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心导管护理常规
心内电生理和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护理常规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是否有恐惧、焦虑等。
2、评估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品是否齐全,并置患者床旁。
3、评估患者切口部位皮肤有无感染、硬结、疤痕等。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向病人介绍射频消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疑虑心理。
(2)术前一日或当天备皮、清洁双侧腹股沟及一侧颈部皮肤。
(3)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4)术前1~2日训练床上排尿,手术当日禁食,少量饮水术前遵医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
(5)常规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6)术前3天应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停用药物在体内代谢的5个半衰期以上,消除药物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减少术中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口服胺碘酮者,需要停药1个月后药物才能完全排出体外。
(7)术前1晚遵医嘱应用静剂,保证睡眠质量。
(8)术前建立静脉通路。
2、术后处理(1)术后遵医嘱监测心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2)平卧12-24小时,患者肢体制动。
穿刺静脉处加压包扎6-24小时,穿刺动脉处加压包扎12-24小时,并加压1kg右的沙袋6-12小时。
(3)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的温度、颜色,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
(4)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抗凝药。
健康指导1、嘱咐病人一周内避免提重物及特殊劳动。
2、指导病人出院后自行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如有变化应及时就诊复查心电图。
3、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及防寒保暖,防止感染。
拟定人:郑** 审核人:童** 拟定日期:2020年8月。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如术前遵医嘱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五个半衰期;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目前心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等。
2、询问患者是否做好手术前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两侧腹股沟和颈胸部备皮;床上大小便训练以及心理准备。
3、检查术前急救用物是否完备,包括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等。
【护理措施】1、简要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简单的操作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安抚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2、配合术者进行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药物等。
3、心电监测24小时,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4、术后对于静脉穿刺伤口加压包扎6,8小时(动脉穿刺伤口压迫至少24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0,24小时。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周围肿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及血液循环情况等。
1、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常规抗凝药物。
【健康指导】2、嘱患者术后按要求制动术侧和沙袋压迫,切勿自行放松或加紧伤口压迫。
如出现原有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或就医。
3、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弄湿。
4、嘱咐患者术后坚持服用抗凝药物。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搏器转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或窒息;术前医嘱用药、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心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护理措施】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脏起搏器置入的目的、过程主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3,5天,术侧肩关节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右侧卧位。
术后5,7天可下床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担重物。
3、术后2,3天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心血管内科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心血管内科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有些心律失常如房颤,反复发作,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感到焦虑、郁闷,加上对射频消融治疗缺乏了解,担心手术危险、术后效果及是否被进行“试验性”治疗,存在紧张、恐惧心理。
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方法,告知房颤预后及复发率,简单介绍手术方法、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手术各阶段的配合要点及成功案例,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同时讲解术后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使用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术前准备(1)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2)药物准备: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免术中因药物影响而诱发不出心律失常。
使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者,术前3d停药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3)器械物品及药物准备:备好多导生理记录仪、心脏程控刺激仪、射频仪、三维标测系统、临时起搏器、氧气、吸痰器、除颤仪、心包穿刺包、输液泵及术中所需要的各种导管、敷料,各种急救药品、镇痛剂等。
各种仪器保持功能良好备用状态。
3.其他(1)备皮: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
(2)青霉素过敏试验。
(3)术前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植入外周静脉留置针。
(4)女性患者了解其月经情况,月经来潮时暂不宜进行治疗。
(5)术前4h禁饮食。
(6)入导管室前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7)床上大、小便训练。
二、术中护理1.一般护理建立静脉通道。
连接心电监护和电生理专用线,固定背部电极时注意均匀接触,患者四肢用宽布带保护性固定,避免触碰周围金属工具,造成短路。
2.术中配合加热造影剂至36℃。
测试输液泵性能,术中放电瞬间将肝素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肝素1000u)滴速调为600~900mL/h,放电间歇期将肝素盐水滴速调为100~120mL/h,与手术医生放电操作保持同步。
由于输液量大(术中达3000mL左右),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因难、胸闷等心力衰竭症状,监测患者意识、动脉压、心律、心率、氧饱和度、尿量、尿色的变化。
心脏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2 药物管理
3 术前演示
停用或调整抗凝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以减少手术风险。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手 术过程、风险和预期 结果,以确保他们充 分理解和配合。
