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资料全

合集下载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它们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一、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定理。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c² = a²+ b²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

1. 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假设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想要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夹角为60°,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² = 5² + 8² - 2×5×8×cos60°,即c² = 25 + 64 -80cos60°。

进一步计算可得c² = 89 - 80cos60°,再开方可得c ≈ 2.92cm。

因此,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约为2.92cm。

2. 求解三角形的角度除了求解边长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和5cm,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它的夹角。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osC = (3² + 4² - 5²) / (2×3×4),即cosC = (9 + 16 - 25) / 24。

计算可得cosC = 0,因此C的值为90°。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余弦定理在求解三角形边长和角度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它为我们解决各种三角形相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解析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考点梳理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1)仰角和俯角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3)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助学·微博】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考点自测1.(2012·江苏金陵中学)已知△ABC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记三角形三边长为a-4,a,a+4,则(a+4)2=(a-4)2+a2-2a(a-4)cos120°,解得a=10,故S=12×10×6×sin 120°=15 3.答案15 32.若海上有A,B,C三个小岛,测得A,B两岛相距10海里,∠BAC=60°,∠ABC=75°,则B,C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解析由正弦定理,知BCsin 60°=ABsin(180°-60°-75°).解得BC=56(海里).答案5 63.(2013·日照调研)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________海里/时.解析由正弦定理,得MN=68sin 120°sin 45°=346(海里),船的航行速度为3464=1762(海里/时).答案176 24.在△ABC中,若23ab sin C=a2+b2+c2,则△ABC的形状是________.解析由23ab sin C=a2+b2+c2,a2+b2-c2=2ab cos C相加,得a2+b2=2ab sin ⎝ ⎛⎭⎪⎫C +π6.又a 2+b 2≥2ab ,所以 sin ⎝ ⎛⎭⎪⎫C +π6≥1,从而sin ⎝ ⎛⎭⎪⎫C +π6=1,且a =b ,C =π3时等号成立,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 等边三角形5.(2010·江苏卷)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a +a b=6cos C ,则tan C tan A +tan C tan B 的值是________.解析 利用正、余弦定理将角化为边来运算,因为b a +a b =6cos 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ab =6·a 2+b 2-c 22ab ,即a 2+b 2=32c 2.而tan C tan A +tan C tan B =sin C cos C ⎝ ⎛⎭⎪⎫cos A sin A +cos B sin B =sin C cos C ·sin Csin A sin B =c 2ab ·a 2+b 2-c 22ab=2c 2a 2+b 2-c 2=2c 232c 2-c 2=4. 答案 4考向一 测量距离问题【例1】 如图所示,A 、B 、C 、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60°,AC =0.1 km.(1)求证:AB =BD ;(2)求BD .(1)证明 在△ACD 中,∠DAC =30°,∠ADC =60°-∠DAC =30°,所以CD =AC =0.1.又∠BCD =180°-60°-60°=60°,故CB 是△CAD 底边AD 的中垂线,所以BD =BA .(2)解 在△ABC 中,AB sin ∠BCA =AC sin ∠ABC, 即AB =AC sin 60°sin 15°=32+620(km),因此,BD =32+620(km)故B 、D 的距离约为32+620 km.[方法总结] (1)利用示意图把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模型.(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边和角,求得该数学模型的解.(3)应用题要注意作答.【训练1】 隔河看两目标A 与B ,但不能到达,在岸边先选取相距3千米的C ,D 两点,同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离.解 如题图所示,在△ACD 中,∵∠ADC =30°,∠ACD =120°,∴∠CAD =30°,AC =CD =3(千米).在△BDC 中,∠CBD =180°-45°-75°=60°.由正弦定理,可得BC =3sin 75°sin 60°=6+22(千米).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 ∠BCA ,即AB 2=(3)2+⎝ ⎛⎭⎪⎫6+222-23·6+22cos 75°=5, ∴AB =5(千米).所以两目标A ,B 间的距离为5千米.考向二 测量高度问题【例2】 (2010·江苏)某兴趣小组要测量电视塔AE 的高度H (单位:m)如图所示,垂直放置的标杆BC 的高度h =4 m ,仰角∠ABE =α,∠ADE =β.(1)该小组已测得一组α、β的值,算出了tan α=1.24,tan β=1.20,请据此算出H 的值;(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 (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 m ,试问d 为多少时,α-β最大?解 (1)由AB =H tan α,BD =h tan β,AD =H tan β及AB +BD =AD 得H tan α+h tan β=H tan β解得H =h tan αtan α-tan β=4×1.241.24-1.20=124. 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 是124 m.(2)由题设知d =AB ,得tan α=H d .由AB =AD -BD =H tan β-h tan β,得tan β=H -h d ,所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h d +H (H -h )d ≤h 2H (H -h ), 当且仅当d =H (H -h )d,即d =H (H -h )=125×(125-4)=555时,上式取等号.所以当d =555时,tan(α-β)最大.因为0<β<α<π2,则0<α-β<π2,所以当d =555时,α-β最大.故所求的d 是55 5 m.[方法总结] (1)测量高度时,要准确理解仰、俯角的概念.(2)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画出)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应用正、余弦定理.(3)注意竖直线垂直于地面构成的直角三角形.【训练2】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现测得∠BCD=α,∠BDC=β,CD=s,并在点C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解在△BCD中,∠CBD=π-α-β,由正弦定理得BCsin∠BDC=CDsin∠CBD,所以BC=CD sin∠BDCsin∠CBD=s·sin βsin(α+β)在Rt△ABC中,AB=BC tan∠ACB=s tan θsin βsin(α+β).考向三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航海应用问题【例3】我国海军在东海举行大规模演习.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3-1)km的B处有一艘“敌舰”.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 2 km的C处的“大连号”驱逐舰奉命以10 3 km/h的速度追截“敌舰”.此时,“敌舰”正以10 km/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大连号”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敌舰”?解设“大连号”用t h在D处追上“敌舰”,则有CD=103t,BD=10t,如图在△ABC中,∵AB=3-1,AC=2,∠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3-1)2+22-2·(3-1)·2·cos 120°=6∴BC=6,且sin∠ABC=ACBC·sin∠BAC=26·32=22.∴∠ABC=45°,∴BC与正北方向垂直.∴∠CBD=90°+30°=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CD=BD·sin∠CBDCD=10t sin 120°103t=12,∴∠BCD=30°.即“大连号”沿东偏北30°方向能最快追上“敌舰”.[方法总结] 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第二步:将有关条件和求解的结论归结到某一个或两个三角形中.第三步: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第四步:将所得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结果.