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合集下载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解读共32页文档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解读共32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解读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使用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009(1-2)高岗仓2011.01【课程总序】:授课教师介绍:张洁、高岗仓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多读书:1.读一些政治学经典著作2.本课程的参考书目多思考:学有所思,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多动手:写一些小的政论评价文章,锻炼专业协作能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平时:40%,主要是两次作业及课堂情况,作业侧重对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写作能力的考核。

作业必须是个人的真实认识和自主撰写。

2.结课考试:60%,闭卷考试,大概题型包括选择、简答、论述、案例等。

闭卷考试侧重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思维和专业分析能力的考核。

课程基本内容:(对比教材目录)比较政治制度是一门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运作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课程。

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机构体系的众多领域。

探讨现代政治思维下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对比分析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分析选举制度、政府行政制度、代议制度、司法制度等制度运行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体系分类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制度等问题。

教材的使用:本教材是目前这一课程教学中使用的通用教材,或者是最权威的教材。

但是本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材在内容处理上,由于比较政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在综合比较、国别比较等方面处理上的难度使内容体系处理较为混乱。

二是课本摇摆于政治思想比较与政治现象比较之间。

课堂处理上侧重于制度比较,对于政治思想发展的梳理则一般采取回避的态度。

三是教材在写作上偏重于学术著作,较为晦涩,通读性不足。

四是教材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解释一切政治制度现象,但是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这些解释都不是十分充分的,甚至于有些不是必要的。

因此,课堂教学将紧扣教材,力求解释清楚教材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很少。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第六章 政党制度
– 第一节 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政党制度的类型 – 第三节 政党的地位 – 第四节 政党机构与组织原则
第七章 代议制度
– 第一节 代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代议制的组织结构 – 第三节 代议机关的职权 – 第四节 代议机关的议事规则与程序 – 第五节 代议将政治现象独立于其所处情境而
意义
作出有意义的归纳
描述,科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对 解释,将科学模型通过一些修正应用
人类行为的研究
于政治研究
几个主要西方强国的宪政模式 情境因素:历史经验、地理环境、社 会结构、文化
逐个对国家进行分析
按主题来分析材料,跨越国家和文化 进行归纳
对政治现象的感性理解
政治的必要性源自于人类生活的集体特征。政治是不可避免 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
政治是组织试图通过协调其成员间的分歧从而作出具有约束 性的集体决策的行为。 – 政治是一种集体行动 – 政治假定观点多样性 – 政治通过讨论与劝说来调解分歧 – 政治决策成为群体的权威性政策
政治的内容实质是价值(利益)的权威分配。
张友渔:“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经济基 础的上层建筑和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之间 权力斗争的关系,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和运用 的关系。”
词典:“政治就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 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 的政治都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取得统治地位为目的。”
比较政治制度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书本必须要由科学来指引,而不是由 书本来指引科学。”

————弗兰西斯﹒培根
教材

比较政治制度课件,绪论

比较政治制度课件,绪论


比较西方政治制度应具有的视角

政治地理观 政治文化 政治心理

综述:

《比较政治制度》是一门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西方主要代表性国家(包括日本)的政治制度和 政府运作机制多视角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课程, 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国家的宪政体制和国家机构体系, 探讨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等政治实体的组成和运作规律, 并比较各国上述制度之间的差异,进而把握西方国 家政治制度,为我国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 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比较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照多个有联系的事 物——找出相同或相异——分类——达到把握事物 的目的 比较研究,就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 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 在《比较政治制度》课程上,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通常有三种:以国为单位的比较;专题进行的比较; 分类综合比较;
比较政治制度
主讲教师:田岐瑞 邮箱:tianqiruiqq@
认识《比较政治制度》课程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 政治制度: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 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 政治制度的特征 政治制度的内容 本课程涉及政治制度的范围——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西 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英、美、法、德、俄)以及东方 日本的政治制度

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构建的基础:历史与国 情之比较 第二章,西方国家政治度的本质特征:宪政之比 较 第三章,西方国家元首之比较 第四章,西方国家权力运作的中枢:政府之比较 第五张,西方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政党之比较 第六章,西方国家权力运作舞台:议会之比较 第七章,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石:选举之比较

比较政治制度(2)

比较政治制度(2)

比较政治制度(2)第一章绪论一、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一)政治制度的涵义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运行的一系列制度。

鲜明的阶级性是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特点。

政治制度通常由一国的法律尤其是宪法(包括宪法性文件及宪法惯例)来反映和确认,它受法律强有力的保护。

(二)政治体制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是指以国家政权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又由政治体制表现出来。

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14世纪末——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17世纪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完善的阶段(1)以资产阶级两党制、多党制轮流执政为特征的政党制度最终形成(2)文官制度的形成(3)法制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建立2、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德、意、日等国走向法西斯的阶段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变革与完善的阶段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一)“主权在民”原则君主主权论——议会主权论——人民主权论(二)实行代议民主制(三)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四)政治统治和管理方式实行法治(五)人权原则四、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一)西方政治制度的共同性和多样性共同性:1.经济基础 2.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 3.民主制多样性决定因素:1.阶级力量对比因素的影响2.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3.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4.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以政治权力主体的设置为标准:1.二元君主制2.议会君主立宪制3.议会共和制4.总统共和制5.半总统共和制6.委员共和制(也称委员会制)五、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一)比较政治制度研究目的(二)比较研究的原则(三)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代议制度比较一、代议制度的概念(一)间接民主形式与代议制实现直接民主形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小国寡民。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一、比较和比较研究二、政治与政治学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二、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四、比较政治学研究在中国第二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一、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方法论模式的发展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第三节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一、学科主流的影响二、主流学科的影响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2.人类学与社会学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三、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四、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第一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1.后实证主义2.批判理论3.建构主义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第二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第三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一、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二、激进主义范式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规范研究方法2.结构研究方法3.行为研究方法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二、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第三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推论类型和理论层次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模型化形式三、比较政治研究的立论方式第五章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与体系理论第一节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一、国家理论与政体分类法问题二、国家理论与国家概念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二节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一、传统国家观的困境与体系理论的兴起二、主流体系理论1.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2.阿尔蒙德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框架三、对主流体系理论的批评及其替代性理论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2.批判和激进取向的系统理论第三节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一、体系理论的困境与国家理论的兴起二、当代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1.多元主义国家理论2.新保守主义国家理论3.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三、有关国家问题研究的再续与创新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2.比较革命研究第六章比较政治学文化研究第一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一、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学术渊源与社会背景二、政治文化的概念第二节公民文化研究及其传统一、公民文化研究:概念与类型学研究二、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与“后物质主义”取向的出现第三节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权威、革命与政治发展一、政治文化与权威主义二、政治文化与革命和政治冲突三、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四、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第四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研究前瞻一、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基本内涵二、争论中的政治文化研究三、走向多元的政治文化研究第七章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与欠发展理论的若干理论第一节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社会学领域中的发展问题研究三、历史学领域的现代化与发展研究第二节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现代化发展一、政治发展的基本含义二、政治发展诸问题研究1.政治发展的过程与样式2.政执发展与模式选择3.政治发展与政治秩序4.其他有关问题三、对于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的批判第三节欠发展论与依附论一、现实的启迪与理论的教益二、相对于发展的欠发展1.中心—边缘的欠发展理论2.不平等的发展3.不平衡的发展三、相对于欠发展的依附性发展1.依附性发展2.依附性结构中的发展3.世界体系中的依附性发展第八章社会—政治结构理论第一节精英主义一、精英主义的基本概念二、精英主义理论的基本命题三、精英理论的特征四、有关精英理论的争论第二节多元主义一、多元主义的概念及其学术渊源二、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三、作为经验民主理论的多元主义四、对多元主义的批判与新多元主义的产生第三节法团主义一、法团主义的概念二、法团主义的政治后果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关系第四节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一、工具主义二、结构主义三、各种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可能联系第九章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第一节新政治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一、经济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历史脉络二、理性选择运用的政治研究1.布坎南的立宪研究2.唐斯对投票现象的分析3.奥尔森对利益集团的分析三、理性选择理论对于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研究转向的推动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一、从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二、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建树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中的扩散第三节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到比较政治经济学一、国际政治学的困境与突破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三、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创生与发展第十章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发展第一节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刺激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与震撼二、民主概念的经验内涵第二节民主化转型研究一、民主化研究的理论进路二、民主化转型的经验研究第三节民主巩固问题研究一、民主巩固的概念与标志二、回潮与民主巩固三、民主巩固的若干问题1.合法性、绩效与民主巩固2.市民社会与民主巩固3.制度选择与民主巩固。

