 齿痛,咽喉肿痛协作谷。
2023/10/14
经脉
足阳明胃经小结
❖ 经脉走向:起于鼻翼旁〔迎香〕,到目眶下 沿目中线下行〔四白、地仓〕,在下颌角前 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颊车、下关、头 维〕,另一支下缺盆,循,夹脐旁两寸〔天 枢〕,沿下肢前侧下行〔伏兔、足三里、上 巨虚、下巨虚、丰隆〕,经足背〔解溪、内 庭〕,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足三 里到中趾外侧,跗部支脉到大趾内侧端,与 足太阴脾经相接。
痈,下肢痿痹。
2023/10/14
经脉
应用: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配幽门、太白治痢疾〔《资生经》〕。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小肠经下合穴。
2023/10/14
经脉
丰隆 Fenglong ST40
定位: 外踝尖上8寸, 胫骨前缘外两横指。 作用:化痰宁神,健脾和胃。 主治: 痰多,咳嗽,哮喘,胸痛,头痛,咽喉肿痛,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络脉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
9.陷谷 Xiàngǔ (ST 43) 输穴
陷谷
【定位 Location】 在足背,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内侧→第二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斜头。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静脉网。深层有第二跖背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1.目赤肿痛,面浮身肿。 2.肠鸣腹痛,腹胀满喜噫。 3.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内庭* Nèitíng (ST 44) 荥穴
内庭
【定位 Location】 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皮肤→皮下组织→在第二与第三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之间→第二、第三跖骨头之间。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深层有趾背动、静脉。 【主治 Indications】 齿痛,咽喉肿痛,口喎,鼻衄,热病。 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足背肿痛。 【刺法 Method】 直刺或向上斜刺0.3~0.5寸。
巨髎
【主治 Indications】 口眼喎斜,齿痛,鼻衄,唇颊肿。 眼睑瞤动。 【刺法 Method】 直刺0.3~0.6寸。
【定位 Location】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足阳明胃经知识
足阳明胃经知识《聊聊足阳明胃经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足阳明胃经这个厉害的玩意儿。
这足阳明胃经啊,就像是我们身体里一条超级重要的“营养专线”。
你想啊,咱吃下去的那些美味食物,都得靠胃来消化吧,而这胃经就和胃息息相关呢。
先说说这胃经的循行路线,那可是相当有特点。
它就像是个巡逻的小兵,从我们的眼睛下面开始溜达,一路经过脸蛋、嘴唇,再到脖子、胸部,然后到肚子。
这么一看,它走的地儿还真不少,几乎涵盖了咱上半身的好多关键部位呢。
它要是闹点别扭,那可不得了。
要是胃经不通畅,就像交通堵塞了一样,后果那是相当地严重。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脸上老爱长痘啊,那说不定就是胃经在给咱敲警钟呢,提醒咱该注意它啦,可别小瞧了这些小信号哦。
还有啊,要是它不高兴了,肚子可能也会跟着胀胀的,消化都不好了,吃嘛嘛不香,多郁闷呐。
不过别担心,咱还是有办法和它搞好关系滴。
平时按摩按摩那些有胃经经过的穴位,那感觉就像给它做做放松操一样。
就比如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吧,那可是个宝啊!没事就揉揉按按,据说对肠胃可好啦。
咱可以一边按一边想象自己在和胃经聊天呢,“嘿,胃经兄,咱可得好好处啊,你舒服我也开心呀!”哈哈,是不是有点好玩呀。
当然啦,饮食上也得照顾好它的情绪。
别老吃那些重油重辣的东西去刺激它,时不时地来点清淡的、好消化的食物犒劳犒劳它。
这样它才会开开心心地给咱服务呢。
咱可得把这足阳明胃经给重视起来呀,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和它好好相处,让它好好工作,我们才能吃得香、睡得好,每天都活力满满呀。
大家也都快来和我一样,好好关注关注自己身体里的这条特殊“营养专线”吧,让咱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怎么样,一起行动起来吧!。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1. 背景介绍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络,起始于足大趾,向上延伸至头顶。
它与胃脾相关,主要负责运化食物、排泄废物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包括以下方面:2.1 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脾相互关联,对消化功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调节胃液分泌,保持胃酸和胃液的正常平衡,预防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发生。
2.2 排泄功能•足阳明胃经对排泄功能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增强大肠对废物的排出能力,避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的内部环境稳定,防止中毒。
2.3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避免因体内水分紊乱导致的浮肿、尿频等问题的发生。
•参与身体对水分的的吸收和排泄,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2.4 影响血液循环•足阳明胃经对血液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
•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正常供应。