【训练3】(2013·广州二测)如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60°方向的B处,且与岛屿A相距12海里,渔船乙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岛屿A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 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此时到达C处.(1)求渔船甲的速度;(2)求sin α的值.解(1)依题意知,∠BAC=120°,AB=12(海里),AC=10×2=20(海里),∠BCA=α,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122+202-2×12×20×cos 120°=784.解得BC=28(海里).所以渔船甲的速度为BC2=14海里/时.(2)在△ABC中,因为AB=12(海里),∠BAC=120°,BC=28(海里),∠BCA=α,由正弦定理,得ABsin α=BCsin 120°.即sin α=AB sin 120°BC=12×3228=3314.高考经典题组训练1.(四川卷改编)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延长BA至E,使AE=1,连结EC、ED,则sin∠CED=________.解析在Rt△EAD和Rt△EBC中,易知ED=2,EC=5,在△DE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ED=ED2+EC2-CD22ED·EC=2+5-12×2×5=31010.∴sin∠CED=1010.答案10 102.(2011·新课标卷)在△ABC中,B=60°,AC=3,则AB+2BC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知ABsin C=3sin 60°=BCsin A,∴AB=2sin C,BC=2sin A.又A+C=120°,∴AB+2BC=2sin C+4sin(120°-C)=2(sin C+2sin 120°cos C -2cos 120°sin C)=2(sin C+3cos C+sin C)=2(2sin C+3cos C)=27sin(C +α),其中tan α=32,α是第一象限角.由于0°<C <120°,且α是第一象限角,因此AB +2BC 有最大值27.答案 273.(湖北卷改编)若△ABC 的三边长为连续三个正整数,且A >B >C,3b =20a cos A ,则sin A ∶sin B ∶sin C =________.解析 由A >B >C ,得a >b >c .设a =c +2,b =c +1,则由3b =20a cos A ,得3(c+1)=20(c +2)·(c +1)2+c 2-(c +2)22(c +1)c,即3(c +1)2c =10(c +1)(c +2)(c -3),解得c =4,所以a =6,b =5.答案 6∶5∶44.(2·陕西卷)如图,A ,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 点北偏东45°,B 点北偏西60°的D 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 点南偏西60°且与B 点相距203海里的C 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该救援船达到D 点需要多长时间?解 由题意知AB =5(3+3)海里,∠DBA =90°-60°=30°,∠DAB =90°-45°=45°,所以∠ADB =180°-(45°+30°)=105°,在△ADB 中,由正弦定理得DB sin ∠DAB =AB sin ∠ADB, 所以DB =AB ·sin ∠DAB sin ∠ADB =5(3+3)·sin 45°sin 105°=5(3+3)·sin 45°sin 45°cos 60°+cos 45°sin 60°=103(海里), 又∠DBC =∠DBA +∠ABC =30°+(90°-60°)=60°, BC =203(海里),在△D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D 2=BD 2+BC 2-2BD ·BC ·cos ∠DBC=300+1 200-2×103×203×12=900,所以CD =30(海里),则需要的时间t =3030=1(小时).所以救援船到达D 点需要1小时.(江苏省2013届高三高考压轴数学试题)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5,b =4,cos(A -B )=3231. (Ⅰ) 求sin B 的值;(Ⅱ) 求cos C 的值.分层训练A 级 基础达标演练(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若渡轮以15 km/h 的速度沿与水流方向成120°角的方向行驶,水流速度为4km/h ,则渡轮实际航行的速度为(精确到0.1 km/h)________.答案 13.5 km/h2.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 ,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__m.解析 如图,OM =AO tan 45°=30 (m),ON =AO tan 30°=33×30=10 3 (m),由余弦定理得,MN = 900+300-2×30×103×32=300=10 3 (m). 答案 10 33.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 后,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 3 km ,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如图,在△ABC 中,AB =x ,BC =3,AC =3,∠ABC =30°,由余弦定理得(3)2=32+x 2-2×3x ×cos 30°,即x 2-33x +6=0,解得x 1=3,x 2=23,经检测均合题意.答案 3或2 34.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这一岸定一基线CD ,现已测出CD =a 和∠ACD =60°,∠BCD =30°,∠BDC=105°,∠ADC =60°,则AB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在△ACD 中,已知CD =a ,∠ACD =60°,∠ADC=60°,所以AC =a .①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a sin 105°sin 45°=3+12a .②在△ABC 中,已经求得AC 和BC ,又因为∠ACB =30°,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 =AC 2+BC 2-2AC ·BC ·cos 30°=22a .答案 22a5.(2010·新课标全国卷)在△ABC 中,D 为边BC 上一点,BD =12CD ,∠ADB =120°,AD =2,若△ADC 的面积为3-3,则∠BAC =________.解析 由A 作垂线AH ⊥BC 于H .因为S △ADC =12DA ·DC ·sin 60°=12×2×DC ·32=3-3,所以DC =2(3-1),又因为AH ⊥BC ,∠ADH =60°,所以DH =AD cos 60°=1,∴HC =2(3-1)-DH =23-3.又BD =12CD ,∴BD =3-1,∴BH =BD +DH = 3.又AH =AD ·sin 60°=3,所以在Rt △ABH 中AH =BH ,∴∠BAH =45°.又在Rt △AHC 中tan ∠HAC =HC AH =23-33=2-3, 所以∠HAC =15°.又∠BAC =∠BAH +∠CAH =60°,故所求角为60°.答案 60°6.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 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 ,使C 在塔底B 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 的仰角为60°,再由点C 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 ,测得∠BDC =45°,则塔AB 的高是________米.解析 在△BCD 中,CD =10(米),∠BDC =45°,∠BCD =15°+90°=105°,∠DBC =30°,BC sin 45°=CD sin 30°,BC =CD sin 45°sin 30°=102(米).在Rt △ABC 中,tan 60°=AB BC ,AB =BC tan 60°=106(米).答案 10 6二、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7.(2011·常州七校联考)如图,在半径为3、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弧上任取一点P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PNMQ ,使点Q 在OA 上,点N 、M 在OB 上,设矩形PNMQ 的面积为y ,(1)按下列要求写出函数的关系式:①设PN =x ,将y 表示成x 的函数关系式;②设∠POB =θ,将y 表示成θ的函数关系式;(2)请你选用(1)中的一个函数关系式,求出y 的最大值.解 (1)①∵ON =OP 2-PN 2=3-x 2,OM =33x ,∴MN =3-x 2-33x ,∴y =x ⎝⎛⎭⎪⎫3-x 2-33x ,x ∈⎝ ⎛⎭⎪⎫0,32. ②∵PN =3sin θ,ON =3cos θ,OM =33×3sin θ=sin θ,∴MN =ON -OM =3cos θ-sin θ,∴y =3sin θ(3cos θ-sin θ),即y =3sin θcos θ-3sin 2θ,θ∈⎝ ⎛⎭⎪⎫0,π3. (2)选择y =3sin θcos θ-3sin 2θ=3sin ⎝ ⎛⎭⎪⎫2θ+π6-32, ∵θ∈⎝ ⎛⎭⎪⎫0,π3,∴2θ+π6∈⎝ ⎛⎭⎪⎫π6,5π6,∴y max =32. 8.某港口O 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 处,并正以30海里/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海里/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 解 (1)设相遇时小艇航行的距离为S 海里,则 S =900t 2+400-2·30t ·20·cos (90°-30°)=900t 2-600t +400= 900⎝ ⎛⎭⎪⎫t -132+300. 故当t =13时,S min =103(海里),此时v =10313=303(海里/时).即,小艇以303海里/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2)设小艇与轮船在B 处相遇,则v 2t 2=400+900t 2-2·20·30t ·cos(90°-30°),故v 2=900-600t +400t 2,∵0<v ≤30,∴900-600t +400t 2≤900,即2t 2-3t ≤0,解得t ≥23.又t =23时,v =30海里/时.故v=30海里/时时,t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等于2 3.此时,在△OAB中,有OA=OB=AB=20海里,故可设计航行方案如下: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

