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植物营养学这一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培养未来植物营养学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优化课程设置植物营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基础课程方面,应涵盖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生物学等核心知识;在专业课程方面,应设置植物营养诊断、施肥技术、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课程,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还应增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农业经济、农业政策与管理等,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大实验设施投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空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创新能力。

三、实施导师制,注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选拔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建立导师责任制。

导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等,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

四、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植物营养学人才,学校应加大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等方式,让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提升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研究生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植物营养学人才。

五、健全评价体系,激发研究生学术潜力健全的研究生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重要手段。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植物营养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敬业爱岗,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植物营养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植物营养学科的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和笔译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摘要。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01、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02、施肥原理与技术03、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三、课程设置(见附表)四、主要专业参考书目(作者、书名、出版社)1、植物营养学原理史瑞和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年2、植物营养学原理鲁如坤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年3、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曹一平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4、植物营养遗传学严小龙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5、环境胁迫与植物根际营养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6、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1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2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8、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3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9、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4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0、高级植物营养学钱晓刚自编研究生教材11、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2、作物生理研究法,张宪政,农业出版社,1992年附: 090302植物营养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掌握植物营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独立进行植物营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修满课程学分要求,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植物营养学基础理论、植物代谢与营养、植物养分动态以及植物生物化学实验等。

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例如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生物技术、作物营养生态学等。

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综合性和交叉学科的选修课,如农业生态学、土壤学和植物病理学等。

2.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并开展科研项目,完成科研任务,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相关期刊上。

此外,研究生还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学术报告等,提高学术水平。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评价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研究生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撰写并提交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具备独立设计和实施实验、撰写科学论文、进行科学探索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要求。

4.学风建设5.团队合作与实习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将有机会参与导师或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还可以申请校外实习或者参与企业项目,了解植物营养应用与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经验。

三、培养效果评估1.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评估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

学术成果包括学术论文、专利、科研项目和获奖等。

2.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相关学科竞赛,对研究生进行评估和鼓励。

3.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评估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评定学位论文质量,并作为评定学生毕业的依据。

四、创新培养模式结合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特点,可采用创新培养模式,如三位导师制、企业导师制等,通过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植物营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植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壮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资源植物与演化植物学主要研究植物物种的分类、分布,形成、发展与演化;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及保护;特色植物的研究、利用和产业化;特色重要经济植物的快速繁殖;生物多样性等。

2、植物分子遗传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植物的遗传特性及遗传规律,揭示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通过转基因、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保存、选择和培育植物的优良性状;揭示相关基因的胁迫应答机理,进而达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农作物、园艺植物和经济植物新品种的目标。

3、天然产物与药物主要研究中国传统药材的化学成分分析,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化学修饰,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新产品的研发等。

三、学习年限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定位植物营养学是农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营养需求、营养吸收和利用,以及营养调控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植物营养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 具备较扎实的植物营养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植物营养学研究和应用技术探索。

2. 具备较强的科研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

3. 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研工作。

4. 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运用植物营养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环境问题。

5. 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采取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以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完一定学分的课程,包括基础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和学科前沿讲座。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科研训练: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将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解读等科研训练。

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习实践:学生将参加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学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基础植物学(2)生物化学(3)植物生理学(4)土壤学(5)植物营养学2. 必修课程:(1)植物营养与农业生产(2)植物养分元素的吸收与转运(3)植物养分元素的功能与代谢(4)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5)植物营养与环境(6)植物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3. 选修课程:(1)植物分子生物学(2)植物生物技术(3)植物育种学(4)农业生态学(5)植物营养生理(6)肥料科学与技术五、科研和实验实训1. 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进行科研实践和论文撰写。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策划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策划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策划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这是方案的核心。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要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毕业后,他们应该能在科研、教育、企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课程: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肥料学等,这些课程是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农业资源利用等。

三、师资力量1.专职教师: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背景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专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2.兼职教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前沿动态。

3.导师队伍:选拔具有博士学位、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科研指导。

四、科研条件2.科研经费:学校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五、学术交流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学术会议: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

3.国际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六、就业指导1.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2.就业信息:发布各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3.校友资源:利用校友资源,搭建就业平台,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此刻,阳光已经移到窗台上,茶水也渐渐冷却。

这个方案终于完成了,我长舒了一口气,为自己倒上一杯新茶,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

课程设置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成不变。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教材里的内容与现实实践有些脱节。

090302植物营养学培养方案070328

090302植物营养学培养方案070328

学科、专业代码__090302_ 名称__植物营养学__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4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3 门共7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4 门共10 学分
非学位课选修5-6门共12 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共 2 学分
论文选题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四、专业课程设置
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工作量、
考核方式)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九、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1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1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植物营养学(专业代码:090302 授予农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植物营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

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

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土壤污染修复与土壤养分良性循环:以黑龙江耕作土壤为基础,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栽培条件下的养分循环状况及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探讨适于寒地条件下农田土壤污染物的修复机理和技术研究。

