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学设计
作者:谭述亮工作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学科:地理年级:
高二
环节一:引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视频,播放完成后呈现长江三峡大坝景观图
承接:
河流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是人类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河流的利用和流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下面我们进行本堂课的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课前预习检查
课前预习检查,看一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效果。
板书一:一、流域和水系
PPT展示:预习检查一
指出图中河流的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河口
(展示检查内容,学生思考的同时板书水系、流域)
提问学生评价
板书并概括水系和流域的的概念。
水系:河流的干流与支流构成了河流的水系学生观看体会长江的雄浑气势,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思考
教师板书完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问,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图说明,完成后让其他学生评价,根据回答情况和评价情况进行小组量化得分,计在黑板一侧的小组学习竞赛得
流域:河流水系所在的汇水区域就是河流的流域
分表格中。
板书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PPT展示:预习检查二
学生共同回答
进行知识的巩
固
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高中二年级
学科:地理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学设计
高二三部谭述亮。
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含WORD版版及课本中的图片集)--第二节 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思考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3.三家工厂的区住选择各有什么优点?像图5.7中展示的外资或合资工厂,在我国有成千上万,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或多或少存在。
它们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日本、韩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工厂?为什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它们建厂的目的地?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0世纪下半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图5.8)。
思考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试解释其原因。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
读图,完成1~3题。
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示意图1.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1月至2月B.6月至9月C.3月至5月D.10月至12月3.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B.涵养水源D.美化环境1题,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地下水位低不易形成湿地。
第2题,由图可知,扎龙湿地6月至9月降水量、径流量最大。
因此,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为6月至9月。
第3题,由材料“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可知,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2.B3.A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
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
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
据此完成4~6题。
4.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侵蚀B.海水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5.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海洋污染严重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C.陆地向海洋扩展D.海岸遭受侵蚀6.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A.抗寒能力B.抗旱能力C.抗盐能力4题,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故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沉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口迁移)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师用书独具) 【信息提取】 从题图材料中可以看出:(1)甲图中a河为美国的 田纳西 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2)甲图中a河流域的地形起伏大 ,气 候以温暖湿润的 亚热带 气候为主。(3)乙图中对应的工业区为鲁尔区,该 区地形以 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1.开发方针
2.具体措施:修建
。
3.综合效益
水坝
(1)在
、航运、
、提高水质、旅游、
等方面实防现洪了统一开发发与电管理。
(2)农林牧渔业、
和
土地利用 得到迅速发展,
明显改善。
工业 旅游业
生态环境
2020/3/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 1.总体评价思路与内容 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对其进行总体评价主要遵循以下思路 和内容:
2020/3/1
【解析】 第3题,辽河周围森林面积较小,因此河流的含沙量要比 松花江大;春汛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冬季积雪量的多少,由于大兴安岭和 小兴安岭的积雪量较大,因此春汛水量较大的是松花江;松花江最终也 是注入太平洋,因此只有答案C是正确的。第4题,防洪标准的设立不仅 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本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标 准值不能作为该地区防洪的标准,应该以该地区流量的最大值为依据, 因此答案选D。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020/3/1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开发原则:既考虑河流特点,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
特征,
进行综合开发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共58张PPT)
❖ 勘探矿产资源,调
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 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 人们只需要分析 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 遥感图像就可以
资源 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 划定蕴藏矿产的
术“发现”矿产
大致区域
生物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 或图像处理技术,
❖ 本示意图形象地表达了遥感的工作过 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遥感平台上的传 感器,使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接收地 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 像胶片或数据磁带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送 到地面接收站,经过技术处理后,进行解 译与分析,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 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等。
[背景知识]
近地遥感
距地面高度在几 十米以内的遥感
用于城市遥感、 海面污染监测、 森林火灾监测
等中、高分辨
率的遥感活动
[方法技巧 ] 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 具飞行高度的关系
