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本人会议记录附后)
社会科学方法论范文
社会科学方法论范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科学的精神和逻辑思维的运用。
社会科学追求客观的真理,通过系统的观察、实证研究和推理来认识社会现象,从而增进人类社会的理性认识。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问题定义的重要性。
在研究中,问题定义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核心。
科学的问题定义需要基于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和分析,从实践问题中提取出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并确保问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个好的问题定义有助于指导后续研究的整个过程。
其次,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也是验证研究假设的主要手段。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两种类型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研究者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进行透明和可重复性的报告,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再次,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归纳。
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汇集和呈现数据,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归纳,从中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理论。
研究者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理论框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将其归纳为一般性的结论和理论。
通过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归纳,社会科学可以逐步发展出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论性认识。
最后,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科学伦理的遵循。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隐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机密性。
同时,研究者应该正直、公正和诚实地进行研究,不夸大研究结果的意义和价值,不进行数据的篡改和捏造。
只有遵循科学伦理,社会科学研究才能获得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它包含了问题定义、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释和归纳以及科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科学方法论旨在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真实认识和科学理解。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1.引言1.1 概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演变与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文章的分章节介绍,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具体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现状,文章结构,目的以及预期的总结。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当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趋势。
其中,针对每个章节将详细讨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相关问题,并分析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分析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发展的因素,探讨未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展望,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文章1.3 目的部分: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其演变历程以及当前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轨迹,以及对社会科学领域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的观点与思路。
1.4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解释和预测需求,因此需要结合现代技术和方法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同时,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更丰富的数据来源。
数据分析、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型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并取得更加可靠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文章从中外学术界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地位及其理论等三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是在对这两种哲学理论扬弃地继承之上构建起来的。
提出构建系统、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路径,要对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扬弃地继承,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
标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汲取了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它又高于一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社会实践观是以往任何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都不具备的。
[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特征,而实践又是历史的、社会的活动,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实践理论基础。
学术界某些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完全取代,这是有失偏颇的,前者是一般的哲学方法论,而后者则是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二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构建,将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为指导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方法,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深入探究与理论构建。
[2]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基础1、中外学术界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从学科领域来讲,社会科学是在19世纪中期产生的,对于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也随之展开。
百年来产生了无數杰出成果,以斯宾塞、孔德、迪尔凯姆等人的理论成果为代表,总体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区分研究理论,以及综合研究的整体主义理论。
前者的观点认为社会科学领域中始终存在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是无法化解的,但是支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却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壁垒,以实现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地位一般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壁垒延续了近百年,直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诞生,才终于将其打破。
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与变化
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与变化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方法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通过对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讨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与变化,对于深入了解社会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一、社会学方法论的起源社会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社会变化开启了社会学的研究之路,同时也创造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条件。
在这个时期,社会学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到社会世界中,希望通过科学化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以此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
二、社会学方法论的经典社会学方法论经历了许多经典社会学家的探索与实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国社会学家康德,他提出了社会学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不同的方法,强调了社会学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建立由观察到归纳推理的方法,逐步升华为阐释性的理论。
此外,马克思、韦伯等著名的社会学家也对社会学方法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转型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迫使社会学方法论必须不断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开始了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的转变,同时也开始了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转变,数据分析、实证研究、混合方法等新的研究方法也相继出现。
