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与保健方法
【八髎的简便找法】

【八髎的简便找法】八髎穴是一个协助预防身体下身病症的保健养生穴,特别是在对腰部病症有好的治疗效果,那麼八髎的精确部位在哪儿呢?八髎的精确部位八髎穴在骶区,直对骶后孔内。
简单选穴:无名指尖按在小肠俞与后正中心线以前,小拇指按在尾椎骨上边小黄豆小圆骨凸起(骶角)的上边,中拇指与右手无名指等间距分离按放,各手指尖放眼望去:无名指尖为上髎,中手指尖为次髎,右手无名指尖为中髎,小手指尖为下髎,上下共8个点,统称八髎穴,常互相配合,协同运用。
八髎穴的养生保健的功效八髎穴所属足太阳光膀胱经,且居腰骶部,有补肾阳,壮元阳,强筋壮骨,健腰膝,调理月经止带,通利二便之功,是医治腰骶疼痛,及其泌尿系统病症的要穴,对男人女人健康保健有非常好的功效。
推拿八髎的益处上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可通调骨盆血气,具备强腰止疼,补肾填精之作用,可用以治疗肾虚提升性能力之腰骶疼痛,阳痿,二便不好‘本穴内要胞宫,可调式经止带,用以医治妇科各种各样疾病;膀胱经循下肢,故本穴可经络疏通治疗下肢痿痹。
次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可强腰补肾壮阳,调养下焦气轮,行驶骨盆之血气,是医治泌尿泌尿系统病症的要穴。
可用以医治肾精不足,肾气失养之腰骶疼痛,疝气,频繁遗精,该穴内要胞宫,可调养胞宫,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疼,以用以月经不调,经痛,子宫下垂,还可清除下焦湿热而用以医治赤分泌物下,小便不畅,尿床,其经络疏通功效,可寻行治疗下肢痿痹。
中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位近二阴,所以能通调二便,输通下焦气轮,用以医治小便不畅,便秘。
膀光与肾相表中,该穴可强腰补肾壮阳,用以医治腰骶疼痛。
下肢痿痹是循经医治功效,该穴内要胞宫,可调式经止带,清泻寒湿,以医治月经不调,赤分泌物下。
下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可强腰补肾壮阳,用以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本穴的经气可直通胞宫,具备调理月经止带的功效,用以医治月经不调,经痛清稀,穴近二阴,可通调肠腑,通利二便,用以医治小便不畅,小腹痛,疝气,肠鸣泄泻,便秘等。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
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
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
腰间盘突出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腰腿痛且以腿痛为主。
现代医学对诊断明确均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大多数患者又难以接受,而求治于中医治疗。
腰痛,试试八髎穴

读者乐园以前,我经常腰疼背痛,有时疼得一夜难眠。
那种疼痛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才有体会。
为了缓解疼痛,经常贴止疼膏,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是不能解决根本。
我总结自己腰疼背痛的原因,主要是风寒侵入,再加上年纪大、劳伤所致。
基于这几点,我查找医学资料,找到了在骶骨上的穴位——八髎穴来帮忙。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众多,有大家熟知的睛明穴、关元穴、气海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等。
八髎穴也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之一,有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左右各一对,共8个穴位,所以被总称为八髎穴。
据《推拿学》一书介绍,八髎穴在第1、2、3、4骶后孔中,可以治疗腰痛。
腰痛,试试八髎穴文/范良善如何“激活”八髎穴呢?多年来,我总结出4条个人经验。
1.常练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健身气功。
这些功法都要求做到调心、调息、调身,并特别注重调息。
要求练功时,采用腹式呼吸,做到慢、深、长、细、匀。
在腹式呼吸中,特别强调逆腹式呼吸。
一呼一吸中,刺激八髎穴,练功时间越长,就越能激活八髎穴,解决腰、背痛等问题。
2.坚持练习站桩。
这里指的是无极桩。
此桩无须做动作,但需选择一块安静、空气较好的场地。
一般练习时间可以早上7~9点,也可晚上19~21点,每次练习30分钟。
练功者要求心静,全身放松,自然站立,目视正前方,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做到慢、深、长、细、匀)。
呼吸时练习提肛,即大腿后的肌肉收缩放松。
大腿肌肉的一收一放过程,也随之刺激八髎穴。
坚持练习站桩30分钟,这对骶骨两边的八髎穴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3.按摩。
取俯卧位,用双手在骶骨第1、2、3、4骶后孔处来回按摩100次,需感觉发热。
4.热敷。
用热毛巾热敷两侧的八髎穴,1080《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4月刊。
推拿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推拿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一、什么是推拿八髎推拿八髎是中医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也被称为八髎手法。
它是根据中医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按摩手法,通过按摩和刺激人体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机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二、推拿八髎的作用和功能推拿八髎手法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主要作用和功能:1.活络通窍:推拿八髎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活络经络、通窍络,促使气血畅通。
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气血的营养供应能力,从而缓解身体疼痛,增强免疫力。
2.调理气血:推拿八髎手法可以平衡气血运行,调理气血虚滞、气血不足等问题。
通过按摩提高气血的运行速度,增加气血的营养供应,达到调理身体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3.舒筋活络:推拿八髎手法在按摩和刺激穴位的过程中,可以舒筋活络、消除筋脉的疼痛和僵硬。
通过调理筋脉,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运动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消除疲劳:推拿八髎手法可以刺激身体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代谢产物。
它具有明显的舒缓疲劳和增强体力的作用,帮助身体恢复活力。