术中护理措施
1
导管操作
协助医生在心脏位置放置射频导管,
并确保导管的稳定和正确放置。
3
监测
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液体平衡,进行适当的 液体管理和调整。
并发症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感染、 心律失常等,及时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血栓形成
给予抗凝药物和抗血 小板药物,鼓励患者 早期活动,预防血栓 形成。
2 出血
密切观察术后出血情 况,及时处理血管穿 孔或结扎出血等。
3 心律失常
总结和展望
心脏射频消融术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在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心脏射频消融术在未来的广泛应用。
心脏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 心律失常的非侵入性手术。通过使用射频能量, 医生可以修复心脏的不正常电路,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定义和原理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使用高频电流(射频能量)进行治疗的非侵入性手术。该手术旨在破 坏心脏异常节律的传导途径。
术前准备工作
1 患者评估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氧 饱和度,以及射频消融过程中的温 度和能量输出。
射频能量传递
按照医生的指示,适时传递射频能 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 电图变化。
术后护理要点
监护
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监 测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常规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通过经外周血管穿刺、插管,将射频消融导管前端送至心腔内特定部位,利用射频电流产生阻抗性热效应,使病变部位产生可控性的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为60-100次/分,比较规则。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
根据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发作时治疗和预防发作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射频消融术等。
射频消融术适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其创伤小,治愈率高,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
适应证包括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或已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方式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或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或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等。
禁忌证包括未能控制的心力衰竭、重度肺动脉高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心脏瓣膜病等。
在进行射频消融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及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药物。
在术后的护理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处理并发症,遵守医嘱,定期复诊。
1.对于显性预激无心动过速、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2.对于不适当窦速药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不需要其他治疗。
3.对于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好或发作症状轻的患者,可以继续药物治疗。
4.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症状不严重,不影响生活、工作或研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
5.对于心肌梗死后室速,房室、发作时心率不快并且药物可预防的患者,可以继续药物治疗。
6.妊娠期妇女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优质PPT]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4ebc60b90d6c85ec3ac6b4.png)
1
一、概述 ž 射频消融术(RFCA)是在心脏电生理技术进行心
内标测定位的基础上,将导管点击置于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灶或异常 传导路径区域内,通过释放射频电流,促使该区域内心肌细胞发生 凝固性坏死,以阻断和消除快速型心律失常异常传导路径和起源点, 从而达到根治目的的一种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
③观察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周围肿胀或血肿,如皮下血 肿 应给予标记, 动态观察渗血有无扩大,必要时重新压迫止血,观察肢端血运及皮肤温 度。
6
3.医嘱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3-7天, 并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术后继续 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继续抗凝,以防止血栓形成。必要时遵医 嘱使用胺碘酮、美托洛尔等药物。
4.并发症的观察,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血栓与栓塞,气胸, 心脏压塞等。
7
六、健康指导
1.、指导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劳逸结合,生 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嘱咐患者术后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可达龙、华 法林,教会患者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学会自测脉搏,不可以自行增 减量、停药或换药,服用华法林期间,定期门诊复查INR,控制在23之间。
2.手术前准备:术前不需禁食,术前一餐以六成饱为宜;术前排空大小 便,穿宽松衣服,教会床上大小便方法
3.建立静脉通路:为病人在左侧肢体建立静脉留置针,以便手术中维 持静脉通路和注射药物
4.术前遵医嘱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五个半衰期;房颤消融者术前 服用华法林维持INR在2-3之间,行食管超声检查确认心房内无血栓方 可手术。
3. 若有复发及时就诊,必要时重新手术。
8
谢谢
9Hale Waihona Puke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1、概述
(1)射频消融术(RFCA)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借以融断折返环路或消除病灶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2)适应证
①预激综合征伴发心房颤动或心率过快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②发作频繁或药物治疗不佳的房室结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③顽固性心房扑动;
④阵发性室速与心肌梗死后室速;
⑤药物治疗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的心房颤动,采用房室结改良或消融房室结产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脏起搏器。
2、术前准备
除与心导管检查术的护理基本相同外,术前应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3、术中护理
同心导管检查术的护理。
4、术后护理
除与心导管术基本相同外,应注意:术后描记12 导联心电图。
观察术后并发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血栓与栓塞、气胸、主动脉瓣损伤、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等。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治疗护理标准作业程序

XX医院1.目的:为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保障患者安全2.范围:适用于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
3.权责:3.1全体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该项护理标准作业程序。