《比较政治制度绪论》PPT课件

《比较政治制度绪论》PPT课件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 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 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处于政治学和心理学的 部,是探索个性及人际关系如何影响政治活动的研究分支。 它试图利用能够确定行为规律的方式对政治行为者进行分 类,探讨政治家们的行为动机。
霍布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
都可以精确 地解释为一系列因果关系的机
械运动,人 性也不例外。人性有两个原则:
一是欲 望,二是理性。人首先是一种
动物,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即延续其生物存在或者增 加生命力的欲望。在平等自由的状态下,人们为了保 护自我防止被他人掠夺,就必须增加自己的各种实力。 因而在自然状态下,人对人就是狼。为了避免自相残 杀,人性还需要有第二个原则,理性。理性的作用在 于要把人类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自我保护的范围之内。
▪ 联邦制国家:指由一些拥有相对主权的政 治实体,依据联邦制的原则,结合而成的 统一的国家。
▪ 邦联制国家:松散的政治联盟
d:国家机关体系()
e: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为了保证国家机器 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 列具体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
2、民主观
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地要结成社会集团。人类社
会联合体有五类:家庭、自愿联合体、地方村镇、省市和 国家,都通过口头的、书面的或者默许的契约而形成。国 家是由不同省市通过契约结合而成为至高无上的社会联合 体。 国家的至高无上性在于它拥有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建立 起来的主权。主权属于组成联合体的人民,可以通过法律 授权的形式赋予行政官员来行使。行政官员只是人民的代 理人,其合法性就在于绝对服从人民通过的法律。如果行 政官员为私利而违反法律,那么权力就必须回到权力所有 者——人民的手中。

比较政治制度导读 结课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导读  结课论文
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英王是“虚君”,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英 王早已被排除在了三权之外,并不掌握国家的行政权。英王站在“统而不治”的立 场上,看待本国的政治生活,而不直接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不介入政策的制定 与执行,他的一切政务活动必须根据内阁的“建议”进行。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 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不过是一个政治机器,其程序是由内阁编制的。另一方面而 言,它又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一旦政局出现违纪或遇到紧急事变,其发挥的作用甚 至比政府的更大。现在,英国女王、王储的政治活动主要是到各地视察和参加各种 典礼,如加冕、结婚、诞辰,册封贵族,授予荣誉称号等等。概括起来,被排除在 三权之外的英国国王的主要作用在于,他是“国民道德感情的表现,是国民象征的 焦点”。
英国资产阶级曾经以下议院为阵地,同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王权进行过激烈的 斗争。斗争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确立了所谓“议会至上”的原则,即议会拥有不受限 制的制定或者修改任何法律的权力。英国宪制对分权原则的体现是以“立法为重点 的”。 现代国家最完善的例子——美国
美国的总统制政体被马克思等人誉为“现代国家最完善的例子”,其中央政府 的分权模式最充分地体现了现代分权论的全部涵义和两个主要的原理——关于权力 分立和分配的原理,即“任何一种国家权力都必须受到限制”,和关于权力制衡的 原理,即“各个国家权力机关不仅相互独立、分离,而且要相互牵制、平衡”。其 主要特点为:
在英国,掌握立法权的议会和掌握行政权的内阁与首相,负有连带责任。英国 的最高行政官员——首相,由议会下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阁员均是这个多数 党的领导人物。这制度,把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样,内阁一 旦失去下议院的信任,必须总辞职;或提请英王解散下院,通过重新大选组阁,即 实现多数党地位与组阁权的一致。

