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刻记中国文字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寸之间刻记中国文字之美
一张张画满印稿的拷贝纸摊在桌上,数十个装满印章的小锦盒堆在桌前,一名高瘦的年轻人拿着把刻刀,聚精会神地在一方石头上自如冲切……
2月28日,在团风县贾庙中学校长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周高峰。
周高峰,别署好堂,湖北省书协会员,黄冈市书协理事,松风印社社员。其作品曾入展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武汉市书法“楷草隶篆行”系列书法作品创作展、荣宝斋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和印苑楚声·第二届湖北省篆刻艺术展。
印章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篆刻技法并不难,熟能生巧,难的是布局设计。一方经典的印必须是刀法纯熟,布局大气,设计臻美。”周高峰说,“篆刻之美在于方寸间见大世界,灵活的文字、相宜的朱白,在或冲或切的刀法中,在或工或写的风格里,表达自己或淡远或豁达的心境。”
印章引发篆刻兴趣
在周高峰的师范学习中,书法是他的必修课。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他感叹着文字的奇崛,感受着线条生命的灵动,体味着章法布局的魅力,惊叹于印跋对书法的点睛之美。但在当时,有老师教书法,却没人教刻印,他也仅限于欣赏与羡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次与同学逛街,周高峰无意中看到路边有匠人刻图章,他就站在旁边看那人拿着刻刀在木头上轻推慢切,半晌工夫一个印章就刻好了。他慢慢琢磨刻章人的操作,发现并不太难,就买了印刻工具,自己学着刻。当第一件成品出来时,他欣喜若狂,郑重其事地盖在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上。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献给了刻印,刻好的成品,送老师送同学送亲友。参加工作后,他迷上了足球和篮球,再也坐不下来。后因工作调动,几名球友各奔东西,坚守山区的他,心又慢慢静下来了。2013年底,他又开始拾起刻刀。但此时,已过而立的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印刻得太稚嫩,只是刻字,没有法度。苦于本地篆刻氛围的凄清,他把目光投向了网络。
进修渐入篆刻妙境
2014年5月,第五届兰亭奖一等奖获得者岳奇老师在网上开办篆刻公益班,他当即报名。岳奇是西安人,每周末在网上免费授课,希望用这种方式传播金石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篆刻,他跟着一学就是五年。每年暑假,周高峰还自费到西安,跟着岳奇老师学习10天左右。这五年里,他了解了中国文字书法变迁历史,花费数万元购买篆刻书籍工具,临摹赏析上至秦汉下至明清的经典作品,临摹和创作了2000多方印。他总结篆刻首要篆法要对,章法要美,刀法要稳。
周高峰伸出双手,右手中指明显比左手中指粗,上面那层厚茧展示着他多年来的刻苦。
“没有岳奇老师,我就不会真正喜欢上篆刻。”谈起自己的篆刻老师,周高峰面露感激。正是从老师的课程中,他才了解到篆刻艺术,是书法和篆刻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汉字结构千姿百态,书法篆刻之美,不可名状。或飘逸、或沉厚、或雄强、或精细。观之如睹山河之丽,令人心旷神怡。学得好,不仅别人爱欣赏,自己更是乐在其中。
渐渐地,他的篆刻有了自己的风骨,在圈内也小有名气,不少人都买好石头特意找他刻印。
授业始知传承道远
名声渐起时,周高峰并未就此自满,他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常相聚勤交流,既可提高自身技艺,又能传道授业。2017年,他先后加入了松风印社和湖北省书协,时常与道友们相聚,摹刻名印,相互点评。
2017年9月,周高峰开建“初文学堂高峰篆刻班”QQ群,每日免费为篆刻爱好者答疑解惑,最高峰时,群里人数达到300人,“但每天真正在线听课的只有60多人,认真完成作业的只有一二十人。”周高峰苦笑着说,“我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是因为越接触篆刻,越能感觉到中国古文字之美。我希望通过这种免费讲课的形式,传播老师的理念,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能体会这种美,让中国的文字传承得更远更久。”
“嘀嘀嘀……”当“初文学堂高峰篆刻班”的QQ群开始闪烁,周高峰又进入讲解模式,为几名篆刻爱好者点评他们的作品,解读经典名印。
“哪怕只有一个人通过这堂课爱上篆刻,并将这些知识传播出去,我就算是成功了。”周高峰充满激情地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些爱好者越多,说明社会发展越好,只有经济宽裕了,人们才会更注重精神追求。我相信以后学习研究篆刻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