2.5 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足阳明胃经与情绪和精神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经络的通畅与否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经常按摩足阳明胃经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人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 总结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一条经络,其功能主治涵盖了消化、排泄、水液代谢、血液循环以及情绪和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维持足阳明胃经的健康状态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按摩等方式,可以保持足阳明胃经的通畅与活力,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也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足部和腹部,起着调节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保养方法。
足阳明胃经起点是足大趾的正下方,经过足背部和脚外侧,一直向上穿过小腿、大腿,最终连接到胃脉。
它在腹部形成一个环状,被称为胃脐。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特点是脉络疏通、气血流畅。
在中医理论中,胃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它的功能是接受和消化人体的营养物质。
足阳明胃经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对整个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保养足阳明胃经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关键。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建议人们养成定时定量、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饮食习惯。
此外,要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冷过热的食物,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
其次,适量运动也很重要。
中医讲究“运动调气血”,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消化功能。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都对足阳明胃经的保养非常有益。
此外,中医还提倡按摩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来促进经络的畅通。
常见的方法有足底按摩和拇指推拿。
按摩足底时,可以用手掌按压足底,从足大趾向脚跟方向按摩,注意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猛。
拇指推拿是用拇指按压脚背上的足阳明胃经穴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感觉来选择按压力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草药可供选择来保养足阳明胃经。
如白术、茯苓、山楂等,这些草药有益于胃气的运行和调理胃脏功能。
但是,在选择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人体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对保持胃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按摩和中草药的调养,我们可以有效地保养足阳明胃经,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足阳明胃经有所帮助。
足阳明胃经重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ST)(1)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成浆,循行过下颌,而前指头角主干线从井下胸类型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底腹股沟处,下旬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指外侧,缘分支从西下三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2)主治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
(3)本经腧穴1.四白「定位」目正式瞳孔直下,当框下孔凹陷中「主治」①目赤痛痒,眼睑瞤动,迎风流泪。
②口眼㖞斜,面痛,面肌痉挛。
③头痛,眩晕「操作」直刺或微向外上斜刺0.3~0.5寸。
2.下关「定位」全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开合不利齿痛,面痛。
②口眼㖞斜③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
3.地仓胃经,大肠经,阳跷,任脉之交汇穴「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0.4寸「主治」口㖞,流涎;面痛,齿痛「操作」斜刺或平次0.5~0.8寸4.天枢大肠募穴「定位」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疾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不可灸。
5.犊鼻「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病症。
「操作」屈膝90度,向后内斜刺0.5~1寸。
6.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泄泻,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患。
②下肢痹痛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症「操作」直刺1~2寸。
7.丰隆络穴「定位」外踝高点上八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穴旁一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症等神志病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症。
④下肢痿痹「操作」直径1~1.5寸。
《足阳明胃经》课件
直刺法
适用于肌肉丰厚处,如足三里、内庭等穴,可深刺1-1.5寸。
斜刺法
适用于不宜深刺的穴位,如中脘、天枢等,可斜刺0.5-1寸。
皮肤针法
用皮肤针叩刺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微出血 为度。
足阳明胃经的艾灸方法
01
艾条温和灸
点燃艾条,对准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
《足阳明胃经》ppt课件
目录
• 足阳明胃经的概述 •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循行 • 足阳明胃经的常见病证 • 足阳明胃经的针灸治疗 • 足阳明胃经的日常保健
01
足阳明络学说中的一条重要经脉,起始于面部,经过头、颈、胸、腹、下肢等 部位,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宜进行按摩。
足阳明胃经的运动保健
