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府的特征

现代政府的特征
现代政府的特征

现代政府的特征

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政府应该是现代的政府。现代政府区别于传统政府有何区别呢?我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现代政府是有限的政府而非全能的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发挥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分配资源、安排生产等作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和权力的行使应当是有限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宽松的制度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现代政府应该是一个有限的政府而不能是一个“保姆式”的政府。

第二,现代政府是公开透明的政府而非神秘型的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正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的行为准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运作的主体、依据、程序是公开的;行政权力运作的过程是开放的,公众可以依法参与。能保障公民对行政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行政机关处于公众监督之下,防止行政腐败。

第三,现代政府是诚信的责任政府。诚信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设社会信用,首先政府要讲信用。如果政府在决策上随意性大,甚至出尔反尔,其结果不仅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

损害行政效率,影响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同时,权利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兄弟,“只要启动了权力,就应当预设其责任”,行政机关应该合理、合法的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如果没有正确行使权力要承担应负的责任。

第四,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而非管理型政府。传统的行政理念是“政府中心主义”,它简单地将管理方与被管理方对立起来,以为双方只是管制与服从的关系,习惯于“管”字当头,“罚”字殿后。现代政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职能已经发生改变,即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服务职能,把便民、高效作为重要原则之一,体现出浓重的亲民、便民的服务色彩,实现“服务是政府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政府理念。

第五,现代政府是法治的政府而非人治的政府。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行政行为受约束较小,操作的灵活性较大,从而出现了政府官僚武断和伸手过长的现象,也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现代政府讲自我约束,崇尚公平和正义。

现代领导形象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 第一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者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不仅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政机关的代表和核心,因而领导者的形象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领导者自身和领导者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全局,甚至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 再次,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

(完整版)建设服务型政府举措

“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 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政府便民行动,有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田,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市长电话”、有“市长电子信箱”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几年,“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

现代政府的理念重构

内容摘要:法治、责任与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三大理念,是同一进程的不同侧面,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彼此具有促进作用。法治蕴含责任,为服务政府提供制度基础;责任是法治的必然,为服务政府提供伦理基础。我们应当致力于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现代政府,追求“善治”的实现,核心是以民为本,关键是依法行政。 关键词:现代政府善治以民为本依法行政 reconstruction of idea of modern government 建设一个怎样的政府?这是我们党执政、我们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必然要面临的目标与路径。理论界与实践界曾经提出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等诸多命题。如何理解这些政府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我以为,法治、责任与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三大理念。法治政府是指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合法性的政府通过民主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实现对国家的治理,接受宪法法律的制约与监督。责任政府是一种负责任的行政体系,要求政府行为必须承担道义、政治和法律责任,接受监督和制约。服务政府是指政府必须以公共服务为行政的宗旨,顺应社会需求,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权力行政的方式,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等服务。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与服务政府是同一进程的不同侧面,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彼此具有促进作用。在目标上,三者都指向廉洁、勤政、高效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要求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应该追求将三者的内涵与机制高度统一,把法制、责任与服务理念扎扎实实地贯彻到执政实践中、行政实践中。本文拟尝试围绕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进行梳理,重构现代政府建设的理念。 一、法治蕴含责任,为服务政府提供制度基础 什么是法治政府?英国的著名学者戴雪认为,构成宪法基本原则的所谓“法治”,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法治至上,排除政府的专擅、特权等;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阶层平等地服从于法律;三是宪法是法治的终极体现和反映。{1}发源于戴雪教授的现代法治已经成为社会重要治理法则。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从全能型转向有限政府,要求全社会树立诚信理念;而责任政府是有限政府、诚信政府逻辑推演的外在必然。法治政府要求政府缩小并规范自己的权力,以便责任的建设。诚信政府要求政府信守承诺,勇于承担责任。法治培植诚信,诚信政府、诚信社会的有力保障需要依靠法治。 综观人类历史的法治理论与实践,法治的目的与政府的责任包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秩序与正义的统一、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统一以及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统一。无论是法治政府还是责任政府都以四者统一为内涵。我国经历了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人治传统根深蒂固。法治作为舶来品,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注重土壤的培养。要培养民众的法治观念、培养民众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诚信基础和责任意识。从1982年我国宪法颁布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改革之道,致力于治理的转型。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治国基本方略写入宪法。2004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责任是法律的基本概念。法治的尊崇必然要求权利义务的对等,要求行为必须负责任。因此,建设责任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必然推论。而且,法律为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制度基础,“善治”的政府必然选择法治作为治理的方略。服务政府是从政府的职能定位来说的,法治政府是从治理方略来说的。法治政府要求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有限政府,实际上是为了政府简政放权,更好地实现服务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强调效率、只注重gdp的增长率,形成了一段时间内对gdp的盲目崇拜——gdp决定一切。但是,我们忽视了社会发展问题,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巨大代价,从而引发环境污染、三农问题、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国