比较政治制度教案1PPT课件

比较政治制度教案1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9
▪ (3)政治必然要涉及到权力问题。权力是政治生活中的 一个核心要素,它是政治主体得以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和 保障。
▪ (4)政治离不开意识形态,政治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思想 为指导。通过自身活动,通过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和实 施决策的形式,政治活动再现了对某种价值的信奉和追求。
4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的定义 ▪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
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但政治 及政治制度对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同时它也认为, 从根本上讲,政治关系是基于经济关系之上的阶级与阶级 之间的关系。 ▪ 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 国家政权问题被马克思主义视作政治的核心。
3
政治的基本要素:
▪ (1)政治是发生在一个共同体中的活动,“是人类为有 意识地去理解和解决集体生活和集体组织的种种难题而作 的尝试。”其主体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
导论:研究对象和意义 ▪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
政治制度,比较则是指研究视角、 方法和范围。他研究的是古今中外 各种类型的政治制度,对其进行纵 横上下的比较,包括比较的标准尺 度、各种政治制度的共性和某种政 治制度的个性,以及进行比较的观 点和理论的研究。
1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的定义
8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
▪ 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狭义而言就是政权的组 织形式。一般说来,政治制度研究总是具 体的、个别的,如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 治制度、或某个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而 比较政治制度则是把两个甚至几个国家的 某种制度综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政治体系的核心是政府,同时还包括政府运行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构和部门的全部整体;
政治制度只是政治体系和政治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治制度的相关概念
三、政治制度的构成
比较政治制度主要探究以国家为首、以政府为主的政治制度;
如何理解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如何构成?包括哪些组成部分?有着什么样的特征?
国家的复杂性
3.政治制度与政府
政府是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
政府由负责为社会制定公共政策的机构组成,从更狭义的意义上,政府意指这些决策机构的最高政治层级;
政府是国家的“大脑”,是国家权威付诸实施的手段;
国家是持久的,而政府则是短暂的;
政府的功能
有效的政府:
共同体建设和国家建设;
提供安全和秩序;
保护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国体与政体:问题
这种理解政治制度的范式是怎么形成的?
国家政治制度是否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政体的英文?
Regime;Form of Government;
国体的英文?
林来梵:《国体概念史:跨国移植与演变》
国体概念的演变史
“国体”这个语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文献,但作为具有特定法政内涵的“国体”概念,乃是清末时期从日本移植过来的;
二、《比较政治制度》的课程内容
对政治制度的跨国比较研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个案研究:
选取代表性的国家作为典型个案进行研究;
如美国政治制度、英国政治制度……
二是集中比较:
选取特定维度和变量,对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类型化分析;
如立法制度比较、司法制度比较、行政制度比较
本课程内容
以个案的国别分析为基础,进行集中比较和理论概括;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40页PPT文档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 40页PPT文档
执政官 (由氏族军事民主制的首领演化而来) 贵族会议 (由氏族部落的长老会发展而来) 公民大会 (由氏族部落全体大会沿袭而来)
提修斯改革
建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 设立负责祭祀工作的王者执政官、负责全国军事指挥事
务的军事执政官、负责行政民政事务的首席执政官等三 名执政官; 设立贵族会议。由历届卸任的执政官组成,实行终身任 职,负责制定法律、选拔官吏、处理政事。贵族会议实 行集体协商,是名副其实的权力中心。 废弃君主政府,建立共和政府,将国内居民分为贵族、 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贵族独揽国家大权。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9,第9页
政治机构是在各种社会势力的相互作用和歧 见中脱颖而出的。人数很少、性质单纯的统治阶 级的解体,社会力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力量之间 日趋频繁的相互作用,是产生政治组织和程序并 从而最终产生政治制度的先决条件。
——同上书,第11页
案例一:雅典城邦权力结构的变迁
基本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基本权利,削减500人会议的司法 权和执政官的权力。
所有官员一律实行津贴制,为贫困公民担任公职提供保 障。
案例二:以色列的选举制度及其影响
以色列实行议会制。政府由在议会中获胜的政 党或政党联盟组织。因此,议会选举的制度和结 果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组成以及政府的政策。(议 会与内阁的关系)以色列议会为一院制,120个 议席。
讨论二:
什么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为什么是必需的?
所谓政治,就是与对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 分配相关的活动和关系。
——戴维·伊斯顿
政治的概念
政策 价值 权威性 社会性
引申出的三个问题
社会中为什么需要进行权威性分配? 如何来获得权威性? 如何来安排公共权力?

比较政治制度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论文引言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的政府系统和运作方式,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这些政治制度的选择和实施将直接影响着该国家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本文将探讨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民主制度 vs 专制制度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注重民众的参与和平等的决策过程,它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相比之下,专制制度是由一个或一小群人掌握全部权力的政治制度,它限制了个人权利和自由。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通常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领导,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并且政府需要按照法律和宪法来行使权力。

民主制度注重公民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自由,通过选举来体现人民的意志。

在民主制度下,人们享有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政府也会尊重和保护人权。

同时,民主制度也注重权力制衡,通过设立独立的司法部门和监督机构来限制政府的权力。

专制制度专制制度则是由一位或一小群人掌握全部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在专制制度下,政府往往不需要按照法律和宪法行事,政府领导人可以任意行使权力,并且往往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专制制度通常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政府可以压制言论自由、限制集会和结社等基本权利。

同时,专制制度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问题。

比较分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民主制度往往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选举和广泛参与的决策过程,民主制度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减少社会的不满和抵制。

同时,民主制度注重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可以更好地监管政府的行为,减少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问题。

这些因素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国内外的投资,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专制制度往往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政府领导人的个人决策和偏好可能导致政策的不稳定和风险。

同时,专制制度往往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导致社会不满和抵制的可能性增加。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解读

比较政治制度(导论)解读

及权力如何分配、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它同 样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 非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 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 “习俗”、“价值”和“文化”; 正式规则是由公共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 计和确立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范。
2.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
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是指对除中国以
外的所有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研究。本课程 把视点放在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上, 再加上一个传统上常被视为东方国家的大 国——俄罗斯,着重对英、美、法、德、日、 俄六国进行政治制度的分析和比较。
3.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
首先,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
(4)国家机关体系(state agency)
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
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一般说来,国家机关 可以划分为立法机关(legislative institution)、 行政机关(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司法机 关(judicial institution)等。
导 论 preface
一、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 的(the aim and objective of study)
1、研究对象: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2、研究目的:了解、分析比较、借鉴
(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体(state system)问
题,其重点是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 中占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一 个国家中谁统治谁的问题。
二、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现状和 方法
在早期,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

