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2)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3)培养对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3)将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相结合。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母亲,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2)提问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内容;(2)学生标记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学习。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解释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教师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文章的启示,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回忆或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文章;(2)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回忆或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文章;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导学案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基础知识梳理】1. 课文核心词汇- 散落:分散撒落- 苔藓:一种植物,表面细嫩而稍微湿润,通常生长在湿润的地方(如泥土或岩石上)- 巍峨:高大雄伟- 或许:或者可能- 伫立:长时间站着- 然而:但是- 昏暗:光线暗淡- 摇晃:来回摇动- 温馨:温暖而舒适- 孤单:独自一人,没有伴儿- 爬满:长满- 悮:不同意,不满意2. 课文中的典故- 孟母三迁:成语,指孟母不想鲁国失去学问,三次搬家找学校,“三迁”的故事。
形容家教之严。
现形容母亲十分勤俭与严苛,使子女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课文解读与鉴赏】1. 本文是一首自由诗,没有规范的格律和韵脚。
2. 本文主要通过对作者母亲的细致描写,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深厚。
3. 课文中描写了母亲的外貌特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痛苦的回忆。
【互动探究】1. 默写课文第一段。
2. 填入适当的词语。
- 伫立:孤孤单单的一人__在窗前,我凝视着那一抹抹碧绿,想起了昔日母爱的温馨。
- 悮:当黄昏的余辉__在窗前溜走时,我终于再也忍不住,要让泪水滑落了。
- 爬满:那些苔藓__在潮湿中,一如过去那个季节。
- 昏暗:晚钟敲起,又见课堂里__一个个温馨的记忆。
3.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拓展延伸】1.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诗歌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2. 你认为母爱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它对于你而言有何意义?3. 你是否想念你的母亲?她对你的作用是什么?【课后作业】1. 描述一下你的母亲的外貌特征和为人特点,至少用5个句子进行描写。
2. 用一段话简要阐述你对母亲的感情和情感。
【教师评语】本节导学案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对课文核心词汇和典故的梳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互动探究部分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部分的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思考,增强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珍惜。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字迹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以时刻为顺序,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2、体会课文纯朴而又真挚的语言来。
3、学习本文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抒情的写法。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歌颂母亲优秀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母亲的形象。
2、认识本文选材的典型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自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佃农()祖籍()妯娌()将就()迁徙()慰勉()溺死()衙门()私塾()调料()聊叙()血溅()不辍劳作()东挪西借()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母亲如此整日着。
(劳碌、忙碌)(2)母亲着我们,不承诺我们染上一点。
(治理、管束)(3)因此尽管在如此的大伙儿庭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得都专门。
(和气、和睦)3、了解作者《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伟大的和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二、阅读明白得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归纳各部分大意。
5、“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专门悲痛。
我爱我母亲,专门是她勤劳一生,专门多情况是值得我永久回亿的。
”这段话中哪个短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哪个词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中心句是哪一句?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主题归纳:7、作者的母亲具有专门多优秀品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和概括。
时刻典型事例母亲的优秀品质小时侯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1885——1900年前后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连续劳动、直到最后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1944年8、能够在课本上准确找出母亲对我的教育和阻碍的句子。
9、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三、句子品析10、体会本文纯朴而富有深情的语言——课后习题第二题,用铅笔把自己的品析写在书上。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2

精读赏析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赏析句子)
一系列的工作表明母亲家务繁重,突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2、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受母亲影响,“我”从小热爱劳动,侧面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
3、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编 号:***
课 题
回忆我的母亲
课 时
2
课 型
新授
使用时间
设计者
审核
使用人
全体学生
备 注
(教师二次备课、学生课堂笔记)
目标导航:
1、学习叙事散文的特点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地写法和运用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叙述的方法。
3、学习作者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怀念志情。
学法指南:
(要有针对性,体现自主 合作 尝试 探究的材特点、学生情况、学科特点灵活安排)
【资料助读】
1、了解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母亲所做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周济更穷的亲戚……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18951900年前后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深明大义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一、母亲的外貌特征母亲身材微胖,个子不高,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略带皱纹的脸庞显得慈祥和蔼。
她总是穿着简单舒适的衣服,头发梳成简单的发型,看上去温和又亲切。
二、母亲的为人特点母亲性格开朗大方,处事稳重。
她总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在家里,她贤惠善良,是全家人的顶梁柱,照顾家人周到细致。
在社交场合,她待人真诚,友善,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三、母亲的爱心事迹母亲是一位善良的人,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她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她常说:“善良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一起传递爱与温暖。
”四、母亲的教育方式母亲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她反对过度溺爱,主张适度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五、母亲的对待生活态度母亲对待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
她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坚信努力工作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