第27讲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析版)

第27讲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析版)
第 27 讲: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 2、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二、基础知识回顾 1.正弦定理 a = b = c =2R(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正弦定 理的常 见变形
2
四、例题选讲 考点一、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 1、(2020 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在 △ABC 中,若 AB 13, BC 3, C 120 ,则 AC =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
余弦定理 AB2 BC 2 AC 2 2BC·AC cos C 将各值代入 得 AC2 3AC 4 0
a2
c2
2ac cos
B
,得 b2
a2
52
2 a 5
1 2

因为 b
10
a
,所以
(10
a)2
a2
52
2
a5
1 2

解得 a 3,所以 b 7 .
(2)由
cos
B
1 2
,得
sin
B
3 2
由正弦定理得 sin C c sin B 5 3 5 3 .
b
7 2 14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在解三角形时,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 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 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考查基本运算能力和转化与化归思想.
解得 AC 1 或 AC 4 (舍去)选 A.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数学定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它们的具体使用方法。

一、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一个用来描述三角形边长和夹角之间关系的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假设边长分别为a、b、c,而对应的夹角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1. 求解三角形边长假设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长a和b,以及它们夹角C的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来求解第三个边长c。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边AB的长度为5,边AC的长度为8,而夹角B的大小为60度。

按照余弦定理,我们可以用下式来计算边BC的长度:BC² = AB² + AC² - 2·AB·AC·cosB代入具体数值,即可求得:BC² = 5² + 8² - 2·5·8·cos60°BC² = 25 + 64 - 80·0.5BC² = 89 - 40BC² = 49BC = √49 = 7因此,边BC的长度为7。

2. 求解三角形夹角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但需要求解其中一个夹角的大小。

余弦定理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4、b=7、c=9。

我们想要求解夹角C的大小。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² = a² + b² - 2ab·cosC代入具体数值,我们可以得到:9² = 4² + 7² - 2·4·7·cosC81 = 16 + 49 - 56·cosC16 + 49 - 81 = 56·cosC-16 = 56·cosCcosC = -16 / 56 = -0.2857由于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1, 1],该结果无解,即无法构成三角形。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三角学中重要的定理,它们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即测量高楼的高度。

假设有一栋高楼,我们无法通过直接测量得到其高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某一点到高楼顶部的距离和测量这一点与高楼底部的夹角,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计算高楼的高度。

设高楼的高度为h,某一点到高楼顶部的距离为d,某一点与高楼底部的夹角为θ,则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frac{h}{\sin{\theta}} = \frac{d}{\sin{(90^\circ - \theta)}}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h^2 = d^2 + L^2 - 2dL\cos{\theta} \]通过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距离和夹角,计算出高楼的高度。

这就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测量高楼高度时的应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也可以在航海领域中得到应用。

航海员在航海时需要测量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角,而这正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所擅长的。

假设航海员需要确定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d和方向角θ,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进行计算。

首先利用余弦定理计算A点和B点的距离:\[ d^2 = a^2 + b^2 - 2ab\cos{\theta} \]然后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方向角θ:\[ \frac{\sin{\theta}}{a} = \frac{\sin{B}}{d} \]通过这些计算,航海员可以准确地确定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角,从而确保航行的安全和准确性。

在建筑领域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设计桥梁和建筑物结构时,需要计算各种角度和距离,而这些计算中常常需要用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在地质勘探和地震预测中,也需要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计算地层的深度和角度,从而进行地质勘探和地震预测工作。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以实际例子为基础,详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一、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它的表达式为:$\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例子一:已知三角形$ABC$中,$AB=5$,$BC=8$,$\angle B=45^\circ$,求$\angle A$和$\angle C$的大小。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frac{5}{\sin A}=\frac{8}{\sin 45^\circ}$。

通过求解可得$\sin A=\frac{5\sin 45^\circ}{8}$,进而得到$\angle A=\sin^{-1}\left(\frac{5\sin 45^\circ}{8}\right)$。

同理,可以求得$\angle C=180^\circ-\angle A-\angle B$。

通过计算可得$\angle A\approx 28.07^\circ$,$\angle C\approx106.93^\circ$。

例子二:已知三角形$ABC$中,$AB=6$,$BC=9$,$\angle A=30^\circ$,求$AC$的长度。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frac{6}{\sin 30^\circ}=\frac{AC}{\sin C}$。

通过求解可得$\sin C=\frac{AC\sin 30^\circ}{6}$,进而得到$AC=\frac{6\sin C}{\sin30^\circ}$。

由于$\sin C=\sin (180^\circ-\angle A-\angle B)$,可以通过计算得到$AC\approx 10.39$。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文: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定理和公式。

