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物理教学中逻辑关系的梳理
基于深度教学理论的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梳理策略
图 1 小孩推箱示意图
图 2 废弃牙刷静 摩擦力实验
二、问题导学: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梳理的细 腻化策略
宋代 理 学 大 儒 朱 熹 说 过 :“ 读 书 无 疑 者 须 教 有 疑 ,有 疑者却要无疑。”这里的“有疑”指发现问题,“无疑”指解决 问题。“疑者,觉悟之机也”,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有疑”), 才能 促 使 学 习 者 不 断 分 析 问 题,从 而 不 断 解 决 问 题(“ 无 疑”),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日渐长进,这也与 高中物理学 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所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见解的要求不谋而合。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梳理的细腻化 策略,就是通过问题情境制造出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在 问题导学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O
h
小齿轮 后轮
大齿轮
Hale Waihona Puke ABC图 3 自行车不同 质点的圆周运动
中学课 程资源
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噎 ZHONGXUE KECHENG ZIYUAN
基于深度教学理论的高中物理 教学逻辑梳理策略
福建省 长汀县第二中学 涂强春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深度教学理论,围绕 学生知识结构化过程中的生活情境、问题导学、学科整合、 价值引领等环节,运用具身化、细腻化、全局化、融合化的 高中 物 理 教 学 逻 辑 梳 理 策 略 ,逐 步 解 决学 生 物 理 学 习 体 验浅尝辄止、问题探究流于形式、思维水平不求甚解等问 题,为 学 生形 成 受 益终 身 的 物理 学 科 核心 素 养 打 下 坚 实 基础。
一、生活情境: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梳理的具 身化策略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强调个体知觉与客观 世 界 的互 动 ,即 个 体 对 客 观 世 界 的 感 性 认 识 取 决 于 客 观 世界的运动,个体知觉又成为对客观世界运动的意象表 达,从而构成不同个体个性化的认知方式。高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要教学生学好物理,除了精心备课,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性思维,并引导他们将思维扩散,从而能将知识点理解透切,做到融会贯通。
为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了探讨。
1 是逻辑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逻辑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
抽象思维一般有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类型。
前者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比如农民、工人用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后者是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比如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思维多属于此类。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2.1逻辑性思维的特点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用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2.2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逻辑就是一种规律,逻辑性思维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去思考问题。
但不是凭空,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思考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概念,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个概念采用判断、推理等形式将概念理解并加以发挥,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1]。
举例说明:什么是力臂?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在初中物理中,引入了这样两个概念:杠杆和力臂。
由于杠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比较好理解一点。
但是力臂是个虚拟的东西,学生不能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了。
这时需要告诉学生力臂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杠杆原理的基础之上的,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特殊的杠杆,也就是说在脑海里要把力臂当作是真正存在的杠杆,用杠杆的概念去理解力臂,这样就会觉得力臂就像是杠杆一样的形象了。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已经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意义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逻辑推理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中,逻辑推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方式展示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如汽车刹车、滑轮组等,让他们通过分析和推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辩证逻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辩证逻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简介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物理学科本身就是逻辑性强、实验性突出的学科。
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应该从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逻辑思维的概念辩证逻辑思维是指一种思维方式,较为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在不同的角度中去分析问题,全面而深刻地洞察客观事物的本质,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处理实际问题。
辩证逻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思维物理学科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许多物理概念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实现。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而实验思维正是辩证逻辑思维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掌握科学常识和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辩证逻辑思维。
例如,通过对物体加速度实验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学概念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知识。
强调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强调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这正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表现之一。
物理学科中有很多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弹簧的伸长、振动等,但物理现象分为相对,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现象。
例如,要求学生分析和比较一个往返运动和一个周期运动的原理和特征,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振动规律。
加强归纳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发展归纳和概括能力。
辩证逻辑思维充分地体现了对不同的物理概念、原理、现象的概括和推理能力的要求。
例如,通过对火箭发射原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归纳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结论辩证逻辑思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的强化、对比分析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发展辩证逻辑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平时的听课学习中发现,有很多教师甚至包括一些老教师,对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不甚了解,或者是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出现科学性错误、结论表述不够严谨、过程分析思维混乱没有逻辑性,学生越听越乱,学习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养成脱离实际、浮躁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的习惯,这对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也是非常不利的、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是不利的。
如果大多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提供科学严谨逻辑性强的优化方案,除了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不利,也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因为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作为我们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尤其重大,我们应当担当起这个责任。