即使遇到困难挫折,她也会坚定不移地面对,永不放弃。
六、母亲的教诲和期许母亲常常对我说:“做人要真诚善良,对待他人要友善和体贴;做事要认真负责,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她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作为的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成为家人引以为傲的人。
七、母亲给我的启示母亲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生。
她的善良、纯洁、宽容的品格,是我学习的楷模;她的坚韧、乐观、积极的态度,是我奋斗的动力。
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我最敬爱的人,她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深思,永志不忘。
八、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细细回味,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带着深深的爱意。
她的一颦一笑都映衬着无私的付出和对家人的深情厚爱。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自己的爱包容我、引领我、鼓励我,是我一生的榜样和力量之源。
愿母亲永远健康幸福,愿我们都能继承母亲的美德,传承母爱的力量,让爱如阳光般照耀我们的生活。
文章结束。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如何感恩,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附:同步练习1. 请简要介绍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
2. 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请简要概括课文中的重要事件。
4.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请举例说明。
5.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感恩”这个词?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 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强化感恩意识。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并巩固对朱德将军身世背景的了解。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语句,并分 析其表达效果。
课堂作业三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主题的 理解和感受。
课后作业
80%
课后作业一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回忆我的母 亲》,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 者的情感。
100%
课后作业二
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母爱的名 言警句,并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 文。
写作技巧分析
总结词
分析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总结词
总结文章结构、写作特点
总结词
引导学生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详细描述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 等,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详细描述
总结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和结构,进 行实践练习,提升其写作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方法。在《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 用讲授法介绍文章背景、作者生平、主题思想等 。
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查 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在《回忆我 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 ,如“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生命中 的每一天,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 凝聚力和向心力。
02
教学内容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对文章中母亲的形象、性格、品质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等方面 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第12、13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总结《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深情缅怀母亲、颂扬母爱的经典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和质朴无华的语言,展现了朱德同志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
以下是对该导学案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学习目标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写作技法学习:掌握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以及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进行描述的方法。
品德教育与情感共鸣:学习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尊敬长辈、感恩亲情的良好品德。
学法指导朗读感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感受文章语言的朴素与优美。
自学归纳:学生自主阅读,归纳总结朱德母亲的主要特点,如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
交流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自主学习与基础过关字词纠正:学生自行纠正课文中的错别字和拼音错误,如“血溅”的正确读音为“xuè jiàn”,“不辍”的正确读音为“bù chuò”等。
写作缘由与感情基调:明确文章的写作缘由是母亲去世,感情基调为“我爱我母亲”,叙事线索则是围绕母亲勤劳的一生展开。
合作探究与释疑解惑内容梳理:通过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明确三部分内容:痛悼母亲去世、回忆母亲事迹、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报答决心。
事例分析:具体分析母亲勤劳的具体事例,如整日劳碌、巧妙安排吃穿用度等,感受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益探讨:结合课文内容,探讨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教益,如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等。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3、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学习难点】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为重温红色记忆,传承良好家风,作为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缅怀厅亲情单元特增设“回忆母亲”长廊。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能够培育出朱德这样伟大的人物?今天,请你化身纪念馆的志愿解说员,根据《回忆我的母亲》为游客进行讲解。
情境任务:任务一:深研细读扫障碍任务二:游览长廊赏形象任务三:品析语言悟深情二、任务一:深研细读扫障碍过渡语:作为一名合格的解说员,讲解之前,请深研细读,搜集资料,走近朱德,并扫清阅读障碍,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为精彩解说做好准备。
1、走近朱德: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___________者,伟大的____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___,位列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背景链接:请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背景。
3、文体知识——回忆录: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美丽的颜色一、基础达标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 ) 炽.热( ) 猝.至( ) 窒.息( )吹嘘.( ) 踱.步( ) 沸.腾( ) 咽.喉( )溶液.( ) 触.目(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猝:窒息:吹嘘:筋疲力尽:和颜悦色:小心翼翼: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三、研读赏析1.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2.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3.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四、拓展延伸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她从事科学工作所拥有的坚定信念上。
学习本文后,谈谈你受到的最大启发。
《美丽的颜色》参考答案一、基础达标1. Lòu chì cù zhì xū fèi yān yè chù duó2.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二、整体感知1.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
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
