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的操作

合集下载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

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

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

腰间盘突出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腰腿痛且以腿痛为主。

现代医学对诊断明确均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大多数患者又难以接受,而求治于中医治疗。

腰痛,试试八髎穴

腰痛,试试八髎穴

读者乐园以前,我经常腰疼背痛,有时疼得一夜难眠。

那种疼痛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才有体会。

为了缓解疼痛,经常贴止疼膏,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是不能解决根本。

我总结自己腰疼背痛的原因,主要是风寒侵入,再加上年纪大、劳伤所致。

基于这几点,我查找医学资料,找到了在骶骨上的穴位——八髎穴来帮忙。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众多,有大家熟知的睛明穴、关元穴、气海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等。

八髎穴也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之一,有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左右各一对,共8个穴位,所以被总称为八髎穴。

据《推拿学》一书介绍,八髎穴在第1、2、3、4骶后孔中,可以治疗腰痛。

腰痛,试试八髎穴文/范良善如何“激活”八髎穴呢?多年来,我总结出4条个人经验。

1.常练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健身气功。

这些功法都要求做到调心、调息、调身,并特别注重调息。

要求练功时,采用腹式呼吸,做到慢、深、长、细、匀。

在腹式呼吸中,特别强调逆腹式呼吸。

一呼一吸中,刺激八髎穴,练功时间越长,就越能激活八髎穴,解决腰、背痛等问题。

2.坚持练习站桩。

这里指的是无极桩。

此桩无须做动作,但需选择一块安静、空气较好的场地。

一般练习时间可以早上7~9点,也可晚上19~21点,每次练习30分钟。

练功者要求心静,全身放松,自然站立,目视正前方,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做到慢、深、长、细、匀)。

呼吸时练习提肛,即大腿后的肌肉收缩放松。

大腿肌肉的一收一放过程,也随之刺激八髎穴。

坚持练习站桩30分钟,这对骶骨两边的八髎穴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3.按摩。

取俯卧位,用双手在骶骨第1、2、3、4骶后孔处来回按摩100次,需感觉发热。

4.热敷。

用热毛巾热敷两侧的八髎穴,1080《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4月刊。

八髎的定位方法

八髎的定位方法

八髎的定位方法
一、八髎的概述
八髎,又称八髂,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区域,位于腰部两侧,髂前上棘至骶骨尖端的弧形连线的中点。

它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调节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功效。

八髎穴位的正确按摩可以缓解腰痛、腰酸等症状,对于生殖系统疾病、尿频、便秘等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二、八髎的定位方法
1.骨盆定位法:站立或仰卧,以髂前上棘与骶骨尖端的连线为横坐标,以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为纵坐标,交叉点即为八髎穴位。

2.手指触摸法:仰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向下触摸,找到凹陷处,即为八髎穴位。

3.图像识别法:可用X光片或CT扫描图像,通过观察骨盆部位的解剖结构,找到八髎穴位的位置。

三、八髎穴位的按摩技巧
1.按摩手法: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按压八髎穴位,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

每次按摩1-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2.按摩顺序:先按摩一侧八髎,再按摩另一侧。

按摩时,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四、八髎在日常保健中的应用
1.缓解腰痛、腰酸:长时间站立、久坐或腰部劳累时,可以按摩八髎穴位,缓解腰部不适。

2.防治生殖系统疾病:按摩八髎穴位对女性月经不规律、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男性前列腺疾病、阳痿、早泄等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改善消化系统:按摩八髎穴位可缓解便秘、腹泻、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五、总结
八髎穴位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和按摩技巧,可以起到缓解腰痛、腰酸,防治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作用。

八髎穴的临床应用综述与运用体会

八髎穴的临床应用综述与运用体会

八髎穴的临床应用综述与运用体会中国医学认为,自古以来,拔罐已在我国流传至今,有着长期的历史,长久以来就被认为是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其中,八穴是拔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拔罐在临床上运用的最基础,更是拔罐最主要的调理穴位,在调理身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八穴的穴位位置、功效及病症治疗三个方面,综述八穴作为拔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经验,以期能为今后拔罐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指导。

一、八穴的穴位位置八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距耳尖后缘4寸,足太阳、太阳、少阳三经经脉各有一穴。