足阳明胃经的运动保健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促进足阳明 胃经的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运动时间和强度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时 间安排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消化功能;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 鞋子和场地。
足阳明胃经的走向
起始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再向下行至口角,沿颈部至胸部, 下行至腹部,沿大腿前侧至膝前,再下行至足背,最终进入第二足趾外侧。
足阳明胃经的生理功能
促进消化
足阳明胃经与脾胃等消化器官紧密相 关,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方法可以 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
调节气血
抗御外邪
05
足阳明胃经的日常保健
足阳明胃经的按摩方法
足阳明胃经的按摩方法
01
在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采用点按、揉捏、拍打等手法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头痛、眩晕配承光。(《资生经》) 腹胀配血海、商丘。(《资生经》) 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配足三里、阳陵 泉。 操作: 直刺0.5~1寸。 即针尖向足跟方向直刺。 备考:五输穴之一:经穴。
内庭 Neiting ST44
定位: 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四白 Sibai ST2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取法:可用指甲切按到眶下孔。
作用:祛风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迎风流泪,眼睑瞤 动,口眼歪斜,头面疼痛。
应用:
目赤肿痛目痒配太阳、太冲、合谷。 眼睑瞤动、口眼歪斜配阳白。 头痛、目眩配涌泉、大杼。(《资生经》) 操作: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 体表:起于鼻翼旁,一支下沿颈前外下行缺盆,循乳中,夹脐 旁两寸,经下肢前缘下行,止于足次趾外侧 端。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至中趾外侧,跗部 支脉从足背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 接。 •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与鼻、眼、 口、上齿、喉咙、乳房联系。
足阳明经头面部穴位主治比较 下关 颊车 地仓 四白 口疾(齿痛、牙关紧 闭、口角瞤动、口角 歪斜) 目疾(目赤肿痛、流 泪、眼睑瞤动) 头疾(头痛) 下颌关节痛、耳 疾 面颊肿痛 唇缓不收、流涎 面痛
头维
目眩
5.操作要点:
承泣、四白、头维禁灸。
头维平刺。 天枢妊娠禁针灸、肠麻痹慎针。
主治: 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痛,口眼歪斜,面 痛,齿痛,耳鸣耳聋,聤耳。
应用: 耳鸣耳聋配阳溪、关冲、液门、阳谷。(《甲乙经》) 聤耳配耳门、听宫、翳风、外关。(《针灸学简编》) 牙关紧闭配合谷。 下颌关节痛配翳风。 操作: 直刺0.5~0.8寸。闭口针刺,针刺后不要张口。 备考:足阳明、足少阳交会穴。
应用: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配幽门、太白治痢疾(《资生经》)。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小肠经下合穴。与足三里、上巨虚合称 三合穴。
丰隆 Fenglong ST40
定位: 外踝尖上8寸, 胫骨前缘外两横指。 作用:化痰宁神,健脾和胃。 主治: 痰多,咳嗽,哮喘,胸痛,头痛,咽喉 肿痛,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证,下 肢痿痹。
主治:腹痛,腹胀,痢疾,泄泻,便秘,肠 痈,下肢痿痹,脚气。
应用:腹痛、泄泻配天枢、大肠俞。
便秘配支沟、天枢。
肠痈配阑尾穴。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大肠下合穴。《灵枢· 本输》指出: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大肠、小肠 下合穴均在胃经上。
下巨虚 Xiajuxu ST38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下9寸,胫 骨前缘外1横指。 取法:上巨虚下3寸。 作用:通降腑气,通经行气 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泄泻,痢疾, 乳痈,下肢痿痹。
归来
Guilai ST29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 2寸。 作用:调经止带,理气止痛。 主治:少腹疼痛、经闭、痛经、子宫下垂(阴 挺)、白带、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 应用 :妇科病常配中极、关元、三阴交。 配子宫、关元、三阴交治前列腺炎。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伏兔
(二)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 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 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症。 (三)主治概要 • 脾胃疾病: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痢 疾。 •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口眼歪斜,齿痛,面 痛,牙关紧闭。 • 外经病:乳痈,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角瞤动。
应用: 口眼歪斜配地仓、水沟、承浆、听会、合谷 (《图翼》) 。 腮腺炎配合谷、翳 风。 牙关紧闭配承浆、合谷(《图翼》) 。 齿痛配下关、合谷。 面颊肿痛配内庭。 操作: 直刺0.3~0.5寸,治口眼歪斜向地仓平刺 0.5~1寸。
下关 Xiaguan ST7
定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在耳屏前约1寸,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 之间凹陷。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作用:祛风止痛,聪耳启关。
作用:健脾和胃,清泻胃火。
主治: 齿痛,口歪,喉痹,鼻衄,腹胀腹痛,胃痛
吐酸,痢疾,泄泻,热病,足背肿痛。
应用:
腹胀腹痛配委中。
痢疾、泄泻配天枢、上巨虚。
齿痛,咽喉肿痛配合谷。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备考:荥穴。