3.2临床相关科室护士长:做好科室员工培训工作,并检查督促护理标准作业程序落实和做好持续改进。
3.3护理部:负责对该护理标准作业程序的培训、检查和修订。
4.定义:射频消融术(RFCA)是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放射频电流而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的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射频电流是一种正弦波形,是频率为300-750kHz的交流电流。
护理措施分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5.作业内容:5.1护理问题/关键点1)疼痛2)感染3)术后出血4)常见并发症的观察5)肢体制动6)教育的需求5.2术前护理5.2.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必要时手术前晚遵医嘱给予口服镇静药,保证充足的睡眠。
5.2.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和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房颤射频者需行食道心超。
5.2.3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房颤射频消融者术前服用华法林维持INR2.0-3.0之间或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至少3周(术前晚停药),行食管超声检查确认心房内无血栓方可手术。
华法林抗凝达标者术前无需停药。
5.2.4根据需要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或上肢、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区备皮及清洁皮肤。
5.2.5穿刺股动脉者检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中、术后对照观察。
5.2.6指导病人更换手术衣裤,训练床上排尿,术前排空膀胱,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5.2.7普通射频术前禁食2-3小时,术前一餐饮食以六成饱为宜;房颤射频需禁食8小时。
5.3术后护理5.3.1与介入护士交接病情,了解病人术中情况。
5.3.2做12导联心电图,予24小时心电监护。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ppt课件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一、概述 射频消融术(RFCA)是在心脏电生理技术进行心
内标测定位的基础上,将导管点击置于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灶或异常 传导路径区域内,通过释放射频电流,促使该区域内心肌细胞发生 凝固性坏死,以阻断和消除快速型心律失常异常传导路径和起源点, 从而达到根治目的的一种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五、术后护理
1.心电监测24小时,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 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悸、胸 痛、头晕、气急等症状发生;
2. ①术后回病房时平移患者,术后对于股静脉穿刺伤 口加压包扎6~8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经股动 脉穿刺者,拔鞘管后沙袋压迫12小时,术侧肢体制 动24小时; ②观察术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血液循环情 况,预防下肢血栓形 成 ; ③观察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周围肿胀或血肿,如皮 下血 肿 应给予标记射,频消融动术护态理常观规 察渗血有无扩大,必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六、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指导
• 1.、指导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 眠。
• 2.嘱咐患者术后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 物,如可达龙、华法林,教会患者观察药效和不 良反应,学会自测脉搏,不可以自行增减量、停 药或换药,服用华法林期间,定期门诊复查INR, 控制在2-3之间。
• 3. 。 若有复发及时就诊,必要时重新手术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谢谢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 3.医嘱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皮下注射3-7天,并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皮下 血肿,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术后继续服用抗凝药 物,如华法林,继续抗凝,以防止血栓形成。必 要时遵医嘱使用胺碘酮、美托洛尔等药物。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是指在临床中应用射频电流通过导管对心律失常进行消融的治疗技术。
术前护理:
1、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和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配合。
2、签手术同意书,配合医生查血常规、感染、凝血、心电图等检查。
3、术前一日为病人进行术区双侧腹股沟备皮。
练习床上排便。
4、术前4h禁食不禁水。
5、术前2h留置套管针。
6、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2h留置尿管,并静脉输注抗生素。
术后护理:
1、术后定时巡视病人,观察股动脉、股静脉、颈内静脉伤口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有无出血及血肿。
2、如股动脉伤口需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及温度,穿刺肢体勿弯曲,防止出血;如股静脉伤口病人病情平稳后,术后6h左右可床上活动,第二日晨起床旁活动。
3、术后病人有心慌、出大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
4、协助病人做好生活、心理护理,满足病人生活心理需要。
心脏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1 监测心率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 并处理心律失常。
2 保持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促 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3 药物治疗
4 定期复诊
根据医生的建议,如需服用药物进行心绞痛、 心率调节或心律失常的治疗。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手术 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步骤
1
麻醉
给患者进行全麻,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
导管置入
2
中没有疼痛感。
通过血管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导到心脏
内,准确定位需要消融的区域。
3
射频消融
通过导管向心脏传递射频能量,破坏异
结果评估
4
常的传导组织。
使用电生理仪器评估消融效果,确认心 律是否恢复正常。
心脏射频消融术术后护理要点
心脏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常的心脏传导组织以纠正心律失 术后护理 要点、风险和并发症、效果评估以及潜在发展方向。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定义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射频能量对异常的心脏传导组织进行破坏的治疗方法,以纠正心律失常。
心律恢复
术后患者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心 律,提高生活质量。
复发率
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心律失常的复发,但可以 通过进一步治疗控制。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潜在发展方向
医学科研
不断推进医学科研,寻求更先进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技术创新
开发新的器材和技术,提高手术 效果和患者体验。
患者关怀
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体验,提供更 全面的护理服务。
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引起血管损伤,导致术后出血。
导管射频消融术护理

①以问题为 ②以护理程序 ①+ ②两种 基础查房 为框架查房 方式的结合
缺点:
A重知识的传授 而轻能力的培养
B只见疾病不见人 C与业务学习相混 该种查房模式
现已少用
以问题为基 从评估、诊断 ⑴病人得到了
线展开讨论, 计划、实施、 什么样的护理?