由于八穴的位置较为特殊,其本身也成为调理身体的重要点。

其位置在足南溪的中段,犹如一个河穴,河穴只有一个。

由于八穴位于经脉交汇处,故而对于人体内各组织器官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二、八穴的功效1、调节内脏拔罐中,因为八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可以调节内脏的功能,特别是肝脏的功能,有助于调节和平衡肝脏的功能,使肝脏得以正常运作,从而起到调理内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清热解毒八穴可以帮助清热解毒,净化血液,助力身体排毒,从而达到清热解毒、消除病毒的作用。

3、祛风除湿八穴可以调节人体血液循环,经常拔罐可以有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同时,也能有效的改善血液的循环,起到祛风除湿的作用。

三、八穴的病症治疗由于八穴位于足太阳、太阳、少阳三经经脉,可以调节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故而能够起到养阴清热,安神降血压的功效。

因此,常用于治疗肝炎、肝胆病、头痛、偏头痛、失眠、胃肠疾病、心肌炎、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本文对八穴的穴位位置、功效及病症治疗进行了综述,从而体现出八穴作为拔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经验。

它不仅是拔罐治疗的基础,而且能够有效地调节内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养阴清热、安神降血压等方面的功效,成功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疾病的困扰。

因此,拔罐调理八穴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妊娠期疾病的方式。

未来,应该更多地研究八穴的治疗特效,以深入了解它的功能及作用。

临床实操八髎,你扎进去了吗?

临床实操八髎,你扎进去了吗?

临床实操八髎,你扎进去了吗?作者:真真自从小编被扎了八髎亲身体验了“虚其心实其腹”的感觉,就想亲手扎扎八髎。

但臀部那一片平台,下手无门啊。

因此小编处心积虑地观摩、请教和研究,最终整理出扎八髎的诀窍。

【八髎的解剖】先来看看解剖位置,八髎大家都知道,骶骨上的八个洞洞,它们从上到下依次是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

(图片来自3DBODY APP)可是,光看上面的图还是无从下手的,覆盖上皮肤你就认不出来啦~虽然针灸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四髎的定位,但是只看此书你铁定不会扎的。

(图片来自3DBODY APP)其实,实际操作中,扎八髎是从下往上针的,因为下面的穴位好定位。

还是来看这张图吧,三个箭头围绕的是骶骨裂孔,小编学习了郑卫东教授和胡追成博士的经验,并研究了骶角部位的局部解剖后发现,你只要知道体表臀裂处就是图上骶骨裂孔下缘,因此你可以假想平臀裂旁开一横指(同身寸)为一个虚拟进针点。

此处往上一横指就是下髎。

(图片来自3DBODY APP)第一针定位清楚,后面的就好扎了。

你看孔与孔之间大概是一横指的具体,只要往上走一横指左右的距离就可以。

但是有些人的八髎,略微有些呈倒八字形,因此越往上进针点可以比前一针略往外一点点。

此外越往上,骶孔有一定的倾斜度,因此要扎进骶孔的深部,就算扎入孔后,也可能需要调整角度,至于如何调整角度小编在这里卖个关子,大家多实践就知道了。

下面这张图来自胡追成博士,左侧平臀裂的黑点为假想进针处,由此往上四针为八髎,而右侧是贴骶尾骨边缘进针的,并不是八髎穴。

【针具的选择】0.3*75MM的毫针,一定要用75MM的毫针,才能扎到(新)八髎的深部。

由于臀部肌肉相对丰厚,1寸或1.5寸的毫针可能并未扎入孔中。

【在这个部位扎针安全吗?】基本安全,你也看到第一张解剖图啦,要么扎到孔里,要么就被骶骨挡住,扎不进去了。

【治疗范围】根据经络的近治原则,八髎穴可以治疗男女生殖泌尿系统的问题。

此外八髎是骶神经后支通过骶后孔出体表的部位,对骶神经损伤效果好。

八髎穴

八髎穴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主穴:阿是穴(瘤体体表左,右两个穴)、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子宫。

配穴:气滞加太冲;血瘀加血海、三阴交;痰湿加丰隆;气血虚加足三里。

灸法:用灸器直接灸。

八髎的体表定位:1. 先确定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3--1.5CM,正中线旁开2CM。

孔径0.8CM,刺入深度2cm。

可用银质针导热。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线旁开2.5cm左右。

孔径1cm,针刺深度2.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

孔径0.6cm,针刺深度1.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线旁开1cm左右。

孔径0.5cm,针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

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

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艾灸疗法帮你消除黑眼圈1、水分:定位:脐上1寸。

主治:可以帮助恢复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有利用于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和小便不利。

