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

合集下载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PPT完整版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PPT完整版
• 定义:就是用和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相类似 的图像来代替或比喻这些客观物象,客观 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的非常充分,物象 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 看到的情形。
• 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情节性或叙事性。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 睛(共2 6张PPT )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 段方法 ,初步 学习围 绕中心 句概述 自然段 主要内 容。

4.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 多的知 识。从 植物妈 妈的办 法中, 学生能 感受到 大自然 的有趣 ,生发 了解更 多植物 知识的 愿望, 培养留 心观察 身边事 物的习 惯。

5.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 插图, 形象地 描绘了 三种植 物传播 种子的 方法, 同时告 诉小读 者植物 传播种 子的方 法有很 多,仔 细观察 就能得 到更多 的知识 。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

李 白 行 吟 图
南 宋 梁 楷
.
荷 石 水 禽 图
清 朱 耷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 睛(共2 6张PPT )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 睛(共2 6张PPT )
• 圣维克多山 法国.塞尚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 睛(共2 6张PPT )
俄罗斯画家夏加尔生日那一天,他的爱人贝拉手捧着 生日蛋糕和鲜花,轻轻走进他的画室。画家被突如其 来的惊喜感动得大跳起来,回头搂住爱人亲吻——这 就是名作《生日》的内容和缘起。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 睛(共2 6张PPT )
重屏会棋图.五代.周文矩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 睛(共2 6张PPT )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来。

2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来。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你打算怎么画
一、引入新课
思考: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主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
(展示不同画家的不同夜月的作品)
师:让我们来欣赏中西两位画家就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
《月华图》清金农
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冷清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的意味;
《星空》荷兰凡高
表现了画家内心的躁动不安。

像面包圈形包裹的星星与月亮的周围是一些漩涡在流动,似乎是大气在运动。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

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

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例:《果熟来篱图》《草垛》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

【课件】变幻的自然万物——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第2课时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变幻的自然万物——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第2课时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文化 理解
洛神赋图(局部)(中国画 绢本) (东晋)顾恺之 (宋摹本)
帕里斯的裁判(蛋彩画 木板) (意大利)波提切利
对比分析不同的自然观
导入 教学
两幅画各是什么时期的作品?有何异同?各自用了什么手法?
孟特芳丹的回忆(油画 布面)(法国)柯罗
密德哈尼斯村道(油画 布面) ( 荷兰)霍贝玛
导入 教学
图像 识读
? 有什么
是什么 为什么
孟特芳丹的回忆(油画 布面)(法国)柯罗Fra bibliotek文化 理解
大观念:
西方画家表现自然的主要方式是风景画
图像 识读
圣维克多山(油画 布面) (法国)塞尚
圣维克多山风景 (摄影)
图像 识读
大观念:
园林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然景观
图像 识读
威文荷公园(油 画 布面)(英 国)康斯太布尔
湘美版(新)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二课时
导入 教学
帕里斯的裁判(蛋彩画 木板)(意大利)波提切利
? 有什么
是什么 为什么
导入 教学
帕里斯的裁判(油画 布面) ( 法国)克劳德.洛兰
帕里斯的裁判(蛋彩画 木板)(意大利)波提切利
两幅画各是什么时期的作品?有何异同? 风景在画中所占的分量有何变化?
图像 识读
苏州拙政园(明代)
北京颐和园(清代)
图像 识读
【颐和 园·十 七孔桥】
图像 识读
【圆明园遗址】
图像 识读
政州︻ 园苏 ︼拙
·
图像 识读
【苏州 · 拙政 园】
图像 识读
【苏州 · 沧浪 亭】
图像 识读
东园图(中国画 绢本)(明)文徵明

3.2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3.2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版教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所以本课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家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

教材用三组美术作品反映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展示了美术家从无意识的自我认同到追求完整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所走过的漫长道路。

(二)学习目标1、审美感知:兴趣-理解-创造,从对唤起学生自我意识入手,结合各种形式的自画像的分析和讲解,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身心状态,加深学生对“自我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表现,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2、创意实践: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在自画像中表现自我的,并能通过本课的欣赏让学生尝试着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3、艺术表现:结合艺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也进行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4、文化理解: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