下面就分别阐述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一、科学性是指表述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时,首先应当注重教学的科学性。
无论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描述与表达,还是实验与习题的内容、数据等,都应当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当然,不是说要一次就把某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而是要求不论在内容上和方法中都不应有科学性的错误。
关于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典型错误有很多,下面所举的例题都很简单但又是不经意间常犯的错误。
【例1】、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分析下例: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同种正电荷P 、Q,在PQ 连线上的M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滑块,则滑块由静止开始一直向右运动到PQ 连线上的N 点时速度为零。
关于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块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B .滑块的电势能一直减小C .PM 间距一定小于QN 间距D.滑块此后将在MN 间做往复简谐运动分析: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在PQ 连线的中点处场强为零,从P 、Q 到中点场强逐渐减小,故选项A 正确;滑块电势能变化由电场力做功决定,可知选项B 错误;由滑块的受力可知:滑块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到MN 中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然后向右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到N 点速度为零、加速度向左最大,再返回做对称的运动,因此可作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与弹簧振子的运动情况完全相似,所以滑块也做简谐运动,如取MN 连线中点为平衡位置O 、向右为位移正方向,可作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
一、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解浮力原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物体浮沉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物体浮沉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培养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通过集体讨论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规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讨论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四、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达思维内容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总结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电学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个关于电路的思维导图,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元素,并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科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教学策略;案例分析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物理知识与培养逻辑思维有机结合。
二、理论依据1.逻辑思维与物理学习的关系:逻辑思维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2.教育心理学理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和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大纲也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4.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5.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其实践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在引入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提问:“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于“问题链”的教学逻辑构建探讨——以高中物理“重心”教学为例
作者: 辛赜[1];陈燕华[1]
作者机构: [1]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出版物刊名: 物理教师
页码: 24-2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 问题链;活动课程;逻辑主线
摘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活动课程教学设计的零散性更为显著,碎片化的探究活动不利于新物理概念系统性的构建.为提高活动课程的向心力,本文尝试以问题链为线索的方式,构建教学设计的逻辑框架,将教学活动的各部分有效串联.以期在贯彻活动课程自由平等精神的同时,开展更有效率与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并以"重心"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为例,提出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高三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进行实验演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物体、实验现象,学生能够提高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进而发展出更深入的逻辑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如自由落体、弹性碰撞等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物体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物理公式。
这样的观察与思考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物理学科中常常涉及到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需要系安全带?”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能够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
物理学科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发现。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并要求学生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然而,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精神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
一、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至关重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在讲解物理概念或实验过程时,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鼓励学生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间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3. 提供开放性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自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探究精神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最好的锻炼。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探究精神:1.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观察和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这种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自主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现象,鼓励他们主动提出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方法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基于深度教学理论的高中物理教学逻辑梳理策略
中学教育2019 年 9 月183深度教学其实就是指学生在教师高阶思维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突破浅层学习的藩篱,这种教学理论与浅层学习相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将深度教学理论应用于其中能够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沉浸性以及丰富性,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一、逻辑梳理的具身化策略具身认知强调的是个体直觉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逻辑梳理的具身化策略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为媒介,将原先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转变为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