比较政治制度电子教案(ppt)-比较政治制度课程讲解

比较政治制度电子教案(ppt)-比较政治制度课程讲解

第二节 中西方政 制度的 基本特点
一、西方两 制和多 制的特点 (一)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 (二)在竞选机制的运行中轮流执政 (三)以间接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四)政 之间的局部合作和互相倾轧并存 (五)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并有法律标准
二、中国当代政 制度的特点
(一)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二)执政 对国家实行全面领导 (三)政 之间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 (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开展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开展进步,因而不可能存在 一种绝对理想的,能适合所有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的政治制 度。因此,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只能期求一种能适应自己 当前国情和时代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只要它能有利 于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的开展。
具体地讲,在同一政治制度框架下,各国的政治体制, 一国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政治制度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
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 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 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标准的总和。
特点表达为:稳定性、强制性、合 法性、历史性。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s)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权机构,一般包括有官方地位和法律权威 的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等。
二、代议制度的涵义与特征
“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 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 种国家政治制度,又称为“代议制”。
代议制度在开展中形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达在 它的具体运作形态——代议机关上:
第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由有选举权的人民选举产生。 第三,有一定的任期。 第四,有明确的法律标准。
第五,通过会议行使权力。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2(全套)分析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2(全套)分析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导论在导论部分,我们主要讲述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通过介绍当代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吸收有效的研究经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改进我们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创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新模式.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政治制度,通常是指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机关的体系和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内容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的模式,政治形式,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史和现行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精英人物,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变迁及其各种模式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家研究等.综合上述一些概念,本书把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项内容:(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体问题,其重点是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一个国家中谁统治谁的问题.(2)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体问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因为没有按照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政权机关,统治阶级就不可能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因此,所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按照本阶级统治的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设立国家权力机构,规定这些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并确定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产生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曾存在过种类繁多的政体形式,许多政治思想家研究过政体的分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是三分法,另一种是二分法.(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研究的是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类型.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复合制是指由若干个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政治实体联合组成各种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4)国家机关体系.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一般说来,国家机关可以划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5)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这主要是指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如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政党制度等. 2.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是指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研究.这么多国家,这么纷繁复杂的政治制度,不可能在一门课中全面地进行研究,只能选取少数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本课程把视点放在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上,再加上一个传统上常被视为东方国家的大国——俄罗斯,着重对英,美,法,德,日,俄六国进行政治制度的分析和比较,以求使学生通过几个专题的学习和研究,初步了解和掌握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上述国家的政体情况也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政治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有关外国政治制度的一些基础理论,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其次,通过加深对外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掌握各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取其经验,避免其失误,并从中探讨出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再次,通过学习,提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积极地对一些国外较流行的政治理论及政治研究方法进行理论上的剖析,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掌握最新的政治学研究模式和分析框架,把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引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二,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现状和方法在早期,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理性主义(哲学推理法;历史主义(历史探究法;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经验研究法,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旧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华莱士和美国的本特利都认为,研究政治制度仅仅从哲学上,法律上,制度上来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偏重于静态,要从活的制度去研究,就必须进行动态的,系统的研究.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各国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从行为,机制,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政治制度进行研究.一方面,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开始采用"科学化"的量化研究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抽样统计,理性模型等方法开始成为常用的研究技术;另一方面,政治学者们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汲取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发现,结构—功能主义,系统理论,有机体学说及其相关术语逐渐成为比较政治制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语汇.至此,比较政治制度研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使自己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中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研究的方法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所谓比较研究,则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所谓结构—功能主义是指那种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系统,试图通过探讨其结构和功能而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创.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和功能,结构即某一系统内由特定行为主体所构成的组织安排,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或不同角色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功能即与此类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之目的和过程相关联的影响或行为结果;其基本的分析逻辑在于强调结构与功能的不可分割性与互相转化;任何结构都会产生特定的功能,而任何功能也必定来自于某种结构.3.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所谓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是指那种认定在人的行为中存在着可以观察的各种一致性并据此可以解释政治行为和政治机构运作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受心理学影响,并关注社会化和人的学习过程,行为动机,人们对权威的观念和态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它所涉及的研究单位往往是个人和小团体.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常自称为纯科学研究,即只研究事物的本身,不研究事物的价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后行为主义"开始出现,它强调把制度和价值观引进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中,从而使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4.系统论的研究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把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创立了政治体系的概念体系及其相应的体系理论.整个政治系统的平衡有赖于经由反馈所实现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调适.在他的《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一书中,伊斯顿把美国的政治生活体系主要划分为三大系统:即选举系统,社会团体系统及政党系统,并分别做了有关输入与输出的详尽分析.除了上述的几种研究方法之外,西方国家比较政治学研究中还曾经运用过以下一些独特的研究视角:政治地理观.也称为"地缘政治学",由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最早提出,它可称为政治科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地理观认为,一国的地理和生态状况与该国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成长阶段论.它来自于比较政治学研究中有关发展问题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由罗斯托提出.在罗斯托看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经济成长的历史,其间又必然经历六个阶段.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文化的内容,是政治观念形态的一系列表现形式,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政治文化就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等,如道德标准,神权标准,理性,平等,自由,博爱等.(4)政治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处于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部,是探索个性及人际关系如何影响政治活动的研究分支,其潜在的研究领域是很广阔的.政治心理学试图利用能够确定行为规律的方式对政治行为者进行分类,探讨政治家们的行为动机.各国基本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本章主要介绍英,美,法,德,日,俄六国的地理位置,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阐述各国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探讨政治体制的建构与一国国情的密切联系.各国的基本国情及其现行政治体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英国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的简称,它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方圆仅225,000平方公里的岛国.现有人口约5882万.居民中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为伦敦.现今在位的国家元首是1952年2月6日登基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今天英国的政府体制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政治实践逐步完备起来的.