❖ 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 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 大。一般说来,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 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 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 亦然。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 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 的性能有关。
❖例 4 1987 年 8 月,我国返回卫
星上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后经地
面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多粒大。
亩产达 600 kg ,最高达 750
kg ,蛋白质含量增加 8 %一 20
% ,生长期平均缩短 10 天。水
稻的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 D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高中地理课件】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①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②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③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④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1、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①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②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应对措施: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
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03
减少冲突、加强合作有利于国家安全,反之不利于国家安全。
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结合教材案例和视频:分析分析洋垃圾进入我国的危害;说明中国明令禁止进口洋垃圾的原因;分析我国减少“洋垃圾”入境可采取的措施。
案例: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夫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国体废物。中国是全球主要垃圾进口国家,接收全球56%垃圾,去年进口途730万公吨,总值37亿美元。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将禁止进口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体废物。下图为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入的漫画图。
(3)说说我国禁止洋垃圾采取的治理措施。
①加强海关管理,从源头上阻止“洋垃圾”入境;②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走私洋垃圾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大综合治理,增强国际协作;④宣传教育,认识洋垃圾的危害性。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章 第二节
123456
下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完成4~5题。 4.M地沿海海域因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海,a为秘鲁寒流, 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
123456
5.M处的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B.受西风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D.受海洋的影响 解析 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影响,该处的热 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123456
6.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秘__鲁__寒__流___。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②___。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增__温__增__湿___作用。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气候 生物 航运 污染
苔原
森林
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 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暖流起增湿增湿作用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气候 生物 航运 污染
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容易形成大渔场
北海渔场
寒暖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
上升流影响
洋流
的
成因
1
风海流
2
补偿流
3
密度流
1
风海流
盛行风
2
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
上升流
盛行风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优质课件(
阅读课本58页第二、三段文字,思考: 1.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2.环境恶化
1.传统产业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 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 落;70年代,传统工业 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1)钢铁、汽车、造 船从业人员减少;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工厂墙变成了攀爬墙
工厂变成了游泳馆
高炉铸造车间更新为露天影剧院
配电站改造为客服中心
从鲁尔区的整治看到:
世上再难相容的事物,也能找到共存共 荣的方式。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污水 净化系统和供水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治理大气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 境管理。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 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 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 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 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 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 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 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但在利用资源的 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 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 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教师板书完成后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提问,让学生在大屏幕 上指图说明,完成后让其他学 生评价,根据回答情况和评价 情况进行小组量化得分,计在 黑板一侧的小组学习竞赛得 分表格中。
(展示检查内容,学生思考的同时板书水系、流域) 提问学生评价板书并概括水系和流域的的概念。
水系:河流的干流与支流构成了河流的水系 流域:河流水系所在的汇水区域就是河流的流域 板书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PPT 展示:预习检查二课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学设计作者:谭述亮 工作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学科:地理 年级:高二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堂教学设计 环节一:引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视频,播放完成后呈现长江三峡大坝景观图 承接: 河流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是人类经济活动中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河流的利用和流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很 多问题,今天我们就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 与治理。
下面我们进行本堂课的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课前预习检查 课前预习检查,看一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效果。
