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是我省主要粮食产区,易受 秸秆焚烧污染。水系发达,空气湿度大,颗粒物湿 增长效应明显,污染次之。
7
大气污染的时空差异性,决定了联防联控本地化实践的必要性 (1)武汉城市圈空天地一体化协同观测与数据耦合机制; (2)武汉城市圈典型大气污染源排放因子本地化及验证; (3)武汉城市圈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传输机理及组分预报; (4)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情景设计及评估。
原岗丘、鄂东北低山丘陵、鄂东南低山丘陵、江汉平 原
气候条件的过渡性
• 湖北总体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北部接近我国北亚热带北界 • 南部跨越中亚热带的北界 • 从三峡谷地向东沿长江一线至鄂东河谷地带及鄂东南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 • 全省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
5
区域污染特征:四季风向
2020年
1-6月
7-12月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已提前完成
基本按计划开展
基本按计划开展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已提前完成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略有滞后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略有滞后
1
软硬件平台:1个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业务化平台;1个武汉城市圈空气多模式预报预警和快速诊断
分析平台:1个可视化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平台 (已完成三个平台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即将开展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区十群
武汉城市圈在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
第 3页
武汉市位居”八大中心城市“
武汉城市圈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开展联防联控
2014-2016年中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MODIS)空间分布
2016年湖北省PM2.5超标天数
半封闭地形形成的若干传输通道
第 4页
2016年湖北省O3超标天数
2
区域动态污染源清单构建、验证 与监管体系建设
3
武汉城市圈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 输送规律
4
区域空气质量集成预报预警与快 速诊断分析
5
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 持系统
6
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 理机制体制与示范
2017年 7-12月
2018年
1-6月
7-12月
第 12 页
2019年
1-6月
7-12月
⑤1 个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
⑥ 1 套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方案
①3次城市圈内大气重污染、重大活动等保障联防联控示范
第 11 页
总体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军运会)
编 号
主要研究任务
1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建 设与业务化
2
技术体系/法规/政策/机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等被政府采纳
(研究正在进行中)
3
应用示范:在武汉城市圈重污染及重大活动期间开展不少于3次联防联控示范,期间达到空气质量各指
标浓度明显下降
(以军运会为契机正在开展第1次示范预演)
4
论文著作: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不少于40篇
(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5
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提交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 (已申报专利2项,提交软件著作权2项)
6
人才培养: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22名,博士研究生不少于11名 (已培养研究生近1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
第 13 页
提纲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2 项目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3 主要进展情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下一步工作安排
春季
静风频率较 大区域
各湖 地北 污省 染地 气理 象气 条候 件环 有境 差复 异杂
,
区域总体大气污染特征
西部 中部 东部
Fra Baidu bibliotek
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常年静风或微风,但污染物 排放较少,植被覆盖率高,环境空气质量为全省最 好,但十堰易受沙尘影响。
中部地区以盆地(襄阳位于南阳盆地)和平原为主, 位于我省主要传输通道,北部与河南接壤,容易受 污染物传输以及本地污染叠加影响,污染较重。
② 15台激光雷达数据集 ⑤VOCs化学组分数据集
③PM2.5化学组分数据集 ⑥高分辨率源清单
⑦⑧PM2.5 和VOCs源谱数据集 ①1 套超级站数据审核管理机制
⑨AOD/PM10/PM2.5数据集
⑩EKMA曲线图
②1套重点污染源监管技术体系方案
③1 套重点污染源控制技术体系
④ 1个工程措施方案评估体系
区域污染特征: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 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 整体轮廓略呈向南开放式椭圆形盆地 • 平原湖区占20%、丘陵岗地占24.5%、山原和山地占
55.5% • 以丹江口—荆门—宜昌—松滋一线为界,以西为鄂西
山地,向东则为鄂中鄂东地区 • 七区:鄂西北山地、三峡谷地、鄂西南山原、鄂北平
第 8页
(1)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建设与业务化 (2)区域动态污染源清单构建、验证与监管体系建设 (3)武汉城市圈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和传输规律 (4)区域空气质量集成预报预警与快速诊断分析 (5)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系统 (6)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体制与示范
第 9页
提纲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2 项目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3 主要进展情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下一步工作安排
第 10 页
编号 1
2 3 4 5
6 7
考核指标
1个监测网络 1个数据中心
3 个平台
2 个模型 1 套质控体系
10 个数据/图集
6 套方案/机制/ 协议/文件 3 次示范
具体内容
①地面站点、卫星遥感、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等在内的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网
①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数据中心
①智能化数据管理及分发业务化平台
②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预警快速诊断分析平台
③可视化的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平台
①大气复合污染天气概念模型
②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实施效果评估与费效分析模型
①PM2.5 化学组分和VOCs 在线测量量值溯源体系
①10个超级站监测数据集 ④9种污染物排放因子数据集
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 用示范项目介绍及进展
1
提纲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2 项目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3 主要进展情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下一步工作安排
第 2页
武汉城市圈包括以武汉为核心的9个大中型城 市,是我国中部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位居我国中部城市群的中心。武汉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型城市,在我国“一 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 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7
