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

院系:化学与环境学院班级:化学1101班姓名:彭常活学号:111030006

摘要:本文就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答:第一、如何自我地位,以便融入社会;第二、就业难问题下的“先择业后就业”与“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第三、从象牙塔到社会的心理准备。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融入就业心理准备

一、如何自我地位,以便融入社会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经历:

“从去年拖到今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不同于2009届的应届毕业生,邓志,在2008年6月就已经从武汉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了,实际上,他找工作的经历从2007年就开始了。按理说,邓志的条件并不算差:男生,名校毕业,英语、计算机证书齐全,学生会干部。他之所以拖到现在还没有就业,用他的室友李信的话说,就是“他太懒了,而且,眼高手低”。

从2007年9月开始,大型国企、知名外企、各大银行都来到邓志所在的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只要碰上有合适职位的宣讲会,我们都会去,但是邓志一直心不在焉。后来,我们去宣讲会的时候都不叫他了。”李信说。

“其实,我也去参加了一些校园宣讲会。碧桂园公司也给我打了

1

电话,通知我面试,但是我不喜欢房地产公司。”邓志说。邓志心仪的职业是国家公务员,所以,对这些企业的招聘,没有放在心上。“我还是觉得公务员最好,体面、稳定,薪水又有保证。”

就这样,拖拖拉拉中,时间就到了2007年12月,很多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已接近尾声。李信签约到某网络游戏公司做策划,已经开始实习了。邓志说是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实际上他每天无所事事。

2007年12月底,武汉开始下暴雪,很多招聘会取消了。邓志每天足不出户,在宿舍里守着电热器。2008年1月中旬,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邓志没有过面试分数线。“当时我有点慌。但马上要过年了,我就想先回家再说。”

春节后回到学校,已经是2008年2月底。邓志开始着急了。然而,这个时候,知名企业校园招聘的“黄金时间”早已过去,来中文系要人的变成一些学校、出版社等专业对口单位。但是,邓志没有出版社的实习经历,对编辑工作一窍不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他,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去中学试讲过几次,也没了下文。看着周围大部分同学的职业都已经尘埃落定,邓志每天在宿舍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也开始跑招聘会,在网上“海投”简历。结果,大一点的企业,邓志往往是几次面试之后就被婉拒;小企业,邓志又看不上。

就这样,时间到了2008年4月,各省开始招录公务员。邓志报了好几个省的公务员考试,开始了坐着火车去考试的历程。笔试,邓志考得都不错,可面试时他总是发挥不好。“我觉得,面试的时候我总是说不到点子上。”邓志说。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5月,邓

志的时间都用在了毕业论文上。6月,论文答辩结束,大学“散伙”聚会高潮来了,邓志是学生会干部,几乎天天有“饭局”,每一次都少不了“一醉方休”,根本顾不上找工作的事。这个时候,中文系正好有一个教学秘书的位置,系里问邓志愿不愿意留校,邓志拒绝了。理由是自己还年轻,想出去闯闯。

2008年7月,邓志从学校毕业,决心南下深圳。然而,深圳的工作机会并没有想象中的多,针对应届生的岗位很少。“投几百份简历,也不一定有一个笔试机会。企业都要求工作经验。”邓志这才体会到找工作之难。“以前,看到同学去校园招

聘会,投简历、笔试、面试、签约,觉得挺容易的,没想到社会上都要求工作经验。”

在深圳磕磕绊绊两个月,邓志没找到工作。从深圳回到武汉,邓志每天都在网上投出数百份简历,一些北京、上海的企业也曾对他有意向。“他们给的薪水太低了。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个月两千多元,根本没法生活。”而武汉的工作机会又很少。邓志没有办法,决心再战国家公务员考试。

2008年10月,又一轮应届生校园招聘开始了,邓志这个往届生也参加进来。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缩减了应届生的招聘名额。而且,“我这个拖了一年的往届生的简历,更不受欢迎了。”2008年12月,邓志又一次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1月中旬,成绩公布了,他还是没有进面试线。

像邓志这样,大学毕业之后无法及时转换身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的社会“多余人”,不在少数。这类人有大学文凭,书本知识

学得也不错,为什么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呢?这就是自我定位不足而导致的社会融入问题。

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职业;2、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而盲目从众;3、一心想要高薪且体面的工作;4、不懂得早规划;5、不是眼高手低就是好高骜远,等到。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每个大学生都应当进行自我定位:

1)我想从事什么职业?

2)我学习的专业知识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3)以我现在的能力能胜任什么职业?

4)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相应的职业有哪些?

5)我的性格特点更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6)我有哪些特长,适合哪些公司的需求?

7)相对而言,我有哪些优势来应聘这份职业?

8)这份职业是否有利于我的未来规划?

在回答完这一系列的问题后,每个大学生应当及早地进行规划,不能等到毕业了要就业的时候才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

就业是高校毕业生们的热门话题和现实选择,就业难也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十年来,大学院校一再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从2001年的104万人,到2009年首次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人,再到2010年人数继续攀升至6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引发了这样

一个问题:找工作是根据你的职业生涯来选择(先择业),还是就目前的一个就业形势来选择(先就业)?这就是“先择业后就业”还是“先就业后择业”的二难选择。下面让我们看看双方的典型观点:择业一派:将择业进行到底

找工作很重要,赚钱养自己很重要,可找到符合自己职业发展的职业更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自己有份工作,可以拿薪资对自己好,也对父母好,还关系到自己能否每天都精力旺盛地热爱自己的工作。

小白兔: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只是解决短期就业压力问题,从长远来说,这种做法带来的只是更多的悲剧——为了工作而工作,对工作没有喜爱之情,长久发展只会觉得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让自己对于工作再有新鲜感或是说为了能拿份高薪,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