三、研读赏析1.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7.《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学会:1.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的结构,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2.品析文章朴实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情;3.找到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4.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获得文化熏陶。
【链接材料】朱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与领导人之一,参加革命近70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学习过程】任务:作为朱德故乡的四川仪陇县马鞍场,开发了一系列旅游景点。
其中朱德纪念馆准备增设一个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主题的展厅,馆长对如何布置展厅产生了一些困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
请你结合文章,帮助馆长解决难题。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抓住文章的主线,概括典型事例,品味质朴、真挚的语言。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和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朱德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重点难点】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朱德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2.品味质朴、真挚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学习过程】了解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他曾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文体知识回忆录3.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溺.水(nì)佃.农(diàn)劳碌.(lù)任.劳任怨(rèn)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hòu)东挪.西借(nuó)仁慈.(cí)连.夜(lián)慰.勉(wèi)不辍.劳作(chuò)祖籍.(jí)妯.娌(zhóu)衙.门(yá)为富不仁.(rén)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聊叙: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叙,谈。
任劳任怨:做事不怕辛苦,不怕招人埋怨。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辍:停。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东挪西借:指到处挪借款项。
4.写作背景1944年2月15日,朱德总司令的母亲,八十六岁高龄的锺太夫人逝世了。
当时的朱德完全不知情,半个多月后才收到报丧信,在悲痛中写下《母亲的回忆》一文。
1944年4月5日,《母亲的回忆》刊登在延安《解放日报》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部分预习案一、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韶.关( ) 衙.门( ) 妯娌..( ) 祖籍.( ) 私塾.()周济.()管束.( ) 和蔼.( ) 佃.户()庚.子年()不辍.劳作()2.多音字、形近字。
(1)多音字注音组词。
横()()溅()()(2)形近字组词熟()塾()孰()敦()碗()豌()婉()苑()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慰勉..:妯娌:周济:为富不仁:任劳任怨....:造句:4.回忆录有两种释义。
一是指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如凯撒的《高卢战记》;二是指一种自传性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回忆录有、、突出三大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阅读第1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说说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2.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3.结合全文思考: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二、细节研读,品读赏析1.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1)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2.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理解含义并体会作用。
(1)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②母亲是个好劳动。
(2)①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导学案 (学生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结构,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2.细读文章,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品析文章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理解作者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获得精神启迪。
〖学习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结构,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2.品析文章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难点〗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提写生字词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庚.子(g ēng). 勉强.(qi ǎng) 私塾.(shú) 和睦.(mù) B.调.料(tiáo) 哭泣.(qì) 不辍.(zhuì) 和蔼.(ǎi) C.佃.农(tián) 溺.死(nì) 差.役(ch āi) 慰.勉(wèi) D.妯.娌(zhóu) 衙.门(yá) 支撑.(ch ēng) 横.蛮(héng)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我家是di àn n ón ɡ( )。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⑵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b ù chu ò ( )劳作,尤喜纺棉。
⑶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 èn l áo r èn yu àn ( )。
⑷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 éi f ù b ù r én(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周济 劳碌 富裕 无可耐何B.榨油 高梁 仁慈 为富不人C.连夜 豪绅 强健 任劳任怨D.菜子 聊叙 宽厚 节衣缩食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
2.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提炼文中的信息。
3.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的方法。
4. 学习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5. 理解母亲对子女那份爱,体会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敬之心及报答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
2. 难点: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三、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 课堂上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 课堂讨论与交流,加深理解与领悟。
4. 课后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过程
1. 预习课文,通读全文,解决生字、生词。
2. 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3. 课堂讨论与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4. 完成作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写到的几件事情,并谈谈你的看法。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

7、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目标】. 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1.学习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形象特征。
1.感受文章质朴、自然、真挚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相关人物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于1944年逝世,享年86岁。
2.回忆录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分为“公撰”和“私撰”两种。