5.调整内分泌:推拿八髎手法通过按摩穴位刺激神经系统,可以调整身体的内分泌系统。
这对于调节激素的分泌,改善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各种问题,如月经不调、失眠等,具有积极的疗效。
6.促进脏腑功能:推拿八髎手法可以按摩和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促进脏腑器官的功能,调理脏腑失调导致的疾病。
它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7.缓解疼痛:推拿八髎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信号得到迅速的抑制和缓解。
这对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如头痛、肩颈痛、腰酸等,具有显著的效果。
8.促进睡眠:推拿八髎手法对于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以促进良好的睡眠。
通过按摩身体穴位,刺激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果。
三、推拿八髎的主治范围推拿八髎手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可以用于以下一些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治疗和调理:•头痛、偏头痛•肩颈痛、背痛•腰酸背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胃炎、便秘•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需要注意的是,推拿八髎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法,在使用之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推拿师或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八髎穴是人体的十二经络之一,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
其准确位置是在小腿后外侧,当小腿肚肌向外翻时,距腓骨两寸。
八髎穴的重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阳气运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还可以改善诸多疾病。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首先,八髎穴对调节阳气运行起到关键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人体的活力能量,负责物质的代谢、运行和温煦等作用。
八髎穴是阳气主要运行通道之一,通过经络与其他经络相连,能够调节整个人体的阳气运行。
所以,八髎穴的刺激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的流通,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其次,八髎穴对改善疾病有一定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阳气不通则疾病易发。
八髎穴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阳气运行,改善生命力的需求,帮助身体恢复正常。
例如,八髎穴的按摩可以缓解肩颈痛、腰腿痛等症状,同时还能改善厌食、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保护八髎穴:1.按摩八髎穴:每天适当按摩八髎穴,可以促进阳气的流通,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按摩方法可以使用指腹按压或旋转法,一般按摩5-10分钟就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2.揉搓小腿:通过揉搓小腿的方式,可以刺激八髎穴,改善足阳明胃经的运行,促进身体废物的排出,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揉搓小腿的方法是用手指贴着小腿肌肉,先由下向上揉搓,再由上向下揉搓,每次揉搓5-10分钟。
3.足底按摩:足底是脚掌部位,也是八髎穴所在的部位。
进行足底按摩可以刺激八髎穴,促进阳气的运行。
足底按摩可以采用按摩球、木块、足浴盆等工具,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5-20分钟。
4.经常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运行,提高抵抗力,有助于保护八髎穴。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合理饮食:饮食对人体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饮食方面,可以多摄取新鲜的水果、蔬菜、低脂肪的动物蛋白质等,减少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的摄入。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范本模板】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
腰间盘突出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腰腿痛且以腿痛为主。
现代医学对诊断明确均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大多数患者又难以接受,而求治于中医治疗。
八髎的定位方法

八髎的定位方法
一、八髎的概述
八髎,又称八髂,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区域,位于腰部两侧,髂前上棘至骶骨尖端的弧形连线的中点。
它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调节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功效。
八髎穴位的正确按摩可以缓解腰痛、腰酸等症状,对于生殖系统疾病、尿频、便秘等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二、八髎的定位方法
1.骨盆定位法:站立或仰卧,以髂前上棘与骶骨尖端的连线为横坐标,以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为纵坐标,交叉点即为八髎穴位。
2.手指触摸法:仰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向下触摸,找到凹陷处,即为八髎穴位。
3.图像识别法:可用X光片或CT扫描图像,通过观察骨盆部位的解剖结构,找到八髎穴位的位置。
三、八髎穴位的按摩技巧
1.按摩手法: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按压八髎穴位,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
每次按摩1-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2.按摩顺序:先按摩一侧八髎,再按摩另一侧。
按摩时,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四、八髎在日常保健中的应用