南开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1——答案分享

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aopopenjyfd 10. 下列国家中属于联邦制国家的是() A. 德国 B. 日本 C. 法国 D. 英国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20. 随着地方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A. 扩大化 B. 直接化 C. 微观化 D. 隐性化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30. ()是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A. 外部性 B. 逆向选择 C. 道德风险 D. 合成谬误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40. 现代政府内部按照严格的专业分工,实行分区治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这是政府()的含义。 A. 主权性 B. 整体性 C. 专业性 D. 普遍性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0. 下列国家中地方政府的运行模式为地方自治模式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6. 现代政府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实现政治文明 C. 加强社会稳定 D. 最大限度地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7. 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句话说明政府的一个功能是() A. 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 B. 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 C. 处理集中与分权关系 D. 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8. ()的管理是政府的一种责任,是衡量政府成败的标志之一 A. 社会性事务 B. 国际性事务 C. 统治性事务 D. 政治性事务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9. ()划分依据中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承袭性和地域的整体性。 A. 地域性地方政府 B. 城镇型地方政府 C. 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 D. 特殊类型地方政府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0. 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驱使,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压力的是()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1)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岳玉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量工作在县(市)政府,因此对县(市)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以往我国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历史地建立在了计划经济基础之上。计划经济客观地要求计划的制定要具有周全性,在落实过程中,为了保证计划得到全面执行,政府必须要事无巨细、全面包揽,对经济社会事务进行直接指挥和管理,这样县级政府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现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县(市)政府的职能定位重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县(市)政府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定位问题是一个与政府现象同样久远和复杂的问题,自有政府以来,这始终是关于政府的基本问题之一。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政府的职能问题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银行在《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指出:“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最好地做这些事情。”"!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又进一步强调政府职能应重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并提出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积极培育有限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的目标,为政府职能的定位指明了大方向。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这一时期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质就是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关键是要加快构建新的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这一建设任务涉及的范围极广,触及到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行政等各个方面,这必将制约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采取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政策,国家对农业农村采取了一些扶持政策,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鼓励引导乡镇企业发展等,在宏观战略上较好地支持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对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没有统筹全局的总体战略。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好转、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的发展却无法令人满意。城乡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巨大的反差,并且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纠正性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后,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对于已经习惯于将职能定位和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县域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中的县

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强政府能力

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强政府能力 孙晓莉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北京100089) [关键词] 政府能力;现代化;政府角色 [摘 要]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成了后发国家的追求目标。决定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政府能力对于各国的现代化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而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对于提升一国的政府能力又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政府角色应定位于/有限高效0,通过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等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政府效率,提升政府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1)0720027206[收稿日期]2000210226 [作者简介]孙晓莉(1973-),女,江苏盐城人,国家行政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化理论研究。 随着世界历史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成了每个后发国家都心向往之的目标。决定各国现代化水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政府能力对于各国的现代化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是决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的目的就是揭示政府角色定位与政府能力的相关性,说明只有对政府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够使政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一、强政府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将政府能力理解为政府在实现其意志、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效率和绩效。衡量政府能力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几 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则可以用强政府能力或弱政府能力来表示。有必要指出的是,政府能力不等于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指的是由法律明确规定 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应该发挥的作用,而政府能力则指政府实际发挥出来的效用。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引导和保障这一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强政府能力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强政府能力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系统,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支持,而政府正是创造并推动这一环境的重要主体。这是因为: 首先,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大生产,而/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0。(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23卷,第367页, m |