这些变化不仅对社会学的研究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四、社会学方法论的挑战尽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愈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社会学方法论的理论化和实证化问题。
不同的社会学家常常依据各自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方法,产生了许多研究分支和批判性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未必完全适用于所有的社会现象,也未必完全符合当下各项社会变动的现实性。
因此,社会学方法论应该更加深入地探索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可预测性与可操作性,并有效地应对社会学研究的现实需求。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得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得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得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得具体得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得科学研究方法评价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一、关于社会科学得认识科学就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得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得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得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得范畴指广义得人文科学.(一)社会科学得性质及界定社会科学就是用科学得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得种种现象得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就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与有关得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广义得“社会科学”,就是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得统称。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得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得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就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得学科像体质人类学与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1](二)社会科学得特点社会科学得特点,我采用得就是百科收录得观点,其她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得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就是非常复杂得,它们受众多自然与社会变量得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就是彼此相关得、非线性得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得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得能力;社会事物得产生往往由偶然得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得随机性与模糊性、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就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得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得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与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3、主观性。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本人会议记录附后)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成绩专业行政管理课程名称、代码公共行政理论研究、12100601007 年级2011 姓名林玉婵学号时间2011年12 月任课教师马敬仁、马卫红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特质角度入手,探讨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过程,力图为中行政管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正如罗素所言,“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
这里就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哲学,它把用于获取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的各种方法、程序和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得资料、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程序和技术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准则。
范式(paradigm)的概念自1962年科学史学家库恩提出以后,已成为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按照库恩的论述,范式是由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观察角度、基本假设、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examples)即“一组标准事例”来理解的共同约定。
人们所有的行动,包括作为探索者,在研究探索问题时都离不开作为参照的范式。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二是共有的信念;三是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
人类探索世界所使用的范式已经经历过几个时代:前实证主义代、实证主义时代和后实证主义时代,它们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努力、不同的取向和历史进程。
社会研究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社会研究方法的演变与发展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变化,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梳理社会研究方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一、早期社会研究方法早期的社会研究方法主要依靠人们的经验观察和分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首位关注社会问题的学者,他提出了逻辑论证的思维方式,对社会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此外,早期的社会研究方法还包括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和历史学家的档案研究等。
二、实证主义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逐渐兴起,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倡导利用定量数据进行研究。
受到自然科学方法的启发,社会科学开始引入实证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以此来获得客观的研究结果。
三、批判理论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对权力结构的批判,批判理论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研究方法。
批判理论关注社会问题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试图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隐含规则和意识形态。
该方法注重文本解析和阐释,强调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符号的批判性思考与分析。
四、后现代主义的冲击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社会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
后现代主义批评实证主义和批判理论的理论框架,认为它们未能真正把握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提倡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如参与观察、访谈和故事化的叙事研究等。
五、混合研究方法的兴起随着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社会研究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混合研究方法在最近几十年逐渐兴起,它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以更全面和立体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社会问题。
混合研究方法可以同时关注社会现象的广度和深度,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综上所述,社会研究方法经历了从早期的经验观察到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混合研究方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各种方法相互之间存在着优劣和互补的关系,不同的社会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人文及社会科学方法论之历史演变
人文及社會科學方法論之歷史演變多元起源實證主義 VS 非實證主義原始爭辯(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十八、歸納哲學詮釋學馬克思主義黑格爾哲學十九世紀邏輯主義聖經解釋學(l)施萊爾馬赫韋伯實證主義狄爾泰涂爾幹(孔德)(精神科學)二十世紀1920邏輯實證論胡塞爾(現象學)法蘭克福學派邏輯經驗主義(1923)(維也納學派)海德格(存在現象學)1930否證論二次大戰(批判理性主義)1960典範論(Kuhn)高達美西德科學無政府主義貝蒂法蘭克福大學呂格爾1980科學研究綱領哈伯馬斯英美批判理論科學實在論知識演化論1990 建構實在論詮釋/建構主義批判理論科學之多元典範何謂「科學」、「真實」、「研究」?一、何謂「科學」(Science)?(一)「科學」的字源1、拉丁字scientia:學習、求知;知識2、德文wissenschaften:有系統的知識-區分「自然科學」與「精神科學」(人文科學)3、英文science:通常指「自然的系統知識」,後增加「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二)科學的定義Lindberg整理了八種定義:1、科學是人們控制自然環境的行為模式。