(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学生:教材、白纸和笔(四)课时一节课40min(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重点理解自画像中美术家自我意识的表达,学会联系美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通过鉴赏提高审美水平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七)教学难点通过对美术家自画像的鉴赏,培养立足人文精神,多元地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爱美的时候,爱美之心,人人都有,美术家也喜欢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

那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他是通过哪些形式来展示自我形象的呢?板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欣赏体会: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东西方名画家的自画像,多媒体展示16位美术家不同画派、不同国籍、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画家的自画像作品。

湘美版美术鉴赏高中-第2课 图像与眼睛(共23页)

湘美版美术鉴赏高中-第2课 图像与眼睛(共23页)
3、在美术作品中,还有一 类作品中没有具体的形象 是什么?
抽象美术指的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 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 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 表达。抽象艺术的衡量标准不是形象的准确 与否,而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 对比、旋律、节奏等因素是否让人感觉舒服。
2.第五句紧承三、四句,虽没有明写 人物的 神情, 但一个 “盈”字 却暗示 着女主 人公手 执花枝 ,站立 了很久 。
3.诗中对树花的珍奇美丽极力称扬, 但写到 最后却 说“此 物何足 贵”,对 花落下 “抑”的 一笔, 正是为 扬“但感 别经时 ”,一 抑一扬 ,增强 了诗歌 情感。
4.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 把那相 思之苦 藏在那 似乎毫 不相干 的奇树 的花叶 枝条里 ,收到 了含蓄 蕴藉的 艺术效 果。
考考你的眼力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马(拉斯科洞穴壁画 约前1500-前10000) (法国)
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化。 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 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美术作品的分类
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 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 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贵 妇 人 像 ( 油 画 )
书法之所以能够当作抽象美术作品来欣赏, 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形象,不存 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作品时,要注意 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因素,如点画的粗细轻重、 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1.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 让人联 想到时 节的更 替,别 离的痛 苦;同 时奇树 的欣欣 向荣也 与孤居 无依的 守望者 的凄凉 孤独形 成对照 。

格 尔
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共同点?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影视(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家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学会把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跟美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学会立足分析美术家生活状态与环境因素,认识、分析、阐述美术作品的内涵、表现形式与技法特征。

理解美术家的艺术成就与时代、社会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我认识,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正视困难与挫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自画像中美术家自我意识的表达。

学习难点:通过对美术家自画像的鉴赏,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深刻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题:教师用课件展示多位著名画家的自画像,让学生谈感受。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积累认识自我的知识和不断地提高认识自我的水平。

有了认识自我的基本本领,也就有了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

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认识“人”的过程。

其实,艺术家们很早就开始了对自我的描绘。

画家为什么要画自画像,自画像里又蕴含着什么呢?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2.课本中的岩画和墓室壁画作品《拉斯刻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画家们”懵懂的自我表现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作品较早,艺术家无充分自我意识,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原始社会时期,“艺术家”是巫师;古埃及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

(二)鉴赏分析不同时代,社会上对美术家的评价是不相同的。

画家自己是怎样来看待自己的呢?我们除了可以通过画家的传记,来了解画家外,还可以通过赏析画家的自画像,来了解画家的内心世界。

艺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详细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详细教学设计

1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自画像的作用并尝试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鉴赏自画像入手,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情感,能用自画像简单表达自己个性和情感。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体验美术家丰富的内心以及伟大的心灵,培养热爱美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

教学难点自画像如何成为美术家内心的一种独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板和纸笔。

学生准备:一种或多种笔、白纸、小镜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猜一猜他是谁?(展示凡高系列自画像)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吗?学生讨论回答。

(用熟悉的画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1、鉴赏分析: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教师展示鲁本斯、达维特、丢勒、拉斐尔、高更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A、你感受到什么?B、你知道或者认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C、自画像是如何展示美术家性格的?结合相关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

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2、讨论探究:伦勃朗的一生.(出示伦勃朗的自画像)设问:伦勃朗本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想用这些表达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尤其在他的后半生,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在60年代前后,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

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

伦勃朗的大量自画像是这位巨匠的艺术一生的镜子,人们从不同时期的他的自画像上,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精微变化,而他在自画像上展现的油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三单元《第二课 “情”“景”交融》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三单元《第二课 “情”“景”交融》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三单元《第二课“情”“景”交融》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