奥鹏20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

20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政治性分权与行政性分权的最大区别在于() A. 向社会分权的程度不同 B. 地方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基础不同 C. 地方高官的人事任免制度不同 D. 属于不同的法系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2. 下列现代政府职责中,不属于中间层次政府的是() A. 公安 B. 卫生保健 C. 中小学教育 D. 社区服务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3. 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属于()规制 A. 经济性规制 B. 社会性规制 C. 直接规制

D. 间接规制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4. 在多民族国家中,中央政府为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依法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设置的是() A. 地域性地方政府 B. 城镇型地方政府 C. 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 D. 特殊类型地方政府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 ()是决定一个国家政府官员规模的最关键因素。 A. 人口数量 B. 经济发展水平 C. 政府财力 D. 政府职能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6. 地方政府运行的政党控制模式并不是政党直接控制地方政府和直接代表政府行政,政党作用的唯一合法的渠道是() A. 地方议会 B. 司法监督

C. 人事任命 D. 财政分配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7. 中国政府职能在纵向上配置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 A. 上下对口 B. 左右对齐 C. 责职同构 D. 上下对齐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8. 政府发展主要是通过()得以实现的 A. 政策创新 B. 协商民主 C. 政府改革 D. 引进人才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9. 合法政府的基本条件是() A. 以宪法为基础 B. 程序合法性 C. 行为合法性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个人提纲: 一、城市政府职能的概念 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他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二、其特点有: (1)、广泛性,如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公共事务、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等。 (2)、服务性,与农村的大多自给自足相比市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政府或者公营机构的公共服务,如供电供水。 (3)、规范性,主要向法制化和科学化发展,如政府更加规范化权利和范围合理化,城市间事务更协调等。 (4)、自主性,各个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如可以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有矿藏的开发采矿业等好多都是自主的管理。 (5)、多样性,也就是管理的内容多事务繁杂而且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小组提纲: 小组认为城市职能的定位还需: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 (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 (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 总结 我认为在整个城市的实际管理中最大问题,是一直没有跳出的思维怪圈,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简单的叠加式的思维方式,只做加法、减法,不做乘法和除法,城市功能只做内部疏散、不做外部疏散;结果留下了不少后遗症,只好针对后遗症又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问题没有得到

现代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领导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中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领导活动产生于( A )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根据毛泽东的概括,现代领导的基本职能是( B ) A.实施监督 B.出主意、用干部 C.思想政治工作 D.考评领导效能 3、构成现代领导学奠基之作的《君主论》的作者是(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弗利 D.洛克 4、认为天赋是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者的根本因素的理论是领导科学中的( D ) A.性格理论 B.行为方式理论

C.权变理论 D.超凡魅力理论 5、在整个领导活动中,构成其主体要素是( A )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客观环境 D、群体目标 6、《论权威》一文深刻阐述了领导意味着权威的思想。该文作者是( B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下列正确论述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判断是( B ) A、领导就是管理 B、领导就是服务 C、领导就是指挥 D、领导就是决策 8、在领导环境诸因素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 A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 D、军事因素 9、在领导属性中,具有“永恒性”的是领导的( C ) A、自然属性 B、历史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10、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应具有不同素质要求,基层领导者最主要的技能应是( D ) A、判断技能 B、人事技能 C、学习技能 D、技术技能 11、领导者能够迅速作出选择、形成方案的能力是一种( C ) A.预见力 B.洞察力 C.决断力 D.应变力 12、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关键是( ) A.体制改革 B.加强个人修养 C.加强理论学习 D.勇于实践 13、在建立、配备、调整领导班子时,必须把放在首位。( A ) A、革命化 B、年轻化 C、专业化 D、知识化 14、在领导群体中常起到掌舵谋划作用的是( B ) A、老年干部 B、中年干部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现代政府理论》主干课试题库