八髎疏通手法

八髎疏通手法

八髎疏通手法八髎疏通手法,又称为八髎推拿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疏通手法。

它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宣明五气篇》。

八髎疏通手法是通过按摩八髎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八髎穴位分布在人体的头部、颈部、腰部和下肢等部位。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等。

这种手法适合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受益于八髎疏通手法。

在进行八髎疏通手法时,首先要找准八髎穴位的位置。

然后,用适度的力量进行按摩,可以选择使用指尖、掌心或拇指根部等部位。

按摩时要轻柔而有力度,以舒缓肌肉和刺激穴位,但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按摩八髎穴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选择单穴按摩、多穴按摩或全身按摩等方式。

按摩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结合深呼吸和放松的动作,增加效果。

八髎疏通手法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

它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八髎疏通手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等,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髎疏通手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疏通手法,通过按摩八髎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它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

通过学习和掌握八髎疏通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八髎疏通手法的作用,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共同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与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与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与保健方法
八髎穴是人体穴位中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脚背部外侧窝凹处。

它与
人体的脏腑功能和经络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和保健八髎穴,可以改善
人体的健康状态。

1.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八髎穴是肝经的经穴,与人体的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肝脏是人体重要
的解毒器官,八髎穴的刺激可以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帮助排泄体内的废
物和毒素,维持机体的健康。

八髎穴还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增
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八髎穴的保健方法:
(1)按摩八髎穴:使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和力度按摩八髎穴,可以刺
激肝经和经络系统,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健肝养脏的效果。

按摩八髎穴
可以选择用力揉、轻轻按压或按摩工具进行按摩,每天坚持按摩5-10分钟,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肝脏疾病。

(2)敲打八髎穴:可以用手掌或拳头轻轻敲打八髎穴,可促进局部
的血液循环,达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的效果。

敲打时应注意掌握力度,
不要过猛,以免造成损伤。

(3)热敷八髎穴:可以使用热水袋或浸泡在热水中的毛巾热敷八髎穴,有助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缓疲劳和改善肝脏功能。

(4)中药泡脚:将一些有活血化瘀、健肝益气作用的中药材如当归、川芎等加入热水中,用脚浸泡片刻,可以通过足底的经络连接作用,达到
刺激八髎穴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效果。

(5)穴位贴敷:可以使用贴敷八髎穴的艾草贴或按摩油贴等产品,将其贴在八髎穴上,并进行适当的按摩,可以刺激穴位,起到调节肝脏功能的作用。

调理妇科病的八髎穴的四种方法

调理妇科病的八髎穴的四种方法

刮痧对于疏通⼋髎⽳的⽓⾎也是⾮常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泻⾛盆腔的寒⽓。

但是,这个⽅法,⼀定要在⾃⾝⽓⽐较⾜的情况下使⽤,才可以。

因为刮痧是类似于泻的排毒法,刮多以,还有可能耗⽓,结果会更虚。

平时有宫寒、腰酸腰疼、妇科⼩⽑病的妹⼦也⼀定要刮,每周在精神⽐较⾜的那天,痛快地刮⼀次⼋髎,不断地调整胞宫的⽓⾎,⼈会舒服很多
刮完⼋髎⽳,有的⼈会出现⼀些排毒反应,像⽩带增多、腰背出汗、甚⾄⽉经提前等,都是正常的。

⼋髎⽳男性也可以刮哦,能帮助调理男性疾病、便秘、还有腰酸腰痛的问题。

※但⼤家⼀定记住,刮痧和艾灸,是不能同时进⾏的哦。

第四种⽅法:艾灸
艾灸⼋髎⽳,既可以通经络⼜可以补阳⽓
夏天特别适合祛寒,⽽且天⽓越热,效果越好。

趁着夏天⼈⽓⾎在外,⽤乾坤扶阳灸的充⾜热⼒,把体内凝结的寒湿通通赶出来。

我们的臀部、后背是最容易积聚寒⽓的,如果赘⾁多、⽪肤松垮、⼤腿粗,那往往也是寒⽓。

#快问中医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 #头条健康#。

髎的体表定位

髎的体表定位

八髎的体表定位:1. 先确定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5CM,正中线旁开2CM。

孔径0.8CM,刺入深度2cm。

可用银质针导热。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线旁开2.5cm左右。

孔径1cm,针刺深度2.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

孔径0.6cm,针刺深度1.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线旁开1cm左右。

孔径0.5cm,针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

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

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或加灸法。

患者伏臥位,取准双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后,用30号毫针刺入2—3寸深,当病人小腹內有沈胀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 20一30,留针期间行针l一2次。