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

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忠厚的人喜欢山的敦厚庄重,思想活跃的人喜欢水的流动。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说明世上万物都不是静止的,永远在变动。

我们能够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的表达愉悦的心情,有的表达国破家亡。

所以看画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

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习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2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比较爱好学习美术,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深厚兴趣。

但是部分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要努力让自己去关爱所谓的“后进生”,也要让”后进生“喜欢上美术课,让他们与能成为美术课上的主人。

3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均为要课重要实践内容。

学生应能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1【导入】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一):导入
出示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雪景寒林图),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约塞米蒂
山谷)进行对比,将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绘画工具、材料、形式以及创作原则的不同点介绍。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三单元《第二课 “情”“景”交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三单元《第二课 “情”“景”交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设计(选修)第三单元《第二课“情”“景”交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

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

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忠厚的人喜欢山的敦厚庄重,思想活跃的人喜欢水的流动。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说明世上万物都不是静止的,永远在变动。

我们能够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的表达愉悦的心情,有的表达国破家亡。

所以看画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

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习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2学情分析绝大多数学生比较爱好学习美术,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深厚兴趣。

但是部分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要努力让自己去关爱所谓的“后进生”,也要让”后进生“喜欢上美术课,让他们与能成为美术课上的主人。

3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均为要课重要实践内容。

学生应能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4教学过程4.1第一课时: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1【导入】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一):导入出示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雪景寒林图),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约塞米蒂山谷)进行对比,将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绘画工具、材料、形式以及创作原则的不同点介绍给学生,激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板书: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二)讲授授课解决问题(1)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板书)提问: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运用教学多媒体连续放映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同时播放纯音乐古筝《高山流水》。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文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文

湘教版⾼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湘教版⾼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本⽂档为word格式。

下载后您可以进⾏编辑和修改!第1课什么是艺术作品艺术欣赏“我们如何使⽤我们的眼睛”案例1第3单元湖南版⾼中艺术欣赏课本第2课“礼仪与教育”第2课礼仪与教育(第2课[第2单元辉煌艺术史)第4课第2单元第1部分:⼈⽣第1单元第3单元第2课艺术家的眼睛第3单元,第⼆课艺术家眼中的⾃我表达——⾃画像向版⾼中美术欣赏系列“新实验”教学计划欣赏单元3第⼋课“不同的歌曲”教学设计“深⽽有⼒的秦汉雕塑与绘画”讲义静物作⽂讲义向美版美术:“战争与和平”讲义第⼀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

教学⽬标:通过教学,学⽣可以理解美学概念的产⽣和⼀般规律\ \形式规律和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审美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常⽣活中的各种物品的意识。

第⼆,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美的概念和形式是如何形成的?艺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困难:如何从⽣活中发现美?如何⽤实例欣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第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艺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艺术欣赏的重要性1 4。

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励学⽣参与形式美评价活动,感受形式美的规律,从形式美的规律⼊⼿,提⾼他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能⼒(这个PPT有很多内容,⽼师可以根据⾃⼰的想法进⾏调整和删除。

)5。

课时:1。

上课时间:6。

新课教学:影视介绍(温州婚庆⽤品)-第⼀课:什么是艺术作品?1.美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彩陶蝾螈鱼缸”、书法“永远”和“⽺”加上“形式美原则”使学⽣初步理解“形式美原则”。

“美”不是凭空⽽来,⽽是来⾃⽣活实践。

“美”的概念和形式原则是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

彩陶蝾螈鱼纹瓶、雍、⽺(⽺是⼤⼤美丽的)。

2.艺术作品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艺术围绕着艺术是什么?问学⽣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品?(艺术是⼀种以材料为媒介,塑造视觉和静态艺术形象,占据⼀定平⾯或三维空间的艺术。