英国学者塞缪尔·芬纳认为:"有三个因素,有助于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民主体制之一,即:地理,历史的连续性和工业化."因此,要了解英国的宪法,必须要知道英国的政治传统及其发展过程.英国的制度,不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不论是议会,法院或行政机关,都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之中,而并非完全由法令规章或宪法条文来创立的.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欧洲大陆的伊比利亚人移居不列颠群岛南部的冈陵上,这是英国最早的居民.9世纪初,威塞克斯王国获得联合王国中的最高统治权,统一了七国,并开始使用"英格兰"这一名称.1066年,英王爱德华去世,其亲属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进攻英国,并于12月在伦敦加冕为英国国王,史称威廉一世,英国开始了诺曼王朝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640年爆发,而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复杂斗争和内战,终于在1688年以"光荣革命"而告结束,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当然,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真正确立经过了较长的时期,一直到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初,才逐渐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虚位国家元首制",政府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议会内阁制,控制国家权力的早期政党等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形式.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新旧阶级结构的不断整合,19世纪的英国爆发了国会改革运动,宪章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和劳工立法运动等民主化运动.这些运动使英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政治的各种形式——立宪政治,公民政治,选举政治,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文官政治,传媒政治,自治政治等日益从近代走向现代.为今天英国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美国,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它地处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北与加拿大交界,南与墨西哥相邻,与欧亚大陆之间,分别隔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美国的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2.65亿,今天的美国,工业发达,门类齐全,其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工业设备,至今仍超过世界其他国家,2000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达9.8万亿美元,人均收入约36000美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信息产业也居于世界之首.美国的前身,是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十三块殖民地.由于英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压榨和控制,导致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最终的结果则是来自各殖民地的代表于1776年7月4日在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著名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成立共和国.1787年5月25日, "制宪会议"召开.宪法草案于1787年9月15日由39名代表签字后提交在纽约召开的邦联国会通过.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在联邦政府临时所在地纽约宣誓就任第一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自此,美国真正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原来的13个独立共和国则降格为联邦以下的州.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构架从此正式固定下来.法国法国的全称是法兰西共和国(Republic of France),它位于欧洲西部,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在西欧居第一位.法国人口为5850万,绝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法国首都巴黎人口在1000万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5,它不仅人口密集,而且还是法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及金融中心,也是全国交通的总枢纽.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漫长而又值得法兰西民族骄傲的过去给法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出现在法国沿岸.公元前600年左右,高卢人侵入法国并在此定居下来.到16世纪后期,波旁王朝的路易十三牢牢控制了地方行政,司法和财政,专制君主制最终形成.路易十四执政后,自称"朕即国家",专制君主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掀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启蒙运动,一代思想先驱高举"理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对中世纪的"神权","王权"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召唤人民为"天赋人权"而斗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堡垒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8月27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吉伦特派掌权期间,废除了君主制,处决了路易十六,于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从而摧毁了数百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过雅各宾派执政和热月政变以后,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波拿巴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任第一执政并建立军事独裁制.1804年,拿破仑又加冕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防止封建制度的复辟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滑铁卢战败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灭亡.1814—1830年是法国的复辟时期.1830年七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起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奥尔良王朝.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1848年12月,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一世的怀念登上总统宝座.到1852年11月,他强迫人民投票赞同恢复帝制,并获通过.法兰西第二帝国从此诞生.1875年7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获得通过,共和派自此在法国国家权力机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后,1940年6月,德军攻占巴黎,法国贝当政府向德投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65年后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46年10月,制宪议会起草宪法并获得通过,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正式诞生.1958年,戴高乐根据早年的政治设计,制定了一部新宪法,把"议会至上"的议会共和制改变为"总统至上"的半总统共和制.为此,人们把1958年建立的第五共和国的政府体制称为"戴高乐体制".至此,法国的政治体制才稳定下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德国,英文名称为"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德国的领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1万(1996年数字).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尔曼人.从公元3世纪起,日尔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有法兰克,东哥特,西哥特等,这些部落联盟为形成日尔曼民族奠定了基础.公元476年后,日尔曼人大举南迁,他们向罗马人学到了许多先进生产和文化知识,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萨克森王朝在德意志的统治.17世纪爆发的30年战争,使整个帝国分裂成365个大小邦国和1000多个骑士国,皇帝已无实权,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此时,德意志境内两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权力中心已逐渐形成,它们是东北部的普鲁士和西南部的奥地利,两强争雄基本上决定了17至19世纪的德意志史.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1862年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他实行"铁血政策",充分运用政治策略,施展外交手腕,凭借普鲁士的经济优势和军事势力,自上而下逐步地统一了德国.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宣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被任命为帝国宰相,控制了帝国的所有大权.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向协约国投降, 1918年"十一月革命"是德国历史上第二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结束了德国千年帝制,建立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30年代初,希特勒利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煽动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终于在1933年1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制制度.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由此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各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纳粹德国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英,美,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接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德国完全沦为丧失主权的战败国.由于四国在重建德国和解决柏林问题上发生尖锐的意见分歧,导致东西方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柏林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方盟国分道扬镳.在美,英,法三国的推动下,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西方占领区内诞生;同年10月,在苏联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占区内宣告成立,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国家并存的局面. 在战后漫长的冷战时期,由于分属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两个德国的关系发展充满了矛盾和斗争.1966年后,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两德关系从此逐步走向正常化.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宣布加入联邦德国,两个德国正式统一,科尔出任德国统一后的首任总理,并因他为德国统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载入史册.日本全称日本国(Japan),是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州岛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 %左右,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日本全国人口约1.26亿,多数集中在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居民绝大部分属于大和民族,国民的宗教信仰以神道教,佛教为主.日本的国语是日本语.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根据战后日本的行政区划,现在的日本拥有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京都府,大阪府)和43县.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70年代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2000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了4.9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800美元,居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首,但由于物价高居世界第一,因此国民实际生活水平仍低于美国.日本经济是以垄断财团经济为主,以国有经济为辅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日本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世界贸易大国之一.从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是日本历史上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公元3世纪末——6世纪,日本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发生剧烈的社会变迁,形成了一个比邪马台国更大的奴隶制国家,称为"大和国",大和国统治日本约三百余年,史称"大和时代".公元645年,以"大化改新"为标志,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日本的封建政治制度随着天皇制度的兴衰经历了由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到地方将军专权辖制天皇的"武家政治"的演变.特别是1603年在江户(今东京)建立的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幕府.直到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叩开封闭多年的日本国门,才彻底打破了德川幕府长期奉行的锁国政策.1854年,美国以炮舰政策迫使日本签定了"神奈川条约",开放下田,涵馆为对美通商口岸.在民族危机意识的驱动下,长州,萨摩等藩的地方武士中开始出现"尊王攘夷"思想,并积极酝酿各藩联合在"王政复古"的口号下发起"倒幕运动", 1868年发动了武装倒幕征伐德川幕府的战争,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终于彻底崩溃.1871年,明治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它标志着推翻封建制度的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已基本完成,为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治前提.1889年2月,《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它标志着二元君主制在日本正式建立起来.20世纪20年代,法西斯主义思潮开始在日本泛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