2)植物营养高效利用与调控技术:开展不同作物的植物营养理论和应用研究,掌握作物的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应用植物营养原理及营养调控新技术进行养分高效利用和高产模型的研究。

3)资源合理利用与新型肥源开发研究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粮食生产为目标,运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并对城乡废弃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广辟肥源,进行新型、特色肥源的开发研究。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

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

学位课规定为6门,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选修课根据研究生培养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要求
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方法和最新进展。
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植物 营养需求的变化,具备应对未来挑 战的能力。
熟悉植物营养生理、生态和环境等 方面的知识,具备独立从事植物营 养学研究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能够独立解决植物营养学领域的实 际问题。
培养特色
强调植物营养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了解学术规范
研究生应了解和掌握学术规范,包括引用文献、避 免利益冲突、署名等基本要求。
尊重知识产权
研究生应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他人的研究成 果和创意,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等 合法权益。
团队协作与沟通
01
团队合作能力
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研究生应具备团队 合作能力,能够与导师、同学、其他 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 作。
课程设置合理
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 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环节等。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选课指导
为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根 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 和实践项目。
考核内容
涵盖课程学习、实验技能、科研能力、论文质量等多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植物营养学领域的综合素养。
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
以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从知识 掌握、能力提升、素质表现等多个维度进 行评价。
VS
评价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比较评价法、量化评价 法等多种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 准确性。
重视国际化培养,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学习和实 践机会,提高国际竞争力。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

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1、必修课4学分 6学分高级植物营养学 3学分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3学分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 3学分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3学分2、选修课高级植物生理学 4学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学分第二外国语 2学分植物营养研究技术 2学分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 2学分施肥与环境保护 2学分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1、5学分微量元素分析技术 2学分高级试验设计 2学分多元统计分析在农业中的应用 2学分仪器分析2、5学分计算机算法语言2、5学分植物生理研究技术 3学分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规定的各门学位课程,要根据研究方向以及硕士生的基础,经过导师同意选读几门选修课。

硕士生课程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以及采取研讨会和学习会等方式迸行,学习方法可以灵活。

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植物学专业(58)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专业(58)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专业(58)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植物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论文方向1.植物生物工程2.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3.植物资源学4.植物化学与药物工程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为36-38分。

四、课程设置(一) 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8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三) 任意选修课程(可选修生命科学学院其他硕士学位点相关课程)五、教学实践各方向硕士生必须进行教学实践,为本科生辅导答疑、指导实验课、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或完成至少8课时的讲授工作。

一般安排在第二年进行。

考核合格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以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科技咨询与开发,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

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进行,累计4周。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1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1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即反映本专业近期研究进展或前沿,又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论文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所撰写完成的论文应语句流畅,结构严谨,数据可靠,分析合理,论据充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以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热爱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掌握系统而坚实的植物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具有独立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能力。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植物系统与进化在经典分类学的基础上,借助于比较解剖学、植物化学、分子系统学等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对重要林业资源植物如裸子植物、樟科、木兰科、壳斗科、五加科、木犀科、蔷薇科、禾本科(竹亚科)等进行系统分类与进化的研究。

2、植物资源学主要研究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观赏植物、芳香植物、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3、发育植物学分别从组织水平、细胞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植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机制;探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4、植物生理生化学采用生理生化方法,研究重要森林植物代谢及生长发育规律,包括初生及次生代谢、激素生理、成花生理、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年,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一学年。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生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

其中学位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课和非专业课两类。

有关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有关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有关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关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土壤养分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本专业研究生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刻苦勤奋,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系统基础理论以及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植物营养学科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听、讲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

4、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但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按规定修满44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三、研究方向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一级学科名称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代码0903二级学科名称植物营养学学科代码090302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1、植物营养生理主要围绕植物营养生理学过程及其机制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谢过程,植物对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机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与利用等。

090302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090302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090302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全面掌握植物营养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植物营养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资料。

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植物营养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以提高植物利用土壤养分资源的生物学潜力为目标,结合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理;植物体内养分循环和再利用规律;质外体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植物营养遗传与育种。

2、植物根际营养通过阐明根际动态过程与养分有效性,达到理解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机理,进而实现对根际生态系统的定向调控目的。

主要研究:根际过程及研究技术;根分泌物与养分有效性;根际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根际调控理论与技术。

3、新型肥料与数字化施肥以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管理水平,保护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研究:作物养分吸收规律与缓控释肥料应用;土壤植株快速测试推荐施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施肥模型和数字化施肥系统;可持续农业中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4、养分资源再利用与污染控制利用生物学、化学与工程技术等措施,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结合起来,处理、利用废弃物并进行污染控制。

主要研究:污染发生规律与污染控制;生物修复机理及应用;养分资源再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植物营养培养计划

植物营养培养计划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3)一、学科简介农业资源与环境具有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特点,研究与应用的领域广泛,主要研究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环境监测和新型肥料研发与生产等理论和技术。

主要涉及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方面知识。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36年四川大学农艺系设的农业化学组,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四川及西部地区资源与环境技术支持及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现设有生态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环境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个(土壤学、植物营养学)。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广泛。

