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代科举制度对庐陵文化的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 ,序塾 相望 ,弦诵相 闻”,并非 溢美之 辞。唐代 中期 ,
在朝 中任 过 多 年 的 参 知政 事 ,并 主 持 过全 国 的科 举考 试 ,名
江 西 有 一 批 书 院 兴 起 , 据 史 载 ,具 有 一 定 规 模 的 书 院 1 符其 实的桃李满天下,被 公认 为一代文坛宗师 。吉安永和人 3 所 , 而庐 陵 就 有 4 , 分 别 为 : 吉 水 的 皇 寮 书 院 、 登 东 书 南宋 的周 必 大 ,居相 位 数 十 年 ,历 四朝 ,稳 健 持 重 , 为维 护 所

省 的4 % 其 中,正 宗庐陵籍 状元 至少有 1A ,分别 为 : 5。 6.

科举制度造就了大批庐 陵文化代表
新 干县宋代 的何 昌言 ,吉安县南唐 的王克贞 、宋代 的文天
古代 庐陵地 区向来 以正统儒 学教育 思想 为主导 ,尊师 祥 、 明 代 的 肖时 中 , 吉水 县 明 代 的胡 广 、 刘 俨 、彭 教 、 罗
代永 乐十 九年 ( 4 1 ),泰 和人 曾鹤 龄中状元 ,他 的孙 12 年 水人刘 同升 中状元 ,他 的父亲刘应 秋4 年 前就是探 花 .明 6
彭 华 , 6 后 为 会 试 第 一 名 中 了 进 士 , 小 弟 彭 礼 , 2 年 后 年 2
毁 而 复 修 , 几 经 周 折 ,但 这 里 一 直 是庐 陵 人 民 心 中 的教 育 子曾追 ,于5 年后 为探 花 。明代 崇祯十年 ( 6 7 ),吉 7 13 年 明 代 , 江 西 共 有 1 4 书 院 ,属 吉 安 府 的有 3 所 。 著 代 正统十三年 ( 4 8 )的状 元彭 时是 安福人 ,他 的大弟 6所 3 14 年 名理学家 程文德 于嘉靖十 五年在安福 县创办 的复古书 院 ,
试 中大 获 成 功 , 涌 现 出为 数 众 多 的 状 元 、进 士 。期 间 , 庐 重;有 的一生平淡甚至 落寞 ,但无 一不是学 富五车之士 ,
陵文 化奇峰突起 ,庐陵人忠 义坚贞 的品质和刚正 不屈的性 无 一 不 是 堂 堂 正 正 的君 子 , 没 有 一个 是 祸 国殃 民 之 徒 。他 格奠定了 “ 文章节义 ”之邦 的思想基础 。 士 ,引起 了史 学家的关注 ,他们认 为在 赣中两万 多平方公 里 的 内陆腹地 ,竞能产生 出这么多 的科举优 胜者和杰 出的 们 是庐 陵优 秀文化孕育 的精华 ,体现 了庐 陵人 的正派 、刚 二、科举制度促进了庐 陵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科举考试 是取士 的制 度 ,学校教 育是养士 的法则 ,选
府 志 》 载 , 从 宋 嘉 熙 二 年 ( 2 8 ) 至 南 宋 最 后 ~ 届 科 举 1 人 中进 士 。这 两 个 地 方 都 远 离 州 府 治 所 , 较 为 偏 僻 , 培 13年 7
的咸 淳十年 ( 2 4 ),3 年来共科考 1 届 ,有1 届是 白 17年 7 3 2 育 出 了众 多的进士 ,实不多见 。在 古代庐 陵地区 ,祖 孙 、
院、泰和的匡 山书院和庐 陵县的光禄书院。
南宋 半壁 河 山可 谓 呕 心沥 血 , 同时 是知 识 渊 博 的 大 学者 ,深
到 了宋 代 , 一 些 大 族 纷 纷 创 办 书 院 , 具 有 一 定 的社 会 得朝 野 敬 重 。庐 陵状 元 文 天 祥 任 丞 相 时 国 已破 碎 , “ 生 自 人
性 。江西 的著名 书院 白鹿 洞书院 、华林书 院、鹅湖书 院和 古谁 无 死 ,留 取 丹 心 照汗 青 ”让 这位 庐 陵人 名 垂 青 史 ,也 让
吉 州 的 白鹭 洲 书 院 , 在 全 国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位 于 庐 陵城 东 庐 陵文化 “ 文章节义 ”之精髓体现到极致。