1.缓解腰痛、腰酸:长时间站立、久坐或腰部劳累时,可以按摩八髎穴位,缓解腰部不适。
2.防治生殖系统疾病:按摩八髎穴位对女性月经不规律、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男性前列腺疾病、阳痿、早泄等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改善消化系统:按摩八髎穴位可缓解便秘、腹泻、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五、总结
八髎穴位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和按摩技巧,可以起到缓解腰痛、腰酸,防治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作用。
女性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女性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简介女性八髎,是一种基于中医草药配方的保健品,用于调理女性生理健康和解决一些妇科问题。
它是由多种中草药经过混合配制而成,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女性八髎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1. 调理月经女性八髎可以调理月经,帮助女性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
以下是它的主要作用:•调节月经周期:女性八髎可以帮助调节月经周期,使月经更加规律,减轻月经不调的症状。
•缓解痛经:女性八髎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减轻腹部疼痛和不适感。
•改善月经质量:女性八髎可以提高月经的质量,使月经颜色正常,并减少异常出血。
2. 缓解更年期症状女性八髎也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帮助女性度过更年期的困扰。
以下是它的主要作用:•缓解潮热和出汗:女性八髎可以减少更年期女性的潮热和多汗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情绪波动:女性八髎可以缓解更年期女性的情绪波动,减轻焦虑、抑郁等不适情绪。
•改善睡眠质量:女性八髎可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和易醒的现象。
3. 改善妇科问题女性八髎还可以用于改善一些常见的妇科问题,以下是它的主要作用:•缓解炎症:女性八髎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减轻妇科炎症引起的不适症状。
•清除湿毒:女性八髎可以清除体内的湿毒,改善湿疹、阴道炎等问题。
•改善子宫肌瘤:女性八髎可以缓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减轻月经疼痛和不适感。
4. 增强免疫力女性八髎还可以增强女性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身体各种疾病。
以下是它的主要作用:•增加抗氧化能力:女性八髎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提升免疫功能:女性八髎可以提升免疫功能,增强身体对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预防疾病:女性八髎可以增强女性的免疫力,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5. 改善皮肤问题女性八髎还可以改善女性的皮肤问题,使皮肤更加健康和美丽。
以下是它的主要作用:•抗衰老:女性八髎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衰老作用,可以减少皱纹和细纹的出现,保持皮肤年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
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
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
腰间盘突出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腰腿痛且以腿痛为主。
现代医学对诊断明确均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大多数患者又难以接受,而求治于中医治疗。
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其中605例进行了针刺八髎穴治疗,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05例中,男393例,女2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现在得妇科、男科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像什么痛经啊、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什么的;还有阳痿、早泄、精子活力差、精索静脉曲张等等,不一而足,到了医院里,医生就会给你开各种各样的消炎药,或者止痛药,吃一点就好,不吃就完,总治也治不好,钱没少花,病还没有彻底好。
其实,如果你学点养生之道,这些慢性病,很容易治,甚至彻底好转。
那位说了,你就吹吧。
其实,我没有吹,因为你只要明白原理了,不难找到根治的方法。
在我的那篇:“学习中医养生的支点”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养生的理论,其实就是两点,第一是经络是否畅通;第二,就是气血是否充足。
人体的所有健康,都离不开这两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开始提到的问题,也就是妇科、男科的问题。
先来看看痛经。
我们经常爱说的两个字“痛疼”。
一提到身体不舒服,就爱说,我哪哪都痛疼。
那么,痛和疼是一回事吗?感觉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产生的原因却是不同的。
大家先看来看“痛”,这个字,是病字旁,里边一个“甬”,“甬”是什么?路也!其实,就是通路的意思。
那么我们正确理解“痛”的含意,就是经络不通了,所以才痛。
那么再来看看什么是“疼”。
这个字,是病字旁,里边一个冬天的“冬”字,换言之,“疼”的产生,大多是因为肌体受寒而引起的。
所以,当我们感觉身体哪个地方“痛疼”时,一定要想到是不是经络不通,或者是不是受了寒了,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下面来看看痛经。
关于痛经的问题,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女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痛经”指出,绝大部分的痛经,都是受寒引起的,与很多的女孩子爱吹空调,爱吃冷饮,爱穿低腰裤,爱穿露肚脐装有关。
因此,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用艾炙熏。
还有一部分女生,是原发性痛经,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的,但是也绝对和经络不通以及受寒有关。
其实,男科的问题也是一样,尤其是阳痿的问题,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经络不通,和气血不足所至。