现有硕士和博士导师40余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6 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留学归国人员10人。

学科教学科研条件优越,设备先进,具有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拥有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压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全站仪、GPS、电子经纬仪、SuperMap和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城市规划设计软件、彩色绘图仪、大幅面扫描仪、数字化仪等先进仪器设备200余台(件),总价值近2000多万元。

近年来,学科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 83篇,EI 20篇,ISTP 11篇,出版专著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受理正在公示5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学院承担和指导了四川全省土壤污染调查、70余县市土壤及土地资源调查、150余县市测土配方施肥、26市县的农业污染源普查、60余县中低产田土整治与改良,以及都江堰、安县、彭州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科技支撑重任。

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习精神,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品德高尚,适应农业资源生产的工作环境,能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领域的应用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工作;2、应具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自然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土壤和植物试验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3、了解资源科学、环境学和研究课题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运用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原理和技术解决农业资源生产中的问题;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研究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精)(精选、)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精)(精选、)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3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教兴国”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合格的硕士生。

专业知识方面要求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所研究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有从事高等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期
(一)学制:2.5~3年,在职研究生不得少于3年。

(二)学期设置:每学年分为两学期,每学期分两个阶段组织教学。

三、研究方向
1、植物营养生理生态
2、稀土农用的环境生态效应
3、硫元素农业化学
4、植物营养资源开发利用
5、作物营养与现代施肥技术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54学分以上。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两种。

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还可以选修其它有关专业的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含部分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18~20学分)。

2、学位专业课程和非学位专业课程安排见下表。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计划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育目标
总的培育目标是:培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进展的植物养分学专业的高级特地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宠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听从支配,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把握植物养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生疏本专业的国内外争论动态和进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爱惜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把握一门外语、能娴熟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争论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

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争论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争论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训练(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争论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养分学科的特点,
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试验。

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

硕士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科院(系)审查同意,报校长批准,但延长或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争论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争论方向
依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进展的需要,本专业的争论方向有10个:
1、植物养分生理学
主要争论植物对养分的吸取运输支配和调控;养分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气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争论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养分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养分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养分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养分机理等,为合理施肥供应依据。

2、植物养分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养分遗传学原理,接受应用养分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养分元素的养分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养分机理争论,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供应科学依据。

3、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争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争论,为工农业生产供应依据。

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争论;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争论。

为肥料生产和施用供应依据。

4、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争论
主要是针对氮肥利用率低损失铺张严峻,开展平衡施肥与计算机推举施肥技术开发,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技术和应用问题。

5、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整作用
主要争论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取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6、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养分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争论。

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争论,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7、组织培育与无土栽培育安排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育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养安排方的筛选,应用植物养分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养分液组合争论,是植物养分学争论的内容之一。

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争论试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阅历。

8、植物养分诊断与推举施肥技术争论与开发
依据植物养分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养分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养分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9、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争论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争论,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供应依据。

10、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争论。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争论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

学位课规定为6门(见附表1),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选修课依据争论生培育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

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还可以选修其它有关专业的课程(见附表1)。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争论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争论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果合格不计学分。

1、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
法概论) 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 6学分
(3)高级植物养分学3学分
(4)植物养分的土壤化学3学分
(5)植物养分与施肥专题3学分
(6)植物养分遗传与分子生物学3学分
2、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4学分
(2)生物化学试验技术3学分
(3)其次外国语2学分
(4)植物养分争论技术2学分
(5)植物养分诊断与管理2学分
(6)施肥与环境爱惜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2学分
(9)高级试验设计2学分
(10)多元统计分析在农业中的应用2学分
(11)仪器分析2、5学分
(12)计算机算法语言2、5学分
(13)植物生理争论技术3学分
五、培育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育工作,包括思想训练学风训练培育方案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育方案。

2、课程学习
硕士争论生必需学好规定的各门学位课程,要依据争论方向以及硕士生的基础,经过导师同意选读几门选修课。


士生课程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学以及选择实行研讨会和学习会等方式迸行,学习方法可以迅速而灵敏。

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需通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学术报告
硕士争论生在学习期应时常参预本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多写读书报告学习心得调查报告等,并要求在院(系)或教研室做学术报告2~3次。

4、实践训练
硕士生必需参预教学实践,在其次或第三学年组织硕士生参预高校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讲授部分章节,指导试验实习课程辅导等,总工作量应不少于12
0标准学时,其中讲课不少于6学时。

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争论生必需参预社会实践,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少于3周。

同时应参预不少于3周的公益劳动。

争论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院(系)和争论生部党团组织要进行组织和考核,对没有参预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的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文体活动
争论生应主动参预各类文体活动,坚持熬炼身体,提高文艺素养。

六、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硕士争论生课程的考试可接受应用不同
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接受应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重在考核争论生对专业学问的把握力气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力气。

其中必修课程接受应用读书报告形式的,其课程论文要求达到能在一般正式专业杂志或学报上发表的水平。

全部课程的成果均接受应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中期考核:硕士争论生入学后第三学期须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

具体方法按《沈阳农业高校硕士争论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