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环城公园雕塑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12.6.08
二:调研课程:雕塑设计与制作
三:调研地点: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学习关于雕塑的知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环城公园,环城公园风景秀丽,中间一片静静的湖水犹如恬静的姑娘。四周更是绿树围绕,这里也是合肥市区一个重要的雕塑聚集地。其中不乏一些代表性的雕塑。
四:调研目的:通过对雕塑的作品参观和老师的分析,加强我们对雕塑形体的理解,同时了解雕塑与文化、环境、背景的关系,来提高我们对雕塑的认识与鉴赏能力。
五:环城公园历史背景文化和分析:
环城公园建设始于1980
年,1990年基本建成。公园设
计新颖,构思独特,环境优美,
有艺术气氛,曾获国家建设计
奖。东西向穿城而过的主干道
长江路把环城公园分成“南环城”
“北环城”两部分。南北两环巧
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形成西山、
银河、包河、环东、环北、环西6个风格各异的环城景区。包河、银河以荷花为主体形成夏景,包河中还有以包公祠、包公墓、浮庄为主的风景名胜;西山岗峦起伏,枫树成林,形成秋景;环西、
环北连接杏花公园,以杏花为
主,构成春景;环东拥三国古战场逍
遥津公园,松柏连片,寒梅绕林,构
成冬景。南半环水面开阔,以人工造
景为主,精雕细刻,呈现清新秀雅的
园林风光;北半环则以苍郁的乔木林为主,朴实粗犷,呈现自然浓郁的山林野趣。在地势起伏的西山景区,结合丰富的植物群落,塑有成群结队的珍稀动物,形成自然生态野生动物雕塑群。
五:环城公园雕塑分析:
环城公园的雕塑主要为圆雕,为了更好的让雕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合。在这些圆雕中又主要塑造的是动物的艺术形体。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批雕塑的材料主要是玻璃钢,水泥浇灌,铜铸,塑料,综合材料等。形式主要有单体、组合、和场景雕塑。
1:雕塑选择狮子为题材
狮子是唯一的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是猫科中平均体重仅次于虎的动物,也是唯一的群居动物
是地球上力量强大的猫科动物之一,
狮子生存的环境里,其他猫科都处于
劣势。漂亮的外形、威武的身姿、王
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完美结合,赢得了“万兽之王”的美誉。
2:醒狮雕塑和环境之间的融合分析:
现代环境雕塑已是现代雕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语言不是单纯的自身封闭形象的塑造,与其周围的环境空间和形体的密切关系才是创作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并且使自身获得真正的生命。
环城公园醒狮坐落在交通交叉口处,地理位置比较醒目。在一个小型的广场平台上,一头具象的狮子形象伫立中央,以醒狮雕塑
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将空间由内
而外,由外二内向环境延伸,不
在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物体的外
部轮廓,而是与环境很好的相互
沟通,营造了一种新的人文环
境,不仅让外形得以张扬,甚至
向空间和环境之中扩张和延伸,
把雕塑的观赏性拉到一种特定
的场景之中,使它本身与公共艺术空间,环境空间,人文景观等大环境相协调。
2:雕塑的艺术形态:
⑴、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
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
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
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
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
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
与生命力。
⑵、雕塑的“影像”效果,就
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
廓。这个“影像”可能给人以或是
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
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作品内容信息之一,也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
⑶、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表现意向,使雕塑形体更具表现力。
⑷、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合肥环城公园的醒狮雕塑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崛起处于在朦胧的状态,想
借助于“醒狮”这作品表达思
想理念的苏醒这醒狮动态上前
肢轻起,后肢蹲着,尾巴微张,
头微仰,狮鬃被风吹动整个动
态生动描写了醒狮的动态,醒
狮给人感觉精神焕发,具有王
者风范。这样的姿态也表达当
时新中国正在崛起。
3:雕塑的光影效果:
作为雕塑语言的重要形式之一,光影是形体空间展示的前提。醒
狮雕塑在雕塑的创作与设计中,在处理形体空间时,通过增强或减弱形体起伏与转折的力度、增加醒狮形体的体量、施以不同的肌理等手法,使雕塑表面对光的反映产生出或强烈或柔和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在处理形体空间时,通过对光源的色彩、角度、远近、强弱的选择,以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表达不同的艺术意境。
4:雕塑的材料分析:
雕塑是造型艺术中与材料最直接相关的一门艺术,虽然材料只是一种媒介,但在雕塑的审美中,材料占有重要的位置,没有它,美就没有形象性、具体性和直观性,就不能作用于人的感观而成为审美对象。由于雕塑形象的呈现是借助物质材料而呈现的,材料本身的表面肌理也构成了形象呈现的一个方面,使得与触觉相联系的质感具有了审美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在传统雕塑中,材料本身质地与雕塑作品二者的审美结果不一定成正比的。一件大理石的作品或许是失败的,一件泥制的作品可能是杰出的。雕塑作品的审美就其本质而言,是有和物质材料不同的特征,它不能归结为物质的特征和属性。一件作品的泥稿、石膏、铸铜三个形式,其审美价值应该在浇铜之前已经存在。当然,媒介材料有时也直接对雕塑的人物性格起象征作用。同一作品用大理石或花岗岩雕成,前者温柔,后者刚硬,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