大气污染的时空差异性,决定了联防联控本地化实践的必要性 (1)武汉城市圈空天地一体化协同观测与数据耦合机制; (2)武汉城市圈典型大气污染源排放因子本地化及验证; (3)武汉城市圈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传输机理及组分预报; (4)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情景设计及评估。
原岗丘、鄂东北低山丘陵、鄂东南低山丘陵、江汉平 原
气候条件的过渡性
• 湖北总体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北部接近我国北亚热带北界 • 南部跨越中亚热带的北界 • 从三峡谷地向东沿长江一线至鄂东河谷地带及鄂东南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 • 全省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
5
区域污染特征:四季风向
2020年
1-6月
7-12月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已提前完成
基本按计划开展
基本按计划开展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已提前完成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略有滞后
基本按计划开展, 部分略有滞后
1
软硬件平台:1个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业务化平台;1个武汉城市圈空气多模式预报预警和快速诊断
分析平台:1个可视化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平台 (已完成三个平台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即将开展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区十群
武汉城市圈在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
第 3页
武汉市位居”八大中心城市“
武汉城市圈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开展联防联控
2014-2016年中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MODIS)空间分布
2016年湖北省PM2.5超标天数
半封闭地形形成的若干传输通道
第 4页
2016年湖北省O3超标天数
2
区域动态污染源清单构建、验证 与监管体系建设
3
武汉城市圈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 输送规律
4
区域空气质量集成预报预警与快 速诊断分析
5
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 持系统
6
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 理机制体制与示范
2017年 7-12月
2018年
1-6月
7-12月
第 12 页
2019年
1-6月
7-12月
⑤1 个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
⑥ 1 套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方案
①3次城市圈内大气重污染、重大活动等保障联防联控示范
第 11 页
总体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
部分完成(军运会)
编 号
主要研究任务
1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建 设与业务化
2
技术体系/法规/政策/机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等被政府采纳
(研究正在进行中)
3
应用示范:在武汉城市圈重污染及重大活动期间开展不少于3次联防联控示范,期间达到空气质量各指
标浓度明显下降
(以军运会为契机正在开展第1次示范预演)
4
论文著作: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不少于40篇
(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5
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提交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 (已申报专利2项,提交软件著作权2项)
6
人才培养:培养硕士研究生不少于22名,博士研究生不少于11名 (已培养研究生近1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
第 13 页
提纲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2 项目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3 主要进展情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下一步工作安排
春季
静风频率较 大区域
各湖 地北 污省 染地 气理 象气 条候 件环 有境 差复 异杂
,
区域总体大气污染特征
西部 中部 东部
Fra Baidu bibliotek
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常年静风或微风,但污染物 排放较少,植被覆盖率高,环境空气质量为全省最 好,但十堰易受沙尘影响。
中部地区以盆地(襄阳位于南阳盆地)和平原为主, 位于我省主要传输通道,北部与河南接壤,容易受 污染物传输以及本地污染叠加影响,污染较重。
② 15台激光雷达数据集 ⑤VOCs化学组分数据集
③PM2.5化学组分数据集 ⑥高分辨率源清单
⑦⑧PM2.5 和VOCs源谱数据集 ①1 套超级站数据审核管理机制
⑨AOD/PM10/PM2.5数据集
⑩EKMA曲线图
②1套重点污染源监管技术体系方案
③1 套重点污染源控制技术体系
④ 1个工程措施方案评估体系
区域污染特征: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 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 整体轮廓略呈向南开放式椭圆形盆地 • 平原湖区占20%、丘陵岗地占24.5%、山原和山地占
55.5% • 以丹江口—荆门—宜昌—松滋一线为界,以西为鄂西
山地,向东则为鄂中鄂东地区 • 七区:鄂西北山地、三峡谷地、鄂西南山原、鄂北平
第 8页
(1)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建设与业务化 (2)区域动态污染源清单构建、验证与监管体系建设 (3)武汉城市圈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和传输规律 (4)区域空气质量集成预报预警与快速诊断分析 (5)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系统 (6)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体制与示范
第 9页
提纲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2 项目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3 主要进展情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下一步工作安排
第 10 页
编号 1
2 3 4 5
6 7
考核指标
1个监测网络 1个数据中心
3 个平台
2 个模型 1 套质控体系
10 个数据/图集
6 套方案/机制/ 协议/文件 3 次示范
具体内容
①地面站点、卫星遥感、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等在内的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网
①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数据中心
①智能化数据管理及分发业务化平台
②武汉城市圈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预警快速诊断分析平台
③可视化的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平台
①大气复合污染天气概念模型
②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实施效果评估与费效分析模型
①PM2.5 化学组分和VOCs 在线测量量值溯源体系
①10个超级站监测数据集 ④9种污染物排放因子数据集
武汉城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 用示范项目介绍及进展
1
提纲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2 项目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3 主要进展情况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下一步工作安排
第 2页
武汉城市圈包括以武汉为核心的9个大中型城 市,是我国中部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位居我国中部城市群的中心。武汉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型城市,在我国“一 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 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