导论:比较政治制度概述

导论:比较政治制度概述

共和民主宪政—探索市场秩序的政治框架 国家与社会(市场或社会) 文明的冲突
3.3实践比较环节
欧洲国家 美洲国家 1、立法制度
元首制度 选举制度
亚洲国家
.
2、政党制度 3、议会制度 4、行政制度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文官制度
5、司法制度
案例组织和讨论安排


全班26人分成5组 每组在案例比较环节,选取具体国别,详 细把握具体的政治制度内容,提出问题, 引导讨论 形式可多样:模拟形式、研讨形式、录音 或录像形式等
什么是比较政治制度
怎么去学比较政治制度
1.为什么要学?
从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 建》谈起 当今世界“人们正在寻求并迫切的需要一个 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 “随着冷战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 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 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

从王浦劬的《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谈 起 中国政治体制改和与政府创新 “中国的渐进改革模式是客观条件和理性选择的 主观努力相结合的结果。”客观原因:原有体 制的困境和体制外的增量改革;主观努力:特 殊的社会心理——人心思定;受到对改革抱不 同态度的力量牵制。 “政府创新的本质是力求实现其公共性。”
2.2基本概念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的核心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 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 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 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 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指政体, 即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 政治卷》,1992年,第514页)
2.3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型政 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有关外国政治制度的一些 基础理论,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 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 通过加深对外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掌握各国政治 制度发展变革的规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探讨 出可供我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 通过学习,提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 积极对一些国外较流行的政治理论及政治研究方 法进行理论上的剖析,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全套)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全套)