在三角形的研究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两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公式。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各种属性,如边长、角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定理的含义、推导过程,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一些例子。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三个对应的正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sinA、sinB、sinC分别为三个角的正弦值。

这个定理实际上是在说明了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如果我们已知了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两个对应的边长,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第三个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的度数为30°,边AB的长度为3,边AC的长度为4,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边BC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有:BC/sinA = AC/sin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BC/sin30° = 4/sinC进一步计算可得:BC = 4*sin30°/sinC ≈ 4*0.5/sinC = 2/sinC通过这个简单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求解出BC的长度。

正弦定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三角形边长相关的问题。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一个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2 = a^2 + b^2 - 2ab*cosC这个定理实际上是在说明了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三角形的一个边长,当已知该边的两个对应角度和另一边的长度时。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边AB的长度为3,边AC的长度为4,角C的度数为60°,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边BC的长度。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在数学中,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的重要工具。

它们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几何学,还可以在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测量和计算问题中使用。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例子来展示它们的实用性。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和它们所对的角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即: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C为夹角。

该定理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或夹角大小,特别适用于已知两边和夹角,求解第三边或第三个角的情况。

例如,我们有一个三角形,已知两条边分别为a=5cm,b=7cm,夹角C为60度。

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条边c的长度:c^2 = 5^2 + 7^2 - 2×5×7×cos60°c^2 = 25 + 49 - 70×0.5c^2 = 24c = √24c ≈ 4.9cm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c约为4.9cm。

除了计算边长,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角度。

例如,我们有一个三角形,已知三边分别为a=6cm,b=8cm,c=10cm。

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各个角的大小:cosA = (b^2 + c^2 - a^2) / (2bc)cosB = (a^2 + c^2 - b^2) / (2ac)cosC = (a^2 + b^2 - c^2) / (2ab)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求得角A,角B和角C的余弦值,再利用反余弦函数求得它们的度数。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和对应的角的正弦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即:a / sinA =b / sinB =c / sinC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一个角和与之对应的两个边,求解其他角和边长的问题。

例如,我们有一个三角形,已知角A为30度,边a为5cm,边b 为7cm。

课件4:6.4.3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课件4:6.4.3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3)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2π.(
)
(4)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
(5)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0,π2).( ) 答案:(1)√ (2)× (3)× (4)√ (5)√
若点 A 在点 C 的北偏东 30°,点 B 在点 C 的南偏东 60°,
解析:设两船在 C 处相遇,则由题意 ∠ABC=180°-60°=120°,且ABCC= 3, 由正弦定理得ABCC=ssiinn∠12B0A°C= 3, 所以 sin∠BAC=12. 又因为 0°<∠BAC<60°,所以∠BAC=30°. 所以甲船应沿北偏东 30°方向前进. 答案:30°
2.在一次海上联合作战演习中,红方一艘侦察艇发现在北偏东 45°方向, 相距 12 n mile 的水面上,有蓝方一艘小艇正以每小时 10 n mile 的速度沿 南偏东 75°方向前进,若红方侦察艇以每小时 14 n mile 的速度,沿北 偏东 45°+α 方向拦截蓝方的小艇,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拦截住,求红方 侦察艇所需的时间和角 α 的正弦值.
是 0°≤α<360°
图形表示
方向角
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 所成的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 偏东(西)××度
3.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基础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 45°的方向.( )
(2)从 A 处望 B 处的仰角为 α,从 B 处望 A 处的俯角为 β,则 α,β 的关系为 α+β=180°.( )
求 AB
山 两 侧
求河 水两 平岸 距 离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BC
a sin
a sin
sin 180o ( ) sin( )
α
δ
β
γ
D
C
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
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AB AC2 BC2 2AC BC cos
测量垂直高度
1、底部可以到达的
测量出角C和BC的长度,解直 角三角形即可求出AB的长。
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C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 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 ∠ACD=β, ∠CDB=γ, ∠BDA=δ.
在 ∆ADC和∆ 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B
a sin( )
a sin( ) A
AC
sin 180o ( ) sin( )
故sin B AC sin A 5 3 B 38o
BC 14
故我舰航行的方向为北偏东 50o 38o 12o
变式训练1: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
点,测得 BCA= 60, ACD=30,CDB= 45, BDA= 60 求A、B两点间距离 .
注:阅读教材P12,了解基线的概念
1.2.1 应用举例
公式、定理
正弦定理:a b c 2R sin A sinB sinC
余弦定理:
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 B
c2 a2 b2 2abcosC
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
cos A b2 c2 a2 , 2bc
cos B c2 a2 b2 , 2ca
即sin9A0C°-α=sinBαC-β,∴AC=sBinCαco-s βα=sihncαo-s αβ. 在Rt△ACD中,CD=ACsin∠CAD=ACsin β=hscionsαα-sinββ.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学及相关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两个定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的详细探讨。

一、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表达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示例:1. 航海与测量:在航海和大地测量中,正弦定理被用来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由于地球表面可以近似为一个球体,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两点的纬度和经度,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2. 电气工程:在电气工程中,正弦定理被用来分析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各种电气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从而简化电路分析。

3. 通信与信号处理:在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正弦定理被用来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和传输特性。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的组合,从而更容易地理解和处理信号。

二、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另一个重要的三角定理,它表达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之和减去这两边夹角的余弦值乘以这两边乘积的2倍。

余弦定理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示例:1. 几何学:在几何学中,余弦定理被用来解决与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

此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以及求解三角形的内角。

2. 物理学:在力学中,余弦定理被用来求解连接杆件的长度和角度问题。

例如,在机器人学和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确定各个杆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以便实现预期的运动轨迹。

余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余弦定理还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如航空航天、土木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

在这些领域中,余弦定理通常被用来求解与空间几何和三维变换相关的问题。

第05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精讲)(含答案解析)

第05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精讲)(含答案解析)