对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

〔适应症〕痛经。

气滯血瘀、寒湿凝滯、气血虛弱之痛经。

〔释义〕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

八髎穴

八髎穴

八髎穴2015-08-03 09:19:51 穴位密码网作者微信号:zmm91420 文章浏览:(76697)次【八髎穴位位置图】【图解八髎穴位的位置】八髎穴不是一个穴位,它是一组穴位,所以合称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个点,左边四个右边四个,分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们腰骶的部位。

八髎穴中的“髎”一般来讲在人体当中穴位以“髎”来命名的,这样的穴位一般来说就是一些骨缝或者说有孔的位置上才称为髎,而且这个孔是比较深的。

比如像人体上一些穴位:肩髎、天髎都是骨头上大的骨缝或者是骨头上重要的标志。

一般在骨缝上的穴位都叫“髎”穴。

腰骶上的八髎穴就恰恰在我们腰骶的骶骨分排着,左边有四个,右边有四个叫作骶神经孔。

八髎穴的位置怎么找直立位或者俯卧位时,爬在床上,臀部肌肉上面明显有两个凹陷,就是美人窝,八髎穴位于美人窝往下内侧,恰恰是骶骨所在的位置。

如果找不到美人窝,可以找髂后上嵴,简单来说就是把手放到腰带上(平时系腰带的地方),从这个位置稍微往下一点,用手去找,可以找到一个圆形的骨性凸起,在它和背部的正中线之间的中点就是上髎穴的位置,用手四指一放,就把四个穴位都找到了。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按摩八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1、八髎穴位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

2、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揉腰骶,促进腰部的气血通畅,对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关键作用和意义。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人体的脏腑器官出现疾病往往是通过穴位的异常表现出来的,人体都有哪些穴位,又主管哪些器官呢?怎样按摩穴位可以祛除疾病呢?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给自己治病吗?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程凯将为您讲解人体主要穴位的自助按摩方法。

在我们人体项背底部分布着八个经穴,它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期节目程凯教授将给我们详细的介绍。

妇科病---搓八髎

妇科病---搓八髎

、搓八髎:凡有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或过少、闭经、白带异常、子宫病、卵巢病、盆腔病、附件炎、泌尿系统疾病、肾系统疾病、乳腺病等所有妇科病——五行养生油。

(五行养生油掌心搓热,用搓热的双手从命门、肾俞、志室三穴一直搓到八髎,来回搓30分钟,裹上保鲜膜。

音乐疗法:听大提琴曲《梦后》《梦幻曲》)。

亚健康”者,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经当令之时过来。

在给她搓八髎之前,先在影碟机里放上梦幻甜美的大提琴曲《梦后》《梦幻曲》,然后把适量的五行养生油倒在掌心,搓热,用搓热的双手来搓她后腰部的八髎。

搓到八髎处发热,让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一直来回搓30分钟,然后给她裹上保鲜膜,让五行养生油更彻底地被吸收。

搓八髎,从命门开始,八髎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一共4对、8个穴位的合称。

历代医家只搓八髎那八个穴位,后经我的恩师紫玄道人临床运用演变,搓的面积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

八髎这个区域,正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子宫、卵巢、附件的统称)。

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

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

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用五行养生油搓八髎,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或过少、闭经、白带异常、子宫病、卵巢病、盆腔病、附件炎、泌尿系统疾病、肾系统疾病、乳腺病等,全部都可以调治,操作简单,没有副作用。

搓八髎可以自己独立操作,但最好是异性操作,这样能调和阴阳,协调脏腑,通经活络的效果更好。

八髎调治妇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骨空论》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āo )分间。

”这里的腰痛包括了肾部疾病,因为腰为肾之府。

“阴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宫、卵巢、阴部、泌尿系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调理妇科穴位之八髎穴