(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3-2

(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3-2

赏析思考:1、根据画面信息,你能分出画家人生的不同时期吗?
2、说说她不同时期是如何表现自我的?
1.儿童时期
4、婚后母亲时期
2、学生时代
3、恋爱时期
Ⅲ. 美术家表现场景中的自我
画室
维米尔
对比分析
宫娥
维拉斯贵支
《宫娥》
《画室》
Ⅲ. 美术家表现场景中的自我
《 画 室 》 米 维 尔
《宫娥》 维拉斯贵支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 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 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 意味。 一般而言,在正面像 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 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 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 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 鲜明
Ⅰ.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 自画像 —— 美术家浓缩的人生
伦勃朗自画像
自 画 像 伦 勃 朗
讨论和分析《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1、提问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2、答案: a.听琴;写字画画、谈禅、论道等
b.作者以主角的身份出现
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而文人兼画家 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小测试:
1、同学们能说出几位中国画家? 2、同学们能说出几位外国画家? 3、同学们能说出几件美术作品?
我是谁?
认识我啵?
同学眼中的自己
同学眼中的自己
课后作业 :
每位同学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课余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构思自己的自画像, 结合三庭五眼的知识,为自己画一幅有个性的自画像。
作品中可以看出你的年龄特点、身份、地位,可以
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远在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中是 这样表现自我的,那么21世纪当代画家又会怎 样用自画像认识自我呢?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19815PPT课件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19815PPT课件
蜡制成蜡模,用细泥 浆多次浇淋,并涂上 耐火材料 使之硬化,
做成铸型。经烘烤后 黄蜡熔化流出,形成 型腔,用以浇注铜液。
.
45
.
46
《虎牛形祭案》是云南省古代滇
国墓葬出土的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
用于祭祀的青铜器。
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
便于安放祭品。为保持器物的稳定性,
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小虎。
40器物名称人面纹方鼎刖刑人守门鼎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四足形状花纹铭文历史背景41夏代早商时期商代中后期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试总结青铜器发展的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夏代早商时期的青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级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相呼应
A
R
T
APPRECIATION
ART APPRECIASTE IR ON I E S
了解研究西周高53.8厘米,重 34.7公斤。清道光年陕 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 王时(828~782B.C.) 的一件重器,是金文的 经典名作。毛公鼎因作 者毛公而得名,铭文铸 在鼎上,有32行,共497 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 中最长的一篇。
.
22
“鼎鼎”的叠音词,有盛大的意思, 如“鼎鼎大名”。
.
23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楚庄王向王孙满询 问起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流露出夺取周朝天下 之意,所以用“问鼎”、“观鼎”表示图谋王位。
.
24
夏代---早商时期 商代中、后期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
25
早商作品
胎器薄,纹样简单。
.
26
商代尊神重 鬼,崇拜祖先, 那时的青铜器充 满了神秘、威慑 的特征,体现了 商代奴隶主贵族 的无上权威。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二课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课件(共18张PPT)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二课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课件(共18张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具象形象:
意象形象:
抽象形象:
不是“很像” 但还是可以找到现实中的“原形”,即物象的本
质特征没有改变 把握“原形”特征
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对形状、色彩、 比例、存在方式等进行了改变 目的:
为了更好地表现美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主张
1、中国的书法作品
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
• 找不到客观物像,不可辨认的图像。
• 符号化
• 美术家用这种方式创作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 感情和艺术主张
课堂总结


“很像”
作 品
具象美术 概括、加选 择、提炼、
美 术 家





不是“很像”
像 与
意象美术 、变形把握特征

夸张、重组

想 感 情 、

艺Leabharlann 象不可辨认的图术

抽象美术


关 系
强调其中的形式要素

将下面的美术作品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种类型。
第二课 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
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
将美术作品分为三大类别
❖具象美术作品 ❖意象美术作品 ❖抽象美术作品
19
贵 妇 人 像 ( 油 画 布 面
世 纪 ) ( 法 国 ) 安 格 尔
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父亲(油画 布面 当代) 罗中立
具象美术作品中图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
“很像” 比较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客观物象,甚至连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 图像与眼睛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  图像与眼睛

思考与交流:同是 再现自然物象,摄影家、 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传 达的图像有何异同?
下列作品哪些属于具象?哪些属于 意象?哪些属于抽象?
《 泼 墨 仙 人 图 》
梁 楷 ( 南 宋 )
《 历 代 帝 王 图 》 ( 唐 ) 阎 立 本
《 圣 维 克 多 山 》 塞 尚 ( 法 国 )
油画 城市上空 马克 · 夏加尔(俄国)
抽 象 美 术
蒙德里安
《即兴之二》 (康定斯基)
张旭(唐)
抽象美术指完全不可辨认的图象,来 源于作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 束缚,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要 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韵 律、节奏等是否让人舒服。抽象的作品虽 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 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它主要和艺 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系。
构成下列作品的形 式要素中哪一方面最为 突出?
点 、 线
明 暗
《自画像》 伦勃朗 (荷兰)
色 彩
体 积 感
材 质 、
肌 理
空 间
《林间小道》 荷兰 霍贝玛
构 图
肌理 点
线
构图
图像