问家 。古代 庐陵地 区 ( 亦称 吉州 ,现江西吉 安)的许 多名 个 州 或 府 而 言 ,产 生 如 此 之 多 的 进 士 ,在 全 国 可 是 屈指 可
仕 先 贤 , 正 是 通 过 科 举 考 试 走 上 仕 途 , 施 展 才 华 、建 功 立 数 的 。 即 使 是 当 时 文 化 发 达 的 苏 州 府 , 进 士 也 只 有 1 0 多 70 业 ,传 承 以 “ 章 节 义 ”为 精 髓 的 庐 陵 文 化 ,并 形 成 赣 文 名 。尤其值得称 道 的是,文进士 中的前三名——状 元、榜 文 化 的 重 要 支 柱 的 。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科 举 制 度 对 底 蕴 深 厚 眼 、 探 花 , 江 西 共 有 1 4 , 属 庐 陵 范 围 的 有 4 名 , 占全 0名 6 的 庐 陵 文化 的形 成 和 发展 是 有 积 极 意义 的 。
创新精神 等弊病屡 受抨击 ,但 毕竟这- ¥ 度 也造就 了无数 其 中 吉 安 2 5 , 占 1 , % - , J 0人 1 5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吉 州 范 围 内 共
封 建 社 会 的 政 治 家 、 思 想 家 、文 学 家 、 史 学 家 以及 其 他 学 考 取 进 士 近 3 0 名 , 占全 省 进 士 近 三 分 之 一 的 比例 , 就 一 00
陵郡在唐代产 生了有姓 名、有籍贯的进 士4wenku.baidu.com。宋代 以后 , 名
庐 陵 学 子 更 是 风 头 正 劲 , 连 连 夺 魁 。 据 吉 安 县籍 的 历 史 学
书 的 热情 ,也 极 大 地促 进 了庐 陵 教育 文 化 的空 前 发展 。 唐 代 庐 陵 的 教 育 已 初 见 成 效 , 到 了两 宋 , 则 呈 现 出 繁


白鹭 洲书院 的崛起 ,推 动 了庐 陵教育 的蓬 勃发展和 重 有 “ 河 两 宰 相 , 十 里 五 状 元 ” 之 说 。 吉 安 县 万 福 一 带 的 隔
教 崇文 的民风蔓延 ,一大批人 才脱颖 而出 。据光 绪 《 安 秀 川村罗姓 ,先后有3 人 中进 士;梅塘 的小灌村刘姓 ,有 吉 3
试论古代科举制度对庐陵文化的积极影响
。刘晓 丹
摘 要 :科举制度从 隋产 生至清末废止 ,沿袭一 千三 百余年 ,是我 国古代封 建社会通 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一种 制 度 这一制度对 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 、教育等领域都产生 了重大而深远 的影响。本文探讨 了古代科举制度对 庐
陵文化的发展和繁 荣所产生的积极 影响,即造就 了大批 庐陵丈化代表、促 进了庐 陵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催 生
家周銮书先 生统计 ,宋代江 西共产生进 士5 4 人 ,其 中吉 荣 发展 的气象 。明代 ,庐 陵的教育文化 更是发展至 鼎盛 。 42
道 光 《 安 府 志 》 中 云 : 庐 陵 地 区 “ 有 诗 书 , 人 多 儒 弊 , 素有 良相 之 誉 。 唐宋 八 大 家 之 欧 阳修 ,原 籍 庐 陵永 丰 , 吉 家
著名 学者王圻 于隆庆 二年在万 安县创建 的云兴 书院 ,还有 又 中 了进士 ,都 曾任朝 廷重 臣。 “ 门三进 士 ,一 门五进 一
永 丰 县 的 云 邱 书 院 , 是 名 流 聂 豹 讲 学 之 所 。这 些 书 院 , 不 士 ” ,在 庐 陵 并 不 罕见 。 仅 培 养 了大 量 的 科 举 人 才 ,还 引 来 四方 学 者 ,成 为 理 学 传 播 、研 讨 的重 要场 所 。 重视 教 育 ,普 遍 设立 书 院 、学 馆是 庐 陵文 化 兴 盛 、
的 白鹭洲 ,坐落在 千里赣江 之 中,洲上茂林修 竹 ,景色 怡
在一千 多年 的科举 考试 中,庐 陵地 区发生 了几件足 以