《比较政治制度》授课教案导论在导论部分,我们主要讲述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通过介绍当代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吸收有效的研究经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改进我们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创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新模式.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政治制度,通常是指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机关的体系和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内容包括:各国的政治制度的模式,政治形式,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史和现行政府体制,政党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精英人物,一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变迁及其各种模式以及地区研究和国家研究等.综合上述一些概念,本书把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项内容:(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体问题,其重点是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一个国家中谁统治谁的问题.(2)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体问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因为没有按照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政权机关,统治阶级就不可能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因此,所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按照本阶级统治的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设立国家权力机构,规定这些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并确定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产生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曾存在过种类繁多的政体形式,许多政治思想家研究过政体的分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是三分法,另一种是二分法.(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研究的是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类型.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复合制是指由若干个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政治实体联合组成各种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4)国家机关体系.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设立的整个国家机关的总称.一般说来,国家机关可以划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5)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这主要是指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列具体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如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政党制度等. 2.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范围,是指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研究.这么多国家,这么纷繁复杂的政治制度,不可能在一门课中全面地进行研究,只能选取少数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本课程把视点放在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上,再加上一个传统上常被视为东方国家的大国——俄罗斯,着重对英,美,法,德,日,俄六国进行政治制度的分析和比较,以求使学生通过几个专题的学习和研究,初步了解和掌握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上述国家的政体情况也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目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政治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有关外国政治制度的一些基础理论,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能.其次,通过加深对外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掌握各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取其经验,避免其失误,并从中探讨出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模式,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再次,通过学习,提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积极地对一些国外较流行的政治理论及政治研究方法进行理论上的剖析,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掌握最新的政治学研究模式和分析框架,把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引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二,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的现状和方法在早期,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理性主义(哲学推理法;历史主义(历史探究法;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经验研究法,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旧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华莱士和美国的本特利都认为,研究政治制度仅仅从哲学上,法律上,制度上来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偏重于静态,要从活的制度去研究,就必须进行动态的,系统的研究.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各国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从行为,机制,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政治制度进行研究.一方面,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开始采用"科学化"的量化研究方式,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抽样统计,理性模型等方法开始成为常用的研究技术;另一方面,政治学者们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汲取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发现,结构—功能主义,系统理论,有机体学说及其相关术语逐渐成为比较政治制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语汇.至此,比较政治制度研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使自己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中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研究的方法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所谓比较研究,则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所谓结构—功能主义是指那种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系统,试图通过探讨其结构和功能而揭示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创.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和功能,结构即某一系统内由特定行为主体所构成的组织安排,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或不同角色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功能即与此类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之目的和过程相关联的影响或行为结果;其基本的分析逻辑在于强调结构与功能的不可分割性与互相转化;任何结构都会产生特定的功能,而任何功能也必定来自于某种结构.3.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所谓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是指那种认定在人的行为中存在着可以观察的各种一致性并据此可以解释政治行为和政治机构运作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受心理学影响,并关注社会化和人的学习过程,行为动机,人们对权威的观念和态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它所涉及的研究单位往往是个人和小团体.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常自称为纯科学研究,即只研究事物的本身,不研究事物的价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后行为主义"开始出现,它强调把制度和价值观引进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中,从而使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4.系统论的研究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把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政治学研究中,创立了政治体系的概念体系及其相应的体系理论.整个政治系统的平衡有赖于经由反馈所实现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调适.在他的《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一书中,伊斯顿把美国的政治生活体系主要划分为三大系统:即选举系统,社会团体系统及政党系统,并分别做了有关输入与输出的详尽分析.除了上述的几种研究方法之外,西方国家比较政治学研究中还曾经运用过以下一些独特的研究视角:政治地理观.也称为"地缘政治学",由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最早提出,它可称为政治科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地理观认为,一国的地理和生态状况与该国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成长阶段论.它来自于比较政治学研究中有关发展问题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由罗斯托提出.在罗斯托看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经济成长的历史,其间又必然经历六个阶段.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文化的内容,是政治观念形态的一系列表现形式,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政治文化就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等,如道德标准,神权标准,理性,平等,自由,博爱等.(4)政治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处于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部,是探索个性及人际关系如何影响政治活动的研究分支,其潜在的研究领域是很广阔的.政治心理学试图利用能够确定行为规律的方式对政治行为者进行分类,探讨政治家们的行为动机.各国基本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本章主要介绍英,美,法,德,日,俄六国的地理位置,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阐述各国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并探讨政治体制的建构与一国国情的密切联系.各国的基本国情及其现行政治体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英国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的简称,它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方圆仅225,000平方公里的岛国.现有人口约5882万.居民中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为伦敦.现今在位的国家元首是1952年2月6日登基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今天英国的政府体制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政治实践逐步完备起来的.英国学者塞缪尔·芬纳认为:"有三个因素,有助于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民主体制之一,即:地理,历史的连续性和工业化."因此,要了解英国的宪法,必须要知道英国的政治传统及其发展过程.英国的制度,不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不论是议会,法院或行政机关,都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之中,而并非完全由法令规章或宪法条文来创立的.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欧洲大陆的伊比利亚人移居不列颠群岛南部的冈陵上,这是英国最早的居民.9世纪初,威塞克斯王国获得联合王国中的最高统治权,统一了七国,并开始使用"英格兰"这一名称.1066年,英王爱德华去世,其亲属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进攻英国,并于12月在伦敦加冕为英国国王,史称威廉一世,英国开始了诺曼王朝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640年爆发,而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复杂斗争和内战,终于在1688年以"光荣革命"而告结束,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当然,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真正确立经过了较长的时期,一直到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初,才逐渐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虚位国家元首制",政府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议会内阁制,控制国家权力的早期政党等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形式.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新旧阶级结构的不断整合,19世纪的英国爆发了国会改革运动,宪章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和劳工立法运动等民主化运动.这些运动使英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政治的各种形式——立宪政治,公民政治,选举政治,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利益集团政治,文官政治,传媒政治,自治政治等日益从近代走向现代.为今天英国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美国,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它地处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北与加拿大交界,南与墨西哥相邻,与欧亚大陆之间,分别隔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美国的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2.65亿,今天的美国,工业发达,门类齐全,其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工业设备,至今仍超过世界其他国家,2000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达9.8万亿美元,人均收入约36000美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信息产业也居于世界之首.美国的前身,是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十三块殖民地.由于英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压榨和控制,导致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最终的结果则是来自各殖民地的代表于1776年7月4日在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著名的《独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成立共和国.1787年5月25日, "制宪会议"召开.宪法草案于1787年9月15日由39名代表签字后提交在纽约召开的邦联国会通过.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在联邦政府临时所在地纽约宣誓就任第一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自此,美国真正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原来的13个独立共和国则降格为联邦以下的州.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构架从此正式固定下来.法国法国的全称是法兰西共和国(Republic of France),它位于欧洲西部,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在西欧居第一位.法国人口为5850万,绝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法国首都巴黎人口在1000万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5,它不仅人口密集,而且还是法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及金融中心,也是全国交通的总枢纽.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漫长而又值得法兰西民族骄傲的过去给法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出现在法国沿岸.公元前600年左右,高卢人侵入法国并在此定居下来.到16世纪后期,波旁王朝的路易十三牢牢控制了地方行政,司法和财政,专制君主制最终形成.路易十四执政后,自称"朕即国家",专制君主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掀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启蒙运动,一代思想先驱高举"理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对中世纪的"神权","王权"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召唤人民为"天赋人权"而斗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堡垒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8月27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吉伦特派掌权期间,废除了君主制,处决了路易十六,于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从而摧毁了数百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过雅各宾派执政和热月政变以后,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波拿巴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任第一执政并建立军事独裁制.1804年,拿破仑又加冕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防止封建制度的复辟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滑铁卢战败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灭亡.1814—1830年是法国的复辟时期.1830年七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起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奥尔良王朝.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1848年12月,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一世的怀念登上总统宝座.到1852年11月,他强迫人民投票赞同恢复帝制,并获通过.法兰西第二帝国从此诞生.1875年7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获得通过,共和派自此在法国国家权力机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后,1940年6月,德军攻占巴黎,法国贝当政府向德投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65年后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46年10月,制宪议会起草宪法并获得通过,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正式诞生.1958年,戴高乐根据早年的政治设计,制定了一部新宪法,把"议会至上"的议会共和制改变为"总统至上"的半总统共和制.为此,人们把1958年建立的第五共和国的政府体制称为"戴高乐体制".至此,法国的政治体制才稳定下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德国,英文名称为"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德国的领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1万(1996年数字).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尔曼人.从公元3世纪起,日尔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有法兰克,东哥特,西哥特等,这些部落联盟为形成日尔曼民族奠定了基础.公元476年后,日尔曼人大举南迁,他们向罗马人学到了许多先进生产和文化知识,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萨克森王朝在德意志的统治.17世纪爆发的30年战争,使整个帝国分裂成365个大小邦国和1000多个骑士国,皇帝已无实权,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此时,德意志境内两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权力中心已逐渐形成,它们是东北部的普鲁士和西南部的奥地利,两强争雄基本上决定了17至19世纪的德意志史.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1862年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他实行"铁血政策",充分运用政治策略,施展外交手腕,凭借普鲁士的经济优势和军事势力,自上而下逐步地统一了德国.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宣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被任命为帝国宰相,控制了帝国的所有大权.统一后的德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向协约国投降, 1918年"十一月革命"是德国历史上第二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结束了德国千年帝制,建立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30年代初,希特勒利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煽动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终于在1933年1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制制度.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由此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各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纳粹德国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英,美,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接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德国完全沦为丧失主权的战败国.由于四国在重建德国和解决柏林问题上发生尖锐的意见分歧,导致东西方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柏林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方盟国分道扬镳.在美,英,法三国的推动下,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西方占领区内诞生;同年10月,在苏联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占区内宣告成立,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国家并存的局面. 在战后漫长的冷战时期,由于分属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两个德国的关系发展充满了矛盾和斗争.1966年后,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两德关系从此逐步走向正常化.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宣布加入联邦德国,两个德国正式统一,科尔出任德国统一后的首任总理,并因他为德国统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载入史册.日本全称日本国(Japan),是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州岛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 %左右,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日本全国人口约1.26亿,多数集中在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居民绝大部分属于大和民族,国民的宗教信仰以神道教,佛教为主.日本的国语是日本语.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根据战后日本的行政区划,现在的日本拥有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京都府,大阪府)和43县.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70年代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2000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了4.9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800美元,居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首,但由于物价高居世界第一,因此国民实际生活水平仍低于美国.日本经济是以垄断财团经济为主,以国有经济为辅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日本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世界贸易大国之一.从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是日本历史上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公元3世纪末——6世纪,日本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发生剧烈的社会变迁,形成了一个比邪马台国更大的奴隶制国家,称为"大和国",大和国统治日本约三百余年,史称"大和时代".公元645年,以"大化改新"为标志,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日本的封建政治制度随着天皇制度的兴衰经历了由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到地方将军专权辖制天皇的"武家政治"的演变.特别是1603年在江户(今东京)建立的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幕府.直到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叩开封闭多年的日本国门,才彻底打破了德川幕府长期奉行的锁国政策.1854年,美国以炮舰政策迫使日本签定了"神奈川条约",开放下田,涵馆为对美通商口岸.在民族危机意识的驱动下,长州,萨摩等藩的地方武士中开始出现"尊王攘夷"思想,并积极酝酿各藩联合在"王政复古"的口号下发起"倒幕运动", 1868年发动了武装倒幕征伐德川幕府的战争,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终于彻底崩溃.1871年,明治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它标志着推翻封建制度的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已基本完成,为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治前提.1889年2月,《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它标志着二元君主制在日本正式建立起来.20世纪20年代,法西斯主义思潮开始在日本泛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日益受到了关注。