《现代政府理论》试题库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题) (一)、选择部分 1、三权分立的核心问题是( B ) A 分权 B 制衡 C 立法 D 行政 2、( D )是指国家机构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方面 A职责 B 职能 C 功能 D 机构 3、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府的影响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影响中央政府的方式的是( C ) A 说服和渗透 B地方政府合作 C 议会政治 D 非政治方式 4、城镇型地方政府的设立,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最重要的设置指标是( B ) A历史的承袭性和地域的整体性 B 人口规模和经济发达程度 C中央政府行政控制的需要 D人口流动性的大小 5.对( B )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A.体制 B.职能 C.过程 D.机构 6.中国政府职能在纵向上配置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 C ) A.上下对口 B.左右对齐 C.职责同构 D.上下对齐 7.下列国家中属于单一制国家的是( B ) A.德国 B.日本 C.俄罗斯 D.瑞士 8.随着地方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呈现出( D )的发展趋势 A.扩大化 B.直接化 C.微观化 D.隐性化 9.以( C )为基础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政府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A.价值 B.认知 C.意识形态 D.信仰 10.当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消解时,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政府的( C ) A.政治危机 B.合法性危机 C.政府危机 D.反政府危机 11. 下列国家属于政教合一体制的是( D )

A 波兰 B 泰国 C 缅甸 D 伊朗 12. 现代政府大多数是大众政府而不是宗教或神权政府,这是政府( C )的含义 A.主权性 B.整体性 C.世俗性 D.普遍性 13.( C )的政府体制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最普遍的制度模式 A. 内阁制 B. 总统制 C. 三权分立 D. 委员制 14.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 C ) A.机构重组 B.权力下放 C.调整政府职责 D.精简人员 15.( B )为是指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来维护既得利益或追求新的利益的企业行为或个人行为 A.搭便车 B.寻租 C.相机抉择 D.合成谬误 16.政治性分权与行政性分权的最大区别在于( B ) A. 向社会分权的程度不同 B. 地方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基础不同 C. 地方高官的人事任免制度不同 D. 属于不同的法系 17.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政治现象,如国家、政党、利益团体、法律等的发展问题均可归属于( B )的范畴 A. 政府发展 B. 政治发展 C. 行政发展 D. 政府改革 18.地方政府运行的政党控制模式并不是政党直接控制地方政府和直接代表政府行政,政党作用的唯一合法的渠道是( A ) A.地方议会 B.司法监督 C.人事任命 D.财政分配 19.( B )的“用脚投票”模型是指人们为了使个体效用达到最大化,通过社区间的自由流动,寻找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税收的精确组合,在找到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时,他们才聚集下来生活和工作。 A.维克赛尔 B.蒂布特 C.林达尔 D.阿波尔特 20、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体制的普遍组织原则是( A ) A. 议行合一 B. 议行分离 C. 民主集中 D. 三权分立 21、从理论上讲,政府管理层次的划分,主要是由( C )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现代政府职能:管制、管理、服务

现代政府职能:管制、管理、服务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应该和必须承担的职责和功能,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政府职能是一个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复合性。可以把现代政府的复合性职能从实践和运行角度简要地归属为三项:管制、管理、服务。一方面,任何国家的政府都须严格履行这三项职能,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另一方面,任何政府又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适时、适度地突出其中的某一职能。近年来,在高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社会语境中,一些论者和论著中简单地把现代政府归结为服务型政府。依此逻辑,必然把政府的复合职能界定为单一职能,对政府职能的这一误读,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1] 一、现代政府职能是一个复合体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政府作为阶级统治和国家治理的工具,其职能一定是多重复合的,绝不是单一的。政府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者和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其职能归根到底是由阶级的统治取向和国家的性质归属所决定。现行教科书一般把政府的基本职能定义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四项,