人 ,南宋淳 祜元年 ( 2 1 ),新 任吉州知府 江万里 ( 14 年 后 令 人 自豪 的盛 事 。 明建 文 二 年 ( 4 0 )科 考 , 共 取 进 士 10年 任 丞相 )在 自鹭洲筑 学舍 ,设讲 院,创建书 院 。宝祜 四年 1 O ,状 元胡广 、榜 眼王 艮、探 花李 贯,头三 名均 为 吉 1人 ( 2 6 ),也 就是创立 书院 1年 后 的科举考 试 中,吉州 安 府 人 氏 。 明 永 乐 二 年 ( 4 4 ) 科 考 , 取 进 士 4 2 , 15 年 5 10 年 7人
庐 陵 发 达 的 教 育 和 兴 旺 的 文 风 造 就 了众 多 的 举 子 进 直 和 文 雅 。
人 才 , 在 全 国 也 不 多 见 , 在 江 西 更 是 首 屈 一 指 , 值 得 研 才有赖于 育才 ,两者 互为依靠 ,不 可分割 。在 科举考试制 究 。 的确 ,庐 陵 学 子 们 在 科 举 考 试 中 大 展 才 华 , 在 民族 文 度 下 , 功 名 、地 位 与 权 力 的 获取 ,需 要 社 会 成 员 以 获 取 主 化 史 上 , 书 写 了辉 煌 的 一 页 。据 民 国 《 安 县 志 》 载 ,庐 流 知 识 文 化 为 基 础 。 科 举 制 度 极 大 地 激 发 了 庐 陵 人 勤 奋 读 吉
鹭 洲 书 院 创 立 后 进 行 的 ,吉 州 共 考 取 进 士 3 8 ,居 江 西 之 父 子 、弟兄 均为进 士的家族 ,人才结聚 的现象也 不少。 明 7名
首。以后6 0 年, 白鹭洲书院历经沧桑 ,屡遭兵祸水 忠, 0余
圣 殿 ,是 培 育 和传 播庐 陵文 化 的 摇 篮 。
了千 古 传诵 的庐 陵佳 话 。
关键 词 : 科举 制 度
庐 陵 文化
积极 影 响
科举 制 度 是中 国封 建社 会延 续 1 0 余 年用 于选 拔 官 州 1 3 人 , 占 l % 明 代 江 西 进 士 3 4 人 ,其 中 吉 安 ( 0 3 02 9; 18 不
吏 的 主 要 手 段 ,尽 管其 因 考 试 内 容 僵 化 、形 式 单 调 、扼 杀 含 新 干 、 峡 江 )9 4 , 占3 . % 9人 1 5 :清 代 江 西 进 士 l 8 人 , 77
据 统计 ,明代 属古庐 陵区域共 出了1 5 宰辅、2 位 尚 o 2 书、1 名状 元 、1 名榜眼 、1 名探花 。如此之多庐 陵地区 2 1 O 的人 士在朝廷 的决策机 关任要职 ,手握权柄 ,家 乡人 感到
人才 辈 出的重要 因素 。据不完 全统计 ,从唐至清 江西建 有 何 等荣耀 !在 “ 学而优 则仕 ”的封 建社会 ,这对庐 陵学子
重 教 蔚 然 成 风 。 隋 唐 以后 ,科 举 制 度 的全 面 推 行 ,给 庐 陵 洪 先 、 刘 同升 , 永 丰 县 明代 的 曾 荣 、 罗伦 、 清 代 的 刘 绎 ,
才子 带来 了历 史契机 。一大批 重教崇文 的庐 陵人通过 科举 泰 和 县 明代 的 陈 循 、 曾鹤 岭 、 曾彦 , 安 福 县 明代 的 彭 时 。 考试 出人 头地 ,显 名于官场 文坛 ,进而影 响和促进 了乡梓 他 们真可谓 是千 百年来庐 陵读书人 中的天之骄子 ,赢得 了 重教 良俗 的形成 。特别是在 宋、明两代 ,庐陵人在科 举考 无 数 倾 慕 的 目光 和 颂 辞 。 他 们 有 的 获 得 高 官 厚 禄 , 位 高 权
考 中 进 士 4 名 , 文 天 祥 高 中 状 元 , 宋 理 宗 皇 帝 亲 书 “白鹭 状 元 曾綮 、 榜 眼 周 述 、 探 花 周 孟 简 ,二 甲第 一 名 杨 相 、 第 3 洲 书 院 ” 匾 额 以示 褒 奖 。 于 是 , 白鹭 洲 书 院 名 声 大 振 , 享 二 名 宋 子 环 、 第 三 名 王 训 、第 四 名 王 直 , 都 是 吉 安 府 人 , 誉 遐 迩 ,被 称 作 是 与 白鹿 洞 、 鹅 湖 齐 名 的 江 西三 大 书 院之 前 七 名 均 被 吉 安 人 囊 括 , 成 为 千 古 美 谈 。 于 是 吉 安 民 间 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