板书一:一、流域和水系 PPT 展示:预习检查一 指出图中河流的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河口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观看体会长江的雄浑气 势,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思考学生共同回答进行知识的巩 固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梯级开发防洪发电经济效益航运生态效益提高水质社会效益旅游土地利用脱贫致富(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和评价对各学习小组的课前预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扬鼓励。
)承转:结合课前预习评价情况转入第三环节的学习环节三课堂探究活动探究一:进行表侧的小组学习竞赛得分表格中。
PPT 展示探究思路,要求学生 3分钟完成。
教师指导同时观察进度。
探究一:自主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 P50第一、二段 问题: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田纳西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并说 明田纳西河水能资源开发的措施。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1.绘制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 与供水总量柱状图,以及供水 结构饼状图
水资源量, 湖北, 1498
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亿/m³)
其他
10.0 -
供水量, 北京, 38.8 水资源量, 北京, 35.1
水资源量 供水量
供水量, 湖北, 281.9
地区
北京 湖北
分析水资源和供水量的空间差异
水资源 人均水 人均用水 总量/ 资源量 量m³/人 亿m³ m³/人
2.类型
按是否可再生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海洋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能源资源
生物资源
3.属性
(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①是要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要。 ②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3.属性
(2)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 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 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总量
供水总量/亿m³
地表水 地下水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498 2552.6 480.5 281.9 273.1 8.8
其他
10.0 -
北, 0%
供水结构, 其他, 10,
26%
供水结构, 地表水, 11.3, 29%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自然资源的质量有优劣之分
我国耕地根据生产能力的高低、土壤健康状况好坏等指标,分为优等地、高等 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2.自然资源的质量用一定的指标来划分
贫铁矿
富铁矿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量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气在伦敦上空形成厚达上百米的浓雾,总悬浮颗粒物与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剧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在烟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共有4 000多人丧生,数周后又有8 000多人相继死亡。
烟雾事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据此完成1~5题。
1.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低温、湿度小的晴天,且风速不大B.低温、湿度大的阴天,且风速很小C.高温、湿度小的晴天,且风速很大D.高温、湿度大的阴天,且风速不大2.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A.交通发达,大量汽车尾气排放B.化工厂泄漏出的有毒气体C.核电站泄漏出的有毒气体D.工厂、家庭燃煤取暖排放的废气3.伦敦烟雾事件()A.属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突发性环境事件,规模较大B.属于污染物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其影响长期存在C.在短期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威胁国家安全D.在短期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转移,威胁别国安全4.伦敦烟雾事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有()①摧毁基础设施②大批航班取消③引发政治危机④社会秩序变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为防止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等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下列措施合理的是()①大面积植树造林②全面禁止烧煤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④工业废气达标排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题,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12月气温较低,且多阴雨天气,阴天、湿度大、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导致烟雾事件发生。
第2题,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是燃煤排放的废气导致的。
第3题,伦敦烟雾事件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形成的,并且自然原因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属于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由材料可知,该事件短期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并导致当时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伦敦烟雾事件不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
第4题,伦敦烟雾事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大批航班取消,公路交通受到影响,人们的室外活动基本停止,②正确;烟雾并不能摧毁基础设施,①错误;起初英国政府推卸责任,否认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与烟雾之间有直接联系,引起民众不满和批评质疑,引发政治危机,③正确;在烟雾事件发生期间,抢劫、盗窃案件增多,社会秩序混乱,④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在地理的学习当中一定要对知识点熟悉,认真审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答题,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不同点地理位置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石油资源丰富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为主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为主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甜菜、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发达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商业贸易发达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人口和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1、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提高经济效益。
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2、田纳西河概况: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3、不同地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②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定位: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图片及新闻报道等资料,指出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类型、特点,说明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污染物跨国转移的主要方式,说明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运用实例和资料,分析掌握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目标1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1.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________________事件。