如:工藝技術。
2、科學是知識的體系。
≠技術3、科學是獨特的敘述形式,偏好普遍的、定律的。
4、科學是一種「方法學」(methodology)。
5、科學是一種「知識論地位」。
一種認知及證明知識的特殊方式。
6、科學是一組關於「自然」的特別信念。
7、任何嚴格、精確、客觀的程序式信念,皆為科學。
8、「科學」是一種讚美,是指「好」的東西。
-所以,結論:科學不可能有「一致」、「公認」的定議。
(三)定義與探究的循環定義探究修改定義(四)從「科學哲學」看「科學」定義1、邏輯實證論:科學是通過一定方法及程序(歸納法)所產生的通則或科學理論。
2、否證論:Popper科學在於「否證」,不斷否證(推翻)的過程3、典範論:Kuhn科學是一種世界觀(典範),而典範不斷更替。
(五)科學社會學1、內部史:科學本身是自足系統。
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现状评述
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现状评述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和理论框架,它研究社会科学的范畴、方法和原则,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论流派。
本文将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现状进行评述。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期。
在这一时期,众多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想家如康德、亚当·斯密、孟德斯鸠等开始探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
他们提出了观察、实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社会科学方法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流派崛起,强调客观观察、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
例如,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价值中立性和理性化的研究方法,强调统计数据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这一方法论流派的兴起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复杂化,单一的方法论流派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研究需求。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论思潮,如解释学、批判理论、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方法论流派强调主观性、文化背景和语言的重要性,试图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多重维度。
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多元方法论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使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种方法论上的多样性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全面和准确。
尽管如此,社会科学方法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一些研究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存在局限性,因为社会现象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
其次,很多社会科学研究无法进行实验,难以控制变量,使得研究结果难以精确和稳定。
此外,社会科学研究往往涉及到伦理问题和隐私保护,研究者需谨慎处理。
为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科学方法论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方面,研究者可以利用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更精确和全面的方式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
社 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期末总结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期末总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期末总结》在本学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中,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这门课程犹如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探索社会科学领域的大门,让我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课程伊始,我们接触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社会科学研究并非简单地收集资料,而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和严谨的分析,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依据,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方法的学习中,问卷调查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能够大规模地收集数据,了解人们的态度、观点和行为。
然而,设计一份有效的问卷并非易事。
问题要清晰明确,避免歧义;选项要全面且互斥;还要考虑问卷的长度和受访者的耐心。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不断优化问卷,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访谈法。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受访者的内心想法和经历。
但访谈也有其挑战,比如如何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如何引导受访者畅所欲言,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多次的模拟访谈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访谈的技巧,学会了倾听和提问的艺术。
观察法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直接观察社会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能够获取真实、生动的资料。
但观察过程中需要保持客观,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同时,要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虽然应用相对较少,但却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可以清晰地揭示因果关系。
然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实施实验往往会受到伦理和实际操作的限制。
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面,我们学习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软件的应用。
从数据的录入、整理到统计分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和细致。
学会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有意义的信息。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科学知识产生的规律和科学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指导原则,为科学界提供了合理的研究方法和逻辑体系。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是由人们对科学认识的深化以及科学研究实践的不断发展所驱动的。
科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的思考和探索。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在早期对科学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强调了观察、实证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奠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方法论不断发展。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提出了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地心说的错误,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牛顿通过数学建模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方法论迎来了重大的发展与变革。
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的基本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引发了量子力学的产生。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质能等效原理,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为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方法论进一步向着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波普尔将“假设-推断-验证”的研究模式引入科学探索中,并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的真值性未被证实,只能被证伪”的科学哲学原则。
波普尔的观点对科学研究和理论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还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领域的扩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研究者们可以更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
同时,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神经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兴起,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尽管科学方法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科学方法论的任务是指导科学实践,但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差异,科学研究的方法往往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一)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心得(一)系统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与层次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社会现象,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就要搞清楚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后面的原因是什么。