其依据显然是构成社会活动的四大要素,这一界定基本涵盖了政府职能的全部内容。[2]但是,“四大职能”之说只是从构成政府职能体系的要素层面划定了政府职能的宏观内容和界限,而没有从实践层面和运行方式的角度,赋予政府履行这些职能的行为指向和操作性机理,即没有为政府设定履行上述职能的运行范式,也就是说,这种划定只是政府职能的抽象领域分界,即政府应该做什么,而没有标定政府职能的具体履行方式,即政府必须如何做。从实践角度分析,职能的履行是一种行为过程,是以动词语义表征的操作性功能形态,由此,可以把现代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职能从功能和运行方式扼要地归属为管制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 (一)管制职能 管制职能是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是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前提。政府管制职能的基本特征是行政强制,即按照国家的统治意志和立法机关的授权,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关系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基本人权、社会动乱(包括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刑事犯罪等带有政治性质或涉及政治性质的社会事务施以行政强制。即一旦出现危及国家主权安全、严重侵犯人权、社会剧烈动荡,要求政府立即动用或动员必要的行政资源(公器)和社会力量以强制为主要手段,辅之其他方式尽快消除不安全因素,维护

行政18 现代政府能力

第十八章 现代政府能力 1、政府能力的重要性 ①政府能力行为对经济增长,改善教育、卫生、环境状况,减少社会不公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②积极合理地确定和扩展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提升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使政府能够不断形成和输出优质的公共产品,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③政府能力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直接的重大利害关系。 2、政府能力问题的现实缘由 ①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政策和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得政府干预经济称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的既定国策。 ②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形成及其规模化、持续化,从积极意义上证明了政府干预以及政府能力之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3、政府能力的一般含义和特点 政府能力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配置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政府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政府能力的特点包括两点: ①非直观性,指外界无法直观其内里的要素、结构和运行机制,只能通过其外在行为表现及社会效果来判定。 ②非可比性,指现代各国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和公共行政权力的设定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政府能力明显不同。因此要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关于政府公共行政能力的对比存在相当多的困难。 4、政府能力与其他行政概念的相关性 ①现代国家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与政府职能相关。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实际上是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能力。 ②现代国家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行政权力相关。公共权力建立在社会契约、历史传统和现实力量的对比基础之上,具有广泛社会约束力,是构成公共行政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现代国家政府对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选择相关。宏观公共行政能力就是政府正确地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这是与政府的公共选择联系在一起的,公共选择本身就包含着政府的判断力、筹谋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 5、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包括? 现代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政府的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 第十八章 现代政府能力 第一节 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 第三节 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一、政府能力的重要性 二、政府能力问题的现实缘由 三、东亚金融危机与政府能力 一、政府能力的一般含义 二、政府能力的特点 三、政府能力的相关性 第四节 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能力 一、经济管理能力 二、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 三、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一、公共危机释义 二、公共危机的类型 三、公共危机管理

现代领导形象优选稿

现代领导形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 第一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者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不仅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政机关的代表和核心,因而领导者的形象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领导者自身和领导者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全局,甚至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