案例1 学生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具身认知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学生对摩擦力的物理学定义进行了学习,物理来自于社会生活,当代高中生以丰富多元的语义表达了客观世界对身体的感官刺激,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多元认知方式。
如,在100米的比赛中,学生将运动鞋与跑道间的摩擦形容为抓地感,而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学生将手指拨动过程中的卡顿现象称为黏滞感,这些个性化的描述虽然与严谨的物理学术语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也丰富了学生们对物理学生生活化的认知范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在导入静摩擦力知识之时,一些教师通过小孩推箱的这一生活情境来导入,但是,这一图示有一个较大的弊端,那就是学生对于静摩擦力方向的感知较为困难。
[1]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向学生演示水平面上推废弃牙刷,让学生去观察牙刷刷毛的弯曲方向,通过这种方法使原先抽象的静摩擦力方向变得更加的具象化。
通过这一实验,不仅完成了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而且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来了解相应的物理学知识点。
二、逻辑梳理的精细化策略物理教学相对特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各种物理现象展示到学生眼前,然后让学生去探究这些物理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并对其中所蕴藏的物理概念有所了解,然后对物理规律的过程进行抽象的概括。
这些知识的精细化过程在科学论证以及推理等方面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以物理知识地理解为中心店,对物理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80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课堂漫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刘生波(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 110841)摘要: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知识更系统,结构更加严谨,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文章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期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1.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学习内容复杂难懂,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通过类比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巩固旧知,学习新知。
2.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而确定分析方向。
在高中物理中有一些创新性的实验,但没有明确实验步骤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
这些都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分不开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精密的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探究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个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的确定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时,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愿意主动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
例如,有一年的高考题中有一道研究飞机飞行中机翼两端电势差的题,如果把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物理模型迁移到考题中,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果。
但许多学生却因为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得分较低。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引言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构建在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分析基础上的思维活动。
而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物理学科是一门探究客观规律和现象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途径,以期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 利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时,常常感到抽象和晦涩难懂。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
当教师讲解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让他们感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真实存在。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并建立起逻辑思维的框架。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培养逻辑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在讲解压力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用水平摆实验测量空气的压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相关概念,还能够培养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会逐渐培养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解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问题,比如怎样利用水力发电,怎样设计一个能够高效转化能量的机械装置等。
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学生会逐渐培养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思维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拓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物理知识的脉络,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讲解牛顿三定律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将三个定律的内容整理出来,帮助学生理清各个定律的内在联系。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合理的思考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探究物理学习中,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光的折射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调整入射角和出射角的关系来发现折射定律。
通过实验观察与探究,学生可以不断提出假设、调整实验方案、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静止时,不需要施加力?”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寻找答案。
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分析与综合能力训练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进行一些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问题或案例,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综合各种信息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大小,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等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
例如,在学习电路时,可以设计一个电路搭建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例谈物理教学中逻辑关系的梳理
例谈物理教学中逻辑关系的梳理近些年来,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逻辑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物理教学要求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归纳、演绎、联想、类比等,使学生更能理解物理理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更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成为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教师必须从多维度出发,从概念、定义、原理、例题和物理实验等多方面让学生回到物理原理本质,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繁杂的理论堆砌的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其中涉及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理解这些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活力和乐趣。
其次,注重让学生发现物理原理,可以通过提出类似的难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不断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探索精神,最终形成一种逻辑思维的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使学生对物理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