寻找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甚至陷入绝境,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就需要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社会研究活动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它是指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是我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及事物的途径,是我们获取社会知识的重要方式。
(一)社会科学的定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相关性,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若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得先了解什么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有关政治、政策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社会科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有相似性和共通性的,这不仅体现在它们都具有科学性而与___、谎言等有原则的区别,即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都具有客观性,其发展都具有规律性,而且在自然科学的观点、理论、方法与社会科学的观点、理论、方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一体化的趋势。
同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区分。
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工具、目的、方法的不同和功能的不同。
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___、常识布局和时空环境等因素。
(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力,社会科学主要具有以下的特征:首先,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保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社会学方法论研究报告
社会学方法论研究报告一、引言二、研究内容社会学方法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理论。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如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行为等。
研究对象是指社会学研究所要观察、分析和解释的具体对象,如个人、群体、组织等。
研究方法是指在社会学研究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调查、观察、实验等。
研究理论是指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理论框架和观点,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三、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论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调查研究是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实验研究是指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因果关系,研究和验证社会学理论。
文献研究是指对已经发表的书籍、文章和报纸杂志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获取相关信息。
案例研究是指对特定事件或个体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以揭示个体背后的社会规律。
四、意义和影响社会学方法论对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社会学方法论提供了一套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研究者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其次,社会学方法论使社会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相区别,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社会现象。
再次,社会学方法论的研究结果对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社会学方法论的研究促进了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为学科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结论综上所述,社会学方法论是社会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理论。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使用的主要方法。
社会学方法论对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对指导实践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学方法论的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更好地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和支持。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系统科学,该科学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具有强烈的多因素、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特征。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回顾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在实践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应用效果。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从广义上讲,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方法、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设计等。
近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在这个时期,经验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开始使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这是最早的社会科学方法实践。
到了19世纪,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成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该学派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理论上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并将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客观现实。
然而,由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巨大差异,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爱尔兰哲学家波普尔和瑞士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等学者的观点则批判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20世纪,随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被提出。
包括诠释学、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方法重新审视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并为社会科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第三章: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效果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具有预测、解释、控制和规范的功能。
实践中,其有效性和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以实证方法为例,它研究的是客观事实和规律,因此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
通过该方法研究出的社会现象规律,不仅在社会建设、国家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还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基础。
在诠释学和思维实验等方法的帮助下,社会研究正走向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
它不仅研究社会现象的意义,也对不同文化、历史、地理、制度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探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探究引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是实现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进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创新方向以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始于18世纪的启蒙时代,以当时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强调理性思考和实证研究。
随着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拓展和深化。
从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到现代的定量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向系统性、理性化、规范化发展。
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方向1. 区隔和整合: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创新的研究方法需要既凸显各自学科的专业性,又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交流。
例如,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应用,经济社会学的发展等。
2. 借鉴自然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在实证研究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可复制性。