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 发表时间:2012-09-03T15:08:13.217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6期作者:袁晓东 [导读] 第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袁晓东(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徐汇分中心,上海 200030)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297-01 摘要: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所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得到很多表述政府的词汇: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精干政府、有限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其实把这些词汇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服务型政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6]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意义;实质;公共服务精神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长久以来,政府给我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一种是高高在上,以自己所希望的模式来塑造公众。一种是客客气气,像一个称职的家庭保姆为你提供贴心的服务。前者以政府为中心,更多的愿意采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管理,而后者以公众为中心,根据公众的需求和利益来组织服务团队、安排政府生活。毫无疑问,服务型政府所积极扮演的是后一种角色。从科学发展观提出,我们党和政府就一直强调要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政府从统治型向管理型再向服务型的转变是一个历史趋势,相应地行政模式也由“统治行政”向“管理行政”再向“服务行政”转变。 简单说,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一个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换言之,政府的所作所为,都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无论是经济建设型政府,还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只是政府职能重点的调整和变化,并没有明确政府与公民的基本关系,而明确这种关系才是决定政府服务的根本。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提升政府事业发展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政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第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的重心转到服务上,主动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更加深化、细化各项为民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第三,是提升政府事业发展水平的迫切需要。政府为民服务做不好,政府工作就难有实效,政府事业就难有大的作为、大的发展。推动新形势下政府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将为民服务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用服务将政府工作统揽、整合起来,用服务改变政府工作分散多元的局面,聚合方方面面的发展力量,用服务形成政府部门对外一致的整体形象,打造政府事业发展的新优势。 二、服务型政府的实质 服务型政府就其实质而言,不是政府工作性质的改变,而是对政府为民服务职能的强化,是政府工作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第一,是人本性政府。服务型政府应当体现人本关怀,始终注重为了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依靠人,保障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公平性政府。服务型政府应当坚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基本的保障和服务,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利益问题,保证社会最起码、最基本的公平正义。第三,是透明性政府。服务型政府应当始终注重操作程序合法、实施方式公开,管理和服务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公信力、诚信度和影响力。第四,是法制性政府。服务型政府应当坚持健全完善为民服务法律体系,创造为民服务的制度环境,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法制手段加强各项为民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民服务的法制化、规范化。第五,是开放性政府。服务型政府应当注重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对话、对接、融合、沟通,让政府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融入到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三、服务型政府并不是保姆政府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改革一直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进行的话,那么越到后来,政府似乎越来越成为社会矛盾的中心。只讨论“做什么”或“怎么做”,而不明确政府对公民的服务关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一些政府官员看来,“我”可以为“你”做好事,但做好事的权力只能垄断在“我”手里。而且,“你”还不能对此说三道四,提出什么意见和要求。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的公共政策、提供具体的公共服务时,并不去征询当地群众的意见,而是按照政府的意愿去实施。这样的做法,比起无视民众的利益来说,算是一种进步,但它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统治理念,与现代政府的公共服务理念其实还差距甚远。后者要求的是政府对公民的服务,必须要有公民的参与,且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公众无须对此感恩戴德;反之,若做得不好,还需要对政府对官员进行问责。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改变目前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把为“官”服务转变到为“民”服务,将为“民”服务的好坏多寡作为衡量一个政府是否称职的标准。这实际上就是从统治向治理的转变。统治意味着“你”必须服从“我”,而治理的含义是“我”要服务于“你”。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公共服务精神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广大干部进一步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公共服务精神,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掌握现代政府管理和服务知识,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一,强化服务理念。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服务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现代社会本位、公民本位意义上的服务。这种服务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本质上的不同。建设服务型政府,所有的服务必须围绕“人”展开,从“人”出发,把“人”作为起点,最后再归宿到“人”、落脚到“人”。应当消除“官本位”思想,主动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把服务落实到政府工作每一个环节。 第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人民群众需怀有深厚感情,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想感情基础。人民内部矛盾中,大多数群众的诉求其实都有合理的地方,绝大多数群众是讲道理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能一味指责群众,甚至给来访群众乱扣帽子。面对群众要学会倾听,尽量避免使用定性式或容易激化矛盾、群众反感的用语,只有从情感上深入到困难群众中去,才能更好地体察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不断增进、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第三,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政府工作是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广大干部注意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善于运用政策为群众搞好服务;需要广大政府干部经常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组织协调的能力;需要广大政府干部虚心向群众求教,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学会做群众工作,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政府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提高不同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