2.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__________、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等。
拓展延伸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详解特征内容突发性绝大多数突发事件是在人们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使社会的有序发展受到干扰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一是发生状态的不确定性,二是事态变化的不确定性破坏性突发事件的破坏性来自多个方面。
对公众生命构成威胁、对公共财产造成损失、对各种环境产生破坏、对社会秩序造成紊乱和对公众心理造成障碍衍生性衍生性是指由原生突发事件的产生而导致其他类型突发事件的发生扩散性扩散性是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地区、地域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相互之间的依赖性更为突出,使得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发生地,会通过内在联系引发跨地区的扩散和传播,波及其他地域,造成更为广泛的影响社会性社会性是指突发事件会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影响,其影响涉及的主体是公众周期性不同突发事件具有基本相同的生存过程,都要经历潜伏期、爆发期、影响期和结束期四个阶段,即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3.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1)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__________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45% 30% 40%
A
B TEXT
C
D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 配合图2.21让学生准确的理 解热带雨林系统的循环过程。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活动:以图文的形式,生动的展示了 一片雨林经人类循环利用的过程,用 课后问题来深刻理解雨林的脆弱,雨 林循环的周期,需要很多自然因素的 参与,长时间的恢复,才能再次循环 利用,加深学生对学习点的理解和记 忆,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获得 基本的地理技能及地理学习能力,形 成可持续发现观念。
认识雨林保护的 重要性,树立合 理利用森林资源 的意识,逐步建 立正确的环境观。
(1)了解森林作为自然资源 和环境资源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雨林的环境效应, 理解雨林脆弱性的原因所在; (3)知道雨林开发的积极与 消极结果,雨林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过程与 方法
教材具体分析
—重难点分析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 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生态的脆 弱性和原因。
1
2
设置自主学习的环 境,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让学生自 主学习,使学生学 会学习成为可能。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典 型案例设问形式,通过对 雨林开发还是保护进行具 体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综合分 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
4
教师在学完本节知识后可 以进行问题延伸,例如蝴 蝶效应、亚马孙流域大规 模开发计划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分析亚马孙雨林对 环境、经济、气候等综合 影响。树立正确的可持续 发展观。
难点
重点
1 . 对比雨林的开发与保 护和相应的影响。 2 . 掌握分析某一区域环 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56% 45% 30% 40%
直接说明了森林的两个方面 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和不 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让学生 了解森林的重要地位。
A
B TEXT
C
D
指出森林覆盖率低,面积 小的现状,并辅以图2.17 说明目前的森林集中分布 在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地区,使同学更加清晰直 观的了解当前森林主要覆 盖的地区及类型。
第八组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资料收集整理:杜林翰 高顺 PPT制作:李圆 陈丹丹 讲课:张志超 黎景锐
教材分析目录
01
教材整 体分析
教材具 体分析
03
教学资 源利用
04
教学 建议
让我们开始吧
PART ONE
教材整体分析
—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材料一: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 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 蝶偶尔扇动了几次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 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可能随时间增长不断增强, 甚至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 场龙卷风。
材料三: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巴西广大中、西、北部地区人口稀少,经 济落后,几无开发。为了改变这种地区的 差异,促进内地发展和国家一体化,于 1956年l月就任总统的库比契克,决定把 首都迁往国家腹地,而巴西亚马孙大公路 几乎完全是在原始热带雨林中穿过。为了 修路,首先要开出70米宽的空地,使数万 平方千米林木遭砍伐,被遗弃的木材计1.2 亿立方米。为了开发北、中、西部,政府 鼓励南方和东南方农民移民。移民基本上 是无序的,他们一般都是用烧荒的方式开 辟农田、牧场。到1940年,500万平方千 米的森林,已有12%被毁掉,加速了水土 流失。在巴西北部各矿区,尤其是金矿和 钻石矿开发时,无政府主义更加严重,如 在帕拉州的“彼拉达”金矿区,来自全国 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广泛使用汞作为溶解金 粒的物质,结果造成淘金地区河流和湖区 的污染,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的平衡。
A
B TEXT
C
D
图2.20:点明争论实质,谋求当 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责任的关 系,了解这一实质后启发学生自 由发挥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际 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 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 力,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 弊,让学生学会自助思考。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简述热带雨林系统相比其 他系统的优势。
第一课时:雨林的全球环 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 性
50 % B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亚马孙开发计 划及其影响,雨林的前 途——开发还是保护
教学建议
—具体建议
学生对一些图片和视频的 展示比较感兴趣,在教学 课件中可以选取有关亚马 孙雨林的内容图片导入, 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 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能 辅助教学 。
教材整体分析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
B
境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标准分析:要求学生能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 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让学生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生能 说出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的实例;学生能够分析人口、 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56% 45% 30% 40%
使同学们了解雨林被破坏后 对人类的巨大损失。
A
B TEXT
C
D
进一步说明雨林重要性,讲 述雨林在人类医学上的重要 作用以及具备许多未知的珍 贵资源。激发学生探究科学 的兴趣。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56% 45% 30% 40%
总结前文,承上启下,说明亚 马逊雨林对人类以及环境方面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Thanks.