调理妇科穴位之八髎穴
18
3.拍痧 八髎穴由于在腰后面,
拍打起来不是特别方便, 使用经络拍打器,每天 就在八髎穴这个地方拍 打十五分钟左右就行, 很多妇科病都能得到改善。 没有妇科问题的妹子也预 防起来,顺便保养保养子宫。
19
3.艾灸
如果下焦寒湿特别重的话, 可以使用艾灸罐,艾灸罐 的面积很大,正好能把八 髎穴给覆盖住,艾灸罐放 二十分钟,一个艾灸罐就 解决八髎穴这八个穴位。
它的具体位置在盆腔附近,刺激八髎能促进 盆腔血液的流通,盆腔的气血只要流通起来, 很多妇科病就可以预防及辅助治疗。
2.八髎穴概述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 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 “八穴”。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八髎穴
上髎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次髎[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中髎 【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饮食劳倦 外伤等
4
1、六淫——寒、热、湿邪(引起血
分病变)
寒—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 实寒:风寒、寒湿、饮食生冷
虚寒:阳虚生内寒
热—其性炎上,耗气伤津,迫血妄行。 实热:外感热邪、五志过极化火、过服辛辣
虚热:阴虚生内热

八髎穴的妙用

八髎穴的妙用

八髎穴的妙用【多种妇科病一搓就好】女人身心性护养宝典症状: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或过少、闭经、白带异常、子宫病、卵巢病、盆腔病、附件炎、泌尿系统疾病、肾系统疾病、乳腺病等所有妇科病。

用药:五行养生油方法:五行养生油在掌心搓热,用搓热的双手从命门、肾俞、志室三穴一直搓到八髎。

来回搓30分钟,裹上保鲜膜。

音乐疗法:听大提琴曲《梦后》《梦幻曲》。

现代女性需要和男人一样上班,担负着和男人一样繁重的工作,回家后还要照顾父母、老公和孩子,料理家务。

在我遇到的女性病人中,90%的人都有妇科病。

所以,女人更要珍惜自己的身体。

我有位患者,从二十几岁开始在商场打拼,在外人眼里,她成功了。

但如今,还不到40岁的她爬6层楼都会累得大喘气,经常凌晨两三点还无法入睡,吃饭也没胃口,还总是莫名心悸,没来由地发脾气,月经两个月才来一次,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她在多家医院做过全身检查,结果都显示一切正常,根本没病,医生都说多休息就会好起来的。

这下她就纳闷了,自己明明每天都这么痛苦,怎么能没病呢?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找到了我。

我告诉她,她这些症状在中医里叫“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亚健康”,但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疾”自行发展,就会发展成“病”,也就是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心脏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肾虚等女人一想起来就觉得恐怖的东西。

我让她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经当令之时过来。

在给她搓八髎之前,先在影碟机里放上梦幻甜美的大提琴曲《梦后》《梦幻曲》,然后把适量的五行养生油倒在掌心,搓热,用搓热的双手来搓她后腰部的八髎。

搓到八髎处发热,让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一直来回搓30分钟,然后给她裹上保鲜膜,让五行养生油更彻底地被吸收。

搓八髎,从命门开始八髎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一共4对、8个穴位的合称。

历代医家的用法是只搓八髎那八个穴位,后经我的恩师紫玄道人临床运用演变,搓的面积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

搓八髎穴注意事项

搓八髎穴注意事项

搓八髎穴注意事项搓八髎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方法,它被认为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然而,在进行搓八髎穴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了解八髎穴的位置。

八髎穴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即肩颈交界处。

正确地找到并了解该穴位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搓揉的方向和力度。

在开始搓八髎穴之前,先洗手并保持双手和指甲的清洁。

这将帮助减少交叉感染和皮肤刺激的风险。

如果你有长指甲或者皮肤有创伤或破损的情况,应暂停搓八髎穴并等待皮肤完全愈合后再进行。

在搓八髎穴之前,可以先使用热水擦洗后颈部,以放松和舒缓肌肉。

热敷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血液循环来促进穴位的刺激和效果。

然而,应谨记热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烫伤。

在搓八髎穴时,可以使用适量的力度进行搓揉,但切勿过度用力。

如果力度过大,可能会造成肌肉或组织的损伤。

搓揉的动作应该是缓慢而平稳的,避免急剧的摩擦和按压。

搓八髎穴的时间宜短暂为宜,一般不超过10分钟。

过长的搓揉时间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红、肿胀或局部疼痛。

对于初次接触搓八髎穴的人来说,可以从几分钟开始,并逐渐增加时间。

如果在搓揉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停止搓揉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