具有以下特点:(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爱()辍学()私塾()劳碌()和蔼()♦• • • •慰勉()祖籍()她婢()衙门()• • • • •2.完成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①从上表可以看出,作者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②理清文章脉络,根据段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三、合作探究.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一生,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请用:我读出了“我从第——段——句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的母亲”的句式说话。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句。
).本文吃了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各有什么作用?四、课外拓展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写在周记本上)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忆我的母亲》学案学习心得:《回忆我的母亲》学案学习心得: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比照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那么。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局部,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为什么?【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解决目标1〕1.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解决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局部〔-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局部〔-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自学活动〔三〕〔解决目标3〕研习课文第一局部: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小组合作,分别复述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4.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②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第一、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各是怎样的?三、测评训练对下面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出点评。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1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2、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佃.农() (2)祖籍.() (3)妯.娌() (4)勉强.()(5)迁徙.() (6)溺.死()(7)瞒.着() (8)衙.门()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②任劳任怨():③为富不仁():④聊叙:解决方法:学生借助刘文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各学习组长于课前检查完成情况。
2.整体感知:文章回忆了母亲的一生,赞颂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学生,师生讨论,得出最终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完成第二页的表格)文章按照顺序选取八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的事情来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小组内展示交流,得出一致意见,并派代表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全班同学一致得出最终答案,教师呈现参考答案。
2、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文中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讲解,达到预定目标。
(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存有疑难,需老师引导才能理解。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1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一、基础预习(必做)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佃.农()周济.()不辍.()
气量.()为富不rén()文绉.绉()
二、阅读预习(必做)
(一)人物感知
1.阅读《回忆我的母亲》,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朱德母亲的形象。
2.阅读《我的母亲》,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胡适母亲的形象。
(二)人物写作(选做)
人物片段练习,《我的XX》。
要求:围绕一件事情,突出人物形象,适当表达情感。
三、问题探究(选做)
认真阅读,想一想:两篇文章在突出母亲形象的写法上是否一样?
四、课堂提升
(一)感受人物——明确写作对象
结合分析出的母亲形象,你发现两篇文章分别重点突出了各自母亲的什么形象?次要形象是否有必要提呢?
我的学习收获:
(二)分析人物写法——学习如何体现人物
我的学习收获:
我的学习收获:
(四)文章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却饱含真情。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情感表达的方法。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
(2)我母亲心理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3)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4)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的学习收获:
五、写作升格(二选一)
1、运用所学写法,修改习作《我的XX》。
(要求:突出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真挚。
)
2、为作文《我的XX》设计开头,要求具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表达某种情感”的。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4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14 回忆我的母亲课题回忆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
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读准字音溺.死(nì)私塾.(shú)劳碌.(lù)和蔼.(ǎi)迁徙.(xǐ)佃.农(diàn)管束.(shù)祖籍.(jí)慰勉..(wèi miǎn)韶.关(sháo)衙.门(yá)外甥.(shenɡ)妯娌..(zhóu li)周济.(jì)不辍.(chuò)为富不仁.(rén)辨清字形碌(lù)忙碌塾(shú)私塾禄(lù)俸禄熟(shú)熟悉辍(chuò)辍学豌(wān)豌豆掇(duō)拾掇蜿(wān)蜿蜒啜(chuò)啜泣惋(wǎn)惋惜缀(zhuì)点缀婉(wǎn)婉约理解词语客籍人:一般指整村整族从外地迁徙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材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
3.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情感深沉的爱。
(难点)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字音检测
仪陇()衙门()妯娌()
和睦()迁徙()和蔼()
2.掌握释义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支撑门户:
东挪西借:
3.作者背景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
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
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
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4.文体知识:回忆录
主要属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和。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标记好自然段;标注出难字难词。
2.快速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
用“母亲是的人”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事件、品质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优秀品质?
根据表格思考:
1.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记叙内容的?
2.母亲最核心的品质是什么?
3.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3.在文章的第14、15自然段,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2.第16段的末尾,加了“一定能做到的”一句,有什么好处?
四、品析语言
(一)课文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
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修辞手法角度)
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二)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1.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五、课文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的一生,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赞颂了母亲
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和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