再次,教师应当注重利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开展物理教学,让学生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实现物理现象的可视化、动态化,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和形象地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在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应该是一件有趣、有乐趣、有意义的事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最后,物理课堂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坚持以此为主线,从概念、定义、原理、例题、实验等多方面释放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总之,物理教学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出发,开展有效的物理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发展推理思维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而这一切都要以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前提,让学生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达到更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公式的逻辑推理
初中物理公式的逻辑推理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等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一些基础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是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观察总结出来的。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公式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物理公式的背景物理公式是为了描述自然界中物理现象而产生的,它们是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和总结得出的。
物理公式的提出是为了能够简洁而准确地描述物理规律,并通过计算来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二、物理公式的逻辑推理1. 观察现象物理公式的推导起源于对物理现象的观察。
科学家通过实验或观测来收集数据,寻求一种能够准确描述数据之间关系的方式。
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施加力的情况下发生运动,我们开始思考这种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2. 总结规律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科学家逐渐发现了一些规律和模式。
这些规律通过数学方式来描述,就形成了物理公式。
以力学为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物理公式中的经典之作。
牛顿通过对物体运动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运动的基本规律,即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3. 推导公式在总结规律之后,科学家开始进行公式的推导。
他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从已知的规律出发,推导出更为具体和精确的公式。
以运动学中的速度公式为例,当我们知道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时,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推导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4. 验证公式公式的推导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正确的,因此需要对公式进行验证。
科学家通过设计实验,并将公式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来检验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通过反复实验和观察,当公式能够准确预测实际测量结果,并与实验数据吻合,那么公式就被认为是有效的。
三、物理公式的应用物理公式在科学研究、实验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指导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以及为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基础。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物理公式的应用也很常见。
通过运用物理公式,学生可以解决各种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如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力的计算等。
物理习题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1
’
’
’
过程中,g = , v 2 ; 二个过 a , v  ̄ g 在第 =h 2 ' = h - 程中,g m , : m_ a 窨 F- F 一
D T 、,
B L B L 在第 三个过 程 中, g F = I 。 I = ! : m =  ̄ B L 利用 这些方 程的一个
帮 助 学 生理 清 各 章 节 知 识 点 的 逻辑 关 系与 结 构 。 建 构 学 生 的逻 辑 思 维 人 的思 维 结 构 和各 门科 学 的知 识 、逻 辑 结 构都 是 人 们 对 客 观现 实 世 界 的 反 映 , 紧 密 联 系 的 。正 如 杰 罗 姆 ・ 鲁 纳 所 是 布 说 :不 论 我 们 选 教 什 么学 科 ,务 必 使 学 生 理解 该 学 科 的基 本 “ 结 构 。 这 也 符 合 现代 系 统 科学 ( ” 控制 论 、 息 论 、 信 系统 论 ) 的观 点 。系 统 科 学 认 为结 构 与功 能 是 对 立 的 统 一 不掌 握 学 科 结 构 , 难 以发 挥 该 学 科 的功 能 。 因 斯 坦 强调 指 出 :科 学 力 求 就 爱 “ 理解 感 性 知 觉 材料 之 间 的关 系 ,也 就 是 用 概念 来 建 立 一 种 逻
一
、
辑结 构 , 这 些 关 系 作 为 逻辑 结 果 而 纳 入 这 样 的 逻 辑结 构 。 ” 使 所 以通 过 建 立 知识 结 构 体 系 来 帮 助 学 生理 清各 章节 和 各 知 识 点之 间 的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例 题 和 习题 的 配 制 也符 合这 样 的逻 辑 关 系 。因 此 . 中物 理 教 师 要 有: 地 对 学 生 多 加 指 导 和 训 练 . 照 提 高 蓉识 按 高抽 象 逻 辑思 维 能 力 的要 求 编 写 例题 和 习题 .并 加 以适 当 的 配量 , 而不 能 利 用所 谓 的“ 海 战 术 ” 提 高成 绩 。 题 来 二 、 重 解 题 过 程 中各 个 环 节训 练 , 固学 生 的逻 辑 思 维 注 巩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物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一、物理课程设置1. 深入浅出的引入在课程的开头,老师应该通过生动的引导,将物理概念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本质》时,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或者有趣的示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逻辑顺序的组织物理知识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因此,课程内容的组织应该符合逻辑顺序。
例如,在教学《力和压强》时,先讲解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引入压强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解释压强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1. 提问和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演示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可以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三、学生培养1. 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例如设计小型物理模型、制作物理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 组织竞赛和讨论物理竞赛和讨论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好机会。
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在竞争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物理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运用逻辑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的描述,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首先,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找到答案。
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相反,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找到答案。
这种学生主导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物理学中存在许多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进行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表达,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思辨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挑战性问题是那些超出课本内容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来解决。
初中物理逻辑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逻辑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光的传播特点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新课讲授
(1)光的传播特点
讲解光在真空和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强调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实例分析