搓八髎穴的频率也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每天1次或每周2-3次是比较合适的。

过于频繁的搓揉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和不适感。

同时,还需要注意穴位的反应,如出现过敏、发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搓揉,并及时就医。

此外,在进行搓八髎穴时,应保持身体舒适和放松的状态。

可以坐下或躺下,并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和自然。

如果在搓揉过程中感到疼痛或不适,应及时调整姿势或停止搓揉。

最后,搓八髎穴只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方法,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你有严重的身体疾病或者症状,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总而言之,搓八髎穴是一种传统疗法,但在进行搓揉时需要注意安全和正确的方法。

了解穴位的位置,保持双手和皮肤的清洁,适度掌握力度和时间,并始终保持身体的舒适和放松。

八髎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八髎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八髎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引言在中医学中,穴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其中,八髎穴是一种常用的穴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八髎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八髎穴的临床价值。

八髎穴的定位八髎穴位于人体背部,具体位置为腰椎的两侧,即脊柱旁肌肉的两侧凹陷处。

具体而言,从第一腰椎开始,向下数第三个椎间隙,即可找到八髎穴的位置。

在按摩或针灸治疗中,通常需要按压或刺激此穴位。

八髎穴的主要作用八髎穴被认为具有以下主要作用:1.活络通络:按摩或针灸八髎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活络筋脉,消除气血淤滞,达到通络的效果。

2.祛风除湿:八髎穴被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阳气升发,祛除体内风寒湿邪,缓解疼痛。

3.活血化瘀:按摩或针灸八髎穴有助于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减轻疼痛。

4.调理脏腑:八髎穴对脏腑功能具有调理作用,可以促进肝胆气机的畅通,缓解胃肠功能失调等症状。

八髎穴的功能主治八髎穴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以下是其主要应用:1.治疗腰痛:针灸或按摩八髎穴可以缓解因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

此外,对于腰椎关节病变引起的腰痛,也可以借助八髎穴来缓解疼痛。

2.缓解肩颈痛:八髎穴对于因颈椎病、肩周炎等引起的肩颈痛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针灸或按摩八髎穴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肩颈疼痛。

3.改善失眠:八髎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

通过对八髎穴的刺激,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4.舒缓经期不适:针灸或按摩八髎穴可以缓解经期痛经、痛经等经期不适症状。

通过活络经脉,调理生殖系统,可以缓解疼痛,平衡经血。

5.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八髎穴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6.缓解痔疮:针灸八髎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疼痛。

此外,对于慢性痔疮,也可以在八髎穴周围进行穴位贴敷,以起到缓解作用。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

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

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八髎穴位注射&

八髎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八髎穴在治疗脊髓 损伤导致排尿障碍中的应用
中山三院康复科 林嘉旋
八髎穴的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
1 2 3 4 5 6
痛经、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 阳萎 术后尿潴留 排便障碍 排尿障碍 腰痛
八髎穴的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 针灸刀针刺 电针 针刺(直刺、捻转、提插、留针) 艾条灸 刺灸相结合 搓擦、推揉、拍打法
操作法
进入骶后孔时有明显的空 洞感,进针深度视病人 胖瘦 来把握尺寸,其深度在 1~1.5cm为宜。其深浅对 治疗 效果有一定影响;太浅,其作 用只能扩散于局部,太深若透 过骶前孔会损伤肠腔或梨状肌。
操作方法
进针后固定好注射器,由助手 抽动活塞,无回血和脑积液,将 药液缓缓注入上、次、中、下髎 穴各穴位内,每穴注入2~2.5ml、 qd,两边穴位每天交替更换,10d 为一个疗程,平均治疗2~4疗程, 每疗程间隔3~5d.
八髎穴
八髎穴位于骶骨的四对骶后孔中,分别称 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是治疗泌 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 八髎穴即骶后孔处,骶神经根从此穿出, 针灸此穴能刺激骶神经,调整尿便反射。 八髎穴解剖定位为骶髓阴部神经穿出部位。 八髎穴位于膀胱及肾附近,属足太阳膀胱 经,近取八髎穴能疏通经络之气,调节肾、 膀胱司开合功能,从而使二便恢复正常。 刺激八髎穴能直接刺激神经,可影响中枢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八髎穴的解剖意义
八髎穴是指骶骨上的四对骶后 孔。从骶骨的解剖看:骶后孔内 通骶管,为骶神经后支及血管通 过,骶后孔斜向内下方为骶前孔, 其孔内通骶管,有骶神经前支及 血管通过,而自脊髓发出的5对
八髎穴的解剖意义
骶N中,上4对骶N通过相应的骶前、 后孔穿出,第5对骶N和尾N经骶孔 裂孔出骶管,而副交感N、体N的运 动支均来自脊髓S2-S4,副交感N和 体N的脊髓反射中枢均位于脊髓S2S4圆锥部分,它们对排尿起主导作 用,脊上中枢损害时,脊髓中枢独 立支配排尿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髎穴的操作[图片]
八髎穴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瘤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