政治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比较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各种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经过正式或非正式程序确定的基本规范和机制。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组织机构、政治权力的来源、分配和制约机制以及权力的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制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制度形式、制度功能和制度效应。

制度形式是政治制度通过正式文本规定的具体形式。

制度功能是指政治制度对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制度效应是指政治制度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比较政治制度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入分析和理解政治制度的形成、运作和变化规律。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比较来揭示和分析政治制度中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为政治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比较政治制度的分类方法比较政治制度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按照政治制度的形式分类1.国家体制类型国家体制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按照国家体制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议会-总统制三种类型。

议会制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归属于议会。

总统制是指总统是行政权和军队统帅,而立法和司法权则属于国会。

议会-总统制则是议会和总统共同领导国家,权力并存。

不同类型的国家体制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2.政党制度类型政党制度是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政党制度按照组织形式和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制党制、多党制和完全不存在政党制度三种类型。

单一制党制是指只有一党执政;多党制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参与执政;完全不存在政党制度则是指国家不组织和管理政党活动。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争论
比较政治学的发展
政治学学科主流的影响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主流学科的影响
历史学 和比较史学 社会学 和人类学 经济学 和比较经济学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在中国:近代的情景
只身远赴海外以亲历强国强种之境 潜心研究欧美以寻求振兴中华之路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概说: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是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 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 类; 是根据比较分类的方式,去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 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
推衍逻辑 由过去到现在的变迁 局限性
地域狭窄/时间矢量/直线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马克思恩格斯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的类型
宏观比较 微观比较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特征
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发展形态的比较 国别案例的比较 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的比较 不同时代/历史时期的同一国家的比较
比较权衡 的对象 合理性 降低的顺序
手段 目的 价值 结果
+ + + + + + + + - + - -
不理性 形式不理性 实质不理性 理性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工具理性行动 价值理性行动 情感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政治制度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书本必须要由科学来指引,而不是由
书本来指引科学。”

————弗兰西斯﹒培根
教材

主编: 曹沛霖,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陈明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
唐亚林,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
政府的鲜明特征是能够维持其使用强力的权力。
国家
国家指由政府、人口和领土所构成的政治共同体。 –永久的人口 –明确的领土 –一个政府 –处理与他国关系的资格 –
——1989《蒙得维的亚公约》
国家的核心特征:国家在其疆域内控制着暴力的合法使用。
(国家整合了暴力与权威___马克斯﹒韦伯)
几种不同国家观念


课程学时分配
讲课内容 导论:政治制度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第一讲 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概述 比较立法制度 比较行政制度 讲课学时 4 8 10 8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比较司法制度
比较政党制度 比较选举制度
8
10 8 8 64
欧洲联盟的政治体系 总计
导论:政治制度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地理含义的国家(Country) 民族含义的国家(Nation) 政治含义的国家(State) 民族nation:“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
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 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马克思)。
国家state:在既有领土上运用主权进行统治的合法主体。


第三编 当代政治制度基本类型
– – – –
第十章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第十二章 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制度 第十三章 非国家实体政治体系——欧洲联盟
第一编 比较政治制度概述

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 – –
第一节 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第二节 宪法与政治制度 第三节 战后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
目的
重点
表现
逐个对国家进行分析
方法
对政治现象的感性理解
政治解释的三种方法
1.实验性的研究方法 2.统计学方法 3.比较分析方法
可行性、实用性差 无法避免未分析变量的出现 对未分析变量进行解释
政治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
– –
解释的不完整性:未分析因素必然存在 预测的或然性:预测结果只是较有可能发生
学习、借鉴和批判外国的政治制度,起码的前提就
是对这些制度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唯有在全面了解当代
世界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 比较有鉴别地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一)西方政治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二)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基本概念框架


王浦劬:“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
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 系。”
张友渔:“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经济基
础的上层建筑和集中表现,是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之间 权力斗争的关系,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和运用 的关系。”
词典:“政治就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
内容简介:本书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 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一部讨论当代世界各主要政治制度的教材。
本书各章从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视角出发,以现代民主制度的原则为 切入点,对当代世界主要类型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发展趋 势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并对政治制度形成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 和文化背景进行较为全面的描绘,视野广阔,脉络清晰,论述系统,有 助于读者在比较分析中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以及进 一步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而是法律关系。

“人民主权”论: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卢梭)
主权

【法】让﹒布丹(1529-1596):不受限制、不可分割的立法权。 【英】威廉﹒布莱克斯通(723-1780):每个国家存在且必须存在一 个至高无上的、不可抗拒的、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威,此地位唯有 主权居之。 早期主权倡导者试图为正在诞生的国家中央权力的正当性进行辩护, 支持社会的最高权威集于一体。(主权国家)
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政治科学的分支学科。

独立学科的形成是在二战以后。美国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 · 阿尔蒙德(Gabriel A. Almond)1980年出版《比较政 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是该学科的奠基之作。
研究范围:宪法、政府、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党、利益
集团、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等。
(一)政治
(Political)
(二)政治制度
(Political Regime)
institutions)
(三)政治体制(Political (四)政治系统(Political
system)
(五)国体、政体、政权结构形式
(一)政治

亚里士多德:政治就是“城市生活”。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马克思:政治表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
第二编 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

第四章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 式
– – – –

第七章 代议制度
– – – – –

第一节 政治权力来源的人民主权原 则 第二节 人民行使权力的代议制原则 第三节 民主制度权力结构中的分权 与分工原则 第四节 民主制度运作的法治原则 第五节 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选举原则与选举过程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意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政党制度的类型 政党的地位 政党机构与组织原则


导言 第一编 比较政治制度概述
– – –

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第二编 基本原理与综合比较
– – – – – –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形式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代议制度 政府行政制度 司法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主要介绍当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
度、民主机制,以及这些制度机制在各国的具体实 践。即分析当代不同国家各类政治制度的共性和特 性。
运用比较分析方法,了解各类政治制度在社会、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学会鉴别和善于吸收 各类政治制度中一切于我有用的治理和管理经验。
一、政治制度比较的原因和意义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 –
第一节 政治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变迁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种模式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 –

主权:国家用来为社会制定和加强规范的最终合法权力。
(社会内部权威的最终来源。主权者是共同体内部最高和 最后的决策者。)
– –
对内主权:特定疆域内的立法权。 对外主权:主权者对其疆域的司法裁量权的国际承认。
权威:统治的权利(服从的义务)
合法性:视为正当而被普遍接受的权威。
具有合法性的政府:政府的权威获得广泛认可,是政府稳定与


列宁:政治是“经济集中体现”,政治是“一种艺术”。
伊斯顿:政治就是“关于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马基雅维里:“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韦伯:“政治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 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奥克肖特: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全面管理的进程。 米勒:一个由观点和利益最初不同的人们组成的群体作出普遍接受且对群 体自身构成约束力的集体决定并以此作为共同政策加以实施的过程。 夏夫利:对公共问题作出合理公共决策的方式,政治由公共选择所构成。
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 的政治都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取得统治地位为目的。”
政治的必要性源自于人类生活的集体特征。政治是不可避免
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
政治是组织试图通过协调其成员间的分歧从而作出具有约束
性的集体决策的行为。 – 政治是一种集体行动 – 政治假定观点多样性 – 政治通过讨论与劝说来调解分歧 – 政治决策成为群体的权威性政策
政治的内容实质是价值(利益)的权威分配。 政治的目的是达成妥协一致、协调特殊利益。 在社会生活中,政治的具体外延形态为政治行为、政治组织
、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
政府
政府是负责为社会制定公共政策的机构。狭义上指决策机
构的最高政治层级(总统、总理、政府部门首脑、内阁成 员)。
政府提供了政治得以发生于其中的结构框架。
效能的基础。

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 – 传统的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君主) – 魅力感召的权威(Charisma Authority):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领袖) – 合理合法的权威(Legal 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官僚)
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比较的原因和意义
二、基本概念框架 三、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 四、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
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
政治学就是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学问,它始于国家,终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