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讲)-1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讲)1、基线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把根据测量的需要而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为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的基线长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2、仰角与俯角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两者在同一铅垂平面内)所成的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方位角θ的范围是0360θ≤≤ .4、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α,例:(1)北偏东α:(2)南偏西α:5、坡角与坡比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叫坡角(θ为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叫坡比(坡度),即tan h i lθ==(2022·河南安阳·高一阶段练习)1.公园内有一棵树,A ,B 是与树根处O 点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观测点,树顶端为P .如图,观测得75OAB ∠=︒,60OBA ∠=︒,60OAP ∠=︒,10AB =米,则该树的高度OP 大约为()A .21米B .18米C .15米D .10米(2022·新疆·乌市八中高一期中)2.现只有一把长为2m 的尺子,为了求得某小区草坪边缘,A B 两点的距离AB (AB 大于2m ),在草坪坛边缘找到点C 与D ,已知090ACD ∠=,且tan ADB ∠=-,测得1.2m AC =,0.9m CD =,1m BD =,则AB =()A .m3B C .m 2D .m 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3.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 ,B 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 ,B 不共线的一点C ,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案(ABC 的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①测量A ,B ,b ;②测量a ,b ,C ;③测量A ,B ,a .则一定能确定A ,B 间距离的所有方案的个数为()A .3B .2C .1D .0(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4.如图,在救灾现场,搜救人员从A 处出发沿正北方向行进x 米达到B 处,探测到一个生命迹象,然后从B 处沿南偏东75︒行进30米到达C 处,探测到另一个生命迹象,如果C 处恰好在A 处的北偏东60︒方向上,那么x =()A .102米B .103米C .10米D .106米(2022·重庆八中高一期中)5.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地球静止同步卫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轨道高度(轨道高度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距离)为h .将地球看作是一个球心为O ,半径为r 的球,其上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赤道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如果地球表面上某一观测点与该卫星在同一条子午线(经线)所在的平面,且在该观测点能直接观测到该卫星.若该观测点的纬度值为α,观测该卫星的仰角为β,则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 .cos cos()r h r βαβ+=+B .cos cos()h r βαβ=+C .sin sin()r h r βαβ+=+D .sin sin()h r βαβ=+高频考点一: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角度1:测量距离问题例题1.(2022·广东·信宜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6.如图,一轮船从A 点沿北偏东70 的方向行驶10海里至海岛B ,又从B 沿北偏东10 的方向行驶10海里至海岛C ,若此轮船从A 点直接沿直线行驶至海岛C ,则此船沿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__海里至海岛C ()A.北偏东60;B.北偏东30 ;C.北偏东40;D.北偏东20 ;例题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7.为了在一条河上建一座桥,施工前在河两岸打上两个桥位桩A,B(如图),要测量A,B两点的距离,测量人员在岸边定出基线BC,测得BC=50m,∠ABC=105°,∠BCA =45°.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A.m B.m C.m D.m例题3.(2022·福建龙岩·高一期中)8.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分别为5km,8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70 方向上,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50 方向上,则灯塔A与B的距离为______km.例题4.(2022·广东·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一期中)9.如图,为了测量,B C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A D两点,已知90∠= ,ADC∠= ,2A60AB=,BD=DC=BC的长为________.例题5.(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10.《后汉书·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如图,为张衡地动仪的结构图,现要在相距200km的A,B两地各放置一个地动仪,B在A的东偏北60°方向,若A地动仪正东方向的铜丸落下,B地东南方向的铜丸落下,则地震的位置在A地正东________________km.角度2:测量高度问题例题1.(2022·江西师大附中三模(理))11.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代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如图,小明同学为测量滕王阁的高度,在滕王阁的正东方向找到一座建筑物AB,高为12m,在它们的地面上的点M(B,M,D三点共线)测得楼顶A,滕王阁顶部C的仰角分别为15︒和60︒,在楼顶A处测得阁顶部C的仰角为30︒,则小明估算滕王阁的高度为()(精确到1m)A.42m B.45m C.51m D.57m例题2.(2022·山东菏泽·高一期中)12.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如图1)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大跳台的设计中融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估算赛道造型最高点A(如图2)距离地面的高度AB(AB 与地面垂直),在赛道一侧找到一座建筑物PQ,测得PQ的高度为25.4米,并从P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30°;在赛道与建筑物PQ 之间的地面上的点M 处测得A 点,P 点的仰角分别为75°和30°(其中B ,M ,Q 三点共线),该学习小组利用这些数据估算得赛道造型最高点A 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1.41≈ 1.73≈ 2.45≈)A .58B .60C .66D .68例题3.(2022·四川成都·高一期中)13.如图,AE 是底部不可到达的一个烟囱,为测量烟囱的高度,在地面选取C ,D 两点,使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在C ,D 两点测得顶点A 的仰角分别为37α=︒,67β=︒,且C ,D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米,则烟囱AE 的高度为_________米.(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数,参考数据:sin 670.92cos 670.39,sin 370.60cos370.80︒≈︒≈︒≈︒≈,, 1.73≈)例题4.(2022·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一期中)14.厦门双子塔是厦门的新地标,两栋独立的塔楼由裙楼相连,外观形似风帆,并融入了厦门市花“三角梅”的视觉元素.小明计划测量双子塔A 塔的高度,他在家测得塔尖的仰角为26.3°,再到正上方距家42米的天台上,测得塔尖仰角为22.3°,塔底俯角为10.8°.则A 塔的高度约为______米.(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sin 40.07︒≈,sin 33.10.55︒≈,sin 63.70.90︒≈,sin 79.20.98︒≈.角度3:测量角度问题例题1.(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15.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北偏东40 ,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 ,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10D .南偏西10 例题2.(2022·吉林吉林·模拟预测(文))16.位于灯塔A 处正西方向相距()5n mile 的B 处有一艘甲船需要海上救援,位于灯塔A 处北偏东45°相距mile 的C 处的一艘乙船前往营救,则乙船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南偏西()A .30°B .60°C .75°D .45°例题3.(2022·江苏南通·高一期末)17.图1是南北方向、水平放置的圭表(一种度量日影长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示意图,其中表高为h ,日影长为l .图2是地球轴截面的示意图,虚线表示点A 处的水平面.已知某测绘兴趣小组在冬至日正午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纬2326'︒)在某地利用一表高为2dm 的圭表按图1方式放置后,测得日影长为2.98dm ,则该地的纬度约为北纬()(参考数据:tan 340.67︒≈,tan 56 1.49︒≈)A .2326'︒B .3234'︒C .34︒D .56︒题型归类练(2022·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18.如图,一艘船上午8:00在A 处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3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8:30到达B 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75°处,且与它相距)A .16海里/小时B .15海里/小时C ./小时D .海里/小时(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19.如图,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甲同学从点A 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点B 时,发现乙同学踢着足球在点C 处正以自己速度的12向A 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3cos 5BAC ∠=,3m AB =,7m AC =.若忽略甲同学转身所需的时间,则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点是线段AC 上离A 处____________m 的点.(2022·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2021年4月25日至26日在福州举办,三明市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5G +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如图,某县区域地面有四个5G 基站A ,B ,C ,D .已知C ,D 两个基站建在江的南岸,距离为;基站A ,B 在江的北岸,测得75ACB ∠=︒,120ACD ∠=︒,30ADC ∠=︒,45ADB ∠=︒,则A ,B 两个基站的距离为______.(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21.如图所示,为测量山高MN ,选择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 为测量观测点.从A 点测得M 点的仰角∠MAN =60°,C 点的仰角∠CAB =45°以及∠MAC =75°,从C 点测得∠MCA =60°.已知山高BC =500m ,则山高MN =______m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2.如图,某湿地为拓展旅游业务,现准备在湿地内建造一个观景台D ,已知射线AB ,AC 为湿地两边夹角为π3的公路(长度均超过4千米),在两条公路AB ,AC 上分别设立游客接送点E ,F ,且AE AF ==若要求观景台D 与两接送点所成角EDF ∠与BAC ∠互补且观景台D 在EF 的右侧,并在观景台D 与接送点E ,F 之间建造两条观光线路DE 与DF ,则观光线路之和最长是_________________(千米).(2022·广东梅州·高一阶段练习)23.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可以选取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C 和D .现测得75BCD ∠=︒,45BDC ∠=︒,50CD =米,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 为()米.A .B .C .D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2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的测量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刘徽提出重差术,应用中国传统的出入相补原理,因其第一题为测量海岛的高度和距离,故题为《海岛算经》.受此题启发,某同学依照此法测量郑州市二七纪念塔的高度.如图,点D ,G ,F 在水平线DH 上,CD 和EF 是两个垂直于水平面且等高的测量标杆的高度,称为“表高”测得以下数据(单位:米):前表却行DG =1,表高CD =EF =2,后表却行FH =3,表距DF =61.则塔高AB =()A .60米B .61米C .62米D .63米(2022·湖南·高一阶段练习)25.如图,无人机在离地面高300m 的A 处,观测到山顶M 处的仰角为15 、山脚C 处的俯角为45 ,已知60MCN ∠= ,则山的高度MN 为___m .(2022·广西南宁·一模(理))26.2021年9月17日,搭载着3名英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标志着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假设返回舱D 是垂直下落于点C ,某时刻地面上点A B 、观测点观测到点D 的仰角分别为4575︒︒、,若A B 、间距离为10千米(其中向量CA 与CB同向),试估算该时刻返回舱距离地面的距离||CD 约为___________ 1.732≈).(2022·河南安阳·高一阶段练习)27.某校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测量一土坡的倾斜程度”,在坡脚A 处测得15PAC ∠=︒,沿土坡向坡顶前进25m 后到达D 处,测得45PDC ∠=︒.已知旗杆10m,CP PB AB =⊥,土坡对于地平面的坡角为θ,则cos θ=()A1B 1C .54-D (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28.当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60 时,一根长为2m 的竹竿,要使它的影子最长,则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α=________.(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29.如图,两名搬家工人要将一个大衣柜搬出房间,已知衣柜长1.5m ,宽0.8m ,高2.5m ,房门的宽为1.2m ,高为2.2m .试问此衣柜的倾斜度要在多少度以下,才能顺利通过房门?(tan30.960.6︒≈,sin48.590.75︒≈ 2.9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30.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0海里/小时,当甲船在点A 时,测得海面上乙船搁浅在其南偏东60︒方向的点P 处,甲船继续向北航行0.5小时后到达点B ,测得乙船P 在其南偏东30︒方向,(1)假设水流速度为0,画出两船的位置图,标出相应角度并求出点B与点P之间的距离.