明暗 色彩 体积
这三幅作品在形象 塑造上有没有差别?
② ①







妇 人









同样是具 象作品,你觉 得在形象塑造 上有何异同?
《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五代)
《刘胡兰就义》
对于具象作品,其形象来自于现实 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 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具象图像对应 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 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 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它 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 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 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 的就是“真实”。

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资料教案湘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资料教案湘教版

湘版美术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第一课资料[教材]追寻美术家的视线[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教学目标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安排了一个“活动建议”和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思考与交流”可以在课堂分析作品时完成,答案分别为:8;5;7;1;3;4;6;2。

从这些象征含义可以看出扬·凡·爱克和当时人大致的婚姻观念。

“活动建议”要求比较马约尔和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

这两件作品的题材都是女人体,但艺术家的“视线”(也就是着眼点,或主观处理方式)却很不相同。

教材已经作了一些提示。

马约尔的作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而且有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他是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亨利·摩尔的作品更为抽象,基本上就是一种形体的组合,体块很有力度,此外还有一些原始雕塑的因素。

这种比较不一定要得出一致的结论,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同的题材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教学基本思路教师可以通过某一组具体的美术作品来切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进一步追问: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看到的首先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特点,进而意识到,同一个母题可以有许多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至于某个美术家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的那种风格,则取决于他自己的个性、习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可以采用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过程;也可以根据所涉及到的作品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提供了4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2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艾舍尔的《手与球面镜》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导入课程。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2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2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材分析版本: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材内容: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点、线、面、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

主要内容是按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特点进行最基本的分类,把美术作品分成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基本类型。

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作品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主观情感——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学情分析作为刚进高中校园的高一年级学生,在知识构成和人格塑造方面都有待提高。

他们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

在美术欣赏的时候,往往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与不像”,认为像的就是好作品,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还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欣赏图片、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能够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对《父亲》的赏析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通过对《刘胡兰就义》的赏析触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区分美术作品的类别。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图片导入法、讲授法、提问法、联系实际代入法等教学器材2 / 2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量尺学具:教材、白纸、铅笔或其他画笔新课导入:师:在我们生存的现代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让我们无法逃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泉州五中授课教师:张俊民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前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浓缩的人生、场景中的自我。

前言部分即对古代美术品中的手印、雕塑和埃及壁画中的猜想。

第二部分是对画家丢勒、金农、普桑、真蒂莱斯基自画像的鉴赏与体会,认识到自画像是对美术家本人的自我认同和理想角色的一种定位。

第三部分是通过伦勃朗的人生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欣赏来让学生体会一位美术家的人生经历(如同文学家笔下的自传)。

第四部分是美术家在场景中的体现,也是一种美术家真实的情感和人生状态的体现。

本堂课的教材内容组织严谨,结构流畅,内容精炼。

作为新课程,新理念,本人会以教材为蓝本,对一些内容进行一些提炼作为重点,同时增加一些新的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作为补充。

二、教学目标
⑴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⑵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⑶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兴趣—理解—创造
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从凡高自画像开始,进入欣赏画家自画像,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身心状态,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设计思路
通过对凡高这样的世界级和具有争议的绘画大师的自画像,引起学生的感触,之后随着对画家自画像的观察与深入分析比较,让同学们体会画家自画像是真实自我的体现与内心的一种独白。

在欣赏与体验过后达到教学目标。

之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自拍或自画。

布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

四、教学重点
探究画家(丢勒、库尔贝、齐白石、金农、伦勃朗、赵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通过鉴赏提高审美水平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自画像如何成为作者内心的一种独白,和真实自我的一种体现。

六、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多媒体设备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课件
参考资料: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参考图片、相关网页、博客
学生准备: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笔记本
七、板书设计
多媒体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