3. 引入新技术和大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有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例如,社交网络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等,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创新空间。
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提高研究可靠性:新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可靠性,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有助于减少研究中的主观性和误差。
2. 拓宽研究视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并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洞察。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多元化的数据来源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全面和综合。
3. 推动学科交叉与合作: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助推了学科间的交叉与合作。
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可以通过共同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合作,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研究范式研究
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研究范式研究在社会科学中,方法与范式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社会科学的方法是指研究者用来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和解释的规范化的程序和技术。
研究范式则是指研究模式、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总体性质。
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与范式,才能够更有效地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
1.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初的传统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到后来的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研究方法,再到现代批判理论研究方法,各取所长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多重方法论的研究体系,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基础。
传统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特别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意志,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揭示人们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内在意义。
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研究方法则更加注重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想通过发现客观可量化的事实来推导出一般规律和理论。
而现代批判理论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不可能是具有中立性和客观性的,需要通过对权力结构、阶级和认知机制的批判来揭示世界的本因。
这些不同的方法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例如,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传统人文主义和解释学方法被广泛采用;在研究自然科学问题时,实证主义方法则更加适用。
2.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概念与种类社会科学范式是一种指导研究的总体框架,分为三种基本研究范式:(1) 实证主义范式:建立在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之上,重视基础理论的建立、统计分析及客观实证。
它强调量化的数据和实证的证据,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独立的,并可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与解释。
(2) 解释学范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在自身内部的意义和关联关系,强调人文属性的独立性,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建立在人性和社会文化本质的理解基础之上。
解释学范式着重于对一系列符号消息和符号系统进行分析,掌握这些象征性的消息活动背后的意义和意图。
(3) 批判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主要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批判和社会变革功能,并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与社会变革相联系。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此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一书主要选自《自然论文集》,本书由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三篇长文组成,它们分别阐述了韦伯方法论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是韦伯方法论著作的代表作。
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阅读研究韦伯的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一文,进行浅析。
在《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一文中,韦伯提出人们在大学授课时是否应当宣明他们所赞成的某种伦理的或者建立在文明理想以及其他世界观基础上的实际的价值判断这一问题。
针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其一是以可以从纯逻辑演绎而得到的事实和经验事实为一方与以实践的、伦理的或世界观的价值判断为另一方的区分是正确的;其二是尽可能在课堂上不讲实际的价值问题。
对于上面两种回答,韦伯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教师在一切具体情况下,甚至在面临使他的授课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的危险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听众,首先向自己宣明,哪些陈述是纯粹从逻辑推理演化而来的或者对纯粹经验事实的说明,哪些陈述是实际的价值判断,并且把这一点看作自己天经地义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种回答才可以接受;而韦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赞同第二种回答,认为第二种回答只适于掩盖向听众发表的意见的实际影响,韦伯认为如果让教师放弃实际的价值判断,不能讲激情昂扬的话语,会使听众迷失于各种不同范围的彼此混淆之中。
在讲坛上一般是否应该进行实际的价值判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策的问题,因而它最终只能由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而对大学的任务所取的观点来决定。
韦伯批评了种种不合时宜的德国教授们在大学课堂的言行,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教室里应当向自己的教师学到的东西,首先是熟练地完成给定的任务的能力;其次,承认事实,即使是令人不堪的事实,然后把关于它们的规定和自己的价值态度区别开来;第三,使自己服从职责,因而首先抑制不必要地表示自己个人兴趣和其他感受的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成绩专业行政管理课程名称、代码公共行政理论研究、12100601007 年级2011 姓名林玉婵学号时间2011年12 月任课教师马敬仁、马卫红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特质角度入手,探讨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过程,力图为中行政管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正如罗素所言,“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
这里就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哲学,它把用于获取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的各种方法、程序和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得资料、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程序和技术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准则。
范式(paradigm)的概念自1962年科学史学家库恩提出以后,已成为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按照库恩的论述,范式是由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观察角度、基本假设、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examples)即“一组标准事例”来理解的共同约定。
人们所有的行动,包括作为探索者,在研究探索问题时都离不开作为参照的范式。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二是共有的信念;三是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
人类探索世界所使用的范式已经经历过几个时代:前实证主义代、实证主义时代和后实证主义时代,它们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努力、不同的取向和历史进程。
在自然科学史上,牛顿的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等等,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
库恩指出,尽管有时候我们认为科学是逐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重大的发现和发明,但范式通常会变得固若金汤,抗拒任何实质的改变。
不过,当范式的缺陷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明显时,一个新的范式就会出现并取代旧的范式。
例如,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念后来就被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观念取代。
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范式更替的模式与库恩所说的自然科学并不相同。