(2)若水流的速度为10海里/小时,方向向正东方向,甲船保持40海里/小时的静水速度不变,从点B走最短的路程去救援乙船,求甲船的船头方向与实际行进方向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1.A【分析】在OAB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出OA ,再在直角AOP 中即可求出.【详解】在OAB 中,180756045AOB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OA AB OBAAOB=∠∠3222=,解得OA =在直角AOP中,tan 6021OP OA =⋅︒=米.故选:A.2.C【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D ,再由余弦定理可求AB .【详解】因为090, 1.2m,0.9m ACD AC CD ∠===,所以 1.5m AD ==.因为tan ADB ∠=-1cos 3ADB ∠=-,所以2AB m ==.故选:C 3.A【分析】根据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即可.【详解】对于①,利用内角和定理先求出C A B π=--,再利用正弦定理sin sin b cB C=解出c ;对于②,直接利用余弦定理2222cos c a b ab C =+-即可解出c ;对于③,先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出C A B π=--,再利用正弦定理sin sin a cA C=解出c .故选:A.4.D【分析】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即可求解结果.【详解】依题意得18045C A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60sin 45BC AB=︒︒22=,x =故选:D5.A【分析】由题意,画出示意图,在三角形OAB 中利用正弦定理即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2B παβ∠=--,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OA OBB OAB=∠,即sin sin 22rr hππαββ+=⎛⎫⎛⎫--+ ⎪ ⎪⎝⎭⎝⎭,化简得cos()cos r r hαββ+=+,故选:A.6.C【分析】先求出各角的角度,再使用余弦定理求解长度.【详解】由题意得:1807010120ABC ∠=︒-︒+︒=︒,10AB BC ==,故30BAC ∠=︒,所以从A 到C 的航向为北偏东703040︒-︒=︒,由余弦定理得:2222212cos 10102003002AC AB BC AB BC ABC ⎛⎫=+-⋅∠=+-⨯-= ⎪⎝⎭,故AC =故选:C 7.D【分析】根据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8030BAC ACB ABC ︒︒∠=-∠-∠=,由正弦定理得:501sin sin 22AB BC AB ACB BAC =⇒⇒=∠∠故选:D 8.7【分析】首先画出方位图,得到60ACB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作出如图的方位图,则5,8AC BC ==180705060ACB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有:22212cos 602564258492AB AC BC AC BC =+-⋅︒=+-⨯⨯⨯=所以7AB =故答案为:79.【分析】在AB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sin ADB ∠,即cos BDC ∠;在BDC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结果.【详解】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4AB A ADB BD ⋅∠== ,90ADC ∠=o Q ,cos BDC ∴∠=,在BD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244848BC BD CD BD CD BDC =+-⋅∠=+-⨯=,BD ∴=故答案为:10.)1001+【分析】依题意画出图象,即可得到60,75,45A B C === ,200AB =,再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可得;【详解】解:如图,设震源在C 处,则200AB km =,则由题意可得60,75,45A B C ===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200sin45sin75AC=,又()4s c in 232162cos o 752sin 4530sin 45304523s 0sin 22+=++=⨯+=⨯= 所以()200200sin75100314sin452622AC =+⨯==+,所以震源在A 地正东()10031km +处.故答案为:()10031+11.D【分析】在ACM △中求得30ACM ︒∠=,由正弦定理得sin 2sin sin15CAM ABCM AM ACM ︒∠=⋅=∠,再在Rt CDM 中6sin 60ABCD CM ︒=,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得,在Rt ABM 中,sin15ABAM ︒=,在ACM △中,301545CAM ︒︒︒∠=+=,1801560105AMC ︒︒︒︒∠=--=,所以30ACM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M CMACM CAM=∠∠,得sin 2sin sin15CAM ABCM AM ACM ︒∠=⋅=∠,又232162sin15sin(4530)22224︒︒︒=-=⨯-⨯=,在Rt CDM 中,6126sin 6036123572sin156224ABCD CM ︒===+≈-⨯.故选:D.12.B【分析】在PMQ 中,求得PM ,在PAM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M ,然后在ABM 中,由sin AB AM AMB =⋅∠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75,30,75,60,45AMB PMQ AMP APM PAM ∠=∠=∠=∠=∠= ,在PMQ 中,50.8sin PQPM PMQ==∠,在PAM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M PMAPM pAM=∠∠,所以25.4AM =⨯,在ABM 中,sin 25.460AB AM AMB =⋅∠=⨯,故选:B 13.22【分析】先在ACD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D ,再在DAE 中,由sin AE AD β=求解.【详解】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D ADβαα=-,即20sin 30sin 37AD=,所以20sin 37sin 30AD =,在DAE 中,20sin 37sin sin 6740sin 37sin 67400.600.9222sin 30AE AD β==⨯=≈⨯⨯≈(米).故答案为:22.14.303【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可知112.3,63.7ABC BAC ∠=︒∠=︒,所以4ACB ∠=︒,再在ABC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BC 的值,在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CD 的值【详解】解:如图,设塔高CD ,42AB =,26.3,22.3,10.8CAE CBF FBD ∠=︒∠=︒∠=︒,所以112.3,63.7ABC BAC ∠=︒∠=︒,所以4ACB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BCACB BAC=∠∠,即42sin 4sin 63.7BC =︒︒,因为sin 40.07︒≈,sin 63.70.90︒≈,所以解得540BC =,在BCD △中,9010.879.2BDC ︒︒︒∠=-=,22.310.833.1CBD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C CDBDC CBD=∠∠,即540sin 79.2sin 33.1CD =︒︒,解得303CD ≈,故答案为:30315.B【分析】作出灯塔A ,B 的相对位置图,分别求出ACB ∠,CAB ∠,CBA ∠的值即可求解.【详解】灯塔A ,B 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由已知得80ACB ∠= ,50CAB CBA Ð=Ð=o ,则605010a =-=o o o ,即北偏西10 .故选:B.16.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图形,找出要求的角为BCD ∠,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求解.【详解】依题意,过点C 作CD BA ⊥的延长线交于点D ,如图,则5AB =,AC =45ACD ∠= ,在Rt ADC 中,5AD DC ==,在Rt BDC 中,BD =5DC =,tan BDBCD DC ∴∠==又π0,2BCD ⎛⎫∠∈ ⎪⎝⎭π3BCD ∴∠=,则乙船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南偏西60°.故选:B.17.B【分析】由题意有2tan 0.672.98α=≈,可得MAN ∠,从而可得β【详解】由图1可得2tan 0.672.98α=≈,又tan 340.67︒≈,所以34α=︒,所以903456MAN ∠=︒-︒=︒,所以5623263234β''=︒-︒=︒,该地的纬度约为北纬3234'︒,故选:B .18.A【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详解】由图可知BS =,753045ASB ∠=︒-︒=︒,则sin 45sin 30AB =︒︒,得8AB =,所以该船的航行速度为1162AB ÷=(海里/小时).故选:A 19.5【分析】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地点是点D ,CD x =,则2BD x =,7AD x =-,进而在ABD △中结合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设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地点是点D ,CD x =,则2BD x =,7AD x =-所以,在ABD △中,2223cos 25AB AD BD A AB AD +-==⋅,整理可得()()21552164158220x x x x +-=+-=,解得2x =或8215x =-(舍去).、故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点是线段AC 上离A 处5m 的点.故答案为:5.20.【分析】结合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先求得,AD BD ,然后求得AB .【详解】在三角形ACD中,30,ADC DAC AC CD ∠=∠=︒==由余弦定理得30km AD ==,在三角形BCD 中,45,30,1207545ADB ADC BCD ∠=︒∠=︒∠=︒-︒=︒,所以60CBD ∠=︒,由正弦定理得sin 60sin 45CD BD=︒︒,2BD ==在三角形ABD中,由余弦定理得10AB =.故答案为:21.750【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出AC ,再由正弦定理求出AM ,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出MN【详解】在Rt ABC 中,45,500CAB BC m ∠=︒=,所以AC =,在AMC 中,75,60MAC MCA ∠=︒∠=︒,则45AMC ∠=︒,由正弦定理得,sin 45sin 60AC AM =︒︒,所以2AM =,在Rt MNA △中,,60AM MAN =∠=︒,所以sin 60750MN AM m =︒=,故答案为:75022.4【分析】求出EF AE AF ===,23EDF π∠=,在DEF 中,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在AEF △中,因为AE AF ==π3EAF ∠=,所以EF AE AF ===又EDF ∠与BAC ∠互补,所以23EDF π∠=,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EF AE AF AE AF EDF =+-⋅⋅∠,即2212AE AF AE AF ++⋅=,即()212AE AF AE AF +-⋅=,因为()214AE AF AE AF ⋅≤+,所以()()()2221124AE AF AE AF AE AF AE AF +-⋅=≥+-+,所以4AE AF +≤,当且仅当2AE AF ==时,取等号,所以观光线路之和最长是4.故答案为:423.A【分析】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求出BC ,进而在ABC 中求得答案即可.【详解】由题意,在BCD △中,180754560BDC ∠=︒-︒-︒=︒,由正弦定理可知50sin60sin453BC BC=⇒=︒︒.在ABC中,易知,60AB BC ACB⊥∠=︒,于是tan603AB BC=⨯︒==故选:A.24.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CDG与ABG、EFH△与ABH相似即可求出AB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CDG ABG∽△△,EFH ABH∽,所以22,1643AB ABBD BD==++,解得63AB=.故选:D.25.450【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求得AC,再在△AMC中,由正弦定理求得MC,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得MN.【详解】∵//AD BC,∴45ACB DAC∠=∠=,∵AC==,又180465705MCA∠-=-=,154560MAC∠=+=,∴45AMC∠= ,在△AMC中,由正弦定理得MC==,∴sin60450mMN MC MCN=∠== .故答案为:450.26.14【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C,由此求得CD.【详解】在三角形ABC中,45,18075105,30A ABC ACB∠=︒∠=︒-︒=︒∠=︒,由正弦定理得sin30sin105AB AC=︒︒,()20sin10520sin6045AC=⨯︒=⨯︒+︒()20sin60cos45cos60sin455=⨯︒︒+︒︒=,所以551422CD AC=⨯=⨯≈千米.故答案为:1427.D【分析】先在ADP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AP ,然后表示出PB 、AB ,利用三角函数同角关系表示出tan θ,化简可得.【详解】在ADP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135sin 30AD AP ︒==︒在Rt ABP 中,易知15),15)AB PB θθ=+︒=+︒,则sin tancos θθθ==整理可得cos sin1522θ=︒=⨯故选:D28.30【分析】作出示意图,设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α,影子长为x ,依据正弦定理可得()2sin 60sin 120x a °=-o ,再根据正弦函数性质求解即可.【详解】作出示意图如下如,设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α,影子长为x ,依据正弦定理可得()2sin 60sin 120x a °=-o ,所以()sin 120x a =-o ,因为0120120a <-<o o o ,所以要使x 最大,只需()sin 1201a -=o ,即120=90a -o o ,所以30α= 时,影子最长.答案为:30 .29.17.63︒.【分析】根据题意,只需 2.2EF ≤,结合已知条件,求得CAB ∠,以及CAF ∠的最大值,即可求得θ的最大值.【详解】根据题意,要顺利通过房门,只需 2.2EF ≤,又sin sin sin EF AC CAF CAF CAF =⨯∠=∠=∠,故sin 0.75CAF ∠≤≈,则48.59CAF ∠≤︒又 1.5tan 0.62.5AD CAB AB ∠===,则30.96CAB ∠≈,又CAF CAB θ∠=+∠,故17.63CAF CAB θ=∠-∠≤︒.故衣柜的倾斜度要在17.63︒以下,才能顺利通过房门.故答案为:17.63︒.30.(1)点B 与点P 之间的距离为(2)8.【分析】(1)画出图形,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2)利用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图形,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两船的位置图如下:由图可得,120,30PAB APB ∠=︒∠=︒,所以400.520AB AP ==⨯=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PB ===所以点B 与点P 之间的距离为(2)如图,BC 的方向为水流的方向,BD 的方向为船头的方向,BP 的方向为实际行进的方向,其中4,60BD BC CBP BPD =∠=∠=︒在BP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PD BD PBD BPD =∠∠所以1sin sin 428PD PBD BPD BD ∠=∠=⋅=即甲船的船头方向与实际行进方向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Microsoft Word 文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Microsoft Word 文档