带教老师对 评价五个步 ⑵ 护士为病人
讨论的问题 进行点评与 小结.
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突出对重点内容 的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达到护理教学目标 7、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
(1)2、老师床说旁明查目房的
(2) 责任护生病情汇报 (3) 主查人护理评估 (4) 主查人评价
教学查房的程序
(二)、查房实施程序:
1、病例汇报:在办公区完成,先由实习生汇报, 然后由指导老师补充,并说明本次查房的目标。
以护理质量为中心 床前由责任护生简要汇报例、带教老师补充,护士长在每
的评价性查房
个责任组抽查 2、3名危重、新入院或大手术病人,以检
2
查工作职责落实及工作质量,协助护士解决疑难问题.
(护理部查房形式)
以护理技术为中心 有一定难度的护理技术作为教学查房内容,如:三腔二囊
的操作性查房
管的应用及压力测定、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更换。
1、由护士长或护理部组 织的教学查房:
方式:以疾病或问
题为重点
病例选择:疑难、危重、 大手术病人、新技术开 展项目等
2、由带教老师组织的教 学查房: 方式:以教学大纲、
计划、课程 要求为重点
病例选择:以典型病例 为主
1根据以理病程教人序学为查查中房心房的的护内容以 决护实分理际类程问:序题为的框能架力进。行分析、讨论及补充,以检查护生解
整理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如 焦虑、抑郁等,以便为患 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常规准备包括禁食、 禁水、备皮等,以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
设备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 备相应的射频消融设备, 如导管、电极等。
药物准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 备相应的药物,如麻醉药 、抗心律失常药等。
患者及家属宣教
宣教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射频消融术的基本 原理、手术过程、注意事项等,以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宣教方式
通过口头讲解、图片展示、视频等多 种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更好 地了解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
03 术中护理
手术室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调节
确保手术室温度适宜,湿度适中,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手术环 境。
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04 术后护理
律失常等异常情 况。
生命体征监测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确保生命体 征平稳。
观察症状
留意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发 现并处理。
伤口护理
伤口清洁
01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预防感染
02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疼痛护理
03
评估患者伤口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
疼痛管理
1 2
疼痛评估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程度和性质。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缓解患者疼痛。
3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疼 痛。
活动与休息指导
活动指导
根据患者情况,逐步恢复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1.术后监测:术后监测是射频消融术后的首要任务。
护士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
此外,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2.观察出血和渗漏:射频消融术创伤相对较小,但在消融过程中仍存在出血和渗漏的风险。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并评估有无出血、渗漏或其他异常情况。
如发现出血量过多或渗漏,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疼痛管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不适,护士应通过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合理给予镇痛治疗。
镇痛治疗可以采用药物镇痛或非药物镇痛措施,如冷敷、按摩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4.液体管理: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失去一定的体液。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液损失情况以及血压、心率等监测指标的变化,合理进行液体管理,恢复患者的体液平衡。
5.导管护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体内可能会存在导管或引流管。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避免感染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如有必要,及时取出导管。
6.饮食和活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因此在饮食和活动上需要逐渐恢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饮食方案,避免食物刺激引发不适。
在活动方面,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7.心理支持:射频消融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手术,手术期间和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和康复的积极态度。
总结起来,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观察出血和渗漏情况,合理管理疼痛和液体,进行导管护理,指导饮食和活动,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常规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射频消融术是经外周血管穿刺、插管,将射频消融导管前端送至心腔内特定部位,利用射频电流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使病变部位产生可控性的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
一、概述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60-100次∕分,比较规则。
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12s);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蒲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s。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
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率缓慢(﹤60次/分)而规则的以窦性心动过缓、2∶1或3∶1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处心律为多见。
心率快速(﹥100次/分)而规则的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传导,或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发作时治疗和预防发作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还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射频消融术等。
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住气等。
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
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
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时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
射频消融术则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因其创伤小,治愈率高,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
(一)适应证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或已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方式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或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或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概述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导管治疗术,是通过导管头端的电极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的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46-90度)后,使特定的局部心肌脱水、变形和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
护理评估
1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用药物及效果。
2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病人对射频消融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询问病人主诉,观察病人症状及心电检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
2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休息时避免左侧卧位,以防左侧卧位时感觉到心脏搏动而加重不适。
3予鼻导管吸氧。
4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5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家属的解释工作,介绍射频消融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手术过程,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专科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合作,病人和家属签字。
2术前停服抗心律失常药一周。
3完善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食道调搏、动态心电图、超声、电解质、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4皮肤准备: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
5术前训练卧床排大小便,避免术后卧位改变造成排尿困难而出现尿潴留。
6术前一晚按医嘱服镇静药。
7术晨禁早餐.