PART TWO
教材具体分析
—目标分析
知识与 技能
(1 )通过学习雨林的全球环 境效应及其脆弱性,分析亚 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2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 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 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 )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 护的措施和问题,完成知识 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
情感态 度 价值观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介绍热带雨林的作用,说明亚马逊雨 林在全球的地位并用图2.19给同学们 清晰直观的呈现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的 关系,体现出热带雨林对全球水循环 与水平衡影响的重要
1:对上文所讲内容进行提问式归纳 总结。 2: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深刻理 解雨林的价值。
A B TEXT C D
文字 资源
PART FOUR
教学建议
—教学原则
充分利用教材图示和案例, 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 生读图和分析案例,提取 信息,全面综合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多 角度、全方位的看待问题,并 结合自身实际,认识到可持续 发展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两课时)
A 50 %
第一课时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活动让个 不同的角色。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 不同的角色思考,带来想法和思维 的碰撞,使学生更加辩证地认识到 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带来的多方影响。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从全球雨林迅速减少作为切入点,提醒学生雨林毁灭 将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挽回我的损失,并直接说明亚马 孙雨林当前形势,过度的开发已经使亚马孙雨林面临 严峻的考验。让同学们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 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而无节制的开发。 亚马逊长官的观点引人深思,里面包含的东西已经 不单单是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还包含了政治,环境, 经济方面的拓展,将目光不再聚集于亚马孙雨林, 而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对环境以及碳排放进行深入 思考。 让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融合,使学生对已 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同时发散思维,让 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是美国航天局卫星拍到 的朗多尼亚州鸟瞰图,这 里是亚马逊森林被砍伐最 多的地区之一
教学资源利用
—文字资源
材料二: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EO-1 卫星先进大地成像设备7月26日拍摄的。 卡拉加斯(Carajás)矿区位于巴西北部巴 拉州,是淡水河谷矿业运营的 “心脏”。 卡拉加斯矿区位于亚马逊雨林中央的区 域,出产着品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优 质矿石。由于卡拉加斯矿区是个露天矿, 所以这张卫星照片清晰地显示出该 矿的 采矿方法。铁矿石被一层层开采,所以 矿山逐渐被吞噬,而且好似红色的梯田 一般。 尽管矿区所属的淡水河谷公司对矿 区周边的热带雨林进行了保护,但是从 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矿区的北部和东部 的森林还是遭到了严重毁坏。采矿后裸 露的红褐色地表和亚马逊雨林的墨绿色 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宛若千疮百孔的伤 疤。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问题探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教材整体分析
—地位和作用
从整体看,本节是在学习了沙漠化的防治的基础
A
上,进一步应用区域环境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学习 掌握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是本 章第一节的拓展与补充,又为后一节问题探究的学 习与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同时让学生理解 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树立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包括图2.25)说明亚马孙雨林被 毁的直接原因——人类活动,以及 指出导致亚马孙雨林损毁人类的具 体活动。 下文说明亚马孙雨林的开发过程及 历史因素。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详细介绍亚马孙流域的大 规模开发并举例,包括修 建公路,大量移民,吸引 外资等,开阔学生视野, 多角度全面的让学生了解 亚马孙雨林被损毁的具体 因素。使学生们认识到亚 马孙雨林有如今的损毁, 责任是多方面的。让同学 门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问 题,分析原因,再次强调 谋求当前利益与保护全球 生态责任的关系。
教材具体分析
—表述结构分析
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积极性, 得出答案时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 是对上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