1、一艘轮船按照北偏西30度,的方向以每小时45海里的速度航行,一个灯塔M原来在轮船的北偏东10度的方向,经过20分钟后,灯塔在轮船的北偏东70度方向上,求灯塔和轮船原来的距离.现在这样可以用余弦定理了cos60°=(AB^2+BC^2-AC^2)/2AB*BCBC=2a,AC=15,这样肯定能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AB然后在左边那个三角形里就能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

但是我这种算法特别不好算,你再等等,我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2. 解三角形全章总结教学目的:1. 能够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总结提高,帮助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本章知识及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 重点、难点:重点:解斜三角形问题的实际应用;全章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难点:如何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知识分析:一.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1.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1)建模思想解三角形应用问题时,通常都要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角形,得出三角形的边角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这种数学建模思想,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抽象概括,把它转化为具体问题中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推理演算,得出数学模型的解,再还原成实际问题的解,用流程图可表示为:(2)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思路:−−−→−−−−→−−−−→画图解三角形检验、结论实际问题数学问题(解三角形)数学问题的解实际问题的解2. 解三角形应用题常见的几种情况:(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出其他三角形中的解,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出所要求的解。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得重要工具,解三角形在经济生活和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应用,使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本文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在不可到达物体高度测量中的应用例1 如图,在河的对岸有一电线铁塔AB ,某人在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点C 与D ,现测得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分析:本题是一个高度测量问题,在∆BCD 中,先求出CBD ∠,用正弦定理求出BC ,再在ABC Rt △中求出塔高AB.解析:在BCD △中,CBD ∠=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sin BC BDC ∠=sin CD CBD ∠. 所以BC =sin sin CD BDC CBD ∠∠=sin sin()s βαβ+·. 在ABC Rt △中,AB =tan BC ACB ∠=tan sin sin()s θβαβ+·. 点评:对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测量问题,可先在与物体底部在同一平面内找两点,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再测出这两点分别与物体底部所在点连线和这两点连线所成的角,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其中一点到物体底部的距离,在这一点测得物体顶部的仰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物体的高.二、在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距离中的应用例2某工程队在修筑公路时,遇到一个小山包,需要打一条隧道,设山两侧隧道口分别为A 、B ,为了测得隧道的长度,在小山的一侧选取相距km 的C 、D 两点高,测得∠ACB=750,∠BCD=450,∠ADC=300,∠ADC=450(A 、B 、C 、D ),试求隧道的长度.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平面示意图,在四边形ABCD 中,需要由已知条件求出AB 的长,由图可知,在∆ACD 和∆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AC 与BC ,然后再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求出AB.解析:在∆ACD 中,∵∠ADC=300,∠ACD=1200,∴∠CAD=300,∴在∆BCD 中,∠CBD=1800-450-750=600由正弦定理可得,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AB AC BC AC BC COS ACB =+-∙∙∠,2220(27522AB COS =+-⨯⨯=5∴ 2.236km,即隧道长为2.236km.点评:本题涉及到解多个三角形问题,注意优化解题过程.如为求AB 的长,可以在∆ABD 中,应用余弦定理求解,但必须先求出AD 与BD 长,但求AD 不如求AC 容易,另外。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能否忆起]1.正弦定理 分类 内容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变形 公式①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②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③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2.余弦定理 分类内容定理在△ABC 中,有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变形 公式 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解决的 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小题能否全取]1.(2012·广东高考)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 A .4 3 B .2 3 C. 3D.32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即32sin 60°=AC sin 45°,所以AC =3232×22=2 3.2.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D .75°解析:选C ∵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又∵0°<A <180°,∴A =60°.3.(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 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B ∵a sin A =bsin B,∴sin B =b a sin A =2418sin 45°,∴sin B =223.又∵a <b ,∴B 有两个.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6,c =23,则b =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4+12-2×2×23×32=4,所以b =2. 答案:25.△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设BC =x ,由余弦定理得49=25+x 2-10x cos 120°, 整理得x 2+5x -24=0,即x =3.因此S △ABC =12AB ×BC ×sin B =12×3×5×32=1534.答案:1534(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Ab sin A <a <ba ≥b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 一解 一解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题导入[例1] (2012·浙江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 A =3a cos B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 [自主解答] (1)由b sin A =3a cos B 及正弦定理 a sin A =bsin B,得sin B =3cos B , 所以tan B =3,所以B =π3.(2)由sin C =2sin A 及a sin A =csin C ,得c =2a .由b =3及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 得9=a 2+c 2-ac . 所以a =3,c =2 3.在本例(2)的条件下,试求角A 的大小. 解:∵a sin A =bsin B, ∴sin A =a sin Bb =3·sinπ33=12.∴A =π6.由题悟法1.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以题试法1.△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 (1)求b a;(2)若c 2=b 2+3a 2,求B . 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 2sin A ,即 sinB (sin 2A +cos 2A )=2sin A . 故sinB = 2sin A ,所以b a= 2.(2)由余弦定理和c 2=b 2+3a 2,得cos B =(1+3)a 2c .由(1)知b 2=2a 2,故c 2=(2+3)a 2.可得cos 2B =12,又cos B >0,故cos B =22,所以B =45°.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题导入[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自主解答] (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故cos A =-12,∵0<A <180°,∴A =120°.(2)由(1)得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34.又sin B +sin C =1, 解得sin B =sin C =12.∵0°<B <60°,0°<C <60°,故B =C , ∴△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由题悟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以题试法2.(2012·安徽名校模拟)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4,-1),n =⎝ ⎛⎭⎪⎫cos 2A 2,cos 2A ,且m ·n =72.(1)求角A 的大小;(2)若b +c =2a =23,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m =(4,-1),n =⎝ ⎛⎭⎪⎫cos 2A2,cos 2A ,∴m ·n =4cos 2A 2-cos 2A =4·1+cos A 2-(2cos 2A -1)=-2cos 2A +2cos A +3.又∵m ·n =72,∴-2cos 2A +2cos A +3=72,解得cos A =12.∵0<A <π,∴A =π3.(2)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且a =3, ∴(3)2=b 2+c 2-2bc ·12=b 2+c 2-bc .①又∵b +c =23,∴b =23-c ,代入①式整理得c 2-23c +3=0,解得c =3,∴b = 3,于是a =b =c = 3,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典题导入[例3] (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C +3a sin C -b -c =0.(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自主解答]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A sin C -sinB -sinC =0.因为B =π-A -C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由于sin C ≠0,所以sin ⎝⎛⎭⎫A -π6=12.又0<A <π,故A =π3.(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而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 解得b =c =2.由题悟法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应用.以题试法3.(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ABC 中,12cos 2A =cos 2A -cos A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in B =2sin C ,求S △ABC .解:(1)由已知得12(2cos 2A -1)=cos 2A -cos A ,则cos A =12.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b sin B =c sin C ,可得sin B sin C =bc=2,即b =2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4c 2+c 2-94c 2=12, 解得c =3,b =23,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23×3×32=332.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b ”是使“cos 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 a <b ⇔A <B ⇔cos A >cos B .2.(2012·泉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1,△ABC 的面积为32,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D. 3解析:选D 由已知得12bc sin A =12×1×c ×sin π3=32,解得c =2,则由余弦定理可得a 2=4+1-2×2×1×cos π3=3⇒a = 3.3.(2013·“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b,则C =( ) A .30°B .45°C .45°或135°D .60°解析:选B 由1+tan A tan B =2cb 和正弦定理得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C cos A , 即sin C =2sin C cos A , 所以cos A =12,则A =60°.由正弦定理得23sin A =22sin C ,则sin C =22, 又c <a ,则C <60°,故C =45°.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A.32B.22C.12D .-12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cos C ,又c 2=12(a 2+b 2),得2ab cos C =12(a 2+b 2),即cos C =a 2+b 24ab ≥2ab 4ab =12.5.(2012·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a 2+b 2<c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0,所以C 是钝角,故△ABC 是钝角三角形.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b =2a sin B ,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2sin A sin B ,∵sin B ≠0, ∴sin A =12,∴A =30°或A =150°.答案:30°或150°7.在△ABC 中,若a =3,b =3,A =π3,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B =b sin A a =3sinπ33=12,所以B =π6或5π6(舍去),所以C=π-A -B =π-π3-π6=π2.答案:π28.(2012·北京西城期末)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5,B =π4,sin C =55,则c =________;a =________.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则c =b sin C sin B =22,再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即a 2-4a -12=0,(a +2)(a -6)=0,解得a =6或a =-2(舍去).答案:2 2 69.(2012·北京高考)在△ABC 中,若a =2,b +c =7,cos B =-14,则b =________.解析:根据余弦定理代入b 2=4+(7-b )2-2×2×(7-b )×⎝ ⎛⎭⎪⎫-14,解得b =4.答案:410.△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B .(1)求B ;(2)若A =75°,b =2,求a ,c .解:(1)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故cos B =22,因此B =45°. (2)sin A =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 故a =b ×sin A sin B =2+62=1+3,c =b ×sin C sin B =2×sin 60°sin 45°= 6. 11.(2013·北京朝阳统考)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满足3a -2b sin A =0.(1)求角B 的大小;(2)若a +c =5,且a >c ,b =7,求AB u u u r ·AC u u ur 的值.解:(1)因为3a -2b sin A =0, 所以 3sin A -2sin B sin A =0, 因为sin A ≠0,所以sin B =32. 又B 为锐角,所以B =π3.(2)由(1)可知,B =π3.因为b = 7.根据余弦定理,得7=a 2+c 2-2ac cos π3,整理,得(a +c )2-3ac =7. 由已知a +c =5,得ac =6. 又a >c ,故a =3,c =2.于是cos A =b 2+c 2-a 22bc =7+4-947=714,所以AB u u u r ·AC u u u r =|AB u u u r|·|AC u u u r |cos A =cb cos A=2×7×714=1. 12.(2012·山东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tanA +tan C )=tan A tan C .(1)求证:a ,b ,c 成等比数列; (2)若a =1,c =2,求△ABC 的面积S .解:(1)证明:在△ABC 中,由于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 所以sin B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因此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 所以sin B sin(A +C )=sin A sin C . 又A +B +C =π, 所以sin(A +C )=sin B , 因此sin 2B =sin A sinC . 由正弦定理得b 2=ac , 即a ,b ,c 成等比数列.(2)因为a =1,c =2,所以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22-22×1×2=34,因为0<B <π,所以sin B =1-cos 2B =74, 故△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1×2×74=74.1.(2012·湖北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 >B >C ,3b =20a cos A ,则sin A ∶sin B ∶sin C 为( )A .4∶3∶2B .5∶6∶7C .5∶4∶3D .6∶5∶4解析:选D 由题意可得a >b >c ,且为连续正整数,设c =n ,b =n +1,a =n +2(n >1,且n ∈N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3(n +1)=20(n +2)·(n +1)2+n 2-(n +2)22n (n +1),化简得7n 2-13n -60=0,n ∈N *,解得n =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sin C =a ∶b ∶c =6∶5∶4.2.(2012·长春调研)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sin 2A +B2-cos 2C =72,且a +b =5,c =7,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因为4sin2A +B2-cos 2C =72, 所以2[1-cos(A +B )]-2cos 2C +1=72,2+2cos C -2cos 2C +1=72,cos 2C -cos C +14=0,解得cos C =12.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C =12=a 2+b 2-72ab,ab =a 2+b 2-7,3ab =a 2+b 2+2ab -7=(a +b )2-7=25-7=18,ab =6,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答案:332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b -c )cos A -a cos C =0.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 △ABC =334,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法一: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正弦定理,得 (2sin B -sin C )cos A -sin A cos C =0, ∴2sin B cos A -sin(A +C )=0, sin B (2cos A -1)=0. ∵0<B <π,∴sin B ≠0, ∴cos A =12.∵0<A <π,∴A =π3.法二: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余弦定理,得(2b -c )·b 2+c 2-a 22bc -a ·a 2+b 2-c 22ab =0,整理,得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12,∵0<A <π,∴A =π3.(2)∵S △ABC =12bc sin A =334,即12bc sin π3=334, ∴bc =3,①∵a 2=b 2+c 2-2bc cos A ,a =3,A =π3,∴b 2+c 2=6,② 由①②得b =c =3, ∴△ABC 为等边三角形.1.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C =________.解析:在△ABC 中,A +C =2B ,∴B =60°.又∵sin A =a sin B b =12,∴A =30°或150°(舍),∴C =90°,∴sin C =1.答案:12.在△ABC 中,a =2b 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A 法一:(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知: sin A =2sin B cos C ,又A =π-(B +C ), ∴sin A =sin(B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 ∴sin(B -C )=0.又∵B 、C 为三角形内角,∴B =C .法二:(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知cos C =a 2+b 2-c 22ab ,∴a =2b ·a 2+b 2-c 22ab =a 2+b 2-c 2a,∴a 2=a 2+b 2-c 2,∴b 2=c 2,∴b =c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os 2C =-14.(1)求sin C 的值;(2)当a =2,2sin A =sin C 时,求b 及c 的长. 解:(1)因为cos 2C =1-2sin 2C =-14,且0<C <π,所以sin C =104. (2)当a =2,2sin A =sin C 时,由正弦定理a sin A =csin C ,得c =4.由cos 2C =2cos 2C-1=-14,及0<C <π得cos C =±64.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b 2±6b -12=0,解得b =6或26, 所以⎩⎨⎧b =6,c =4或⎩⎨⎧b =26,c =4.4.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 且cos B =45,b =2.(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 解:(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所以a =53.(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所以310ac =3,ac =10.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所以(a +c )2-2ac =20,(a +c )2=40. 所以a +c =210.。

