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以威宁县为例主考院校:武汉大学专业:行政管理指导老师:***
考生姓名:陆智海
准考证号:
2014 年 2 月24 日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我国中小城镇概述2
(一)中小城镇的发展历程2
(二)小城镇的概念2
(三)小城镇发展的战略作用4
二三、基于威宁县来看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威宁县为例5(一)威宁县发展的现状5
(二)威宁县发展存在的问题8
(三)制约威宁县发展的原因分析10
三四.小城镇发展的对策11
(一)加强小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划11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12
(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13
(四)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相关制度13
参考文献16
修改建议:
修改抄袭部分
2、按学校要求修改论文格式
内容摘要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国小城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严重制约着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小城镇的合理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解决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的保障制度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结构安排上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及对小城镇的概念作了界定;第二部分一威宁县为例论述了其现状、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威宁县城镇化困境与出路
一.我国中小城镇概述
(一)中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我国小城镇的历史渊源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有了萌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小城镇开始确立和兴起。从16世纪中叶起,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小城镇和大中城市进入兴盛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银行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形成了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武汉三镇等一批中外闻名的城镇。据统计,清末全国已有两千多个县级小城镇。但由于1840年鸦片战争和帝国主义的侵入,小城镇尤其是城市经济处于半殖民地化的状况,因而转入衰败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小城镇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生产力的解放,一度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不少的小城镇由衰落转向兴盛繁荣。但由于受一些因素和制度的影响,小城镇出现了失去活力的状况,尤其是60年代后期。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小城镇被当做资本主义活动猖獗的地方而受到打击,小城镇经济因此失去活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时期小城镇在我国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甚至沿海地带还出现了小城镇发展综合实力超过西部地区县和市的情况。
(二)小城镇的概念
小城镇在我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通用名词,但我国对小城镇概念的运用很不规范,因而在我国对小城镇概念的覆盖范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官方,往往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
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小城镇相当于小城市和建制镇及集镇。显然,这一小城镇概念分属城与乡两个范畴,从发展的观点看,集镇只宜称为“未建制镇”。
(2)小城镇相当于小城市加建制镇。这一小城镇概念指城镇范畴中规模较小、人口少于20万的小城市(县级市)和建制镇。
(3)小城镇等于建制镇。这一小城镇概念属于城镇范畴,是建制镇(包括县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
(4)小城镇相当于建制镇和集镇。这一小城镇概念属城与乡两个范畴,包括小于城市,从属于县的县城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和尚未设镇建制但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
以上四个概述中包含这几个个核心要素:小城镇包括小城市(20万)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包括小城市和建制镇;小城镇只包括建制镇;小城镇包括县城、县城外建制镇和集镇。上述观点的分歧点主要有:一是是否包括小城市;二是是否包括没有设镇建制的乡集镇。综合看,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和政策角度,小城镇概念以不包括小城市为妥;建制镇和集镇之间在规模、辐射和吸引范围、发育水平方面会有一些不同,但并无本质差别。
(三)小城镇发展的战略作用
1.小城镇发展有助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2013年12月,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城镇化的发展形势,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可见,城镇化对于我国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又是重点。因此,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有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
2.城镇发展有利于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城市化进程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处于城镇化体系中的小城镇,中央要求要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其实这也是城市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核心在工业化,依托在城镇化,关键在协调联动。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必须做到同步演进,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结构上三大产业融合。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完善与建设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构建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有助于解决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推进城镇化、实现现代化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就业,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可以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今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积极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加快和大规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减轻城市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后,一方面可以缓解流动人口对大城市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后,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缓解农村人口压力和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作了研究后指出,“一个城市在其规模达到30万人以后,就会失去其规模经济效益。相当经济的办法应该是发展大批的农村小城镇,每一个小城镇都拥有一些工厂、电站、中等学校、医院以及其他一些能够吸引居民的设施。”因此,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压力,促进就业,也有利于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就和思想观念和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
三、基于威宁县来看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威宁县发展的现状
威宁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贵州省直管县试点。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约140.2万;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3.1%。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根据对小城镇定义的界定,威宁县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城镇。其现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映。
1.经济方面
威宁县在经济上发展对比西部其他一些地区是发展是很好的,处于突显的位置,但总体来说,还是落后的,正处于开发崛起阶段。威宁县的经济发展总收入主要是依靠小城镇来发展,工业布局和产业特色都在小城镇上。因此,威宁县是一个典型的靠小城镇组成的县和靠小城镇支撑发展的县。以2013年威宁县经济收入为例来看其经济状况,威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9.05亿元,增长16.7%,;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6.22亿元,增长34%;全部工业增加值26.87亿元,增长19.7%;财政总收入17.6亿元,增长25.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6亿元,增长12.2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8.88亿元,增长14.1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82亿元,增长31.6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33.3%;农民人均纯收入5635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9元,增长10.07%。增比进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