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题辞》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草>题辞》赏析

《<野草>题辞》是鲁迅写给其散文诗集《野草》的序言,其自身也是一篇思想深刻、情感强烈的散文诗。在这篇《题辞》里,鲁迅披露了其创作《野草》的动机,阐述了解读《野草》的启示,并表达了他将继续战斗的决心。

一、创作背景

《<野草>题辞》写于1927年闻名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作者深深地有感于蒋介石政府背叛革命、屠杀人民的血腥暴行,在精神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五四”运动低落后的苦闷、彷徨中走了出来,决心去迎接新的战斗。

二、文本解读

题辞在第一句中就交代了这篇序言写作的缘由,“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鲁迅自己在之后创作的《怎么写》一文中,帮助读者解读了他的这种心情:“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

《怎么写》中清楚地表达了《题辞》的首段是在陈述一位写作者的心情状态。当他面对着生活中激荡的剧烈变动时,无数的感慨都落入了他的心头,在心中融汇、酝酿、发酵,导致作者的内心世界无比的丰富充实。而当他想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时,却发现这些内容既不为社会当局所容纳,而语言也乏力于精准地传达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因而感到空虚。

作者接着写道,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腐朽,但他对于这死亡、腐朽,却是大欢喜的,因为他借此知道过去死亡的生命是非空虚的。结合第一段,作者曾经因为感到”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而感到空虚,但他终究写了。写下了那些过去的作者的思想已经发生转变,但是那些留下了过往心境的作品,却在新思想的诞生所映照的死亡下,展示了它自身的存活痕迹。

之后作者说明了他所谓的“过去的生命”是什么,那就是“野草”。作者用自谦的比喻手法,将他的作品《野草》集子,比喻成了地面上的野草,正因为正如野草是汲取了露、水,与陈死人的血和肉一般,作者的《野草》是吸取了古今中外的文学遗产、五四”的时代精神、他自身的生命历程和他的战友以及青年的血和肉。也正如野草的生存困境和不屈挣扎一般,作者的《野草》也将不管会受到的践踏、删刈的迫害,顽强地存活着,直到它所携带的思想在新的思想下死亡、腐朽。

作者至此提到野草所生长在的地面,这是作者所憎恶的。对应现实,这个地面正是指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黑暗的社会激发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从而诞生了这坚决不屈与现实做抗争的《野草》。但是《野草》作为一个文化产物,却被虚伪、黑暗的当局势力作为了一个天下太平的粉饰,借以装出了“公平”“开明”的欺骗面孔,以遮掩暗地里进行的扼杀进步势力的罪恶行为。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说的正是在《野草》的装饰之下,在暗地里汹涌运行的丑陋罪恶。这种罪恶的力量一旦强大,就将破地而出,毁灭一切的文明,所以作者说,那样将导致一切“于

是并且无可腐朽”。这也对应了结尾,作者希望这《野草》的死亡和腐朽,赶在敌人的毁灭性打击之前而火速到来。不然,《野草》将是未曾传扬开它所蕴含的思想,就先被毁灭烧尽。

“天地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是针对当时黑暗现实而说的。黑暗的现实,使一切自由的权利都被剥夺,任何愤怒,反抗的声音都无法表达。因此,“不能大笑而且歌唱”。而“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则是指黑暗势力已经动手,进步势力已经遭受了毒手,暴风雨前的平静已经打破,那么作者便不再能保持沉默,他要大声地高歌出他的“野草”。

这正反映了由于敌人这烈火的浓烈和迫在眉睫,反而更加坚定了作者的信念,他要坚强地将这《野草》献给人民,让《野草》在这将被黑暗吞噬的地面上席卷成长,“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决心彻底革命的精神。

三、艺术分析

鲁迅的这篇《题辞》,同《野草》中的其它作品一样,有着三个层次的交织,分别是:召唤的、意象的、隐喻的。作者在全文中采用的最主要意象为“野草”,《题辞》全篇都在以“野草”论《野草》,从隐喻中召唤读者引起联想,其精确到位的譬喻常常令人叹服。

而在大篇幅的披露创作动机之外,作者也通过几组成对的意象,“充实与空虚”、“沉默与开口”、“生长与朽腐”、“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希望与失望”,在多种矛盾关系的冲突中,略微阐述了他这部散文诗集的内容,隐喻地反照出作者在这一创作时期的内心情绪,以抽象却又精准的艺术手法给读者留下了一窥作者灵魂的窗口。

而在形式上,作者极具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独语体”尝试,逼视、抒发出了作者灵魂深处难于言传的感受,将读者引向了哲理性的思考,让人从极富个性化而又奇峻异常的艺术创作中,领受到作者深刻而坚决的心境,从而启发人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