解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正,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正,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解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测量距离、测量高度、航海模型、物理问题等都与这些定理有关。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测量距离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测量出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

假设你想知道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但你不能直接测量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你可以站在其中一个建筑物旁边,用一个工具测量你与另一个建筑物之间的角度和高度差,然后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两个建筑物之间的直线距离。

2. 测量高度
同样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量出无法直接测量的高度。

假设你想知道一个树的高度,但你只能在地面附近测量树的影子长度。

你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树的高度。

3. 航海模型
在航海中,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船只的位置。

假设你知道船只在某个时间点的位置和朝向,以及它的速度和方向,你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船只在任何其他时间点的位置和朝向。

这对于导航非常重要。

4. 物理问题
在物理学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在振
动、波动等问题中。

例如,当一个弹簧上放置一个小球时,小球会以一定的频率来回摆动。

通过测量小球的振幅、周期等参数,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考点梳理1.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1)仰角和俯角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角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3)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助学·微博】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考点自测1.(2012·金陵中学)已知△ABC 的一个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 记三角形三边长为a -4,a ,a +4,则(a +4)2=(a -4)2+a 2-2a (a -4)cos 120°,解得a =10,故S =12×10×6×sin 120°=15 3. 答案 15 32.若海上有A ,B ,C 三个小岛,测得A ,B 两岛相距10海里,∠BAC =60°,∠ABC =75°,则B ,C 间的距离是________海里.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60°=AB sin 180°-60°-75°.解得BC =56(海里).答案 5 63.(2013·日照调研)如图,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________海里/时.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MN =68sin 120°sin 45°=346(海里),船的航行速度为3464=1762(海里/时). 答案 17624.在△ABC 中,若23ab sin C =a 2+b 2+c 2,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解析 由23ab sin C =a 2+b 2+c 2,a 2+b 2-c 2=2ab cos C 相加,得a 2+b 2=2ab sin ⎝⎛⎭⎪⎫C +π6.又a 2+b 2≥2ab ,所以sin⎝⎛⎭⎪⎫C+π6≥1,从而sin⎝⎛⎭⎪⎫C+π6=1,且a=b,C=π3时等号成立,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等边三角形5.(2010·卷)在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a+ab=6cos C,则tan Ctan A+tan Ctan B的值是________.解析利用正、余弦定理将角化为边来运算,因为ba+ab=6cos C,由余弦定理得a2+b2ab=6·a2+b2-c22ab,即a2+b2=32c2.而tan Ctan A+tan Ctan B=sin Ccos C ⎝⎛⎭⎪⎫cos Asin A+cos Bsin B=sin Ccos C·sin Csin A sin B=c2ab·a2+b2-c22ab=2c2a2+b2-c2=2c232c2-c2=4.答案4考向一测量距离问题【例1】如图所示,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1)求证:AB=BD;(2)求BD.(1)证明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 =AC=0.1.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2)解 在△ABC 中,AB sin ∠BCA =AC sin ∠ABC , 即AB =AC sin 60°sin 15°=32+620(km),因此,BD =32+620(km) 故B 、D 的距离约为32+620km. [方法总结] (1)利用示意图把已知量和待求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三角形的模型.(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出所需要的边和角,求得该数学模型的解.(3)应用题要注意作答.【训练1】 隔河看两目标A 与B ,但不能到达,在岸边先选取相距3千米的C ,D 两点,同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A ,B ,C ,D 在同一平面),求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离.解 如题图所示,在△ACD 中,∵∠ADC =30°,∠ACD =120°,∴∠CAD =30°,AC =CD =3(千米).在△BDC 中,∠CBD =180°-45°-75°=60°.由正弦定理,可得BC =3sin 75°sin 60°=6+22(千米).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 ∠BCA ,即AB 2=(3)2+⎝ ⎛⎭⎪⎫6+222-23·6+22cos 75°=5, ∴AB =5(千米).所以两目标A ,B 间的距离为5千米.考向二 测量高度问题【例2】(2010·)某兴趣小组要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图所示,垂直放置的标杆BC的高度h=4 m,仰角∠ABE=α,∠ADE=β.(1)该小组已测得一组α、β的值,算出了tan α=1.24,tan 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 m,试问d为多少时,α-β最大?解(1)由AB=Htan α,BD=htan β,AD=Htan β及AB+BD=AD得Htan α+htan β=Htan β解得H=h tan αtan α-tan β=4×1.241.24-1.20=124.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是124 m.(2)由题设知d=AB,得tan α=Hd.由AB=AD-BD=Htan β-htan β,得tan β=H-hd,所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hd+H H-hd≤h2H H-h,当且仅当d=H H-hd,即d=H H-h=125×125-4=555时,上式取等号.所以当d=555时,tan(α-β)最大.因为0<β<α<π2,则0<α-β<π2,所以当d=555时,α-β最大.故所求的d是55 5 m.[方法总结] (1)测量高度时,要准确理解仰、俯角的概念.(2)分清已知和待求,分析(画出)示意图,明确在哪个三角形应用正、余弦定理.(3)注意竖直线垂直于地面构成的直角三角形.【训练2】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的两个测点C与D,现测得∠BCD=α,∠BDC=β,CD=s,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解在△BCD中,∠CBD=π-α-β,由正弦定理得BCsin∠BDC=CDsin∠CBD,所以BC=CD sin∠BDCsin∠CBD=s·sin βsinα+β在Rt△ABC中,AB=BC tan∠ACB=s tan θsin βsinα+β.考向三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航海应用问题【例3】我国海军在东海举行大规模演习.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3-1)km的B处有一艘“敌舰”.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 2 km的C处的“号”驱逐舰奉命以10 3 km/h的速度追截“敌舰”.此时,“敌舰”正以10 km/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号”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敌舰”?解设“号”用t h在D处追上“敌舰”,则有CD=103t,BD=10t,如图在△ABC中,∵AB=3-1,AC=2,∠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3-1)2+22-2·(3-1)·2·cos 120°=6∴BC=6,且sin∠ABC=ACBC·sin∠BAC=26·32=22.∴∠ABC=45°,∴BC与正北方向垂直.∴∠CBD=90°+30°=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CD=BD·sin∠CBDCD=10t sin 120°103t=12,∴∠BCD=30°.即“号”沿东偏北30°方向能最快追上“敌舰”.[方法总结] 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第二步:将有关条件和求解的结论归结到某一个或两个三角形中.第三步: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第四步:将所得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结果.【训练3】(2013·二测)如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60°方向的B处,且与岛屿A相距12海里,渔船乙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岛屿A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 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此时到达C处.(1)求渔船甲的速度;(2)求sin α的值.解(1)依题意知,∠BAC=120°,AB=12(海里),AC=10×2=20(海里),∠BCA=α,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122+202-2×12×20×cos 120°=784.解得BC=28(海里).所以渔船甲的速度为BC2=14海里/时.(2)在△ABC中,因为AB=12(海里),∠BAC=120°,BC=28(海里),∠BCA=α,由正弦定理,得ABsin α=BCsin 120°.即sin α=AB sin 120°BC=12×3228=3314.高考经典题组训练1.(卷改编)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延长BA至E,使AE=1,连结EC、ED,则sin∠CED=________.解析在Rt△EAD和Rt△EBC中,易知ED=2,EC=5,在△DE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ED=ED2+EC2-CD22ED·EC=2+5-12×2×5=31010.∴sin∠CED=1010.答案10 102.(2011·新课标卷)在△ABC中,B=60°,AC=3,则AB+2BC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知ABsin C=3sin 60°=BCsin A,∴AB=2sin C,BC=2sin A.又A+C=120°,∴AB+2BC=2sin C+4sin(120°-C)=2(sin C+2sin 120°cos C-2cos 120°sin C)=2(sin C+3cos C+sin C)=2(2sin C+3cos C)=27sin(C+α),其中tan α=32,α是第一象限角.由于0°<C<120°,且α是第一象限角,因此AB+2BC有最大值27.答案273.(卷改编)若△ABC的三边长为连续三个正整数,且A>B>C,3b=20a cos A,则sin A∶sin B∶sin C=________.解析由A>B>C,得a>b>c.设a=c+2,b=c+1,则由3b=20a cos A,得3(c+1)=20(c+2)·c+12+c2-c+222c+1c,即3(c+1)2c=10(c+1)(c+2)(c-3),解得c=4,所以a=6,b=5.答案6∶5∶44.(2·卷)如图,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点相距203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该救援船达到D点需要多长时间?解由题意知AB=5(3+3)海里,∠DBA=90°-60°=30°,∠DAB=90°-45°=45°,所以∠ADB=180°-(45°+30°)=105°,在△ADB中,由正弦定理得DBsin∠DAB=ABsin∠ADB,所以DB=AB·sin∠DABsin∠ADB=53+3·sin 45°sin 105°=53+3·sin 45°sin 45°cos 60°+cos 45°sin 60°=103(海里), 又∠DBC =∠DBA +∠ABC =30°+(90°-60°)=60°, BC =203(海里),在△D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D 2=BD 2+BC 2-2BD ·BC ·cos∠DBC=300+1 200-2×103×203×12=900, 所以CD =30(海里),则需要的时间t =3030=1(小时). 所以救援船到达D 点需要1小时.(省2013届高三高考压轴数学试题)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5,b =4,cos(A -B )=3231. (Ⅰ) 求sin B 的值;(Ⅱ) 求cos C 的值.分层训练A级基础达标演练(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若渡轮以15 km/h的速度沿与水流方向成120°角的方向行驶,水流速度为4 km/h,则渡轮实际航行的速度为(精确到0.1 km/h)________.答案13.5 km/h2.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__m.解析如图,OM=AO tan 45°=30 (m),ON=AO tan 30°=33×30=10 3 (m),由余弦定理得,MN=900+300-2×30×103×3 2=300=10 3 (m).答案10 33.某人向正向走x km后,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 3 km,那么x的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在△ABC中,AB=x,BC=3,AC=3,∠ABC=30°,由余弦定理得(3)2=32+x2-2×3x×cos 30°,即x2-33x+6=0,解得x1=3,x2=23,经检测均合题意.答案3或2 34.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间的距离,在这一岸定一基线CD,现已测出CD=a和∠ACD=60°,∠BCD=30°,∠BDC=105°,∠ADC=60°,则AB的长为________.解析在△ACD中,已知CD=a,∠ACD=60°,∠ADC=60°,所以AC=a.①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a sin 105°sin 45°=3+12a.②在△ABC中,已经求得AC和BC,又因为∠ACB=30°,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AC2+BC2-2AC·BC·cos 30°=22a.答案2 2 a5.(2010·新课标全国卷)在△ABC中,D为边BC上一点,BD=12CD,∠ADB=120°,AD =2,若△ADC 的面积为3-3,则∠BAC =________.解析 由A 作垂线AH ⊥BC 于H .因为S △ADC =12DA ·DC ·sin 60°=12×2×DC ·32=3-3,所以DC =2(3-1),又因为AH ⊥BC ,∠ADH =60°,所以DH =AD cos 60°=1,∴HC =2(3-1)-DH =23-3.又BD =12CD ,∴BD =3-1,∴BH =BD +DH = 3.又AH =AD ·sin 60°=3,所以在Rt △ABH 中AH =BH ,∴∠BAH =45°.又在Rt △AHC 中tan ∠HAC =HC AH =23-33=2-3, 所以∠HAC =15°.又∠BAC =∠BAH +∠CAH =60°,故所求角为60°.答案 60°6.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 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 ,使C 在塔底B 的正向上,测得点A 的仰角为60°,再由点C 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 ,测得∠BDC =45°,则塔AB 的高是________米.解析 在△BCD 中,CD =10(米),∠BDC =45°,∠BCD =15°+90°=105°,∠DBC =30°,BC sin 45°=CD sin 30°,BC =CD sin 45°sin 30°=102(米).在Rt △ABC 中,tan 60°=AB BC,AB =BC tan 60°=106(米).答案 10 6二、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7.(2011·七校联考)如图,在半径为3、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弧上任取一点P ,作扇形的接矩形PNMQ ,使点Q 在OA 上,点N 、M 在OB 上,设矩形PNMQ 的面积为y ,(1)按下列要求写出函数的关系式:①设PN =x ,将y 表示成x 的函数关系式;②设∠POB =θ,将y 表示成θ的函数关系式;(2)请你选用(1)中的一个函数关系式,求出y 的最大值.解 (1)①∵ON =OP 2-PN 2=3-x 2,OM =33x , ∴MN =3-x 2-33x , ∴y =x ⎝⎛⎭⎪⎫3-x 2-33x ,x ∈⎝ ⎛⎭⎪⎫0,32. ②∵PN =3sin θ,ON =3cos θ,OM =33×3sin θ=sin θ, ∴MN =ON -OM =3cos θ-sin θ,∴y =3sin θ(3cos θ-sin θ),即y =3sin θcos θ-3sin 2θ,θ∈⎝⎛⎭⎪⎫0,π3. (2)选择y =3sin θcos θ-3sin 2θ=3sin ⎝⎛⎭⎪⎫2θ+π6-32, ∵θ∈⎝⎛⎭⎪⎫0,π3,∴2θ+π6∈⎝ ⎛⎭⎪⎫π6,5π6,∴y max =32. 8.某港口O 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 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 处,并正以30海里/时的航行速度沿正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海里/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解 (1)设相遇时小艇航行的距离为S 海里,则 S =900t 2+400-2·30t ·20·cos 90°-30°=900t 2-600t +400= 900⎝⎛⎭⎪⎫t -132+300. 故当t =13时,S min =103(海里), 此时v =10313=303(海里/时). 即,小艇以303海里/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2)设小艇与轮船在B 处相遇,则v 2t 2=400+900t 2-2·20·30t ·cos(90°-30°),故v 2=900-600t +400t 2,∵0<v ≤30,∴900-600t +400t 2≤900,即2t 2-3t ≤0,解得t ≥23. 又t =23时,v =30海里/时. 故v =30海里/时时,t 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等于23. 此时,在△OAB 中,有OA =OB =AB =20海里,故可设计航行方案如下: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