厉兑 Lidui ST45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 寸)。 作用:醒脑开窍,清胃化痰。 主治: 面肿、齿痛、口喎、鼻衄、胸腹胀满、热 病、多梦、癫狂。 应用: 配百会、水沟、中冲治中暑晕厥不省人事。 操作: 浅刺0.1寸。 备考:井穴。
梁门 Liangmen ST21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 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应用: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疾。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乳根 Rugen ST18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 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作用:宽胸理气,通乳化淤。 主治: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应用:配膻中、少泽治疗乳汁不足。 操作: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直 刺0.4寸;可灸。
应用: 口眼歪斜配颊车(《玉龙歌》)。
口角瞤动配颧髎。
唇缓不收、流涎配水沟、承浆。
牙痛配颊车、足三里、合谷。
操作:
透向颊车方向平刺0.8~1寸。
备考:手阳明、足阳明、阳跷脉交会穴。
颊车 Jiache ST6
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处。
作用:祛风清热,启利牙关。
主治: 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口
天枢 Tianshu ST25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作用:调理肠腑,利湿调经。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 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 调。
应用:腹痛配关元。(《千金方》) 腹泻配大肠俞、足三里。 便秘配支沟。 痢疾配上巨虚、合谷。 月经不调配水泉。(《百症赋》) 操作:直刺0.8~1.2寸。妊娠禁针灸。 备考:大肠募穴。
直刺或斜刺0.2~0.3寸。不宜灸。直刺从眶下 孔刺入,不可深刺,不宜提插,针宜细,出针 后用干棉球揉按针孔。《铜人》:“凡用针稳 审方得下针,若针深即令人目乌色。”
地仓 Dicang ST4
定位: 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作用:祛风通络。
主治:口眼歪斜,口角瞤动,齿痛,流涎,
唇缓不收。
《灵光赋》:“地仓能止口流涎”
应用: 痰多咳喘配肺俞。(《聚英· 玉龙赋》) 痰湿头痛配阴陵泉。 便秘配支沟。 水肿配复溜。(《资生经》) 痫证配照海、陶道。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络穴。
解溪
Jiexi
ST41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 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作用:健脾化湿,利水通络。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 肢痿痹,目赤,胃热谵语。
头维 Touwei ST8
定位:额角发际直上0.5寸。 作用:祛风泻火,止痛明目。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 动,视物不明。
应用: 前头痛配合谷、太阳。 侧头痛配率谷、风池。 眩晕配百会(灸)。 迎风流泪配攒竹、阳白。 眼痛配大陵(《千金方》), 操作: 向上平刺0.5~1寸。禁灸(《甲乙经》: 禁,不可灸。) 备考: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交会穴。
应用:脾胃病 - 胃脘痛配中脘、内关。 腹胀、吐泻配脾俞、天枢。 乳痈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 下肢痿痹配髀关、解溪。 治疗各种虚证,为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1.5寸。 备考:合穴,下合穴。
上巨虚 Shangjuxu
取法:足三里下3寸。
ST37
定位:当髌骨下缘下6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
作用:调理肠胃,疏经行气。
2. 取穴要点: 目中线取四白、地仓。 下颌角前上方取颊车。 下颌切迹取下关。 额角发际直上半寸取头维。 脐旁两寸取天枢。 髌底外端上方6寸取伏兔。 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两横指取丰隆。 踝横纹中央取解溪。 第二、三趾缝纹端取内庭。
3. 主治要点: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胃痛,便秘,呕吐。 头面五官病: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眼睑 瞤动。 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膝痛,乳痈。 4.特殊作用: 天枢治大肠病,妇科病。 足三里治虚证。 上巨虚治大肠病症。 丰隆治痰湿证。 内庭治胃火证。
主治: 膝痛,曲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 节疾患。
应用:配梁丘、膝眼治疗膝关节炎。 操作: 向后斜刺0.5~1寸。
足三里 Zusanli ST36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 胫骨 前缘外一横指。 取法: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外上缘,四 指直下,中指尖为穴。 作用:健脾和胃,安神补虚。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泄泻,痢疾,便秘,疳积,下肢痿痹,脚气, 水肿,癫狂,虚劳羸瘦,健身防病,属保健 要穴。
• 作用: 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 主治: 急性胃病,下肢不遂,乳痈。 • 应用:急慢性胃痛配足三里、上下巨虚。 • 配犊鼻、阳陵泉治疗膝关节疼痛。 • 操作: 直刺1~1.5寸。 • 备考:郄穴 。
犊鼻 Dubi ST 35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作用: 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 在头面部沿目中线下行至口角旁,循下颌骨 向外至下颌角分成两支,一支循耳前上额角, 另一支沿颈前外侧下缺盆。 ◆ 在胸部沿第二侧线下行,即乳中线或锁骨中 线,距前正中线4寸。 ◆ 在腹部沿第二侧线下行,距前正中线2寸。 ◆ 在大腿沿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连线下行。 ◆ 在小腿沿胫骨前缘外1寸下行(丰隆在胫骨 前缘外2寸)。 ◆ 在足部沿踝横纹中点与足次趾外侧端连线循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