8术前予留置套管针、术前用药。
术后护理
1平车送回病房,平卧6小时,下肢伸直。
2心电监护12(24)小时,观察有无再出现心律失常。
3术后每30分钟监测BP、P、R一次,共4次,血压稳定后改为每2小时测一次。
4观察伤口情况:Q1/2H观察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双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及皮温,如无异常连续观察4次。
后改为按医嘱护理级别巡视观察病人。
5观察有否胸痛、心慌、气促、发绀、恶心等情况出现。
6术后可进食。
术后8小时无排尿而膀胱胀痛者及时处理。
并发症护理及应急处理
1急性心脏压塞:术中导管机械性刺激使心脏破裂所致,病人表现为烦躁、淡漠面色苍白,心率多为减慢、血压降低,透视下可见心影增大(或不增大)、搏动
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心脏超声可见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征。
护士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协助医师进行抢救,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同时做好开胸修补术准备。
3.3.2肺动脉栓塞:主要发生在解除卧位开始活动时,栓塞范围小者症状轻、恢复快,大的栓塞很快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丧失抢救机会。
1护士应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仅穿刺股静脉者下肢限制活动不超过6小时,穿刺股动脉者不超过12小时。
2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静脉曲张、栓塞史、肥胖、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等,可在血管包扎2小时后常规应用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3与血管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误穿锁骨下动脉、血/气胸、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血栓形成及栓塞,护士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遵医嘱给予溶栓等对症处理,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4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轰动适度,维持日常生活自立即可。
2按医嘱继续服药,不得随意自行增减药物和药量。
3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有水肿者,宜进食低盐或无盐饮食,忌吃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4教会病人测量脉搏,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5复诊:出院3个月内每2周门诊复查1次,如有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心导管检查术
【概述】
心导管检查是通过心导管插管术进行心脏各腔室、瓣膜与血管的构造及功能的检查,包括右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右心造影、左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左心造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其目的是明确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部位与性质,病变是否引起了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程度,为采用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护理评估】
1.病人及家属对心导管检查的理解及配合程度。
2.病人及家属是否已签介入术同意书。
3.病人的病情,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饮食与休息: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食物,少量多餐。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得到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2.吸氧:根据病人的病情必要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专科护理
术前准备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电图等。
3根据需要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或上肢、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区备皮及清洁皮肤。
4穿刺股动脉者应检查两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志,以便于手术中、术后对照观察。
5训练病人床上排尿。
6为病人脱掉内衣并更换干净的病人衣服,脱掉病人身上的首饰,术前排空膀胱。
7术前饮食以六成饱为宜,可进食米饭、面条等。
8给病人留置头皮留置针,在病人的左上肢戴上手腕带。
9病人和家属签介入术同意书。
术后护理
1嘱病人卧床休息,穿刺口予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每半小时观察伤口,了解有否出血,渗液,瘀斑,观察术肢指端血液循环情况,了解有否肿胀,皮肤有否紫绀和病人自诉有否疼痛,麻木等症状,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股动脉穿刺者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比较两侧肢端的颜色、温度、感觉情况。
每两小时提醒医生放松止血器一次,病人无特殊情况下共放松3次止血器已完全放松,12小时后可以拆除止血器。
2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3监测病人的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心率,稳定情况
下共六次,不稳定高或低随时测量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护理及应急处理。
1.局部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
处理措施:术后注意观察穿刺口及术侧机体有无出血与血肿,发现异常马上通知医生,给予重新包扎止血。
2.心律失常。
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3心脏填塞: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奇脉,血压下降、脉压降低,听诊心音遥远甚至肺部出现湿啰音等症状,应首先考虑心包填塞可能。
处理措施:安慰病人,立即进行床边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作心包穿刺准备配合医生抢救。
监测血压q 5~10min,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健康指导】
1. 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进食低脂清淡饮食,避免饱餐及刺激性食物,预防便秘,忌烟酒。
4.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
5.按医嘱服药,定期到门诊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