自然科学家相信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代表了从错误观念到正确观念的转变,比如,现在已经没有天文学家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运转的。
至于社会科学,理论范式只有是否受欢迎的变化而不会被完全抛弃。
社会科学范式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也都忽视了其他范式揭露的一些社会生活的纬度。
因此,社会科学的每一种范式都为关注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关于社会事实的假定。
所以,艾尔·巴比建议把社会科学的每一种范式都当作理解社会的一扇窗户来看待,范式本身并没有对与错之分,作为观察的方式,它们只有用处多少的区别。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和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范式”,我们可以将自孔德以来的全部社会科学理论划分为四种主要的范式:社会事实范式、社会行为范式、社会批判范式和社会释义范式,它们的建构基础如图1所示,是宏观——微观和自然主义——人文主义两对理想类型。
自然主义宏观Ⅰ社会事实范式Ⅱ社会行为范式微观Ⅲ.社会批判范式 IV.社会释义范式图1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范式上述研究取向的存在表明,根据不同哲学对科学的目的与社会世界的本质所做的假定不同,社会研究也有数个相互竞争的研究取向。
它们对关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答。
有时人们常常把范式与理论交替使用,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如艾尔·巴比所指出的那样,范式指的是一般框架或视角,字面涵义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生活方式和关于真实实体特性的一些假设。
相比之下,理论指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因此,理论是赋予范式真实感和明确的意义。
范式提供视角,理论则在于解释所看到的东西。
实际上,这四种研究范式就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四大基本的研究取向。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前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社会科学意识在西方强于中国。
社会科学有其重要的功能,已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有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两种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进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实证主义方法论)第一代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都·孔德(1798~1857)、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等,在其哲学著作中都论述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奥古斯都·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的观点,代表的是实证主义发展的经典阶段。
经典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是一致的,社会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宣称“社会学坚持,一切社会现象都服从于因果原理。
这在于社会学应用这个原理不是出于理性需要,而是来自于经验概括。
既然已经证明自然界中存在着因果律,既然因果律已逐渐由物理学、化学领域扩展到了生物学领域,又从生物学领域扩展到了心理学领域,那么我们有理由宣称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世界。
”经典实证主义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整体结构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层次的事物才是重要的,个体行为只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穆勒写了《逻辑体系》一书,其中第六卷(该书的最后一卷) 对实证方法在“道德科学” (the moral science) 中的应用做了系统的阐述。
穆勒的“道德科学”概念含义较广,它涵盖了现在英语世界中所说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两个概念。
这一术语翻译成德文就是“精神科学”。
他也注意到相当多的社会现象初看起来并不重复,缺乏齐一性,但他发觉在这一类社会现象背后往往有另一类具有齐一性的社会现象对它们起着支配作用,如果能把它们的相互关系搞清楚,就能找到那些看上去缺乏齐一性的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从而能对它们的发展过程作出一定程度上的预言。
在穆勒等老一代的实证主义之后,出现了以马赫主义为代表的第二代实证主义和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
第二代和第三代实证主义者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的研究,阐发(自然)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以及相关的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反形而上学的口号,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哲学发起了冲击。
他们大都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
奥托·纽拉特和卡尔·波普尔可算作特例,其中波普尔尤其值得关注。
波普尔不认为自己是逻辑实证主义者,而标榜自己是证伪主义者,并且是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
但是,他的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
从广义上说,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变种,仍然属于广义上的逻辑实证主义,即逻辑经验主义。
波普尔写下了《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乏》(1957) 等著作,把他在《研究的逻辑》 (1934) 中所阐发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推广到社会领域的研究中。
波普尔主张,能否证伪是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
在社会领域内,证伪一个社会理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由于人的实践活动,现存的一切社会条件都在变化。
而且,一种社会理论,并不仅仅在预言社会现象,而且会影响人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
波普尔反对历史决定论,但他并不否认现存的社会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渐进的社会改良工程,反对乌托邦的社会改造工程。
其基本思路是,从社会问题(特别是最紧迫的社会问题) 出发,提出渐进地、逐一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在实施这样方案的过程中,检验这些社会改良工程的成效,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波普尔把这种证伪(试错) 的理论与他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结合起来。
他区分了物理客体的世界(世界1)、意识状态的世界(世界2)和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世界3)。
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也被称为观念的世界,理论属于观念世界。
他认为观念世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为理性批判提供了空间。
通过对各种可供选择的社会理论的理性批判,可以尽可能筛选出较为合理的社会理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从而尽可能减少社会改良工程的失误(用理论的流血来替代社会的流血)。
第二阶段:反实证主义20世纪初,西方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问题上出现了两条相互对立的思路:一条是实证主义的思路,另一条是诠释学的思路。
前者主张:社会科学为取得进步,必须采用在自然科学中业已获得成功的方法,即实证的方法;后者主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根本不同。
自然现象是重复发生的,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因而是可量化和可预言的;社会现象则不同,社会是一个生命体,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主体意识分不开,人类的历史不会重复,因而不可预言。
狄尔泰(1833~1911)把科学分为两类:一类为自然科学,另一类为精神科学;他明确指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说明”,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诠释”。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实证主义方法论受到了极大的怀疑和挑战,反实证主义出现,它所受到的抨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学没有能够取得有效的发现或定律性的经验概括;(2)由于社会行动是由基于人的主观性、反思性和创造性之上的情境诠释构成的,因此社会中不存在决定论的定律;(3)社会世界犹如一部书,我们在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去读它,我们处于一个话语分析的世界;(4)社会中只存在着有历史意义的特殊事件,而不可能找到适用于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一般规律;(5)人们对社会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原理,尤其是因果性的概括也提出了批评。
第三阶段:现象学与理解方法(1)现象学家提出,实证主义社会学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自然界或自然现象是无意义的。
其次,从方法论上说,现象学者指出,社会学家不同于自然科学家的是,他们不能从旁观者角度来判定说明哪一类事实和事件与他们的研究目的是相关或无关的。
现象学方法的提出者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
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科学观提出了激烈批判,认为实证主义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残缺不全的概念”,它只关注对纯客观事实的研究,忽视主体价值问题。
他提出了现象学这一新哲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强调对生活世界“主体”的分析,树立一种新的更全面的科学观。
胡塞尔的“现象学运动”对哲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之后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论等理论观点的出现就是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