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

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
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或加灸法。

患者伏臥位,取准双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后,用30号
毫针刺入2—3寸深,当病人小腹內有沈胀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20一30,留针期间行针l一2次。

对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

〔适应症〕痛经。

气滯血瘀、寒湿凝滯、气血虛弱之痛经。

〔释义〕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

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

骶骨后孔共4对,分別称为上、次、中、下髎,合称八髎穴。

《素問‧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间”,《针灸大成》也載:“八髎总治腰痛”,说明八髎四穴同为治疗腰痛的要穴。

近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对其功效主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謝文志氏說:“目前对于腰痛牽引少腹、季肋之下以及竄至腹股沟部疼痛(骶业神经炎、肌纤维炎等)取八髎穴,其疗效尤为显著”,鄭魁山氏进一步指出:“上髎与次髎、中髎、下髎合称八髎穴,是治疗妇科和二阴疾患、腰痛的常用穴”,而刘冠军氏则把其主治作用归纳为“理下焦,利腰腿”六字概括之。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經腰骶部的重要腧穴。

从腰以下挾脊骶骨部是足少阴、足太阳和督脉循行所过之处,因督脉貫脊属肾,足少阴肾经络膀胱,足太阳经循膂络肾,此三经与肾联系密切。

肾主生殖与发育,又主二阴,膀胱主储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詩鈔》說:“其主治功用举凡下焦前后阴、大小肠及腰腿諸症,无不包羅”,而《經穴主治症》则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

说明次髎穴具有补肾壮腰、清利湿热及理气化瘀调经等功效,是主治腰痛、妇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腰脊痛、帶下、痛经、月經不调、遺精、阳痿、淋证、遗尿、癃閉以及下肢麻痹等病症。

痛经一症,多因气滯血瘀或寒湿凝滯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与痛經部位很近,為局部取穴方法。

又因腰骶部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脏关系密切,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宮,“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调理沖任、壮腰补肾、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

可使冲任之脉、通暢,氣血旺盛,通行无滞,经血吸引下流,通则不痛。

故近代针灸医家已把次髎穴作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了。

〔备注〕关于八髎穴取穴定位,历代医家皆本于《甲乙經》。

《甲乙經》所载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挾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挾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挾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挾脊陷中。

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对骶后孔。

但对其所指的具体位置有异。

(1)有说上髎在16椎下,則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

(2)有说上髎在18椎下,则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3)有说距离中线旁开2分、1寸、1.5寸,有說挾脊相去4寸。

综上所述,定位差异较大,诸说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禀赋不同,腰骶骨发育生长也有多种因素变异,故骶骨後孔之橫竖间度亦不同,一般说来是上宽下窄,故此无法用分寸計算。

《醫學入門》載:“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挾脊兩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阔下狹是也”是符合实际的。

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別取上、次、中、下髎。

但是由於不易于体表上莫寻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
放,各手指尖所到达之处,食指为上髎,中指为次髎,无名指为中髎,小指为下髎。

关于八髎穴的针刺深度。

《針灸甲乙經》載:“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

”由于这个记载,上髎与其余三银针刺深度差异较大,所以后世医家对针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

有從三分,也有针刺二寸者。

近代医家都主张针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间,這是比较适宜的。

而且针刺深度不同,针感和治疗的范围也不同。

(1)针刺深度在3—5分时,谨刺激能神经,针感多在局部,适应于治疗局部的风湿痹痛。

(2)針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针感向上可达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阳、少阳经至腘、胫、腨等部,適用于治疗腰骶部或下肢疾患。

(3)針刺深度在2寸以上时,其针感可向少腹、前阴及肛門、直肠等部位扩散,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統及直肠、肛门的疾患。

配穴:子宫穴,秩边,关元,肾腧,三阴交,水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