分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有关光的传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特点和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6.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有关光的传播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光学知识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物理教学中逻辑关系的梳理
作者:李斌
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07期
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常带着这类问题问我们,“既然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那为何‘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线的方向’这个判断不对?”“导线框切割磁感线,为何框边缘两端有电势差,但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些困惑反映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即物理学是一门逻辑体系非常严密的学科。
而消除困惑,真正地把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并且领悟物理规律所揭示的本质,就应当重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辨析、梳理物理量间、物理规律间的逻辑关系。
笔者在此文中借助形式逻辑中的相关简单术语名词,结合教学实践中常见的6种逻辑关系做些讨论。
1 交叉与排斥
物理概念由内涵和外延组成。
内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而外延则展现了事物的表象。
正是外延的大小范围不同引起了物理概念之间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从属、交叉、排斥等。
从属,指一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概念的外延之中。
如“红外线”、“电磁波”,红外线从属于电磁波,此类关系,学生很好建立。
易困惑的是交叉与排斥。
交叉,指一概念的外延与另一概念的外延有部分重合。
如“机械波”、“横波”;排斥,指一概念的外延与另一概念的外延无任何重合。
如“发射光谱”、“吸收光谱”。
对于交叉关系,学生可用“有的A是B,有的B是A”的句式来辨析,有的机械波是横波,有的横波是机械波,可知,机械波与横波是交叉关系。
对于排斥关系,学生可用“是A就不是B,是B就不是A”的句式来辨析。
是发射光谱就不是吸收光谱,是吸收光谱就不是发射光谱,可知,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是排斥关系。
有时教师可通过列图表的方法,帮助学生比较两概念的逻辑关系。
表格1中转速的单位圈每分,电功的单位千瓦时就显示出非国际单位与导出单位的交叉关系。
从图1中可凸显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连续光谱与明线光谱都是排斥关系。
2 矛盾与反对
判断是对特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或真或假。
若两个判断必定是一真一假,我们称之为矛盾关系。
若两个判断不能同时为真,我们称之为反对关系。
表格2中,因存在“速度一直不变”这个可能,而使得“质点速度先变大后变小”与“质点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构成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虽然不同,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反对关系可看做一真一假的矛盾关系。
例如在一些多选题中,选项的多选特点结合选项间的反对关系,选项就成了一真一假的矛盾关系了。
据此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以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卷第9题为例,依题意,绳子上拉力等于3mg的位置只有一个,A、B选项的判断为反对关系,在b球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功率的变化只有一种情况,故C、D选项也为反对关系,由于多选题的特点,反对关系变成了矛盾关系,故此题答案一定是A、B选项和C、D选项中各选一个。
具此特点的还有2011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第20题,该题A、B选项可看作矛盾关系,C、D选
项亦可看作矛盾关系。
答案在A、B选项和C、D选项中各选一个。
将多选题中选项间的反对关系转化成矛盾关系,可增强学生考场的应变能力。
3 一般与特殊
由较为一般性的前提出发,推导出一个较为特殊结论的过程称为演绎推理。
结合若干个特殊情况推导出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的过程称为归纳推理。
这两种推理方法,常被我们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在解决问题时如何选择,选用时需要怎样的条件,常常困扰着物理学习。
如果我们在强调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具有某种联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对两者进行比较区别,那么物理概念、规律会更加清晰。
以表格3中感应电动势大小计算为例,E=nΔΦΔt、E=BLv 都用来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前者是一般规律,后者是特殊规律。
学生除了要知道前者如何推导出后者,还应通过比较与区分弄清后者适用的情形,前者一定能适用,前者的适用范围包含了后者,以及,前者多用来求平均电动势,后者多用来求瞬时电动势。
再如,通常电路中电功大于电热是一般规律,在纯电阻电路中则有电功等于电热这个特殊规律。
4 充分与充要
一般的,在数学或物理学科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如果能从命题p推出命题q,那么条件p是条件q的充分条件;如果能从命题q推出命题p,那么条件q是条件p的必要条件;如果能从命题p推出命题q,且能从命题q推出命题p,那么条件q与条件p互为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高中物理中充要条件普遍存在,如表格4中的前四列均互为充要条件,可能因为充要条件比较常见,使得很多同学误将一些充分不必要条件当做充要条件,如由“沿电场线的方向”得出“电势降低”,但“电势降低的方向即为电场线的方向”的推导确实错误的。
在教学中通过对两种关系的辨析,能促进学生把握易混淆的命题间关系。
另外,学生已从数学中学习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
结合这点可对相关命题进行多种方法的判断,以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第9题为例,4个选项都为充分条件式的陈述,可以采用假设条件成立再验证结果的方法选出答案。
但若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来判断也可以快速确定解题思路。
C选项的逆否命题是“若速度小于v0-qBd2m,则粒子落在A点两侧d的范围外”。
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r=mvqB,计算出粒子到边界时位移最大值
5 因果关系
物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理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
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复杂性,有时学生会将一个结果进行错误的归因。
如图2情景,“”型金属框ABCD在匀强磁场中向右匀速运动,电压表有无示数?学生认为,MN间有电势差,因此电压表有示数。
这就是错误的归因,我们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因果关系,可启发学生去思考电压表的内部结构与测量原理。
有电流流进电压表才是电压表有示数这个结果的真正原因。
纠正学生的错误归因,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此外,因果关系中有果必有因,因必定会
表现出某种果。
我们根据这一点,可进行“循”果“觅”因。
如图3情景,光滑斜面体倾角为θ,在外力推动下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斜面体上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求物块所受支持力。
此问题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将物块的重力分解到沿斜面与垂直于斜面方向。
究其原因,除了反应定势外,未用好“物块与斜面体一起向左加速运动”这个果。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出,合外力大小决定加速度大小,合外力方向决定加速度方向,即合外力是因,加速度是果。
循“物块加速度向左”这个果,觅出“物块所受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一定向左”这个因,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支持力。
正确地归因与觅因,才能梳理好逻辑关系,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6 制约关系
物理世界是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物理量之间是彼此依存、相互改变、相互制约的。
比如高中物理中,机车启动问题,闭合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问题,都需分析制约关系。
若利用“逻辑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这类制约关系的分析。
以图4所示问题为例,两条平行的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α角,导轨间距离为L,其上端接一电源,电源电动势为
E0,内阻为r,导体棒MN水平放置在导轨上,其质量为m,不计导体棒与导轨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求棒被释放后运动的最大速度。
本题中,速度、反电动势、总电动势、电流、安培力、合力、加速度诸多物理量同时存在、同时变化、相互制约。
图5就是该题的“逻辑链”,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能力,发散性体现在,由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发散联系到其他相关量的变化。
而思路在发散后还需收敛聚合到研究对象最终的稳定状态上。
高中物理内容有着大量的逻辑关系的存在,或在概念与概念之间,或在规律与规律之间。
笔者所举例子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积累,相信会有更多、更清晰的实例。
虽然形式逻辑本身严密而复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谨慎、少量地借助其最简单的术语名词,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图、表、逻辑链等方法,对逻辑关系进行及时梳理。
梳理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便于提取知识,促进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