我在“谈男生关心的手淫早泄和阳痿”很多长期坐在电脑面前的男生,大都因久坐而造成经络不通,气血不通。
低腰裤满大街可见低腰裤看起来很美很性感,妇科病等着你呢不管是男科也好,还是妇科也好,解决经络通畅都是必须的,所有的经络都是相互关联的,都是必须通畅的,但是有一个部位的经络和穴位,一般的按摩师都涉及不到,这个部位就是八髎穴。
其实,这个不是一个穴位的名称,而是由八个穴位组成的一组穴位名称,那是哪八个穴位呢。
下面我们详细讨论。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
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
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瘤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
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
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
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或加灸法。
患者伏臥位,取准双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后,用30号毫针刺入2—3寸深,当病人小腹內有沈胀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20一30,留针期间行针l一2次。
对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
〔适应症〕痛经。
气滯血瘀、寒湿凝滯、气血虛弱之痛经。
〔释义〕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
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
骶骨后孔共4对,分別称为上、次、中、下髎,合称八髎穴。
《素問?6?4骨空論》云:“腰痛不可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间”,《针灸大成》也載:“八髎总治腰痛”,说明八髎四穴同为治疗腰痛的要穴。
近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对其功效主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謝文志氏說:“目前对于腰痛牽引少腹、季肋之下以及竄至腹股沟部疼痛(骶业神经炎、肌纤维炎等)取八髎穴,其疗效尤为显著”,鄭魁山氏进一步指出:“上髎与次髎、中髎、下髎合称八髎穴,是治疗妇科和二阴疾患、腰痛的常用穴”,而刘冠军氏则把其主治作用归纳为“理下焦,利腰腿”六字概括之。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經腰骶部的重要腧穴。
从腰以下挾脊骶骨部是足少阴、足太阳和督脉循行所过之处,因督脉貫脊属肾,足少阴肾经络膀胱,足太阳经循膂络肾,此三经与肾联系密切。
肾主生殖与发育,又主二阴,膀胱主储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詩鈔》說:“其主治功用举凡下焦前后阴、大小肠及腰腿諸症,无不包羅”,而《經穴主治症》则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
说明次髎穴具有补肾壮腰、清利湿热及理气化瘀调经等功效,是主治腰痛、妇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腰脊痛、帶下、痛经、月經不调、遺精、阳痿、淋证、遗尿、癃閉以及下肢麻痹等病症。
痛经一症,多因气滯血瘀或寒湿凝滯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与痛經部位很近,為局部取穴方法。
又因腰骶部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脏关系密切,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宮,“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调理沖任、壮腰补肾、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
可使冲任之脉、通暢,氣血旺盛,通行无滞,经血吸引下流,通则不痛。
故近代针灸医家已把次髎穴作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了。
〔备注〕关于八髎穴取穴定位,历代医家皆本于《甲乙經》。
《甲乙經》所载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挾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挾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挾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挾脊陷中。
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对骶后孔。
但对其所指的具体位置有异。
(1)有说上髎在16椎下,則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
(2)有说上髎在18椎下,则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3)有说距离中线旁开2分、1寸、1.5寸,有說挾脊相去4寸。
综上所述,定位差异较大,诸说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禀赋不同,腰骶骨发育生长也有多种因素变异,故骶骨後孔之橫竖间度亦不同,一般说来是上宽下窄,故此无法用分寸計算。
《醫學入門》載:“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挾脊兩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阔下狹是也”是符合实际的。
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別取上、次、中、下髎。
但是由於不易于体表上莫寻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手指尖所到达之处,食指为上髎,中指为次髎,无名指为中髎,小指为下髎。
关于八髎穴的针刺深度。
《針灸甲乙經》載:“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
”由于这个记载,上髎与其余三银针刺深度差异较大,所以后世医家对针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
有從三分,也有针刺二寸者。
近代医家都主张针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间,這是比较适宜的。
而且针刺深度不同,针感和治疗的范围也不同。
(1)针刺深度在3—5分时,谨刺激能神经,针感多在局部,适应于治疗局部的风湿痹痛。
(2)針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针感向上可达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阳、少阳经至腘、胫、腨等部,適用于治疗腰骶部或下肢疾患。
(3)針刺深度在2寸以上时,其针感可向少腹、前阴及肛門、直肠等部位扩散,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統及直肠、肛门的疾患。